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隧道症候群的治療百百種
早上跟骨科醫師門診的時候看到一位因為腕隧道症候群術後回診來拆線的病人
不得不說那傷口縫的真是漂亮
簡直就像手掌紋路的一部份完全沒有違和感
除了讚嘆醫師的巧手技術之外也熊熊想到一些可以跟大家分享的東西
在醫療體系之下
每一種不同的醫療人員對同一種病況的人會有不同的思維
這取決於該他們背後所受的訓練及經驗而有不同
像我本身有物理治療師的證照
我就會想到先從頸椎、肌肉、筋膜、動作模式、工作生活習慣等等開始一一排除各種可能的神經壓迫位置或動作
取決於我評估出來的原因,再接著從保守治療下手
最常做的就是神經鬆動術、姿勢矯正、解決症狀並強化功能避免復發
而同樣的症狀病人如果找到復健科醫師
可能會進行肌電圖檢查、副木的製作、各種健保儀器治療(不過通常效果都很差XD)
而利用針劑治療是他們的強項
不管是神經解套、局部類固醇、乾針、口服的消炎止痛藥、顧神經的B12都是常見的治療選擇
非常嚴重、在保守治療下無法解決
或是想要速戰速決的患者
通常會找到骨科進行手術
這個手術就是切開腕隧道上的韌帶(橫腕韌帶, transverse carpal ligament),或是其他屈腕肌沾黏的組織來進行減壓
給正中神經一條生路
每個專業對於同一種病症會有不同的處理思維
沒有所謂好與不好
只有病人當下的狀態適不適合做相對應的治療
遇到我沒辦法做的、沒有能力可以解決的、我已經沒有招再對付它的時候
就要尋求醫療團隊的其他成員協助
所以能夠常常在醫院跟復健科醫師、骨科醫師做交流
知道每個專業的思維真的蠻有趣的
通常也因為這樣我才能夠做全盤的思考
找出對選手最有利的解決方案
也許這才是在醫療體系下運動防護員存在的意義吧
畢竟我大長庚帝國的醫療實力真是沒在開玩笑的(自己講XD
#物理治療師PT
#運動防護員AT
#腕隧道症候群CTS
#長庚運動醫學
#疫情之下還有病人可以看真的感恩惜福
腕隧道 症候群 傷口 在 整形外科醫師朱育瑩的手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星期三開刀了一個肌腱沾黏鬆解的手術,病人的前臂肌腱沾黏得非常厲害,這已經是第二次的肌腱鬆解了。
半年前的某一天,我收到一個會診,48歲女性,左手開完腕隧道症候群後,引發感染,最後變成壞死性筋膜炎。
第一次清創時,整個手的皮膚除了壞死之外,還瘋狂地大爆膿。爆出膿一開始看起來像是養樂多,最後混著血,變成了草莓優酪乳一般(別誤會,我不想喝= =)
第二次清創是一個星期後,膿經過換藥和上次的清創,已經變少到幾乎擠不出來,但因為一層黏在肉上的生物膜,也就是細菌形成的一層堅硬的膜,像是甜甜圈上的糖霜一樣,完整地包覆著,導致傷口完全無法癒合縮口,於是又被我抓進去手術室,在肉上面刮來刮去,把那一層膜徹底刮除。
第三次清創前,看起來已經不差了,但是因為我要使用負壓抽吸系統來照護傷口,又讓病人進來開刀房來,被我洗洗手 > <
傷口癒合了,復健後,為了增加活動度,又開了肌腱鬆解和修疤痕的手術。
就在術後麻醉剛退,半夢半醒的時刻,她說:
「朱醫師,我其實好久以前,在手感染之後,家人就有去問神,神明說要找到一個女醫師,手才有救。我還不信,之前找的醫師,剛好都是男的,直到他們偶然會診了你。我的手才沒有因為感染而截肢。你是我的命中注定!」
#我治療你都超過半年了,怎麼第一次聽到這段話壓,還在你半夢半醒之間,鳩感心!
#命中註定什麼啦><註定我專門處理爛手爛腳命嗎?
#任何小刀都有可能發生嚴重併發症
#這位小姐,您可以回恢復室休息了~
#我要去買通各大廟宇乩童,拜託他們給我一些簡單的案例就可以@@我要求真的不多啊!
腕隧道 症候群 傷口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編輯相關
〈懇請不要〉
我很想擬一個投稿公約。編輯檯上所遇,光怪陸離,被「懇請」之事無奇不有:幫忙買書、幫忙寄書、幫忙出書、幫忙傳話、幫忙協尋、幫忙「封鎖」、打擊某人(別懷疑,真有!)……。做為編輯,其實也有不少事想懇請投稿者。
第一,懇請不要抄襲,這是天條。
第二,懇請不要一稿兩投或已刊再投。這不是常識嗎?不,網路新生代──不是讀報長大的一代,對報刊投稿的基本概念遠比老一輩稀薄。
其實現代人更須尊重這個倫理,因為網路的傳播無遠弗屆。以往,在海外地區發表過的作品,在台灣重新發表,尚可接受,畢竟讀者海角天涯,並不重疊,今則不然,只要發表過,大部分網路上都能看到,包括已在自己部落格、臉書發表的作品。(當然有些例外,是副刊主動轉載。)
不知道「網路發表」也算發表,猶可原諒,我還常收到一些投稿信,收件者有一大串,人間副刊、自由副刊各友報,甚至本報繽紛版都名列其上,是要我們幾個副刊主編群組討論由誰來刊載嗎?這種自殺式投稿倒還好,不理會便是了(除非是藝文訊息,不在此限)。糟的是我們不知道對方已經到處投,造成重稿、臨時換版,甚至本報家庭版與繽紛版重複刊登之事,不勝其擾。
我遇過最誇張之事,是我剛接任主編不久,某知名出版社投來一位作家的序文。我對「序」的刊登頗感困擾,最害怕看到公關、人情序文。但有些序等於是一篇專業書評,在規畫了星期六的「周末書房」之後,這類序文理所當然可放周六書評版;有些序文其實是很好的散文,評述的不僅是書,更在寫人。那篇序便是這樣的一篇文章,但來得太急,書一個禮拜之後便要上市,聯副是預作版,我評估了一下,還是接受了。那意味著須拿下某篇已經排在版上的文章,讓美編辛苦點,也是新聞線上時有之事。惱的是,在刊出前一天,該出版社編輯打電話告訴我,那篇文章同時也給了人間副刊,對方也將刊出,要我們立即撤版。我心中不免難過,覺得對方欺我資淺,其實那位作者與聯副淵源深厚長年交好,我若打電話請作者自己選擇,稿子未必不會留聯副。但想想那編輯到底是無心之過,這一嚷嚷,小事便成了大事。終於還是默默把稿子撤下來,版再度重做。嘴上跟同事說:以後這家出版社的書概不理會!到底也只說說罷了,不能遷怒無辜作家,這點理智我還有,但初任主編時的冷暖,了然於心。現在想起,坦白說,哪家出版社我還記得,卻完全想不起那位編輯的名字了。
第三,懇請不要把「副刊」當作「訃聞」版。我在加拿大旅行時,晨間拿起旅館提供的地方小報,真讀到過整版的訃聞,覺得挺有意思。但那是旅行中,如果真住下來,會不會每天都想要讀整版的訃聞呢?
懷念逝者的悼念文、悼亡詩是文學史上重要的類型,我並沒有偏見,只要是好作品,沒有拒絕的理由。尤其悼念重要作家、文化人的文章,對讀者深具意義,聯副為此特別設有〈文學紀念冊〉欄目,此中時見令人動容之作。近讀林懷民〈思念Linda──回顧一個奮發的時代〉(105年8月19日聯副),懷念的已不只是俠女吳美雲的身姿,更是一個教人神往的年代。
然而悲悼之作,要寫到雋永,有時需要時間的沉澱;多數人等不及,不是呼天搶地、便是通篇歌頌逝者,或則瑣瑣碎碎履歷表一般,還規定刊出時間,要趕告別式的,要趕七七的都有。曾有某位已擱筆多年的作家,過世後遺孀投來悼念文,那作家亦得過聯合報文學獎的,我趕在告別式前刊登了;不料還有續集,夫人再投來更長的一篇,要求作家百日那天刊載。寫得愈長,愈見文筆平庸,再一查她指定的「百日」那天,恰是母親節,早有安排為世間母親而寫的親情散文。我婉拒了,對方竟「不能接受」,認為不刊登無以告慰逝者在天之靈。
拒絕這類文章須特別謹慎委婉,總覺得對方已經傷心難過,我還嫌人家文筆不好,傷口上撒鹽。而作者往往強調這對他是多麼重要,我當然明白這份情意,可惜對個人有意義,若達不到書寫的感染力,對廣大讀者便沒有太大意義。而每天都有人永別世間,設若來稿必登,副刊絕對成為訃刊。
第四,懇請不要一直改、一直改。寄出的稿件,發覺有錯字、人名、事實的錯誤,去信更正,這原是無可厚非之事,但有些作家簡直改稿成癮,投來之後,不斷置換第二個版本、第三個版本……檔案還自己編了版本1、版本2、版本3、4、5、6、7……,根本打定主意要無止境地改下去,真教人啼笑皆非。
我不明白,除非是有特殊時效的文章,或是我們預約的專欄、專題,趕在截稿日交稿,事後忍不住改稿潤飾,這能理解;若是一般的創作,並沒有人逼著交稿,何以不琢磨至滿意了再投稿?究竟在急什麼呢?
對於改稿成癮的作家,我現在已知道凡是他們的文章都先放著不要去整理──反正一定會有新檔案來。麻煩的是,愛改的人,就是會「一直改、一直改」,在你組稿、美編已經排在版上之後,他又來新版本!不熟悉編輯作業的人可能疑惑,把電子檔重新丟上版不就得了?實則不然,除了抓錯別字,各方來稿所用標點、格式無奇不有,有人還習慣每寫一行要斷行一次,或是字裡行間無故到處空格;此外,半形的符號、簡繁體字、異體字的用法,民國或西元紀年、國字或阿拉伯數字都要統一,有的要做小標,拉引言、加欄名,各種編輯工夫不一而足。更麻煩的是,有的作家不僅習慣改稿,而且愈改愈長。回信告訴他,好的,會重新換上新檔,但是拜託請不要再改了,因為長度不同,版須重做。作家卻回信振振有詞:「只加了一段,所以只有那一段要重排,其他都未改。」他不知道紙本不同於電腦,一個版面可容納的字數大致是一定的,文章活生生增加了數百字,怎可能「只有那一段」要重排,不但美編必須重新設計,原來搭配的短文或是詩,也可能就此被擠掉了。還有位作家,最初來稿同意留用時是篇兩千多字的文章,作者每隔一段時間來一個新版本,等到準備上版時點開字數統計,赫然發現近四千字,簡直懷疑是詐欺了。
第五,懇請來稿時,不要告訴我你的經濟情況。最近(唉!每一陣子都會)接到這樣的信函,說本人退休/離職/離婚……後無收入,艱難度日,投稿望採用。寫得很令我心酸。但不能用的還是得退。卻使我心裡蒙上陰影:我是個沒有同情心的人!來稿時,請不要告訴我你的經濟情況。
又有一種作者,退稿後助理來電表示,詩人無法接受,問我何故退稿?我心裡圈圈叉叉。後來有別的作家告訴我:
「此人非常有錢!」
「關我什麼事?」
「他能辦許多活動。」
「我又不參加他的活動。下次讓我的助理去告訴他,我也非常有錢。」
「妳助理是誰?」
「就你啊!」
不能用的還是得退,卻使我心裡蒙上陰影:原來我是個討厭有錢人的人。
真的,來稿時,請不要告訴我你的經濟情況。
第六,非十萬火急懇請不要凌晨給編輯臉書morning call。副刊編輯的職業病,視力不良、肩頸僵硬、胃痛、頭痛、坐骨神經痛、手腕關節痛(腕隧道症候群)……自從有了臉書,半夜、清晨不時有稿子來敲門,更搞得我神經衰弱。其實投稿還是使用email信箱為佳,讓編輯可以從容處理,也不會在臉書裡不小心被大量訊息淹沒、遺忘。
第七,懇請不要把副刊編輯當成24小時免費的寫作指導老師。不僅被退的稿子,要求指導改進,更有人連小孩、孫子的作文都拿來請教。
第八,懇請不要一次丟來數十萬字,要編輯從中大海淘沙。噢,有的還給你一個部落格網址,要你去裡面選文章,似乎以為編輯非常缺稿。
第九,懇請不要把副刊當作職業介紹所、把編輯當成出版仲介。常有我根本不認識的人,要求我幫他推薦工作,或連一篇文章都未曾在聯副刊登過的寫作者,來信告訴我,他寫得不差,卻沒機會出版,要求我出面向出版社推薦。我並沒有那麼大的面子。
其實還有很多的「懇請」,比如懇請不要老要求編輯順便做其實一點都不「順便」的份外之事。最想說的是:懇請不要一直問、一直問!問某篇文章為什麼不用?問稿子何時刊登?問為什麼很久沒見到某某作家的文章?(天知道為什麼!)權且以此作為「第十」點結束本文吧。但是關於不斷來電逼問對編輯造成的精神恐慌,前面已寫過一篇〈電話〉,這裡就不再一直講、一直講了。
(原載10月號《幼獅文藝》)
腕隧道 症候群 傷口 在 麻豆新樓醫院- 電腦族腕隧道症候群患者之救星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傳統式其優點在於視界廣,可以看到腕部構造全貌,其缺點在傷口長,術後疼痛及回復期長(約14天),術後手部肌肉力量回復期較長,此外病人也會抱怨手部疤痕不適。 ... <看更多>
腕隧道 症候群 傷口 在 腕隧道症候群術後注意事項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腕隧道症候群 就是手腕使用過於頻繁所造成的傷害!對於嚴重的 腕隧道症候群 ,或是對保守療法效果不佳的病人,就必須進一步考慮接受手術。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