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五在 #高雄市立中山高中 的「#媒體是毒?」第二階段我們探討的是「媒體與社會」。我選了《#真相急先鋒》(Truth, 2015)這部電影,配合補充的講義還有明天要進行的導讀,我們看的是物質特性對媒體的影響、新聞的公共性所在,還有新聞媒體的責任與自律。
2015 年其實出了至少兩部和新聞媒體有關的電影,其中之一《#驚爆焦點》(Spotlight, 2015)當年還勇奪第 88 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影片。但我選了《真相急先鋒》,除了媒體的類型(《驚爆焦點》跟《郵報:密戰》一樣是報紙,但《真相急先鋒》是電視新聞)以外,也是因為《真相急先鋒》的故事本身,是具有高度爭議性的:揭露「#阿布格萊布監獄虐俘事件」的 CBS 新聞雜誌節目「60 分鐘」製作人 Mary Mapes(與其製作團隊)以及當家主播 Dan Rather,報導當時的總統小布希在國民警衛隊逃役的新聞,卻因證據遭逢質疑而引發一連串的問題,最後導致 Mapes 以及多位新聞部主管被 CBS 解僱、Dan Rather 離開主播臺,小布希在警衛隊的服役問題不了了之。
有人以「#抓錯重點的時代」來形容人們不去探究他們報導小布希服役情況的真相,而是糾結於證據文件是否屬實。但我想藉由本片的討論反過來問的是,如果 #證據能力 遭到質疑,作為一個做新聞的人,你要如何說服大家你所說的是「真相」,而不是可疑碎片東拼西湊出來的「想像」?
這個故事呈現的並不只是媒體追查真相的一面,也對媒體的追查過程提出了質疑和提醒:
即使你打心底知道並且相信真相就是你想的那樣,沒有經過完整鑑定及證明的過程,它的可信度就會出問題。作為一位新聞工作者,你的責任除了提問以外,你的答案還應該要能夠使人信服。你必須謹記於心:在追查過程中一個一個環節的小缺漏、小瑕疵,最後都可能成為讓人得以質疑你的提問以及追查成果的把柄,演變成「因為新聞不被信任,導致日後真相無法被揭露」的狀況。
「#對公眾有益、#具有求知的責任,並且要 #值得信任。」這是新聞報導的初衷跟原則。媒體的存在除了要把故事挖掘出來,也需要證實自己挖出來的故事是真的。理論上,觀眾不應該需要擔心假新聞跟假訊息的問題,因為新聞報出來的東西就應該是真的!
在《真相急先鋒》的故事裡,我們看到新聞追查的瑕疵破壞了媒體以及新聞本身的可信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各種沒有盡到查證義務,甚至惡意忽略查證義務的新聞報導,造成假新聞氾濫、民眾對新聞的信任度低落。
或許我們應該想一想,身為一個觀眾,我們想要看到的究竟是怎樣的新聞?我們應該看到的又是怎樣的新聞?如果你是新聞工作者,你期許自己能夠給觀眾怎樣的新聞?
(圖為電影截圖)
#總監老實說:
#雖然選片的時候已經在考慮假新聞的問題
#但我其實沒意料到看片跟討論的時間點會那麼符合時事
Search
雖然選片的時候已經在考慮假新聞的問題 在 中國用假訊息撕裂台灣金融時報:透過Line、PTT擴散 的推薦與評價
席佳琳指出隨著疫情入侵,台灣社會現在已經出現裂痕。雖然目前沒有數據能與皮尤調查直接做比較,但在疫情爆發之後,更引爆了充滿偏見的爭執,人民對政府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