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大家都相當關注 #高端疫苗通過EUA🎉,一方面該為國產疫苗有進展感到高興,民眾黨團也支持尊重專家會議的專業審查結果,並支持國產疫苗的發展;另一方面,這攸關數百萬國人的健康,包括疫苗審查過程的相關資訊及會議紀錄,民進黨仍未按照承諾公開。今天早上虹安與 蔡壁如委員一起召開記者會,除了要求民進黨盡快公開EUA授權書與決策會議紀錄相關資訊,也帶大家一起做個整理 🔍
1⃣️ #國產疫苗能否應付變種病毒❓
由於新冠病毒不斷隨著傳播進化產生變種病毒株,國產疫苗對於變種病毒株,包括已經成為全球過半感染主流的 #Delta病毒株 是否有充分保護力?目前仍待釐清確認。包括高端疫苗臨床試驗只有武漢株數據,而聯亞目前僅有公佈到二期期中報告,尚未做三期試驗,也無法了解疫苗保護力數據。當BNT、莫德納疫苗碰上變種病毒株保護力都大降,我們的國產疫苗是否能守得住?依照我國現在的EUA標準,能否確認疫苗的保護力?
2⃣️ #國產疫苗的保護力何時可確認❓
我國EUA採取「免疫橋接」的標準,對於實質保護力都只能「推估」。昨日的衛福部記者會上,有一張手牌寫明「必須每月提供『安全性』監測報告,核准後一年內繳送國內外執行疫苗保護效益(effectiveness)報告」,代表目前標準尚無法完全確定保護效益,卻又已經下訂一千萬劑?那是不是這五百到一千萬的國人接種下去,要到一年後的審查報告出來,可能才知道有無保護效力呢?
民眾黨團認為,高端仍該繼續完成三期臨床試驗,再循正規管道獲得FDA、WHO、歐盟的認證,這才是對我國生技產業正面的發展。
3⃣️ #EUA標準的爭議:台灣與國際的標準差在哪❓
從一開始食藥署在6月15日提出我國自己的EUA標準,就有外界聲音認為過於急促草率,除了內容疑似僅抄錄美國FDA部分標準外,也選用全球民主法治國家皆尚未於新冠肺炎疫苗普遍採用的指標,亦即以「免疫橋接」取代三期臨床試驗。這樣的EUA標準,是否嚴謹、有效?
4⃣️ #國際科學標準如何適用❓
蔡英文總統曾在5/31發表的談話提到:「政府一定會依照國際科學標準,嚴格把關,請大家放心。」但如果目前相關的國際科學標準仍持續在國際組織與學界討論中,為何我們不採取最嚴格、最普遍被採用的標準(三期臨床試驗),而是僅採取「免疫橋接」?
目前國際上通過EUA的疫苗,都是有將相關試驗結果發表在著名醫學期刊,如Lancet、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並且經過國際上的醫學同儕審核,讓不同疫苗之間有國際間的可比較性。高端公司是否有提供已發表的論文給審查委員?論文投稿過程中的審稿委員意見又為何?這些都需要釐清。
5⃣️ #國產疫苗EUA審查會議風波❓
當高端疫苗趕在6月15日遞交EUA申請書,6月底卻爆出原任疫苗審查專家會議成員的中研院院士陳培哲,因為質疑會議公信力、認為會議審查早有定論而辭職的人事風波,加上後續相關會議成員似乎有某些原因而臨時「大換血」,都讓人質疑EUA的授權審查過程是否足夠嚴謹、公平。現在高端疫苗的EUA通過,EUA公信力與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又如何保證?
6⃣️ #EUA審查的過程為何不公開❓
虹安在立院質詢時曾建議衛福部食藥署,可以參考美國FDA審查莫德納、輝瑞、嬌生等疫苗EUA時,所採用的線上會議直播方式,萬人同上、科學家也可線上提問,用公開透明方式,降低社會大眾對於國產疫苗EUA審查是否公允的疑慮,很可惜政府沒有採納。後來立法院協商也有提案要公開疫苗審查會議紀錄和專家名單,卻都遭到執政黨封殺,連立委要求列席參與,都被以「(立委)聽不懂」為由駁回。
7⃣️ #EUA審查的資訊可以公開了嗎❓
當時衛福部說明為何不讓外界參與會議,是因為「不要影響專家的專業判斷」,那現在疫苗審查會議專家出席21人當中,有18位專家都同意了,表示審查是絕對多數通過,那應該可以公布整個EUA審議過程給外界了解。更何況,民進黨在之前的朝野協商決議中曾支持EUA專家會議「兩週內會議紀錄去識別化公開」。
📒 #小結
我們除了要呼籲執政黨信守諾言之外,更認為應該要比照美國FDA的例子,除了直播錄影,還要將完整的EUA授權書、議決備忘錄和完整的會議紀錄通通公開,以昭公信。更何況高端疫苗乃受到國家政策扶植、補助研發的疫苗,應受到代表民意的立法院監督。
如果疫苗的保護力未經國際科學標準和試驗確保,施打到保護力不如預期的民眾群體,很可能像穿了「#國王的新衣」,於解封時造成疫情隱憂。如同德國的CureVac疫苗,直到疫苗「三期」試驗期中分析報告出爐,其保護力才揭曉僅有47%,並未達標,那該怎麼辦?
食藥署在通過EUA的同時,也應該負起責任對國人說明清楚,就算現有的資訊不夠多,那後續要不要針對變種病毒株再做更新的實驗?現在國際上盛行的病毒類型,Delta已經逐漸取代原始病毒株,若是無法確保國產疫苗對新型株的保護力,那就是一個走不出台灣,甚至是尚未上市就即將過時的疫苗了😓
我們現在也可以看到,國內民眾對於不同廠牌國際疫苗施打的意願登記,可以看到對施打特定品牌的疫苗意願有落差,到時國產疫苗會否面臨同樣抑或更嚴峻情況?
如何說服國人消除疑慮,對後續提升國產疫苗施打以及防疫都有莫大幫助,政府何不趁此機會公開說明,挽回國人對政府與國產疫苗的信心呢❓後續對於聯亞疫苗的審查,民眾黨團也會秉持同樣的態度要求公開透明,持續在國產疫苗議題上為國人把關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6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
議論文駁論例子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明日大娛:未來郊野公園如何淪為一個大型遊樂場?》
早前傳媒揭發有露營車公司喺大嶼山芝麻灣郊野公園範圍內砍伐1公頃林木,政府竟只對犯案者罰款$500,較早前民政署亦配合開路讓工程進行【註1】,開發郊野公園邊陲已係政府默許下打開序幕, 而改變整個大嶼山面貌嘅,何止係露營車之類嘅旅遊設施。
分析規劃文件,十數年之後嘅大嶼山將會佈滿大中小型旅遊熱點,露營車公司剛剛食正大嶼山旅遊化嘅頭啖湯,芝麻灣斬樹事件只係一場風暴嘅序幕。
▍五年後:露營基地、Wibit水上樂園、「快感與刺激」Zip-line
2020年12月,政府低調公佈《大嶼山保育及康樂總綱圖》(《總綱圖》)【註2】,雖然話「北發展、南保育」,但睇真啲大嶼南竟然有不少發展計劃,部份將入侵郊野公園範圍:
-芝麻灣半島露營基地-
斬樹事發所在地芝麻灣半島屬於郊野公園範圍內,但《總綱圖》已表明將該處會重新定位為「露營基地」,並提供陸上和水上活動以收「靜修及身心療癒之效」。《總綱圖》公佈時間為2020年12月,與斬樹時間(2020年7月陸續開始)吻合,政府對於露營車基地一事是否一早知情並默許?
-長沙Wibit水上樂園-
與「露營基地」有聯繫嘅係西南方不遠處嘅長沙水上樂園。雖然《總綱圖》無提供具體資料,但參考2018年10月公佈嘅《大嶼山康樂及旅遊發展策略》(《發展策略》)【註3】,大嶼南嘅水上樂園將模仿Wibit模式,即「巨型充氣水上樂園」。參考外國例子,一個Wibit 設施可以容納60人【註4】,多個Wibit 設施即容納數百人,必定帶來大量旅客及嚴重污染,對貝澳長沙海底珊瑚及生態,以及大嶼南寧靜鄉村社區嘅影響,當然無具體交代。
-石壁水塘zip-line及環塘板道-
《總綱圖》亦透露郊野公園內嘅石壁水塘旁將有「歷奇設施」、「特色露營地點」、以及「環繞水塘的板道」。什麼歷奇設施?在《發展策略》中「創新景點」下「快感與刺激」一欄中有進一步交代:可以是「空中飛人滑翔之旅」(即zip-line)、繩網步道、樹迷宮、大型山坡滑梯、野戰/漆彈課程等。
石壁水塘為全港提供12%淡水,為大嶼山各區、香港島、坪洲、長洲及喜靈洲提供食水【註5】,如果係石壁水塘旁邊搞吸引大量遊客嘅歷奇活動,甚至玩漆彈,後果是如何?為何選擇吸引污染源(遊客)深入集水區?無論係規劃或保育角度來講都講不通。
▍五至十五年後:整個大嶼山郊野或面目全非
《發展策略》亦透露咗中長期或有更多更瘋狂嘅大嶼山改造計劃,有啲令人摸不着頭腦:
-有機水療度假村:政府曾在2004年進行《水療及消閑度假設施顧問研究》,曾經選定長沙下灘為發展水療及消閑度假設施的研究地點。
-大東山索道(funicular):即類似山頂纜車,由大蠔灣接駁至通往大東山的現有山徑,破壞大東山的特殊科學價值地點(Site of Special Scientific Interest),日後只要搭纜車就可以直達「打卡熱點」,十幾年之後大東山芒草極可能絕跡。
-其他不能盡錄嘅瘋狂計劃:潮流復古周末假期、觀星泡泡屋、浮動酒店豪華水上獨立屋、「第三個纜車系統」、能夠舉行音樂演唱會嘅「水上浮動舞台」、太極中心、婚禮中心及「山嶺婚禮」、動物農莊等等。
《發展策略》透露部分計劃現時在財務或環境上不可行,但「方案可行性...取決於其地理位置,若有關方案位於生態較不敏感的地點,其可行性有機會不一樣」,危機仍然存在。
▍顛覆近半世紀以來郊野公園康樂規劃
翻查港英政府解密文件,郊野公園自1970年代成立時,其中一個最大目標係設立康樂設施畀香港人及下一代永續享用(that the amenity and recreational value may be enjoyed by present and future generations of Hong Kong),為達致呢個永續目標,必須以保育為手段【註6】。
為維持一個在康樂設施發展與保育之間「敏感平衡」(sensitive balance),郊野公園在成立之初即有思維慎密嘅康樂規劃(Recreation Planing)。根據漁護署前助理處長王福義所撰寫嘅一篇學術論文【註7】,康樂規劃既原則為下:
(1) 喺適當嘅地點發展適當嘅康樂設施(right kind of recreational development takes place in the most suitable locations)
(2) 喺設計上減低發展康樂設施與保育之間嘅潛在衝突(minimise potential conflicts between the interests of recreation development and countryside conservation)
所以每個郊野公園均有公園規劃圖(park plans),大致將園内分為6大區,並因應每區嘅地理或生態決定發展,抑或不發展康樂設施:
(1) Wilderness zone :顧名思義,荒野缺乏現代人造物,屬真正嘅大自然,不應發展任何康樂設施。
(2) Extensive zone : 比Wilderness zone次一等,仍屬偏遠地方,保留未被發展的形態,適合提供行山徑以及路標等簡單嘅設施,大欖郊野公園植林區、芝麻灣半島、大東山為此類。
(3) Dispersed zone:位於交通方便之處,設立家樂徑等等一家大細親親大自然的設施-涼亭、燒烤爐等等,西貢黃石碼頭屬此類。
(4) Intensive zone:位於交通方便之處,或郊野公園入口位置,適合大型團體到訪,除咗燒烤爐等設施,還有遊客中心、廁所等等,北潭涌屬此類。
(5) Adventure zone:因特殊地貌如山谷、溪澗引伸出來嘅特殊康樂潛力,可興建戶外活動中心、青年營地等等,該處對於康樂的考慮能夠大於保育。
(6) Special Activity zone: 較為稀有,取決於特殊地貌引伸出來嘅特殊康樂潛力,例如越野單車、攀石牆等,《發展策略》建議的「快感與刺激」活動屬此類,這些活動通常很嘈吵,與其他郊野公園康樂用途不匹配,建議只在局限嘅位置,例如廢棄礦場(abandoned quarries)進行,而不是《發展策略》提倡嘅石璧水塘。
▍旅遊先於保育的殺雞取卵式發展
以上種種跡象令人擔心,以往郊野公園「管理保育為手段、永續康樂為目標」嘅方針是否已被殺雞取卵般、掠奪式嘅「大眾旅遊」(mass tourism)思維取代?為何選擇在明日大嶼及跨境基建落腳點旁落「第一刀」大搞旅遊發展?
大嶼山郊野公園嘅戰場,全香港市民應該好好守住,以免半世紀以來嘅保育基業同令香港引以為傲嘅郊野公園敗在短視嘅發展利益手上。
#郊野公園研究
#保衛郊野公園
#大東山
#搞乜郊野
#Wibit
#Zipline
延伸閱讀:
【 #搞乜郊野 】郊公主題樂園狂想曲:https://bit.ly/35EkdUx
【膠嘢巨mon:廢、無效、核突低俗、要經常維修】:https://bit.ly/3vvEiqe
【註1】
Hong Kong Free Press 14 June 2021 Investigation: HK$500 fine after Hong Kong landowner cleared trees in Lantau country park:https://bit.ly/3d3J1td
風火山林【芝麻灣事件】郊野公園斬樹「無皇管」 私人地成法規漏洞:https://bit.ly/3ieibBO
蘋果日報 2021年6月15日 大嶼山芝麻灣萬平方米樹林遭砍伐 漁護署放生僅罰$500:https://bit.ly/3zv06Wp
【註2】《 大嶼山保育及康樂總綱圖》及《大嶼山遠足徑及康樂設施計劃》:https://bit.ly/3pXVrI4
【註3】《 大嶼山康樂及旅遊發展策略》:https://bit.ly/3xqNYE8
【註4】Business Insider. 11 July 2012. This Awesome Inflatable Obstacle Course Holds 60 People:https://bit.ly/2S06KmF
【註5】發展局:石壁水塘不宜填平:https://bit.ly/3iGBXWV
【註6】Hong Kong Government Records Service. HKRS 903-2-2 DEVELOPMENT PLAN : SERVICE : LEISURE - PROGRAMME : H-1 COUNTRYSIDE CONSERVATION
【註7】Wong, F.Y. (1988). Recreation Planning in Country Parks. Planning & Deveopment Vol.4 (No.2), pp.62-68.
-
研究有價 月捐撐起土地研究工作: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FPS ID:5390547
HSBC PayMe 捐款支持:https://bit.ly/32aoOMn
戶口號碼:匯豐銀行 640-198305-001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HK) COMPANY LIMITED)
義工招募:https://bit.ly/2SbbyT3
議論文駁論例子 在 健吾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呢樣嘢以前做節目講過一次。原議案 vs 修正案 因為 泛民/ 反對派內鬥(台灣說法叫時代力量加蔥),提一啲做唔到/ 有矛盾嘅修正,chok投票記錄出嚟做文宣。呢啲事情經常發生。
文宣係咩?#903國民教育 係 #光頭頂 講過,文宣唔一定係事實,有人信就可以。日本以前民間故事話天皇係神,直望佢雙眼會著火。呢啲都係文宣。
文宣係香港好有用,因為香港人唔睇字。一本書5萬字叫多。朋友話見到《903國民教科書》話太厚無買驚睇唔晒。到而家想買大眾書局都執咗,先有人同我講話睇返2014年發生嘅事係咁重要。
點解民主黨反對?因為係熱狗提㗎囉?睇吓原本文件,似乎又唔完全係咁。
無嘅。真理係咩?鬥網軍多嘅啫。成日話而家香港係《1984》入面咁,有「真理部」。邊個網軍大,幾個假acct咪連登認證我係鬼囉。
睇吓邊個最後畀人出賣,邊個會笑到最後?
其實讀歷史其中一個功能,就係令人無咁易俾人呃到
今日網上好多本土派都係度傳一張明顯源於熱普城既造圖
內容大意就係指鄺俊宇議員好希望俾人拉,因為就到選舉
證據係鄺俊宇議員於2018年一個「設立警員操守資料庫」議案中投下反對票
好,查證一下
的確係2018年4月12日既立法會會議入面,鄭松泰先生提出過一個咁樣既無法律效力提案,民主黨全體議員包括鄺俊宇議員係否決左
投票結果係呢度
https://www.legco.gov.hk/…/c…/counmtg/voting/v2018041110.pdf
所以鄺俊宇議員係設立警員操守資料庫議案投反對票係事實,但係唔係真呢?
#答案係fake
點解呢?
我地要先有常識
立法會既議案係有修正案呢樣野既
修正案既修正呢,基本上係你改到人地得返一個句號都唔係話唔得既
我曾經用一個鐘頭時間幫一位現任立法會議員起草過一份投共派動議既將中史科列做必修科議案,結果係修正到變成要將梁天琦護港抗暴冤罪入獄既事蹟寫入中史科必修教科書度
所以只睇議案唔睇修正案,或者見到有人係修正案投票就認為佢對原議案有同樣表態就大錯特錯
咁大家都有見到我張圖,係涂謹申議員就原議案既修正案,係圖中清楚可見,鄭松泰先係投左棄權票,而鄺俊宇議員同成個民主黨都投左贊成票
投票結果係呢度
https://www.legco.gov.hk/…/ch…/counmtg/voting/v201804119.pdf
當然,會唔會涂謹申議員好似我咁,大改人地份議案呢?
當然!一定,不然點會有咁唔同既結果呢?
我地可以睇下,涂議員修正左d乜
修正案原文係呢度
https://www.legco.gov.hk/…/…/m_papers/cm20171122cb3-87-c.pdf
大概重點分兩個部份,第一個部份係將鄭松泰原議案中含糊不清而且刻意非政治化既用字改左,變成強調黑警犯法同強調黑警有打擊市民合法表達意見既確實行為
呢部份大家認為原議案好定修正案好呢?
第二部份係於原議案既資料庫之外,另外優先將投訴警察課變成一個有實際調查權力既獨立部門
其實大家會希望只有一個資料庫可以睇,定除左有資料庫可以睇之外,仲有一個懲戒黑警既獨立機關呢?
鄭松泰先生表示,我只想知道黑警犯咩法就夠
而鄺俊宇議員用佢既一票表示,我更加想見到黑警被法律制裁
所以如果鄺俊宇議員個種叫好想俾黑警拉,鄭松泰先生只能係等緊加入共產黨審批吧
呢種造謠方式好典型,就係透過突顯事實既唔完整片面,得出一個同真相完全相反既導向,從而達到抹黑既目的
一般人好容易就會因為證據「可供查證」就誤以為真
但事實上,真相可能完全相反
要知道原議案既目的同修正案既原因,就要睇埋會議逐字紀錄
係呢度
https://www.legco.gov.hk/…/counmtg/floor/cm20180412-confirm…
鄭松泰先生既原議案係324頁,涂謹申議員既修正案係329頁
先提醒大家一件事,我自己都有幫議員寫過發言稿,基本上鄭松泰先生既發言係發言稿領域上面係史詩式教科書級既榜樣,該犯既錯全部犯曬,該做既事全部無做,係經典範文黎既,全部掉轉做,你就可以寫出一篇好好既發言稿架啦
十五分鐘既內容,頭十五分鐘都講唔到點解要設立呢個議案,反正一開始就用十分鐘講ICAC,唔係唔講得,但你用三分二講七十年代做乜先得架,舉多幾個而家既例子黎佐證嘛!低能既,講師喎,我先為交過學費俾佢既同學既學費默哀五分鐘,你地真係死得好慘好冤枉呀
咁我建議大家直接跳過鄭松泰先生既發言,反正保安局長用鄭先生所指既情況只佔0.037%一個數字就論證而且反駁左鄭先生認為呢個資料庫對維護治安有幫助
寫議案前無查證過嘛,能有原告既案件本來就九牛一毛,會接受投訴既案件再係裡面既九牛一毛,可以成立既再九牛一毛,能被起訴既再九牛一毛,成功起訴既再九牛一毛
所以拎九牛一毛既九牛一毛既九牛一毛既九牛一毛既九牛一毛既野去做必要性既論證
共匪鄭松泰,你呢個議案根本就係幫黑警洗白吧!
再睇涂議員既修正動議,涂議員一開始就同我留意到同一個地方,設立資料庫係完全無任何實際意義既
因為只有被定罪既案件先能夠列進去,但我地最應該關心同最需要保護既,都係無機會被定罪,甚至無機會起訴,甚至無機會受理既絕大部份case,而呢個資料庫對呢絕大部份案件完全無任何幫助,如果份稿係我寫,我會話根本呢個資料庫只能幫黑警洗白
所以涂議員既提案認為,真正該關心既,係「劃花本薄仔」既case能夠有效、公平、公正、公開地得到應有既重視,將犯法既人真正繩之於法,而唔係放幾個case上網睇完就一哄而散
「公眾可以查閱的,是否只是被免職的警員的資料?是否還可以查閱有關犯有過失但未遭免職或未被定罪的現役警員的資料?其實,警隊內部有處理警員操守的方法,俗稱"劃花行為簿"。市民是否可以查閱未遭免職或未被定罪的現役警員的資料?
鄭議員亦提到警員被投訴的資料,我想問我們是否只可查閱投訴成立的個案,可否查閱投訴不成立的個案呢?」
上面係涂議員既原文,所以究竟鄭先生係唔係幫黑警洗白,小罵大幫忙呢?
好,咁我而家問大家,二選一選擇題既話
你會選擇A,鄭松泰先生既提案,將只佔警察數目0.037%既定罪資料放上網就叫懲罰黑警
定係選擇B,涂謹申議員既提案,資料庫唔係重點,重點係要有一個將剩底99.963%送上法庭正式定罪既機制
留意,時間係2018年4月,當時大家都仲相信法庭,但涂謹申議員既發言,其實就已經預言緊今日黑警無限濫權既可怕,以下係原文引用:
「如果我們真的看到警察逐漸不再堅守政治中立,而局長、司長或特首,甚至中央政府也容許他們向這個方向發展,我們便要警惕。如果建制派同事不同意,認為必須支持警察,我奉勸他們,不要盲目支持警察。我們支持警察,因為我們希望社會穩定和有秩序,也希望警察士氣良好,能夠正確地執行法律和保障法治。如果我們盲目支持警察,最後的苦果便要由整個社會承擔,包括建制派支持者。」
當然,呢兩個議案本質上並非互斥,涂議員既修正案係包括埋鄭先生既原議案既
所以兩個都投贊成票,好似楊岳橋咁係完全無問題既
不過,兩邊係度鬥氣嘛
因為先投修正案,再投原議案,鄭先生否決左涂議員個修正案,咁民主黨咪投返你反對票囉
其實可以更加有風度既
但歸根究底,我地係希望有一個民間自己就可以做既資料庫,定我地需要有一個專業專職專責,有實權既獨立監察部門去起訴黑警同調查投訴呢?
我覺得資料庫從來都唔係重點,因為只有係無呢個部門時,我地先需要有個資料庫可以叫做知道發生乜野事,但呢個資料庫好明顯乜事都做唔到,因為真正需要關注既事件同案件絕對無可能會出現係入面,只係一個已定罪既資料庫,裡面全部都係結束左既case,真係有任何重要性可言嗎?
所以知道考證既重要性嗎?歷史學,就係學習同練習呢門功夫既內功心法
畢竟查證上面既資料前後一共花左我兩分鐘時間,當中包括打開網頁既五秒,有幾難呢?
但歷史事件就唔同,無完整發言稿呢樣野架
我地係要透過大量收集唔同人既細碎互動同細微變化,再逐小逐小推敲出可能發生過既事,再慢慢還原出真相
再反覆利用不同史觀同角度,以各種可能既方位盡量切入,以圖得出事件既唔同面向
留意,係反覆利用唔同史觀同角度
今日既歷史學家,基本上都能自由切換唔同史觀、視野同角度去分析同一件事,一篇論文用多種史觀同時分析係好基礎既功夫,就好似我之前小試牛刀俾大家睇個篇鴉片戰爭既文章,我係完全無用到新史料架,都係大家見慣見熟既資料
但點解我可以得出別開生面而且更加有說服力既新結論(當然,有唔小部份係繼承自史景遷呢位偉大學者)
因為我用左幾種唔同史觀同時係唔同角度去切入事件
而其他人都只用一種史觀以單一角度去睇件事
呢個社會呢個世界係立體,任何人做任何事產生任何互動,都唔會只有單一理由同動機,特別係當事件進行同時,唔同持份者會基於唔同動機各自互動,而且會各自獨立做出反應
所以一件單一事件既外觀就已經有無限多個向度
歷史研究就好似橫切面圖咁,只能係過去呢件體積龐大既立體構造中間任意部位切一刀,得出一個片面,呢個片面就叫做歷史
但呢個片面唔一定正確架,切既過程可能破壞左入面既結構,亦有可能切得唔深,亦有可能呢個切面無代表性
所以解決問題既方法亦好簡單,多準備一大堆唔同種類既刀,各以最適合既方向,係唔同角度切開件事
最後係最完美狀態,我地會得出一個好係大腦斷層掃描圖一樣,由無限多數、清晰、立體、多元既角度,切出無限多既切片,再組合而成既立體圖像,呢個就係史實
但能力有限,無可能做得到呢一步,史料亦有限,內部結構本來就已經唔完整,我地可以復原到部份消失既歷史,但永遠復原唔到全部
但無關係,我成日講,盡做,能做幾好,就做到幾好
所以點解我對政治抗爭一直都好樂觀?
畢竟見步行步,能做幾多就做幾多,一直都係歷史學既必備功夫
點行都行唔到終點既感覺,我地歷史學界每一日都承受緊,而且入行個一刻就知道,我地呢條路係永無終點
所以無力感係乜野黎?食得架?
如果我會受無力感影響,我死左十世囉
歷史學家既基本修養,就係要習慣每一日都係逆境既人生;習慣每件事都見唔到終點既人生;習慣每一刻都充滿無力感既人生
習慣就好,世界大戰都要等三年零八個月啦,我地先剛剛捱過左八個月啫,係唔係?
#hooky
議論文駁論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6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02/24(日)或 03/16(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19.04.14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545
在專屬於你的天地裡,持續陪伴著你~
啟點x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你有沒有曾經為了要說服某些人,去改變一些觀點?
比如說吧,你有一個朋友很迷信,他一直認為全身上下要戴滿所謂的開運物。然後呢,每天出門都要翻農民曆、然後呢要看星座運勢…。
甚至於,他有一個御用的老師;每次要做任何決策的時候,他就會問這個老師,你會覺得這個人,根本就是「不問蒼生問鬼神」。
於是呢,你找了很多科學的證明、心理學的證明,還有很多很多的研究報告;去說服他說這些迷信是沒有用的、你都被騙了…。或者是這些「不理性」的決策,在生命的長河裡,到底有什麼樣的負面影響?
你說的是振振有詞,而且你提供出來的數據資料,都非常具有價值跟參考性;簡直是可以當成是一個論文推出。
結果呢,你做完了這一切所有的事情,他依然故我。甚至於你會發現,你不做這些事情還好,你越做他就越堅定的,固著在自己的迷信裡面。
你可能會覺得這個人「為反對而反對」;你可能會覺得這一個人,簡直是朽木不可雕也。但是事實上喔,在心理學裡面有一個名詞,叫做「迴力棒效應」,說的就是這樣的現象。
「迴力棒效應」是什麼呢?就是當我們跟別人提出,跟他自己原本的想法不一樣的資訊的時候,會讓這些人產生新的反駁論點。因而對於他們原來的看法,會更加的深信不疑,這就是「迴力棒效應」。
說的再清楚一點,事實上是有幾位學者,去做一些相關的研究。這幾位學者分別是查爾斯.羅爾德、李.羅斯,跟馬克.雷波。
他們找了48個對於死刑這件事情強烈贊成,或強烈反對的美國大學生。這些研究人員呢,給這些人看兩份報告。
一個呢是提供證據,去證明死刑的效果,死刑是有效的;而另外一份報告,證明死刑是無效的。
但其實這兩份報告都是捏造的,這是這些研究者編出來的;但是這些學生並不知道,那麼學生會相信這兩份研究嗎?他們看到這些根據科學研究,所提出來的證據,他們會改變心意嗎?
結果發現喔,他們原本如果是贊成死刑的,或反對死刑的;這些資料如果會讓他們採信,是因為這些資料裡面呈現的內容,跟他們原本的立場是一致的,於是他們就採信。
可是呢,當他們讀到的資料,跟自己原本的相信是相反的時候;他們的反應是如何呢?比如說,強烈支持死刑的那些學生,會認為說明「死刑有效」的那份研究,是非常棒的、非常完整的。
但是同時呢,他們卻堅稱另外一份研究,不管是研究方法有瑕疵、數據有錯誤,還是推論是有誤導的…;總而言之,他們就會覺得那一份,跟他們原本的想法相反的報告是錯的。
而相對而言,那些原本就反對死刑的學生,對這兩份研究報告的看法,也剛好是相反的。
他們認為那些「支持廢除死刑」的研究報告,是非常的完整。然而那些提出死刑的用處,而死刑是不應該廢除的研究報告;他們的立場也是一樣,對於裡面的論述、數據、研究方法。總而言之,各個層面都挑剔再三。
所以也就是說喔,這個實驗告訴我們,這些研究報告,並不能讓我們去理解,所謂的正、反兩極的想法;讓我們取得一個更適當的決策。
這些研究報告和這些所謂的數據,反而讓我們的想法更極端。原本支持死刑的會更支持,無論他讀到的是什麼;原本反對死刑的也會更反對,無論他讀到的是什麼。
這樣的現象大到社會議題,小到你跟他人之間的互動相處,其實是屢見不鮮的。然而呢,當我們在說別人「為反對而反對」、「食古不化」的同時,有沒有可能我們自己,對於某些事情的堅持也是如此呢?
可是你可能在生活當中,也有相反的例子;你也對於某些事情,去改變了你的立場。可是這些「改變立場」的過程,你有仔細的去思考,它是怎麼演變的嗎?或者是那個讓你改變立場、想法的人,他在一剛開始做了什麼事?
他是一剛開始拿這些所謂的研究報告、所謂的證據,來說服你?還是他在一剛開始的時候,有給你一種你有被好好的理解、傾聽,跟承接的感覺?
當你有好好的被理解、傾聽,跟承接的時候;接下來他再告訴你一些,可能跟你原本的想法有一點落差。
甚至於是證明你原本的想法,可能是有問題的這些資料。你有沒有發現,在那個當下,你的「接受度」會是比較高的。
所以,我常常會跟很多朋友分享說,其實「對,是沒有用的!」。什麼叫做「對,而沒有用」呢?
就是你說的再對、你說的再有道理,證據再完整、論述再完備。如果你沒有讓別人覺得,你有好好的理解跟承接對方;那你這些「對的部分」是沒有用,不僅沒有用,還是反效果呢!
就像是今天所提到的「迴力棒效應」是一樣的。你的證據,只會讓對方的立場更極端,而不會讓他更願意的去理解真相是如何。
如果你想要讓你身旁的人,能夠去理解真相,如果你想要去做成功的引導跟說服,那麼好好的讓別人覺得你有承接對方,就是一個你必修的功課了。
說到這裡啊,熟悉我的課程的朋友都知道,我的『人際回應力』課程,正是在這個主題上面,能夠幫助你有效的前進。希望你不要錯過這難得的學習機會。
然而今天所談到的「承接」跟「迴力棒效應」,希望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在內容的部分,談到的『人際回應力』的課程;下一期課程,是在5月3號開課。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名額已經在倒數了;所以我很期待,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希望我能夠在5月3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