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歷史劇需要參考書嗎?可以從地名認識歷史】
#斯卡羅 蹭一下!地名的由來、演變過程,都充滿了歷史喔,《伊能嘉矩.臺灣地名辭書》可以讓你看到故鄉被人遺忘的故事,甚至在看歷史劇時拿來當參考書。
《伊能嘉矩.臺灣地名辭書》是伊能嘉矩依據清代方志、臺灣總督府調查及伊能自己的田野調查資料所編纂而成。地名辭書是工具書,每個地名辭條匯集該地歷史資料,重建了該地歷史沿革,全書近600個臺灣地名辭條,可說是一本「臺灣土地拓墾史」。
「這本書給人一些線索可以知道過去」,《臺灣地名辭書》譯者、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向農傳媒表示,《臺灣地名辭書》記載農業時代的地名,處處都可見到與農業的關聯。
但這本辭書也並不是只反映「農業」,在原漢關係,還有原住民族稱到漢字寫記造成的地名演變,均可見於書中。比如書中記載,瑯嶠(Long-kio)在17世紀荷蘭人記錄為Lonkiauw、Lonckjau、Lonckjuo等;排灣人稱今恆春車城一帶為Jyonkiau,原為蘭科植物(漢人所謂之蝶尾花)之名(或稱Jonkiakiao)。
#伊能嘉矩 #臺灣地名辭書 #吳密察 #臺灣歷史 #地名 #翁佳音
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55419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博物館 #土銀展示館建築與歷史 這次要再一次帶著聽眾朋友去逛博物館,邀請到館方解說員 #陳信鈞 來為大家介紹土銀展示館 的建築特色與歷史文化。 土銀展示館前身為日本勸業銀行臺北支店(分行)。日本勸業銀行於1923(大正12)年1月12日在臺北正式成立分行,以開墾、...
臺灣土地拓墾史 在 農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想起自己的名字 才能找到回家的路】
《伊能嘉矩‧臺灣地名辭書》由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翻譯,首度出版中譯版本。雖說是地名工具書,裡面卻埋藏著臺灣農業時代的線索,例如「圍」是拓墾單位;「牛稠(Gû-Tiâu)溪」意指有牛舍;「犁頭店街」可能是農具犁頭鍛造興盛;過去沿海地區可見的「槺榔」(臺灣海棗),也被拿來做地名。近600個地名辭條合觀就是一本「臺灣土地拓墾史」。
但過去活在口語裡的地名,一旦被文字寫定、建制化,也會改變本來的樣貌。吳密察說,臺灣民間知識曾被大幅度殖民、洗過,一個農業社會本地意義的地名,不知不覺間就被洗掉了。農業社會的智慧很可能就隨著「名字」的忘卻逐漸消逝……
🔹【同場加映】
吳密察:要知臺灣史先懂臺灣農業史
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55427
-
🤜看更多農報導:https://agriharvest.tw/
#吳密察 #大日本地名辭書續編 #台灣篇 #臺灣土地拓墾史
臺灣土地拓墾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博物館 #土銀展示館建築與歷史
這次要再一次帶著聽眾朋友去逛博物館,邀請到館方解說員 #陳信鈞 來為大家介紹土銀展示館 的建築特色與歷史文化。
土銀展示館前身為日本勸業銀行臺北支店(分行)。日本勸業銀行於1923(大正12)年1月12日在臺北正式成立分行,以開墾、土木、水利及農業資金融通為主要業務,是當時唯一辦理不動產及拓殖金融的銀行。因融資業務拓展、經營範圍擴大,遂耗費鉅資於現址另建新廈,於1933(昭和8)年落成。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我國政府接收原日本勸業銀行在臺五處支店,於1946(民國35)年9月1日改組為公營的臺灣土地銀行,並以此地為土銀總行。
歷經多年使用、數度修繕改建,其內部空間已與1933年落成時大異其趣。1991(民國80)年5月24日,內政部指定本建築物為第三級古蹟(今臺北市市定古蹟)「勸業銀行舊廈」。至2005年「臺灣博物館系統計畫」在行政院、文建會的支持下成案,土地銀行遂與臺灣博物館合作,由臺博館負責古蹟修復及後續營運管理,並定位為「自然史博物館」。
從勸銀到土銀,這座厚實穩重的銀行建築物歷經70餘年歲月,在2009年底蛻變為博物館後,不但得以延續過往的榮光,更成為臺灣的金融史、經濟史、建築史、工藝史以及博物館發展的具體實證。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臺灣土地拓墾史 在 National Palace Museum國立故宮博物院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國立故宮博物院今年以院藏文物《奏報遵旨履勘水沙連六社番地體察各社番情並查出私墾民番分別辦理》奏摺為主軸開展,創製一支以臺灣發展史密切相關的紀錄片,使用4K拍攝為技術骨幹,並因應科技新發展,加入新形態之3D建模、GIS等技術,提供更為逼真和寫實的影音效果。
本紀錄片以貫穿全故事之主角─閩浙總督劉韻珂自身之心路歷程、以及其他關鍵人物角色出發,講述一齣發生於清代中葉日月潭一帶,有關土地、民族以及政策的故事,期待喚起觀眾對於臺灣中部開發史之歷史記憶,呈現臺灣墾拓歷史的重要一幕。
臺灣土地拓墾史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台北市土銀展示館前身為日本勸業銀行臺北支店(分行)。日本勸業銀行於1923年1月12日在臺北正式成立分行,以開墾、土木、水利及農業資金融通為主要業務,是當時唯一辦理不動產及拓殖金融的銀行。因融資業務拓展、經營範圍擴大,遂耗費鉅資於現址另建新廈,於1933年落成。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我國政府接收原日本勸業銀行在臺五處支店,於1946年9月1日改組為公營的臺灣土地銀行,並以此地為土銀總行。歷經多年使用、數度修繕改建,其內部空間已與1933年落成時大異其趣。1991年5月24日,內政部指定本建築物為第三級古蹟(今臺北市市定古蹟)「勸業銀行舊廈」。至2005年「臺灣博物館系統計畫」在行政院、文建會的支持下成案,土地銀行遂與臺灣博物館合作,由臺博館負責古蹟修復及後續營運管理,並定位為「自然史博物館」。從勸銀到土銀,這座厚實穩重的銀行建築物歷經70餘年歲月,在2009年底蛻變為博物館後,不但得以延續過往的榮光,更成為臺灣的金融史、經濟史、建築史、工藝史以及博物館發展的具體實證。
台北探索館Discovery Center of Taipei位於台灣台北市。它除了在探尋台北市歷史文化的軌跡,了解現今台北的人文、社會及各項藝文生活資源外,另外也在使民眾了解台北市的重大公共建設發展及與國際交流互動的情形。該館目前位於台北市市政大樓門廳右側。早期是臺北市政府新聞處所屬的市政資料展示館,成立於1994年;而後於2000年做更新規劃,並予以重新定位,使其具有兼負社會教育及市政宣導雙重職責,並提供蒐藏、研究、展示、教育及休閒等功能,以推廣科技教育、歷史教育、藝術教育及市政建設成果。2002年5月,台北市政府市政會議通過將「市政資料展示館」更名為「台北探索館」;台北探索館於該年底正式完工啟用,號稱台灣第一座城市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