【腦庫專題】:「腦海有你有我」
--揭開"腦"人密碼 關於台灣的腦庫時代
腦海有你有我,系列專題。今天要帶您認識台灣的腦庫,算起步比較晚的,全球150多個腦庫,但台灣在前年才正式成立,到現在只有4位民眾,因病往生、捐腦成功。他們的疾病都是因為腦部或者神經病變,期盼透過自己的捐獻,讓台灣在腦部研究與治療,更有希望。
顧教授的遺囑,開宗明義、第一件事,就是要捐腦。顧裔芳的兒子 葉翔:「(醫護人員)先把媽媽大體、從屏東(安養院)接到台北(台大醫院)、他們再做這些(捐腦取腦)手術。」
顧教授病逝那天,兒子葉翔、人在美國,透過手機軟體,錄影傳輸家屬的同意書。
顧教授享年(享壽)73歲,春風化雨一輩子,她在東華大學擔任教授,退休後轉往美國加州大學任教,想不到在7年前,一種叫做「多發性系統退化症」的腦神經病變,找上了她。
輔仁大學醫學院長 葉炳強:「平均診斷後,大概3~5年,(病人)就會變得很不好,臥床等等。」
顧裔芳的兒子 葉翔:「我扶著她(媽媽)走路,然後要上一個台階,她都上不去,那一次她就跟我說,我好害怕,我們就抱著說,媽媽 我們盡力(對抗病魔)。」
兒子、葉翔,是美國一家醫院的醫事人員,剛好從事腦部研究,由於當地很早就有捐腦觀念,如今媽媽往生捐腦,做兒子的、儘管不捨,但含著淚水,雙手贊成。
顧裔芳的兒子 葉翔:「我是覺得(捐腦)很重要,我覺得台灣有這個(腦庫)是好事。」
社團法人中華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秘書長 涂衛成:「病友及家屬,當然這些(捐腦)接受度會比較高,因為他們不想再承受,像這樣疾病的痛苦。」
2019年,小腦萎縮症病友、劉育秀病危,想要捐腦,卻受到當時的取腦限制,於是、衛福部官員、跨部會討論,希望實現她的心願。
這一天,昔日遺體在6小時內、不得解剖研究的法令限制,終於突破了,台灣從此進入腦庫時代。
中研院院士(前副總統) 陳建仁:「我們很高興,總算通過了相關的,(捐腦取腦)管理的辦法,可以讓腦庫的建立,能夠成立。」
由於劉育秀病情暫時趨緩但腦庫法規的方便之門,圓滿了後續捐腦者的慈悲大願。
羅金星的女兒:「親愛的爸爸,您想遺愛人間的心願,真的達成了,您真的真的真的很偉大。」
羅先生生前,飽受腦神經病變之苦,而國內第二和第三位的捐腦者,都是類澱粉神經退化疾病的病友,顧教授則是第四位捐腦病患。
台大醫院病理部醫師 張克平:「我們也利用了這四個案例(捐腦人士),在幾個小時內取腦,才有辦法保存良好的(腦組織)品質。」
捐腦人士、心跳停止後的6小時內,是取腦研究的黃金時期。
台大醫學院副院長 謝松蒼:「腦是在比較新鮮的狀況下,其實它(大腦)提供的(研究)資訊,就會更多。」
「腦庫」是腦神經組織庫的簡稱,事實上,捐腦者捐大腦同時,脊髓和周邊神經,通常連帶捐出做研究。
台大醫院病理醫檢師 曾建凱:「我們是以非常崇敬的心,來處理他(捐腦者)的遺體,(取腦傷口)它是在耳後的部分,所以它(傷口)就會有頭髮擋住,基本上家屬就會,看不到我們的縫線的部分,保持他(遺體)原始的形狀。」
追思會上,親朋好友和學生們、齊聚一堂。
顧裔芳的兒子 葉翔:「(死後)這只是一個肉軀而已,她(媽媽)不在意,我們都是相信靈魂,到時候是會回到天主那邊。」
病人自主研究中心執行長 楊玉欣:「(往生者)我最後再讓生命,再創高峰(捐腦救人),這樣子的一個死亡經驗,是非常感動,而且圓滿的。」
民眾的捐腦意願,決定腦庫成敗,未來的腦庫資料海、這片腦海當中,必須有你有我。
▶第一集 捐腦程序(大愛電視 DaAi TV)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4b8n4POlDQ&t=12s
【Reference】
1.「國衛院論壇2019年度議題」簡介
➤「臺灣腦組織資源聯盟(臺灣腦庫)」: https://forum.nhri.edu.tw/109-pp-7/
➤ 台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 :https://bit.ly/32bF6FX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臺灣腦組織資源聯盟 #臺灣腦庫 #台灣腦庫 #謝松蒼
台大醫院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脊髓小腦萎縮症治療 在 女王i健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玉櫻在「山谷文教」最新主編的書籍熱騰騰出版了!
《#深耕台灣 #人類遺傳學會與先天性疾病的20年歳月》
★內容有許多實用的遺傳性疾病資訊,對需要的民眾非常有幫助,#歡迎指教與購書,非常感謝^^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2797
誠品
http://www.eslite.com/Search_BW.aspx…
金石堂
https://www.kingstone.com.tw/basic/2014100130077…
三民書局
https://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7547868
讀冊生活
https://www.taaze.tw/goods/11100894863.html
策畫/中華民國人類遺傳學會
總策畫/林炫沛理事長
#人類遺傳學會20週年專書
*14位遺傳學專家傳承半世紀的寶貴經驗
*揭開遺傳疾病基因密碼&研發突破性療法
*引領台灣遺傳學快速起飛
*關鍵的臨床案例分享與遺傳諮詢
*為患者創造更有希望的未來
#國內外六大洲17位權威專家一致強力推薦
衛生福利部 陳時中部長
國民健康署 王英偉署長
馬偕紀念醫院前副院長/前衛生署副署長 黃富源教授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策略長/台北病理中心董事 楊文理醫師
澳洲臨床遺傳學/新陳代謝科 Dr. Jim McGill
巴西聯邦大學基因醫學部 Prof. Roberto Giugliani
埃及開羅大學醫學院國家研究中心生化遺傳部 Prof. Dr. Ekram Fateen
日本國立兒童成育醫療研究中心臨床檢查統括部長 奧山虎之醫師 (Dr. Torayuki Okuyama)
韓國三星醫學中心小兒部 陳東奎教授/趙晟允醫師 (Prof. DK Jin / Dr. SY Cho)
紐西蘭籍IPWSO聯絡協調部門主管/前任執行秘書 Ms. Linda Thornton
羅馬尼亞小胖威利協會會長/歐洲罕病聯盟理事 Ms. Dorica Dan
南非國立曼德拉醫學院小兒神經學科 Prof. Lawrence Mubaiwa
泰國醫學基因網路曁遺傳學會主席 Prof. Duangrurdee Wattanasirichaigoon
英國劍橋大學心理學系榮譽教授/ IPWSO主席 Prof. Tony Holland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附設班尼奧夫兒童醫院 Dr. Paul Harmatz
越南國立兒童醫院罕病與新生兒篩檢中心/遺傳代謝科主任 武志東教授 (Prof. Vu Chi Dzung)
#本書簡介
許多遺傳性疾病也是罕見疾病,若不能即時且適當地接受醫療,將產生不可彌補的傷害。為了台灣廣大患者福祉與大幅提升人類遺傳醫學學術水準,國內多位遺傳學相關領域專家在1999年攜手成立了「中華民國人類遺傳學會」。
以往的遺傳病患者很可能面臨無藥可醫的困境,或需背負龐大的醫療費,且缺乏社會支持。幸好台灣遺傳性疾病的治療、照護與研究環境持續進步,1995年施行全民健保、2000年施行「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之後大為好轉,病友的經濟負擔減輕,取得有效治療物的障礙解除,專科醫師可以在最短時間內進口國外用藥搶救病友生命,國內醫療及研究經長期努力也成功研發出備受國際肯定的篩檢法及新療法,這一切都是人類遺傳學會各世代成員共同努力的成果。
這群志同道合的遺傳界醫師與學者精英,攜手走過了人類遺傳學在研究發展與臨床應用上狂飆的20年,為遺傳性疾病患者及其家族爭取福利、守護健康!20週年的史實豐厚,前人無私戮力為公的艱辛與成就必須牢記學習並加以發揚光大,因而有專書的策劃出版。立足在此重要的轉捩點、里程碑,人類遺傳學會希望能為遺傳科醫師爭取公平的待遇,並期待更多新血加入,共創光明的未來!
另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此次20週年紀念專書亦榮幸邀得全球六大洲、國外共13位醫學專精又擔任遺傳相關領域國際級學科領導人物及國際罕病組織會長或幹部為本書寫序,並帶來滿滿的祝福、謝意和期許,顯示人類遺傳學會成員全體共同耕耘多年的成果獲得全球學界及罕病組織一致的肯定!
#本書特色
集結14位具代表性的遺傳學專家&重要合作團隊之寶貴經驗,使本書深具可看性與啟發性:
*李明亮醫師-台灣遺傳學之父、在衛生署署長任內將罕見疾病納入重大傷病
*胡務亮醫師-人類遺傳學會創會理事長、催生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及AADC缺乏症基因治療
*蔡輔仁醫師-人類遺傳學會第二屆理事長、解開FGFR一系列遺傳疾病分析的難題、2019年台灣醫療典範獎得主
*陳垣崇醫師-人類遺傳學會第三&第四屆理事長、研發出龐貝氏症解藥、2019 年第10屆總統科學獎得主
*林秀娟醫師-前國健局局長、罕病法的重要推手
*林炫沛醫師-人類遺傳學會現任理事長、2019年第29屆醫療奉獻獎得主
*神經醫學先鋒-宋秉文醫師(專研小腦萎縮症之研究與治療、團隊獲2017年第14屆國家新創獎)、鐘育志醫師(高雄醫學大學校長、專研脊髓性肌肉萎縮症並合作研發出SMA解藥)
*相關領域學術權威-鄔哲源教授(人類遺傳學會第五&第六屆理事長、醫研合作找到華人第二型糖尿病的易感性基因、解開川崎氏症之謎)、魏耀揮教授(40年專研粒線體醫學、馬偕醫學院創校校長)、方菊雄教授(深耕細胞染色體研究50年、前慈濟大學校長)
*遺傳科優秀中生代-林翔宇醫師(人類遺傳學會秘書長、馬偕兒童醫院兒童遺傳學科主任)、簡穎秀醫師及李妮鍾醫師(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小兒部主治醫師)
*重要合作團隊-罕見疾病基金會(2014年獲團體醫療奉獻獎)、遺傳諮詢師團隊
脊髓小腦萎縮症治療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漸凍人等11罕病納「病主法」 12月實施】
「衛福部」擬將亨丁頓氏舞蹈症、漸凍人等11種疾病,新增納入「病人自主權利法」適用範圍,衛福部今進行臨床確診條件預告。
醫事司長石崇良指出,病主法是民眾在健康時,經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之後,預立醫療決定書(AD),一旦未來自己成為末期病人、處於不可逆轉的昏迷狀況、永久植物人狀態、極重度失智及其他經公告的疾病,因痛苦難以忍受無其他合適解決方法時,可選擇不施加維持生命治療與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
石崇良指出,此次新增納入病主法的罕病包括:多發性系統萎縮症、裘馨氏肌肉失養症、遺傳性表皮分解性水泡症、亨丁頓氏舞蹈症、肢帶型肌失養症、Nemaline線狀肌肉病變、脊髓小腦退化性動作協調障礙、脊髓性肌肉萎縮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囊狀纖維化症及原發性肺動脈高壓。依罕病團體預估,將有1700多人符合資格。
石崇良表示,以多發性系統萎縮症為例,草案預告應由二位神經醫學相關的專科醫師為之,確診後需符合下例三者之一者,分別是:
1. 因多發性系統萎縮症造成身體機能障礙,符合中度或以上身心障礙標準。
2. 巴金森症狀已達 Modified Hoehn-Yahr分級表第四級。
3 軀體平衡障礙導致失去行走能力,需依靠他人操作輪椅行動或終日臥床。
由於草案研擬過程已徵詢相關專業臨床建議,且已召開多次會議與病友團體討論,為掌握時效,公告期限縮短為14天,若各方對草案預告沒有其他意見,12月即公告上路。
【Reference】
1. 新聞資料/照片來源: (工商時報)
https://ctee.com.tw/news/policy/178351.html
2.【國衛院論壇2019年度議題】簡介
➤「臺灣腦組織資源聯盟(臺灣腦庫)」: http://bit.ly/2xaOZTK
➤「發展多元、整合、友善、復元為導向的社區精神病人照護體系」: http://bit.ly/2ZQdiCq
➤「臺灣護理人力發展之前瞻策略規劃」: http://bit.ly/2klhew0
➤「探究弱勢兒少保護個案之風險管理與身心發展」: http://bit.ly/2WzkOk3
➤「預防接種服務財務解決對策」: http://bit.ly/2I2cw0B
➤「人口高齡化與社會福利-社會投資的反思」: http://bit.ly/2YXEXSz
衛生福利部
罕見疾病基金會
台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
脊髓小腦萎縮症治療 在 【醫Sick醫識】小腦萎縮症「病友無放棄我唔放棄研究」 的推薦與評價
簡稱SCA的 小腦萎縮症 ,全名為 脊髓 小腦運動失調症,基於患者小腦、腦幹和脊. ... 現時SCA並無根治方法,主要在復健 治療 上,以延緩退化程度,令患者維持 ... ... <看更多>
脊髓小腦萎縮症治療 在 論壇 的推薦與評價
【何謂小腦萎縮症?】 「小腦萎縮症」不是單一種疾病,而是一大群症狀相似的疾病之統稱,因小腦、脊髓、腦幹的退化與萎縮所致。我國衛生署又稱之為「脊髓小腦共濟失調症」。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