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一百種生活 #去你的政治
記得七月底時,因為電台節目第一次合體,就決定先用雲林神鵰俠侶這個稱號,那時候簡太太可是想了又想,就是不想被什麼給框住。
很明白社會需要一些慣例、通則,但當某些既有的認知僵化,甚至是被帶有惡意的使用時,而成為偏見、歧視時,是會讓人感到憤怒的。然而,當我和簡太太的婚姻被人調侃時,是有更多難以言喻的情緒。
回到演講主題,不管是婚姻關係,還是政治這件事情,大家可能都有一些既定認知。決定跟大家談政治,不只是想聊聊我們參與政治的經驗,更想帶給大家不一樣的想像!
這個禮拜天,歡迎大家來虎尾跟我們聊聊政治!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R1LnMx
#活動資訊:https://reurl.cc/q8nQgR
主題|去你的政治
時間|10月18日 (日)15:00-16:30
地點|虎尾鎮建國一村55號
費用|200元 (現場備有茶水)
#分享者介紹
簡簡端良/想清楚為什麼當人了的人
廖郁賢 雲林縣議員/被政治耽誤的Sales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Skanda韋佳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韋佳德 面對面 第1集 | 安妮:秀外慧中【Eng & Chi Sub】 Skanda Face2Face 1: Russian actress Anechka Marchenko opens up Russian model and actress Anechka Marchenko (安妮)...
「認知僵化」的推薦目錄:
- 關於認知僵化 在 廖郁賢 雲林縣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認知僵化 在 熊仁謙.大鼻子哲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認知僵化 在 熊仁謙.大鼻子哲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認知僵化 在 Skanda韋佳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認知僵化 在 魏如昀 queen.w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認知僵化 在 #認知僵化-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認知僵化 在 你一定要知道!你的認知,擁有強大的能量!一旦思維僵化 的評價
- 關於認知僵化 在 同學提問📫 皮亞傑(J.Piaget)認為小學一年級兒童的僵硬思考 ... 的評價
- 關於認知僵化 在 擁有強大的能量!一旦思維僵化,你就完了【深夜讀書】 的評價
認知僵化 在 熊仁謙.大鼻子哲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腦衝浪》閱後感:「你、我都是一個正在自我塑造的未完成品。」
*先來看看我介紹本書的影片吧:https://goo.gl/SSUSrZ
閱讀《大腦衝浪》一書、不,應該是「邊讀邊寫」這本書是一個很有趣的過程;作者劉軒運用其對心理學的知識,巧妙地結合「書寫」這個環節,呈現出這本厚度不厚、但內容值得一再玩味的書籍。
最近很流行「手作」、「互動」的概念,身為同樣努力將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關於人心的學問」推廣到社會的同好,我對於這本書用簡單的步驟—書寫,卻能讓讀者產生共鳴的方式印象深刻!這已經不是一本所謂的「深入淺出」的書籍而已,它更像一本「工具書」,這裡用幾條條列式的方式談談它有趣的特色
一、哲學與科學的差異
不像一般同類書籍的「論理」(包括我自己那本《別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也是在講一堆道理啦XD),這本書論理的少、但引用數據和研究資料的多;或許這正是哲學與科學的一個大差異,前者有許多東西是建立在形而上、理而然的框架中,後者則用「可驗證」的方式與數據,跳過複雜的論述,直接告訴你「This works!」。
二、思考與行動
每次讀完類似的書籍,相信大家大都會有一種感覺:「好有道理!好有收穫!」但過了一週之後,我們就幾乎忘了這本書的內容、以及它能對我們產生什麼影響;包括我自己在寫文章與錄製影片的時候也是如此,時常擔心「這對讀者們能夠產生多少的幫助?」
這關鍵的原因就在於「思考」與「行動」的差異,了解一個新道理很簡單,但是要將它付諸行動、進而改變自己,難如登天!甚至有不少人會懷疑「這很有道理,可是我真的做得到嗎?」,或是擔心付諸行動的代價。
而本書就以很簡單的一個方式—書寫,繞過這個困難,只要你受過國小教育,那就能夠提起筆,開始這個簡單到不行的「行動」。
三、知識的吸收與整理
我一向很熱愛「寫」跟「說」,主要的原因是以前研究印度哲學的時候,我們的老師都一再強調一個流傳已久的概念:「以後你們當老師的時候,投入教育最好的三個核心步驟就是辯論、講學與著作,缺一不可;其中又以著作最極致。」
長大之後才懂得老師的這段話,因為寫作的過程,就是在整理自己的思緒;好比古人採收了農作物之後,都會將其醃製以保存起來(比如將芥菜醃製成各種醃製品),否則就無法保存而腐爛;同樣的,每天吸收各種新知識、新經驗後,如果不去「整理」,那這個知識就會慢慢消失、無法累積;而我個人覺得,書寫是最好的整理方式,這也是這本書讓我Amaze的所在:在短短的篇幅中,大量運用讓讀者書寫的技巧,內化其經由科學統計出有效的練習。
本書從「扭轉人生僵局」作為核心開端,這裡所說的「人生僵局」並不是一種外在角色上的僵局,而是一種內在的僵局;更具體來說,就是我們「對自己的看法」所構成的僵局。這種僵局在生命中隨處可見,最典型的可能就是五、六十歲的長輩表現出的某種僵化價值觀,諸如「愛拼就會贏」、「現在年輕人失敗就是因為不努力」;這種價值觀在他們的年代可能是真的,但到現在早已無效,可是他們仍然這樣認為,這是為什麼?這就是一種「思維上的僵局」,將過去的某個經驗,視之為一個不變的定律;「一代不如一代」這句口頭禪已經流傳幾百年了,但事實證明「一代優於一代」。本書以「習得性無助」一詞,來稱呼這種因為殭化而產生的無力感:「沒有人天生不好奇,沒有人天生就自我否定,沒有人天生就覺得自己是魯蛇,更沒有人天生就不想活—這些態度都是因為後天的遭遇和學習而來的。」
不過,這種僵局思維並不是只有長輩才有,包括我們自己在內的每個人,一但停止學習、停止接受新知,就會開始有僵化性思維。好比身體一不運動,慢慢就會僵化;同樣的,內心一但停止進步,就會僵化,而這種僵化帶來的是「恐懼」、對無知的恐懼,特別是在現代這個世代,這種感受會更加強烈;根據摩爾定律(佛里曼語),現代社會的知識、資訊、科技進展已經不是「一日千里」可言,所以終生學習變得更重要,這不是某種「職能」的訓練,而是要「不恐懼地活著」必備的要素。好消息是,既然這是來自「後天遭遇和學習」,代表我們也可以透過刻意的學習扭轉它。
而更具體來說,所謂的「認知僵化」是什麼樣的認知僵化呢?本書中提到,是對「自我」的認知僵化:「人的動力會受到對自我智力本身成見的影響,這會導致兩種不同的心態產生......固定型心態與成長型心態。」而這些成見,是可以透過「嘗試」來改變的。
這讓我想到印度哲學中一個重要的價值觀:人的一切情緒,源自對自我的「認定」,而當這些情緒變成行動,就會構造出我們的人生,進而強化我們對自己的想像;這種對自我的「認定」專有名詞上稱為我執(Atma-grāha),而我執大致有兩種:
一、天生的我執
天生的我執稱為「俱生我執」,這是所有生物都有的一種特性;基於這種我執,我們才會有最基本的「戰&逃矛盾」,這是一種想要保護原有之自我的慾望,這種慾望本來很單純,但是當它面臨到第二種我執的時候,就會讓我們陷入一種矛盾:要固守原有的自我(退)、還是要選擇成長來面對挑戰(進)。
二、後天的我執
後天我執被稱為「遍計我執」,這是有溝通能力、社交能力的動物,特別是人類才會有的反應;這種對自我的認定,來自人與人之間的標籤:我們從小到大會被貼很多標籤,以我自己為例:大家都說我聰明、有自信等等;當別人幫我們把一個標籤貼久了,我們就會開始真的認為「我就是個聰明又有自信的人」;這種我執大多在他人對我們的定義以及我們對自己的定義中拉扯,比如有些人覺得自己很理性、但別人覺得他很情緒化,這種「自&他矛盾」是許多人一輩子無法克服的課題。
這兩種我執交叉運作之後,就構成了一種矛盾、特別是在現代越來越強大的矛盾:當我認為自己很聰明又有自信,同時又面對到挑戰時;我可能會因為「逃」的反應選擇不要面對會瓦解我自信的事情,也有可能理所當然的選擇「戰」,強化自己對自己的自信;同時,我也有可能因為這樣的「自信」標籤是別人的看法,所以當我面臨到問題時就會「逃」來強化我自己覺得自己很廢的結論,當然也有可能選擇「戰」來想要符合社會的期待。
我曾經看過社會學的一種理論,認為人都在「自己與社會的義務和想法中拉扯」,這如果再加上生物學說的戰逃反應,就很接近印度哲學認為的兩種基本我執,所產生的千百種矛盾。
本書中也提到相關的概念:「目標理論將人的動機用兩條軸線定位:自我和任務、趨近和迴避......人生不是非黑即白,我們做事本來就有很複雜的考量;你我都是一個正在自我塑造的未完成品。」
印度哲學認為,這兩種我執中我們能夠先下手改變的就是「遍計我執」,具體方式就是將「定義自我」的權力拿回手上,而不是活在社會、特別是原生家庭對我們的評價所形成的僵局;而這個過程來自「刻意具體的練習與行動」;而這本書給予我的啟發是:這種行動可以由一種沒什麼負擔的方式—書寫開始,特別是裡面已經現成地提供了許多簡單的開始,讓我們慢慢發現:「自我」是可以客製的,打破原有的僵局。
認知僵化 在 熊仁謙.大鼻子哲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腦衝浪》閱後感:「你、我都是一個正在自我塑造的未完成品。」
*先來看看我介紹本書的影片吧:https://goo.gl/SSUSrZ
閱讀《大腦衝浪》一書、不,應該是「邊讀邊寫」這本書是一個很有趣的過程;作者劉軒運用其對心理學的知識,巧妙地結合「書寫」這個環節,呈現出這本厚度不厚、但內容值得一再玩味的書籍。
最近很流行「手作」、「互動」的概念,身為同樣努力將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關於人心的學問」推廣到社會的同好,我對於這本書用簡單的步驟—書寫,卻能讓讀者產生共鳴的方式印象深刻!這已經不是一本所謂的「深入淺出」的書籍而已,它更像一本「工具書」,這裡用幾條條列式的方式談談它有趣的特色
一、哲學與科學的差異
不像一般同類書籍的「論理」(包括我自己那本《別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也是在講一堆道理啦XD),這本書論理的少、但引用數據和研究資料的多;或許這正是哲學與科學的一個大差異,前者有許多東西是建立在形而上、理而然的框架中,後者則用「可驗證」的方式與數據,跳過複雜的論述,直接告訴你「This works!」。
二、思考與行動
每次讀完類似的書籍,相信大家大都會有一種感覺:「好有道理!好有收穫!」但過了一週之後,我們就幾乎忘了這本書的內容、以及它能對我們產生什麼影響;包括我自己在寫文章與錄製影片的時候也是如此,時常擔心「這對讀者們能夠產生多少的幫助?」
這關鍵的原因就在於「思考」與「行動」的差異,了解一個新道理很簡單,但是要將它付諸行動、進而改變自己,難如登天!甚至有不少人會懷疑「這很有道理,可是我真的做得到嗎?」,或是擔心付諸行動的代價。
而本書就以很簡單的一個方式—書寫,繞過這個困難,只要你受過國小教育,那就能夠提起筆,開始這個簡單到不行的「行動」。
三、知識的吸收與整理
我一向很熱愛「寫」跟「說」,主要的原因是以前研究印度哲學的時候,我們的老師都一再強調一個流傳已久的概念:「以後你們當老師的時候,投入教育最好的三個核心步驟就是辯論、講學與著作,缺一不可;其中又以著作最極致。」
長大之後才懂得老師的這段話,因為寫作的過程,就是在整理自己的思緒;好比古人採收了農作物之後,都會將其醃製以保存起來(比如將芥菜醃製成各種醃製品),否則就無法保存而腐爛;同樣的,每天吸收各種新知識、新經驗後,如果不去「整理」,那這個知識就會慢慢消失、無法累積;而我個人覺得,書寫是最好的整理方式,這也是這本書讓我Amaze的所在:在短短的篇幅中,大量運用讓讀者書寫的技巧,內化其經由科學統計出有效的練習。
本書從「扭轉人生僵局」作為核心開端,這裡所說的「人生僵局」並不是一種外在角色上的僵局,而是一種內在的僵局;更具體來說,就是我們「對自己的看法」所構成的僵局。這種僵局在生命中隨處可見,最典型的可能就是五、六十歲的長輩表現出的某種僵化價值觀,諸如「愛拼就會贏」、「現在年輕人失敗就是因為不努力」;這種價值觀在他們的年代可能是真的,但到現在早已無效,可是他們仍然這樣認為,這是為什麼?這就是一種「思維上的僵局」,將過去的某個經驗,視之為一個不變的定律;「一代不如一代」這句口頭禪已經流傳幾百年了,但事實證明「一代優於一代」。本書以「習得性無助」一詞,來稱呼這種因為殭化而產生的無力感:「沒有人天生不好奇,沒有人天生就自我否定,沒有人天生就覺得自己是魯蛇,更沒有人天生就不想活—這些態度都是因為後天的遭遇和學習而來的。」
不過,這種僵局思維並不是只有長輩才有,包括我們自己在內的每個人,一但停止學習、停止接受新知,就會開始有僵化性思維。好比身體一不運動,慢慢就會僵化;同樣的,內心一但停止進步,就會僵化,而這種僵化帶來的是「恐懼」、對無知的恐懼,特別是在現代這個世代,這種感受會更加強烈;根據摩爾定律(佛里曼語),現代社會的知識、資訊、科技進展已經不是「一日千里」可言,所以終生學習變得更重要,這不是某種「職能」的訓練,而是要「不恐懼地活著」必備的要素。好消息是,既然這是來自「後天遭遇和學習」,代表我們也可以透過刻意的學習扭轉它。
而更具體來說,所謂的「認知僵化」是什麼樣的認知僵化呢?本書中提到,是對「自我」的認知僵化:「人的動力會受到對自我智力本身成見的影響,這會導致兩種不同的心態產生......固定型心態與成長型心態。」而這些成見,是可以透過「嘗試」來改變的。
這讓我想到印度哲學中一個重要的價值觀:人的一切情緒,源自對自我的「認定」,而當這些情緒變成行動,就會構造出我們的人生,進而強化我們對自己的想像;這種對自我的「認定」專有名詞上稱為我執(Atma-grāha),而我執大致有兩種:
一、天生的我執
天生的我執稱為「俱生我執」,這是所有生物都有的一種特性;基於這種我執,我們才會有最基本的「戰&逃矛盾」,這是一種想要保護原有之自我的慾望,這種慾望本來很單純,但是當它面臨到第二種我執的時候,就會讓我們陷入一種矛盾:要固守原有的自我(退)、還是要選擇成長來面對挑戰(進)。
二、後天的我執
後天我執被稱為「遍計我執」,這是有溝通能力、社交能力的動物,特別是人類才會有的反應;這種對自我的認定,來自人與人之間的標籤:我們從小到大會被貼很多標籤,以我自己為例:大家都說我聰明、有自信等等;當別人幫我們把一個標籤貼久了,我們就會開始真的認為「我就是個聰明又有自信的人」;這種我執大多在他人對我們的定義以及我們對自己的定義中拉扯,比如有些人覺得自己很理性、但別人覺得他很情緒化,這種「自&他矛盾」是許多人一輩子無法克服的課題。
這兩種我執交叉運作之後,就構成了一種矛盾、特別是在現代越來越強大的矛盾:當我認為自己很聰明又有自信,同時又面對到挑戰時;我可能會因為「逃」的反應選擇不要面對會瓦解我自信的事情,也有可能理所當然的選擇「戰」,強化自己對自己的自信;同時,我也有可能因為這樣的「自信」標籤是別人的看法,所以當我面臨到問題時就會「逃」來強化我自己覺得自己很廢的結論,當然也有可能選擇「戰」來想要符合社會的期待。
我曾經看過社會學的一種理論,認為人都在「自己與社會的義務和想法中拉扯」,這如果再加上生物學說的戰逃反應,就很接近印度哲學認為的兩種基本我執,所產生的千百種矛盾。
本書中也提到相關的概念:「目標理論將人的動機用兩條軸線定位:自我和任務、趨近和迴避......人生不是非黑即白,我們做事本來就有很複雜的考量;你我都是一個正在自我塑造的未完成品。」
印度哲學認為,這兩種我執中我們能夠先下手改變的就是「遍計我執」,具體方式就是將「定義自我」的權力拿回手上,而不是活在社會、特別是原生家庭對我們的評價所形成的僵局;而這個過程來自「刻意具體的練習與行動」;而這本書給予我的啟發是:這種行動可以由一種沒什麼負擔的方式—書寫開始,特別是裡面已經現成地提供了許多簡單的開始,讓我們慢慢發現:「自我」是可以客製的,打破原有的僵局。
認知僵化 在 Skanda韋佳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韋佳德 面對面 第1集 | 安妮:秀外慧中【Eng & Chi Sub】
Skanda Face2Face 1: Russian actress Anechka Marchenko opens up
Russian model and actress Anechka Marchenko (安妮) sits on Skanda's sofa and she opens up about all the most important people in her life, including her beloved sister and her late co-host Jack.
每一個人都是用片斷的認知,建構起自己的主觀世界,困難的是如何從表象的呈現中,一窺隱藏幕後故事的各種前因後果。拋開個人心中既荒漠而又無知的空洞成見,看看其他平凡人曾經不平凡或是某些獨特的生命歷程,我們可以得到很多僵化教條之外的,豐富人生觀。
認知僵化 在 魏如昀 queen.w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4 魏如昀 冬季首發單曲
繼「聽見下雨的聲音」電影主題曲後
再一重量級單曲
感染你/妳
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QueenQueenWei?ref=hl
StreetVoice:http://tw.streetvoice.com/qqqqqueen/
KKBOX:http://kkbox.fm/Aa04mv
購買連結: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snmczW3Nxsmg_qno31a2wi_sbyAOZSogp6TumnPTTYI/viewform
PS.
線上單曲訂購:
定價 一張 NT$180 附海報一張
(目前只限台灣本島地區)
訂購並使用ATM匯款的朋友
請在訂購表單下方的Q&A欄
填上您的匯款賬號末五碼,以便核對
如果您是使用「無摺存款」做匯款的話
填寫的帳號一樣,前面的7碼就是局號
匯款完畢之後就填寫表單
然後在Q&A的地方留下您的匯款郵局局號
///
【感染】
感染,是指由其它物種在身為宿主的個體內進行有害的複製、繁殖過程。
具傳染性的生物體會尋找並且利用宿主體內資源,以利自身生存,
一旦干擾了宿主正常的生理運作,可能造成慢性症狀、急性症狀、器官及組織被吞噬,甚至死亡。
病原體﹣「謊言」:
經由聽覺系統成為感染媒介,包括背叛、欺騙、論斷、拒絕等,
破壞宿主個體正常的自體認知,
個體通常會產生憤怒、恐𢣷、羞恥、自我認知低落等等,
負面甚至是具脅迫性的偏差性格,嚴重的末期症狀會導致自殺。
在一個失序的年代
謊言的肆虐下
我們還聽得見真實嗎?
人心惶惶,人心猖狂
而你的心,在這些傳染病原體運行之下
是遍體鱗傷的千瘡百孔
還是早已僵化成了一顆,隕石
她總在夜半哭泣,因為怕黑
她必須亮著燈才能安然入睡,
她怕黑,但其實真正怕的是孤獨。
他總是獨來獨往,因為自卑,
他說沒有人願意成為他的朋友,沒有人懂他的語言,
他孤獨,但其實真相是他總是被拒絕。
這一個失序的年代
一切的失衡下
我們還能感受得到愛嗎?
答案,可以。
因為,相信。
///
詞﹣藍小邪
曲﹣陳君豪
看 故事穿過腦海 衝向人海
看 進化中的嘴巴 特別樂觀
吞下空氣 吐出花瓣 嚼碎誰的 每滴血汗
大聲地 小聲地 或用沈默去掩蓋
孤獨和不安
用冷漠把冷靜推翻
用熱鬧把熱情偷換
拼命談論別人犯的錯
來釋懷自己的不堪
一個接一個擴散
再一個被一個感染
當流言比語言更燦爛
還有誰能只是旁觀
看 是非穿過人海 快到彼岸
看 那麼多的疑問 淪為答案
要誰受傷 不用子彈 只要輕輕 鬆開牙關
愛你的 恨你的 或根本無關的
都要你好看
誰沒受過 無形的傷 然後繼續 傷害
兜一圈 轉個彎 每個都躲不開
或不願躲開
用人性把人格推翻
用生存把生活偷換
讓誰也來談論誰和誰
才能不堪的不孤單
還可以往哪裡擴散
還可以怎麼樣感染
銀河就算有多麼燦爛
也比不上口水壯觀
///
編曲﹣陳君豪
吉他﹣陳君豪
鼓﹣賴聖文
和聲編寫﹣田曉梅
和聲﹣田曉梅 李雅薇
弦樂編寫﹣田雅欣
大提琴﹣劉涵
小提琴﹣劉融
錄音師﹣鄭皓文 陳君豪
混音師﹣黄文萱
錄音室﹣浩室錄音室 Light Up錄音室
母帶後期處理﹣SAGE AUDIO
製作﹣陳君豪 蔡政勳 魏如昀
攝影﹣Karren Kao 高愷蓮
發行﹣任督二脈音樂工作室
Lyrics Video製作﹣林哲旭
認知僵化 在 你一定要知道!你的認知,擁有強大的能量!一旦思維僵化 的推薦與評價
往期精彩視頻:《易經》洩露天機:做到這件事,凡事就迎刃而解了!聰明的你儘快學會【深夜讀書】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GhtYhr4Hgg採訪 ... ... <看更多>
認知僵化 在 同學提問📫 皮亞傑(J.Piaget)認為小學一年級兒童的僵硬思考 ... 的推薦與評價
僵化 思考和有限度社會認知是屬於同樣的概念! 📣請留意:2/21(週日早上)小花粉見面會~台北場微調為兩個時段,請留意簡訊。 ... <看更多>
認知僵化 在 #認知僵化-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目錄】 00:00 介紹01:02 認知失調04:22 認知思考陷阱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