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吵感情愈好嗎?不見得!但衝突是真正理解對方、改變關係的起點】
(((疫情效應之一:家人彼此厭惡?)))
疫情期間,不少家長私訊給我說家裡的衝突變得很多,除了親子之間,更有天天絕對不連戲、卻沒完結篇的手足衝突,有些連夫妻之間也怒目相對,床頭吵、但床尾也和不了,相看兩厭。
家人之間二十四小時被迫黏在一起,到底是親密的「靠」在一起,還是痛苦地「銬」在一起?相信有不少家庭這一陣子已暗潮洶湧、一觸即發,或是早已煙硝處處、千瘡百孔。
「疫後大未來」作者Scott Galloway精準說到疫情期間全球家庭的兩個共同點:
•開始厭惡配偶
•開始厭惡子女(或是子女更厭惡父母)。
在台灣疫情再度爆發時,一位在美國經歷了一年多封閉生活的同學跟我說,令她非常驚訝的是,不少只羨鴛鴦不羨仙的佳偶經歷了這一年多之後竟變成怨偶,還有人以離婚收場。
另外,則是青少年把自己封閉,爸媽看不慣他們,他們也完全不把爸媽放在眼裡,防疫禁令如同關禁閉,親子關係比室友還疏離。沉溺在數位世紀的青少年則有愈來愈高比例的憂鬱傾向。
(((從小一路吵到大的娘家,是我最能自在展現自己的所在)))
說到家庭衝突,我想到了我的國中生物課,其中有一章是講基因配對,有個重點是關於血型的配對。
我記得老師說,若爸媽都是O型,那麼,配出來的孩子就全部都是O型,風趣的生物老師還順便說了血型與個性的關係,最後,她居然下了一個結論:
「如果你們全家都是O型,那你家可熱鬧了,肯定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當時這段課程我上得可認真了,因為當下覺得老師已不是生物老師,而是個半仙,真說準了我家的狀況。老師還問:「有沒有人全家人都O型的啊?」我就傻傻地舉了手,老師報以神秘又同情的一笑。
我娘家共六人,爸媽再加上四個女兒,果真如生物老師的神機妙算,真的三天就有小拌嘴、一週內絕對來個大震盪。
通常一開始只有兩個人吵架,但因為O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雞婆天性,一定演變成四個人吵;最後,六個人全都會跳下海,變成全家大亂鬥,驚濤駭浪、雞飛狗跳,正是我娘家的寫照。
當時我驚訝地看著生物老師,點頭如搗蒜。
可是奇怪得很,一晃眼,快半個世紀過去了,從小一路吵到大的不平靜娘家,如今,卻是全宇宙中,讓我感覺最自在、最肆無忌憚的無偽全真所在。
幾個姊妹感情至真至深至切,濃得化不開的相互依存感,讓年過半百的我開始不大敢想像姊妹們終究會老去的未來。
娘家姊妹的Line時刻叮叮咚咚,一點芝麻豆大的事隨時貼、隨便貼、隨時嘻笑怒罵、感時傷懷、喳呼喳呼沒完沒了,一如小時候天天耍寶逗笑或吵鬧不休,只是,到如今,姊妹只耍寶、訴心曲,少了拌嘴與吵架。
而更奇快的是,從小在沒有教養技巧可言的打罵教育中長大的我們,如今卻是朋友眼中最孝順團結的家庭。老媽幾乎受到皇太后級的高級照護與孝順回報。
我就在想,為什麼一個從小吵到天翻地覆、全家人都伶牙俐齒、吵起架毫不留情的家庭,最後卻最具支持力量、最溫暖照人、最能讓每個成員無須偽裝展現真性情?
我是一個親子作家,但是,我自己也有栽在親子問題上受傷難過的時刻,這些時刻,我的姊姊們才不會在乎我是不是個專寫親子議題、道貌岸然的傢伙。
在她們眼中,我不過就是一個心不平靜、需要倒倒垃圾、抓抓浮木的平凡小妹,她們為一個別人稱呼為「老師」、「親子作家」的家人獻上毫不保留的及時救援。
(((不是愈吵感情愈好,而是愈吵愈懂自己與對方)))
難道,感情真的愈吵愈好?不!從小根本沒機會被教導好好傾聽、好好溝通與對話的我們,往往只會破口大罵、甚至演上全武行。
只不過,年齡增長的我們,馬齒並沒有徒長,各自也修持了幾十年,總歸有點長進,終歸學會了好好溝通的技巧。
但我真正想表達的是,對照一些寧可保持沉默、甚至冷漠疏離也不願把話說清楚講明白的家庭,我的感悟是:因為願意吵架,所以我們愈吵愈懂對方,最後吵成了彼此肚子裡的蛔蟲。
我們非常明瞭解彼此的個性與特質,對方的困境、限制、擔憂、苦楚與需求,一切盡在不言中。
因此,一起長大、一起變老,早就懂得繞過對方的雷、避掉對方的痛點,最後磨成了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最佳應援團。
我們姊妹之間連哭點笑點都不必點通,一個眼神、幾個字、一個動作,就能引發連鎖反應,笑出眼淚、哭成花臉。
在這裡我必須鄭重表明,我不是鼓勵吵架。吵架,很不好,代表彼此還沒學會更好的溝通對話技巧,但暗藏於其中有個值得鼓勵的動機,那就是因為在乎彼此,所以很想把話講清楚,有個心想把死結打開來。
我跟所有私訊我的家長說,家有青少年的家庭,千萬別用無菌高標準來衡量親子關係,因為此時期幾乎很難避開爭吵。
因為,孩子在短時間之內迅速變化,大多數的爸媽來不及適應與改變對應之道;而孩子也尚未具備完全獨立自我負責的能力,卻又力斥父母的監督與介入。這種充斥著矛盾的不平衡狀態,本來就處處埋藏地雷,沒有人可以完全不踩到。
我姑且稱此時期的親子爭吵為「激烈溝通」吧,乃是因為,我覺得其中至少也蘊藏著在乎彼此、想表達關心、想相互了解、想把心結打開的良善美意。
(((避免衝突、繞過問題,最後會累積成「衝突債」)))
在「良性衝突」(平安叢書出版)這本書裡,我很認同一個概念,那就是「衝突債」。
作者Liane Davey是組織心理學博士,他認為「每個組織都無法避免衝突、也都需要衝突,但是人們傾向避免衝突、或避免表達不同意見,以規避問題所在,最後就會形成『衝突債』。」
我們大多數人從小就被教導衝突是不好的,所以很多人習慣繞過問題,而非去穿越它們,但是作者說:「衝突是組織的基本要素」、「爭議性的問題必須解決才能繼續往前推動」。
若是問題一直沒有被提出來討論、讓彼此確認界限,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問題與對立就變成一種固定的存在,各自將在自己的玻璃罩下保持慣性且疏離、沒有溫度的關係。這絕對悖離人類合作的群性本質。
一個正常的家庭絕對會產生各種不同意見的擦撞,因為每個成員都有不同的個性與生活經驗、價值觀與解讀方式都不同,因此,夫妻意見相左、兩代衝突、手足爭吵,絕對不是「和諧」的相反詞,「正是通往真正深層理解與達到動態和諧的必要過程」。
累績過多懸而未決的內心疙瘩、維持脆弱的表面和諧,整個組織勢必在某一天爆發慘痛的代價:互不信任、彼此猜忌、淡漠疏離、不在乎彼此、無法相互支持照應,最後注定是分道揚鑣的平行線。
我省察到的是:我們姊妹若從小到大從不敢有衝突,或沒有勇氣表述自我,就絕對無法因撞擊而帶來彼此的覺知,因而去理解到對方的底線與痛點、在乎與不在乎。這將少掉了刺激自我省思、學習分清人我界線的機會。
良性的衝突,是一種「破壞性創新」,它像一座充滿礦產的危險高山,裡頭蘊藏著豐富的資源,如果願意好好挖掘資源,我們將學會看清對方的脆弱敏感,也能一次又一次讓我們更精準地預測對方的反應,避免挑釁對方的罩門,而隨著成熟度增長、隨著接觸到愈來愈多有效溝通的好工具,我們終將學會如何「好好的吵架」,甚或,平和有效的溝通。
人若非天生特具慧根,多數凡夫俗子勢必都得經歷一次次的良性衝突,才能提升對人際互動的敏感度,也才可能學會帶著覺知關照自己的表達方式。
但人們都討厭衝突,因為衝突帶來心裡的不平靜、關係的暫時斷線,但我告訴來信的家長們,當有一天連衝突都嫌煩、都懶的時候,那就是哀莫大於心死,代表連最基本的「在乎」都已消失。
(((衝突隱藏著豐富的資源,是自我靈性與群性最快速提升的機會)))
所以,請不要對「衝突」抱著這麼大的畏懼與懊惱,它的背後埋藏著豐富的資源,每一次衝突,請好好抓準這些資源,每個人將會對自己、對別人產生更深的覺知,這是讓自我靈性與群性獲得最快速提升的大好機會。
如今,若是家裡發生任何衝突,我已學會先觀照自己的情緒,然後,想一想,這個衝突裡面,我如何能讓對方感受到我的心情、想法、界線與原則?而又如何讓對方知道我之所以有這些想法的原因?
我是否真的能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到他的處境、他當下的心情、以及他背後隱藏的錯綜複雜的爆發源?我能展望到這次衝突帶來彼此更深的覺知與一起成長嗎?
這才發現,唯有經歷過意見相左、唯有願意如實表達內心的想法,才有機會成為關係親暱長遠、且值得信靠的真正家人。
任何一方若不斷隱忍、息事寧人,表面上看似風平浪靜,但最後可能造就出一個只懂自己、甚至只能利己而學不會善解、利他的巨嬰。
因為沒有任何浪潮打擊到對方的背脊,沒機會刺激到對方的鏡像神經及深層的心智系統。
這就是為什麼過度隱忍的父母可能養出無法感知別人痛處的自私孩子,但也可能剛好相反,因為這無疑的是一個錯誤的示範,也就是教導孩子,即使不公不義,也絕對不要站出來「用愛心說誠實話」、學習去爭取該有的權益。
規避問題的父母,很可能為子女示範息事寧人、維持脆弱而疏離的和諧,「因為衝突不被允許,你從未學會如何與人進行開誠布公、善意或有效益的衝突。」
我想說的是,沒有家庭是零衝突的,這不是要安慰所有疫情中有衝突的家庭,因為,我深切體驗到,衝突,不見得只會造成傷害,破壞裡隱含著「創造性資源」,且絕對遠遠多於「僅止於表面的平靜無波」,畢竟,有適度力道的浪頭,才能衝擊到石頭,石頭才有機會改變位置。
(((衝突帶來的痛苦,逼使我們學習更有效、締造雙贏的溝通技巧)))
當然,這裡所說的良性衝突絕非口無遮攔、無休止的大吵大鬧,而是,當難以避免義正嚴詞的「積極溝通」時,請絕對不要只有自責與自愧,在情緒過於激動時停下來、各自分開的那一刻開始,很可能就是開始挖掘資源且創造覺知的起始點。
於是,爸媽因而體會到了青春期的孩子在快速改變,開始學著思考如何運用智慧來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如何拿捏介入與監督的分寸,如何締造孩子感受到被相信的正向氛圍。
而這些看似氣氛搞砸弄僵的一次次激烈溝通,似乎撕裂了親子的情感,但是,隨著孩子不斷長大、隨著離家、隨著必須體驗獨自扛起責任的每個新階段降臨,孩子都會在回溯這些衝突中更加體貼到父母一路來的辛苦與無私。
這些效應,不可能發生在當下,但是,每一次的良性衝突,都有可能刺激到孩子去體認到父母的焦慮、難處與無條件的初心。
當然,學習避開引發恨意的溝通技巧,是另一個課題,但是,不斷衝突所帶來的痛苦,痛苦又引發衝突的無限循環,很可能就演變成一股最強勁的動力,逼使我們不得不去學習更有效、締造雙贏的對話與溝通方式。
所以,帶著覺知來看待衝突,就是引發改變的創造起點。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黃偉民易經講堂,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將軍澳連儂牆傷人疑犯,因有需要而折返香港,於羅湖口岸被捕。黃台之瓜,李嘉誠不一樣的超級富豪。美國將貿易戰和香港亂局掛勾,習近平急,特朗普不急。818集會,香港人冇有怕武警駐深圳,一百七十萬人上街,風雨中抱緊自由。沒有衝突,林鄭失望了,梁振英失望了。雙普選不是奢求,是寫在基本法,香港人應有的憲法權利。...
零衝突 在 商業周刊(商周.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身心防疫力【和父母小孩一起關在家,超崩潰!疫情中不能出門,如何和家人零衝突?】
自主隔離是緩解疫情傳播的關鍵,暫時不出門,是為了所有人健康安全一個不得不的犧牲。但是和家人、伴侶或孩子,長時間在同一空間相處,並不是件容易的事。美國雜誌《大西洋》報導指出:「長期一起待在同一個地方,人們容易覺得彼此是一種負擔。」
如果你和你的孩子,得一起居家隔離,《衛報》訪問育兒刊物《Fatherly》的編輯斯坦,他說:「就像帶孩子上飛機,他想看電視你就讓他看,至少在這段非常時期,你得放寬、調整規矩。」斯坦指出,可以多多利用…⬇️⬇️⬇️
#全面防疫力_商周陪你到底
📲喜歡這篇文章?下載商周Plus立刻收藏:http://bwnet.psee.io/UEM7A
零衝突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將軍澳連儂牆傷人疑犯,因有需要而折返香港,於羅湖口岸被捕。黃台之瓜,李嘉誠不一樣的超級富豪。美國將貿易戰和香港亂局掛勾,習近平急,特朗普不急。818集會,香港人冇有怕武警駐深圳,一百七十萬人上街,風雨中抱緊自由。沒有衝突,林鄭失望了,梁振英失望了。雙普選不是奢求,是寫在基本法,香港人應有的憲法權利。打完再派糖,派完糖又再打。香港年輕人寧願放棄經濟繁榮,換回價值和夢想,大陸人不會明白。香港人抗爭有結果,大陸人便會開始有夢了。(完整文字版將會在節目後上載至易經講堂網頁)
#貿易戰 #連儂牆 #818集會 #武警深圳 #不割蓆 #送中 #逃犯條例 #八三一方案 #風雨中抱緊自由 #香港
==========
如若你喜歡「易經講堂」節目,覺得內容有益世道人心,希望你能繼續收看、讚好、「訂閱及推介」易經講堂YouTube頻道,集腋可以成裘,謝謝支持與鼓勵。
易經講堂有限公司
香港上環郵政局郵政信箱33249號
I Ching Consultancy Limited
Sheung Wan Post Office P.O. Box 33249, 1/F West Exchange Tower, 322-324 Des Voeux Road Central, Sheung Wan, Hong Kong
網頁 Website: https://wmwong730.wordpress.com/gift
電郵 Gmail: IChingConsultancyLtd
==========
Wong Wai Man
2019年8月20日 星期二下午5:00
請贊助、收看、訂閱、讚好「易經講堂」,感謝支持。
零衝突 在 影響力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月嫂亮亮的私房話』播出時間:每週三中午12:00,敬請訂閱影響力
【兩代一起育兒能零衝突?要懂得隨時感恩與溝通!】
本集簡介:現代雙薪家庭多、經濟壓力大,如果長輩們能幫忙帶孩子那就能省錢請保母啦!
不過兩代的教養方式真的差很大!從吃飯、穿衣、行為舉止等等觀念大不同!
爸媽們該如何做才能不傷彼此的和氣,適度融合彼此的教育方式呢?
趕快按下「訂閱」影響力頻道,最即時、最有料的影音節目一集都不漏看。只要每天花5分鐘時間,就能輕輕鬆鬆提昇自我的實力!
+ 看更多月嫂亮亮的私房話:http://seepower.tv/author/guest_10/
關於亮亮老師:
陳思伃,人稱亮亮老師,經營寶兒產後護理之家十餘年,服務超過5000位媽媽。今年更開始經營臉書粉絲頁「月嫂亮亮的私房話」,提供父母親實用的育兒技巧。
對於新生寶寶的照料,陳思伃有相當豐富的經驗,爸媽們可千萬不可以錯過了!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鎖定影響力。
+ 影響力官網:http://seepower.tv
+ 影響力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eepower.tv/
+ 加入影響力Line@:https://line.me/R/ti/p/%40cph9985f
+ 影響力愛奇藝站:http://tw.iqiyi.com/u/1269595541
-
影響力於2018年正式上線,由讚點子數位行銷有限公司發起,在這裡,我們匯集了台灣各領域的專業人士,包括國際、財經、職場、親子、兩性、教育、藝術等領域,成為我們引領社會脈動的「達人」,透過影音傳播的力量,帶來超越世代的影響力!
下一個十年,你準備好和達人一起充實自己嗎?
2018年,期待與你一同創造全新的知識影音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