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德勒斯登聖母教堂的平安夜~
#祝大家聖誕佳節闔家平安
📍 德勒斯登的森柏歌劇院中文導覽、二次世界大戰完全摧毀再次重建的聖母大教堂、百年知名牛奶製品店與福斯汽車透明工廠中文導覽與城市節慶煙火為 #2019歐藝音樂營結束後為期三天的「音樂巡禮」景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已近全毀的德勒斯登聖母教堂,教堂殘骸放置經過了六十年,德國政府花將近十三年之久的時間重建,在2005年終於完工!
📹 德勒斯登聖母教堂落成典禮與音樂演奏(2005 10/30)
https://youtu.be/kk2_32a3L_0
📹 每年聖誕節前的降臨節,德國電視都會定期轉播德勒斯登聖母教堂的降臨節音樂會,在此分享去年2018的音樂會:
https://youtu.be/EzfJVlIn72s
【德勒斯登 聖母教堂光芒再現】♩.♪
自德國統一後,二十一世紀的德勒斯登又再次改變了,這回重大的轉折點,就從二○○五年十月底,聖母教堂的正式落成慶典開始……
三年多來,看著古城裡的聖母教堂日以繼夜地進行著重建工程,眼見教堂身上的鷹架愈來愈少,從建築的半腰際,漸漸地愈來愈輕,直到只剩圓頂被遮蓋著,最後終於露出如鈴鐺造型的著名塔頂。心中著實慶幸自己能親眼看到聖母教堂的重建完成,有感嘆,也有無限的感動。德勒斯登市民似乎也全都興奮了起來,一到週末,大家無不抽空紛紛湧入古城區探個究竟。
這個二次世界大戰的灰黯場景,終於在六十年後走出來,重新邁向充滿陽光朝氣的舞台,展現足以媲美西德的活力和熱鬧氣息。瞬間,過往的悲情色彩褪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嶄新活力的灌注。
Wiederaufbau,這個看來艱澀冗長的德文單字,在我剛踏進德國領土時,實難領悟它的真義,直到此時,才在我腦海裡有了清晰的意義!Wieder,再一次;bau,建設。長達十二年的命運與光陰,聖母教堂都與這個字連結在一起。
早在一七二六至一七四三年間,建築師喬治.貝爾(George Bähr)便設計了這座優雅完美的聖母教堂,百年來,她一直是市民的精神寄託所在。然而一九四五年二月十三日那場無情的盟軍空襲,使她一夕倒下……此刻聖母教堂的再現,就像聖母降臨般感動人民,當然也勾起了戰後生存者的追念。
兩年多裡,每晚打開電視機,總三不五時地能看到當地電視台製作的、關於聖母教堂重建的歷史性節目,尤其在這二○○五年底的落成時刻,特別節目更是成天整夜地播放。
我們不得不承認,教堂能再次屹立,的確是個建築奇蹟。她耗資了高達約一億八千萬歐元的重建經費,令人咋舌!大多數都是經過國際募款而來,尤其美、英兩國的社會團體給予最多的支援;這雖無法彌補二次大戰空襲時於德勒斯登所造成的傷害,但仍使德國和英、美之間的關係逐漸走向和解,特別是重新冠於教堂塔頂上的金色十字徽(Turmkreuz),就由英國民間所捐贈。至於被炸毀落地的原徽,則放在教堂的中殿大廳裡,永久保存,提醒世人記取教訓。
二○○五年的秋末,艷陽高照,萬里無雲。德勒斯登就在這樣的好天氣下,進行了三天的「Fest der Weihe」落成慶祝盛典。潔淨的藍天,襯得聖母教堂一身莊嚴軒宇的姿態!
為了見證這重要的歷史時刻,我也不例外地加入了人群之中。古城裡,滿街早已佈滿政府出動的眾多警力,以及一群專程來幫忙維持秩序、回答遊客問題的年輕義工,負責管制從早到晚洶湧不斷的教堂參觀人潮。交通博物館、希爾頓飯店前、王侯馬列圖旁的廊道……,處處皆設起圍欄封鎖,強力控制著人潮的出入。想要接近教堂,還得迂迂迴迴地走著。開闊的新廣場前,緊鄰教堂的馬丁路德雕像腳下,滿是基督新教的忠誠信徒,與特地來朝聖的子民。
或許是因為秋意爽朗、豔陽普照,古城區內異常熱鬧,聖母教堂的落成歡慶更顯光芒耀眼。穿著白色禮服、如新娘般的漂亮女孩,在廣場上義賣有著聖母教堂圖騰的紀念品;古典造型的「巧克力女孩」也不甘示弱,圍著粉紅頭巾,發送戲劇表演傳單。
德勒斯登最大的電視台MDR全程衛星轉播落成慶典活動。主播和攝影記者群在廣場間穿梭,訪問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和當地人民。非常巧合的,在我拿著照相機紀錄聖母教堂的美麗姿態時,記者居然找上了我。
她用德文夾雜著英文的方式訪問我:
「請問妳是特地來此地觀光,參與聖母教堂重建完成的慶祝活動嗎?」
「不,我在德勒斯登住兩年多了!」
「那妳對聖母教堂重建有什麼感想?」
「妳對此感到非常高興嗎?」記者接連地問道。
其實,無論我的心情多麼興奮,最開心的應當還是德國人。聖母教堂的重現,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她本屬德勒斯登高雅聖潔的一角,戰爭無權剝奪她的存在。德國人的歡欣,我感同身受;在這些共同生活的日子中,週遭的一景一物,也都有我的情感灌注其中。
新選出的德國總理梅克爾和即將卸任的德國總理施洛德,兩人都來到了德勒斯登,參加隆重的落成禮拜。
聖母教堂合唱團正唱著莊嚴的聖歌。樂聲中,年輕代表們一步一步將教堂內重要的物品如十字架、聖杯、燭臺……等,一一放上聖壇。那座於大戰中被炸落的十字徽頂,縱然形體已如枯萎的花,依舊被視為殿堂裡不可或缺的聖物。搖曳的燭光在它下方,凝聚著光明的力量。
從天頂俯瞰教堂中殿,內部宛如盛開的花朵,有著瑰麗的圓花瓣,一片連著一片。新的教堂管風琴開始啟用,樂聲莊嚴肅穆,悠揚動人;教堂外,密密麻麻的人潮填滿了每吋土地,場面極為壯觀。
回溯一九九三年,聖母教堂的遺骸僅剩左右兩片不成形的立壁,矗在碎石瓦礫間。藝術家、工匠、建築專家、政府支援、經費……,無不關係著它的重建。若沒有聖母教堂,德勒斯登的天際線將無法完整。
一九九三年一月,工作人員終於在挖掘整頓過程中,找到了教堂頂原有的十字徽章。那原本金光閃耀的聖物,變成了一塊廢鐵,灰敗、黯淡無光……然而,這塊珍寶仍然必須永遠保存,它是德勒斯登人民的精神依託。
建築師們拿著細密的教堂平面工程圖,對照著比例尺,開始重建工作。大型的怪手,協助清理二次大戰中受砲火炸落的石塊。管理室裡,一格格的鐵架之間,蒐藏著因為整理遺跡而拾獲的物品。這段時間,每年聖誕節時,聖母教堂廣場前都有神父祈福,人們各個手持燭光,隨著祥和樂聲,祈求平安。
重建工程正式於一九九四年左右開始,工作人員在石塊中放入時空膠囊;也許百年後,子孫可以從這個銅罐中,讀到我們這個世紀發生的種種。投注了一千一百萬馬克的重建工程開始動工了。工程師們手持電筒,日夜向下探測,深入地窖根基,尋找重要遺物。古老的影片膠捲,就這麼找到,經過專家整理後,或多或少仍能讀出些片段資料。
地底好深……傷害亦然。直到一九九五、一九九六年間,地基底層差不多修復好了。地窖的小型音樂會逐漸展開,國際募款持續進行。
絲巾、瓷盤、錫製啤酒杯、T恤等各類帶有募款性質的商品,逐漸受到矚目,其中錶面內含聖母教堂真跡小石塊的手錶,是最有質感的紀念商品之一。但無論你買了什麼,價格中的一部分必定會奉獻給聖母教堂。
等到一九九九年,聖母教堂的外牆已築到二十四公尺高。藝術家開始著手教堂內大小雕塑的重整。五年後,教堂外觀全面修復,金色十字徽吊上天頂時,有成千上萬的民眾前來共襄盛舉;神父帶領大家穿過皇宮廣場,將花車上載著的教堂組鐘掛上,慶賀氛圍逐漸蔓延。
教堂的重建,仰賴許多沉重的幕後工作。工匠們用音叉一邊敲琢教堂組鐘的邊、一邊調音。協助修復教堂七彩穹頂的藝術家,對照著過往留下的黑白照片,仔細推敲、描繪天頂壁畫;他們搭起木臺子,時而坐、時而躺下,觀察比對自己的筆繪與原圖是否吻合。至於殿內浮雕的部份,除了古典花紋的塑型完美,之後還得小心翼翼地貼上金箔;工匠們得將手中的薄片金箔,切成一條條,再貼於雕像表面;修整過程中,金箔餘屑如星星般地,掉落在藝術工匠白灰灰的長鬍子上……
重建的過程備極艱辛,集結各界菁英協助。最困難的是,要讓新興的建築體既維持原本的面貌,又具有現代未來的實用性。我們不得不佩服德國人對古蹟維護重建的精神──他們花了很長的時間,整理收集被砲彈炸落的教堂石塊,再次利用,偕同新採集的薩克森特有砂岩,兩者一磚一瓦地一齊交錯崁入新建的教堂外觀結構中。所以,現今聖母教堂的面貌,夾雜了深淺色澤,深的為舊石、淺的為新石;然而再度地,她是全世界最完美的巴洛克式教堂之一!
某晚,看到電視台製作的一段給兒童看的影片,當中幽默詼諧的卡通動畫,描述聖母教堂被一隻龐大如恐龍的怪獸給推倒了。當中的影射意義頗令人深思。在戰爭中,究竟誰是那隻大怪獸呢?
滿面皺紋、白髮蒼蒼的東德老奶奶,來到聖母教堂前,在馬丁路德雕像下,放上一束新採的美麗鮮花。她宛如回到戰爭前熟悉的故鄉,臉上洋溢著滿足安心的微笑。這一刻,我相信,眾人為重建教堂所付出的心力,都值得了……
— 摘自 大塊文化《德勒斯登:浪漫古典的夢幻之城》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YorkPa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鴨洲位於香港的東北部,沙頭角海以東,吉澳以西,是一個有人居住而面積最小的島嶼,全島面積只有0.016平方公里,島的形狀好像一隻半浮在水面的鴨子,因而命名為「鴨洲」!鴨洲擁有香港罕見的褐紅色角礫岩(沉積岩的一種)和獨特的地質環境,被納入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範圍內,島的北部(鴨頭位置)有個海...
角礫岩英文 在 項明生 James Ho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幸福就是旅行〉回到聖經年代:埃塞俄比亞-項明生
【now.com生活】早晨六點,天曚曚光。埃塞俄比亞的東正教聖地: 拉利貝拉傳來叫喚塔的唱經聲。由酒店露台望出去,四方八面,出現白色的一點、兩點,開始移動,向同一個方向:十字岩石教堂。紅啡色的斜坡,在日出之前,仿佛落了一場短暫的細雪,部份地方染得潔白。聖靈的空氣,隨著霧靄後面的和煦朝陽,緩緩昇起。我也變成一點雪花,跟隨一片片的小雪,安靜地飄去心靈的家鄉。迷途的羔羊,紛紛回到和耶和華最親近的紅土斜坡橄欖樹下。
到達岩石教堂,晨光剛好照到地下巨大的十字架。數百身穿Gabi白色麻質長袍的教徒,手持木枝,面向十字,席地而坐。同樣打扮的神徒手站在人群之中的石頭上,朗朗而談。沒有複雜的儀式,沒有豪華的裝飾,這裡就是最神聖的殿堂。
講完經,眾人起來,向十字教堂方向,跪下親吻大地。然後靜思,大家坐在樹下、地上閉目。有小男孩由懷中拿出聖經黙讀,十分認真。
神父助手由一個大竹籮中,拿出一個個一米直徑的Injera餅,然後撕成小塊,開始派發聖餐。領完聖餐,神父走時,大家就跪在他前面,讓他用十字架碰一下前額。
我下去教堂,空無一人。前殿異常淺窄,只有幾十平方呎。正方掛著落地紅色布幕,遮住教堂大部分空間。給了神父20元,他就進去紅布幕後面。可以窺見內裡又掛了一層金色布幕。神父換了黑白袍,手持金晃晃的十字架,讓我們拍照。
旅途中碰到的比利時遊客曾告訴我,這裡神父得知他來自比利時,拉他到一邊悄悄耳語,他以為神父欲講聖經,想不到神父神情凝重地望著他的背包:「你身上有沒有真正的比利時朱克力?來,給我一塊試試!」
信徒散去,蒼蠅大軍來了,還有一車車旅遊巴送來的大聲喧嘩遊客。十字教堂告別了神聖,還給了遊客,還有蒼蠅大軍。直至下一次黎明。看看手錶,剛好八點鐘。
異國情人提婚記
拉利貝拉除了巿內有11間岩石教堂,巿外還有一間教堂Asheton Maryam Monastry ,位於3400米的山嶺。由半山的巿區爬一千米的羊腸小道,我們坐驢子,在山間羊腸小道上,摇摇晃晃上山。最後三百米山路太陡,要下驢爬山,共用了一個半小時後才到達小村瞭望台。小教堂Asheton Maryam Monastry還要再爬幾百米才到,我們已經渾身大汗,就放棄了登頂,在小村休息。
瞭望台俯瞰整個拉利貝拉,一大片鋅鐵屋頂,散落在山谷之中,聯合國修建的保護救世主教堂(Bet Medhane Alem)的鋼筋大屋頂,成為最大的地標。由山上也看不到11個岩石教堂,隱藏在地下,可能這個原因,八百年來幸免敵人破壞。這小村和教堂同名,有六百個村民,一間小學,全部小孩都有上學。我們的驢子到達後,有兩個女孩很想試騎驢子,我幫她們拍了一張即影即有,全村人都很好奇,走過來傳閱。坐下休息之時,女孩走過來,說想和我交換電郵。她十六歲,還有幾天就十七歲了,正在巿區讀11班,想到首都讀大學,做醫生,她有三個姐妹,母親在山下開士多。我們一邊聊,全村男孩們在後面吹口哨,她臉紅了,拿起石子扔過去。
向我的異國情人說再見,我們要走下山了。想不到,她表示要送我!一言不發,她和一個姐妹、一個表哥就走在前面,陪我們走到半山,才揮手告別。導遊慫恿我,她會是一個好老婆。似乎,埃國女孩都想嫁去中國,這已經是我三天內第二次被當地人提婚了!
人在旅途灑淚時
往山下慢慢走,崎嶇不平,導遊說騎驢太危險,我們都下了驢背走路,好在拿著昨天買的拐杖,才得以平衡。
轉個彎,前面一袋白色麻布袋在沙塵之中,蹣跚移動。下面一個瘦小的身影,雙手托著麻袋,上身穿骯骯的紅黑色風褸,牛仔褲下面是破爛的黑膠鞋,左邊已經不見了鞋頭,露出滿是灰塵的小腳板,赤腳踩在火燙的石頭上。他害羞地和我打招呼,想不到會講一口相當流利的英文。他叫Adis, 今年十二歲,但被沉重麻包壓迫得發育不良的身體,令他看上去像十歲不足。我們一邊走,一邊聊。今天星期天,他一早六點就起來,上山割草和拾柴,用了幾個小時,裝滿一個大麻袋,再走兩小時回家餵驢。下午就是溫習功課時間。黃昏去兩公里外背水,幫媽媽煮飯。
熟絡了之後,他說得越來越自信:「我在拉利貝拉上6年級,在56個同學中排名第三,我最喜歡數學了。哥哥,你知道我想做什麼嗎?」山路陡峭不平,他雙手的手指深深地掐進了麻包袋,好平衡小腦袋上面的大麻包,一字一句地肯定地說:「我將來要做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嗯,就像那個牛頓一樣!」擲地有聲的遠大理想,在巨大的草麻包袋下面傳出來。
前面的驢子踢起漫天灰塵沙礫,崎嶇不平的山路上,被沉重的生活壓到彎腰的小科學家,烏黑閃亮的晶瑩眼睛,嘴角一直微微笑,有著那麼堅定不移的無比意志,和他的生活環境、年齡完全不符。我鼻子一酸,將身上的全部面包、水、筆送給他,一邊握緊他滿是汗水的小手:「你這麼聰明,一定要上大學,一定不要放棄讀書!你向哥哥發誓!」
他放下麻包,慢慢抬起被壓彎了的頭,揚起濃眉,撥開長長眼睫毛上面的一隻蒼蠅,睜大黑白分明的眼睛,乾得發白的小嘴角翹起,大聲地說:「我發誓,哥哥,我以後比牛頓還要出色!」我把東西塞給了他,就自己走去前面,因為不想他看見,我眼睛濕了。
走到了平地,可以上驢子了。我打算叫他一齊坐驢去市區,將大麻包放在後面。我和導遊、驢夫商量的時候,他已經悄悄地從後面走了。導遊說小男孩告訴他不要我幫忙,要自己背回家。目送這個勤勞、聰慧、堅強、自尊的小男孩,頭頂沉重的大麻包,在沙塵滾滾的山路上,蒼蠅大軍之中,左搖右擺,慢慢遠去,我眼淚稀裡嘩啦滴在驢背上。
正午的驕陽,曬得石礫燙得像火鍋。啊,我要買對新膠鞋給小牛頓,如果我一時間買不到,就給錢他自己買!當我想起這個念頭時,那個麻包袋小身影已經消失在塵埃之中… …
Now News - 新聞 http://news.now.com/mobile/life/player?newsId=228674
#now #幸福就是旅行 #項明生 #埃塞俄比亞 #東正教 #拉利貝拉
角礫岩英文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前瞻不前瞻 治不了極端氣候
林俊全/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台北市)
蔡英文總統到台南白河水庫視察水庫淤積情況時,強調會用前瞻計畫最大經費來做治水方案。記者劉學聖/攝影
過去兩周來,許多的強降雨事件造成全台多處坍方、積水現象,造成全台恐慌。媒體動輒以「雨彈」等形容詞形容最近的降雨事件,實際上這是所謂降雨強度強的極端降雨事件。降雨強度是指單位時間內的降雨量,這些強降雨事件正考驗著我們面對這些地表作用的反應。
從全球氣候變遷的角度而言,過去幾年雖然總降雨量沒有太大變化,但氣候現象慢慢轉成規模大、頻率少的強降雨事件,也帶來許多災害。這陣子的梅雨映證了這些現象。
以這次許多積水地區而言,我們發現有許多排水系統失去了功能,而我們的社會並不自覺。實際上,強降雨的狀況如果再加上颱風的作用,災害會更加嚴重。
以一九九六年的賀伯颱風而言,阿里山測站一天之內就下了一七四八‧五公釐的雨,其中有連續九個小時的降雨量超過五十公釐。二○○九年的莫拉克颱風,在同一個測站的四天內降落接近三千公釐的雨量;其中有廿四小時,每小時的降雨量超過五十公釐。兩者皆造成重大的災情,後者山區更有接近十%的面積成了崩塌地。筆者曾經在三義火炎山地區觀測礫岩邊坡沖蝕現象,就遭受一場卅分鐘內下了八十三公釐的降雨,也把所有觀測儀器沖毀的慘痛經驗。那些降雨事件的降雨強度都比過去兩周高。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這些強降雨事件,不會再度發生。
如果以此次災害發生的現象與區域而言,可能我們要亡羊補牢的,不是只有耗費鉅資的堤防等工程而已。如果我們的規劃無法配合自然環境的特色,這樣的治水方案只是把錢撒入大錢坑而已。畢竟災害可能發生的地方是全面性的。海邊還會發生積水現象,都市的下水道失去排水功能的窘態畢現機會還是有的。在這樣的氣候變遷狀況下,國家如何調適、發展呢?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的防災環境,經過多年努力,似乎仍然非常脆弱。過去已經耗費近千億元的治水方案,看來仍有其侷限。如今議者催促政府要以前瞻的精神或經費,加強治水。其實對國家發展而言,這樣的頭痛醫頭的治理,可能還需要有更前瞻的思維。
前瞻的思維應該指的是如何加強地區的防災能力。體檢所有排水道的功能是否正常,便是一例。當政府部門在思考如何增進面對災害時的調適能力時,除了許多過去氣候模式的分析,應該更注重極端氣候的衝擊。模式的分析,可以提供我們瞭解可能的變遷。極端氣候的分析,可以讓我們有所依循治理的方向。過去許多治水方案,是以集水區的規模的災害為主。但今天可能規畫的尺度,必須落實於對鄉里特色的理解,才能做比較合理的前瞻規畫。
整個國家發展,必須基植於對自然環境的瞭解,否則很容易落入防災與救災無法竟其功的窘境,前瞻計畫也才能有更符合區域發展的可能。這兩周來的降雨事件,正是老天爺傳來的訊息。
角礫岩英文 在 YorkPau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鴨洲位於香港的東北部,沙頭角海以東,吉澳以西,是一個有人居住而面積最小的島嶼,全島面積只有0.016平方公里,島的形狀好像一隻半浮在水面的鴨子,因而命名為「鴨洲」!鴨洲擁有香港罕見的褐紅色角礫岩(沉積岩的一種)和獨特的地質環境,被納入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範圍內,島的北部(鴨頭位置)有個海蝕拱,形成了「鴨眼」,是非常受歡迎的地質景點,這也是吸引我們來鴨洲的原因呢!
吉澳與鴨洲相差大約15分鐘的船程,位於大鵬灣以西、沙頭角以東,船灣淡水湖以北,是香港最接近中國大陸的離島,全島面積2.35平方公里,島的形狀有點像相反的英文字母「Z」,彎曲的海岸線可作為天然避風港,漁民視為吉祥的海灣,因而得名「吉澳」! 1950年代,吉澳曾是水陸居民聚居的熱鬧島嶼,人口達四千餘人,多以捕魚、耕種及經營商店維生。後期居民陸續移民歐洲和澳洲等國家,現在只剩下大約不到50人居住!來列吉澳,一定要去參觀「吉澳故事館」了解當地的文化歷史;到訪百年姻緣樹;登上觀景台欣賞印洲塘面貌;最後記得要品嚐吉澳正宗手打墨魚丸和客家菜呢!
前往鴨洲和吉澳的交通和路線:
起點:在馬料水的三號梯台乘搭來往馬料水至吉澳與鴨洲的渡輪,船程大約2小時!
船票:來回票$90 (吉澳往馬料水單程票$50)
注意:
-渡輪服務是逢星期六、星期日和公眾假期行駛
-只收現金
船上有導賞員沿途講解
由2020年12月開始至2021年11月期間,實行「R2G地質公園導賞員街渡公眾導賞計劃」,吉澳/鴨洲街渡航線會有R2G地質公園導賞員在船上沿途講解!
有關馬料水至吉澳鴨洲航線時間表:
由馬料水開往吉澳:上午 09:00
到達吉澳停留一陣:上午 10:30(不去鴨洲只去吉澳的乘客可以在這裡上岸)
由吉澳開往鴨洲:上午 10:45
到達鴨洲:上午 11:00(上岸遊覽鴨洲大約1.5小時)
由鴨洲開往吉澳:下午12:30
由吉澳返回馬料水:下午 15:30
到達馬料水:下午17:00
注意:每一站開出時間必需準時上船, 逾時不侯!
預早購票及查詢:可致電2555 9269 / Whatsapp 5540 0002
回程:從馬料水三號梯台下船,步行大約15分鐘至地鐵東鐵線的大學站!
???遊記分享:
https://yorkyorkpau.blogspot.com/2021/04/1.html
#鴨洲 #吉澳 #香港假日離島好去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香港遊影片:
【香港行山好去處】大欖涌水塘。千島湖清景台|屯門出發。回程黃金海岸看日落|懶人行山。最短最快最輕鬆的路線(步行大約20分鐘已經見到大欖涌水塘)
https://youtu.be/pQi8GubP43g
【香港好去處】錦上路。錦田半日遊|大水管。有機農莊。壁畫村|隱世泰國餐廳推介。彷如置身泰國度假
https://youtu.be/Ga0FSfeCNic
【香港好去處】九龍公園?鳥湖|嘩!好多隻Flamingoes ?呀!!!
https://youtu.be/jbcdwW_2OBw
【香港好去處】荃灣光板田村。彩虹樓梯。壁畫|尋找隱世「港版彩虹眷村」(含清晰的步行路線來回不用1小時)
https://youtu.be/4xIJzXyUIBM
【香港離島好去處】坪洲輕鬆行山路線|手指山。東灣。釣魚翁石。大利島|踏上坪洲最高點|飽覽超過180度的海景
https://youtu.be/GPLOfYxC-xo
【香港郊遊靚景好去處】欣澳>鹿頸村>長索|輕鬆超易行路線|浮木。水上木屋。連島沙洲。日落。晚霞
https://youtu.be/hLLkAvItRtc
【香港行山好去處】良田坳峽谷。下白泥日落|路痴行山新手話你知?係咪真係好易行?|靚景行山路線分享
https://youtu.be/2_4Qx_ImLEY
【香港好去處】烏蛟騰>三椏村|紅葉。竹林。小溪澗。紅樹林。海岸。鄉村|靚景行山路線分享
https://youtu.be/J3CmF5Dl6Kc
青衣公園紅葉?落羽杉|金黃色的葉子?開始變紅了|最輕鬆的欣賞紅葉路線?
https://youtu.be/Eqz73djNm5M
青衣三枝香|海景。山景。日落景。夜景|靚景行山路線分享
https://youtu.be/37hle65XDBA
香港仔漁港體驗|浪遊漁港1773|乘坐舢舨船+參觀住家艇+品嚐正宗傳統艇仔粉
https://youtu.be/PFdUAc9OOHA
漫步圍村:元朗錦田吉慶圍
https://youtu.be/vqQvyezzXB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歡迎大家訂閱我嘅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YorkPau
Update 住我嘅影片喇!
更多的分享與交流:
l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york.york.freestyle_traveler/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lifegoesonfreestyletraveler/
Blog: http://yorkyorkpau.blogspot.com/
角礫岩英文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荔枝窩位於新界東北部,是昔日新界東北群村最富庶的鄉村之一。村落臨海而建,背靠攀背頂,因盛產荔枝而得名。荔枝窩歷史悠久,村名始見於1573年的《粵大記》。據1955年的紀錄,該村共有村民445名,全盛時期人口更達千人。荔枝窩背山面水,由於昔日海盜猖獗,故村民於村前興建十多門大炮以作防禦,如今廣場前仍立著兩尊大炮。荔枝窩的客家村落保存完好,當中九橫三直的排列、屋內左廁右廚的設計及其風水佈局等,都深受文化影響。此外,荔枝窩亦提供了重要的生境,共錄得八個品種的真紅樹及全港覆蓋最廣的日本大葉藻床;而銀葉樹林、白花魚藤及空心樹都是極富特色的物種。故此,荔枝窩是一個具傳統、文化、歷史及生態研究價值的地點。如要徒步前往荔枝窩,可由烏蛟騰走經三椏村到達;或取道烏蛟騰郊遊徑再經分水凹下降;也可選擇以鹿頸作起點,走經谷埔及分水凹前往。此外,村落附近亦建有碼頭,假日亦有渡輪服務接載遊人往返荔枝窩及馬料水。
鴨洲位處沙頭角以東,在沙頭角海和吉澳海之間,與細鴨洲、鴨螺春、鴨蛋排及白墩排等小島嶼與相毗鄰。鴨洲島外形扁平,北端較瘦長低矮,有一海蝕拱;南端則較高闊;兩端中間下陷;遠看形似眼洞、頭、頸及身體部位,猶如一隻半浮於海面的鴨子。鴨洲原是一條漁村,全盛時期居民逾千,漁船數十。自六十年代起,村民陸續遷居往海外謀生,現時只剩少數村民仍居於島上。鴨洲的岩石由多種沉積岩組成,包括角礫岩、礫岩及砂岩,是全港兩個擁有角礫岩的地區之一(另一地區為吉澳)。除著名的鴨眼洞外,島上還有其他風化而成的鴨腳、綿羊、和狗頭等奇石。2009年,鴨洲被納入中國香港世界地質公園的印洲塘景區。
印洲塘是位於香港新界東北部大鵬灣內的一個內港,以水面靜謐而著名。它由往灣洲、娥眉洲、吉澳等大島,以及三椏灣沿岸一帶所包圍,陸地之間只有陝窄的海峽連接附近海域:東面經直門頭到黃竹角海;南面經紅石門到黃竹角海;西面經青洲瀝到吉澳海;北面經橫門海到大鵬灣。由於大鵬灣本身已經受到新界大陸和大鵬半島的保護,再加上以上島嶼的保護,印洲塘波平如鏡,即使打風時亦不會有很大的風浪,是天然的避風塘。這亦是印洲塘英文叫做Double Haven的原因,意即「雙重避風塘」。香港另一個相似的例子是西貢半島和白沙灣半島之間的白沙灣,Hebe Hav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