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才是讓台灣產業與國際接軌的方法🙆♀️
有人會說,減碳只是環保團體在喊,政府紋風不動,產業消極抗拒的雲端議題,比不上大部分人更關心的經濟發展,甚至說只要談起氣候變遷就是種不接地氣的表現。
為什麼要在大家都在談論紓困、振興的時候,我要一直和大家聊「減碳」呢?
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印象,因為疫情,地球意外獲得一些喘息的相關新聞?🌏
這幾年全球平均溫度和二氧化碳濃度持續上升,各國政府承諾的減少碳排放量卻遲遲沒進展,反而是看到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不再只把自己的使命限縮在「為股東爭取最大利潤」,而是更積極地尋求 #環境永續、#企業利益 及 #社區福祉 的三贏。
有些企業承諾在幾年內營運完全採用再生能源;有些企業採取節省更多水、電和原料的製程;甚至有些國際知名的企業會善用品牌與採購的力量,要求上下游供應鏈也必須達成對環境友善的標準。例如蘋果的「#供應商清潔能源計畫」,就逐年要求零件供應商必須達成百分之百使用再生能源生產蘋果的產品。
除了要求自己、影響別人之外,有些更積極的企業會聯合起來要求政府應該有更積極的減碳作為!
前幾天,155個總市值高達2.4兆美元的跨國公司,包括知名軟體公司Adobe、時尚品牌Burberry、知名啤酒品牌Carlsberg、可口可樂歐洲合作夥伴、高露潔-棕欖、知名家電品牌Electrolux、服飾品牌H&M、電腦品牌HP、雀巢、聯合利華和歐洲知名的電信業者Vodafone等知名企業,它們簽署了一項共同聲明,呼籲世界各國政府,在武漢肺炎疫情逐漸趨緩,政府正準備投入大量的預算為經濟紓困時,應該要 #根據最新的氣候科學證據來規劃振興方案,#讓這些為企業紓困的錢不只是讓我們回到「#正常」(normal)生活,而是一個「#更好」(better) 、更具 #前瞻性,能夠讓升溫控制在1.5°C內,以及達成2050年碳中和的 #零碳經濟(zero carbon economy)方案。
要求紓困與振興方案必須與減碳結合的「#綠色紓困」絕對不只是國內環保團體在喊喊的小事,這其實是世界許多國家和負責任的企業都在共同思考的問題。
台灣的經濟命脈和全球貿易及全球產業分工供應鏈是牢牢地綁在一起的,即使我們不自我要求,外在的供應鏈壓力也會要求企業改變。
面對防疫我們超前部署,產業減碳計畫也該如此。
從現在開始思考如何讓本土產業加入國際減碳的行列,才是讓台灣企業具備下一個階段競爭力的重要工作。
紓困特別預算目前已經提高到2100億元,而前瞻基礎建設第二期的四年特別預算4200億元也正在籌編與審議,可以預見在未來幾年台灣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會投入大量的預算做基礎建設和振興經濟,但是如果這些錢能夠讓台灣的產業體質更環保,更具備邁向零碳經濟的 #國際競爭力,這樣讓環保與發展雙贏的投資,才會讓這筆預算花得更有價值。
請和我一起 #支持綠色紓困,讓紓困和前瞻的每一分錢都能讓我們的環境與經濟雙贏。
————
市值破2.4兆 155家跨國企業連署振興訴求 指名「#科學為基礎」的零碳經濟方案
https://reurl.cc/5lVo0M
#climateemergency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