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花3分鐘動動手指填一下問卷就有機會得到數千元我的線上烘焙課程
剛好看到10年前在藍帶唸書結業晚宴的照片
大家可能不記得10年前的台灣是法式烘焙沙漠,連買個檸檬塔都很困難。當時整個台北市只有1-2間法式甜點店,更不要說其他城市了。
10年前的台灣,幾乎沒有什麼人知道,什麼是法式甜點?什麼是藍帶廚藝學校?
在我出發去藍帶學廚藝之前,那時候的我已經在台灣學了2年烘焙(完成了烘焙丙級與乙級),想要再學更多烘焙,在台灣卻沒有課可以再上。
由於太喜歡烘焙,才問了我當時的外國前男友(現任老公),離開台灣,能去哪裡學更多廚藝?
他推薦我去藍帶,那時我才開始研究起這間世界知名的學校。
坐了10幾個小時的飛機,飛了半個地球,真正到巴黎後,站在法式甜點百年老店裡,品嚐真正的法式甜點。在學巴黎藍帶跟著MOF(法國廚藝界的最高榮譽) 的老師們,穩紮穩打從頭開始學習烘焙。當時我獲得的感動與衝擊不是言語可以形容的。
法國人對於食物的熱愛,不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可以比擬的。
在巴黎任何一個角落,一旦說到食物(酒,起士,甜點……),每個人都可以滔滔不絕地跟你聊起,他最愛的酒/起士/甜點是什麼? 他最愛的店是哪一間? 他最愛的釀酒師/乳酪坊/甜點師是哪一個?
以前要學正統的法式甜點要花費百萬學費,背井離鄉,一個人在冬天很容易會讓你冷到喪志的城市,出門要小心不要踩到狗屎😂,隨便吃一頓就要花千元台幣
反觀,現在的台灣,想學正統的法式烘焙,只要付幾千元就能直接在家舒服地線上觀看,隨時想看就看,不僅如此,連食材與做法都幫大家想到在台灣容易取得的,在家就能容易上手的甜點。
開課前還要收集問卷,詢問大家想要上什麼樣的課程(現在當老師真的很不容易,以前在藍帶學校,花了百萬還不能決定學校要教什麼,它想教什麼,學生就只能學什麼)
不僅如此,動動手填一下問卷,還有機會免費得到數千元我的線上課程,問卷連結放留言
#最後倒數6天填問卷機會
#還需要百份問卷
🔸活動獎項:「莉雅的法式經典甜點課|12道藍帶級甜點秘訣不藏私」線上課程,共抽3名
🔸活動時間:即日起~2021/9/30 (四)
🔸得獎公布:2021/10/05 (二)公布於 @YOTTA 粉專
🔸備註:如課程因故無法開設,恕不另行補償其他贈品 / 限持中華民國身分證者領取
#歡迎大家多多分享問卷給親朋好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陶陶居(俗稱孖陶)位於中國廣州市荔灣區西關第十甫路(上下九步行街),由黃澄波創建於1880年(清光緒六年),陶陶居擁有的高雅格局,跟其源遠流長的歷史,使該茶樓在廣州茶樓中擁有殿堂級的地位,歷年來均是各方的文人雅士樂於聚首的地方。在未成為茶樓前,陶陶居原址是西關一位大戶大家的書院。陶陶居原名葡萄居,由...
譽宴結業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花無百日紅,時尚界如是,經營時裝店更是。信眼光,靠時令,更順應大時代。
經過太子道西,「藍白時裝」四字的霓虹招牌,在橋底的遮蔽下總是格外醒目,年長一輩徑自提著手推車入來瞧瞧心頭好,年青一輩或因古舊氣息停駐一時,遐想裡面的「時裝」是怎樣一回事。50年如水流逝,最近櫥窗model的前方張貼著顏色紙,宣告8月底結業,沈寂的店面一下子充斥不少新舊面孔,卻多是長者。「所謂時裝,其實可能就是上了年紀的時裝吧!」藍白時裝店老闆陳先生的兒子Tommy笑笑道。
如果說樓梯底士多、藥材舖或者茶餐廳活現了香港庶民社區的人情味,那這家「時裝老店」,或者就是香港中產某一個階段的見證。藍白時裝成立於1965年,Tommy一家從同行曾先生接手,是八十年代的事,剛好見證了「度身訂造」與進口成衣風潮的交替。其時,日本品牌享譽盛名,時裝款式推陳出新,進口成衣成為炙手可熱的中產時尚品。而昔日太子道為高尚住宅區,花墟尚在界限街球場一帶,藍白的前身更曾坐落了一間法國時裝店,Tommy推敲因鄰近九龍塘,太子道西是居民駕車外出必經之路,因而成為中產消費點。他們習慣先在紅寶石餐廳(前名寶石餐廳)high tea,再到旁邊的時裝店shopping。在國際名牌尚未流行的年代,藍白時裝出售的日本或歐洲品牌就是品質保證。八、九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Tommy父親及兄長更將藍白時裝擴展至佐敦、尖沙咀、太子、荃灣等地。
在進口時裝以外,藍白另一主線是套裝,其中更不乏自家出品。八、九十年代間,套裝款式甚為流行,婚禮宴會或是任職教師,都必定到藍白選購一套得體套裝。Tommy自豪地分享,母親是藍白最出色的套裝買手,「pick and choose」適合的樣辦,再因應香港人的口味或是流行款式修改,然後在港「source料」(材料來自日本、意大利),最後交由工廠生產。
儘管今日大眾更習慣輕便衣裝走天下,套裝或tailoring都不再是主流; 但時至今天,藍白仍有一班中產階層的忠實顧客,閒時帶著手推車入內選購時裝;或是移民後回港,腳還是不自覺走到舊舖購物,當中更不乏三代同堂,只因藍白全面地照顧到衣著需要。有些客人期望從熟悉自己身形品味的店員獲得選衣靈感,亦有更多因身形問題難以買衫的客人,可在藍白尋獲大碼心頭好。若然不合身,在店舖後方廠房待命的老師傅,又能提供靈活的改衫服務,專業手勢甚受客人歡迎,奇難雜症如馬蹄腳也難不倒他。而平民時裝店另一好處,便是容許互動講價,不論結果如何,你來我往,兩方皆大歡喜。
隨著生活型態轉變,加上快速時裝的影響,人們對衣著的概念已大大改變,即使有老顧客的忠誠與慷慨,始終無助行業步進夕陽。藍白客源以長者為主,店舖亦較難轉型,屹立至今只因為雙親寄託,2019年動盪下萌生的猶疑,終在第三波疫情爆發下變得堅定。現在,Tommy一家只求在餘下日子「cut loss」,客人獲取心頭好,他朝有緣再會。
#藍白時裝 #太子道西 #時裝 #老店
譽宴結業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政治主權恐無解 文化歷史是關鍵
跳脫92共識泥沼 共尋兩岸解方
蔡春鴻/清華大學榮譽特聘教授、原能會前主任委員(新竹市)
前總統馬英九(中)出席國民黨革命實踐研究院「青年登入.民主實踐營」結業式,表示「沒有一中各表就沒有九二共識」。記者黃義書/攝影
國民黨大選慘敗後,選出改革派的新主席,成立改革委員會,並於日前提出新的兩岸關係論述。提出後引起國民黨大老反彈。江主席強調並未放棄九二共識,只因對岸只提「一中」而未強調「各表」,因此新論述意在指出「一中各表」是「九二共識」的前提。近日馬前總統在參加革命實踐研究院活動時更表示「沒有一中各表就沒有九二共識」。媒體的解讀是「馬江的說法趨同」。
國民黨提出新兩岸關係的目的縱然主要是重新獲得民眾(尤其是年輕人)的認同,有助於未來重返執政,依此黨內對九二共識定位的共識當然是必要條件。但另外一個目標是:為兩岸重建互信基礎,也從而期望將來重返執政後可重拾兩岸合作與互利。因此,這個論述也要能被對岸接受。對岸學者雖批評「國民黨已經沒有戰略定力,心亂了,牌也亂了」,但也說「九二共識最初就是台海兩岸求同存異的結果,…兩岸有共同認知的部分是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不同的部分是兩岸對於一個中國的意涵、認知各有不同。」假如這能反映對岸的官方立場,其實與國民黨看法並無差異,國民黨大可不必在「九二共識」和「一中各表」的先後順序做文章。
但無論前述有關九二共識的爭論或國民黨的兩岸新論述,都是從政治、從主權的眼光來看兩岸關係,這樣期「盼能打破僵局,走出統獨之外的第三條路」,無疑是緣木求魚,而且更無法有助於兩岸和解。
民眾對兩岸主權的認知是很清楚的。民眾關心兩岸的經濟,就是台灣經濟對大陸的傾斜度,這部分有多少是掌握在政府的兩岸政策,如何在確保經濟發展和民眾福祉上求取平衡點,這部分留給經濟專家去討論。對民眾而言,陸客來台人數直接影響很多行業的生計,也受到兩岸政策直接的衝擊。
筆者希望指出的是,民眾對文化和歷史的認知,才是影響民眾對兩岸關係態度的最重要影響因素。
日前立法院游院長對中醫藥改稱台醫藥的倡議,有些人批評是「去中」意識形態作祟;中小學教科書對文言文比例,以及歷史課本對本國、外國歷史編排方式的爭議,都是源自於對文化、歷史認知的不同。其實大家都知道,台灣最可貴、也最吸引外國人來台旅遊或願意認識台灣的地方就是我們多元融合的文化,我們的生活、文化的每一個層面都少不了中華文化。
我在柏克萊大學念書的時候,中國同學會曾經面臨台灣學生、香港學生、中國學生爭奪主導權的情況(那時候香港還未回歸中國,而台灣學生占絕對多數),我問他們說,假如今天我們在校園要辦「中國之夜」的活動,誰主辦會有什麼不同?大家同意「不會有很大差異」,因此大家就放下爭端,不分彼此,共同來參與社團、服務同學、合作辦理「中國之夜」活動。另外有一次我參加一個國際會議,結束前的晚宴中,各國代表要表演一個節目,會議中台灣去的只有兩位,中國大陸有將近卅位參加,因此中國大陸一位同行就問我願不願意一起唱「高山青」,我欣然同意,表演完大家快樂擁抱。
假如真心要改善兩岸關係,而不是個人或政黨的政治利益,可否跳脫九二共識的泥沼,從中華文化和歷史的認同來「求同存異」,尋找國內民眾的最大公約數和兩岸和解的解方!
譽宴結業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陶陶居(俗稱孖陶)位於中國廣州市荔灣區西關第十甫路(上下九步行街),由黃澄波創建於1880年(清光緒六年),陶陶居擁有的高雅格局,跟其源遠流長的歷史,使該茶樓在廣州茶樓中擁有殿堂級的地位,歷年來均是各方的文人雅士樂於聚首的地方。在未成為茶樓前,陶陶居原址是西關一位大戶大家的書院。陶陶居原名葡萄居,由黃澄波自理的時期,主要經營姑蘇清茶和細緻點心為主。後由廣東巨商譚傑南(另一說法是陳伯綺)購入後改名陶陶居,取其「樂也陶陶」之意。關於在茶樓大堂上耀眼的牌匾上「陶陶居」的命題,傳說是清末文人康有為的手筆,有說康有為到廣州講學時,是該茶樓的常客,因而為茶樓題字;亦有說這三個字是康有為為替愛妾「陶陶」居所題的字,後才落入茶樓老闆手中。清末民初,陶陶居拹著康有為的名氣,再加上店內清雅的裝修格局,在中華民國初期各方文人雅士聚會之地。曾經到訪過這裡的名人商賈包括巴金、魯迅,粵劇界名伶薛覺先、白駒榮等。但後來因經營不善,後繼無人,曾經在民國十六年(1927年)因巨債而倒閉。直至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重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1956年,中國共產黨對私營企業進行「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強行將陶陶居「公私合營」。1966年,陶陶居從公私合營企業變成國有企業。文化大革命時期,蓮香樓被當局改名為東風樓,所在的第十甫路被改為「秀麗路」;至1971年9月,陶陶居恢復原名。到1990年代,國家市場經濟改革,陶陶居亦是從眾多國企中變革求生的一員。於在2000年,陶陶居被香港幸福樓海鮮酒家飲食集團收購,從舊國企轉為股份制籌集資金,並引進香港模式進行管理。但商標仍然屬於「國有」的「廣州飲食服務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並不屬幸福樓飲食集團。現在陶陶居亦被中國國內貿易部頒發「中華老字號」、「國家特級酒家」等稱號。2005年6月被公布為廣州市登記保護文物單位。相傳從前陶陶居是以白雲山的九龍泉水泡茶做招徠的,並由專人負責走到那處擔水。煮茶時更用紅泥小火爐,有專人侍候。
蓮香樓是一家廣州店,位於荔灣區第十甫路。蓮香樓在香港設有分店,雖然兩者在經營上已經是脫勾,但也可說是同源異枝。1993年被國內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型大小”稱號;1998年經國內貿易局批准為“國家特級酒家”。 1889年,在古老的廣州城城西一隅,一間專營糕點美食的糕酥館開業了,這就是蓮香樓的前身。那時,西關一帶繁華非常,住戶多是富裕人家,因而飲食業異常興旺。老制餅陳師傅改進制餅工藝,用蓮子來製作餅點餡料,使之獨具一格,吸引客人。光緒年間,糕酥館改名為“連香樓”,並擴大經營,在香港九龍開設了三家分店。為了保證餅食品質,該店嚴格選用當年產的湖南湘蓮。由於製作講究,生意日漸興隆。宣統二年,一位名叫陳如嶽的翰林學士,品嘗了蓮蓉食品後,有感於蓮蓉獨特的風味,提議給連香樓的連字加上草頭,眾人一致贊同,他遂手書“蓮香樓”三個雄渾大字。高懸于該樓門前的金漆牌匾上的“蓮香樓”三個大字,便是這位學士的手跡。從此,蓮香樓製作的蓮蓉食品,進入千家萬戶,被譽為“蓮蓉第一家”。近百年來,蓮香樓雖幾經風雨,歷盡滄桑,人事沉浮,而生意始終興旺。老一輩的"蓮香"職工自豪地說:“蓮香開業至今,百多年來從未虧本”。
廣州酒家是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的一間著名酒家,其總店位於文昌南路與上下九步行街交匯處。酒家以經營粵菜和中秋月餅而聞名,有「食在廣州第一家」的美譽。1935年陳星海看中文昌路同上下九交界一塊地,於1937年在此創設西南大酒家。1938年毀於火災,陳星海於1939年重建,取名為廣州大酒家。1956年公私合營後成為國營企業,1950年代末困難時期,資源缺乏,市人大在廣州大酒家搞酒會時,後來的酒家領導、當時仍是廚師的陳明,就操刀弄出「番薯宴」作宴全部番薯菜式的造型、味道、款式都不一樣。文化大革命後酒家沿用現名。1983年7月進行改造裝修,1991年成立廣州酒家集團公司,2005年9月被公佈為廣州市登記保護文物單位。先後被評為中華老字號、全國十佳酒家等稱號。1930年代曾在香港石塘咀電車路置有分店,於1981年結業,此店在中共建政後已與廣州本舖沒有關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