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盤後〉蘋果iPhone 13亮相 四大指數盡墨
週二 (14 日) Delta 變種病毒、企業增稅的不確定性上升,10 年期美債殖利率下滑,美股四大指數集體收黑,能源、金融股領跌,蘋果於週二美股盤中時段舉行秋季發布會,推出 iPhone 13 等多款新品,但其股價先升後跌、表現欠佳。
數據方面,美國勞工統計局 (BLS) 週二 (14 日) 公布,8 月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 4.0%,低於市場預期和前值,顯示通膨壓力已較上月降溫,但仍處於高檔。
政經方面,第十二屆中美政黨對話自週一起連續兩日舉行,中國共產黨與美國民主、共和兩黨代表就美中關係未來發展前景進行對話。
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持續蔓延全球,截稿前,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即時統計,全球確診數已飆破 2.25 億例,死亡數突破 464 萬例。美國累計確診超過 4130 萬例,累計死亡數超過 66.3 萬。印度累計確診超過 3328 萬例,巴西累計確診 2100 萬例。
週二 (14 日) 美股四大指數表現:
美股道瓊指數下跌 292.06 點,或 0.84%,收 34,577.57 點。
那斯達克下跌 67.82 點,或 0.45%,收 15,037.76 點。
標普 500 指數下跌 25.68 點,或 0.57%,收 4,443.05 點。
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 0.3 點,或 0.01%,收 3,449.4 點。
標普 11 大板塊全面淪陷,能源、金融和工業股領跌。(圖片:finviz)
標普 11 大板塊全面淪陷,能源、金融和工業股領跌。(圖片:finviz)
焦點個股
科技五大天王漲跌互見。蘋果 (AAPL-US) 跌 0.96%;臉書 (FB-US) 漲 0.01%;Alphabet (GOOGL-US) 上漲 0.15%;亞馬遜 (AMZN-US) 跌 0.21%;微軟 (MSFT-US) 漲 0.94%。
道瓊成分股幾乎全跌。Walgreens Boots Alliance(WBA-US) 下跌 1.95%;開拓重工 (CAT-US) 下跌 1.88%;雪佛龍 (CVX-US) 下跌漲 1.81%;摩根大通 (JPM) 下跌 1.75%;波音 (BA-US) 下跌 1.36%。
費半成分股漲跌互見。艾司摩爾 (ASML-US) 上漲 1.93%;AMD(AMD-US) 上漲 0.89%;應用材料 (AMAT-US) 上漲 0.50%;高通 (QCOM-US) 跌 1.58%;恩智浦 (NXPI-US) 下跌 1.27%;英特爾 (INTC-US) 下跌 0.85%。
台股 ADR 走跌。台積電 ADR(TSM-US) 跌 0.43%;日月光 ADR (ASX-US) 下跌 1.20%;聯電 ADR(UMC-US) 跌 1.73%;中華電信 ADR(CHT-US) 跌 0.08%。
企業新聞
蘋果 (AAPL-US) 下跌 0.96% 至每股 148.12 美元。蘋果於秋季發表會上發布了 iPhone 13 系列、新 iPad、全新 iPad Mini 和 Apple Watch Series 7 等多款新品。
蘋果 iPhone 13 亮相 (圖片:蘋果)
蘋果 iPhone 13 亮相 (圖片:蘋果)
摩根大通分析師 Samik Chatterjee 在蘋果發表會前發布一份報告提到,投資者擔心繼去年蘋果推出 5G 手機後,5G 手機換機潮將出現實質性放緩。
除了硬體新品發布外,蘋果亦更新健身 Fitness+ 等軟體功能,新增全新的群組訓練模式 (Group Workout)。此消息促使互動健身平台 Peloton Interactive (PTON-US) 下跌 2.70% 至每股 108.50 美元。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GOOGL-US) 上漲 0.15% 至每股 2,850.89 美元。韓媒報導,南韓監管機構以「濫用市場領導地位」為由,對科技巨頭 Google 開罰 2074 億韓元 (約新台幣 49.5 億元)。
經濟數據
美國 8 月 NFIB 小企業信心報 100.1,預期 99.0,前值 99.7
美國 8 月 CPI 年增率報 5.3%,預期 5.3%,前值 5.4%
美國 8 月 CPI 月增率報 0.3%,預期 0.4%,前值 0.5%
美國 8 月核心 CPI 年增率報 4.0%,預期 4.3%,前值 4.3%
美國 8 月核心 CPI 月增率報 0.1%,預期 0.3%,前值 0.3%
華爾街分析
RBC Capital Markets 策略師 Blake Gwinn 表示,美債持續上漲似乎是由於 CPI 數據將影響聯準會 (Fed) 縮減購債 (Taper) 計畫,但 Gwinn 持不同觀點。他認為,聯準會仍將在 11 月或 12 月宣布開始 Taper。
高盛認為,國會稅改計畫是美股今年年底前面臨的主要風險,而不是經濟放緩,若將企業稅提高到 25%,可能標普成分股企業收益將減少 5% 左右。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724585?exp=a
【全球股市觀察站】2021-09-14(美國時間)
阿斯匹靈實戰文章
https://scantrader.com/u/9769/service
阿斯匹靈IG
https://www.instagram.com/aspirin_grandline/?hl=zh-tw
艾司摩爾台積電關係 在 股民當家 幸福理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護國神山還是一樣高】
時間:2021/6/20(日)
發文:NO.1265篇
.
❖投資台積電將成死錢?
6/18美系外資盤後突然降評台積電目標價從 655砍到580元,評等降至中立,認為台積電大舉投資先進製程,將使回報率下降,主要原因在於高額的資本支出,在進入五奈米以下,花錢的速度只會更快,金額更大,影響投報率。
.
設備錢不得不花,關鍵設備非買不可,畢竟台灣自製設備的比例實在太低,EUV極紫外光刻機,全世界只有艾司摩爾,外資認為將來設備折舊費用高,但是3奈米晶圓報價卻無法大幅提升,台積電在先進製程投資設備的報酬率將下滑,毛利率將跌破 50%以下,低於市場共識的 52%,目標價580元也低於市場共識 23%。
.
❖領先地位不變!
因為先進製程發展越來越昂貴,技術層次也越拉越高,目前台積電的對手僅剩下三星與英特爾,其餘廠商都陸續淡出先進半導體邏輯製程技術領域,根據這三家公司的歷史,資本支出最敢花的半導體廠,就是能生產最先進元件的公司。
.
台積電今年資本支出預計擴增到 250 億至 280 億美元規模,平均單季資本支出將約 69 億美元,將較 2020 年第 4 季支出倍增,規劃將有80%用於包含3奈米、5奈米及7奈米等先進製程,目前並無其他公司的支出能夠相提並論。
.
雖然歐盟、美國及中國政府都有意投資扶植本土半導體產業發展,但是根據研調機構IC Insights看法,各國政府 5 年內每年至少要花費 300 億美元,換句話說至少要 1500億美元才有機會,只是有機會成功追上台積電,因為這個產業並非有錢就能成功,投資設備只是一環,手上還要有大量專業人才與專利技術,才有可能超越台積電。
.
❖30多年的成功方程式!
台積電的三大優勢-技術領先、製造優越、客戶信任,是經過30多年建立的專業晶圓代工模式,不跟客戶競爭,與客戶建立夥伴關係,三星與英特爾都無法模仿,美系外資所提到大量投入先進製程,卻無法在3奈米晶圓報價提高回報,影響毛利率下降,其他廠商進入先進製程時也會遇到,如果需求大於供給,報價能不漲嗎?
.
❖疫情過後~
原本市場預估全球智慧型手機數量將比2020年成長10%, 其中5G智慧型手機的市佔也會從去年的18%大幅成長到逾35%,但是受到疫情影響,世界各國智慧機需求下滑,包含人口眾多的印度市場仍飽受疫情所苦,需求短暫下滑。
.
不過隨著歐美各國陸續解封後,5G基站建設加速建設,各國政府將大舉增加投資,LEO預料當時序來到今年第四季,智慧機的市場需求會回來,5G手機換機潮將重新浮現。
.
此外,高效能運算平台對台積電長期成長會越來越重要,而這一部分的應用將會比5奈米、7奈米發展當時有更多客戶投入,3奈米對HPC高速運算來說將是一個持久的里程碑,也是未來營運成長的一大動能。
.
❖股價起伏
短期台積電遭單一外資降評至中立,不影響公司技術領先地位,未來五年內它沒有對手,股價受到心理面的影響,短期可能會稍稍有一點壓力,不至於持續太久,下半年當5G市場換機需求回來,它還是會繼續回到上升軌道,短期稍微留意美國費城半導體的走勢,如果一直衝不過歷史高3314點,反而回測2759點,到時候反而是大撿便宜貨的時間,千萬不要錯過。
.
⧉更多產業新知請鎖定
❖Line群組傳送門⤵
https://lihi1.com/jjjwf
❖TG 頻道傳送門⤵
https://t.me/stock17168
天佑台灣,疫情早日結束❤️
艾司摩爾台積電關係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積電消息連發 超額下單 or 供不應求⁉》
[ 新聞摘要 ]
台積電(2330)董事長魏哲家寫了一封信給下游 IC 設計客户,敘述了當前半導體供應鏈遇到的挑戰,以及台積電將做出哪些重大決策,與客户一起解決眼前的供給危機。
信中提到,雖然台積電在過去 12 個月不斷的增加產能,並讓產能利用率維持 100%,但仍然無法滿客戶足需求,因此計劃在未來 #3年內投資1000億美元 來擴充現有產能、支持高端技術的研發。
此外,過往台積電因設備折舊費用下降、良率提升等因素,每年都會給老客戶 3% 左右的價格折讓,藉此穩固訂單、照顧客戶,但台積電宣布將自 2021/12/31 起 #暫停晶圓折讓,為期 1 年,換句話說,台積電會變相漲價至 2022 年底為止。
---
[ 新聞分析 ]
台積電在 1 月上調 2021 年資本支出達 250~280 億美元,年增逾 6 成、創歷史新高,也遠超過市場預期,但從最新的信件內容來看,3 年共投資 1000 億美元,平均每年達 333 億美元,意味著再次 #上調資本支出,顯示台積電認為晶圓代工產能供不應求的盛況將延續下去。
同時,如果確定取消折讓,顯示產能吃緊真的很嚴重,不得已才會採取「以價制量」的模式,用較強硬的價格,讓原本想「超額下單」的客戶卻步,而且一漲價就漲到 2022 年底,這或許顯示,市場預期晶圓產能欠缺將持續到 2022 年的說法並非空穴來風。
---
[ 解讀兩位台積電董事長的看法 ]
董事長魏哲家的信中提到的擴充產能、取消折讓,看起來都是對後市的正面看法,但前一天媒體盛傳董事長劉德音表示半導體產業「超額下單」,到底該以誰說的為準?
其實兩人都提到 5G、AI 科技發展是產業趨勢,加上疫情推動數位轉型,對台積電的先進技術將會有強勁需求,所以劉德音提到的超額下單,大多會是發生在成熟製程上。
他認為總體的成熟製程供給是大於需求的,只是因為疫情的衝擊,造成晶片供應鏈、廠商市佔率出現變化和不確定性,導致廠商為了確保貨源而積極下單,多種晶片因此供不應求。🤓
---
[ 機構數據佐證 ]
研究機構 IC Insights 近期曾發布報告,對未來各種半導體製程的市佔進行預估,可以從中來驗證兩位董事長的看法。
首先,可提供 10nm 以下先進製程的廠商只有台積電、三星和英特爾(INTC)這三家,而從圖 1 可以發現市場需求呈上升狀態,因此,這類製程產能在未來是缺乏的。
但 10nm-20nm 和 20nm-40nm 製程的市佔率變化情況則正好相反,整體呈現下降態勢,顯示市場需求是萎縮的。
總結以上,當下這段時間內,由於多種因素的關係,使得 10nm-40nm 這一區間內部分製程的產能顯得供不應求,但依研究機構的預測,未來這一區段的需求是萎縮的,若廠商因為看到超額下單去擴充產能,就很容易形成供過於求的局面。
至於台積電的做法,面對成熟製程的大量訂單,將盡量通過整體分析,以及「以價制量」的方式,去瞭解哪個產業需求最迫切,並藉此調配產能;對未來高階晶片的大量需求,則以投入資本支出來因應。
---
[ 受惠廠商 ]
當未來幾年台積電的資本支出會維持高檔,現在笑到合不攏嘴的應該是半導體設備商,如艾司摩爾(ASML)、應用材料(AMAT)、科林研發(LRCX)、科磊(KLAC)等。
但這些國際大廠也需要台灣協力廠商相助,加上台積電逐漸扶植本土供應鏈廠商,所以相關本土供應鏈廠商也將受惠,如漢唐、帆宣、家登、京鼎、弘塑、瑞耘、信紘科、意德士、公準、辛耘、光罩、 閎康、盟立等。
熊貓先生幫大家整理出 13 家,台積電資本支出概念股,大家可以挑選業績成長、股價尚未遠離季線的股票,作為後續追蹤的標的。
#台積電 #TSMC #TSM
#資本支出 #3年1000億
新聞連結:
https://tw.appledaily.com/property/20210401/HCRDJFYZWNEVJJFGQRJNI6KAGU/
IC Insights 連結:
https://www.design-reuse.com/news/49026/wafer-capacity-10n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