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不是要講珠寶,請聽我說這個故事。
昨天我為了要訓練眼力,陪著我們張小編去台大寶石鑒定所鑒定寶石,並且跟我們的供應商排時間見面,有設計師也有各國在台灣的礦石商人。
我第一次碰見這位年輕的印度商人阿修。
本來只是在聊寶石⋯他突然說他覺得我很面熟。
我想這也是有可能的。他在電視上看過我?很多人都覺得我很面熟啊⋯⋯
後來他終於想起來了。他說,你記不記得三年前有一個腦癌患者求助於你?
啊⋯
「我就是那一位!謝謝你,他們有給我看你的照片丶還有電視上的節目!謝謝你介紹了很好的醫師,所以我才能活到現在!」
天涯何處不相逢。原來他為了要治病,這兩年多都在台灣。
當年他是我朋友的朋友的⋯印度朋友的兒子。得了一種腦癌,印度的醫生說他活不過三個月。還好他家裡勉強出得起醫藥費,讓他出國治療。
他先把幻燈片傳給我,我傳給台大EMBA 一位名醫,學長柯紹華(他其實是我的大學學弟,比我年輕,台大醫學系畢業),這位知名的腦神經外科醫師看了看片子說:糟了,這是最難治的那一種!
我記得是在腦幹⋯柯醫師嘆了一口氣,我也嘆了一口氣,得救的機率很低,但是總比幾個月就掛點好。重要的是他的家庭決定要放手一搏!到台灣來💪💪
總而言之,後來他真的來到了台灣,又由柯醫師轉診到台大醫院,經由年輕有為的腦外科曾峰毅醫師開刀,用非常高超的技術,幫忙他和他的腦癌共存,目前雖然還常常必須回到醫院,看起來一切都很正常⋯
他用英文說:謝謝你!
(但是其實也並沒有因為這樣就把寶石打折給我們啦🤣🤣🤣)
原來不知不覺之間我們救了一條人命。
我不認識他,他不認識我。只是我有把朋友的朋友的呼救當成重要的事,努力的幫一條年輕的生命找出口。
他說他一直想說謝謝,可是不知道要去哪裡找我,這不就碰上了嗎?
天涯何處不相逢。
我只是沒有吝於一個熱心陌生人的仁慈。
台灣的醫療一級棒啦
謝謝:
#柯紹華醫師
#曾峰毅醫師
以及所有愛無國界的醫護人員。
忽然覺得我好像也曾經做過好事哈哈哈⋯非常榮幸!功勞當然不是我,忽然發現我的最大優點叫做:朋友多,而且都可靠有能力!
感謝主🙏🙏(您也可以感謝您自己的老闆❤️❤️)
Ps,還有那個如果你有接到淡如的金色風華的社團邀請,不是詐騙,跟我們FB有連結🔗是內部社團.
腦神經外科英文 在 讀書e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相信最近這段時間,大家對於醫護人員的崇敬又再上一層樓了。
這裡分享幾個醫生所寫的書,其中Atul Gawande 是我最喜歡的作者之一。在 2003年第一次讀他的書 “Complications"( 中文版 “一位外科醫師的修煉”) 讓我立刻被圈粉。他用優美的文采描述手術房看見的種種,可以感受現場的壓力,也看到面對人體許多我們還未知的,必須保持謙卑。他之後幾本著作也都一樣精彩感人。
還有幾本其他很有文采的醫生寫的書。包括一位英年早逝的腦神經外科醫生,用文字記錄他人生最後的旅程 (“When breath becomes air”),一位英國醫師用黑色幽默的筆法 ("This is going to hurt”),呼籲人們重視醫護人員的過勞問題。還有一位醫師,介紹醫生的思考模式 ("How doctors think"),讓醫病之間更好的避免誤解。
讀了這些,最重要的就是可以體會,醫護人員不是神,不是英雄。他們是你我的家人朋友,需要被尊重與珍惜。了解醫生的想法和感受,是讓你我成為更好的受照者。
(英文是 “Become a better patient",可是中文說 “成為更好的病人”好像怪怪的)
1. "Complications" 中文版 “一位外科醫師的修煉” -- 讓我一讀成粉絲的書
2. “Better" 中文版 “醫生的精進:從仁心仁術到追求卓越” -- 描述外科醫師在第一現場的掙扎,以及想盡辦法與疾病奮鬥的鬥志
3. "Being Mortal" 中文版:“凝視死亡:一位外科醫師對衰老與死亡的思索”
描述他陪伴同為醫師的父親走過最後一段旅程,是一個關於安寧照顧的溫馨好書
4. "When breath becomes air" 中文版:“當呼吸化為空氣”
5. "This is going to hurt" 中文版:“棄業醫師日誌”
6. “How doctors think" 中文版:“醫生,你確定是這樣嗎?”
註: 1,2,3,4,6 都是多年前讀的書,讀書心得簡短或是沒寫,5是去年的分享。
#口罩戴好 #保護自己與他人 #珍惜醫護資源
腦神經外科英文 在 美國小兒科醫師 Pedd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醫學系畢業、美國住院醫師訓練中的我,如何通過日本醫師執照考試(三)
順利遞件後我回到美國,開始思考如何準備日本語診察能力調查。七月中到九月底只有兩個月的時間並不算長,何況我只能兼職準備。
日本語診察能力調查是一個說(問診)跟寫(病歷寫作)的考試,沒有標準答案,準備起來隔外困難。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所有考生都具備N1(基本門檻)的情況下,最後卻只有一半的人通過的原因。連日本國籍的考生也只有80%通過率。
#不過我認為準備考試跟做好任何事情一樣都有關鍵三步驟:
一是參考,
二是創新,
三是融合。
第一步一定是大量參考前人經驗。前人的考經不管是成功或是失敗都是智慧的結晶,都有參考的價值。寫考經其實很花時間(像我都要花4~5個小時寫)。前輩們願意花時間寫經驗寫出來分享,為的就是幫助後人少走點冤枉路。然而前輩的考經一定不會全部適合自己,因此下一步就是思考如何改進、並加入自己的創意。最後將兩者融合起來,便成為有個人風格的準備方法。一開始不用擔心方法不夠完美,隨著練習、修正,它必定會越來越符合你的需求。
日本語診察能力調查跟台灣OSCE跟美國step 2 CS很類似,只是內容換成日文。對已經考過台灣跟美國執照考試的我而言並非完全陌生。唯一缺乏的是資源。台灣OSCE對台灣醫學系畢業生來講很簡單,平常就有在練習,考前幾乎不用準備;而美國step 2 CS考生眾多,市場龐大。有許多好書可用,還有專門指導的機構。想找人練習時只要上網呼朋引伴,不怕沒有對象。然而日本語診察能力調查難就難在沒有一種「只要這樣做,就可以過的方法」,只能靠自己瞎子摸象、東拼西湊了。
最後我綜合了前輩考經跟自己美國USMLE step 2CS經驗,獨創出一套適合我的方法︰
1. 請一個線上日本人家教。不需要有醫療背景,只要會讀英文。
2. 上課前我會閱讀寫給日本醫護人員看的「病院英語對話書」,只是我想看的東西跟日本人剛好相反。
3. 使用USMLE step 2 CS first aid這本書。這本是美國USMLE step2 CS考試的聖經,裡面詳細記錄了病人跟醫師的對話。日文老師上課並不需要思考如何回答醫師(我)的問題,只要將書上內容換成日文講出來便可輕鬆讓對話繼續下去。
4. 上課完後我在線下寫病歷。我依照前輩經驗看日本國考臨床題的題幹依樣畫葫蘆。
5. 寫好病歷後先傳給日文老師請她針對「日文語法」部分給予建議,先把句子修得通順一點。
6. 最後將修改好的病歷傳給日本人的醫師朋友們看,請他們專注在病歷寫作的部份(像是專有名詞等)給我建議。
就這樣準備了一個月,練了十個左右的case。雖然效果不錯,但沒跟日本人醫師練習問診,還是不知道自己的問診是否符合標準。我的日本人醫師朋友很忙,不好意思一直打擾他們,便突發奇想地運用自己美國醫師的優勢上網徵求「正在準備step 2 CS的日本人醫師」。
日本醫師來美國的人數不多,正在準備USMLE CS的更少,我居然還是遇到了三個: 一個腦神經外科,一個皮膚科,一個心臟內科。我們每個case練習兩次,一次用英文、一次用日文。這樣的模式對他們跟對我是雙贏的局面。對他們而言,我已經通過CS,又有一年在美國臨床的經驗,對於如何跟美國病人互動能比一般考生給出更多的建議。加上我的英文口語一向不錯,美國醫師執照考試時SEP (= spoken English proficiency = 英文口說能力)跟許多英文母語者一樣拿到了小星星( = an asterisk indicates that your performance band extends beyond the displayed portion of the scale = 表現優異超出可顯示評分範圍),因此更能給同為外國醫師的他們建議。對我而言,他們以醫學生時代的OSCE經驗還有日本臨床經驗教導我簡直是綽綽有餘。他們會示範如何正確用日文問診,讓我知道哪裡該改進,幫我修改病歷的速度也很快。
雖然因為彼此時差跟工作的關係,我們能練習的次數不多,但每次練習都是愉快的時間。我們簡直是對方的照妖鏡 ! 他們的英文很好,不僅沒甚麼口音,問診內容也很專業。但是他們問診方式有點像機器人,感覺只想趕快把問題問完,不想多說以免出錯。一般美國醫師問診比較隨興,small talk(閒談)很多,就給人感覺不會那麼生硬。同理可證,我的日文問診在他們耳裡聽起來也不夠自然。
(圖: 第一次練習完日本人醫師寫給我的回饋)
文化上兩國的問診方式也大不相同。有次我在問到飲食習慣時,問了「你最愛吃的食物是甚麼?」
日: 「我最喜歡吃壽司。」
我: 「我也是耶,我最喜歡吃竹筴魚壽司了。那你呢? 」
日: 「生魚片壽司我都喜歡。」
我: 「我喜歡旋轉壽司,最近有間有名的日本壽司來這裡開了你知道嗎? 」
(一整個要small talk的前奏)
日: 「在日本如果醫師這樣閒聊,會被覺得是怪人。」
我:「 抱…抱歉。」
相反的,在美國問診時,有small talk才能讓對話顯得自然。
日: 「你放假時都喜歡做甚麼呢? 」 (好不容易擠出口)
講完後他立刻掩面: 「啊啊啊。我聽起來好像變態啊! 」
就這樣,準備考試大部分的時間是辛苦的。但也因為這樣發現了更多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認識更多的人而有了額外的樂趣及收穫 :)
台灣醫學系畢業、美國住院醫師訓練中的我,如何通過日本醫師執照考試 (一)
https://reurl.cc/L16nO4
台灣醫學系畢業、美國住院醫師訓練中的我,如何通過日本醫師執照考試 (二)
https://reurl.cc/Rdyk3g
腦神經外科英文 在 新竹腦神經外科.脊椎微創葉士豪醫師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新竹腦神經外科. ... 頭部外傷腦中風外科治療脊椎骨折神經重症脊椎微創手術. ... 臺灣兒科醫學會,英文定名為Taiwan Pediatric Association,本會以促進小兒保健醫療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