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颱風嚴防豪雨 #面對極端氣候台灣怎麼治水?🌊
#大台北防洪計畫:如果淡水河暴漲,誰能拯救大台北居民?
台北防洪計畫從1982年開始施工,直到1996年完工。#二重疏洪道 是台北防洪計畫的一環,理論上最大疏洪量每秒可以排掉3條基隆河,確保整個大台北的安全,但這幾年淡水河流域的淤積沖刷,讓排洪量少了將近35%。
其實,大台北防洪計畫是採用200年頻率洪水作為設計保護基準,最大洪水量是2.5萬秒立方公尺,中國黃河的200年防洪機制也不過才2.3萬秒立方公尺。
然而極端氣候不斷出現,200年頻率的洪水一直被打破。淡水河流域蓋了150公里的堤防、47公里的護岸,這等於每一公尺的河岸都被堤防擋住了。人工設施擋住了水,也擋住了我們對母親河的依戀。
劇烈的氣候變遷已經證明,不斷興建堤防讓城市不淹水的期待,結果來看非常不切實際。前內政部長 #李鴻源 說,城市已經不是我們現在想像的這種城市。整個淡水河流域還有太多事情可以做,公有地、停車場、學校操場可以改造,讓它們發揮一部分滯洪池功能。
我們是否能學習與水共存,慢慢打掉堤防、還地於河?
► https://bit.ly/2RkAvhA
#如果淹到你家的水是雞排店跟工業廠的油廢水:你家是水質破口嗎?
大台北地區除了淹水,河域水質污染也是極為嚴重的問題。
「復育一條河,是為了拯救一片城市。」許多城市都曾走過犧牲環境換取經濟發展的歷史,但看過日本鴨川、英國梅西河的河川復育,相信台灣人的向心凝聚力比他們更高。
水質最大問題來自於未接管、尚未連通到污水下水道的家庭及工業廢水。
雙北近年來積極推動「家戶接管」,希望家庭廢水能先進到下水道系統處理後,再排放回河川完成水的循環。花費了巨額投入到淡水河污水下水道系統建設,但是要讓淡水河變清澈,還有最後一哩路。
雙北已接管約190萬戶,依舊有近70萬戶家庭還沒接污水下水道,再加上淡水河流域經過的桃園市與基隆市,仍有百萬戶的家庭生活廢水未經處理就排入淡水河。
「你」其實也能幫助淡水河改善河流水質!先從查看、了解「污水接管」做起,不讓自己成為污染淡水河流域的兇手。
提升家戶污水接管率後,接下來就是從源頭去管制 #事業廢水。
► https://bit.ly/3kuFrga
淡水河是台灣每一條河川的縮影,也許有一天我們又可以跟我們的母親河再度親近,真的成為水的子民。
Photo Credit : Unsplash
#CSR #CSR在天下 #為淡水河做一件事
#水系公民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PanSci 泛科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可能性調查署 治水的錢都是在放水流嗎?我們有沒有辦法杜絕水患呢? 為了治水,政府每年編列了許多預算,然而,每當颱風季節、豪雨來臨時,我們卻仍會為水患所苦。讓我們從頭了解各種治水的方法和各國的治水工程,一起來想想:身為台灣的居民,我們該如何與水共生? #千年一遇總是讓人無福消受 #例如...
還地於河 在 CSR在天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面對極端氣候國際怎麼治水?🌏
🇳🇱荷蘭:#還地於河
1995年的大洪水,讓這座2000年的古城幾乎滅頂,水位一度與堤防齊高,17萬人被迫撤離家園。
「我們不能再築更高的堤防了,否則我們將會被關在一座10公尺高的牆內,」
慣於與水爭地的荷蘭,決定拋開築堤防水的舊思維,推出「還地於河」(Room for the River)的國家計畫,改為拆壩遷堤、還地於河,闢一片寬闊的沖積平原,讓河水跟洪水有路可走。
把這些土地交還給河流,恢復平原的蓄洪功能,不僅有助於防洪,亦能減少地層壓力,恢復下游地區地下水的挹注,解決地層下陷問題。
台灣淡水河,沿岸堤防不斷加長,部分堤防早加高過10公尺,面對氣候變遷的威脅,我們能做什麼改變?
► https://bit.ly/2Tssicd
🇯🇵日本:#讓自來水能生飲
在日本轉開水龍頭,放心生飲自來水看起來稀鬆平常,但這其實夾雜著一段慘痛的歷史。
1956年,日本工廠排放廢水造成超嚴重的環境公害,三年內增加40多個死亡案例,讓日本政府痛定思痛,制定嚴格法規。污染水源不只有刑事責任,違規者將重判6個月以上7年以下的徒刑,彰顯日本全民的共識與決心。
為了讓鴨川有適合生物生存的棲地環境,鴨川下游流經建成區的河岸,幾乎每500公尺就設有一個控制水位、增加溶氧量的攔河堰,也利用水制工控制河川的流心,使其在枯水期亦不致成為斷流。
台灣淡水河,同樣有香魚、豐富的鳥類生態,能夠複製「京都鴨川」的成功經驗嗎?
► https://bit.ly/3zpgs24
🇬🇧英國:#公司協力的梅西河谷運動
百年來,未經處理的家戶廢水、工業廢水統統排進了梅西河。1980年代,梅西河成為英國污染最嚴重的河川,甚至有人說是全歐洲、全世界第一。當工業革命的榮光退去,老牌英國工業城被全球化的浪潮淹沒,工廠關閉,人們失業,要如何從重度污染的河川裡,看見城市再生的一線生機?
1985年,英國第一個公私協力運動「梅西河谷運動」,由政府出資,展開25年的河川整治和水岸復甦。
河流超越了行政地界,滋養數百萬人口,必須打破既有行政框架,仰賴公、私部門和公民的共同參與,這和我們正在做的淡水河公約很像。
台灣淡水河,新北市長侯友宜承諾,「明年新北市政府目標,是讓淡水河域重度污染要從6恢復到3%,並且在2030年要歸0%。」政府、企業與民眾,必須要一起努力,要能繼續 #為淡水河一件事。
► https://bit.ly/3iA2UtI
還地於河 在 黃偉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翻轉竹溪獎不完
#每一座美麗的城市都需要一條美麗的河川
竹溪,曾經人人避之的臭水溝沿岸,歷經兩期整治工程後,現今脫胎換骨,成為風景優美、人們散步運動的休閒雅緻空間。
竹溪整治後,還地於河,市民朋友不僅能夠更親近溪水,透過開放空間綠地、無障礙動線,也串起竹溪水岸與周邊社區及鄰近商圈景點,建立了連續的府城觀光旅遊路線,為台南市民營造了更優質的生活環境。
得獎,是給這座城市的肯定。因為有了市民朋友的支持,市府團隊能夠更有底氣的去做每件對的事情,成功翻轉竹溪,成為兼具生態循環、資源永續,以及承載孩子夢想的「築夢之溪」。
✅延伸閱讀
台南竹溪獲獎不斷
榮獲台灣景觀大獎雙料肯定
https://reurl.cc/WE4AQL
還地於河 在 PanSci 泛科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可能性調查署
治水的錢都是在放水流嗎?我們有沒有辦法杜絕水患呢?
為了治水,政府每年編列了許多預算,然而,每當颱風季節、豪雨來臨時,我們卻仍會為水患所苦。讓我們從頭了解各種治水的方法和各國的治水工程,一起來想想:身為台灣的居民,我們該如何與水共生?
#千年一遇總是讓人無福消受
#例如令人心醉的橋本環奈
#例如令人心碎的八八風災
延伸閱讀:
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更要聰明的與水一起生活──《科學月刊》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41060
如何面對「旱澇並存」的未來?氣候變遷下區域豪雨和旱災的科學成因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50046
#水災 #莫拉克颱風 #重現期距
還地於河 在 景澤創意Vision Union - 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荷蘭的還地於河 ... 的推薦與評價
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荷蘭的還地於河(一) Room for the River 荷蘭政府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帶來的暴雨風險,以及不斷提高的水位,提升了洪氾的風險,近年來開始針對境內30 ... ... <看更多>
還地於河 在 與水和平共存! 張麗善率團學習荷蘭「還地於河」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雲林縣政府歐洲考察團,最近展開了荷蘭水利考察,雲林縣長張麗善,跟水利處長許宏博,以及水利專家,一同前往荷蘭「奈梅亨」水岸公園,參訪著名的 還地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