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客問──補教名師的教育理念》
Q: 有人說,自由市場是相對的,當學生可以選擇知識的時候,知識也可以選擇學生,沒有義務教育,就沒有人有義務要教懂學生。
A: 大家可能不知道,孔子身處的周朝,原本就是有公立教育制度的啊!而且還是用國家的力量強制推行在戶籍制度當中。如果說公立的 #義務教育 這麼有效,那照理說孔子搞這種體制外的私人教育應該早就破產了,為什麼不僅獲得市場支持,收了三千個學生,甚至獲得崇高的歷史地位呢?
也許大家都聽過,孔子推行的教育理念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所謂無類是「#顧客不分貴族平民」,因為周朝是個身分社會,貴族跟平民不是同一種人,平民就算是富商巨賈仍然不是貴族,就算去唸了公立學校,從小的學習科目就跟貴族的教育不一樣,只有學習成績頂尖的人才有被選入國學的機會,擺脫農民身分躋身上流社會。當時的平民百姓是沒有辦法直接選擇貴族教育的。如今的社會已經不存在貴族,民眾之間僅有財富的差異。任何人只要有意願,付出學費都可以找到適合的教育供應商。「#因材施教」不只是根據學生的程度來區分教育進度,更要根據學生每個人不同的需求提供教育服務。顏回都快要餓死了,你還要跟義務教育一樣,統一科目統一進度,叫他去練習駕車跟射箭嗎?他要是射的不準你還要把他當掉,#你到底是愛學生還是害學生啊?
如果說一個像孔子這樣的私人教師沒有義務要教懂學生,那麼七十二門人就什麼都學不到了嗎?我們換個說法,麵包師傅也沒有義務要賣麵包給你,你就會餓死了嗎?這顯然違反現實,因為供應商品質不好你就會主動換一家嘛!孔子當年也是有很多公私立教育的競爭對手,但是 #口碑顯然不如孔子,當然就沒辦法像孔子一樣招到三千弟子啦!#教育作為一種商品,就跟買豬肉是一樣的,高品質的教學就必須付出高品質的售價,但把教學內化成知識更需要 #內在的學習動機。沒有內在的學習動機,教育只不過是馬耳東風。比起義務教育聘雇的公立教師,私人教師反而是更能積極挑起學生學習動機的人,因為越多人來上課,收入當然就越高嘛!
如今不管是公職考試、音樂、武術、駕駛、語言、或者是電腦數理等科目。#禮樂射御書數,各行各業都存在的補習班跟私立學校,恰恰完全體現了當年孔子的理想。仔細想想,孔子自己不就是個 #補教名師兼班主任嗎?「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兩大招牌的課程內容正好填補了教育市場被政府控制形成的空缺,也難怪他的教育服務獲得三千弟子一致好評,五星奉上。當然啦,討厭孔子的人自然就會去找其他的補習班,不過這又何妨?#自由市場 的競爭,一直是推動服務創新的最大力量,古今皆然。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寫到:「屠夫、釀酒者和麵包師傅,並不是因為想到我們的晚餐要吃喝什麼,才去做這些東西;他做這些事時,#其實只想到自己的利益。」教育也是一樣。一般人對於廢除義務教育最大的誤解,就是以為「沒有了義務就沒有了教育」。解除教育的義務,#不代表禁止人民接受教育,就像募兵制解除服兵役的義務,也不代表禁止人民自願從軍一樣。我的確認為我們應該廢除「義務」教育,解除各種各樣的私人教育限制,讓每個人能夠儘早學習對自己最有價值的能力。這才是每個人能做出最好的選擇。
#幾千年來人們想要用制度設計解決經濟問題是硬傷
#放任私人經營教育反而生出了一個孔子
#結果今天很多人說不能沒有義務教育
#孔子滿臉黑人問號
科普一下周朝的教育制度:
周朝的國學(中央直屬的國立學校)僅收貴族子弟,分為小學、大學(太學)兩級。貴族教育是8歲念小學,15歲念大學,教育科目就是禮樂射御書數這六藝,其中包含了軍訓教育,也算是一種軍校。所以大學畢業後的貴族不僅是國家準公務員,而且還是國家的預備役軍人。另設有鄉學(地方管理的公立學校)教育庶民,教育內容是以孝悌仁義為主。按照當時的戶籍制度,首都圈中每25戶人家共用一條巷子稱做「閭」,巷口就要設「塾」這種少年學校(15歲前);每五百戶人家稱為「黨」,要設青年學校「庠」(20歲前);首都圈外每一萬兩千戶人家稱為「遂(或稱術)」,要設州立學校「序」(24歲前)。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