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dcast:我們常暱稱家中的毛小孩為 #汪星人、 #喵星人,代表我們明白跨物種相處並不容易,但還是甘願為自己貼上奴才標籤,自稱 #貓奴、#狗奴。我們總是不斷猜想:「牠喜歡這次鮮食的口味嗎?」、「今天散步有點沒精神,是不是哪裡不舒服?」這樣的關心與愛護是純粹的,我們沒有期望牠出人頭地,只希望牠快樂與健康。
🐈我們花費時間觀察、甚至找課程進修,都是為了想更了解牠們,因為我們體認到毛小孩對我們無條件的愛。牠們與我們之間建立起純粹關係,守在門前等家人回來、或貪吃時對我們投射的小狗眼神、總是要跟前跟後的腳步聲,彷彿心態上永遠停留在「小孩」的階段,依賴著我們的同時,也漸漸走向老去的過程。
🐾本集為《 #大家來談拚教養》特別集,主持人 #藍佩嘉 與台大社會系的 #簡妤儒 老師,特別來談照顧「毛小孩」與「人小孩」,有什麼極為相似之處?為什麼有些人會想嘗試寵物溝通?
🎧️ 抱著毛小孩一起聽!《大家來談拚教養》【特別篇】EP12|「牠永遠只有你可以依賴」寵物親職經驗 ft.簡妤儒 ► https://bit.ly/397gOPs
#鏡好聽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
藍佩嘉教養 在 鏡週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愛給我們力量,不過,愛並不容易,有時候也會傷人。
我們會想像教養像木匠,父母只要把藍圖打造起來,孩子就可以長成那樣。可是很多時候都不是這樣的,教養常會有一些非預期的後果。
#我們在知識中爆炸 《大家來談拚教養》Podcast
👉 追蹤鏡好聽IG ➜ https://reurl.cc/9Zzqpa
👉 更多鏡好聽獨家內容 ➜ https://reurl.cc/WE4g1Z
藍佩嘉教養 在 鏡好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我們在知識中爆炸 ═─◄█▓
第一位引爆你求知慾的人物登場!
作為一個研究者,#藍佩嘉 直言,在思考的過程中常常會有「腦袋著火」的感覺,彷彿時時刻刻都在燃燒生命。為了提醒自己的初衷,她有屬於陪伴自己的辦公小物,比如擺放家人的照片,讓自己能在思考烈焰中得以歇息。──「你現在卡住了,但其實生活裡面有很多跟研究無關的事。這也會提醒我,研究最終其實也是為了要理解人、為了是要跟人連結。」
而她也思考,若不走上社會研究這條路,她會朝什麼樣的目標發展?
✎ 專訪全文【#好聽人物:藍佩嘉】〈社會學研究最終是為了理解人,也希望幫助別人來理解他們〉:https://bit.ly/3AaaDpU
▰ 藍佩嘉 X 鏡好聽 系列作品:
🎧️ Podcast《#大家來談拚教養》 ► https://bit.ly/3k9grKJ
🎧️ 延伸收聽 有聲書《#拚教養:全球化、親職焦慮與不平等童年》 ► https://bit.ly/3nhmFdi
攝影/Kelaer photography
#鏡好聽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
藍佩嘉教養 在 藍佩嘉:我們沒辦法那樣養小孩 的推薦與評價
我們沒辦法那樣養小孩─《拚教養:全球化、親職焦慮與不平等童年》新書分享】 本書以親職焦慮為鏡,映現出臺灣在全球化脈絡中所面對的風險與挑戰,包括相對停滯的本地 ... ... <看更多>
藍佩嘉教養 在 心得拚教養PTT推薦- 拼教養 - Ureq 的推薦與評價
這本台大社會系特聘教授藍佩嘉教授所著的「拼教養—全球化、親職焦慮與不平等童年」,在五月時知道這本書即將上市,就非常期待,昨日在書店看到,立刻入手。 ... <看更多>
藍佩嘉教養 在 [心得] 拚教養-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閱讀筆記:拚教養
全球化、親職焦慮與不平等童年
作者:藍佩嘉
網路好讀版:https://link.medium.com/GVcnVuAsBnb
該如何好好教養自己的子女,自古以來都是華人社會的父母相當重視的一生課題之一
,尤其深怕自己一次意外的疏漏,讓兒女跌出未來可能成功的跑道。也因此多數新手爸媽
打從懷孕前,就需要戰戰兢兢尋求備胎諮詢、產前教育等等,就是為了確保親生子女不會
落後於人生的起跑線。然而,通常新手爸媽除了自己的父母與自己親身的經歷外,時常難
以找到可供借鏡的教養範本以供參考,也因此教養方式的選擇總是成為親職備感焦慮的來
源。
這些焦慮藍佩嘉老師透過《拚教養》這本書,帶我們一窺華人社會對於教育選擇的焦
慮與背後根本的期待。就我們自己過去的經驗也可以知道,教育選擇與社會階級是息息相
關的,有錢人的小孩越常出國留學,貧窮人家就只能靠自己刻苦讀書,但是這些印象大多
只能參考自己身旁的經驗與例子,對整體的社會結構的認識並不深。
而《拚教養》就屬於能讓我們進一步認識台灣社會的精彩作品,非常值得大家花時間
讀一讀當前教養所遇到的分歧。特別是站在不同社會階級父母背後的育兒選擇,其實也意
味著種種階級間的分配不均,而這也是現代化所帶來的傷痛之一。只有透過盡可能的認識
彼此階級間的差距,我們才有機會透過教育或者是政策來彌平彼此間的鴻溝。不過,也因
為書中的資料是以台灣為主,所以書中的教養還是較聚焦於台灣社會。
書裡,藍佩嘉老師透過在北台灣對國小學生的觀察,盡可能描繪出台灣社會對於不同
階級間教養子女的種種樣態。尤其,當前全球市場激烈的人才競爭下未來的更加充滿風險
與不確定。而這會對極其重視孩童養育的台灣家庭裡,帶來什麼不一樣的因應之道?而這
樣的應對方式,又映照出多少父母對於子女未來的擔憂,與鋪設了多少不同種童年教育選
擇的道路,而這些道路紹的風景彼此間的差異又是什麼?
這些不同的童年成長歷程,藍佩嘉老師用追求競爭流動、自然成長與資本多寡,來區
分四種不一樣的類型。在研究裡發現,只有追求自然成長的低資本台灣家庭是沿著政府所
打造的教育體制,讓小孩自己隨著學校腳步逐步學習,而沒有其餘課業上的要求。其餘三
種類型,都非常明確表示對當前教育體制的不信任,尤其這份猜疑還分為競爭不足與過度
競爭兩條截然不同的路徑,直接蓋過今日體制左右選擇的可能。
前者家庭領軍的考量多為準備幫助子女建立未來的階級地位與流動,並以此衍伸出不
同鋪路消費的樣貌,小的差異從課外補習開始,大到出國留學放棄台灣教育。尤其,當今
在地薪資對比國際市場的難題,更讓著急的父母手忙腳亂。幸好,隨著資訊發展,各式外
包的教育套裝行程為這些家庭在考量二者時,有著更簡單便利的資訊來源,反正沒有錢不
能解決的事情,如果有,那就再花更多;
而後者,則是對於幼兒的童年有著不一樣的憧憬,甚至在作者眼李,這些人有點過分
神聖化童年的成長歷程,這些家庭期望藉此把自己的子女拉出當前過度制式與僵化的教育
體制,避開他們覺得當前台灣過度競爭的教育環境,但是為了遠離原先的教育體制,這些
家庭往往花費更高的成本,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有著較為安心的教育環境。
《拚教養》帶領著我在多疑不認識台灣社會的同時,也讓我感到書裡字裡行間的掙扎,尤
其書寫的是關於臺灣親職教養在面對全球化的焦慮時,文字深深刻劃出這些家庭在面對當
地生活與國際競爭間的掙扎,無論是對國外文化生活的嚮往,又或者是對薪資差距的緊張
,都一再指出當代社會強調自我投資的兩難。這些問題除了引來自身生活的困境外,還有
機會延續到下代子孫的教養與投資,最終這股全球化的潮流還在繼續沖向連自己也不知到
會朝哪旋轉的輪迴。
書中論述:
臺灣社會當前面對全球市場的競爭,與先前為了邁向先進國家的行列,短時間大幅成
長的經濟、政治與文化資本,讓未來越來越難以掌握。尤其在現今童年地位被提高的時代
,個人教養的選擇與國家教育的規劃,更成為人父母教育子女過程恐慌焦慮的來源。
其中,社會階級佔了書中大部分的分析思考,因為教養可以傳遞階級的資本,而階級
也會影響父母去思考應該孩童的教育方式,進而發展出各種不同的教養規則來面對當今的
挑戰。但是,這沒有對錯。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教養依然擁有階級地位所給予的優勢,所
以家庭教養與教育系統的抉擇或越發困難,而兩邊要如何拿捏也是當前社會的問題所在。
疑問與反思:
1.具體而言,網路教養的問題與風險是什麼?遊戲太多?危險社交?
2.勞動市場面對國際競爭的難題?尤其,在規劃生涯時,對於兩者的期待是什麼?
3.具體而言,對於擁有快樂童年與競爭力所期待的未來是什麼?
4.書中最多的擔憂多為父母難以有足夠的時間陪同家中孩童成長,且大多都是因為長時間
的工作讓家庭難以再負擔額外的教養工作。但是,這樣的難題卻被臺灣目前大量且便宜的
外包教育妥善的接手而去。所以,在短期內要看到家庭教養與教育系統的衝突好像不太容
易,這也是個大問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9.61.1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44721281.A.809.html
※ 編輯: manic7058463 (36.239.61.11 臺灣), 02/13/2022 11:05:4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