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5《教育部門_教育局》工作報告與詢答】
定期會議程來到教育部門的業務報告與質詢,今天(10/5)進行的是教育局的業務。
因為發言人次非常多,Ingay想請教的教育業務議題也非常多,僅能兩輪次的質詢機會很有限,特別感謝議會先進同事 吳禹寰議員與 趙昆原議員分享部分時間給Ingay,雖然還是沒機會把議題全提問,但還是很感謝也很欽佩大家對教育議題的關注與努力。
主要質詢的議題包含: #原住民專責機關 成立後,教育局原轄的原住民教育等業務是否已規劃分工或移轉?教育局舉辦「#原民小子」政策今年度的預算與執行情況、明年度是否預編適足預算以免每年仍須面對財源籌措困擾?Ingay去年提案增列之「#族語遠距教學」經費,今年起進行設備建置及進度?校園內私有地解決對策?兩年一度 #全國原住民運動會經費 提撥與 #原住民人才培育 規劃? #原住民傳統射箭場 與現代射箭共用場地選址與規劃進度? #市立游泳池 戶外池區維修費用編列? #軟式網球 人才培育獎勵與留用? #忠孝運動公園網球場 後續工程與啟用進度?繼去年Ingay嘗試把大車內輪差體驗教育引進校園後,國中小賡續推動 #用路安全(道安教育)體驗課程可行性等議題。
其中要特別談到,一個是原住民國中小學生營養午餐費用補/協助,另一個是高中職補校(進修學校)佈點的再思考。
關於 #原住民中小學生營養午餐補助 的問題,首先要回到這個政策的脈絡:在前任賴市長任內,市府針對百人以下小學推出免營養午餐費的政策,一來照顧偏區學童、二來也希望讓孩子續留原學區的誘因。 蔡玉枝 前議員則建議百人以上學校的原住民或經濟困頓的孩子也應比照來補助,這個建議獲得市府同意並推行。但今年起市府採納議員反應而停止以學生人數作為餐費補助的切算,接著又在議員要求下制訂補助的特定標準,反而讓這個原來可以讓學校、老師、學生(與家長)、教育局比較能人性化調整的彈性協助政策,連續發生固著僵化的陳情個案。
標準化是法制化、系統化必然也應然的路徑,但我們不能忽略在很多社會面向上保留適當彈性的空間,一如製表時我們會留下「備註欄」、選項會有個「其他」,就是為了這個人本與自主性判斷的可能餘地。也如同在法規範裡,當涉及評價時,會以一個「區間」型的設計來作為裁量的空間。所以建議教育局在規範標準時應該多斟酌適當彈性預留,莫忘政策初衷。
另一個關於 #高中職補校(進修學校)的問題。在現代教育資源的普及下,很多人可能誤以為「無高中學歷」只會發生在老一輩的年代,忽略了還有不少青壯年出於很多原因(尤其是經濟困境)而無法繼續唸書的狀況。臺南市雖然近年招商引資,創造不少就業機會,但絕大多數都設有「高中職以上畢業」的門檻。雖然目前要取得高中職學歷(力)的管道有三,但最合宜的還是回到學校系統進修。而臺南市目前有相關進修教育共21所學校(東區5、南區3、中西北區3、永康2、歸仁1;新營2、白河1、柳營1、官田1、佳里1),在分布上有明顯的區域差異,希望教育局還可以在這個進修據點上多思考(包含市屬完全中學),讓年少失學的市民有更多機會重拾書本、也為就業的機會來拼搏。
要努力的還有很多,真的需要不分你我大家一起來關心,也更需要多角度、擴大時空視野的思考,不該只看到眼前近程而失去格局。否則以為解決問題的當下,只是製造更多的問題。
詢答影片:https://youtu.be/u8XvaSz5at0
Youtube問政記錄頻道:https://tinyurl.com/ingayyoutube
#第三屆第四次定期會
#教育部門
#教育局
臺南市立游泳池費用 在 Ingay Tali 穎艾達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005《教育部門_教育局》工作報告與詢答】
定期會議程來到教育部門的業務報告與質詢,今天(10/5)進行的是教育局的業務。
因為發言人次非常多,Ingay想請教的教育業務議題也非常多,僅能兩輪次的質詢機會很有限,特別感謝議會先進同事 吳禹寰議員與 趙昆原議員分享部分時間給Ingay,雖然還是沒機會把議題全提問,但還是很感謝也很欽佩大家對教育議題的關注與努力。
主要質詢的議題包含: #原住民專責機關 成立後,教育局原轄的原住民教育等業務是否已規劃分工或移轉?教育局舉辦「#原民小子」政策今年度的預算與執行情況、明年度是否預編適足預算以免每年仍須面對財源籌措困擾?Ingay去年提案增列之「#族語遠距教學」經費,今年起進行設備建置及進度?校園內私有地解決對策?兩年一度 #全國原住民運動會經費 提撥與 #原住民人才培育 規劃? #原住民傳統射箭場 與現代射箭共用場地選址與規劃進度? #市立游泳池 戶外池區維修費用編列? #軟式網球 人才培育獎勵與留用? #忠孝運動公園網球場 後續工程與啟用進度?繼去年Ingay嘗試把大車內輪差體驗教育引進校園後,國中小賡續推動 #用路安全(道安教育)體驗課程可行性等議題。
其中要特別談到,一個是原住民國中小學生營養午餐費用補/協助,另一個是高中職補校(進修學校)佈點的再思考。
關於 #原住民中小學生營養午餐補助 的問題,首先要回到這個政策的脈絡:在前任賴市長任內,市府針對百人以下小學推出免營養午餐費的政策,一來照顧偏區學童、二來也希望讓孩子續留原學區的誘因。 蔡玉枝 前議員則建議百人以上學校的原住民或經濟困頓的孩子也應比照來補助,這個建議獲得市府同意並推行。但今年起市府採納議員反應而停止以學生人數作為餐費補助的切算,接著又在議員要求下制訂補助的特定標準,反而讓這個原來可以讓學校、老師、學生(與家長)、教育局比較能人性化調整的彈性協助政策,連續發生固著僵化的陳情個案。
標準化是法制化、系統化必然也應然的路徑,但我們不能忽略在很多社會面向上保留適當彈性的空間,一如製表時我們會留下「備註欄」、選項會有個「其他」,就是為了這個人本與自主性判斷的可能餘地。也如同在法規範裡,當涉及評價時,會以一個「區間」型的設計來作為裁量的空間。所以建議教育局在規範標準時應該多斟酌適當彈性預留,莫忘政策初衷。
另一個關於 #高中職補校(進修學校)的問題。在現代教育資源的普及下,很多人可能誤以為「無高中學歷」只會發生在老一輩的年代,忽略了還有不少青壯年出於很多原因(尤其是經濟困境)而無法繼續唸書的狀況。臺南市雖然近年招商引資,創造不少就業機會,但絕大多數都設有「高中職以上畢業」的門檻。雖然目前要取得高中職學歷(力)的管道有三,但最合宜的還是回到學校系統進修。而臺南市目前有相關進修教育共21所學校(東區5、南區3、中西北區3、永康2、歸仁1;新營2、白河1、柳營1、官田1、佳里1),在分布上有明顯的區域差異,希望教育局還可以在這個進修據點上多思考(包含市屬完全中學),讓年少失學的市民有更多機會重拾書本、也為就業的機會來拼搏。
要努力的還有很多,真的需要不分你我大家一起來關心,也更需要多角度、擴大時空視野的思考,不該只看到眼前近程而失去格局。否則以為解決問題的當下,只是製造更多的問題。
詢答影片:https://youtu.be/u8XvaSz5at0
Youtube問政記錄頻道:https://tinyurl.com/ingayyoutube
#第三屆第四次定期會
#教育部門
#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