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0524】臺灣最早博物館 臺博館前身設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1908年5月24日:日治時期的今天,依臺灣總督府訓令,在臺北廳設「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博物館」,正是國立臺灣博物館的前身。
此博物館計畫,前期歷經總督府彩票局的臨時展覽會館、民政部殖產局附屬博物館兩階段。
1913年4月1日,「故兒玉總督暨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建築物在現今二二八公園動工,1915年8月20日完工,博物館搬遷至新落成的建築物,正式開館;首任館長川上瀧彌,是奠定臺灣植物學研究基礎的人,為此鞠躬盡瘁竟在開幕隔日過世。
博物館由野村一郎與荒木榮一設計古希臘多立克柱式建築,原址正是被拆除的臺北大天后宮,從日治到光復後,此館一直是臺北的建築美學指標,鎮守臺灣人文歷史的收藏重任。
現在臺博館也依首都核心區博物館計畫,逐步將鐵道部園區等納入,日後將有一番更完整的臺灣歷史風貌。(影片來源:Milton Lee)
穿越時空60秒:http://udntime.piee.pw/3fnavb
❤️喜歡報時光的影片,記得開啟youtube訂閱的小鈴噹通知
你就能在報時光推出新影片時收到👉https://reurl.cc/Y6jv3X
#臺博館 #國立臺灣博物館 #臺北大天后宮
#歷史上的今天
#報時光UDNtim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臺北大天后宮,又稱清代臺北府城大天后宮,是臺灣一座由臺灣巡撫劉銘傳等官員建立於臺北府城的媽祖廟。該廟後在1912年前後因受颱風嚴重毀損及市區改正等緣故遭拆除,原址隨後建立「故兒玉總督暨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後改稱「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即今國立臺灣博物館前身),同時成為臺北新公園(現稱二二八和平紀念公...
「臺北大天后宮」的推薦目錄:
- 關於臺北大天后宮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臺北大天后宮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臺北大天后宮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臺北大天后宮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臺北大天后宮 在 [疑問] 台北大天后宮- 看板historia 的評價
- 關於臺北大天后宮 在 台北天后宮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臺北大天后宮 在 尋找台北大天后宮消失的媽祖去哪兒+ 料館媽的腳力成就人生 ... 的評價
- 關於臺北大天后宮 在 台北天后宮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 - 最新趨勢觀測站 的評價
- 關於臺北大天后宮 在 又稱小基隆福成宮,是位於臺灣新北市三芝區埔頭里的媽祖廟 的評價
臺北大天后宮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謝謝網友劉妍伶分享她和同學於1989年8月15日在臺北新公園拍攝的合照,可以看見當時流行的女生髮型,妳也曾留過嗎?
臺北新公園位於昔日第三代臺北車站正對面的館前路底;這一帶在清治時期,除了1888年落成的臺北大天后宮(位於今國立臺灣博物館所在地南側水池處)之外,其餘地帶皆為一片荒蕪,並未有太多開發。
到了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開始著手計畫闢建稍具規模的都市公園,於是起建於1899年,1908年初步落成的台北新公園,成為台灣第一個承襲歐洲風格的近代都市公園(由於當時已移作他用的天后宮尚未拆除,所以公園範圍僅有現今公園範圍的南半部);之所以會命名為「新公園」,則是因為其興建時間,略晚於台北第一座大型公園「圓山公園」(1897年落成)之故。
新公園佔地71,520平方公尺,北臨襄陽路、南臨凱達格蘭大道、西臨懷寧街、東臨公園路,公園內花木扶疏,有涼亭、噴水池、荷花池、小拱橋等造景,還有露天音樂廣場。
1996年2月28日,園內樹立二二八和平紀念碑,新公園遂更名為「二二八和平公園」,並在園內原「臺北放送局」處設立臺北二二八紀念館,於1997年2月28日(二二八事件50週年)正式開館。
照片中古色古香的亭閣位在荷花池中央,是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的「翠亨閣」,池裡另外還有四座涼亭分別為紀念鄭成功的「大木亭」、紀念劉銘傳的「大潛亭」、紀念丘逢甲的「滄海亭」,以及紀念連橫的「劍花亭」。
1960年代初,臺北市政府在園內原棒球場建造古典式亭閣五座,歷時兩年,於1963年竣工。
為了紀念國父及四位開臺先賢,臺北市政府特邀請國學名家于右任、梁寒操、阮毅成、李漁叔、林熊祥、螘碩、劉太希等,為五座亭閣命名題聯,並邀名書法家書寫、交工鐫刻,於1964年元旦張掛。
五座亭閣的正中一閣,為誌國父孫中山先生開國隆勳,命名翠亨閣,其餘四亭分別紀念開台先賢鄭成功、劉銘傳、丘逢甲、連橫等,各就其名諱居裡命名為:大木亭、大潛亭、滄海亭、劍花亭。
詩人梁寒操撰翠亨閣聯云:「於兩間留正氣;為萬世開太平」。李漁叔撰大木亭聯曰:「騎鯨海上憶英風,重看一旅中興,更無缺憾留天地;焚服世間傳偉業,願種十圍大木,長有奇材作棟樑」。于右任撰滄海亭聯云:「耿耿孤忠,為民族復興鬥士;崢崢大筆,亦詩壇崛起人豪」。劉太希撰大潛亭聯說:「水深魚樂民鹹阜;雲起龍驤劍有花」。林熊祥撰劍花亭聯云:「祖國勳昭,正氣長存椽筆史;士林風振,別才爭仰劍花詩」。
歷史人物的功過常隨時間有不同的評價,因此吾人更應以寬容的態度來看待歷史、包容不同的聲音。
臺北大天后宮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謝謝網友 Rae Chen 分享她於1979年和剛畢業的高中同學們一起在臺灣省立博物館(1999年更名為國立臺灣博物館)襄陽街大門東側門柱旁與單眼皮紅銅牛合影留念的照片。
你也曾騎過臺博館前的銅牛嗎?
國立臺灣博物館北側廣場上的一對銅牛原為日治時期劍潭山「臺灣神社」之遺物,於1949年被移置至現地。這兩尊銅牛看似一樣,實則是不同時間因不同原因由不同材質所鑄造。
東側(近臺大醫院)由紅銅鑄造的銅牛(兩隻牛角間的距離較長,眼珠子上緣為單眼皮),係於1935年由日本北海道的佛教團體「弘安海」為紀念在「箱館戰爭」中犧牲的兵士,所鑄造並獻納給臺灣神社。
西側(近騰雲號火車頭)由青銅鑄造的銅牛(兩隻牛角間的距離較短,眼珠子上緣為雙眼皮),則是在1937年由日本在臺商人川本澤一為紀念其參加的南洋視察團順利完成,所鑄造並獻納給臺灣神社。
原本兩頭銅牛都面向博物館,後來館方發現銅牛的方向不妥,疑似沖煞館員,經過一番研究後,最後決定將銅牛轉換方位,變成了現在兩頭銅牛對看的模樣。
上圖遠方的第三代臺北車站也早在1986年3月,因應臺北市區鐵路地下化工程啟動而拆除,當時有先在舊站西側建了臨時車站,並在舊站東側不遠處興建第四代臺北車站,並於1989年9月2日隨著鐵路地下化工程完工通車而啟用。
1899年,臺灣總督府民政部物產陳列館(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的前身)成立。1908年10月24日,位於彩票局大樓(地點在今臺北市寶慶路與博愛路口,1908至1915年作為博物館,1915年11月1日因新公園內的新館啟用而成為博物館分館,1917年3月15日廢止博物館分館,改為臺灣總督府圖書館,毀於二戰末期)裡的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博物館(簡稱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正式對外開館。
而目前位於臺北市襄陽路與館前路口的國立臺灣博物館,則是建於1913年,當年臺灣民政長官祝辰巳為紀念第四任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與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向民間募得256,101日圓籌建「故兒玉總督暨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於原臺北大天后宮舊址(1912年因颱風嚴重受損而拆除,位於今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內北側),臺灣總督府委由日籍建築師野村一郎與荒木榮一設計,風格為文藝復興時期後期的古希臘多立克柱式,外觀上綜合了巴洛克時期的建築風格,1913年4月1日動工,並於1915年完工。
1915年8月20日,搬遷至新公園內的「故兒玉總督暨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的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正式開館。戰後,臺灣總督府博物館改制為臺灣省博物館,隸屬於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1949年再更名為臺灣省立博物館,隸屬於臺灣省政府。1999年,因臺灣省政府虛級化,改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今中華民國文化部)管理,並更名為國立臺灣博物館。
臺北大天后宮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臺北大天后宮,又稱清代臺北府城大天后宮,是臺灣一座由臺灣巡撫劉銘傳等官員建立於臺北府城的媽祖廟。該廟後在1912年前後因受颱風嚴重毀損及市區改正等緣故遭拆除,原址隨後建立「故兒玉總督暨後藤民政長官紀念館」(後改稱「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即今國立臺灣博物館前身),同時成為臺北新公園(現稱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的一部分。現在,其部分石造結構遺物仍散置於當地。
此外,該廟被棄置於臺北州廳廳舍的「二媽」[註 1]媽祖軟身神像,在1910年代初被曾石岳等三芝地方仕紳迎請至當地,並由庄民集資建廟供奉至今。
黃氏節孝坊現位於台灣台北市的228和平紀念公園內,是中華民國直轄市定古蹟。黃氏節孝坊落成於1882年,是台北市內難得一見的百年歷史以上的古蹟。
背景
黃氏,原名嘂娘(嘂,通「叫」),諡端懿。生於1820年9月9日,卒於1893年2月23日,享年74歲。黃氏家居福建舖錦(今石獅市寶蓋鎮鋪錦村),16歲遠嫁泉州晉江17歲的王家霖。
王家霖小名馬赤,字則樹,號秋霖、敦巖。父親是王宗河,任五品官,後來因故辭官從商,往返福建泉州與台灣艋舺兩地作生意。王家霖考功名,考了很多次都沒上,於是就丟下書本幫助父親王宗河做生意。王家霖體弱多病,1847年因病去世,年29。當時28歲的王妻黃氏不但跟隨公婆從泉州遠渡來台灣艋舺定居,並獨自撫養三子兩女,且子皆有其功名。(《淡水廳志》)
1870年,王家霖弟王則振,向淡水地方官員陳培桂與高臚璟請託旌表,陳、高奏報朝廷黃氏節孝事蹟,並求旌表;同治皇帝賜金三十兩,准其建坊及節孝祠。之後,黃氏次子王天錫積極募款興建節孝坊。
1882年,建於台北府城東門內的黃氏節孝坊落成,石材工匠皆來自泉州。
遷移拆建
1893年黃氏去世,建於台北府城東門的該坊,於1901年遭台灣總督府以「市街改正」為由,連同東城牆一起拆掉,將其遷至現今228和平紀念公園內。
1990年,因台北捷運施工,該坊第二度被拆,直到1997年台北市政府才重新組立於同樣公園的現址上
臺北大天后宮 在 台北天后宮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台北天后宮, 台北市萬華區. 3644 likes · 232 talking about this. Religious organization. ... <看更多>
臺北大天后宮 在 尋找台北大天后宮消失的媽祖去哪兒+ 料館媽的腳力成就人生 ... 的推薦與評價
尋找 台北大天后宮 消失的媽祖去哪兒+ 料館媽的腳力成就人生的一念間寶島神很大第141集完整版Blessing Formosa20170809. ... <看更多>
臺北大天后宮 在 [疑問] 台北大天后宮- 看板historia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在找台北大天后宮的資料。
1888年落成劉銘傳蓋的台北大天后宮,氣勢恢弘,為當時台北第一大廟
劉銘傳還在台北大天后宮舉辦母親的壽宴
政商名流冠蓋雲集。
後來日本人來了,1906年拆了天后宮,改建為兒玉後藤紀念館
也就是現在的台灣博物館
要知道媽祖在台灣人心中的地位,居然敢下令拆媽祖廟,誰有這膽子?
但現在的歷史寫得很含蓄,WIKI說是颱風所以天后宮無法修復
也有個歷史教授手繪一張圖,是兒玉後藤紀念館 與天后宮並存的畫
我對這很懷疑的啦!
聽說天后宮拆下來的建材被拿去當作總督府花園的建材
金面媽祖現在恭奉在三芝的福成宮
我的問題很簡單
為何歷史不敢寫日本人拆了 台北的天后宮、武廟、文廟、城隍廟、三山國王廟
這些廟都是官方而且有其意義,更是漢人的精神寄託與象徵
現在一堆人在想恢復保存日本時代的建築,在痛批國民黨拆日本時代的建築
但有誰記得台北曾經文武廟與天后宮等漢文化信仰象徵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6.202.8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514033705.A.87B.html
我是不知道台灣哪個人膽子這麼大啦!而且這應該不是小事吧!
※ 編輯: kauosong (223.136.202.83), 12/23/2017 21:09:31
一定要有文武廟。還有城隍爺廟
媽祖廟等則是地方的
※ 編輯: kauosong (114.136.13.71), 12/24/2017 13:56:43
大不敬!在此道歉!!!!!
※ 編輯: kauosong (223.136.232.87), 12/25/2017 09:55:04
※ 編輯: kauosong (223.136.232.87), 12/25/2017 09:58:5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