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中文系畢業的諮商心理師,看著一位日本的精神科醫師講老子跟心理療癒的書,實在有一種說不上來的詭異感,他裡頭書寫的各種「老子」究竟是不是超譯,我決定先擱置這個問題,單純覺得這本書其實很值得推薦給大家,特別是總是懷抱著各種受苦的當代之心。
不夠好、做不到、彷彿沒有成果、比不上、被小看......。
如果妳看了我的書以後,覺得我的書很需要思考,會常常卡住需要停下來,或是妳平常沒有讀書的習慣,要重新拿起書其實內心萬般抗拒,假使是這樣的妳,我猜想這本書妳應該也會喜歡,而且可以很順暢地讀完,縱使很順暢,裡面還是會有一些句子打中妳,讓你感覺到被理解了,也感覺到很療癒。
「覺得自己什麼都沒能留下時,試試昆布思考:就像昆布高湯,如果別人嘗了一口後說:『是昆布的味道呢!』那可稱不上是『做得好』。當別人說出『真好吃!』那才是成功。(p.028)」
看完了這段以後,我忍不住跟先生說「我覺得你是一塊好昆布!」,總是能在各種事情的背後穿針引線,幫助一切事情很順利順暢的進行,但假使要認真地指出你做了什麼,好像很少能指認出來,寫上像是「導演/編輯/OO工作者」這樣的名字。好像沒有留下名字,所以很多時候會感覺到自己好像既不專業,又什麼都不會,總是難免會遭遇到自我懷疑的時候,當生活或工作越不順利的時候,這種懷疑就會更多。
我們總是太常看到那些鎂光燈下的存在了,而看不到背景的努力。
只看得到那碗美味的拉麵,卻看不到背後那些熬湯的小魚乾、昆布、雞骨或豬骨,並認為那一切熬出湯以後就是垃圾了,所以應該被丟棄,彷彿你一點都不重要,而你從未來過,沒有產生什麼影響。
其實你來過,而且你努力地在之中參與了,於是才有這和諧的湯。
不是「有昆布的味道」,而是「這真好喝!」,各種參與的集合,成為了融合在裡面的一味,難分你我,但你真真實實地在裡面,很重要,沒有那一味就是會少一味,而你的不凸顯自己,就是一件很了不起而卓越的事,才能成為一碗好湯。
先生看了書中的段落,然後微微地笑了,彷彿喜歡上昆布的自己。
整本書的目錄,就是對應著各種常見的煩惱,並且像這樣以各種「不同的思考模式」帶著大家轉換自己的想法,對治著各種現代社會會頻繁出現的各種內心困擾,各種自我懷疑、不自信、自我壓迫、難以喜歡自己、焦躁跟痛苦,這本書是一本雙色套印的圖文小書,縱使已經很久沒有讀書的人也可以輕易地閱讀跟上手,能輕鬆地獲得一些資源,也許有機會試試看,改變自己的想法。
身為台灣華人,順境讀儒家,逆境讀佛老,這樣雙位一體的資源似乎時常被遺忘,特別是在這個瘋狂前進著的當代社會裡,假使二三十歲的年輕人要認真提想讀佛學的書,或是想讀老子,好像會被當作太不認真或是不願意努力,明明是應該拼命求取地位的年紀,卻一直在隨順,不求進取。
我們都會有不順利的時候,怎麼幫助自己保留元氣跟實力再戰?
不是用力,而是學著順應跟漂浮,不要用力,而是放鬆,讓一切不順利的狀況流過自己,讓自己一點一點地學著更自然一點,師法自然,向自然學習,好好地漂浮著,享受著這個逆境,跟逆境帶來的短暫的放鬆,不是不振作,而是明白著此刻沒有什麼可以做的,保全自己也是一種很重要且珍貴的事,放鬆地,漂浮。
怎樣都好,自然就好,不要批判自己,也不要為難自己,你很好。
自然地存在著就已經很好。
願每顆在當代社會不經意就被變成工具人,習慣以工具的角度看待自己,忍不住就想到競爭跟彼此踩踏的良善之心,都能憶起自己也是自然的一份子,自然的你就已經很好,自然的你就好,讓我們都放鬆一點,學著讓逆境能順利地流過經過我們就好。
感謝 #陳亭亘心理師 授權轉載>>https://bit.ly/3CwOG5d
看更多 #在診療室遇見老子>> https://bit.ly/3rlx6Ni
#今周刊出版 #野村總一郎
暖心推薦—— #呂秋遠 #陳志恆 #葉海煙 #蔡家和 #蘇絢慧
√更多暢銷好書資訊請按讚今周刊出版>>https://www.facebook.com/BToday
陳亭亘心理師 在 依淇的療癒手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療癒小記——離開語言暴力受害者的角色】
前一陣子朋友來工作室聊天,聊著聊著他說起想來拜訪的原因。「雖然我們不緊密,但每次悶悶的和妳說,我也沒說很多,但妳都能準確說出我自己都不知道怎麼表達的感覺,鬱悶感就解開了,這連我同居情人都做不到。」
謝謝他如此描述我。
恰好我也正在找個只要說一些頭,就能把我自己不了解的感受梳理出來的人陪伴。聽到朋友這番話,直覺找尋自己本有的特質的人,這個行動有個人課題潛藏其中。
當刻投出意念告訴宇宙準備好去看見了,昨天便在陳亭亘心理師的版面看到「語言的壓縮與解壓縮」和「言語暴力」之間關聯的專文。
看完第一個想法是:原以為能夠聽到弦外之音的特質來自我對他人的愛和在意,原來這個特質更可能是從小處於溝通弱勢而發展來的求生能力。所以過去推導出沒人能那樣對我,是因為不疼惜我的結論,其實是不成立的。
根本原因只是我身邊的人並沒有經歷這麼暴力的言語交流。所以他們不會隱晦地表達,要我用盡全力解讀;也因此他們也沒有經驗去揣想語言會有第二層第三層⋯⋯第一百層可能的意思。
一個長處常常是因應衝擊而發展起來的,如果沒有認知到常會有相應的短處產生。
像我的解讀力能讓在言語暴力的受難者感到被理解,進而感到安慰及舒緩,但也時常在我受傷想要任性時,採取「我不說清楚但你要聽明白」這種隱形展現權力的型式。
當看見自己的長處是為了什麼發展來的,我也明白如何放下相應的缺點。同時,我也明白不需要尋找那個能解壓縮的人了。
截圖文字為陳亭亘心理師FB發文節錄,文字圖片版權歸陳心理師所有,請到陳心理師FB【陳亭亘】看全文☺️
#陳亭亘 #陳亭亘心理師 #語言的壓縮與解壓縮 #言語暴力 #非暴力溝通135 #非暴力溝通135觀後省思 #讓我們停止壓縮和解壓縮
陳亭亘心理師 在 于玥心理師的心靈命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學習背負自己說話的責任,讓彼此自由」
陳亭亘心理師這篇真的說到心坎裡,我們在成長過程中,難免也會接收到長輩對我們說的話隱藏很多訊息。
身為乖小孩的我們,為了要討好父母,獲得父母的肯定,自然就會多想一些:他們說什麼都不要是真的嗎?我這次紅包是不是要多包一點?
我發現我這樣「解壓縮」的狀態已經被練就到在伴侶關係也會下意識認為我的另一半有「沒有說完的話」:妳確定妳吃飽了嗎?這樣就好了嗎?不需要再買個甜點之類的?
她必須要再三跟我保證:對,我真的吃飽了,肚子裝不下了。我才慢慢放下我是不是沒有盡到伴侶的責任的那種焦慮。
後來她跟我說,她真的有需要會跟我說,而且她已經是大人了,她可以自己照顧自己的需求,不需要我一直去問她是不是還需要什麼,我才相信。
在看完陳心理師這篇文章時確實有被大大同理的感覺,回到內在思考脈絡時,其實我們都是飽受「話說不清楚」的設定腳本的受害者。
看著父母跟上一代的人相處,上一代的人也沒有把話說清楚,所以這樣的相處模式自然會複製下來。這是在過往主流社會價值觀累積下來的「潛規則」:我是男人,我就不應該表現我需要被愛、被疼惜,不應該哭泣,這樣感覺很軟弱/我是長子或長女,我就應該先照顧好弟弟妹妹,我的需求不重要/我是乖女孩,所以我不應該表達我對於性的需求等等等等。
所有的「不應該被表達的需求」都會被壓抑在我們跟他人互動當中,不自覺地透露出來。這讓我看到我與許多個案互動時,他們也會說出「可是我這麼直白地表達自己的需求,他會不會覺得我很自私?」
因為內心當中有對於被拒絕跟被否定的擔憂,只好把話語包裝再包裝,但反而會讓對方對於這樣「解壓縮」對話的過程感到很心累,讓關係更僵化。
我說:「把話說清楚是你的責任,這確實是一個冒險,但總比你們總在迷霧中探索,卻離對方越來越遠好」
「至於對方能不能接受,那就是對方的事了。」
但當我伴侶把話說清楚時,坦白說我是真的鬆了一口氣,我不用再猜,跟她相處更自在了。(感謝我的太陽照亮她的水星?)
陳心理師的非暴力溝通系列好文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041498271/posts/4208206419190700/?d=n
#非暴力溝通 #把話說清楚
#讓我們停止解壓縮 #陳亭亘
陳亭亘心理師 在 陳亭亘 :: 台灣社會團體查詢網 的推薦與評價
陳亭亘.中文系、心輔所,阿宅諮商心理師一枚。著有《你說的是愛還是傷害》。因為活著很悶,卻也有些該死的時候會發現活著真好。所以持續寫作,想紀錄那些令人淚腺發達 ... ... <看更多>
陳亭亘心理師 在 陳亭亘 的推薦與評價
陳亭亘 已經註冊了Facebook。加入Facebook 來聯絡陳亭亘及更多你可能認識的朋友。Facebook 讓人們盡情分享,將這個世界變得更開闊、聯繫更緊密。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