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歲開始學英文比較好?】
這是許多家長心中的疑問🧐
也絕對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表達清楚的
#此文慎長請耐心閱讀😊
學習語言的路漫長,如果能越早開始當然是最好
但如果已經錯過黃金關鍵期,還補得回來嗎?!🙁
早期有研究發現:
1. 0-7歲是人類語言學習的關鍵期。
2. 7歲以前的孩子,完全有能力同時學習兩種語言。
3. 7歲之後,語言學習的效率開始急劇下降, 等到17歲後,將基本失去第二語言學習的天賦。
《來自華盛頓大學教授,帕特里夏·庫爾(Patricia Kuhl)研究發現》
雖然如此,但我認為只要有心向學
#學習方式與目標會比何時開始來得重要
所以~別擔心 只要願意開始,都不嫌晚哦!
當然,尚未有學習認知的幼兒,需要家長大力相助
接著,我們來看看各年齡層的孩子
學習重點是什麼呢?🤓
〔0Y-2Y〕
🔺學習重點:培養興趣、愛上閱讀
0-2歲是英文啟蒙的最佳時機,在家撥放英語CD、英語歌謠帶動唱、講英語繪本…等等,都是激發孩子對英語充滿熱情的學習方式。
對有些爸媽來說,講繪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這時候爸媽就丟掉平日的面子,來一場激昂的演出吧!
用高調的語氣,浮誇的表情,盡情把繪本表現得淋漓盡致,就算發音不是那麼標準也沒關係,重點是讓寶寶覺得閱讀是一件好玩的事情,間接培養閱讀的好習慣哦📖
〔2Y-4Y〕
🔺學習重點:家長陪伴、語感養成、基礎自然發音、提升熱情
語感養成可以從「聽」開始,Youtobe上有許多英語學習頻道,都可以幫助孩子提升「聽力」的部分,像是:Alphablocks、BabyBus、Pinkfong、Wordworld 等等,這些都是很有趣且適合幼兒學英語的頻道。
另外,像是有聲書、點讀筆、Podcast頻道、家長的陪伴⋯等等,也都可以增進孩子的語言發展,不一定要依賴太多的3C哦!
家長們也可以利用每日或空閒的零碎的時間,和他們進行一些小互動。以自身經驗舉例,Eason、Fairy幼兒時期,我和爸爸幾乎每天晚上會教他們5-8個單字的發音,對大人來說是"教",但對小孩來說卻是"爸爸媽媽在陪玩"。
比如今天安排的主題是/a/,我們會找一些相關單字來教自然發音,像是:bat、rat、rag、tag、sad、bad,大家可能會想說,有些單字並不常用,而且小孩也不了解意思啊~
但其實自然發音,就是要用他們不熟悉的單字來學習,這些冷門字更可以讓孩子專注在"拼音",盡量安排字母少、重複性較高的單字,才能加深孩子的印象👍🏻
每次"教學"的過程中,別忘了這其實是一種親子遊戲,家長不需要太嚴肅,一開始可以來首帶動唱炒熱氣氛,接下來在小黑板或紙上寫出字母,大人邊寫讓孩子邊讀,寫完一個單字,再很疑惑地問他們?What's this?? 接著一個字母一個字母教發音,最後讓他們試著自己唸出這個單字。
過程中就算孩子念錯也沒關係,千萬不要取笑或是指責,因為這只是在培養他們的語感,學語言是急不來的,每次的學習、陪玩,都是在加深印象,當孩子覺得有趣,自然會增加對英文的熱情👏🏻
〔4Y-6Y〕
🔺學習重點:增加閱讀量與難度、生活英語對話
4-6歲的學齡前兒童,可以增加閱讀的量,從簡易的繪本,改為童話故事等字數較多的書籍,甚至可以加入一些練習本,讓孩子開始動手從繪畫中學英文!
此階段的孩子,學英語的方式很多元,可以從畫畫、美術、運動、生活中學習,目標是將英語融入在生活中,讓他們學習運用比死背更重要!
若帶孩子做練習本時,不需要特別解釋字面上的意思,也先不要用中文解釋,可以用動作、語調、手勢,讓孩子試著去思考、想像,最後再指著頁面上空白處,引導孩子畫圖,經過思考的學習,總是會特別印象深刻。
簡易日常英語互動對話,像是:
"Time to wake up."
"Go wash your hands. "
"hurry up."
"Take off your shoes."
"put on your jacket."
”It’s time to take a shower”
“Could you please give it to me”
這些日常生活,每天必做的事,可以試著用英語表達,孩子一開始一定聽不懂那是麼意思,先用動作代替解釋,一邊做給孩子看,一邊說出這個動作的英文,漸漸地他們就會瞭解意思,不需要一直用中文解釋英文哦☺️
〔6Y up〕
🔺學習重點:補充課外讀物、增加「聽說讀寫」能力、正確的學習態度
6歲以上的孩子,已經到了升小學的年紀,需要更完整的學習,「聽說讀寫」各方面都很重要。
因為國小以上的孩子,開始會有學業上的壓力,若是低年級的英文能力不足,到中高年級,甚至是國高中以後,會比較辛苦!
我認為,如果想讓孩子在未來,英語科不要讀得那麼吃力,那麼多補充課外讀物是必要的,也有很多家長會選擇將孩子送到英語補習班或是線上教學課程,這些都是不錯的選擇。
相較於英語學習上的技巧,我認為國小生的學習態度更是重要,我經常教導孩子把心態歸零學習,虛心受教才能學到更多,讓自己更有智慧!
另外,此階段的孩子,在學習上需要的是自信與成就感,別因為他單字背不起來、考試成績不理想、怎麼教都教不會,而指責他。
語言是需要長期學習的,現在懂得很多,不代表未來都還記得;現在學不起來,也不代表永遠不會。給孩子一點時間,自然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哦✊🏻
以上個人經驗分享,希望你們喜歡
如果覺得不錯的話,也歡迎按讚留言一起交流哦❤️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萬的網紅2分之一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加入【2分之一強】專屬頻道會員→https://bit.ly/3cLDzZw 最新【2分之一強】節目收看►►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i-Ztspx3ak8Y5MFFSlMiUi4hSAUjVCl 來賓:Julie、Ruby、黃靖倫、蔣偉...
釋字意思 在 紀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有個性侵的案件,被告是外國人。
他抗辯英文不是他的母語,所以,當初他在偵查中坦承要求被害人「口交」的筆錄內容,真正的意思是指:
「兩人有用嘴巴互相親親」。
以上是「口交」的說文解字。
上面這個案例,是我今天在修訂新年度的刑訴課本時,因為眼殘打錯字號誤打誤撞找到的。
以下是資訊提供,包括釋字805號、國營政風法制考試改期
https://reurl.cc/2rv44E
最後是已經沒幾個人問的
刑總解題書(因為太晚出了…
封面就是票選第二名的奇萊山
(那為什麼不是第一名呢⋯⋯
釋字意思 在 瑩真律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近許多藝人紛紛發起善舉,捐獻醫療物資給前線的救護人員。藝人吳宗憲也在日前以通訊軟體執行長的身分,表示要捐11萬份新冠肺炎快篩劑給民眾。沒想到卻有里長發文表示,民眾要申請吳宗憲捐贈的快篩試劑,還要先註冊下載APP,批評吳宗憲的行為是「空手套白狼」,引發吳宗憲怒嗆喊告。
這則新聞引起民眾關注,因為綜藝天王吳宗憲怒嗆告人已經不是第一次,過往也有非常多提告的經歷,然而提告對象不是媒體,就是藝人網紅。但這次卻是里長與吳宗憲槓上,引發不少話題。
引發爭議的重點,就是在里長批評吳宗憲是「空手套白狼」,意思就是吳宗憲沒有什麼付出,或者付出極小的成本,就獲得非常大的回報。這種言論,除了具有貶意之外,更帶有指涉他人以不好的手法到處行騙的意思,🔺因此如果指涉內容不實,就會構成刑法第310條的誹謗罪。
但是,基於言論自由的保障,在某些狀況下,人民應該享有表達意見而不被懲罰的權利,🔺因此刑法第311條例外規定了幾種狀況,其中之一,就是「對於可受公評之事,而為適當之評論者」,不罰。
➡️什麼叫做「可受公評的事情」呢?
我們可以從事件的性質與社會公眾間的關係來看,凡是跟公眾有關的事,都是屬於「可受公評之事」。
➡️而什麼又是「適當之評論」呢?
只要是對於可受公評的事件,依據自己的價值判斷提出評論意見,而不是單純流於情緒化或人身攻擊的言論,就是屬於適當的評論。
另外,大法官釋字在509號解釋中也提到「真正惡意原則」。也就是說,基於憲法保障言論自由,只要是善意發表的言論都採取從寬解釋,如果發表言論時不具有毀損他人名譽的惡念,即使事後發現事實不盡相同,然而發言者只要有理由相信自己所說的符合事實,都符合「善意」。
在這次的爭議中,吳宗憲身為知名藝人,又捐獻大量快篩試劑供民眾使用,然索取過程卻引發爭議,因此這件事情與社會公眾利益息息相關,當然屬於可受公評的事情。
至於里長說吳宗憲「空手套白狼」,雖然不是正面評價,但也是依據吳宗憲要求民眾必須先下載APP才能夠索取試劑一事進行評論,在我看來,應該不算單純流於情緒化或人身攻擊,符合適當的評論內容。然而里長對吳宗憲的其他言論是不是完全符合前面所說善意評論的範圍,就必須根據言論內容一一認定了。
既然憲哥都已經說了要法院見,那麼我們還是靜待司法判決結果吧!
✨今天晚上八點,瑩真律師也會針對近日新聞靠杯一下,大家記得收看喔!✨
釋字意思 在 2分之一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加入【2分之一強】專屬頻道會員→https://bit.ly/3cLDzZw
最新【2分之一強】節目收看►►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i-Ztspx3ak8Y5MFFSlMiUi4hSAUjVCl
來賓:Julie、Ruby、黃靖倫、蔣偉文、貝童彤、夏語心
各國代表:杜力、馬丁、韋佳德、佩德羅、姜勳、山姆、韋佳德、佩德羅、湯姆士、尼可、熊介
00:00:59 查遍字典也找不到?少來、哪裡老外好難翻?
00:42:04 老外翻譯烏龍一籮筐?中文詩詞翻英文超爆笑?
#詩句 #語言 #翻譯 #中文 #口誤 #出糗 #英文 #解釋 #字典 #義氣 #諧音 #誤會 #烏龍 #菜單 #新式英語 #意思
★訂閱【2分之一強】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rRJRIIH_ku2rd8Ne6nR4cQ?sub_confirmation=1
★YouTube限定獨家【2分之一強網路版】►►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yi-Ztspx3aklCPyt4y5uGioPwPZvU7m7
★打工換宿遊台灣【請問 今晚住誰家】►►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Sbc11qZgT1-EsK2A-Zxbzk9jlPsvQujN
★女性必看寶典【媽媽好神之俗女家務事】►►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f4Dzm4zX_nVns1du43OHmjP4XBxU15FL
★健康醫療知識【醫師好辣】►►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L4ugceG1iyeMfbLvWecAs3re_dOBHR9f
★和曾國城一起動動腦【全民星攻略】►►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ktxyvtfjgOO3q9B8C2dkcad5m0Z89pQD
★關注【2分之一強】粉絲團►►http://bit.ly/2mrp432
★官方 IG 追起來(@ebchalf_n_half)►► https://pse.is/GE7WW
釋字意思 在 林穎孟 迎夢台北大安文山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同性婚姻的家庭若想要建立親子關係,按《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第20條立法理由說明:「為保障同性關係之一方親生子女之權益,應許他方得為繼親收養,由社工專業評估及法院之認可」。法院會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十七條第一項之規定,委託專業人員進行訪視,法院將參考訪視人員提出的訪視報告及建議決定是否認可收養。因此社工、法官都是影響成敗的因素。
所謂的繼親收養,以女同志為例(男同志以生父類推),它的組成通常是一個生母,及一個伴侶,而這個伴侶要收養生母的小孩。
現代社會,通常有共識,撫養孩子的責任在雙親,而非單由生育的那方獨立負擔。女性主義平權運動以來,一直強調的就是反對所謂的「母職說(Motherhood)」,這個意思是有關照顧家庭、照顧小孩等等這些家務責任,過去被視為生母天職,也就是把照顧小孩的責任,全部推給生小孩的那一方。但事實上,照顧小孩應該不只是生育方的責任,也是其同居人、伴侶的責任。這在一般的異性戀婚姻中,因為婚生推定的關係,所以丈夫在小孩生下來那一刻,就肩負了撫養小孩的法律責任,沒辦法逃走。但同志家庭在法律上只有血緣關係的生育方要負擔撫養責任,另外一個伴侶可以看自己決定要不要收養,一定要走至少三個月的收養流程,且收養流程要經過社工、法官,還不一定會過。
我認為在這之中比起異性婚姻,不管是社工或法官,都應該更需要特別照顧平等權及小孩最佳利益問題。通常我們會認為,對小孩利益來說,一個生母和伴侶都有責任要一起撫養小孩,絕對是比只有生母一個人肩負撫養小孩的責任,前者優於後者。
然而收養訪視的報告格式中,「家人對收養人的態度」以及「親子關係的描述」在收養評估占了非常重要的篇幅,都是需要由訪視人員來觀察和書寫完成。過去在同婚未通過時,曾有社工因認為小孩太小無法面對同儕壓力,所以給出不適合收養的建議,但當時好在法官有考量和體察,所以最後有收養成功。
因此訪視人員在調查時,我認為社會局必須注意第一線人員的訓練,要特別注意同志家庭與異性婚姻的社會結構性問題不同,也就是不能因為原生家庭長輩並不一定認同同志,甚至可能有不友善或歧視問題,而成為阻礙孩童受雙親最大照顧的最佳利益。
亦即訪視人員在面對同志家庭時需注意下面三個原則:
1. 不應讓生育方獨自承擔撫養小孩的責任。
2.不應讓原生家庭對同志的不友善,而影響繼親收養的認定,導致小孩高風險面臨法律只有一位血親有責任照顧他/她,這是本末倒置。
3.應重視社會結構性的問題,更加同理同志家庭。
我認為,這不只是同志的問題,還是有關母職的性別平權問題,更是兒童權益問題。我身邊就有掌握,至少五對同志伴侶因為這個收養流程而卻步,最直接影響就是孩子的受照顧撫養權利及未來的繼承權利。
因此我在今天的民政部門質詢中要求社會局:
1. 定期舉辦全台北市訪視人員同志收養工作坊,並提供結案報告以供未來施政參考。
2. 促進社工與同志團體交流,建立聯繫窗口,協助輔導同志收養相關議題
3. 建立社會局同婚收養申訴管道
面對社會的進步,行政機關就要有帶頭的作用,把體制完善,成為同志家庭的後盾,讓這些孩子能生活在一個可以完全獲得最大照顧及友善的社會。
釋字意思 在 Ghost Island Media 鬼島之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大法官釋字第790號於3月20日下午出爐,就「栽種大麻罪案」作出解釋,這對台灣未來毒品法制發展,和小農們的命運有何重要的意義與影響呢?
本來法定刑五年的栽種大麻罪,因為沒有自白減刑的規定,導致最後判下來會比法定刑7年(現在新法變10年)的製造大麻罪還重。依大法官790號解釋,不分種多種少、長得多大多小,一律五年起跳實在太重了,種大麻自白不給減刑不違憲,但不分青紅皂白的判這麼重卻不給減就違憲了。
法官認為,量刑要顧及個案公平、罪與罰衡平,讓被告有機會重新站起,像有的被告還有妻小要照顧,一旦入獄就會影響家庭功能,司法的功能不是只把人抓去關。
感謝大法官在420到來前給了這麼大的禮物,以後少量栽種大麻不需要再冒險去認較重、且與事實不符的製造大麻罪,拼緩刑終於有依據了!
「大麻煩不煩」EP13 重點,兩件事:
1)「大麻在台灣,還是超級違法!超級違法!超級違法!」講三遍知道什麼意思了吼!
2) 超級好消息:以後少量栽種大麻不需要再冒險認製造重罪,拼緩刑有望了!
段落摘要:
00:00 重要事宣布!
00:50 突發:「栽種大麻罪案」大法官釋憲
01:35 再亂搞驚奇律師一定把你送辦
02:10 打折方案:製造運輸販賣 vs 種植
03:10 為何提出釋憲
03:45 情節輕微,可減刑½
05:15 好消息:以後栽種大麻罪可拼緩刑
05:40 歷史好好笑:民國43年「戡亂時期肅清煙毒條例草案」會議記錄
06:50 大麻抽葉子的謠言:找到元兇了啦!
08:15 「栽種大麻罪」哪來的?
09:20 Zoe的誠懇修法建議
11:10 節目開播來,Zoe最感性的發言
12:35 那些令人敬佩的法官們
13:40 那些該被感謝的改革者
15:00 大麻真的不防武漢肺炎ok?!
謝謝大法官和提出釋憲聲請的法官和台農們,你們所付出的已經為台灣帶來了正向的改變與進步!
---
節目聲明:大麻雖有神奇療效,過度使用還是會讓你腦袋壞掉。
---
鬼島之音 Ghost Island Media 出品
嘖嘖集資: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ghostislandme?r=99798cd2c6
#大麻煩不煩 #podcast #釋憲
主持 - 李菁琪律師 (有麻煩 Better Call Zoe)
製作人 - 凱西 Cathy Hsu + 湯瑪仕 Thomas Lee
剪接混音 - 湯瑪仕 Thomas Lee
聽眾信箱:web@ghostisland.media
MB016QPHLGYB7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