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宏文專欄】3月股災後 我對機器人理財的幾點研究心得
最近幾年,我一直很關注機器人理財的發展,今年資本市場經歷了劇烈變化,3月間的全球股災,讓投資人再一次經歷股市的變化多端與意外頻傳,並體會「低檔時恐懼、高檔時貪婪」的人性弱點。在這個教訓仍然記憶猶新時,我更想進一步研究台灣在機器人理財領域到底有那些新進展。
於是,我想到台灣第一家獲得國發基金投資的金融科技公司阿爾發,聯絡約訪了老朋友阿爾發創辦人陳志彥,同時也與總經理陳敏宏有深入的訪談,讓我對機器人理財的機置與運作,更進一步釐清許多觀念。
機器人理財(Robo Advisor)是透過一套商業模式,解決人們最常掉進的投資陷阱,例如短線進出、操作頻繁,缺乏投資組合,而這背後的基本想法是覺得自己有能力預測股市,並且可以打敗大盤。但是,這樣的自信卻往往不敵人性,重覆「賣在低點、買在高點」的惡性循環,造成許多投資悲劇。
機器人理財的投資方式,從十年前第一家Betterment開始,如今美國已有550家機器人理財公司,九成以上投資標的都是被動式ETF,在美國已經成為很普遍的投資方法,但在台灣才剛起步,目前僅六家投信與三家投顧從事機器人理財業務,總計金額才七億餘元。
阿爾發創辦人陳志彥,過去曾任職花旗、法商巴黎、台新等銀行高階管理職,因為長期投身財富管理,對於台灣投資人缺乏好的理財方法感觸良多,因此不斷寫書及撰寫理財日誌,分享正確的理財方法。他認為,最簡單的理財方法最好用,例如資產配置,定期平衡資產比例,再加上長期投資等,這些在學理和實證上都已印證是最穩定累積資產的方法。
陳志彥在創業過程中,也把自己的太座楊琇惠拉進來,楊琇惠過去是滙豐銀行出名的超級業務員,20多年從工讀生做到副總裁,目前擔任阿爾發金融科技的董事長。至於總經理陳敏宏原來是台灣金融研訓院所長,在金融研訓院前後服務23年,後13年是擔任訓練所所長,長期做金融教育的推廣與訓練,並且擔任已培養出台灣二千位認證理財規劃師(CFP)的台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祕書長。
▋機器人理財到底神不神奇?
其實,談到機器人理財,一般人最常見的迷思就是,人工智慧(AI)非常厲害,可以選到最會飆的投資標的,甚至還可以預測漲跌,例如可以預期今年3月股市會大跌。這些其實都是對機器人理財的誤解,也把人工智慧講得太神奇。若真的可以如此,那這些從業人員就留著自己賺就好了,何必還要出來幫人做投資理財?
因此,機器人理財其實沒有神奇的魔法,只是運用資產配置及投資組合等簡單的基本原則,透過紀律的操作達成預訂的財富目標。
這其中有幾個重要的操作原則,很值得提出來加以討論。
首先,投資最重要的是追求高報酬,但高報酬必然帶來高風險,因此如何進行資產配置,是投資最重要的功課。
大家都知道,股票報酬率一向很高,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若股票加上報酬率較低的債券組成一個投資組合,卻不只達到降低風險的效果,甚至還可以把整體報酬提高。
例如,原來投資人把100%資產放在股票,但若改為60%股票,40%債券的投資組合,不只可以降低風險,還可以提高報酬率,關鍵原因就是股、債的相關性是負的,因此,股票跌了但債券漲了,自動平衡風險,最後結算出來的整包資產回報率,就會高過全是股票的組合。
因此,阿爾發根據投資人積極、保守與穩健等不同需求,將股、債(債中也包含不動產)比從90:10到30:70,分別推出13種投資組合,依此做不同的資產配置,投資工具則是六種美國領航投資集團(Vanguard)旗下的ETF,分別是三支股票、兩支不動產Reits及一支債券ETF。
這些資產配置、投資組合的基本理論,就是來自經濟學家馬可維茲(Harry Markowitz)的效率前緣理論,透過最適的投資組合,可以讓報酬與風險落在效益最大的曲線上,讓投資人可以完成預計的財務目標。
馬可維茲是在1952年發表這套理論,直到1990年才拿到諾貝爾經濟學獎,為何要隔近40年才拿到獎?答案很簡單,因為早年電腦還未發明,沒有工具做驗證,後來電腦出來後可進行快速計算與模擬,證明這個理論的可行性與有效性。
▋理財機器人 vs. 理專
更進一步看,以投資組合的觀念來對比理財機器人與傳統理專的商業模式,由於出發點截然不同,因此也註定會有不同的結局。
理專是業務型導向,想賺你的交易佣金,不然就是賣更多商品給你,所以你交易量愈大、買愈多對他(或她)愈好,但是,單一產品無法替你做到最適投資組合,理專賣的是金控或銀行旗下的基金商品,這些產品不會最大化客人的利潤,結果獲得效率最大化的是理專及銀行,不是你這個客人。
至於正統的機器人理財,出發點不是賺你的交易佣金,而是從你總資產規模抽1%管理費,你整體水位價值愈高,它(機器人)就賺愈多,所以它的利益與你一致,因此會願意幫你做到最適投資組合,極大化你的收益。
此外,美國九成機器人理財選擇ETF這個最簡單的投資工具,這種被動式基金的交易成本只有萬分之八,比主動型基金2%至3%低很多,十年下來就差至少20%,明顯降低交易成本。
台灣目前規定投信做機器人理財,只能用自家基金,不能用ETF,至於投顧就不在此限。政府對投信做了這項規定,主因是認為反正投信可以自己發ETF,政府也沒限制你發行,但結果卻形成投信還是以自己的基金為投資工具,與最適投資組合理念就離得更遠了。
再回來講報酬與風險,這兩個因素永遠是投資最重要的考量。很多人覺得,股票一天就能賺10%,為何要呆呆地賺一年只有6%到7%的報酬?但問題是,高報酬伴隨的就是高風險,會賺10%當然就會賠10%,頻繁交易加上難以抵擋高風險,最後結算就是賺不到,這種經驗應該每個人都不陌生吧?
以今年為例,3月股市最低時跌幅超過三成,許多個股甚至跌掉五成,失去50%的資產,之後要再漲100%才能回本,事務來看是相當困難。因此如何避開風險、控制風險,才是提高整體報酬率最重要的環節,這也是所有人無法達成理財目標最大的罩門。
此外,近年來全世界黑天鵝頻傳,病毒、油價、債券利率倒掛等利空因素不斷衝擊資本市場,也讓投資充滿不確定的風險,機器人理財又如何調整投資組合,化解這些突如其來的風險並確保達到預期的獲利目標?
除了前面說的馬可維茲效率前緣理論外,還有兩個理論也很重要,一個是貝萊克利利德蔓模型,另一個是蒙地卡羅模擬演算法,前者是讓未來預測報酬率能即時修正並提高準確程度,後者則是透過大數據來巨量模擬金融市場可能發生情況,藉由判斷退休規劃成功機率。
其中,蒙地卡羅演算法的出現,最初是幾位數學家為了核武計畫所創的一種機率統計理論的計算方法,會取名蒙地卡羅,是因為其中一位數學家的叔叔常在摩洛哥的蒙地卡羅賭場輸錢。蒙地卡羅會計算未來的可能報酬與風險,模擬超過一萬種的可能性,為投資人判斷完成理財目標的機率。
這些投資理論解釋起來太麻煩,有興趣的人可以自行研究,但重點就是當今資本市場多變,每天都會發生令人想都想不到的事,巴菲特活了89歲,也投資股市一輩子,卻在今年見證了四次美股熔斷。面對這種多變的世局,投資組合更要動態調整,不斷地再平衡,才能克制風險、確保報酬。
▋自己做不到的再平衡 機器人來幫忙
很有趣的一點是,在3月大跌的過程中,大部分理專一定叫大家保留現金,因為看到股市崩盤,美股不斷出現千點以上的跌幅,大家一定都嚇壞了,理專給的建議當然是現金為王,可是,若是正統的機器人理財,則會根據股債比例(例如60:40)的重新平衡原則,當股市大跌時,股票佔總資產比重會大幅降低,系統就會賣債券買股票,把比例再重新調到60:40,因此,股票愈跌,機器人理財會做的是買進更多股票。
所以,這就是股債重新平衡(rebalance)的重點,也是一個根據市場變局不斷調整的機置。當理專自己也嚇壞了,叫你跟著大家一起賣股時,你的理財機器人卻冷靜地幫你買股票,最後結果當然也就完全不同了,大家都很清楚,當美股道瓊從2.9萬跌到1.8萬,之後再漲回2.4萬,台股從1.2萬跌至8,500點又彈回1.1萬,只要在低檔時有買進股票的,反彈後都是大賺,至於嚇到賣光持股的,只能看著反彈不斷地懊惱後悔。
其實,每個人應該都要很坦白地承認,投資最大的心魔就是自己。你只要想一想,每一次股市大跌,從2000年網通泡沬,2008年金融海嘯,到今年新冠肺炎大崩盤,你在股市最風聲鶴唳時,是恐慌式的賣股、無奈地被斷頭,還是可以勇敢進場、低檔入市呢?
我相信,大部分人應該都屬於前者,能做到後者的很少,因為那是違反人性的,幾乎沒有人可以不被市場恐慌情緒而影響。為了讓自己避開這種人性的陷阱,遠離這種恐慌及貪婪的試鍊,這就是機器人理財存在的理由。
在採訪投資達人的過程中,我其實遇過不少投資高手,這世界確實存在這種很會選股、賣股的人,我也要承認,過去自己也真的很羡慕這種人,很想學習效法他們,但後來我終於了解,我是因為採訪工作而見過許多高手,但是這種人實在是少數中的少數,更何況有些人還會加油添醋。市場贏家不僅很少,而且最好也不要學他們,因為也學不來、學不像,而且很可能是別人賺了你卻大賠,因為你不知道何時該收手,最後決定輸贏的,還是又回到人性。
最後,設定財務目標,股債配置與再平衡,然後做到長期投資,這是機器人理財的精髓,其實也是個人投資的準則,就算不用機器人理財,若能夠在自己的投資中放入這些基本原則,就更可能離成功更近一步了。
陳敏宏說,他一輩子都在從事理財教育與規畫的工作,如今他的職場後半段選擇投入機器人理財,就是希望用這種看似最笨的理財方法,達到普惠金融的最大效果,也讓大家都可以不用花太多時間走冤枉路,可以把更多時間用在自己最專精的本業上。
陳敏宏的這段話,應該也可以做為我的結論,也是人們委託機器人理財最好的理由,把工作交給沒有情緒困擾的機器人,讓他幫你賺你賺不到的錢,至於空出來的時間,你更可以專注自己的本業,或有更多時間去享受人生,這樣不是很好嗎?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952/4540513
「貪婪演算法證明」的推薦目錄:
- 關於貪婪演算法證明 在 蔡至誠。PG財經筆記Simple Is The Bes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貪婪演算法證明 在 先生的私房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貪婪演算法證明 在 [其他] 演算法greedy algorithm - 看板Mat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貪婪演算法證明 在 會議問題/排班問題貪心演算法Greedy Algorithm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貪婪演算法證明 在 最小生成樹- 演算法的分析與證明 的評價
- 關於貪婪演算法證明 在 貪婪演算法證明-在PTT/IG/網紅社群上服務品牌流行穿搭 的評價
- 關於貪婪演算法證明 在 贪心算法的应用和证明之上半部分(greedy algorithms part one) 的評價
- 關於貪婪演算法證明 在 貪婪鏈分解... - 演算法的分析與證明Algorithm Analysis 的評價
- 關於貪婪演算法證明 在 Re: [問卦] "選奶大的"是不是一種greedy algorithm? - PTT推薦 的評價
- 關於貪婪演算法證明 在 When does the Greedy Algorithm for the Coin change making ... 的評價
貪婪演算法證明 在 先生的私房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說書前哨站》
你好,我是威哥,大家今天好嗎?今天,我要介紹一本好書:「真確」!😃 這本書改變了我很多想法,所以,我特別想推薦給你。
另外,我想與你分享一點特別的經驗👀,1124當天,我花了10個小時跑了三個台北市長候選人陣營的感想與觀察,去理解「認知偏誤」這件事情,希望你會喜歡。
我先談談這本書:「真確」跟我的緣分。
這本書當初會吸引我的目光,完全是衝著宣傳,「比爾蓋茲」🎊自掏腰包送給全美大學生的一本書。
我當時就在想:哇!居然會有一本書比爾蓋茲推薦!還自掏腰包,到底這本書有多神,得趕快研究一下。
我看完的感覺:不得不說,這本書真的很厲害。🤗
如果用一句話介紹這本書,我會說:「這個世界跟你想的很不一樣。」
如果用一個專業名詞定義,叫做:「認知偏誤」!💥
好,那我們來測試一下,世界跟我們想的哪裡不一樣?
Q1.過去100年,全球死於天災人數的變化是?
A.幾乎翻倍
B.大致不變
C.幾乎減半
Q2.世界上多數人生活在哪裡?
A.低所得國家
B.中所得國家
C.高所得國家
Q3.全球多少人口享有電力?
A.20%
B.50%
C.80%
給你1分鐘作答!😺(計時) 好,那我們對答案!
....................................
答案是: CBC
你對了嗎? 如果答錯了真的沒關係,作者調查對象有專家學者、公共領袖、企業家。
他們的作答正確率只有22%左右,作者戲稱:「你們答對率比黑猩猩還低(33%),太扯了吧!」
會犯這種錯,是因為我們認知偏誤。
🙅♂️世界上有大量的資訊,正確與否無法判別?
作者說:我們容易有二分法偏誤、恐懼型偏誤、單一觀點偏誤等狀況。
1.二分法偏誤:世界非黑即白。
例如:你不贊同這個想法,那你就是反對者啦!(阿是不能不表態、或有第三個想法嗎@@)
2.恐懼型偏誤:單一特例,擴大解讀為常態。
例如:台鐵出軌死傷人數上百人 → 台鐵是最不安全的交通工具。
3.單一觀點偏誤:常在同溫層,其他聲音匆耳不聞
例如:專家認為生活富裕國家壽命最長,理念對,但美國等最富裕國家壽命反而是降低的,因為國民飲食不節制、醫療制度不完整。
到這裡,您應該能理解認知偏誤大概發生什麼事。事實上,如果你有研究演算法,你會發現演算法讓你看到的資料,是你的喜好,並且多數是媒體、企業花大錢購買廣告(專家業配文),希望你看到的東西。你閱讀越多資料,有可能離事實越遠。
🧐 威哥闖天關,1124十小時台北市長選舉觀察記錄
你一定會很好奇:威哥到底想幹嘛?難道是政治狂熱者😅 。我的動心起念很簡單,我讀完了「真確」這本書,作者一直告訴我我的認知可能跟真實世界落差很大。那我想透過行動,去挖掘我的認知偏誤。
我老實的跑了三大陣營,聆聽民眾的聲音,看看我主觀的想法與真實世界差在哪?🤔
一、人多是感性的,基本盤歸隊!🏃♂️🏃♀️
也許這件事情行之有年,但威哥的理解,認為因為基本盤投票的人不會超過一半吧!然後事實證明我錯了,我的台北經驗觀察到:將近六成的人是基本盤人士,黨提誰,就投誰,我不滿意黨人選,我最多不投,但我不會背叛我黨!
但很有趣的是,他可能情感上是分裂的,比方說他認同誰比較好,但投票上的行為無法反映他心裡的想法。這可能值得研究(成長背景、教育、自我認知)
二、陣營訴求不同,選民情緒不同!😭🙄😶
某陣營希望透過分裂的方式勝出,但一開票很明顯就不行了,大家垂頭喪氣!不斷抱怨誰背骨!某陣營訴求光復首都,票數始終接近大家很凝重,但會揮國旗喊口號很激昂,是很典型的誓師大會。某陣營訴求連任,用音樂會的形式表現,會場內相對平和,左右附近成了交流會。現場看到得跟媒體上有蠻大落差,這些觀察對我來說很有趣。
三、人民容錯度變低,報復性投票!😡
現場的聊天我有感受到,扣除死忠支持者,絕多數變換陣營透票的人是「報復性」心態。比方說:我不滿年金1500不發,我不滿選舉的惡劣手段,我不滿勞基法修正!一個單一的理由,加深他投給反對勢力的動力。
報復性投票有差異化的是,年輕人將議員里長票轉移到小黨、素人比例蠻高的。
🤔 威哥的反省
威哥一路待到凌晨三點離開,聽了很多朋友的想法,也聽了不少情緒性的言論。我想與各位分享的是:
「想法不同需要時間溝通,不要用仇恨製造分裂!」
威哥雖然很不理解1500年金不發放給有錢人,造成長輩的反彈原因是什麼,但威哥覺得每個人都會變老,沒有必要標籤貪婪老人、智力測驗這種二分法。
👨🏫 「我不贊同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發言的權利。」伏爾泰。
我在想,也許是某些老人家認為長照政策不如年金1500,我身體健康領1500比較好,那這是價值觀問題,沒有對錯。「自私的基因」一書中也反覆提到,人本來就是自私的。
我們不需要高道德訴求每個人想法一致,但我們要承受我們選擇的代價!
🙇♀️ 偶爾聽些刺耳的話,打破你的固有思維!
威哥這次跑那麼久,我有感覺到社會在變好,在漸進式的轉變中。
以我自己為例,我投開票所,有很多長輩是有做功課研究到底在投什麼,與別人交流,在我小時候,長輩討論的比較是;「投幾號就好」的背誦,根本不會有討論空間。
這就是成長。😃
威哥的家庭以前選完後常常會有口角,但這次很平靜,即使立場不同,投票過程中不斷溝通想法,我覺得很美好。
沒有進步價值跟退步價值之說,人選擇你要的,想辦法擁抱不同觀點與事物,花點時間了解,不斷更新新知。民主國家的演進,不就是一點一滴累積而來的嗎。
感謝你的閱讀,今天文章稍長,我們說書前哨站也到尾聲了!
今日觀點:
聽完我的分享,你覺得適合用「認知偏誤」詮釋嗎?歡迎在底下留言,與各位朋友交流想法?
我是威哥,我們下次見!
貪婪演算法證明 在 會議問題/排班問題貪心演算法Greedy Algorithm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以下為可能較好的解答程式碼:Chttps://reurl.cc/R6nZMGC++https://reurl.cc/dVzMM2javahttps://reurl.cc/Q7nvvopythonhttps://reurl.cc/R6nZNn. ... <看更多>
貪婪演算法證明 在 最小生成樹- 演算法的分析與證明 的推薦與評價
由於該題目有著太多適用於貪婪演算法的美好性質,這個問題也時常被拿來當作經典貪婪演算法的例題。 最小生成樹的演算法有三大流派:Dijkstra-Jarník-Prim (1959, 1930, ... ... <看更多>
貪婪演算法證明 在 [其他] 演算法greedy algorithm - 看板Mat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www.reddit.com/r/askmath/comments/78mdwy/greedy_algorithm/
稍微翻成中文
有3n個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產力p1,p2...p3n,3個一組分成n組,一組的生產力就是3
個人生產力乘積,試圖找出最好的分組模式讓生產力總和最大
greedy algorithm就是把3n個人依生產力排序,最大到第3一組,第4到第6一組,依此類推
greedy algorithm分出的組個別的生產力訂為 r1,r2...rn (r1>=r2>=...>=rn)
最佳解(正解)為 q1,q2...qn (q1>=q2>=.....>=qn)
1.找出一個greedy algorithm的解不是最佳解的例子
r1+....+rn =/= q1+...+qn
2.證明3(r1+...+rn)>=q1+...+qn
我覺得greedy algorithm的解就是最佳解了欸...有人會解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25.10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th/M.1508941185.A.597.html
※ 編輯: Mingming1258 (140.112.25.100), 10/25/2017 22:21:2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