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上市📖|#我說不沒有對不起誰
《我說不,沒有對不起誰》(經典長銷版)
◎曼紐爾.J.史密斯博士
❌說出「我不要」,做回你自己!❌
你的價值,由你決定。
▌贏得人生主控權,你得先學會真正的「#說不的勇氣」。▌
高明的溝通不只是接受和贊同,更要有拒絕的勇氣。
看穿「#我是為你好」的話語操控、「#你怎麼忍心」的情感勒索,
劃清底線,挺出自尊,
為自己,堅定說出「不,我不要」!
▲▼▲▼▲▼▲▼
你也曾這樣嗎?
● 老闆要求加班,只能爆肝配合?
● 被奧客罵到臭頭也不敢得罪?
● 買到機王卻退不成貨,只好自認倒楣?
● 受不了伴侶的某些習慣,不敢明說?
● 好友來借錢,你想婉拒又怕傷感情?
● 想叫爸媽別干涉你的生活,卻講不出口?
● 希望小孩聽話,又怕方法不當,引起反彈?
一次又一次的不好意思或委屈忍讓,壓迫著你。要掙脫這種罪疚感,你唯有學會從「#拒絕」開始,重建強大的自我。
本書運用 #7種實用溝通技巧 與 #34組情境對話 實例,教你輕易跳脫操控陷阱,站定立場,表達意願,不受質疑、批判而動搖,不讓別人把他的問題丟給你。更進一步地逆轉僵局,以互信和互重創造雙贏。
不占人便宜,但也不任人予取予求。成為自己的勇氣,是你掌握自己命運的開始。
▲▼▲▼▲▼▲▼
█ 學會7大反操控溝通法,不再委屈到內傷!
✅【#唱片跳針法】有助你堅定表態,不會受到對方口中聽來正當、其實強詞奪理的詭辯所動搖。
✅【#自由訊息法】讓你與別人聊天時不再害羞,同時能大方鼓勵對方更放鬆地聊他的事。
✅【#自我表露法】幫助你擺脫以往一聊到自己就不自在的窘境。相反地,你能以自己為話題,輕鬆愉快地展開對話。
✅【#模糊重點法】讓你平心靜氣地包容批評,不會焦慮不安或反應過度,同時,也讓有心激怒你、操控你的批評者無法得逞。
✅【#自我否定法】使你能自然看待自己的缺點,不感到內疚,同時,也可以減少批評者的怒氣或敵意。
✅【#否定詢問法】在一段親密關係裡,有助你更自在地傾聽對方,引導對方表達出最真實的負面情感,進而改善你們之間的互動模式。
✅【#可行折衷法】只要你覺得不傷自尊,盡量向對方提出可能的折衷辦法,為達目的,過程中可以一直與對方討價還價。
▲▼▲▼▲▼▲▼
🔥本書出版近50年,數度登上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心靈勵志類暢銷榜冠軍,至今高踞「溝通與社交技巧類」暢銷榜,為跨世紀的溝通聖經。
🔥書中傳授關於「拒絕」的巧妙人際溝通技巧,概念專業,卻操作簡易、效用強大,適用於事業、家庭、生活、交友等各方面,令讀者受用不盡。
🔥掌握人生主導權的10大自主法則+拒絕被他人操控的7大溝通技巧+34組實境對話主題表!
🔥要是你發現自己無法處理好與他人的衝突(尤其是你在意的人),也許該試試:自信地提出自己的需求,而不是操控對方;自信地堅持自己的意願,而不去損害對方的尊嚴。──曼紐爾.J.史密斯博士(本書作者,世界級心理學大師)
▲▼▲▼
█ 名人推薦
掛名推薦:林萃芬(專業諮商心理師)、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好評推薦:張德聰(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會董事長)、黑幼龍(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地區負責人)
#你的價值由你決定
#我說不沒有對不起誰8月10日勇敢上市
諮商技巧情感反應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確診隔離期間的心理強化技術 #如何成為最有力的陪伴
#一位心理師與一位親友被確診隔離的夥伴對談
.
前陣子,看著 陳茻 陸續寫下關於他父母雙雙確診隔離,母親從防疫旅館住進醫院、從病情變化到復原,最終平安出院的種種經歷。一方面,祝福且欣慰他長輩平安;另一方面,也想從家屬的第一手經驗,了解隔離中還有什麼心理需求,可以如何強化心理照顧。於是,我們在線上聊了起來⋯⋯
.
心理師:
「從你的經驗中,你覺得還有什麼會有機會帶來一些幫助呢?家人的聯繫鐵定是,如果一些錄音,有辦法協助像你父母這樣的人嗎?」
.
茻:
「我其實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耶!這段日子,我就是傳我兒子的照片、影片。其實我覺得視訊最有用,我媽每天看到嬰兒就很有動力。
如果從這個方向去想,應該要有一些能帶來希望的、對未來生活的想像來支撐病患的精神健康。我們可以具體描繪那個圖像,讓他們『相信』自己會好起來,已經可以規劃之後的日子,而不是活在悔恨中⋯⋯」
.
心理師:
「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安靜能繫望』」。
.
茻:
「這個是什麼?」
.
心理師:
「(咦?)」
.
————————————————————
.
這個是什麼?
這個是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防疫大作戰」裡,司長宣導的壓力因應內容。
這個是衛福部「總柴提醒」的緩解心理壓力五大招。
這個是2007 年,歐美各國災難創傷專家,針對大型災害與創傷,歸納出的五項介入原則,並且發表於學術期刊中。
這個是蘇逸人博士翻譯,後來在「災後創痛的復原長路:大型災難初中期介入的基本原則與作法」(蘇逸人、游勝翔、周嘉瑛,2009)文章中,整理出的應用表格。
這個是龔怡文博士在某次團隊會議腦力激盪時,提出成為「安、靜、能、繫、望」的五字訣。
這個是許多臨床/諮商心理師、精神科醫師經常掛在嘴邊的宣導內容。
這個可能是國內心理健康目前流傳最成功的口訣。
.
然而,比起燒燙傷急救的「#沖脫泡蓋送」,這個「心理急救」五字訣可能仍是大眾較為陌生的字眼。
.
因為比起生理的健康,我們對於心理健康的關注,始終遠遠不足。且讓我們透過「確診隔離」的處境,談談這些原則如何得以成為一種「心理強化」技術。
.
————————————————————
.
茻:
「所以這五點,有一個固定的順序嗎?」
.
————————————————————
.
特別說明一下,「#安靜能繫望」其實是五項原則,不是五種做法,也不是五個步驟。不用照順序,也有很多彈性的做法。事實上,在確診隔離的處境,五個原則實際上可能會像是這個樣子:
.
🟧 #安 安全
.
安全是相對性的概念。即使身在隔離病房戴著氧氣罩,看似不安全,但我們仍可想辦法「提升」安全程度。例如:
◼️接收正確的疾病訊息;
◼️了解自己在什麼樣的狀況下,會接受什麼樣的治療協助;
◼️減少接觸引發焦慮不適的影像或訊息;
◼️當過於恐慌擔心時,張開眼睛、凝神聆聽、專注身體感覺,重新與當下的環境連結。
.
茻:
「看來心理層面的建設,也是安全建設的一環。我比較好奇的是,對於專業的醫療人員來說,這些資訊都是「早已知道的事」,或是他們必須直接面對讓人焦慮的種種衝擊,那他們又能做什麼呢?」
.
🔺給醫療團隊:
.
其實醫療團隊也很需要這些安全感喔!尤其對很多支援的人力來說,例如防護依就不一定是很熟悉的事。所以醫療人員也想要確定自己的需求有被聽見、確定自己有被保護與準備好、確定自己的生活有被良好支持,這都是重要的安全需求。
.
不過如果先把重點放在病人身上,我們可以想像:當醫療團隊過於忙碌,又加上全身防護,難以重複說明相關訊息時,使用懶人包單張或海報,也許是個不錯的方式。當病人清楚知道自己現在怎麼了、接下來會如何,即使真的要面臨死亡,也能帶來莫大的安心。
.
但請千萬千萬,不要給出虛假的保證。
.
————————————————————
.
🟧 #靜 鎮定平靜
.
平靜是為了減緩過度強烈的情緒波動,能夠避免後續更多的困擾。平靜不是壓抑情緒,而是讓我們獲得自我掌控。例如:
.
◼️知道這些壓力引起的焦慮反應是自然的;
◼️把每天遇到的問題劃為可控制的小單位;
◼️練習意象放鬆技巧;
◼️促進正向情緒,例如喜樂、幽默、興趣、滿足、與愛。
.
🔺給醫療團隊:
.
當處在呼吸困難中,呼吸的放鬆練習恐怕難以帶來成效;當行走都成為負擔,肌肉放鬆可能也過於沈重。這時候,意象類的放鬆技巧,例如「自我暗示放鬆訓練」可能較有幫助。同時,人們可以在想像與實際的經驗中,感受到正向的情緒,並且擴展個人的資源庫。例如陳茻的母親走到窗邊曬太陽,說那是日光浴,其實就是很好的例子。
.
特別提醒,不建議在這樣的狀況下,一直讓病人談論焦慮與憂鬱的困擾情緒。
.
茻:
「什麼樣的情況算是與病人談論焦慮與憂慮的情緒呢?」
.
過去有的做法認為,最好引導人們把不舒服的情緒盡量「說出來」,像是一種「宣洩」,並且相信這樣會有幫助。但是研究發現,在重大壓力下,刻意引導人們一直訴說負面情緒,反而增加後續產生心理問題的可能性,所以現在不建議一直刻意引導病人談。不過如果病人本身很想談,還是可以談喔!甚至最好是安排專業的心理諮商!」
.
————————————————————
.
🟧 #能 自我與集體效能
.
效能是當個人與團體知道自己「做得到」的時候,感受到的權能與尊嚴感。這可以讓我們重新得到控制感,甚至開始累積成就感。例如:
.
◼️知道自己擁有許多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新校準現況,設定當下可以達成的目標;
◼️主動判斷並解決問題;
◼️行有餘力,幫助他人。
.
🔺給醫療團隊:
.
也許很難想像,都已經確診隔離了,還能如何幫助他人?然而陳茻的母親就是最好的示範:為了保護醫療同仁,她每天主動消毒、整理自己的房間,就為了讓他們少穿脫消毒一次。這樣的利他與感恩心情,有太多研究提出,對於身心的恢復,能帶來確確實實的助益。
.
因此,千萬記得,不要把病人變「小」了。讓人們擁有一些自我的掌控,其實比無微不致的照顧來得更好。
.
茻:
「所以,其實重點不只是這些舉動實際上產生的幫助有多大,而是這些行為本身,在事情發生時就具備深刻的意義嗎?人透過實踐,實際去做點事情,是真的會讓身心感覺變好嗎?」
.
沒有錯,事情不在大小,「實踐」這件事情本身確實有極大心理健康意義。我們在具體的目標與完成的行動中,可以一次又一次確認自己是擁有能力與資源的。這就像是一種「參照經驗」,我們可以藉此更知道自己是誰!
.
————————————————————
.
🟧 #繫 聯繫
.
社會支持一直是心理健康中一個極重要的因素。哈佛大學超過80年的幸福(Happiness)研究,告訴我們「良好的關係讓我們維持快樂與健康」。只要能維持通訊,便有許多可以連結的方式,例如:
.
◼️找出所愛的人,並與他們聯繫;
◼️分享親密的情感;
◼️感覺被需要;
◼️確認自我的價值;
◼️獲得實際上的協助(像是餐點、治療)。
.
🔺給醫療團隊:
.
注意到了嗎?在情感方面,也許我們都還有更多可以學習的面向。除了教導病人與家屬表達彼此的關懷與愛意外,也可以讓病人知道他是被需要的、有價值的,這同樣是社會支持的重要面向。而除了情感外,社會聯繫還可能帶來具體、實際的協助,甚至獲得因應方式的教導等。畢竟身而為人,我們都是社會性的動物。
.
但特別注意,社會聯繫也可能有負面的。例如若有人輕視病人的需求、對復原不切實際的期待、表示不認同⋯⋯等。因此,需要謹慎選擇聯繫圈。
.
————————————————————
.
🟧 #望 希望
.
希望是「蓋洛普調查」主張最有力量的幸福信念。希望是一種思考未來的方式,包含主動性,更要付出努力。例如:
.
◼️標認、擴展、建立自己的能力;
◼️設定嚮往的未來目標;
◼️規劃前往目標的途徑;
◼️看見自己已經展現出的力量。
.
🔺給醫療團隊:
.
希望不是許願,而是了解目前的困境,但接納各種可能性,努力克服困難。同時,希望也經常來自前面的安全、平靜、效能、聯繫四個原則。當陳茻的母親透過視訊看著可愛的小嬰兒,想著以後要怎麼跟他玩、帶他去哪裡,落實到生活的細節,知道自己做得到,也就更能相信自己會好起來。
.
特別注意,可以讓人們看見自己「已經展現」的力量或從事件中的獲得,但不建議讓人們發現「尚未理解」的意義。
.
茻:
「『安靜能繫望』,聽起來很簡單,但簡單的東西最好用。」
.
是的,它不僅是重大災難與創傷後的心理急救原則,也可以是促進病人恢復的「心理強化」技術。看似簡單,但都是經過實徵研究的有效作法!
.
————
.
撰寫「安靜能繫望」時,我想到前陣子看到一段話,來自電影《#愛上觸不到的你》結尾:
.
「肢體接觸,出生後的第一種溝通方式,安全感,安心感,舒適感,都在指尖溫柔的愛撫下,或嘴唇輕輕觸碰柔軟的臉頰下,在快樂時聯繫著我們,面對恐懼當下使我們強壯,強烈情感帶來的興奮感,還有愛,被愛的人觸碰,就跟需要呼吸一樣重要。我從來不知道被觸碰有多麼重要,他的觸碰,直到我無法擁有它。所以,如果此時你正看著這段,可以的話,觸碰他,觸碰她。生命短暫,經不起任何一秒浪費。」
.
在Covid-19時代的隔離病房中,碰觸已成奢望。不只得維持社交距離,有時甚至還生死兩忘。然而現代的科技,讓我們即使實際上隔著病房、隔著面罩,仍能透過網路與通訊,敲開一點點縫隙。
.
台大醫院家醫部蔡兆勳主任,前陣子分享了一對老夫婦同時住院,當阿公進入呼吸窘迫後,團隊透過iPad,讓兩人透過視訊道別,見了最後一面。
.
我真心相信,網路與通訊,真的是不亞於維生系統的重要生存依據。若各種維生系統包括藥物、氧氣維護我們的「身」,那麼網路與通訊,便在此刻維持我們的「心」。
.
是否,我們能讓所有住進醫院的重症病人,都能擁有一台可供視訊的設備,無論是手機或是平板呢?
.
若今生無法再碰觸彼此,請至少讓我們得以好好道愛與道別。
.
有你(妳)的陪伴,即使死亡將至,也可不再恐懼孤單。
.
#安靜能繫望 #心理急救 #心理強化
.
👉本文由黃天豪臨床心理師撰寫,原發表於個人臉書,經同意授權引用;圖片由心理師想跟你說丁郁芙臨床心理師設計。相關連結分享於留言區,也歡迎大家參考!
諮商技巧情感反應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是我去年今天寫的一篇文,我覺得現在在家裡面防疫,跟家人跟父母應該有很擦槍走火的事情,看看這篇文應該會有幫助的。
文很長,但是如果一篇文章可以改變或解開你心中的結,這篇文章就比上網購物值得。
「你對待父母的態度,就是你對待自己生命的態度。」

我知道我勢必得趕快補上這篇。
我這輩子花的諮商的錢,幾乎全部都在處理我跟我父母的問題,雖說我第一次去諮商是想要處理自己情感上的挫敗,才發現自己情感的問題全部都來自於跟父母親不健康的關係。
(細節都寫在「我不要完美 只要完整——成為自己的七堂課」一書。)
諮商對我幫助非常大。
憤怒會讓感受變質,讓情緒過度膨脹,會讓我們失去判斷能力,做出錯誤的決定,所以一定要先釋放掉憤怒的情緒,才能夠看到我們之間糾結是什麼,我要負起的責任是什麼?我不需要承擔的責任是什麼?然後才能夠清楚的、清晰平靜的去跟對方說出自己的感覺,你沒有的情緒沒了指責,只是誠懇地說出了你的痛苦與悲傷,對方只要是愛你的,他一定聽得下去。
任何關係的溝通都適用。
而當你願意誠實面對自己的痛苦,你才會誠實的去面對自己跟父母的問題,不逃避。
能量的切割的技巧練習,我相信每一個療癒師的專業都不一樣,我也不方便透露。
不過可以說的是,語言與意念是相當有力量的,當你不斷地在提醒自己或是說出來「你是你我是我」、「你有你的人生我也有我的人生」,同時也要學習回到自己的身上,尊重自己的感受,為自己的感受與決定開始負起所有責任,這些對能量的切割也非常有幫助。
我們會一直跟對方的能量綁在一起,是因為我們覺得我們必須要為他們負責,因為他們很辛苦或什麼什麼之類的, 但是我們要知道一件事,沒有一個人能夠強迫你做任何事,除非你自己也願意,也妥協,也願意把自己生命的責任交到別人手上, 一旦這樣,你對你自己的人生是不負責任的,你對你自己不負責,別人就更理所當然的指揮你的人生。
我也跟我媽說過,妳也不能一直怪阿嬤把妳嫁給父親,因為妳自己也接受了,也沒有反抗,因為妳要當一個好女兒,然後你認為你的人生毀了,有時候會埋怨阿嬤,你覺得阿嬤在天上會開心嗎?
這樣的孝順,健康嗎?
我的父母真的帶給我很多學習,因為每次感受都會不一樣,有時就要換招。
有一次母親發我脾氣,但這次我更氣,我決定不像上次一樣找諮商師處理,我有很長的時間都不跟她互動,當然我也很痛苦。
當你對彼此是帶著善意與學習,時間到了老天爺就會為你指一條路。
我認識了 #靈魂解讀的佩蓉。
聽完她看到的前世今生畫面,我眼睛瞪著大大的眼淚直流說:「所以她是不可能改變的對不對!?」
「是,不過妳可以改變。」她說。
「為什麼是我,每次都是我,為什麼我要一直改變她不需要,這太不公平了!」我很火大。
她張著一雙堅定慈悲的眼神說:「願意改變的靈魂是比較高等的,但其實高等跟低等只是一個方便的說法,沒有高就比較好也沒有低就不對,每一個靈魂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功課不一樣。
而且每一個想要進化的高等靈魂,也必須踩著低一點的靈魂才能往上跳,也就是說你必須要感謝那個帶給你學習的人,你要學習如何在你們之間的關係裡面往上走,而不是一起往下掉。」
「那我該怎麼做!?我不理她不去愛她我更痛苦,要我像之前療癒好自己的情緒,再去面對她,我現在也做不到。」我又氣又無奈。
「對!妳要改變你們之間的關係,就不能用以前的做法,妳可以試想一下,如果有人拿刀子射向妳,妳可以有兩種反應,一個反應抓住那個刀子,然後自己鮮血直流,但是,妳也可以選擇,撇個身,閃過那個刀子,轉頭繼續愛她。
她情緒妳只要不接招不要做反應不要做任何的行動,妳就不會受傷。改變慣性作法,這樣子才能夠改變你們兩個累世的封印,妳作法不一樣了,她就一定得跟著妳不一樣,她會不會成長不是妳的問題也不是妳的責任,但妳進化了。這樣子妳對妳母親的愛才會純粹,這就是你們兩個此生的功課,學習怎麼乾淨的去愛彼此。」
我整個茅塞頓開。
我立刻打電話給馬修說我想回去看我母親。
生命真的很奧妙,我們的人生不是只有眼前這一個平面,把生命的4D圖畫出來,你會發現,生命沒有這麼的壓迫、沒有這麼狹隘,更沒有這麼的悲痛或無能為力。
如果你真的想要做自己生命的主人,此生就不要再讓任何人來指揮你人生,沒有人會願意為你的人生負責,出一張嘴說說很簡單,如果你接住了,那你就慘了,而且你也不能怪別人,因為是你選擇接招了。
只有站在自己想要走的道路上,才是最踏實的,其他都是假的。
好囉,不要再抱怨不要再沮喪不要再哭哭啼啼了,站起來,畫出自己人生的4D圖。
這是你的人生,請把它找回來。
#你對待父母的態度就是你對自己生命的態度
#憤怒的情緒必需要被釋放才夠看到問題
#願意改變的靈魂是比較高等的
#每個靈魂都有來這個世界要執行的事
#高等靈魂要進化必須踩在低一點的靈魂往上跳
#為自己所有的決定負起責任
#找回自己生命的掌控權請看「我不要完美 只要完整—-成為自己的七堂課」丁寧
#追蹤粉絲頁按讚分享請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