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我在婚姻裡遇到了走不下去的困境。
這段關係中,常常被認為你應該這麼做應該那麼做。我想要做的,提出來後,往往不了了之,或者,我得偷偷摸摸的去做,然後還要覺得很罪惡。
譬如,我先生固定每週四去打羽毛球,從第一胎女兒出生就一直如此,十年前的我,過著每天兩點一線的日子,每天從公司下班,匆匆忙忙的回婆婆家接小孩回家,哄小孩睡覺,等先生打球回來已經是晚上十點。
我曾心裡不平衡的向他抱怨,為何你可以去打球,我卻得在家顧小孩,我也想去運動。我先生回我:你可以去做你要做的,我沒有說你不可以,我一個禮拜才打一次球並不過分啊。
但我卻發現,當我偶爾晚上跟客戶有飯局,應酬完大約十點回到家,家裡燈火通明,婆婆在我家洗碗,小孩剛洗好澡,作息完全亂掉,讓我整個神經緊繃趕緊把他們搞定,哄他們去睡覺,平常我在十點一定會讓他們躺平睡覺。
從這件事,我完全無法真的放心去運動,一旦我不在,小孩作息亂掉,回到家我感受到的是更緊繃的狀態,於是就放棄了。更別說我想去學英文或韓文了,做我想做的事,或是什麼都不想做的,如獨處、放空⋯⋯這都是種奢侈。
後來我實在受不不,心裡又不平衡,所以報名了運動中心的課程,但每次上完課都要趕緊換好衣服,假裝剛下班回家,很怕我先生或我婆婆發現我去運動,我怕他們會說為何去運動不回家顧小孩,我做我想做的事,變得不敢讓他們知道,好像去做那件事是有罪惡感的,只因為我是媽媽。
另一個例子是⋯⋯當我參加部門聚餐,大家結束後要續攤,我傳訊息給我先生,他就回我說他公司的女員工,部門聚餐都沒吃到最後,隨便吃一下就趕着要回家顧小孩,你還續攤?這種話,讓我很有罪惡感。
這十年來,我生了三個小孩,目前分別是九歲、六歲、三歲,我覺得過去十年,對小孩的大小事,我承認我並不是一個稱職的媽媽,我不會煮飯,平常下班回家已經七點,周末只想好好休息,也不常陪小孩玩,我所謂的玩,是指像跟他們玩uno或大富翁,我大多時候是睡前親親他們,搔癢逗他們,問他們今天有發生什麼事嗎?
我能付出的心力,越來越有限,因為我好累。當孩子越來越大時,老大已經九歲多,漸漸的,已經喊不動,請他們去刷牙,洗澡⋯⋯都變得是一種累,從一開始的好好講,好好溝通,小孩依舊在玩,總是要搞到大吼才要去做。
漸漸的,我也不想管了,在這家我漸漸沉默,我不想再當一個撕牙咧嘴的媽媽,因為我好累。我跟先生之前的分歧,這只是其中的一些例子,生活中還有許多他所認為的教養觀點方式,或是對新聞上事情的看法,我不認同但我也選擇不說出來,因為我好累。
面對婚姻裡的分歧,到底要怎麼辦?把話說開就好嗎,但我常常覺得這是個性問題,並不是把話說開就好,因為講了,源頭個性所帶出來的觀念依舊,處理事情的方式依舊,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另外,關於金錢的分配,我先生覺得小孩教育費是他在出,事實是我婆婆在繳,他都說是他們家在繳,房貸也是他在繳,水電瓦斯管理費是我在繳,他認為他本來就付出的比我多,像之前防疫補貼三萬塊,小孩一人一萬,他全拿走,他認為很合理。今年申報所得稅申報,結算後還要繳五萬多,他要求我按比例要給他二萬。
我覺得不舒服的是,我自己工作賺錢自己養自己,我自己買的衣服包包鞋子都是花我自己的錢,不會刷他副卡,平常買奶粉尿布都是我出,因為他認為這是小錢,繳學費那種才是大錢,加上他認為我已有拿台北市政府育兒津貼每月3500,所以不應該刷他副卡6000買尿布,他覺得我很愛計較,但我花這些錢是花在小孩身上,我的觀念是小孩跟他同姓,難道他付不應該嗎?
每次只要講小孩跟他姓,這些錢他要出他就火大,嗆我難道不是你的小孩嗎?我回他:是我的小孩,但錢本來就是你要出,彼此之間無共識,常為了這種事吵。
夫妻之間的金錢怎麼分配比較恰當?各管各的?還是要每個月放一定的金額到共同戶頭,家裡的花費從那裡面出?我認為小孩跟他姓,他本來就該付,這難道是錯的嗎?
結婚十年來,已經無數次爭吵到要離婚,這次也不例外。離婚後,小孩的監護權他要,如果小孩歸他,撫養費要怎麼分,有沒有好的建議?
離婚後,如果為了小孩,還住在他的房子,是否恰當? 如果真的離婚,要用什麼樣的心情面對前夫?畢竟為了小孩還是會時常見面,但跟他真的已到了形同陌路的狀況,要怎麼跟前夫相處?
回
解決問題最累的就是每個細節都在乎
尤其是離婚這件事
累都是一種累積
不是那件事有多大的問題
像你要去運動
又臆測婆婆和老公怎麼想
自己認為對的事情毫無自信
於是用了更讓自己不舒服的偷偷摸摸著著急急的方式
這樣的多線纏繞久了就會百般難受
其實你可以正大光明堅定又輕輕的跟對方
你也需要運動
而且你是媽媽
他是爸爸不是嗎
這是個不輕鬆的婚姻時代
大家要互相體諒和幫助
就像媽媽幫兒子分擔房貸
你幫忙分擔支出
一起幫他撐著一家之主的榮耀
不然從陌生人到家人這個旅程
是制式的步驟嗎
而且是不先說清楚的步驟
你們都有這樣的不說清楚又自以為是的毛病
於是各有各的帳和算法
各自放大自己的委屈
沒有要往建立一個家的任務前進
婚姻在你們什麼都想要
什麼都不想清楚
什麼都看不到大家都很累的體諒下漸漸崩解了
如今只剩下計較在牽扯
而這個計較最大的傷害是連讓想離婚的人都失去能力
因為你們都很不甘心
不甘心離婚後誰佔到便宜或好過
這種老派的自私是從以前傳到現在的
不想從這個流沙裡深陷
你只能讓這些痛苦僵住不動
累的更進一步就是比較
比誰出的多
比誰該不該出
比公司聚會女員工不會續攤
比房貸是誰繳
這個比較像永無止盡滋生的病菌
越比越多
連走到離婚了
還在比離婚後誰多得誰多付出
有想過你們有什麼本事繼續去撐這個累呢
其實能主動在此時給予的人
對孩子對自己對離婚的關係是最好的
因為較勁只會讓對方更使出讓你痛苦的條件
尤其是孩子
先想想自己的狀態好不好
孩子不是你們的財產
也不是非誰不可
是還有人要的時候
先感謝想要負責的人
總要有一方成熟和停止拉扯
不然這麼過不去的算計心離不離婚都一樣
一樣的累
你說離婚後怎麼跟前夫相處
你的來信列了那麼多問題清單
最重要的卻沒問
這個問題是
你怎麼讓你跟自己好好相處
你最討厭的那些條條框框對媽媽的設限
都是因為你也認同那些框架才這麼配合又偷偷摸摸做的
總要先選定一個框架來定位自己
到底要做怎樣的女性和媽媽
選擇了
你才知道一切問題怎麼答
⋯⋯⋯⋯⋯⋯⋯⋯⋯⋯⋯⋯⋯⋯⋯⋯⋯⋯⋯⋯
(從今天開始,我回覆的每封信的照片都會無償幫好產品來宣傳,幫大家一起渡過疫情帶來的困難,如果你們有我可以幫忙的,可以把你們的產品告訴我,如果能有折扣分享給大家,限量即可,我都樂意幫你們轉po,產品的購買介紹,我都會放在回信的最後)
⋯⋯⋯⋯⋯⋯⋯⋯⋯⋯⋯⋯⋯⋯⋯⋯⋯⋯⋯⋯
- 當我不談風味與烘焙,是我忘記自己曾是誰 -
陶鍋手炒近50分鐘初焙後
#茶米店CharmingChoice 接手茶焙籠以低溫90分鐘起保留自然風味,下豆熟成待續的未知數日至數月 / 年,三次或四次以上烘焙不限時裡描繪層次、細緻,再佐以純淨背景,讓口感如交響樂般段段獨奏中闡述自己,冷卻平靜後一次給予合奏的精彩。
當豆子存在的意義,輕鬆呈現妳( 你 品飲時不由自主的微笑裡 …
我們之間的承諾,
若是此生唯一,給妳 ( 你 最好的。
許老師日安,很喜歡閱讀您的文字,也在您無私分享裡看見最美好的良善,小角的故事很長,真希望能有機會與您分享,不論疫情與否,小角一直處於辛苦的階段,即使埋首於咖啡風味創作中超過十年,現今業界絕大部分看見的卻不是一種真心堅持,若缺少外在的表象,似乎很難被看見,可是,我卻不願妥協,多年來,我還是有夢與堅持,我還是期待與曾經的緣份因為我自己的品牌而再相遇,若是有機會,謝謝老師,更期待有一天我能親手為您煮咖啡,在美好日光光影下,祈願您平安、健康。
https://m.facebook.com/%E5%B0%8F%E8%A7%92-%E6%89%8B%E6%8D%BB%E5%92%96%E5%95%A1-208445399731162/
運動中心 歸 誰 管 在 周春米 立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立法委員周春米與台灣勞工陣線聯合聲明⚠️
因應防疫,#就業安全 誰來顧?三級警戒下停業之勞工,薪資應有積極救濟管道
2020年五一勞動節時,立委周春米和台灣勞工陣線舉辦記者會,呼籲勞動部檢討「僱用安定措施」。當時雖疫情逐漸趨緩,但仍造成的國內、外經濟與就業市場的不小衝擊,因此共同要求勞動部應再檢討僱用安定措施的啟動門檻,確保受衝擊勞工的工作權。然而,針對這次來得又快又急的疫情,立委周春米和台灣勞工陣線再次呼籲:「因應防疫升級,許多工作場所被強制停業,勞工薪資大受影響,除突顯僱用安定措施檢討之急迫性」,此外,立法院即將審議《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修正案,因此勞工陣線主張,應將被國家強制停止營業工作場所勞工的薪資補償方案納入紓困條例當中,以確保勞工在這段期間的所得安全和工作權。
🎯全國三級警戒特定產業停工將至相關從業勞工喪失勞動所得
此波疫情嚴峻,5月15日疫情指揮中心宣布雙北市進入第三級警戒,5月19日更進一步拉高防疫規格,全國升至三級警戒。勞陣指出,目前因全國升至三級警戒,許多營業場所依照規定不得開業,包括:休閒娛樂、觀展觀賽、教育學習場域等場所,影響從業人員人數眾多,如下:
「三級疫情警戒必須關閉的場所」:
一、休閒娛樂場所,包括歌廳、舞廳、夜總會、俱樂部、酒家、酒吧、酒店(廊)、錄影節目帶播映場所(MTV)、視聽歌唱場所(KTV)、理容院(觀光理髮、視聽理容)、指壓按摩場所、健身休閒中心(含提供指壓、三溫暖等設施之美容瘦身場所)、保齡球館、撞球場、健身中心(含國民運動中心)、室內螢幕式高爾夫練習場、遊藝場所、電子遊戲場、資訊休閒場所、麻將休閒館及其他類似場所。
二、觀展觀賽場所:展覽場、電影片映演場所(戲院、電影院)、集會堂、體育館、展演場所(音樂廳、表演廳、博物館、美術館、陳列館、史蹟資料館、紀念館)、活動中心、室內溜冰場、室內游泳池、遊樂園、專營兒童遊戲場及其他類似場所。
三、教育學習場域:社區大學、樂齡學習中心、訓練班、K書中心、社會教育機構(社會教育館、科學教育館、圖書館)、老人共餐活動中心等其他類似場所。
根據勞動部解釋,此波因為政府公布三級警戒而強制停業,乃「因不可歸責於勞雇任一方,停業期間之工資得由勞雇雙方協商約定」,也就是雇主不發給薪資並無不法。不過,反觀企業如因爲疫情影響不能繼續營業或是受到衝擊,則可依「因應景氣影響勞雇雙方協商減少工時應行注意事項」,與員工協商實施減班休息(俗稱無薪假),並進行通報,且員工薪資不得低於基本工資。因此,遭政府強制停業的員工,反而有可能陷入沒有薪資保障的困境,此制度上漏洞必須補正。
依據《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九條規定,已經授權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予以紓困、補貼、振興措施及對其員工提供必要之協助。但目前勞動部仍只有去年所提出方案,僅針對紓困貸款、自營作業者、失業勞工與減班休息勞工提出相對應政策,對於被迫停業之從業人員,卻以「勞雇雙方協商約定」聊備一格帶過。
🎯立委周春米強烈要求政府應積極保障被迫停止營業而喪失勞動所得的勞工
立委周春米表示,疫情嚴峻下,政府為防疫之公共利益考量,勢必會採取要求特定產業停業的強制手段,相信企業與勞工也願意為防疫的公共利益來共體時艱,但政府不應該讓經濟上處於弱勢的勞工完全負擔公共政策所帶來的不利益,更不能如同先前的政策僅補助自營作業者,而要求被迫營業的受雇勞工與雇主「勞雇協商約定」,實務上就連有實力的工會都未必能實現此項協商,更遑論沒有工會談判條件相對弱勢的受雇勞工。因此,強烈呼籲勞動部應有更積極的作為,來保障承受風險較高的特定產業勞工其基本生活之維持。
🎯勞工陣線主張勞動部應提出對應政策支應停業員工薪資或相關補貼,並重申勞動部應全盤檢討「僱用安定措施」
勞工陣線主張,國家因防疫之公共利益,以強制手段要求特定民間企業停業,理應有更積極的政策措施,協助受衝擊之勞資雙方撐過疫情艱困期間,避免勞工因這個社會風險而遭到解僱或陷入生活困頓。況且,紓困特別條例既已授權各主管機關,提供必要協助,因此勞動部應勇於任事,對於被迫停業之從業人員提出相對應政策,而目前在立法院即將修正的紓困條例,也應匡列特別預算額度用來支應停業員工薪資或相關補貼,讓勞資雙方共度難關。最後再次重申,在疫情趨緩後,勞動部也必須立即全盤檢討「僱用安定措施」,以免再次重蹈覆徹。
運動中心 歸 誰 管 在 職能治療師王志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近遇到好幾個中風四五年的病人,放棄人生開始長時間臥床。
曾經他們也是花了很多力氣跟精神,努力練習到可以「走」得不錯。
但為什麼經過了四五年,結束一切的訓練、中西醫治療後,對人生失去信心,選擇臥病在床呢?
這樣的照顧家庭,通常氣氛非常的死寂。家人再愛,也自顧不暇,取而代之的是冷漠、放棄、疏離又或者是責備,力不從心。
深入了解互動後,我從家屬與病人之間的互動,歸納出幾種放棄而退化的原因:
一、錯誤期待及比較
家屬對病人評價大多是「懶惰」、「被動」、「不認真」。這樣的評價來自於訓練進展緩慢,結果不如預期。
「他的腳就是不抬高」
「走路不要駝背!每次都要提醒」
其實中風影響的,不只有肌肉張力、動作控制能力、嚴重的甚至影響感覺、知覺、認知能力,甚至是性格與脾氣。每個中風患者的中風位置、嚴重程度不同,有的可以短時間完全恢復,有的即使努力練習,卻仍然一輩子要與中風後遺症共存。
喪失的能力,若是大腦損傷沒有恢復,或是沒有神經代償(此說法亦存爭議),那麼再怎麼努力訓練,效果也非常有限。復健可以針對關節活動度、肌力、耐力、動作靈敏度、精確度訓練。想想那些透過訓練而有良好表現的芭蕾舞者、舉重選手、馬拉松跑者、樂器演奏家或是魔術師,都是在指導下透過大量練習從「可以」到「更好」。但若是中風所導致的能力喪失,透過誘發仍無法出現,那麼練習效果恐怕事倍功半,讓家屬及病人精疲力盡。
「如果做得到,誰不想好好做?」
接受現況與鼓勵,反而可以促進病人常保嘗試與參與生活的信心。
「哇!不錯喔!繼續保持下去」
「你剛剛的動作非常標準」
「再一下我們就突破囉!」
「你剛剛怎麼做出這個動作的?我們再來一次!」
畢竟神經的恢復即使過了所謂的黃金期,也不一定就完全停止。我看過太多兩三年後,在動作上還持續進步的案例。
二、顧此失彼,全盤皆輸
中風後除了找回「失去的」能力,充分發揮「尚存的」能力更為重要。
中風後歷經急救、手術、恢復、觀察,大致上有一週甚至數月的臥床期,臥床造成的體力退化,嚴重程度不亞於腦神經損傷造成的肢體功能損傷。由於肢體功能損傷造成的生活依賴、或是參與受限,常常導致健康的肢體因為活動量大幅度降低,導致肌力衰退、動作笨拙、反應遲鈍。
許多人復健期努力做復健,住院期間上午下午排滿滿,回到病房後躺在床上,大小便在床上,漱洗穿衣都依賴。住院住到不能住,返家後每週三天復健,其他天在家茶來伸手飯來張口。
還有一種狀況就是「復健時很嚴格」,家屬儼然像個小老師,動作要求做的標準精確,日常生活又像是溫室園丁,坐久一點或站久一點,擔心病人太累,百般呵護。
我在宜蘭有一個中年中風病人,中風明明可以獨立拿拐杖走路,卻連樓梯都沒爬過。訓練兩次後就搬回台北五樓的家,妻子狠下心來不準備三餐,讓先生天天下樓買,兩個月後,手掌還打不開、腳掌還沒辦法順暢打拍子的他,已能自己搭公車,還可以去運動中心spa,現在已經在準備找工作了。在台北也有一個60幾歲阿姨差不多症狀,本來請了個外勞,走路都怕跌倒,後來辭掉外勞,一個人在公寓四樓生活,三餐自理、洗衣打掃樣樣來,天天出門散步。
三、生活沒有重心
中風後,要參與生活,除了維持健康肢體活動度,另一個重要的意義就是找到生活重心。尤其是症狀較為嚴重的患者,更應該要及早規劃病後生活。過度重視患肢的恢復,除了事倍功半令人挫折,停止復健訓練後的生活失落,更是造成臥床的元兇。一旦長時間臥床,除了之前的努力前功盡棄,身心更會進入緩慢的衰退,接下來骨質疏鬆、體耐力差、心肺功能低落、吞嚥能力退化、大小便失禁、關節變形肢體痠痛接踵而來,本想一了百了卻演變成苟延殘喘,全家拖累,更是令人心酸。我有一個腦幹中風全身癱瘓的阿伯,到院前死亡。從練習達到健康時每天坐起14小時、站起2小時,透過輔具的幫忙,可以站著逛花園,還外出到旗津吃海產、去六堆吃客家小吃,半年內移除鼻胃管、氣切。生活不必抽痰、翻身、拍背、管灌。還有一個極嚴重的缺血性中風,全身僵硬反射動作強,本來像植物人一樣,現在可以看電視,表達喜怒哀樂,透過站立訓練,全身張力降低,目前口水幾乎可以自己吞,70幾歲妻子跟看護,還能偶而帶出門散散心,看看湖光山色,生活多點調味。
「生活即復健」不是生活都在做復健訓練,而是透過參與生活,保持最高的生活獨立性,善用輔具或改變做事方法,重新適應病後生活,找出生活重心,是進行患側訓練「同時」必須要一起進行的。消極的避免臥床,增加坐站時間;積極的重新培養興趣,練習生活自理,找出生活重心,從新參與,才是避免慢性失能的良方。
#優效居家職能治療所
#復能 #復健 #輔具評估 #居家好鼓勵
#中風 #骨折 #失能 #長照 #站立
運動中心 歸 誰 管 在 台北運動中心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健身資訊懶人包 的推薦與評價
在運動中心歸誰管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sony577也提到: 家人最近去健康檢查發生血管硬化指數偏高~ : 擔心之後會有心血管疾病的問題: 現在除了要求家人要 ... ... <看更多>
運動中心 歸 誰 管 在 台北運動中心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健身資訊懶人包 的推薦與評價
在運動中心歸誰管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sony577也提到: 家人最近去健康檢查發生血管硬化指數偏高~ : 擔心之後會有心血管疾病的問題: 現在除了要求家人要 ... ... <看更多>
運動中心 歸 誰 管 在 新北市新莊國民運動中心- 首頁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Facebook 會顯示資訊來協助你更深入瞭解粉絲專頁的成立宗旨。你可以查看內容管理和發佈者所採取的動作。 粉絲專頁建立時間- 2016年1月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