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育米蟲的過程中,我時常會反思。
.
有些我做對的事,對她起了正面影響,我會感到開心,有一種安慰了我自己的感受,在我成為媽媽角色的時候,我就告訴我自己,我要當一個好媽媽,不能傷害自己的孩子,有可能是源自於我自身經歷,我特別看重這一點。
.
但養育孩子的過程可不是自己說了算,孩子可不是公事,經過事先評估規畫,按部就班就輕鬆達成預定的目標,皆大歡喜。
.
孩子有自己的靈魂、喜好,他是另一個生命,另一個獨立的個體。
.
華人父母普遍對於孩子是傾向無私的付出,對於自己的骨肉視為自己生命的延續,總是願意給孩子最好的一切,照理說這樣養大的孩子應該也會感謝父母,再不然也一定很愛父母,再不濟至少也相處融洽吧,但,成年後的親子關係卻常成為楚河漢界,兩代間的溝通像是築起了長城產生了雙向阻礙。我不理解你,你不滿意我。
.
我一直很注意這點,別讓親子關係因產生誤會而導致疏離,尤其孩子成年的過程相處中,更需要拿捏尺度。人非聖賢,雖然自己是媽媽,但不是身為媽媽就是什麼都是對的。
.
今早在整理我跟米蟲去絲路的照片時,看到幾張隨手拍的照片,就想起這麼一段往事。
.
在社會進步且富裕化的過程中,上一代人總是說著”我們小時候哪有你們現在這麼好命。”是的,包含我的這一代人,也是免不了這麼說著下一代,的確相較自己的童年,現在的孩子在物質享受及資源上擁有的更多,因為得來簡單,以為是理所當來,而不懂那是來自父母無私的愛。
.
米蟲向來惜福,而我雖然原則清楚,但因為只有一個女兒,免不了養育的過程中有時過於溺愛,偶而她也是個很惜皮的孩子,疼愛與教養中要如何取得平衡,是一大考驗。記得那一天我們的旅程來到了民樂,民樂是什麼地方?民樂是個鄉下小地方,甘肅省的縣級城市,人口不過20多萬人,要不是設了一個高鐵站,這裡恐怕更原始,祁連山邊的小縣城沒有太多的資源,更沒有花花世界的霓虹燈。
.
當我在預定旅館的時候,看到一間開幕一年多的4星酒店,二話不說我就訂了這間旅館,雖說民樂只是短暫睡一晚的中繼站,但對於陌生的城市,尤其小地方還是覺得住的有保障些,帶著女兒睡起來也較安心。對我來說,那天我已經盡我的可能挑了民樂最好的旅館了。
.
高鐵開通才3年多的民樂,繁華還沒越過祁連山來到這裡,酒店外的街景與商店還保留著原汁原味的純樸,抵達飯店的的時候,我很開心民樂有這間新酒店,酒店內的裝潢採用標準的濃厚中式風,飯店的接待人員很親切,飯店看起來也很正常,總之,我想比起2天前在張掖遇到的怪異龍門客棧,這裡應該是安全很多,也有其他的住客。
.
隔天一早我跟米蟲下樓吃早餐,早餐後準備搭車到蘭州了,從民樂搭高鐵到蘭州大概將近3小時的車程,以大陸的距離來說,算是很近的距離,但車班的關係,抵達也要下午2點多了。
.
飯店的早餐菜色十分豐富,清一色的中式餐點,各式粥品、包子、花捲、醬菜、冷盤肉、各式熱炒、湯品、水果,還有牛奶雞蛋醪糟與中式點心,加起來約莫30多種菜色,我拿了滿滿一盤早餐回到桌上時看到米蟲只拿了一點水果,我問她為什麼沒拿早餐只拿水果,她告訴我那些早餐都是中式的沒有她想吃的,她沒胃口,吃一點小蕃茄就好。
.
這一聽我頓時就有些不高興了,整個餐廳裡加起來30多種菜色都入不了她小姐的眼裡嗎? 何況空腹吃小蕃茄很傷胃的。民樂高鐵站旁什麼都沒有,如果她現在不吃早餐的話,得一路餓肚子到下午了,我這麼告訴她。
.
但她還是告訴我,她看到這些油膩的早餐,真的沒胃口,她也不想吃粥,她吃不慣。這下我火大了,我問她吃粥怎麼了嗎? 我從小到大的早餐,阿祖都是煮粥給我吃的,我可是愛得很呢。
.
我想我當下一定是臉很臭,我臉上的表情一定是告訴她:她真是不懂事,不知感恩與惜福。但我嘴裡只是不高興的說著:要餓肚子隨便妳。
.
我已經不記得那頓早餐的味道了,只記得我食不知味的吃著餐盤內的食物,米蟲看了看我之後,起身去拿了一點熱食回來,她坐下來告訴我:媽咪,我知道妳現在很不高興,覺得我是嬌生慣養耍脾氣,這裡有這麼多菜色我卻說我沒胃口,是不懂感恩與知足,但媽咪妳先不要生氣,我想跟妳說,對妳來說早餐喝粥是一種幸福,因為以前妳小時候阿祖早餐都煮粥給妳吃,所以妳很習慣,但是媽咪,我想請妳想想,我從小到大,妳有煮粥給我當過早餐嗎? 尤其這幾年妳在家裡早餐都是做沙拉輕食,我口味又一向清淡,所以當然吃不慣中式早餐。
.
米蟲向來是個高EQ的孩子,她又補充了幾句,她說: 媽咪,我希望妳能理解我剛剛說吃不慣中式早餐,純粹是飲食習慣,而不是在挑剔更不是嫌棄。
.
我想想她說的是實情,的確她從小到大我沒有煮過一次白粥讓她當早餐,所以她不習慣是很正常的,孩子只不過是表達她的感受跟喜好,我怎麼會因此就不高興,更不該有先入為主的想法直接做不好的推測,這是不對的,更不是我想要的,難道我想把小孩教成一個逆來順受,不敢表達自己的人嗎?
.
身為媽媽角色這20幾年來,曾經幾度我用過不適當的教養方式來對待米蟲,事後我總是深深懊惱與內疚,天知道,身為媽媽一輩子最不願意傷害的人,就是自己的孩子,也是因為如此,我總是願意聽孩子的聲音,願意反省,願意跟孩子一起進步。
.
親子關係中,我們都需要反思,只要相愛不要傷害。
醪糟是什麼 在 婷婷 - 做自己 我是費洛蒙女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原來
所有的一切都是套路....
原來一切的一切
我只能說 自己至少盡力了 也努力過了
也一直讓步了
還想怎樣?!
憑什麼 什麼都要聽你的?
狗屁醪糟原則一大堆
卑微忍耐是有限度的
#今天才知道孩子也會算計父母
#怎麼會變成這種個性
醪糟是什麼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疫情時代推薦書籍:陪你去看蘇東坡》作者:衣若芬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琖淒然北望。
—蘇東坡
衣若芬教授做了三十年的東坡夢。一個女子,魂牽夢縈千年前的大詩人,考証他的出生地,走遍他被貶放的江山,飛行數十萬里,就為體悟蘇東坡寫下「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的心境。
蘇老當年一定無法想像千年之後,會有一個來自比他當時被流貶的黃州(今日湖北黃崗)更遠方的台灣女子,歷經千年時光仍幽幽傳遞思念。之後依靠她嚴謹的學術論証,尋覓東坡先生出生地,兒時往事,硯台隱喻,身高長相,甚至反駁了林語堂先生蘇東坡傳記的史實錯誤。
三十年夢幻情牽後,衣若芬完成了這一整本書。何止紙薄情長,它太珍貴了!
出版此書飽讀詩書的悔之於臉書引用蘇東坡的詩句,撰寫他的閲讀感想:「晚景宜倍萬自愛耳」。歷經顛沛、苦難、羞辱、流離,那個一再被貶謫,猶須上表謝君恩的詩人,有著如此深刻的覺悟;晩年的東坡不只一次在信上這麼告訴朋友,用今天的白話説:「人老了,應該多愛自己一萬倍啊!」
這句評語,多麼適合疫情大流行下的我們。多愛自己一點,多愛我們仍擁有的時光,多愛我們的每一個踏步、每一個日子。多一些,再多一些,再多一些!
過去喜愛蘇東坡但懶於考証只享受其詩詞的我,從來只是悠遊於他和黃庭堅那一代才子的人生情境。
當命運被捉弄後,他們化苦為美,他們看厄如飛絮,——送行舟,水東流。
我這叫借東坡,有時行樂,有時照斷腸。
而衣若芬教授可是真在林語堂的書裡認識了這位才華橫溢的樂觀幽默詩人後,她看到蘇東坡不被現實擊倒,始終在顚沛時刻,仍能保有自己的對應方式和生活趣味,決心成為研究蘇東坡的專家。
蘇東坡不是梭羅,梭羅是一個本性叛逆,需要遺世的人。蘇東坡卻不是,他戀家也深愛他的朝代,但在幾次寃案後,他看破了,看破了通判、禮部尚書的官位。春庭月午,搖蕩香醪光欲舞。步轉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那些他父親帶著全家進京入考的抱負,最後皆可轉成輕雲薄霧。他反對朝中大權人士王安石,説了真話,從此一路被貶。貶的地方也真多,沒完沒了。結果到千年之後,一名叫衣若芬的女子帶著我們追逐蘇東坡一路的足跡。這好像悲劇之旅,好像文化考証,卻有點荒謬地如文化旅遊行書。
每一段路程,都是中國體制血淋漓對一位講真話、才情洋溢的文人,最真實的惩罰。那豈止是蘇東坡的故事。
但在蘇東坡,這些苦厄卻化為一路的詩作之旅。
當年如果他假一點,妥協一點,官拜更高一點還有蘇東坡嗎?
幸好他沒有!!!
這真是文人和權力之間,最好的結局。貶值他的人,只是歷史書上的名字,而蘇東坡卻傳承千年,如今到處是他的紀念館,塑像:以及以不同方式愛慕他的人。
無意之間,蘇東坡教導了人們離愁斷腸時如何自處:他並非追求孤獨,他像我們這些凡人。經常必須在荒涼煙滅的每個地方,找到自處之道。
貶至黃州,他寫下:
缺月挂疏桐,漏斷人初靜。
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衣若芬説她想過這般的人生,流浪在時間的荒蕪裡,啜飲文字如甘泉。
我認為東坡的感慨可能更強,他是被棄絕的,被羞辱的流浪。但他去的地方,有山,有水,有風景且明麗。用現代的説法,他轉念地很快,縱情山水,怡然自得,樂觀幽默。
書一上市,我迫不急待的閱讀:試著摘錄幾段,勾誘各位,在這疫情壓著人悶悶的年代,跟著衣若芬追夢的足跡,一起尋東坡,學習他的自由自在。
也向我完全不認識的衣若芬致意。
* 幾乎所有蘇東坡長期居住過的地區,現在都興建了紀念館—浙江杭州、湖北黃岡(黃州)、廣東惠州,乃至於海南島(儋州)。這些紀念館都樹立了東坡的雕塑像,人們參觀紀念館,了解東坡與該地區的因緣,藉著東坡像,想像東坡的模樣。
在所有的東坡塑像之中,比較特別,而且是少見的坐像,在東坡的老家四川眉山三蘇祠裡,名叫「東坡盤陀像」。
從三蘇祠正門(南大門)進入,經過前廳、饗殿、啟賢堂,在來鳳軒前左轉,披風榭北面的水渠中,就見到東坡盤陀塑像。「盤陀」指的是東坡所坐的大石。根據《三蘇祠志》的紀錄,塑像由雕塑家趙樹同設計,「用白色水泥、河沙、大理石顆粒、顏料配合澆鑄仿紅花崗石雕琢」,重約六十噸,塑像與基石相連,總高四.一公尺,寬四公尺,厚二公尺。一九八二年四月動工,七月完成,費資人民幣五千餘元(新臺幣兩萬餘元)。
到三蘇祠參訪,免不了要和東坡先生「合影留念」。或站在像前;或坐於像側;或順著他臉龐轉向,遙望他左上方的天空,與他的眼神「空中接觸」。這一尊《東坡盤陀像》讓觀看的人有多種角度選擇—選擇怎麼看東坡,也選擇怎麼和東坡一起被看。
據說雕塑家參考了三蘇祠裡傳為李公麟的《東坡盤陀像》明代洪武二十九年(一三九六年)碑刻。隔著保護《東坡盤陀像》碑石的玻璃上下左右端詳,覺得和塑像其實不大一樣。玻璃反映出我的影子,照片裡的東坡碑刻和我的形貌重疊,好似把我的自拍像印在了東坡身上。
《東坡盤陀像》碑刻線描,東坡鵝蛋臉,天庭飽滿,鼻隆耳大,雙目有神,頭梳道士般的黃冠,衣袍寬闊,雙手執竹杖橫放膝頭,雙腿盤坐在不平的巨石上,石上鋪了豹紋的氈毯。這碑刻像說是出自東坡的友人畫家李公麟,可能有文獻的來源,和東坡亦師亦友的黃庭堅曾經寫過一則題跋,說:「李伯時近作子瞻按藤杖,坐磐石,極似其醉時意態。 」李伯時就是李公麟。
東坡盤陀塑像的東坡面容比《東坡盤陀像》碑刻像清瘦,雙目細長,鬚髯飄飄,頭戴高士巾,身著交領衫,腰繫帶,腹間打蝴蝶結,帶穗垂於左側。東坡坐在左高右低斜傾的巨岩,左手支岩,左腿盤起,弓右腿,右手搭在右膝頭。沒有橫筇枝,也沒有豹紋氈。
同樣採取坐姿,東坡盤陀塑像卻不像盤陀像碑刻那樣正襟危坐,給人節氣凜然之感。他雍容嫻雅,眼神淡定,風雨不驚。從塑像的坐態和欹斜的姿勢看來,我認為雕塑家用了水月觀音的造型來詮釋整體的東坡外觀。
水月觀音圖像創造於八世紀,是中土佛教禪宗結合隱逸思想的視覺呈現。「水」和「月」象徵無實相無定性的虛空本質,在佛教經典十譬喻和〈證道歌〉之類的文獻裡時常出現,並有《佛說水月光觀音菩薩經》。
目前我們能見到的最早有紀年的水月觀音圖像,是五代後晉出帝天福八年(九四三年)的敦煌彩繪絹幡(法國吉美博物館 Musée Guimet 藏)。在千手觀音像下方右側有「水月觀音菩薩」榜題,描繪竹林前面,菩薩右手持楊柳枝,左手執淨瓶,坐在水中一塊大石上,盤右腿,左腳踏在水中的一朵蓮花。這種「自在坐」的姿勢,坐在水中磐石,搭配月亮(圓光)的形式,是水月觀音菩薩的基本樣態。
但是東坡畢竟不是菩薩,我們也不必神化他。這「自在坐」相的東坡,以及他畢生崇尚的自由精神,使我想把不大好懂的「盤陀像」名字改叫「自由自在像」。「自由自在」,不正是人們熱愛東坡的原因之一嗎?
* 帶著濕濡泥土的銀杏落葉,找不著完整無破損無褐斑的。我翻撿著,想至少帶一扇給遠方的友人,這是今年在東坡家,秋天陽光雨露過後的記憶。
兩株象徵東坡兄弟的六百年銀杏,每年都有黃扇飛舞,雖說是第三次造訪三蘇祠,今年我才有緣躬逢其盛。小心翼翼除去葉上的雜滓,夾進剛買的書裡。南朝詩人陸凱贈予范曄折枝梅花,有詩:「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我這效顰之舉,不過是心頭的思念牽掛。
下次再訪三蘇祠,不知何年何月,即使還能遇見黃扇飛舞,也不是同一片被我呵護過的落葉。無法重來,無法複製,無法替換。
* 在蘇東坡的世界裡再想到法國導演班諾.賈克(Benoît Jacquot)的電影《女人出走》(Villa Amalia)裡的女主角,在情感受創之後拋棄所有,讓一切歸零,重新認識自我─人生,有什麼非擁有不可的東西嗎?
* 我的注記蘇東坡不是受盡磨難,失去了權力,攀月不可得才回頭找尋:「初心」練就「自在」
以下是衣若芬的考証:
軾年十二時,於所居紗縠行宅隙地中,與群兒鑿地為戲。得異石,如魚,膚溫瑩,作淺碧色。表裏皆細銀星,扣之鏗然。試以為硯,甚發墨,顧無貯水處。先君曰:「是天硯也。有硯之德,而不足於形耳。」因以賜軾,曰:「是文字之祥也。」軾寶而用之,且為銘曰:「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於德,或全於形。均是二者,顧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這一方天石硯,有如東坡的傳家之寶。他十二歲時在紗縠行的空地玩耍,挖出了一塊形狀像魚,摸起來有如皮膚溫和瑩潤的淺綠色石頭。石頭上有細小星星的花紋,敲打有鏗鏗的聲音。他試著把這塊石頭做為硯臺,發墨效果很好,美中不足的是,沒有凹處能夠存水。父親蘇洵告訴他:「這是一方天然的硯,材質優異,就是外形不完善而已。」認為得到這塊奇石是對寫作的吉祥徵兆。
蘇洵為這方硯石刻了凹處,讓東坡能用來磨墨。東坡寫了銘文,思考「德」和「形」難以兩全,讓人聯想起《莊子.德充符》裡說的道理。世上很多人為存活而仰人鼻息,苟且偷生,東坡自勉「一受其成,而不可更」,堅持初心。
那一年蘇東坡才12歲。
* 42歲受審,先入獄月餘,隔年貶至黃州(如今湖北黃崗市,除了武漢之外,死了最多新冠病毒COVID—19的地方。)
元豐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獄,家屬流離,書籍散亂。
明年至黃州,求硯不復得,以為失之矣。七年七月,舟行至當塗,發書笥,忽復見之。甚喜,以付迨、過。其匣雖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硯處,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我的注記:又入獄又貶至千年前尚屬邊陲荒涼之地,只因慌亂之間找到兒時12歲,父親告訴他吉祥之物的硯台,東坡再交給二兒子蘇迨和幼子蘇過,傳承三代的心意之外,也代替了自己無法身為父親的陪伴的補償⋯⋯
一個小小紀念性的硯台,可以抵去了當下的悲慘命運⋯⋯
東坡那一刻如此歡喜,而非目睹此物,靜極生愁。
* 蘇東坡寫兒時故鄉蟆頤山踏青,詩句如清明上河圖,有畫面,有趣味,而非只有詩人自己的感慨:
東風陌上驚微塵,遊人初樂歲華新。人閒正好路旁飲,麥短未怕遊車輪。
城中居人厭城郭,喧闐曉出空四鄰。歌鼓驚山草木動,簞瓢散野烏鳶馴。
何人聚眾稱道人,遮道賣符色怒嗔。宜蠶使汝繭如甕,宜畜使汝羊如麕。
路人未必信此語,強為買符禳新春。道人得錢徑沽酒,醉倒自謂吾符神。
東坡描寫在了一個自稱道人的吹牛販子,他攔住遊客強賣平安符,說能保祐家裡出大蠶繭和大肥羊。如果不買他的平安符,還會擺現生氣難看的臉色。大過年的,遊客不想破壞興致,就讓那位「道人」大賺一筆,他拿錢買了酒,就喝得酩酊大醉,倒臥路邊,還喃喃地說自己是「符神」。
* 同樣寫蟆頣山踏青,子由版:
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浮橋沒水不勝重,野店壓糟無復清。
松下寒花初破萼,谷中幽鳥漸嚶鳴。洞門泉脈龍睛動,觀里丹池鴨舌生。
山下瓶罌沾稚孺,峰頭鼓樂聚簪纓。縞裙紅袂臨江影,青蓋驊騮踏石聲。
曉去爭先心蕩漾,莫歸誇後醉從橫。
最憐人散西軒靜,曖曖斜陽著樹明。
意思是:冰雪融解,江岸的青草翠綠迎春,人們乘船橫渡,走過可能是木板搭建的浮橋,登上蟆頤山。山下山上,平民百姓和達官顯貴都盡情飲酒作樂。蟆頤觀底的老翁泉水流潺潺,水邊的鴨舌草欣欣向榮,這歡鬧的景象在人散之後恢復寧靜,是子由最感舒適的時候。
我的注解子由這樣的詩句,可以套用在任何一個小鎮山頭踏青。
這正是蘇東坡所以傳唱千年的功力。
書籍:衣若芬《陪你去看蘇東坡》
博客來:https://bit.ly/2QIYtPU
金石堂:https://bit.ly/33LBtoI
誠品:https://bit.ly/3dykafJ
讀冊:https://bit.ly/3amvsS4
【海外購書】
※ 博客來海外訂書流程請見:http://bit.ly/2HyFjYR
海外郵資一覽表請見:http://bit.ly/2HAZ2Hy
※ 金石堂香港OK提貨服務說明:https://bit.ly/2HFB9hS
海外訂購說明:https://bit.ly/2DPIAkf
※ 誠品香港OK便利店取貨服務說明和台灣以外的購物服務及運費說明請至常見問題FAQ點選查詢:https://bit.ly/2JKmuED
醪糟是什麼 在 【余姐美食】醪糟最簡單的做法,汁多酒甜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醪糟 最簡單的做法,汁多酒甜,教你室溫保存 醪糟 三個月不壞的技巧 醪糟 也叫酒釀、酒娘、酒糟、米酒、甜酒、甜米酒、糯米酒、江米酒、伏汁酒,米酵子,是 ... ... <看更多>
醪糟是什麼 在 ️黄酒菜园鸡‼️ 米酒是不伤胃的酒,因为醪糟是糯米制成的 的推薦與評價
醪糟是 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傳統食品之一。糯米能补虚补血补脾肺。酿成醪糟后,增添了酒性,善于窜透,能通肝、肺、肾 ... ... <看更多>
醪糟是什麼 在 自制醪糟、米酒,其实做法很简单,用剩米饭就能做,2分钟学会 的推薦與評價
美味小舍:今天给大家分享怎样在家用剩米饭做醪糟。 醪糟是 一种米酒,又叫酒酿作为重要的调味料。掌握做法诀窍,自己在家很轻松就能做出来。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