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女兒寫個在家自學一年的心得,她躊躇了一陣子,前天一動筆,三、四個小時寫出了五千字,寫的欲罷不能,超過我要求的字數。
寫的頂好的!
~~~~
自學一年心得
不知不覺間,我已經自學一年了,想想有些感嘆,就稍微和我的爸爸聊了聊這件事,結果,他思路清晰,很快的給了我一句話:「哦,自學滿一年啊,那就寫一篇三千字的心得吧,這是功課。」當下聽到有點無語,好吧,自己挖的坑自己跳,於是就有了這篇心得,來聊聊我這一年的經歷與學習。
為什麼會自學呢?一開始我自學時,身邊的同學與朋友是不相信的,一直以來我在學校的人緣都還行,雖不到真的很多朋友,但也不致邊緣,成績也沒有真的爛到哪去。
但事實上,我在學校的生活過得並不好。學習的部分,自從升上七年級開始,我的成績可以說是一落千丈,大約就是從第七名變成倒數第七名,生物數學地理變得困難,英文更是像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變得完全聽不懂,更要命的是學校一星期有五堂英文課,其中更有一堂是外師,全部都是英文,在得知有這堂課時,我的內心是崩潰的。
於是,在艱辛的七年級學業路上,只剩勉強過得去的歷史與公民,還有我唯一的希望國文。因為曾經遇過好老師,我的國文可以稍微自豪一下,在某次國文考試中似乎還得過全班第五名,為此我開心了很久;如果說國文可以稍微自豪一下,那麼作文就可以再自豪一點,我一直都很喜歡寫作,除了一次四級分,剩餘都是五級分以上,也常常被國文老師表揚。
但除此之外,就只能用一個「慘」字形容。隨著時間推移,我的數學開始跟不上,生物的難度也逐漸加大,社會科勉勉強強,原本就夠悲劇的英文更是變得慘不忍睹,偏偏英文的比重與考試是最多的,有成堆的英文考卷、講義,三個英文老師的功課更是讓我喘不過氣,那時,我很討厭考單字,因為我都是零分,不論怎麼努力都背不起來。
雖然,有許多熱心的同學幫助過我,有人會細心地告訴我錯的題目是為何而錯,有人甚至會在外師的課上幫我翻譯(在此深深感謝幫助過我的同學們,謝謝你們讓我撐過好一段時間),但還是無法彌補我的程度與考試範圍之間的落差,我開始逃避這一切,在上課時間寫小說,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我的校園生活過得開心一點。
在進入小說的世界後,與世隔絕,一切都是我能掌控的,不用被幾個成績欄的數字束縛,不用因為不擅長的事情而否定自我,雖然是個惡性循環,寫出來的作品質量也不好,但,那至少是我當下能想到的最好辦法。
除了成績與考試外,令我困擾的事情還有一件,我很怕吵,不喜歡和太多人相處,但學校就是一個群體生活的地方,每天一定要接觸到人,去接受他們的情緒,那時我對自己還不太了解,也嘗試融入人群,但發現好像沒有辦法,於是,我向我爸媽提起了自學。我的哥哥也曾是個自學了四年的自學生,爸媽在我表達完觀點後,便同意讓我自學,於是從八年級開始,待在家中自己學習。
一開始自學,也像是打開一道新世界的大門,門後的世界是精采美麗的,不會被課表切割時間,不會有成堆的考試等著我,可以在平日和爸媽出去玩,能在家自由自在的生活,愛做什麼做什麼。
不過,最讓我高興的依然是能將大部分時間精力投入到小說創作,一天中,我花最多時間作的事是寫作,架構世界觀,寫出一個個完整的角色,將它們之間的情感糾葛寫成一本精彩的小說,我非常享受這樣的過程,有時一寫就是好幾個小時。
我寫小說的這條道路還滿特別的,是在我五年級的那年,爸爸出了作業,要我和哥哥一天打字十分鐘,哥哥去玩打字遊戲,我則是想到可以寫小說,一開始的創作毫無章法,就寫了一點點奇幻校園故事,講述一群人打妖怪的故事,也就隨便寫寫,打發時間,直到五年級升六年級的暑假,暑假作業之一是要完成一千字的小說,那時,班上同學隨口說了句:「老師,如果寫到一萬字會怎麼樣?」那時班上氣氛歡樂,老師也開玩笑似的隨口回了句:「寫到一萬字就不用寫其他暑假作業了。」我默默地將一萬字這個數字記在心裡,並且在接下來的兩個月中,將原本八百字的奇幻校園故事完成,一共一萬零八百字。
從此以後,我便愛上寫小說,我喜歡寫奇幻故事,更是偏好暗黑驚悚,目前進行中的十二本小說,有奇幻、校園、異世界、現實等主題。
漸漸的,小說從逃避現實的工具變成我與世界溝通的媒介,我每天花大把的時間在創作與發想,寫作能力也漸漸提升,從以前的一天只能寫三百字到現在能一天六千字,而爸爸也給了我一個機會,去出版一本小說,於是,我開始將注意力放在一部作品上,也就是如今已經出版的「傷痕」。
「傷痕」其實跟我一開始的寫作風格差的很多,畢竟我是寫奇幻世界起步的,也沒想過會拿一個「連續殺人魔」當主角。
書中,一名童年被霸凌的少女得了創傷壓力症候群,精神疾病令她無法好好生活,也影響到她的思考模式,她堅信,只要殺了霸凌過她的人,她就能獲得「救贖」,她開始逐一解決霸凌過她的六人,在過程中有悲傷、痛苦,也有過後悔,隨著得知她慘痛的經歷,她心中的感受只剩下恨,最終殺了霸凌過她的六人,也殺光了教會中一半的人,這樣的方式並沒有令女主角獲得救贖,故事的結尾也非常悲傷。雖然小說終究是假的,但我覺得女主角這樣的人是真的有可能存在的,她的心生病了,令她做出極端的事,但凡教會中多一個人關心她悲劇都不會發生,偏偏卻沒有,這本小說也是我想告訴大家,要友善的與人相處,不然可能會釀成大禍。
在這本書中,我用了一種奇特的方法詮釋,分成了三個階段,現在、夢境(過去)、獨白。現在的部分主要是在描寫殺人的過程以及主角心境的變化,夢境是過去發生的事情,主要描寫主角被霸凌的故事及過程,獨白則是死亡的人沒說出來的心聲。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寫出這樣的故事,我給的答案都是「抒發心情」,對我而言,創作與寫作是有意義的,就是說出心中想說、表達想發聲的事情,而「傷痕」有更深層的意義,它是給不可改變的過去一個機會,也給了我一個機會。「傷痕」畢竟是我的第一部作品,各方面都很稚嫩,也不可能是我最好的一部作品,但他卻是對我而言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令我放下了許多執念,令我的心理狀態變得更加健全。
故事永遠都是故事,但卻能帶來如此神奇的功效,我想,這就是寫作的魅力吧!在自學的過程中,我會一直不懈的去創作故事,從而去理解世界與人心,我想成為一個厲害的作家,用文字成為他人的光,用作品去讓他人得到所謂的救贖,我不能阻止世界上發生悲傷的事,但我想盡我所能,讓更多人能感受到世間的美好。
傷痕出版後,我感受到了很大的快樂,除了親朋好友的好評,還有賺到了錢的快樂,也要感謝贊助我出書、為我這本書奔波勞累的阿嬤,感謝鼓勵我創作此書的哥哥,還有理解我的父母,我也會更加努力學習的。
如今我的十二部作品中,有許多提到精神病的故事,精神病是我想去了解的領域,因為想要去看看所謂「與正常人不一樣」的人心中究竟在想些什麼,去深入了解這社會中很多人不理解的「常態」,從而去創作真實又殘酷的劇情。
於是,我便開始研究「變態心理學」及「精神病學」,找到了一個北大的變態心理學課程影片,教授講的很好,我便看著影片學習。
我是真的很喜歡變態心理學,雖然不擅長的生物學模型有聽沒有懂,但心理學模型我還是上的津津有味,在心裡學模型的四個學派中,我最喜歡精神病分析學,意識、前意識和無意識和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是我很認同的。
異常心理與精神病是我在寫作中很喜歡提的,因為在童年成長過程所遭遇的事情會影響一輩子,在上課時教授也時常提起童年經歷等相關事情,我也喜歡將童年描述的悲慘,去營造一個更加立體的角色,這也就是為何我的作品中時常會有過去的描寫。北大的變態心理學課程很難,其中還會接觸到生物學、腦神經科學及遺傳基因等,都是我不熟悉的領域,雖然上課進度緩慢且要花更多時間精力去釐清,但卻是我自己心中所喜歡的,在過程中是快樂的,所以我很喜歡學習變態心理學。
在八年級下學期時,我的媽媽接到了一個三年級國小老師的工作,於是,非常閒的自學生我本人便接下了家中伙食處理的重要任務,開啟了我的廚娘生活。
我對煮飯是很有興趣的,之前也煮過幾次,不過要包辦全家人的三餐還是一項挑戰,我開始研究菜單,研究家人的口味,來煮出全家人都能接受的食物,一開始當然不太順手,跟廚房不熟,也多次燙到自己,在一次炸肉時更是差點把手炸掉,至今手上還有一道淺淺的疤痕,不過我不斷嘗試,越來越好,甚至被哥哥的高中同學們大力稱讚,聽說他班上同學很喜歡吃我做的燉飯,帶去的便當常常被搶,讓我非常的開心,還有一陣子幫哥哥的朋友也準備一份便當,賺一些小錢。
在煮飯的過程中,我了解了一些道理,第一便是和人一起生活有相同的口味是很重要的,我們家的口味還算相近,也能互相配合,比如我、爸爸和哥哥都不喜歡紅蘿蔔,我們家的咖哩裡面就不會放紅蘿蔔,改成全家人都喜歡的地瓜,但有些時候無可奈何,主廚就要辛苦一點,比如我哥哥不吃辣,但我和爸媽很喜歡吃部隊鍋,這種時候就要另外幫哥哥準備一鍋不辣的鍋物,不過因為過於麻煩,現在學乖了,我和爸媽會在平日中午哥哥去上學時吃有辣的東西。
第二個道理便是預算控制的重要性,爸爸給了我一定的預算讓我學習控制,起初幾個月預算常常超支,導致月底要吃的很簡單,不過也是愈來愈好,漸漸的還能留下一些預算,對於食物的價錢概念也愈來愈強。
我認為,會煮飯算是一項滿好的技能,能自己控制吃什麼、什麼時候吃,健康又省錢,如果有時間,學習煮飯真的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我一直很喜歡音樂,從小就也學習鋼琴,雖然現在漸漸荒廢,但我對歌唱的興趣也愈來愈高,尤其喜歡中文說唱,喜歡強大的節奏感以及富含意義的歌詞。
會接觸到中文說唱是因為鄧紫棋和潘瑋柏合作的「死了都要愛」,我便愛上了說唱的感覺,但是真正讓我想要學習說唱,是因為VAVA改編的「Life's a struggle」,叛逆又強勁的歌詞,無畏又悲傷的聲線令我決定開始練說唱。
我在說唱上有點天分,節奏感與生俱來,在說唱的過程中,我能感受到強烈的快樂,我也嘗試寫過幾首歌,雖然不成熟,但作詞作曲編曲都是我完成的,其中我最喜歡作詞,寫的大多是饒舌,唯一寫過一首旋律較多的歌是送給閨密的生日禮物。
相對來說,我歌唱的能力並沒有那麼強,也沒有特別喜歡的歌,直到聽到歌手黃霄雲唱的「打開」,我突然想要飆高音,便去找我的發聲老師爸爸學習,也愈來愈喜歡唱歌。
自學不久後,爸爸買了一台混音器,我便常常使用它,去磨練我的歌聲在麥克風中的樣子。
經過了爸爸的教導,我的唱歌實力不斷提升,以前唱起來吃力的歌也變得輕鬆,我很喜歡唱歌與說唱,也曾經參加「聲林之王3」的網路海選,雖然並未成功,不過也累積了些經驗。
自學的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都在與自己相處,於是,我慢慢去了解自己,漸漸的,我接觸到了「高敏感族群」這樣東西。
「高敏感族群」這樣的人大概就是會深度處裡事情,常常被過度刺激,同理心高且情緒反應強烈,是十分敏感的一類人。高敏感通常來自遺傳,我去做了測試,指數很高,其實不用到太驚訝或感到稀奇,畢竟世界上有20%的人是高敏感族群。
得出這個結果,便回顧了一下我的人生,好像真的是這樣的,我在人群中待不了太久,容易覺得吵雜,很在意別人的微表情與情緒,小時候也很多人說我內向,更嚴重的例子是,只要有人在我旁邊罵人,我都會感到害怕,不管他罵的是誰、因為什麼事情而罵。
印象深刻的是在國小的時候,有一位老師因為我們班的男同學太過不乖而氣哭,明明跟我毫無關係,我卻去跟老師道歉,還哭了,因為我能感受到老師的無奈和悲傷,我也是打從心裡覺得對不起老師,即便那堂課我完全沒有吵鬧。
不過,在了解自己是高敏感族群後,我的生活反而輕鬆了不少,因為知道我不是故意不融入人群,不是故意不去與人相處,只是先天的容易疲憊,自學待在家不去接觸人群也令我感到輕鬆,不禁再度感嘆自學這個決定的美好。
現在我接觸人的機會很少,除了去教會和買菜以外幾乎不與人接觸,朋友也是非常的少,但我活得很開心,因為這樣的狀態對我而言是最好的狀態。
高敏感對於我的寫作有很大幫助,因為對於情緒感受敏感,我能去創作飽滿的人物與劇情,這也是有人說「高敏感是種天賦」的原因吧!
說到底,自學最大的好處仍是「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畢竟人都有擅長與不擅長的東西,我認為沒必要對著教科書照單全收,去學習自己喜歡且有天分的東西對學習的效率與品質有也很大的影響,如果不自學,我根本不可能在十四歲完成一本小說,也不可能去研究什麼變態心理學,但既然我自學了,我就要對我所選擇的事物全力以赴,做到最好,這樣,才無愧於我的十四歲,無愧於我的國二。
如今已經邁入了自學的第二年,我也要抓緊時間去學習,好好運用我的天賦與努力,去寫作、創作,並且過的快樂、充實。
不知不覺間,本是三千字的心得也寫到了五千字,或許我真的很喜歡文字吧?就像是喜歡我的人生一樣。
小說「傷痕」博客來連結:https://pse.is/3ju946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5/04(六)或 06/16(日)14:00 ...
「變態心理學例子」的推薦目錄:
- 關於變態心理學例子 在 河西羊的健聲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變態心理學例子 在 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變態心理學例子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變態心理學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變態心理學例子 在 [評價] 104-1 張玉玲變態心理學- 看板NTUcourse 的評價
- 關於變態心理學例子 在 變態心理學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變態心理學例子 在 變態心理學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變態心理學例子 在 變態心理學pdf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評價
- 關於變態心理學例子 在 變態心理學pdf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評價
- 關於變態心理學例子 在 異常心理學>5分鐘知道如何辨識異常及變態心理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變態心理學例子 在 變態心理學分類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露營資訊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變態心理學例子 在 變態心理學分類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露營資訊懶人包 的評價
變態心理學例子 在 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腦中小劇場 三級警戒來臨之前,我們能做什麼】
什麼是三級警戒?坦白說,之前根本沒想過它的樣子。結果一不留神,我們就身處在二三級警戒的交界,形勢究竟會逼近哪一邊,每一天都在擺盪。但在那天來臨之前,我們或許可以先做好以下四件事:
1.【安穩呼吸,接收官方訊息】
緊張的時候,先停下手邊的作業,好好調整呼吸。深吸三秒,慢吐四秒,五分鐘就好,不會占用太多時間。雖然這樣做,不會讓恐懼完全消失,但你的認知會慢慢回到現實。
面對已知或未知的威脅,通常是焦慮的根源。扭曲已知的訊息,放大未知的想像,則是想像力襲擊大腦的方式。
因此,面對想像力的襲擊,「保持呼吸的順暢與穩定,維持單一且正統的消息來源」,是最基礎的防禦工事,簡單地說,就是專注現實與事實。我們可以為現況感到焦慮,可以持續關注疫情發展,可以對自己採取更嚴厲的保護措施,但在展開任何行動之前,我們都需要一顆穩定的心,清醒的腦。
焦慮是求生的動力,穩定是求生的續航力,兩者有先後順序,但不一定相互牴觸。用呼吸穩定情緒,接收正確的官方訊息,才不會讓想像力脫離現實,讓焦慮失去作用。
在不久的未來,警戒或許會升級,疫情或許不如人意,但只要能讓腦袋保持清醒,想出合理的策略,做出妥善的應對,我們就有辦法成為停損疫情的一份子。
2.【調整心態,升級危機意識】
就現況而言,口罩所代表的,不只是一種保護措施,更是一種「危機意識」的宣示。
對於李秉穎醫師的「人為群體免疫」說法,我十分認同。台灣先前之所以能挺過幾波社區傳染風險,正是口罩主義與洗手習慣,形成了人為群體免疫。而這背後的抗體,便是我們的「危機意識」。
然而保持危機意識並不容易,因為需要持續性的刺激。就心理學而言,若想維持或增強某項行為,就必須出現刺激物,也就是所謂的「增強物」,而且以「變動」(variable)的形式出現,增強效果最好。因為當增強物的出現時機難以捉摸時,我們只能隨時待命,行為得以持續。
最常使用的例子,就是購買彩券。人之所以購買彩券,目的是拿到彩金,而彩金就是增強物。倘若彩金是固定時段(一個月中一次),或固定比率(每開奬三次中一次)出現,那麼購買行為便只會集中在某些時段而無法持續,因為增強物的出現太好預測。然而博弈不是這麼回事,正因為彩金是以「變動」的方式出現,産生了不可預測性,才會一直刺激我們的購買欲望,維持購買行為。
換句話說,若要維持或增強我們的危機意識,那麼危機(例如社區感染案例)這個刺激物,就必須以「變動」的形式呈現,也就是要製造出「不確定什麼時候會出現下一個確診案例」的狀況。當然,不會有人平白無故製造這種局面,這樣做不僅有點變態,而且直接影響心理健康。
但仔細想想,現在不就是這種時刻嗎,我們當前所面臨的局面,就跟去年年初一樣,「不確定什麼時候會出現下一個確診案例」。
因此,我們可以試著調整心態,現階段不是絕望的時刻,反而是升級危機意識、增強自我保護的最佳時機。倘若要遏止疫情擴散,除了傾盡全力動員外部資源,最根本的做法,就是靠每個人找回危機意識。
因為即便局面失控,你起碼還能控制自己。
3.【喚醒經驗,重拾基本功夫】
如同前述,在情緒緊繃了一整年之後,由於缺乏強烈的危機衝擊,導致人們的防疫行為鬆懈,危機意識疲乏,進而產生破口。這情況確實讓人扼腕,但把矛頭指向任何人都沒意義,畢竟一旦缺乏刺激,人的習慣便會慢慢消失,這就是所謂的「反制約」作用,亦是人之常情。
但即便疫情升溫,和去年不一樣的是,我們多了一項武器,不是疫苗,而是「經驗」。那是住在身體裡的流程,是停電時就能立刻開啟的光源,不用花時間重新建構迴路,只要切換模式,讓電流溫習一遍路線就好。
病毒的所採取的姿勢,不是主動攻擊,而是附著人體傳染。它不會沒事敲你家的門,攻城掠地,怕的反倒是我們無意間亮出空隙,讓人類成為自己的對手。
因此,守住破口的方式,就是把基本功練回來。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密閉空間不交談,儘量減少群聚,謹守各項防疫規定。別忘了,整個國家尚未崩解,醫療體系正在待命,而我們擁有寶貴的經驗。螺絲或許一時半刻鬆懈,但還掛在原處,並沒有滑脫,不需要重新摸索或鑽孔,我們只要再次將它牢牢旋緊就好。
倘若升上三級警戒,社交會閉鎖,經濟會動盪,但還不到世界末日,因為人還在,策略會不斷翻新。我們都明白,病毒不會一夜之間絕滅,但我們可以用一個月的時間,重拾過去一年的基本功,努力守住底限。試著讓警戒級數下修,讓生活步回常軌,才是當前唯一的目標。
4.【施打疫苗,為自己買保險】
由於身份關係,我在前段時日已施打過AZ公費疫苗,頭兩天確實出現痠痛倦怠,身體也冒出了局部紅疹(看過的人都一致認定是衣服沒洗乾淨),但絕對沒有哪個部位長出角這種事,生活作息也沒受牽連。因此我強烈建議,
無論公費自費,預約就對了,在嚴峻的時期,值得為身體買張保單。畢竟,當你為自己買下一份保險,整個國家就少了一份風險。
此外,我也建議讀者下載「臺灣社交距離 App」,雖然它無法直接抗疫,但至少能讓民眾保持警覺,減緩疫情傳播,為心理健康買張保單。
「臺灣社交距離 App」的影響力,取決於使用者的參與程度,下載人數越多,資料庫擴充得越快。相對地,若「確診民眾」不願意上傳去識別化接觸資料,進行自主回報,又或者民眾收到警告訊息後卻未進行通報,軟體的影響力便會大幅限縮。對此,政府目前已針對願意上傳資料的確診者,給予協助疫調獎勵金五千元禮卷,然而真正決定這套軟體效能的,還是每個人的危機意識。
一如村上春樹所言,所謂考驗,正是「人生重新擺好架式的好機會」。
危機不曾間斷,勝負尚未分曉,對手很狡猾,因此即便挨了一記悶棍,我們也別灰心。至少這記悶棍,能讓我們重新調整對戰姿勢,然後朝著對方說一句,
「不讓了,現在要認真了。」
變態心理學例子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我們都可以冷靜一下嗎?
.
圖文好讀版:http://mypaper.pchome.com.tw/hatsocks75/post/1380462990
.
記錄一下《智能社會:進退兩難》的一些談話內容,有很多可以討論與思考的部分。在這個時間點看《智能社會:進退兩難》,很難沒有共鳴,片中提到的問題都是現在進行式,而我們正身處其中,更能感受到問題的嚴重性與需要被解決的急迫性。
.
假新聞能夠快速傳播,一是煽動性,可以有效挑動他人的情緒(無論是攻擊或是同仇敵愾),二是宣洩性,透過傳播訊息來表達內心的不滿。不論分享文章的大家是怎樣的心情,我在分享一則新聞或是消息前,總希望自己可以先冷靜想想:這消息是真的嗎?有被證實嗎?它可能造成的影響為何?對於釐清事情真相有什麼幫助?我只是單純在散佈一種激烈的情緒,引發更大的對立嗎?
.
#這是我對自己的期許但我知道有些時候我依然做不到
.
面對社群媒體能怎麼做?當情緒過於激動時,不要第一時間回應與傳播自己看不順眼或覺得有爽度的文章,冷靜過後,再來決定該如何面對。關掉臉書或IG或Line通知,我們不必要隨傳隨到。當你發現自己的讚數變少時,不要一直問自己:「是不是我哪裡不夠好?」讚數的多寡不代表你這個人(或文章)的價值。多看新聞,並且注意出處。在網路上與人交談時,不要自行腦補對方在想什麼,不要貼標籤,也不要因為別人貼你標籤,而合理化去貼別人標籤這件事。不要時刻處於攻擊與防備的姿態,盡量闡述自己的觀點,並試著理解對方的觀點,若是對方不願深談,不要窮追猛打,因為最後很可能會變成雙方不在討論事情,而只是各說各話。
.
#誰是買家誰是賣家產品又是什麼
.
「由於我們並沒有花錢買我們使用的產品,所以我們用的產品是由廣告主買單,廣告主才是客戶,我們才是被賣的商品。」
.
「如果你沒有花錢買產品,你自己就是產品。」
.
免錢的才最貴,當我們使用社群媒體時,我們是在提交出個人的資料,社群媒體利用演算法分析「使用者」的興趣,讓客戶的產品可以投放到適合(準確)的目標族群。社交媒體的使用者鮮少意識到他們在網路上展現的性格、興趣、習慣等,即是被販售的產品。
.
「這是所有公司自古以來的夢想,能夠保證只要刊登廣告,就會有效果,這是他們的業務,他們賣的是確定性,為了在這一行成功,你必須有很強的預測能力,預測能力要強就必須有一個前提,你需要大量的資料。」
.
「很多人以為這些大型公司出賣我們的個資,臉書交出這些資料必會有商業利益,重點是他們拿資料去幹嘛?」
.
電腦如何監控我們?光是你在一張照片上停留多少時間,就會成為一組數字。你是開心或難過,你晚上沒睡覺時在看什麼東西,你按了什麼文章的讚等等。透過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數字追蹤,去預測我們的行為,並建構使用者的性格數據。而且越來越能精準預測我們的喜好,進而開始有效投遞「我們會喜歡的物件或議題」。
.
#科技只要夠進步看起來就會像魔術
.
「你把手機向下拉就能更新,最新資訊就會出現在最上面,向下拉就又能更新又有新資訊,每次都是,這在心理學有個術語叫做”間歇正增強”。」
.
「你不知道何時會得到或者會不會得到某樣東西,原理就跟賭城的吃角子老虎一樣,你不能只是有意識地使用產品,我要深入挖掘人的腦幹,把潛意識習慣植入你的大腦,從你的大腦深處控制你,你甚至不會知道。每次你看桌上的手機,光是看著手機就知道只要伸手過去,就可能有新消息,就好像玩吃角子老虎試手氣,對吧?這不是意外,這是一種設計技術。」
.
「另一個例子是照片標註,如果你收到一封電子郵件,說你朋友剛剛在照片上標註你,你當然會點那封電子郵件來看照片,你沒辦法放著不管。他們完全利用人類的深層人格。你要問自己一個問題:為什麼郵件裡沒有那張照片?這樣看照片不是更簡單?」
.
我覺得社群媒體最變態的設計就是打字的時候會出現「刪節號」,暗示你對方正在回覆留言,那會給你一種期待感,會想著:「對方要留言給我,那我就在這裡待一下吧。」久而久之,你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就會拉長,更無法離開網路世界。
.
#我們成了實驗室的白老鼠?
.
「臉書進行他們所謂的”巨幅感染型實驗”我們要怎麼在臉書網頁上用最低限度的暗示,就能讓更多人在期中選舉投票?他們發現真的有辦法做到,其中一個結論就是我們現在知道的:人類在真實世界的行為和情緒,的確會受到影響。而且使用者完全不會察覺。他們什麼都不知道。」
.
「人類在真實世界的行為和情緒,的確會受到影響。」這件事在過去幾年的感受更為深刻,無論是年初的台灣總統大選或是近期的美國總統大選,我們發現網路言論變得越來越失控,很多時候人們不再「好好談話」而是發出各種情緒化的言論,到處貼標籤,醜化彼此。其實早在網路發展初期,這樣的問題就已經發生,但激化與對立的狀況依然是一年比一年往上增強,而我們也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更為偏執、情緒化、暴力...
.
「我們拿這些人工智慧系統對付自己,用逆向工程的方式,找出怎麼做才能讓人類做出回應。幾乎就像刺激蜘蛛的神經細胞,看看怎麼讓蜘蛛的腿抽動。這就像一種監獄實驗,我們把人帶進這個數學矩陣,利用他們的一舉一動,搜刮大量金錢和資料,中飽私囊。用戶卻完全不曉得。」
.
「腳踏車面世時,沒有人受害,對吧?如果大家都開始騎腳踏車,沒有人會說:天啊,我們毀了這個社會。或者腳踏車會影響大家,讓大家都不照顧小孩、毀了民主基石,導致大家無法分辨真相等等。我們絕對不會說腳踏車有這些問題。如果某樣東西是工具,就只會靜靜躺在那裡,耐心等待。如果某樣東西不是工具,就會跟你要東要西,引誘你、操弄你、要你提供東西。我們已經不是在工具型的科技環境,而是進入成癮和操弄型的科技環境。改變的是這個:社群媒體並非被動讓人使用的工具,而是有其目標,有自己實現目標的方式,利用人類心理對付人類。」
.
社群媒體透過心理學去改變人類的行為,這其實跟《全面啟動》的概念非常相似,科技不再停留在淺層表面,而是進入深層的意識裡,植入一個想法(習慣),改變人們對一件事或一個人的想法。
.
#你在看我嗎?
.
「全世界只有兩種產業把客戶稱為使用者,一個是毒品,一個是軟體。」
.
「人類演化後,開始在意其他部落同胞喜不喜歡我們,因為這很重要。但是我們有演化成在意一萬個人的想法嗎?我們並沒有演化成每隔五分鐘就需要一點點社會認可,這不是人類與生俱來能夠應付的體驗。」
.
「我們根據公認的完美標準改變生活,因為這種短期訊號就像一種獎勵,大心、按讚、豎起拇指,我們認同這種價值,以為這就是真理。但這都是虛假、稍縱即逝的人緣,不但無法長久,而且承認吧,這種生活反而讓你比以前更空虛。因為你被迫進入這種惡性循環,心裡想著:接下來該做什麼?因為我還想要這種感覺。想想看,這種情形對二十億人的影響,再想想大家對別人的觀感如何反應,大事...真的不妙。」
.
記得去年的南美旅行,有個小鎮的網路超弱,在那裡我只能發簡單的臉書訊息。在小鎮待上兩天時間,一方面感到焦慮「網路這麼慢,我會不會錯過什麼重要訊息?」一方面卻也發現,當你無法使用網路時,你不會一直被手機制約、不會一直想要知道網路上誰誰誰又說了什麼、不會一直想要分享你看到了什麼或拍了什麼照(因為那讓我們覺得自己很重要)。當生活沒有非必要讓他人知道我們的一舉一動時,或許我們才能回過頭看見自己的真正需求。
.
諷刺的是,觀賞《智能社會:進退兩難》時,我一邊紀錄下劇中有意思的對白,一邊不由自主地產生:「哇,這段話講好好,我要記下來發到網路上,這樣可能會賺到很多讚。」想法。在社群媒體的時代,我們已經被訓練成無時不刻都在思考如何贏得他人的目光,如何索求他人的認同...即便,我正在觀看一部探討網路媒體對人的影響的作品。
.
「整個新生代都被我們訓練和制約成只要覺得不舒服、寂寞、不確定或者害怕,就可以拿數位奶嘴麻痺自己,這會削弱我們處理負面感覺的能力。」
.
#生命會找到出路
.
「你給電腦一個目標:我要這個結果。然後電腦自己學著怎麼達成,”機器學習”這個名詞就是這樣來的,所以系統每天都精進一點,用最佳順序挑選最佳貼文,讓你用這套產品的時間越來越長。其實沒人知道人工智慧用什麼方法達到那個目標。」
.
「這些公司裡只有少數人,不管是臉書、推特還是其他公司,只有幾個人瞭解這些系統的運作方式,連他們都不見得完全瞭解特定內容會變成怎麼樣,所以我們人類幾乎無法控制這些系統,因為這些系統控制我們看到的資訊,系統對人的掌控能力,超出人控制系統的能力。」
.
人類創造社群媒體,利用心理學掌控使用者,社群媒體在短短幾年內迅速發展,創造者甚至難以控制它的成長速度。這讓我想起《侏羅紀公園》的經典對白:「生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人類的好奇心為社會帶來便利與多種可能性,但同時間,人類的發明卻也常常讓自身陷入險境。看似無生命的社交媒體,其實是有機體,依靠人類的寂寞、孤單、自戀、恐懼、喜悅、悲憤等情緒,變得越來越強大而有殺傷力。
.
#資訊客製化的恐怖
.
「我要向大家解釋臉書的動態消息功能到底有多糟糕時,其中一個例子就是要大家看維基百科,你登入維基百科網頁,看到的東西都跟別人一樣。這是網路上少數大家都一樣的東西。假設維基百科說:我們要讓每個人有不一樣的客製化定義,而且我們是拿錢辦事。所以維基百科會監視你,維基百科會計算:”我要怎麼做才能讓他改變一點點,以便達到商業利益呢?”結果維基百科就改變詞條內容。你能想像嗎?你應該可以想像得到,因為臉書、Youtube動態消息就是如此。」
.
「就算是兩個很親近的朋友,他們的朋友也幾乎重疊,他們想:我去看臉書上的動態消息,就會看到同樣的更新。但其實完全不是這樣,他們會看到完全不同的世界,因為電腦會根據計算結果,顯示最適合他們的內容。」
.
#同溫層侷限你的視界
.
「你可以想像27億個《楚門的世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真相,自己的...事實。久了以後,你會以為大家都同意你的看法,因為動態消息裡的每個人都跟你有同感,一旦你處在那個狀態,就很容易被操弄,就跟你被魔術師騙了一樣,魔術師表演撲克牌技法時會說:隨便選一張牌。你不知道的是他們早就設計好了,所以你選的是他們要你挑的牌。臉書就是這樣,臉書說:你挑選你的朋友、你挑選要點的連結等。其實都是胡扯,就像魔術師一樣,臉書控制你的動態消息。」
.
「你看到另個陣營,就會開始覺得:”這些人怎麼這麼笨?你看我經常看到的大量資訊,他們怎麼會看不到同樣的東西?”答案是:“他們真的看不到同樣的東西。”。」
.
#演算法下被操弄的人偶(人類)
.
「我擔心自己開發的演算法反而造成社會的兩極化,但從這個觀點來看,兩極化現象確實是讓用戶上線,非常有效率的方法。」
.
「大家以為演算法的設計是提供民眾自己想要的東西,錯了,演算法只是想找幾個夠棒的幻境,找個和用戶興趣最接近的幻境,如果你開始看這類影片,系統就會一直推薦下去。」
.
「麻省理工學院有項研究,推特上的假新聞傳播速度,比真的新聞還快六倍。如果一個人的優勢比另一個人強上六倍,這個世界會怎麼樣?」
.
「我們打造的系統讓假消息更有優勢,這不是我們故意的,只是因為假消息比真消息更能讓公司獲利,真相太無聊了。」
.
#假新聞現在式
.
「所謂的第三人並不是以駭客手法操作選舉,俄國人並沒有駭掉臉書,他們只是利用臉書為合法廣告主,並合法使用用戶開發的工具。差別是:他們的用意非常邪惡。這就像遙控戰爭,一個國家操弄另一個國家,卻不必真的侵犯實體國界。」
.
「重點不再是你要投票給誰,而是讓社會徹底混亂、民眾分裂,目的是讓兩派人馬,再也聽不到對方的聲音,再也不想信任對方。」
.
「我們要把社會賣給出價最高的人嗎?我們要把民主體制整個賣掉,讓你潛入每個人的心理,讓特定族群相信謊言,然後造成文化大戰嗎?我們要這樣嗎?」
.
「如果我們對於何者為真沒有共識,或者認為世界上沒有真相,那就完了。這是其他問題底下的根本問題,因為如果我們對何者為真沒有共識,那就根本無法解決任何問題。」
.
「科技並不是人類的生存威脅,而是科技擁有把社會黑暗面激發出來的能力,社會最黑暗的一面,就是生存威脅。」
.
「會不會未來世代的孩子,再也不知道網路幻境出現前,這個世界原本的樣貌?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身在母體裡,要怎麼從母體裡醒過來呢?」
.
#經濟至上的危機
.
「我們發明"讚"按鈕時,動機是把正能量和愛散播到全世界,然而這個初衷現在反讓青少年因按讚數太少而感到憂鬱,或者可能造成政治兩極化。我們當時完全沒有想到這些...」
.
「我認為很多人都被商業模式、經濟誘因和股東壓力給卡死了,幾乎不可能有別的做法。」
.
「我覺得大家必須認同企業努力賺錢其實沒有關係,有關係的是沒有規範、沒有規則、沒有競爭...導致公司變成實質上的政府,然後他們說:"我們可以自律"這根本是胡說八道,離譜至極。」
.
#Netflix
.
網飛推出《智能社會:進退兩難》這部記錄片,請求人們思考社交媒體存在的問題,但同時間,我們在 Netflix 上看的每一部影片,也會成為一組數字,Netflix 的演算法會根據觀看者的類型偏好,推薦特定的影片。好處是:使用者比較不會踩雷。缺點是片單會越來越偏,最後侷限在特定的類型上。其實...我們已經深深陷入演算法的蜘蛛網中,很難從中逃離。
變態心理學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5/04(六)或 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哈克工作坊】~讓你的存在,成為別人想親近的禮物~06/29(六) & 06/3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897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6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僅剩三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在專屬於你的天地裡,持續陪伴著你~
啟點x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當你在評估一個人的個性,或者是能力的時候,你會不會「以貌取人」呢?你究竟是不是「外貌協會」的會員?
如果你今天是面試官,你是一個男性,你會傾向錄取那個「看起來比你帥的」,還是傾向錄取那個「看起來沒有你帥的」?
又或者是你是一個女性,到底眼前的這個面試者,他的長相會不會影響到你對於他能力,和他到任之後合作狀態的一個評估?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在倫敦大學的管理學院,有一位叫李順陽教授,跟他的團隊在2015年的時候,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
其中呢有一個實驗,請來92個上班族,男女是各半的。他們事前都已經在網絡上,填寫自己的基本資料;像是年齡、種族、教育程度,並且附上一張「大頭照」。
這些人呢,會分別進入實驗室,他們會看到其他參與者的資料,然後要借由資料來選擇接下來的「合作夥伴」,和要選擇什麼樣的人成為「競爭對手」。
而這次試驗,主要是測試「外型」在相同性別間,到底會有什麼樣的影響?所以呢,實驗參與者選擇的夥伴或者是對手,都是跟自己相同性別的候選人。
接下來研究者會,呈現兩位候選人的資料,而這兩位他們的年齡、種族,和教育程度都是相類似的;而唯一不同的,就是外表吸引力的高低。
但是,要怎麼樣判斷外表吸引力的高低呢?於是呢,在實驗之前,研究者已經將所有人的大頭照,用電腦軟體按照外表吸引力,分成「典型的」跟「非典型的」。這個說法很委婉哦!
然後呢,參與者會看到另外一個人的大頭照,然後回答一些問題,來決定這一個人是夥伴,還是對手?
像是這樣的問題哦,「如果這個人是你的對手,會讓我有比較高的勝出機率嗎?」;或者是「你願意選擇這一個人,作為你的合作夥伴嗎?」類似像這樣的問題。
實驗的結果告訴我們,當一個男性,在選擇同性別的合作夥伴的時候,傾向於選擇外表吸引力比較高的;而選擇競爭對手的時候,則會傾向選擇外表吸引力比較低的。
然而這樣的特性,在女性沒有明顯的差別,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男性的外表,對於同性別來說,是評估對方的能力一個重要的因素。而相對於女性,她們比較不會把同性的外型,跟她們的能力、表現有所關連。
所以,這樣看起來哦,男性的外表的吸引力,的確會影響其他人的選擇;但事實上,我們很難知道一件事,如果回到真實的狀況。
如果你去面試,這一個面試你的主管,究竟是把你當成是未來的「合作對象」,或者是把你當成是未來的「競爭對手」呢?這一點就很值得玩味了喔!
其實如果你是一個男生,你的外表比較普通,雖然在一剛開始應徵的時候,可能會比較吃虧;但是換個角度想,這也表示你未來的競爭對手,對你的戒備度會比較低。
搞不好反而會在職場生涯的過程當中,比其他人還要來得順利。因為多數人,並不會把你當成是「對手」。
其實,從這個實驗我們可以知道,男性如果要選擇合作夥伴的話,會傾向於跟那個相貌堂堂的人一起合作。然而男性如果是面對競爭對手的話,都會希望自己的對手,長得不要太好看!
這也可以說明在兩性之間,雖然普遍女性是比較重視打扮的,但是真正以貌取人的,其實是「男性」!
其實在美國的歷史上,有一位總統叫做哈定;而這一位哈定總統,也是美國歷史上評價很低的總統之一哦!
他當初為什麼會選上總統呢?正是因為他還蠻符合那個時代的美男子、可靠的領袖、可靠的領導人的長相。
可是呢,在1920年代左右,女性還普遍沒有投入政治的狀況底下,那個時候投票的男性,正是因為他的長相,覺得自己有這樣的國家領導人,跟自己合作會挺好。
所以呢,哈定才會高票當選;而事實證明,他真的做的滿爛的。甚至於在他任期還沒滿,他也就因病過世了。
因為這樣的例子,在心理學裡還留下了一個名詞,叫做「哈定效應」。它就正解釋著,人們會「以貌取人」這樣的一個現象。
不知道哈定總統地下有知,他是作何感想哦!總而言之,今天這一段內容想提醒你的,就是我們不要太過分的以貌取人,以免掉入「哈定效應」。
而在此同時呢,到底男性還是女性,是比較外貌協會的呢?我想答案已經很清楚了!
那麼如果你今天聽完,而你也是一位男性的話。如果你要應徵一份工作,或者是你要找尋合作夥伴,對方會因為你長得還算好看,或者是你的穿著得體,而就對你產生敵意的話,我想也就敬鬼神而遠之吧!
因為他的呈現已經說明了,就算你再想要跟他合作,他已經先把你當成了「競爭對手」。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無論是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我都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變態心理學例子 在 變態心理學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變態心理學 (abnormal psychology)變態心理學是研究病人的異常心理或病態行為的醫學心理學分支又稱病理心理學,它用心理學... 最成功的例子是麻痹性痴呆。 ... <看更多>
變態心理學例子 在 變態心理學例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變態心理學 (abnormal psychology)變態心理學是研究病人的異常心理或病態行為的醫學心理學分支又稱病理心理學,它用心理學... 最成功的例子是麻痹性痴呆。 ... <看更多>
變態心理學例子 在 [評價] 104-1 張玉玲變態心理學- 看板NTUcourse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是否可提供臺大同學轉作其他非營利用途?(須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條件):否
哪一學年度修課:104-1
ψ 授課教師 (若為多人合授請寫開課教師,以方便收錄)
張玉玲 老師 ( 與張素凰 老師合開 )
λ 開課系所與授課對象 (是否為必修或通識課 / 內容是否與某些背景相關)
心理系大三必修 / 神經生物與認知科學學程
δ 課程大概內容
(1) 偏差行為的定義與本質 / 變態心理學的歷史沿革
(2) 當代心理病理之模式
(3) 診斷與衡鑑
Diagnosis and Assessment
(4) 臨床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5) 焦慮疾患
Anxiety Disorders
(6) 強迫與創傷有關疾患
Obsessive-compulsive related and Trauma-related Disorders
(7) 情感性疾患
Mood Disorders
(8) 身體化與解離性疾患
Dissociative and Somatoform Disorders
(9) 精神分裂症
Schizophrenia
(10) 與藥物有關之心理
Substance-related Disorders
(11) 飲食疾患
Eating Disorders
(12) 兒童與青少年期的心理疾患
Disorders of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13) 老化歷程與老年期的心理疾患
Late-life and Neurocogntive Disorders
(14) 人格違常
Personality Disorders
實務中之法律/道德議題以及臨床應用與未來展望
Ω 私心推薦指數(以五分計)
不評,有興趣的請往下看
η 上課用書(影印講義或是指定教科書)
Abnormal Psychology: DSM-5 Update, 12th Edition
Wiley International Edition.
Kring, A. M., Johnson, S. L., Davison, G. C., & Neale, J. M. (2014)
已經有新版的了,如果下年度沒換課本,網路上找得到pdf低調版
μ 上課方式(投影片、團體討論、老師教學風格)
先言明我並非心理系的,也沒有雙修輔系心理
故若是心理系的同學或學弟妹們,還是問自己學長姐可能會比較好 XD
這堂課由張玉玲老師和張素凰老師合開,
兩位老師都是 PPT + 一般講堂講授的方式。
(PPT老師不會給,要不就是認真抄筆記,要不心理系可找學長姊要)
張素凰和張玉玲老師都有在台大醫院任職臨床心理師
故上課中除了影片之外,還會舉不少工作上遇到的例子
σ 評分方式(給分甜嗎?是紮實分?)
Exam 1:25%
Exam 2:30%
Exam 3:30%
In class knowledge checks:20%
分數頗好拿 (除了加起來超過100%外,再見下述考試方式)
但絕對是扎實分,應該完全沒有調分,我用成績算出來的等第和老師給的一樣
會當人,老師上課就有提醒可能有同學會被當掉。
In class knowledge checks 是隨堂小考,總共4次
考題就是當天上課內容,兩小題,都是大觀念,課有上基本上就是送分
ρ 考題型式、作業方式
期中期末全部都是選擇題,題數不等
老師說只要求具備再認的能力,所以要考好其實不太難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為外系選修,需先有什麼基礎較好嗎?老師個性?
加簽習慣?嚴禁遲到等…)
我自己的感想是這堂課就是臨床心理學的大雜燴
由於要用一學期上完人家研究所可能是好幾學期的各領域的課
所以大學部的變態心理學就只能概論,並不會講得很深入
老師也常常說,若對教學內容有興趣,建議再攻讀研究所或修研究所的課
一般而言課堂遵循的教學內容就是 基本介紹 -> 病因學 -> 治療方式
基本介紹和病因學會著墨較多,治療方式較不注重
對自己這個外系來說,除了東西真的很雜很多以外真的不會很難
而就我自己觀察,對於心理系本系生來說這堂課可能過於簡單
(啊也有可能因為考試是全選擇題的關係,這是我第一次考到全選擇的課www)
全班大概90個人,我考80分,前面還有55個人 0.0
-------------------
初選限心理系本系生,今年加簽全簽
外系選修的基礎,一定要先修過普通心理學才給加簽
不過我是覺得就算沒修過也沒差啦
我修梁庚辰老師普心,由於最後一章太趕加上東西太多,也沒講得很清楚
-------------------
由於要帶的東西實在很多,加上早上連上三堂課,上到最後其實很容易恍神
對了要提一下,張玉玲老師不一定會準時下課 (她說她在研究所不下課的)
而20分鐘的下課時間也往往只會下課10分鐘。
張素凰老師則是三堂課間只會下課一次。
沒有點過名,但會有上面所述突擊小考,我雖然缺過課但小考都有考到 XD
小考不管任何理由都不能補考。
Ψ 總結
張素凰 老師 -> 說話溫柔的奶奶
張玉玲 老師 -> 看起來很兇但其實老師蠻可愛的
(尤其是最後求大家填期末意見調查的時候 XD)
--
位於南極最大科學中心裡的兩台ATM、也是南極唯二ATM,說是全球最孤單的ATM應不為過。
備註:每次補鈔都能看到企鵝吧!! #1M9tA9cJ (Gossiping)
推 joumay: 拿美金跟企鵝買什麼??? 便便嗎?! 10/21 19:16
推 C00L: 話還沒說完 ATM就被4隻企鵝搶了 10/21 19:17
→ reaturn: 企鵝也進步到使用美金購買生活物品 10/21 19:2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173.65.8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TUcourse/M.1453555637.A.AF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