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回合經濟談
〔#現實版的魷魚遊戲 #一場測試人性之惡的實驗〕
壯士們應該都有看到,這禮拜在社群媒體上,《魷魚遊戲》這部影集迅速竄紅,甚至擠上全球排行榜第二名!
在《魷魚遊戲》影集中,我們看到角色們為了讓自己生存下去,不惜泯滅人性,羞辱、欺騙、背叛、甚至拿起刀相互廝殺,展現潛藏在他們心中「惡的一面」。
但在遊戲開始前,大部分的參賽者其實都是一般的市井小民,背著難以負擔的債務,在社會的夾縫中掙扎,也許稱不上善良,但絕對沒有在遊戲中展現地那麼「惡」。
於是,今天想來跟壯士們聊聊,一場和測試「人性的惡」有關的實驗。
▌ 米爾格倫實驗
1961 年,猶太裔的美國心理學家 Stanley Milgram 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希特勒要求你電刑一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你會執行命令嗎?」
於是,他找了 1000 位 20-50 歲的男性受試者,告訴他們:這是一項關於「體罰對於學習行為的效用」的實驗。
並請受試者扮演「老師」的角色,以教導隔壁房間的另一位受試者——「學生」,然而學生其實是由實驗人員假冒的。
在實驗過程,學生會被綁在電擊儀器上,而實驗負責人(權威角色)會告訴「老師」說:你的任務是教導隔壁的學生認識單字。
如果學生答對了,老師要繼續測驗其他單字;但如果答錯了,就要施以電擊。
第一次答錯的懲罰是 15 伏特的電擊,基本上人體感覺不到。但隨著錯誤題數變多,電擊的伏特數也會隨之提升,最高是 450 伏特,且在 375 伏特會標示「警告,危險電擊」
電壓越高,「學生」的反應也會越來越激烈,從尖叫、敲打牆壁、到哭喊表示患有心臟疾病。最後當伏特數提升到 330 伏特以上後,學生會突然保持沉默,並停止所有反應(上述反應皆為錄音機預先錄製好的)。
在這過程中,許多受試者都希望暫停實驗以檢查學生的狀況。此時實驗人員會嘗試說服受試者,並告知他們「不會有任何責任歸咎」。
如果經過四次回覆的慫恿後,受試者仍然希望停止,那實驗便會停止。否則,實驗將繼續進行,直到按了 3 次 450 伏特的按鈕。
▌ 米爾格倫實驗的結果
壯士們猜猜,最後有多少人按到 450 伏特?
Stanley Milgram 問了 40 位精神科醫師,他們預估只有 1% 的美國人會按到 450 伏特,因為那是虐待狂般的行為,而全美約有 1% 人口有類似傾向。
但實驗結果和精神科醫師的預期大相逕庭,雖然所有的受試者都表示感到不舒服,並質疑這項實驗的目的,但最終有 62.5% 的受試者按到 450 伏特、且沒有參與者在到達 300 伏特之前堅持停止!
後來 Stanley Milgram 自己,以及許多全世界的心理學家都做了類似的實驗,但都得到差不多的結果。
馬里蘭大學的 Thomas Blass,在重複進行了多次實驗後也發現:無論實驗的時間和地點,每次實驗都有約 61% 至 66% 的參與者願意施加致命的伏特數。
▌ 米爾格倫實驗的啟示與爭議
這個實驗想測試的是,人們在面對權威者下達違背良心、傷害他人的命令時,人性所能發揮的拒絕力量到底有多少。
Milgram 在文章《服從的危險》(1974)中寫道:「這個實驗是為了測試一個普通的市民,只因一位輔助實驗的科學家所下達的命令,會願意在另一個人身上加諸多少的痛苦。
當主導實驗的權威者命令參與者傷害另一個人,更加上隔壁傳來的痛苦尖叫聲,即使受到如此強烈的道德不安,多數情況下權威者仍然得以繼續命令他。
實驗顯示了成年人對於權力者有多麼大的服從意願,去做出幾乎任何尺度的行為。」
然而,它不可避免地引起一些爭議。
因為這項實驗對受試者施加了極度強烈的情感壓力,雖然這種壓力是由受試者的自由操作所造成的,但許多當代科學家將這類實驗視為是違反實驗倫理。
▌ 匿名有多危險
另一個今天想介紹的研究,是在探討「戰士穿著統一服裝以達匿名性,對於戰場的表現是否有影響?」
在眾多文明中,戰士們穿著統一服裝以達到匿名性,美國人類學家 John B. Watson 就在 23 組文明中找到兩組變因,比較他們是否更換制服(15 個是;8 個否),與他們是否殺戮、折磨、殘害(13 個是,10 個否)之間的關係
結果發現,如果該文明的戰士不更換制服,8 個文明只有 1 個文明有殺戮、殘害;但如果穿著制服,13 個文明中有 12 個都會表現出殺戮等殘暴行為,也就是說,一旦匿名之後,有 90% 的文明都會展現殘暴行為。
▌ 《魷魚遊戲》中的惡
今天介紹的兩個研究,各自代表了「盲目服從權威」及「匿名性」,是如何驅使人們展現那些泯滅人性的行為。而這兩點,似乎可以和影集《魷魚遊戲》的部分情節有異曲同工之妙。
首先,當簽下同意書,加入遊戲開始之後,身穿紅色制服的面具人們,就成為玩家盲目服從的絕對權威者。
而「匿名性」,則可以從穿著桃紅色衣服的工人身上體現。頭戴面具不許脫下、身穿制服、沒有名字,這樣「對自我去個體化」的規範,讓每一個人都與其他人無異,完完全全地統一,降低了執行殺人指令的罪惡感,也模糊化「惡行」的界限。
(小結放留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1/16開課】《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24期)僅剩四位名額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
被虐傾向心理學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八百回合經濟談
〔#現實版的魷魚遊戲 #一場測試人性之惡的實驗〕
壯士們應該都有看到,這禮拜在社群媒體上,《魷魚遊戲》這部影集迅速竄紅,甚至擠上全球排行榜第二名!
在《魷魚遊戲》影集中,我們看到角色們為了讓自己生存下去,不惜泯滅人性,羞辱、欺騙、背叛、甚至拿起刀相互廝殺,展現潛藏在他們心中「惡的一面」。
但在遊戲開始前,大部分的參賽者其實都是一般的市井小民,背著難以負擔的債務,在社會的夾縫中掙扎,也許稱不上善良,但絕對沒有在遊戲中展現地那麼「惡」。
於是,今天想來跟壯士們聊聊,一場和測試「人性的惡」有關的實驗。
▌ 米爾格倫實驗
1961 年,猶太裔的美國心理學家 Stanley Milgram 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希特勒要求你電刑一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你會執行命令嗎?」
於是,他找了 1000 位 20-50 歲的男性受試者,告訴他們:這是一項關於「體罰對於學習行為的效用」的實驗。
並請受試者扮演「老師」的角色,以教導隔壁房間的另一位受試者——「學生」,然而學生其實是由實驗人員假冒的。
在實驗過程,學生會被綁在電擊儀器上,而實驗負責人(權威角色)會告訴「老師」說:你的任務是教導隔壁的學生認識單字。
如果學生答對了,老師要繼續測驗其他單字;但如果答錯了,就要施以電擊。
第一次答錯的懲罰是 15 伏特的電擊,基本上人體感覺不到。但隨著錯誤題數變多,電擊的伏特數也會隨之提升,最高是 450 伏特,且在 375 伏特會標示「警告,危險電擊」
電壓越高,「學生」的反應也會越來越激烈,從尖叫、敲打牆壁、到哭喊表示患有心臟疾病。最後當伏特數提升到 330 伏特以上後,學生會突然保持沉默,並停止所有反應(上述反應皆為錄音機預先錄製好的)。
在這過程中,許多受試者都希望暫停實驗以檢查學生的狀況。此時實驗人員會嘗試說服受試者,並告知他們「不會有任何責任歸咎」。
如果經過四次回覆的慫恿後,受試者仍然希望停止,那實驗便會停止。否則,實驗將繼續進行,直到按了 3 次 450 伏特的按鈕。
▌ 米爾格倫實驗的結果
壯士們猜猜,最後有多少人按到 450 伏特?
Stanley Milgram 問了 40 位精神科醫師,他們預估只有 1% 的美國人會按到 450 伏特,因為那是虐待狂般的行為,而全美約有 1% 人口有類似傾向。
但實驗結果和精神科醫師的預期大相逕庭,雖然所有的受試者都表示感到不舒服,並質疑這項實驗的目的,但最終有 62.5% 的受試者按到 450 伏特、且沒有參與者在到達 300 伏特之前堅持停止!
後來 Stanley Milgram 自己,以及許多全世界的心理學家都做了類似的實驗,但都得到差不多的結果。
馬里蘭大學的 Thomas Blass,在重複進行了多次實驗後也發現:無論實驗的時間和地點,每次實驗都有約 61% 至 66% 的參與者願意施加致命的伏特數。
▌ 米爾格倫實驗的啟示與爭議
這個實驗想測試的是,人們在面對權威者下達違背良心、傷害他人的命令時,人性所能發揮的拒絕力量到底有多少。
Milgram 在文章《服從的危險》(1974)中寫道:「這個實驗是為了測試一個普通的市民,只因一位輔助實驗的科學家所下達的命令,會願意在另一個人身上加諸多少的痛苦。
當主導實驗的權威者命令參與者傷害另一個人,更加上隔壁傳來的痛苦尖叫聲,即使受到如此強烈的道德不安,多數情況下權威者仍然得以繼續命令他。
實驗顯示了成年人對於權力者有多麼大的服從意願,去做出幾乎任何尺度的行為。」
然而,它不可避免地引起一些爭議。
因為這項實驗對受試者施加了極度強烈的情感壓力,雖然這種壓力是由受試者的自由操作所造成的,但許多當代科學家將這類實驗視為是違反實驗倫理。
▌ 匿名有多危險
另一個今天想介紹的研究,是在探討「戰士穿著統一服裝以達匿名性,對於戰場的表現是否有影響?」
在眾多文明中,戰士們穿著統一服裝以達到匿名性,美國人類學家 John B. Watson 就在 23 組文明中找到兩組變因,比較他們是否更換制服(15 個是;8 個否),與他們是否殺戮、折磨、殘害(13 個是,10 個否)之間的關係
結果發現,如果該文明的戰士不更換制服,8 個文明只有 1 個文明有殺戮、殘害;但如果穿著制服,13 個文明中有 12 個都會表現出殺戮等殘暴行為,也就是說,一旦匿名之後,有 90% 的文明都會展現殘暴行為。
▌ 《魷魚遊戲》中的惡
今天介紹的兩個研究,各自代表了「盲目服從權威」及「匿名性」,是如何驅使人們展現那些泯滅人性的行為。而這兩點,似乎可以和影集《魷魚遊戲》的部分情節有異曲同工之妙。
首先,當簽下同意書,加入遊戲開始之後,身穿紅色制服的面具人們,就成為玩家盲目服從的絕對權威者。
而「匿名性」,則可以從穿著桃紅色衣服的工人身上體現。頭戴面具不許脫下、身穿制服、沒有名字,這樣「對自我去個體化」的規範,讓每一個人都與其他人無異,完完全全地統一,降低了執行殺人指令的罪惡感,也模糊化「惡行」的界限。
▌ 小結
獨編第一次看到這兩個研究時,只覺得當下毛骨悚然,但並沒有留下太多後續的感觸。
直到這幾天追完《魷魚遊戲》,看見人性在瀕臨絕望時刻的細膩刻劃,再回頭看米爾格倫實驗,才意識到,原來普通人也「很可能」在整個社會體制的作用下,成為他人眼中的惡人。
被虐傾向心理學 在 阿尼尛 Anim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尛外電 當主教戀愛時 驅魔系主教熱戀情色小說家 決定還俗
----------------------------
Artist: DreamQ Art
----------------------------
西班牙最年輕主教澤維爾(Xavier Novell)因為愛上情色作家,決定還俗追愛。
2010年,時年41歲的澤維爾成了西班牙最年經主教,主要服務地區是加泰隆尼亞東北部的索爾索納(Solsona)。
由於澤維爾的保守信仰,他反對同性戀、支持性傾向轉化療法,甚至還會進行驅魔儀式。部分用詞尖銳的言論也讓他相當有爭議,但在宗教圈裡,澤維爾仍被視為未來新星。
今年8月,澤維爾突然辭去主教職位,當時羅馬公教僅表示他的去職是出於個人因素,並未詳述理由。
9月時,澤維爾的離職真相終於大白:根據宗教刊物《Religión Digital》報導,澤維爾愛上一名離過婚的心理學家、同時也是情色小說家的希爾維亞(Silvia Caballol),據傳兩人即將步入禮堂。
希爾維亞寫過的小說包括《加百列的情慾地獄》(The Hell of Gabriel’s Lust)、《失憶症》三部曲,內容包括慾望、虐待,討論善與惡及上帝與撒旦。
希爾維亞的三重身分對一般人來說可能稀鬆平常,但對於保守宗教來說,這無疑是個大新聞,不少人甚至批評澤維爾瘋了。
若想結婚,澤維爾必須取得教宗的許可,以解除主教身上的「獨身」(celibacy)和服從誓言。
儘管澤維爾和希爾維亞事後都未針對此事回應,根據《Religión Digital》的報導,澤維爾曾表示自己已墜入愛河,希望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尛評:是個驅魔主教最後跟撒旦情色小說家跑了的故事。
#素每真的會氣死 #以下開放大家召喚素每 #歪編
--
Source: BBC
#當主教戀愛時 #西班牙 #主教 #XavierNovell #SilviaCaballol #ReligiónDigital #阿尼尛 #圖文
被虐傾向心理學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1/16開課】《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24期)僅剩四位名額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09.29(六)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487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如果有人問我,可以用什麼樣的成語,來形容環島9天的經驗,我可以給他四個字,叫做「水深火熱」。
水深火熱,並不是指我這兩次環島的經驗。我必須說在台灣你在任何季節,如果安排一個9天的環島行程,幾乎一定會水深火熱,為什麼呢?
先講風勢吧,台灣呢不是東北季風,就是西南氣流;如果在西南氣流,也就是在我們夏、秋的這個時候,如果你是逆時針的方式環島的話,那麼你在整個西部平原的那一段路,全部是大逆風。
而這「大逆風」也就不打緊了喔,「西南氣流」通常在南部會帶來很大的雨勢,就像這一次南部的水災是一樣的道理。那如果是到冬天跟春天,這時候有「東北季風」。
那東北季風呢,如果你是用逆時針的方式環島,的確,你會在整個西部的平原騎的很順,因為是順風;可是一旦你到了東部之後,你就會迎向整個「大逆風」。這還不打緊,整個「東北季風」吹過來的時候,不管在整個北台灣,還是東台灣,那都一定會下雨。
那更不要說不定期出現的颱風,再來就是好天氣、艷陽高照的時候,你越往南走,那熱的程度幾乎跟「烤人乾」沒什麼差別,可是如果是陰雨的天氣,那在天氣熱的時候,午後雷陣雨那是很可怕的喔。
那如果在天氣冷的時候,你想想看,你一邊騎車、一邊迎著冬雨,感覺起來是很有氣氛啊。但是當你騎在路上的時候,那個冷、那個不舒服的感受,那只有經驗過的人,才知道個箇中滋味。
然而儘管如此,如果你問我值不值得在人生當中,安排一次環島的行程?我會告訴你非常值得。因為這是你可以認識台灣、認識我們腳下踩的這塊土地,一個很特別的方法。
所以談到這裡,其實有時候會去環島的人,我都覺得在骨子裡可能有一點點自虐的傾向,就像我還去了兩次!因為在水深火熱的狀況底下,還欣然接受這9天的旅程。
但是儘管這麼說喔,其實對一般人的一般體能來說,你在環島的旅程當中,通常到了第4天、第5天,就會面臨到「撞牆期」。
因為可能你的體力在前面幾天也用完了,你的意志力也被消耗的差不多了,那接下來的第4天、第5天,你可能每天還是有將近一百公里上下要騎,可是呢你的大腿也酸了、膝蓋也痛了、胯下也麻了,然後手握著單車龍頭的握力,也快不夠了…而這個時候,卻要繼續的往下騎。
在我這第2次環島的第4天,也就是8月21號,我們從嘉義出發,要前往高雄。那我這一次的行程當中,每天都日曬雨淋;我已經連續被日曬雨淋了4天,然而我們這一行人呢,每天都有人摔車,然後每天都迎著大逆風。
還好我前面有經驗哦,如果我回想我第一次環島,那個時候在這種狀況底下,那個心情真的會有一種「我幹嘛來這裡」的這樣的想法。它是一種體力跟意志力的撞牆期呀!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每一個人還是一步一步的往下踩?我想如果就以團體行動的角度來看的話,人畢竟是愛面子的嘛,總不能說大家都繼續的往下踩,只有自己灰噗噗的不騎了,然後上資源車,這也蠻丟臉的不是嗎?
但是我覺得除了這個之外,還有另外一個部分哦,就是你只有在撞牆期的時候,你才會深刻的問自己「我來幹嘛?」。然後這個時候,當你得出的答案,你才會真正甘願的去面對它。
比如說,當我用同樣的問題問自己的時候,我就回答我自己,我要的就是一段圓滿的經驗,我要彌補上一次沒騎到的缺憾。然後更重要一點是,隨著年歲的增長,我想要給自己一個肯定「我是可以的!」這樣的內在的信念。
隨著這樣的想法的累積,我就會越來越期待,到了東部之後,我去完成那一段我曾經錯過的旅程。
而且也因為這樣子,我在面對不管在任何領域,或者任何狀況底下,那些咬著牙苦撐、流著汗,然後死命的把自己的所有的體力、意志力、創意,擠到一滴都不剩的人,我會多很多的支持跟包容。
因為當你經驗過這樣的感受,因為當你走過水深火熱的時候,這個時候你看到別人在水深火熱,其實你是說不出風涼話的。你完完全全的明白,在這過程當中,有多麼的不容易。
所以囉,如果你生命當中,總有人在跟你說風涼話,你是不是要慎重的考慮,這樣的人當他在說風涼話的時候,他後面給你的任何建議,是否可以聽、是否可以信呢?
因為他從來沒有經驗過「撞牆期」,他從來也不敢迎向水生火熱,他只是在旁邊看,他只是遠遠的當一個評論者。談到這裡,如果你此刻的人生,常常會有水深火熱的感覺,那麼這個時候,你最需要先做的,叫做問自己「我為什麼來這裡?」。
然後把那些說風涼話的人的聲音,直接關掉吧。因為不管你是一個人,還是一群人,前進的道路都是你一腳一腳踩出來的,加油!我會跟你一起前進,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11月16號開課的『CIA通達力』課程。這一門課,它會用個別教練跟小團體的方式,幫助你真正的認識自己,認識自己一切外在行為的慣性,還有內在信念的慣性,透過這一份認識,你才能夠真正的幫自己生命決定你是誰,你要往哪裡去?
我很期待能夠在11月16號的教室裡見到你,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我們的名額已經在倒數了,而這也是我們今年的最後一期,如果你錯過的話,就要等到明年4月了,我真心期待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被虐傾向心理學 在 【話題】跑步的人都有受虐傾向嗎? - 運動筆記 的推薦與評價
文/ 好爽跑步這件事實際上被裹挾了許多心理學、性形象、社會身份、暴力美學等不同的元素。當你感覺累的時候請放下它們,你才能享受跑步!在〈 ... <看更多>
被虐傾向心理學 在 或者被說是渣男渣女收集器? . #被虐症症狀... - 愛心理 的推薦與評價
你曾經多次被朋友說有被虐傾向,或者被說是渣男渣女收集器? ... 我是愛心理平台,集結愛與心理學的平台,探索心裡認識自己的最佳平台。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