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疫時代:除了「戴口罩」成為一個新常態,你更需要「運動」▣
歷史洪流中始終帶不走疫情陰霾,當提到 SARS 不少人都會聯想到和平醫院封院,如果二十年後講起「新冠肺炎」你會想起什麼呢?
奧運不可能延期、不可能不讓別的國家的人進出國門、不可能只在家辦公、不可能封城,如今太多的不可能都發生了,而且是在全世界發生。中研院賴明詔院士形容:「病毒一定有很多奇妙的方法,可以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
過往很難想像街上的人全都戴起口罩,也很難想不管到哪都要量體溫,台大公衛學院詹長權說:「新冠給我們的一個事情,就是人要改變思維!」如同有可能口罩就成為「日常」,甚至成為一種裝飾品,這些都是一種新的常態,但長怎樣我們正在創造當中,也還不知道[1]。
疫情的擴散著實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留在家裡的時間增加了,不能像以前一樣自由地旅遊、聚餐、逛街,連運動習慣也被迫改變。因為學校、運動中心、球場、健身房的關閉,讓原本有固定運動習慣的人突然無法運動。對於原本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更長時間的宅在家會導致更多因為缺乏運動所產生的後遺症。
■後疫時代:你更需要的是運動:沒運動習慣,若染疫死亡率多2.49倍
免疫系統在預防個人感染新冠病毒,以及避免病情惡化至關重要。要增加自身的免疫功能,就要從改善整體健康開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改善整體健康包括增加身體活動量(運動)、營養、心理健康、行為和個人的健康應對策略。
2021年4月最新一期《英國運動醫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有一篇針對不運動和新冠病毒病情嚴重度的研究,研究者針對4萬8,440位美國南加州的新冠病毒染病者做回溯性調查,結果發現:不運動的人如果罹患新冠病毒,其住院機率比有固定運動習慣的人增加了2.26倍,進入加護病房比率增加了1.73倍,死亡比率增加了2.49倍。研究還指出,除了高齡和器官移植史外,不運動是導致嚴重新冠病毒病情最重要的危險因素。這比吸菸、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的影響度都還高!
運動對於身體的好處已經是大家琅琅上口的共識,但實際上大部分的人是做到的比說到的少太多!這個研究結果對這個時間的我們有更大的啟示,你不運動,如果你不幸染疫,你住院的機會、進加護病房的機會、死亡的機會就會比有固定運動的人多好幾倍[3]!
■運動讓你防疫更有力
2021 年 7 月南韓團隊發表涵蓋了 20 萬人的研究發現,有規律運動習慣的人,得到新冠肺炎的機率較低,即使染疫,疾病嚴重度及死亡率也比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低。原因可能是運動使免疫系統調控更好,減少過度的發炎反應、並且增加 T 細胞及抗體的活性,此外也有研究發現,運動可以減少肺部發炎及病原體在呼吸道增生。
針對運動的方式,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一週做到累積 150 ~ 30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中等強度簡單的判斷法是跑步還能夠簡短對話交談的狀態;此外還要有至少 2 個時段肌力訓練[4]。
■隨著美國進入後疫情時代,想與口罩「和平分手」、重新拉近與他人的距離,似乎沒想像中容易: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是過去15個月生活在全球最大疫區美國的保命口訣。
Delta變種病毒入侵美國,最新統計每5例新確診就有一例是感染Delta病毒。儘管已經解封,洛杉磯郡衛生局仍公告,建議居民只要進入室內就要戴口罩[5]。
■接種疫苗後不能鬆懈,持續戴口罩2個主要原因、5大重要理由
接種了疫苗,不是應該受到疫苗的保護嗎?打完疫苗為什麼還要戴口罩?
➤打完疫苗仍需要配戴口罩的2個主要原因
台大感染科權威李秉穎醫師指出,主要不是變異病毒的問題,施打疫苗仍要配戴口罩的主要原因有兩項:
1、接種疫苗仍然會感染,只是感染率較低。
2、疫苗接種後,對於無症狀感染的保護效果較低,會有短時間的帶病毒狀態,仍可傳播病毒。即使再打第三劑還是一樣[6]。
➤已經接種疫苗,仍需要戴口罩5大重要理由
克里夫蘭醫學中心,傳染病專家克里斯汀·英格蘭(Englund)博士說,在擁有一定程度的群體免疫力前,疫苗是針對新冠疫情的另一層保護,但是接種疫苗並不意味能立即以前的生活,強調需要再戴一段時間的口罩。
Englund博士解釋為何已經接種疫苗,仍需要戴口罩5大重要理由:
1. 疫苗生效需要時間
第一劑後確實會獲得部分免疫反應,但這並不意味著在針頭進入手臂後就立即受到保護,而且接種完疫苗需要兩週以後才會產生保護力。
2. 疫苗不能提供100%保護
儘管疫苗有效果,但是只能提供某限度的保護力,就算接種疫苗後仍有感染新冠的風險。
3. 接種過疫苗的人可能是無症狀傳播者
接種疫苗意味著發病和出現症狀的可能性減少,因為接種疫苗的人可能在無症狀的情況下被感染,並將其傳播給尚未接種疫苗者,如果接種疫苗的人認為不需繼續戴口罩,他們可能會導致病毒繼續傳播。
4. 保護免疫系統受損和無法接種疫苗的人
如果你完全接種疫苗,建議避開心臟病、癌症沒有接種疫苗的高風險人群。
5. 疫苗的劑量仍然有限
達到群體免疫需要50%到80%的人口接種疫苗才能達成,因此我們必須在他人等待接種疫苗時繼續戴口罩保護自己與他人[7]。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全台三級警戒(已於110年7月27日起降為二級)。我們都知道運動能帶來健康,也可以增進免疫力,甚至沒運動習慣的人有更高機率感染新冠肺炎導致重症。然而,這時候想要運動卻面臨了一個很大的抉擇:要在家裡甚至狹小的房間中居家鍛鍊,還是要戴起口罩到空曠戶外揮灑汗水?
■戶外運動戴口罩,汗水沾濕記得換
隨著愈來愈多證據顯示,病毒可以透過氣溶膠漂浮在空氣當中進行傳播。在戶外不戴口罩,其實還是相當危險的。對於健康的成人,戴口罩與否並不會影響運動的表現,更不會造成大家擔心的休克或呼吸衰竭等嚴重疾病。
對於防患新冠疫情,美國疾病管制局(CDC)對於戴口罩的建議是,戶外運動仍必須戴著口罩。如果在高強度運動下,覺得呼吸困難真的戴不住,也要保持至少6英呎(約1.8公尺)的安全距離,並在通風良好的場所運動,否則可選擇低強度的運動,例如慢走或瑜伽。
如果選擇在戶外跑步、騎腳踏車、快走,都務必戴著口罩。尤其是當運動的汗水沾濕了口罩時,請你換一個新的,因為口罩中的過濾層潮濕後,口罩過濾病菌的效果就會變差,降低口罩的保護力。
另一篇刊登在《美國胸科學會年鑑(Annals of the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的文獻回顧研究指出,對於健康的人來說,無論是衣服遮掩口鼻、戴著手術口罩或是隔絕效果更好的N95,所有生理指標如心跳、血壓、呼吸所需做功與主觀感覺疲勞指數其實都差不多,甚至在很高強度下的運動也是如此。因而,戴口罩對於一般健康人的運動表現來講,事實上是沒有影響的。
對於有心肺疾病的患者由於戴口罩運動可能會增加患者的身體負擔,因此建議在三級警戒的時刻,還是留在家中,避免外出運動。在室內單獨一人不必戴口罩,可選擇從低強度的運動開始,進行如靜態拉筋伸展、固定式腳踏車/跑步機、跳繩、啞鈴肌力訓練或瑜伽等運動,並隨時注意自己身體狀況與保持水分充足,這才是安全運動的不二法門[8]。
■#HealthyAtHome 疫情下維持運動習慣的好處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 #HealthyAtHome 的概念,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維持運動習慣,有幾個好處:
►控制體重,並且減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中風等慢性病的危險性,以上疾病都會增加染上新冠病毒的風險及嚴重度。
►增加肌肉骨骼的力量及強度、提升平衡度,並且減少老人的跌倒風險。
►維持認知心理功能,降低憂鬱症及失智症的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提供成年人的運動建議
►一週至少做到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例如慢跑快走、來回上下樓梯、跳繩),或是 75 分鐘的劇烈運動;做到 30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會更好。
►大肌群的肌力訓練(例如深蹲、伏地挺身)一週至少做兩次。
►工作時注意姿勢,每 30 分鐘要起身活動一下。
►年長或活動力不佳的人,要加上一週至少三次的平衡訓練(例如腳跟對腳尖走直線一字步)[4]。
運動已愈來愈被醫學界認可,運動即良藥(Exercise is Medicine,EIM)說明了運動對這些慢性患者的重要性,即使在疫情期間也不能輕忽。研究也發現,各國許多慢性病患者,封城居家隔離之後,心肺相關症狀加劇,不見得是感染,許多反而是來自長期缺乏運動後的肌肉無力萎縮。
新冠肺炎大大的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在家中居家鍛鍊時,也要注意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和空氣流通。在外選擇可以保持距離的戶外運動,外出時,務必戴上口罩,這是保護自己最好的武器!持續的運動能帶給我們更健康的身體與快樂心情,也為疫情籠罩的黑暗帶來一絲曙光!而當疫情解封的一天,仍可保有一個健康如新的自己[8]。
疫病下人類顯得渺小、卑微,我們無法拒它於千里之外,只能更加謹慎、戰戰兢兢迎接疫情下的新生活面貌[1]。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Heho健康) 後疫情時代的台灣!十大學者分析改變了這些事 -
https://heho.com.tw/archives/93094
[2]Sallis R, Young DR, Tartof SY, et al Physical inactivity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risk for severe COVID-19 outcomes: a study in 48 440 adult patients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Published Online First: 13 April 2021. doi: 10.1136/bjsports-2021-104080
[3](康健雜誌)「疫情當前,更需要的是運動」: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4296
[4](Heho健康)抵抗新冠肺炎就靠「規律運動」WHO建議疫情期間維持運動好處多!:https://heho.com.tw/archives/184608
[5](中央社新聞粉絲團)「洛杉磯抗Delta變種病毒 重新建議室內戴口罩」: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106300028.aspx
[6](媽媽經)「打完疫苗為什麼還要戴口罩?台大醫師告訴你2個主要原因」:
https://bit.ly/3AkS2aI
[7](健康醫療網)「接種疫苗後仍要戴口罩 5 個理由 你知道為什麼嗎?」: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50496
[8](康健)「新冠肺炎來襲!戴著口罩運動安全嗎?」: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4076
➤➤照片
(udn.com 聯合新聞網)「戴口罩到底能不能運動?」:https://udn.com/news/story/7879/5519301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疾病管制署 #後疫時代 #戴口罩 #運動 #HealthyAtHome #運動即良藥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國民健康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戀愛診療室lovedoc,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右下角開啟自動產生字幕)愛情時光機挽回系統立即參考:https://bit.ly/2ER905u 在挽回的過程中有時候也會碰到這種情況,就是對方可能也抓不定主意, 前任說想要分手,但是對方不知道分了以後還可不可以做朋友,或者要完全斷絕嗎? 我將分享如何用兩段式的挽回方法,讓前任在沒有壓力的請...
「重度憂鬱症可以工作嗎」的推薦目錄:
- 關於重度憂鬱症可以工作嗎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重度憂鬱症可以工作嗎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重度憂鬱症可以工作嗎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重度憂鬱症可以工作嗎 在 戀愛診療室lovedoc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重度憂鬱症可以工作嗎 在 [問題] 中度憂鬱症適合的過渡期工作? - 看板Salary 的評價
- 關於重度憂鬱症可以工作嗎 在 討論有沒有什麼工作是中重度憂鬱症患者可以做的? - 心理 的評價
- 關於重度憂鬱症可以工作嗎 在 憂鬱症可以工作嗎的推薦與評價,DCARD、PTT、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重度憂鬱症可以工作嗎 在 憂鬱症可以工作嗎的推薦與評價,DCARD、PTT、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重度憂鬱症可以工作嗎 在 憂鬱症可以工作嗎的推薦與評價,DCARD、PTT、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重度憂鬱症可以工作嗎 在 常春月刊- 現代社會職場工作壓力大,若沒有適時排解負面情緒 的評價
- 關於重度憂鬱症可以工作嗎 在 在憂鬱症中掙扎了一年,我學到的事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重度憂鬱症可以工作嗎 在 [問題] 中度憂鬱症適合的過渡期工作?- 看板Salary 的評價
重度憂鬱症可以工作嗎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常常心情不好算是憂鬱症嗎?】
—憂鬱症普遍性比想像還要高!不只心情低落,任何徵兆都應警覺!
知名網紅阿滴以經營英文教學YouTube頻道日前突然在臉書及YouTube發布貼文及影片坦承,自己罹患憂鬱症近1年。
在外界眼中事業成功、有這麼多朋友跟可愛妹妹,一向給人正向樂觀印象的阿滴,怎麼會得憂鬱症?阿滴表示自己從2020年在紐時刊登廣告「Who Can Help ? Taiwan」後就開始有一些憂鬱傾向了。「常常會覺得自己很爛、對工作表現很焦慮、睡眠障礙很嚴重、會很害怕網路上的批評、也會無故地悲傷哭泣。」
阿滴表示,狀況最糟的時候,他喪失了所有動力跟精力,做什麼都無法開心,連微笑都做不到,情緒只剩下焦慮跟憂鬱,甚至連龍貓這種超無害的動畫都會無法連續看15分鐘。「每天都非常的痛苦,光是活著就用盡力氣了。」阿滴希望藉由自己的經歷跟康復的過程,能幫助一些正在憂鬱症中掙扎的朋友。
很多人會覺得憂鬱症患者就是草莓玻璃心,一點點壓力就受不了,其實這個說法是有偏誤的,精神科醫師陳嬿伊分析,通常壓力過大的感受很常見於憂鬱症病發前的狀況,但壓力絕對不是直接引起憂鬱症的病因,事實上,很多患者往往是因為太ㄍㄧㄥ才會發病[1]。
■WHO:「憂鬱症」是所有造成失能疾病的第1名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說,在2020年全世界有3大疾病需要重視,包括:「心血管疾病、憂鬱症與愛滋病」。
WHO將憂鬱症列為2020年世界第2大疾病。根據國內統計,憂鬱症的盛行率占8.9%,換算下來,超過200萬人罹患憂鬱症[2]。
「憂鬱症」會造成嚴重的社會經濟負擔,在所有疾病中排名第2,僅次於心血管疾病,「憂鬱症」也是所有造成失能疾病的第1名。這幾年可以由媒體報導看到許多影視名人得了憂鬱症,也看到國內的自殺率一直上升,這其中有相當比例都與「憂鬱症」有關。
■憂鬱症與身心疾病的共病
「憂鬱症」很可能會合併各種身體疾病。許多慢性疾病或嚴重身體疾病都可能合併有憂鬱症,像是糖尿病、高血壓、洗腎患者,甚至癌症合併憂鬱症的比例都達1/3-1/4。合併憂鬱症常會惡化身體疾病的症狀與處理,許多憂鬱症患者的頭痛與身體不明原因的不舒服增加,生活品質也因而下降。
但是多數醫師只注意到身體疾病的治療,而忽略了伴隨著的憂鬱的處理。另外憂鬱症也容易合併其他的精神疾病,超過50%的憂鬱症合併至少一種焦慮症,很多的焦慮症甚至物質濫用最後皆會併生憂鬱症。一旦合併憂鬱症會加重了原有疾病的治療[3]。
■憂鬱症如同心靈的感冒
有的人說憂鬱症如同「心靈的感冒」,巧妙比喻著憂鬱症的普遍常見,彷彿像感冒病毒一般,當我們先天脆弱性高、後天抵抗力不足,此時再加上吹風受凍時則很有可能患病。而憂鬱症確實也是受到生理、心理、環境社會等多重因素下相互影響的結果,當個人的心理功能失調,無法面對生活壓力時,所產生的情感型疾病。
■憂鬱症若缺乏治療很難自行康復
值得注意的是,憂鬱症如此普遍,根據衛生福利部的推估,全台約有200萬人罹患憂鬱症,但在台灣許多人不願承認自己有憂鬱症,也抗拒治療。只有五分之一的憂鬱症患者有去求助,還有五分之四沒有求任何治療。因此當我們周遭親友向我們求援時,千萬正視與尊重對方的求助訊號,避免憾事發生[4]。
■我的家人會是憂鬱症嗎?以青少年為例
青少年的憂鬱症,很容易被簡化為「叛逆期」,此時的孩子內在性賀爾蒙大量變動、外在人際與親密關係也容易卡關的階段,情緒起伏大,不一定是終日悶悶不樂,反而可能是以暴躁易怒、自殘自傷的方式呈現。除了負面情緒外,可觀察孩子是否有下列變化:
▪ 對以前喜歡的活動、食物等失去興趣。
▪ 對於學習、打理自己等感到疲累、懶散。
▪ 體重突然短時間內明顯增加或減少,暴飲暴食或不吃不喝。
▪ 睡眠困擾,展現出失眠或是嗜睡。
▪ 有自殺想法或透露出活著沒意義等語言。
此時的孩子需要更多關心與耐心,除了上述五點供參考外,學校的輔導室也是可用的資源。如有疑慮可直接就醫交由專業醫師診斷,部分身心科診所特有青少年門診,坊間心理諮商所所提供的親子或個人諮商,也能協助孩子們抒發身心壓力,促進親子關係。
■我的家人會是憂鬱症嗎?以老年人為例
60歲以上老年人同樣面臨身心與生活的劇烈變化,包含身體老化、退休、子女空巢期、甚至喪親喪偶等哀傷失落。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的數據,老年人如出現自殺想法,實際執行的自殺成功率比青少年還要高出許多。董氏基金會整理對於老年憂鬱常見的症狀:
▪ 出現類似被害妄想,或悲觀的想法強烈。
▪ 焦慮不安與社交推縮,好像難以平靜下來,也不想與人交談。
▪ 呈現判斷力遲鈍或記憶力衰退等情況(非失智所造成)。
除了上述三點外,林皇吉醫師(2006)指出老年人較難表達憂鬱情緒,較常展現抱怨身體不適、頭痛、焦躁易怒…等非典型憂鬱症狀展現,因此高達 50% 的老年憂鬱在內科或家庭醫學科門診被遺漏掉。如家中長輩抗拒前往精神科就診,坊間心理諮商所也有老人個別諮商或團體服務,藉由專業人士的協助轉介,可多一份助力,鼓勵長輩就診[5]。
當心愛的人有憂鬱症,我該如何面對?是要小心翼翼地談話,然後不要提到任何關於憂鬱症的敏感話題?或是都不理他,讓他一個人靜一靜?還是應該鼓勵他多正向思考?
■面對憂鬱症患者時,可參考「3不守則」與「6個正確觀念」
「不鼓勵,不責備,不反駁」
1. 不鼓勵:不要一直對患者說要加油要正向思考等話語。
2. 不責備:不要責備患者說都是他的錯,或是有病就什麼事都做不好等等。
3. 不反駁:面對患者沮喪的話語,傾聽就好,不要一直反駁對方說的都是錯的。
除了3不守則之外,一起來看看6個面對憂鬱症患者的正確觀念
1. 關心
如果你身邊有人有憂鬱症,你一定會被一定程度的影響。最重要第一件事可以鼓勵或陪伴她就醫,並且盡力陪伴他完成療程,或是在他不適應原本療程時陪伴他尋找他法。不過也要時時注意不要讓自己過度沉浸在朋友罹患憂鬱症的情緒中。
2. 傾聽
傾聽憂鬱症患者時,要讓他了解事情現在不好,但不代表未來會不好。
3. 不要不理他
即使病患拒絕,也要要伸出援手,患者的孤單感很強,會拒絕與人接觸,但千萬不要這樣就不理他。
4. 說出來
在患者談起自殺念頭的時候,坦率地與他們談論自殺的話題,並且告訴他們的醫師或是心理師。
5. 一起出去玩
可以適時地邀請他一起出門運動或是參加一些輕鬆的活動,但千萬不要強迫他們。
6. 鼓勵就醫
周圍的人要積極鼓勵她就醫,用它自身的個性說服他就醫。讓他知道療程不會永遠持續下去,因為當療程結束,他將會好轉很多[6]。
■憂鬱症的治療:主要分為「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兩個部分
一、心理治療:主要有認知行為、精神分析、人際方面等三大類的心理治療。
1.認知行為治療
憂鬱症患者常有自責、無助、罪惡感等負面想法;認知行為治療是幫助病人能自我覺察負面認知,發展新的思考模式,積極練習調整在不同情境下,應該有怎樣合宜的情緒和行為反應。
2.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
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療,藉著分析探討過去經驗對自己現在的影響,促進自我覺察和重新建構患者的人格及自我認同感,達到改善憂鬱症狀及防範復發的目標。
3. 人際方面的心理治療
人際取向的心理治療為避免憂鬱症引發的人際障礙,探討適應不良的人際關係,並學習溝通和社交能力,建立人際互動的信任感、親密感和應付能力,達到改善憂鬱症狀。
二、藥物治療:由醫生開立抗憂鬱藥物,幫助對抗憂鬱症,一般的療程是三至六個月(根據國內報告指出,穩定服藥超過三個月,快速復發的比例只有5%)。副作用可能為無法集中注意力或嗜睡。新一代的抗憂鬱藥物,具有調節大腦血清或調節正腎上腺素的功能。如:百憂解(Prozac)、克憂果(Seroxat)、無鬱寧(Luvox)、速悅(Efexor)等副作用已經減少,大多服用1-2週能改善心情,3-4週情緒可讓情平穩。
▪ 輕度憂鬱可以自我調適壓力或作紓壓放鬆的活動來調整。
▪ 中、重度以上等級的的憂鬱症則建議以藥物治療為主,心理治療為輔,可見其功效。
若是治療部完全或是放棄治療,則會使憂鬱症復發或加重病症。憂鬱症是可以治療的,期盼憂鬱症家屬及病者本身,能用正確的心態,一起面對憂鬱症,才是解決問題之道[5]。
■憂鬱症污名化:你是不是有神經病阿?
衛福部2018年統計,台灣憂鬱症確診人數突破兩百萬。你我身邊都有許多「隱性」憂鬱症患者,只是大家都為了某些原因閉口不談,才讓這項疾患看似距離遙遠、遠到彷彿事不關己。「憂鬱症在台灣有點像個禁忌話題。患者不會主動告訴身邊的人自己有憂鬱症,尤其在工作場合,根本不會有人敢以憂鬱症發病為由請假。」
小鬱亂入創作者林妤恒說道。「老一輩可能還會說,你是不是神經病阿?是不是抗壓性很差?一旦讓別人知道患病事實,就會被貼上很多負面標籤。」
■「不敢說、不知道怎麼說、不知道去哪求助」因此成為許多自覺需要幫助的人心上說不出口的痛:林妤恒說,小鬱亂入專題完成後,粉專一下子湧入許多深陷憂鬱,卻連傾訴對象都沒有的網友。「他們都在問『你可以幫助我嗎?』因為他們不知道現實生活中有誰可以幫助他們,他們不知道可以去哪裡看醫生,他們不敢跟親朋好友講,所以只能找我們訴說。」
聽來哀傷,但這卻是台灣憂鬱症患者不得不練習面對的課題:「憂鬱症污名化」。這不單是指要學著和親人溝通,或要面對身邊親友的詢問、關心,汙名化無所不在,舉凡茶水間裡同事無心調侃,報章媒體為追點閱信手寫下的聳動標題。台灣社會給「憂鬱症」貼上的負面標籤,常一不小心就竄入患者視野之中[7]。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今周刊)「精神科醫師:大家都搞錯了!就是因為抗壓性太好,才容易得憂鬱症」: https://bit.ly/3BFCW0I
[2](美麗佳人 Marie Claire Taiwan)「女性憂鬱症高2倍!身旁親友有「這些症狀」逾2周是求救訊號,4大良方幫你遠離憂鬱」:https://www.marieclaire.com.tw/beauty/health-fitness/44104?atcr=297ad1
[3](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正視憂鬱症造成的社會經濟負擔」: http://www.depression.org.tw/knowledge/info.asp?/70.html
[4](今健康)「憂鬱症普遍性比想像還要高!不只心情低落,任何徵兆都應警覺!」:https://gooddoctorweb.com/post/952
[5](Heho健康)「家人長期心情不好?別忽略了青少年和老年人的憂鬱症狀」:https://heho.com.tw/archives/180574
[6](小鬱亂入Depressy Trouble )「如何面對憂鬱症患者:5件你可以做的事」:https://depressytrouble.tw/index.php/portfolio/how_to_face_patient/
[7](風傳媒)「面對他的憂鬱,我還能做些什麼?當最親的人憂鬱纏身,這些「看似善意」陪伴方式千萬別再用」: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863566?mode=whole
➤➤照片
[2] 圖說:女性不但憂鬱症的比例較高,且產生自殺的企圖也是男性的2倍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國民健康署 #憂鬱症 #憂鬱症污名化
小鬱亂入Depressy Trouble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今周刊 / 美麗佳人 Marie Claire Taiwan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 今健康
Heho健康 / 小鬱亂入Depressy Trouble
風傳媒
重度憂鬱症可以工作嗎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閒聊 #社會框架與自我價值之間
#文長慢慢看
在抽出松鼠大靈的時候,為了確定這次文章的主題,首次嘗試占星骰,骰出來的結果讓我不小心笑了出來:
水星天秤八宮。
好吧我還是占星超新手,這篇沒有要講占星;
但是翻翻書和資料,簡單來說:水星表示思考與溝通、天秤座特性之一是各類平衡、八宮其中一個意思是「深層內心狀態」,看起來是很對應這張牌卡呢。
--
一直以來,我們接受的價值觀,都是上一輩、上個世紀傳承下來的:
你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你要有車有房、你要有個另一半、你要結婚、你要讓自己好看、你要這樣、你要那樣…似乎要滿足一切規範,才是對的、才能被社會接受、才是父母朋友戀人眼中,那個稱職的角色;
很久以來,我們也都把這樣的觀念視為理所當然,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可以有別的做法、別的選擇、別的可能性。
於是我們常常在無法達到這些規範時,陷入自我懷疑:
我沒有車子,我是失敗的;
我沒有不動產,我很沒用;
我沒有好看的外表,我要去整形;
我沒有一個體面的工作,我是魯蛇;
我沒有對象,我沒人愛;
諸如此類的、貶低自我的負面想法,充斥在這個社會、充斥你的心裡。
於是我們永遠往外看著那些看起來得到一切美好的人,羨慕嫉妒恨的盯著他們。好一些是期望自己也能成為與他們一樣的人;負面一些的就無中生有造謠或當起鍵盤酸民。
但是。
你的價值真的只能靠這些物質來表示嗎?
你會認為,有了錢,你一定可以快樂,對嗎?
我也曾經跟你有一樣的想法。
--
在我初出社會的那個新鮮人時期,得到一份當時收入算不錯的工作:繳得起房租、娛樂開銷也夠、一個月買得起幾本書和無止盡的化妝品。
那時候還沒有經歷過負債的洗禮,我很單純、也很滿足,也沒有想過要房子車子,單純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為我要什麼有什麼,甚至可以一次付現買下當年最紅的Tiffany基本款T字扣手鍊。
但是當我買下手鍊一星期後,我開始感到空虛。
我擁有許多書、許多讓我變美的化妝品保養品、擁有夢寐以求的T字扣、有地方住不用風吹雨淋、也有一份很好的工作,但是我很空虛。
我以為是我追求的東西層次太低,於是我從那份穩定的工作辭職了。
我開始追求更高的收入、更高的社會地位、更豐富的人脈,甚至談了幾次自以為是的戀愛。當時的我自以為是的認為,是對方層次太低、是我自己委屈、結果對方不珍惜真是白痴,而告吹無數次可以結婚的機會,就這樣過了好幾年。
那時候我還沒發現問題其實很嚴重,仍舊追求所謂的富有與名聲。
然後我就重度憂鬱症復發了,這件事之前貼文聊過,這邊不重複提。
--
我想說的是,當你還在認為,金錢、車子、房子、名聲地位等等外在物質,就是生命的全部時,請你現在停止這樣的觀念。
當我發病的時候,這些物質都沒有用處,看著這些我只是加倍空虛。
我的內心一無所有,除了當時住的地方、我的貓、願意陪著我的人,這些物質完全沒有為我的處境加分,甚至有錢也無法請求任何一個我想要他留下的人留在我身邊。
同時在這個時候,我才反思:我到底是誰、為什麼我在這裡、我該做什麼、我還能做什麼。
除了對生命重新找回熱情,不然再有錢,對當時的我來說,都只是拖延續命的理由而已。
因為我無法對自己帶有正面肯定,也不知道我的自我價值到底在哪裡,彷彿這十年的努力,一夕之間都不算數了,因為那都不是我真正想要追求的。
直到現在身為讀牌師,我偶爾還會回頭深思過去那段日子的我、天真單純容易被物質滿足的我,好傻好可愛,但是沒有靈魂。
我還在試著衝破傳統的框架限制,因為我明白,人類短短數十年的生命,應該追求的不是這些無法帶進棺材的東西,而是更深的一些什麼。
經手無數個同樣被物質迷惑的問占者,我都在這些人身上看到過去的我的影子;而我能做的,只是提點,提醒你們,在金錢以外,有些事更重要。
--
或許你也在衝破眾多傳統規範中,忍不住想放棄,因為衝撞到頭破血流讓你很灰心;
或許你正在嘗試建立屬於你自己的價值觀,而這些和身邊所有人所認定的都有所衝突;
或許你還不知道該怎麼建立自己的自我價值與自我定位,但是你一定清楚傳統的框架不是你要的;
無論現在的你是怎麼樣的,你都要記得:沒有人可以替你定義『你是誰』、『你有多少價值』,薪資不行、社會不行、父母愛人不行,只有你自己可以。
願,還深陷在物質建構出的幻象世界中的你,可以看破這個大型VR實境,找到你自己、記得你是誰。
--
👍占卜好評點連結:
3.0:https://reurl.cc/e9QxoQ
2.0:https://reurl.cc/g8zjzQ
1.0:https://reurl.cc/E2ZMnm
--
怎麼問問題:https://reurl.cc/OXpNx9
占卜預約流程:https://reurl.cc/qmOR9D
--
月亮塔羅坊🌙
📍IG:https://instagram.com/cat.moon.tarot
🔎FB:https://www.facebook.com/CatMoonTarot/
🌙預約占卜專線:https://linktr.ee/cat.moon.tarot
--
#月亮塔羅坊🌙 #喵子 #幻象 #三維
#突破 #傳統社會 #既定印象 #占卜 #讀牌師 #tarotreader #taipei #taiwan
重度憂鬱症可以工作嗎 在 戀愛診療室lovedoc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右下角開啟自動產生字幕)愛情時光機挽回系統立即參考:https://bit.ly/2ER905u
在挽回的過程中有時候也會碰到這種情況,就是對方可能也抓不定主意,
前任說想要分手,但是對方不知道分了以後還可不可以做朋友,或者要完全斷絕嗎?
我將分享如何用兩段式的挽回方法,讓前任在沒有壓力的請況下成功挽回對方。
到了我們讀者提問的時間,來看一下今天的問題是什麼?
以下是問題簡述:
MAX你好,我是澳門人在淡江大四時認識了巨蟹座的女朋友,交往半年後有一起租房子住,
到今年畢業後留到9月30回澳門了,女友則時留在台灣讀大學,
11月23她跟我說她重度憂鬱,在11月26號晚上女朋友用手機以文字的方式提出了分手,當時很焦急並一直狂丟信息挽救被拒,
27號我趕快飛去台灣但她不願意見面,29號她願意讓我陪她但不讓我碰她,當時也有到基本對談而已,
12月1號我回澳門後感覺她態度也有比較緩和,還會主動傳訊息,
12月3號時有跟父母親聊了很多,我把內容傳了給她,包括還是很愛她跟一些未來規劃,表示未來有想去台灣工作陪她,她也只回一句”我不知道要回甚麼”,
目前也只有1天1個訊息的連絡著,想請問我接下來該怎樣做?
如果你的感情也有類似像上面敘述的挽回問題,強烈建議你把這支影片完整看完。
今天的分享有幫助到你,請在以下留言讓我知道,也請多多分享!
愛情時光機挽回系統立即參考:https://bit.ly/2ER905u
重度憂鬱症可以工作嗎 在 討論有沒有什麼工作是中重度憂鬱症患者可以做的? - 心理 的推薦與評價
自己是個平常不太能上課的大學生,嚴重的社交困難和出門障礙。目前的科系讀得有點痛苦,好像只是為了文憑而讀,但要付出的努力和代價太高了, ... ... <看更多>
重度憂鬱症可以工作嗎 在 常春月刊- 現代社會職場工作壓力大,若沒有適時排解負面情緒 的推薦與評價
現代社會職場工作壓力大,若沒有適時排解負面情緒,日積月累就容易引爆憂鬱症。 轉載常春月刊398期--你有職場憂鬱症嗎?? 個案故事 50歲的中平是公司的高階主管,剛升 ... ... <看更多>
重度憂鬱症可以工作嗎 在 [問題] 中度憂鬱症適合的過渡期工作? - 看板Salary 的推薦與評價
手機排版,文長,請見諒。
個人背景:
25y,女,工作三年
國立地名大學商管學士
有行銷業務、維繫客戶、PM經驗
主要專業:行銷企劃、社群行銷、報價簡報、行銷影片、新聞稿撰寫、聯絡媒體、系統軟
韌體測試、有自學攝影、php、網頁、日文英文中等
人格特質:
內向慢熟,常被說有獨到的見解,細心耐心,擅長從大量同質性產品中檢視細節問題,突
發性狀況一旦被催容易出錯與緊張,一般情況的速度則與常人平均速度接近
目前工作:
資訊產業,系統介面設定人員
需要快速溝通客人的需求、系統功能,是個需要靈活思考並細心快速處理問題的工作
近期狀況:
看過神經內科與精神科
說是神經傳導物質有問題又有賀爾蒙失常,曾是完全無法工作的重鬱症患者五年,經過飲
食.藥物.運動好不容易控制下來
近期因為剛結束一段
充滿情緒勒索的關係
不斷熬夜與被刺激導致病情復發
(憂鬱症中度及恐慌症)
嚴重時會手腳顫抖攣縮無法控制
也無法行走、無法控制呼吸等
(目前尚未在工作中發生)
大多發生情況是記憶力下降
同事主管說的話需要重複問三四次
問完再確認還會出錯
聽力也有下降
要很大聲說話才能聽見
所以上班這陣子常被主管說:
妳怎麼好像最近一直忘東忘西,
出錯率又特別高,這樣很奇怪哦。
雖然都是小錯,不會影響系統、客人,但讓我興起了暫時休息養病或轉職的想法
本身有一筆小存款,可以支持我兩年不工作,但因為曾重鬱躺家裡過,知道少量與社會有
連結還是挺重要的
想詢問工作類型:
不用跟人快速接觸、不需要大量反應
少對談且不會被打斷注意力的工作
工時正常8-9小,休假正常月休8
可接受排班制
兼職時薪人員也可
不用負擔業績壓力等
目前年薪約50-55萬,
轉換後希望有薪資28k就滿足了
養病優先,目前擅長的技能幾乎都是
對應要很快速溝通的缺,讓精神很緊繃
另外給一樣生病
但仍然努力工作的朋友
分享這個影片:心會生病不奇怪
一起加油,也先謝謝給予建議的大家
https://youtu.be/En7yUoOw_r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9.12.15.13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lary/M.1541127216.A.B74.html
※ 編輯: owo99 (39.12.15.132), 11/02/2018 10:55:24
輕度工作量協助養病所以考慮還是工作...謝謝你
※ 編輯: owo99 (39.12.15.132), 11/02/2018 11:08:55
目(產品太多)就挺耗腦....
※ 編輯: owo99 (39.12.15.132), 11/02/2018 11:45:26
快速,我是被催就會出錯的類型(找錯錢、看錯錢等等)
※ 編輯: owo99 (39.12.15.132), 11/02/2018 11:58:03
※ 編輯: owo99 (39.12.15.132), 11/02/2018 12:08:22
找系統測試本行應徵工讀生一週工作四天(有看到類似職缺)
※ 編輯: owo99 (39.12.15.132), 11/02/2018 12:18:15
※ 編輯: owo99 (39.12.15.132), 11/02/2018 12:19:22
症狀態實際執行很容易沒動力,想去給人雇用有一點點約束力,可能真的要像樓上建議的
找工讀工作3-4小時
電話又有人在後面催...我再找看看比較單純的行政職試試
躁期時有嘗試過,很消耗體力,當下感受超棒的
又大多溫和,挺好的
,也伴隨季節性發作,這次是復發,前兩年算穩定的...穩定到完全忘記自己有憂鬱症一
樣
※ 編輯: owo99 (39.12.15.132), 11/02/2018 17:58:2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