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的探求──台灣攝影史形構考》因此有著多重的價值:它提供了台灣攝影發展中的許多重要作品、事件與歷史經驗,開拓了讓讀者思考的辯證性、『生成式』(generative,作者用語)的攝影史論,留出許多書寫攝影史可以繼續努力與著墨的空間,同時示範了一位書寫與提問攝影史的作者,對書寫攝影論述時勤於反身自省的態度。這本書不止寫給攝影史或影像文化的愛好者與研究者,所有對台灣藝術史、政治史,或對國族議題有興趣的讀者,都值得參考和細讀。」——#郭力昕
_____________
張世倫《現實的探求──台灣攝影史形構考》
關於本書 | https://vopmagazine.com/va/
_____________
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
vopmagazine.com
_____________
#現實的探求 #台灣攝影史形構考 #張世倫
#VOP #影言社 #攝影之聲 #攝影史
#攝影 #台灣 #歷史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主持人粉絲頁: 李基銘 本集主題:「有酵,最健康:純天然風潮裸食這樣做」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王嘉霖 Chialin Wang 48度的美麗飲食提案,不開火、不加工, 活用蔬果豆芽酵素,打造勻稱體態與健康生活。 好萊塢名模影星奉行,風靡歐美的極致減法料理! 米蘭達寇兒(Miran...
「關於本書」的推薦目錄:
關於本書 在 VOP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因為影集《斯卡羅》而重新受到大家注意的歷史人物李仙得(Charles Le Gendre),《攝影之聲》的讀者應該對他不陌生吧(或者趁此複習《攝影之聲》第九期)。想起來李仙得和台灣攝影的關聯了嗎?最近出版攝影史研究者張世倫所撰的《現實的探求——台灣攝影史形構考》,書裡即有十分生動詳細的描述。
1830年生於法國,在十九世紀中葉擔任美國駐廈門領事的李仙得,因為1867年美籍商船羅發號(Rover)船難事件來到台灣,認識旅居台灣的英國人必麒麟(William Pickering),開啟他對台灣的興趣,並在之後多次造訪台灣的過程中進行紀錄,蒐集了許多人文及地理資料。不久之後李仙得辭去廈門領事職務,出任日本明治政府的外交謀士,運用其對台灣的了解,成為日本出兵台灣的最佳情報來源。
在李仙得的這批資料裡,其中便有百餘張珍貴的早期台灣照片,其中八十九幅蛋白相紙影像現存於日本早稻田大學圖書館,其他則收藏在美國國會圖書館。這些照片,除了部分是同一時期來台拍攝的攝影師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的作品,其他照片則出自至少三位以上隨李仙得來台拍攝的攝影師之手。最為特別的是,根據英國駐台副領事史溫侯(Robert Swinhoe)的記載,其中一位名叫聖朱利安.愛德華士(St. Julian Hugh Edwards)的攝影師,在1865年便曾來到福爾摩沙拍攝排灣族與台灣藍鵲的照片,這也是台灣最早的攝影活動的確切紀錄之一。
如書中所言,這些台灣早期攝影歷程中的重要史料,仍待更進一步的研究探索,始能擴大我們對於十九世紀台灣攝影的歷史情境、政經脈絡,以及帝國勢力擴張的更多認識。
最近工作太多未能追劇,《斯卡羅》演到攝影的橋段否?
_____________
圖片|戴眼罩者為李仙得,手握煙斗者為蘇格蘭籍茶商約翰.陶德(John Dodd),聖朱利安.愛德華士攝影,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提供
_____________
張世倫《現實的探求──台灣攝影史形構考》
Reclaiming Reality:
On the Historical Formation of Taiwanese Photography
by CHANG Shih-Lun
關於本書 | https://vopbookshop.cashier.ecpay.com.tw/product/000000000252041
_____________
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
vopmagazine.com
_____________
#現實的探求 #台灣攝影史形構考
#斯卡羅 #李仙得 #攝影 #台灣
關於本書 在 讀書e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57歲時,你有勇氣離開熟練的工作和地位,重新再造新的人生嗎?
“I am immersed in a new world that feels a long way away from my old one. Though I've not been reinvented, what has happened is just as radical and a lot more interesting, I am being re-educated" (我沉浸在一個跟我前半段人生,截然不同的新世界裡。雖然我不能說是“再造”,但我所經歷的是同等強烈而且更有趣的,我是經歷 “重新教育” )
本書作者是財經時報 (Financial Times) 獲獎的專欄作家 Lucy Kellaway,在57歲的那一年感覺到看似人生勝利組的外表之下,她其實感覺到行屍走肉的空虛。在毅然決定與丈夫分居後,又歷經父親病逝的打擊,她決定不管人生剩餘多少年日,一定要做讓他感到有意義的事情。想起自己多年前離世的母親一直是一位熱衷教育的老師,然後調查之下發現英國許多貧困地區缺乏足夠多的教師,在衝動之下,她和一位年輕的教師決定開啟一個鼓勵中高齡人士投入教職的組織,然後她自己也從最基本的教室課程開始學期並且進入校園當個實習老師。
但事情並不是照著美好的劇本演出,這也不是一個講述理想的溫情故事。作者帶著媒體人常有的犀利態度,以及英式自我嘲諷幽默,將她怎麼從理想跌到現實的谷底,然後從那個現實中感受到再造生命力,在進入英國較貧乏地區多種族社會時的文化衝擊,然後與讀者分享她對於所謂高齡的人生,有著新的體悟。
從一個知名記者成為教室裡狼狽的實習老師,讀著她寫的許多小片段,真的是娛樂感十足。
第一天開學時,看到有學生焦慮到跑去旁邊嘔吐,她內心覺得她也想要去吐
學校規定學生不准把手插在口袋,正當她被提醒要去規勸學生時,發現自己也很愛把手插在口袋
第一堂課中手忙腳亂的嘗試使用教室的電子白板,卻不小心一直點錯,讓台下的孩子們嗤嗤竊笑
跟年輕同事們聚集,正聊得開心時,同事感性的對她說 “妳讓我想起我阿嬤!”
學校規定教室裡如果有學生很煩躁的在轉筆或是玩弄物品,必須要求他們課後留下。結果20個人裡面留的15位,其中有一位不開心的12歲男孩還說 “女士,你真的是我見過著狼狽的老師”
而她們的組織,鼓勵許多相當有成就的中高齡者投入教職,在當中也看見許多人不久之後打退堂鼓。有一名頭有成就的投資銀行家說,他不習慣工作的環境沒有大人都是孩子 (不然咧?)。有一位成功的企業家發現教室裡他不在是指揮若定的老闆,而是一個狼狽的菜鳥老師。一位成功的律師幾乎要放棄實習,直到他學會聽完所有人的意見之後再發言。
在面對這些多數二代移民的孩子時,她才驚覺自己過去的生活背景,甚至是她孩子的生活背景,是如何的幸運。在幾次的文化衝擊和震撼教育中,她開始很務實的幫助學生們,知道如何應付考試。這跟理想的劇本不太一樣但是她認為,真正能夠幫助她的學生的,才是她最該做的事。
同時她也重新思考,社會對於中老年人,甚至退休生活的既定印象。其實現在的人平均壽命拉長,所謂老年生活可以分成“年輕的老年生活” 和真正“老的老年生活”,而他說老年的前半段比年輕的時候可以更加有趣。他人的眼光不再那麼重要,一定的經濟基礎讓自己不會那麼焦慮,升遷和加薪早就已經不是主要的動力,所以如果有勇氣投入自己真正有熱情的事,其實反而更加的沒有包袱。
所以老狗可以學新把戲嗎?作者的經驗是學新把戲並不是最難的,最困難的是要忘掉舊的習慣和舊的認知。讀到這裡我也在思考,這次全球疫情,造成回不去的新現實 (new norm),是否也是我們每個人把很多舊習慣,舊觀點,砍掉重練的機會? 網路與社群媒體所造成的 FOMO (fear of missing out, 擔心自己錯過什麼,或是脫節了)讓人過度焦慮。這些認知和偏見,常常成為我們緊抓不放的一部分。但如果人生要能夠跨越到下個階段,或許應該學會拒絕恐懼主導人生,讓自己心意更新變化,可以像冰雪奇緣的 Elsa 一樣,在未知中找到一片新的天空?
📚再複習一下台灣幾位教育工作者的書📚
📘老蘇老師的同理心身教
📙從讀到寫,林怡辰的閱讀教育
📗為未來而教
關於本書作者的報導(英文)
"Leaving burnout behind: the pain and pleasure of starting a new career in my 50s"
https://www.theguardian.com/education/2021/jul/14/leaving-burnout-behind-the-pain-and-pleasure-of-starting-a-new-career-in-my-50s
全文和延伸閱讀在部落格中👇👇👇
https://dushuyizhi.net/re-educated/
#Reeducated #LucyKellaway
關於本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主持人粉絲頁: 李基銘
本集主題:「有酵,最健康:純天然風潮裸食這樣做」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王嘉霖 Chialin Wang
48度的美麗飲食提案,不開火、不加工,
活用蔬果豆芽酵素,打造勻稱體態與健康生活。
好萊塢名模影星奉行,風靡歐美的極致減法料理!
米蘭達寇兒(Miranda Kerr)、葛妮絲派特羅(Gwyneth Paltrow)、梅根福斯特(Megan Fox)、黛米•摩爾(Demi Moore)熱衷遵行的健康飲食法!
●引領潮流的新時代飲食概念!
●減不了的體重、去不了的毒素、過不去的雜念,全都交給裸食吧!
●48度以內對絕大多數的酵素來說,是得以保持最適活力的溫度,「裸食精神」除了講究純天然的有機食物,於烹調也力求減化,避免溫度破壞蔬果營養素。
●然而裸食不單單是一種新潮的飲食概念,它背後其實是一種平和生活類型的選擇。
●注重環保,友善環境,時時檢視食物與自己的關係,實踐裸食後,你會發現自己變得充滿活力、體態俐落,甚至連心境都開始新陳代謝、煥然一新。
關於本書:
這本食譜,讓我們重新思考料理的可能性。
以堅果製的起司口感一樣濃郁、
發芽後的五榖帶來生機能量,
還有跟在地小農購買的新鮮蔬果,
單純地研磨、混拌、風乾,
調理出來的食物居然這麼美味!
在食安問題日益嚴重、各種化學添加物氾濫的今日,
裸食反璞歸真,以天然取代人工,
帶領您重新擁抱自然食材的原滋味。
關於本書 在 《產業轉型筆記簿》對談01 —— 關於本書 的推薦與評價
... 我為什麼要去讀這本《產業轉型筆記簿》? . 這次我們邀請到部落格#子迂的蠹酸齋齋主子迂,和作者褚喻仁一起聊聊,關於本書的三個基本問題。 . 【Youtube... ... <看更多>
關於本書 在 挺身而進LEAN IN - Facebook營運長桑德伯格- 天下雜誌出版 的推薦與評價
在該積極進取時反而退縮? 你是否也因要兼顧工作與家庭感到分身乏術? 生涯,從來不是只有上下的單向道階梯! 這本書 ... ... <看更多>
關於本書 在 the-little-go-book - 關於本書 的推薦與評價
你可以免費的複製、發佈、修改或展示本書。然而,本書的版權是屬於我,Karl Seguin,並且請勿將本書用於商業目的。 你可以透過以下連結了解授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