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TAV藝術採集計畫 #按了兩次的空白鍵 928開幕囉~ 台北國際藝術村 Taipei Artist Village專案策劃及藝術進駐 #若雅 空中來導覽&週末活動介紹
同時也有2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李惠仁2004年開始專注台灣禽流感疫情,拍攝《不能戳的祕密》揭開政府防疫漏洞。拍攝過程獨立採集死雞樣本、送檢,並透過專家學者的協助,一層層解讀政府、學者、雞農之間複雜的權力關係與隱瞞的真相。 近期作品《蘋果的滋味》、《并:控制》、《自由.飛》同時關注台、港、中媒體生態與民主發展,以紀錄片形式記錄這...
「藝術採集」的推薦目錄:
- 關於藝術採集 在 DJ小魚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藝術採集 在 DJ小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藝術採集 在 Misi Ke 柯泯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藝術採集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藝術採集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藝術採集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藝術採集 在 2022 TAV藝術採集計畫TAV... -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Treasure Hill ... 的評價
- 關於藝術採集 在 國藝會藝術個案採集計畫 共融藝術專案-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藝術採集 在 《按了兩次的空白鍵》2019 TAV藝術採集計畫 - Pinterest 的評價
藝術採集 在 DJ小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TAV藝術採集計畫 #按了兩次的空白鍵 928開幕囉~ 台北國際藝術村 Taipei Artist Village專案策劃及藝術進駐 #若雅 空中來導覽&週末活動介紹
藝術採集 在 Misi Ke 柯泯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預計明日前來 Taipei Artist Village 國際藝術村聽演出的朋友,場地方有貼心設置遮雨措施,進行風雨無阻的概念。
2019 藝術採集計畫 「按了兩次的空白鍵」開幕演出
時間
2019. 09.28 (sat) 17:00-17:30
地址
台北市中正區北平東路7號
演出者
FOLK 9 (Thailand Band)
凹與山 Our Shame
詳細資訊
http://www.artistvillage.org/event-detail.php?p=4226
#風雨無阻
#但還是要交通安全路上小心
藝術採集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李惠仁2004年開始專注台灣禽流感疫情,拍攝《不能戳的祕密》揭開政府防疫漏洞。拍攝過程獨立採集死雞樣本、送檢,並透過專家學者的協助,一層層解讀政府、學者、雞農之間複雜的權力關係與隱瞞的真相。
近期作品《蘋果的滋味》、《并:控制》、《自由.飛》同時關注台、港、中媒體生態與民主發展,以紀錄片形式記錄這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樣態。
《蘋果的滋味》藉由蘋果日報探討台灣媒體界生態的變化,並解讀狗仔文化對新聞製作的影響。拍攝過程中適逢台灣反媒體壟斷運動,進而揭露媒體背後的政治運作。
在《并:控制》中,李惠仁開始關注香港回歸中國二十年後的政治局勢變化,片中他藉由視障朋友的視角,以更為銳利角度揭露香港生活的變化。特別是對資訊控制的層面,他揭露了由政治的機構控制、人民之間的相互控制,再到個人的自我審查等不同控制階段的運作。
《自由.飛》記錄香港反送中事件,藉由香港追尋民主自由的運動,連結台灣戒嚴時期的民主運動。李惠仁坦言,台灣的民主還很幼稚,民眾普遍漠視政治對生活的影響,對於台灣民主得來不易的歷史發展,時常是健忘的。他希望透過紀錄片的方式,將這個時代與過去的歷史連結,保存台、港、中三地的歷史拼圖,提醒人們不要忘記民主的可貴。
小檔案
李惠仁,1969年生,為台灣知名紀錄片導演。李惠仁大學就讀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畢業前決定退學。在服兵役期間進入空軍電影隊,開始接觸影片製作。退伍後進入傳統新聞媒體擔任攝影記者,40歲決定辭職,成為獨立紀錄片導演,成立李惠仁電影工作室。
作品《睜開左眼》榮獲2010年世界公視大獎INPUT BUDAPEST,《不能戳的祕密》榮獲卓越新聞獎,《不能戳的秘密2:國家機器》榮獲2014年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作品獲獎無數。
┄┄┄┄┄
創辦人 馬立群 監製 王姿佩
採訪 莊勝涵 剪接 徐珮珊
作品提供 李惠仁
場地提供 DOTEL
#一影像專訪 #李惠仁 #紀錄片 #導演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6qlPUBEUius/hqdefault.jpg)
藝術採集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主要內容:北緯30°•中國行(4):1、寧波:姚江尋寶;2、寧波:擺渡河姆渡;3、寧波:走進河姆渡遺址;4、寧波:走進田螺山遺址;5、寧波:尋找稀有黃金茶;6、寧波:寧式傢俱製作工藝;7、寧波:余姚土布製作技藝;8、寧波:余姚榨菜收穫忙。
寧波簡稱“甬”,早在唐代就已經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悠久的歷史和發達的經濟使得寧波擁有眾多歷史古跡,阿育王寺、天一閣、慈城、老外灘、鄭氏十七房村都是寧波的知名景點。本期到寧波下轄的兩個縣級市余姚市和慈溪市去看看那裡的人文風貌和特色物產。
河姆渡遺址位於浙江省餘姚市,是一處屬於新石器時代中期的聚落遺址。遺址中出土有各種生產工具、生活器具和原始藝術品6700餘件,發現了水稻栽培、木結構建築等遺蹟,以及馴養的豬、狗、水牛和捕獵的野生動物遺骸,採集的植物果實等遺存,展示出當時這一地區燦爛的原始農業文化。河姆渡遺址是"河姆渡文化"的命名地,是長江下游新石器中期文化的首次發觀。它的發現,為研究當地新石器時代農耕、畜牧、建築、紡織、藝術等方面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浙江省 餘姚市地標 河姆渡遺址,位於餘姚市河姆渡村附近。河姆渡遺址曾先後兩次進行過較大規模的發掘,發掘面積2800平方米,出土文物6200件,陶片幾十萬片。1973年11月9日至1974年1月10日在1973年夏天試掘的基礎上,對遺址的南部進行了首次發掘,發現了四個疊壓的地層,揭露了干欄式建築和水井等遺蹟,出土了很具地域特色的夾炭黑陶器、骨耜等一批重要遺物,大量的動植物遺存,特別是栽培稻穀的大批量發現為同時期其他遺址所不見,並被命名為「河姆渡文化」。河姆渡遺址是一處屬於新石器時代中期的聚落遺址,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遺址中出土有各種生產工具、生活器具和原始藝術品6700餘件。並發現了豐富的水稻栽培和大面積木結構建築等遺蹟,以及馴養的豬、狗、水牛和捕獵的野生動物遺骸,採集的植物果實等遺存。展示出當時這一地區燦爛的原始農業文化。河姆渡遺址發現帶榫卯的干欄式長房子,出土的大批珍貴遺物及動、植物遺存,對研究我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特別是長江流域新石器時代考古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為多學科研究提供了豐富而又可靠的實物資料,考古實踐表明黃河、長江流域的原始先民共同締造了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遠古文化。 河姆渡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田螺山遺址是屬於河姆渡文化的一處古遺址,位於浙江省餘姚市三七市鎮相岙村,發現於2001年,曾入選「2008年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選名單。經考古證實,遺址年代約為距今7000年-5500年。由於其地面環境、地下遺存保存較為完好,被稱為「第二河姆渡」。田螺山遺址發現於2001年。當時,一家熱處理廠在打井時發現陶片、動物骨骼和木頭。隨後,文物部門對當地進行了發掘,認為遺址時間不晚於河姆渡文化第二期,且形式與河姆渡文化類似。2004年2月至6月的大規模發掘證實,該文化遺存出土器物與河姆渡遺址幾乎相同,且出現成片干欄式建築遺蹟和較為完整的村落布局。預計遺址總面積達到30000平方米,擁有6個文化層,年代約為7000年-5500年。田螺山遺址現場館副館長黃建華表示,田螺山遺址的地面環境在河姆渡文化眾多遺址中保存最為完好。田螺山遺址發現了其他遺址不具有的人臉形陶支腳、形似大象頭部的陶塑等陶器,這在河姆渡遺址中幾乎沒有見到。出土的器物中,雙耳深腹夾炭陶罐殘存部分有近70厘米高,這在浙江省範圍內是首次發現。遺址中發現大量鹿角、魚骨、象牙等動物骸骨和木材、菱角、酸棗等植物遺存,這反映了當時這一地區的自然狀況。特別是遺址中發掘出的人為種植古茶樹樹根和壺形陶器證明,當時很有可能已經人工種植茶樹並飲茶。遺址中的干欄式建築範圍和大小證明,當時的先民已經能夠挖掘較深的土坑,且能夠應用重力與承重力關係的經驗進行建築。跟據田螺山發掘的大量稻穀證明,隨著時間推移,馴化稻的比例上升,且發現的稻穀並非原始栽培稻。這證明了長江流域稻穀種植歷史比預想的更長。這一成果於2009年被美國《科學》雜誌收錄。2007年,遺址發掘現場建起田螺山遺址現場館,將遺蹟發掘成果與發掘現場進行展示,使參觀者能夠親歷考古發掘現場。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ju2UGSfLs8/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AzYsEmTVbEaOJLyrLINcliPpD5Uw)
藝術採集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博物館 #臺灣原住民展
這次要再一次帶著聽眾朋友去逛博物館,邀請到館方解說員 #陳信鈞 來為大家介紹臺灣原住民展。
臺灣是西太平洋上的一個蕞爾小島,具備優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條件,人類早在數萬年前就已分批相繼移入,並在這塊土地上生息,開啟了史前文化的發展契機。
南島語族先民在冰河期後,又飄洋過海而來,成為原住民的祖先。
第一區
本區介紹臺灣在進入歷史時期以前,從舊石器時代到鐵器時代重要的史前文化。內容包括距今二、三萬年前,臺灣目前所知最早的化石人類:「左鎮人」,西部新石器時代各階段的文化遺物,東部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別是晚期「卑南文化」的墓葬與陪葬品,以及以十三行文化為代表的鐵器時代的文化內容。
第二區
本區共有11個展示主題,分別是:平埔族群文化、泰雅族、布農族、賽夏族、鄒族、排灣族、魯凱族、卑南族、阿美族、雅美族、邵族。
平埔族群
分布在臺灣東北部、西部的原住民族群,與漢人經過數百年的接觸,目前多已失去其固有文化與語言,而在臺灣的漢人卻也融入了相當成份的平埔族群血統。本區展出平埔族群中位於東北部的噶瑪蘭族、中部的巴宰族、與南部西拉雅族等三族重要的文化特色。
泰雅族
分布在臺灣中、北部等八縣境內內山區,地區遼闊,為臺灣原住民中第二大族。該族主要的物質文化特色為編織及紋面,其中貝珠衣尤為特出,而紋面則被視為是成年必要的象徵。
布農族
主要分布在臺灣中部山區,而以南投縣為中心,為臺灣原住民中第四大族。該族居住在約一千至兩千公尺左右的山區,傳統以山田墾燒與狩獵為主要的生產方式,男性衣服以皮製為主。臺灣原住民沒有文字,布農族卻發展出獨特的「祭事曆板」以記載年中的農耕祭典時序。
賽夏族
分布在新竹與苗栗兩縣,分為男群與北群,是臺灣原住民中人口較少的族群。該族在物質文化受泰雅族影響較巨,特別是服飾和紋面方面。矮靈祭為該族最盛大的祭典,也是其信仰之特色。
鄒族
分布在南投、嘉義與高雄縣境內,分為南鄒與北鄒,目前人口約有七千餘人。該族為山居族群,以狩獵為主,輔以燒墾農業。鄒族為父系氏族社會,各氏族有自己的獵場與漁場,大的部落則有男子會所。
排灣族
主要分布在屏東、高雄與臺東縣境內,是臺灣原住民中第三大族。該族在物質文化上以石板屋、陶壺、琉璃珠、青銅刀與雕刻而著名,發展出獨特的藝術傳統,也反映出階級制度的社會體制與對祖靈、靈蛇的信仰。
魯凱族
分布在臺灣南部的屏東縣霧臺鄉、高雄縣茂林鄉與臺東縣卑南鄉境內。該族亦為一階級性社會,著重貴族的家名與家系,因而發展出獨特的服飾與家屋雕刻。物質文化上亦以石板屋、陶壺、琉璃珠、與雕刻工藝而著稱。
卑南族
分布在臺東縣卑南鄉與台東市一帶,分為卑南與知本兩群。該族男子11至13歲舉行刺猴儀式,進入少年會所接受訓練,19至20歲舉行成年禮,這種年齡制度與會所組織,是卑南族立足台東平原的基石。
阿美族
主要分布在臺灣東部,花蓮、臺東與屏東一帶,是臺灣原住民人口最多的一族。該族為母系社會,行招贅婚,但男子成年後均納入年齡組織,奠定長幼有序的社會體制。物質文化上則以女性的製陶為特色。
雅美族
居住在臺灣東南方的蘭嶼島上,現今人口約三千餘人,是臺灣原住民唯一不居住於臺灣本島的族群。該族為典型的捕魚民族,精雕彩飾的拼板漁船,木雕、製陶與金銀工藝為其物質文化特色。該族稱「人」為達悟,所以近年來有有改稱為「達悟族」。
邵族
居住在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潭畔,人口約兩百八十多人,是臺灣原住民人口最少的一族。傳統生產方式有農耕、狩獵、漁撈與採集。因為近日月潭之便,故發展出如「浮嶼誘魚」等多種獨特的捕魚方式與「獨木舟」等湖上交通工具。
「臺灣的原住民族」常設展區,目前展示的現生臺灣的原住民族,概分為原來的法定「原住民」九族及「平埔族群」三族,但由於原住民正名運動後,政府頒定新增為十六族,該館常設展區將配合時代的脈動,局部更新展示的內容及規劃。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pbbRFAx6Os/hqdefault.jpg)
藝術採集 在 國藝會藝術個案採集計畫 共融藝術專案-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國藝會藝術個案採集計畫—《「延.鹽」—鹽.岑地帶展演計畫》個案側記-介紹篇 · 國藝會. 國藝會. •. 699 views • 3 years ago. ... <看更多>
藝術採集 在 《按了兩次的空白鍵》2019 TAV藝術採集計畫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按了兩次的空白鍵》2019 TAV藝術採集計畫. Photo by. Postergram. on. flickr. ·. Explore Postergram's photos on Flickr. Postergram has uploaded 5356 photos to ... ... <看更多>
藝術採集 在 2022 TAV藝術採集計畫TAV... -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Treasure Hill ... 的推薦與評價
2022 TAV藝術採集計畫TAV ART PROJECT TRILOGY: PROCESS ·SHARE 台北國際藝術村Taipei Artist Village 活動首波主打〈與我散步〉...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