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打亂了很多計畫,特別是性早熟孩子的追蹤與用藥,真的會讓人一個頭兩個大!
這幾天有很多爸爸媽媽詢問,到底該不該回診?孩子正在定期用藥,針劑可以延後施打嗎?
以下問題,我將會在文章內一一解答。
🚩在疫情期間:
⚠女孩胸部開始發育了怎麼辦?
⚠因為性早熟在門診追蹤,該回診嗎?
⚠正在治療的孩子,可不可以延後打針?
※
重點節錄:
✅提早發育合併嚴重頭痛請立即就醫
✅正在追蹤者,半年左右照一次骨齡,可以延,但不要延太久
#針劑治療間隔
✅每個月注射的劑型:每21-35天施打一次
✅每三個月注射的劑型:每77-91天施打一次
※
爸爸媽媽們最擔心的應該是,如果延遲用藥,會不會產生什麼不可挽回的後果?
其實啊,如果孩子已經治療了一段時間(半年或一年以上),並不會有那種「今天沒打針,幾個禮拜後月經就來了』的狀況,也不至於發生「晚個幾天用藥,就前功盡棄」的情況
先不要太緊張,詳情就請看內文吧。
面對疫情,我們一起加油!
※
🔍疫情期間,性早熟該怎麼辦?
https://shihkang.blogspot.com/2021/05/covid19-puberty.html
※
剛剛好│兒童青春期 ‧ 認識性早熟
部落格│看診前中後 ‧ 部落格都有
➔ http://bit.ly/SKH-puberty
#性早熟
青春期月經一年沒來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心血來潮回覆酸民😇:我因為「變胖」所以成績不好?(以我過去的游泳生涯舉例🥰)
曾經有酸民罵過我,說我「變胖」所以運動表現下降。運動員的身材常常在運動員的生涯中被拿出來討論,尤其是女性運動員。今天心血來潮回覆酸民,順便分享我的個人經驗吧!
有一些人,整天盯著穿著泳衣的選手看呀看,覺得選手屁股變大、腿變粗、手臂變粗就叫做變胖。圍度增加除了可能是脂肪量上升,也會因為肌肉量提升而變粗,或是單純的成長。別忘了台灣大部分的選手還在發育階段,身體生長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尤其是女性運動員進入青春期出現第二性徵,脂肪量上升、身材變化,用「變胖」來形容正常發育的運動員完全不合理。事實上,體重變重也極有可能增加運動表現。如果肌肉量增加造成體重增加了幾公斤,但是身體的進步遠遠超過那體重增加的幾公斤,豈不是很划算?運動員的身體變化有太多可能因素參雜在其中,舉凡生長階段、荷爾蒙變化、訓練內容變化、甚至吃的補給品,都有可能影響身體外觀。有事沒事就評論選手身材的人是最不專業的人,只會拿肉眼看到的身材特徵隨便評論,這些人通常什麼都不懂。對於不負責任甚至已經到人生攻擊的言論真的是見一次就應該嚴厲制止一次,直到歪風停止。
還記我國中時被嫌胖🙄有一段時間只能吃「榮總減肥餐」,對於每天訓練3小時的我完全不夠,成績沒有進步之外,還整整一年的時間沒有月經。以前的人沒有專業知識就算了,但是現在參與運動員生命的人,絕對不能再犯下這種低級錯誤。身為教練、家長的人,請增加自己的專業知識,要求選手和孩子的同時,也請要求自己進步。
附上一篇研究:
https://pubag.nal.usda.gov/download/44785/PDF
身體組成和游泳運動員運動表現當然有關聯,尤其是對於女性選手而言。最重要的是骨骼肌重量和體脂率。研究中的選手肌肉重量增加、脂肪重量下降,*整體體重增加*,游泳成績有進步。與其要選手「減肥」,還不如教選手正確的營養觀念,安排選手好好做肌力訓練、把肌肉量提升力量增加,這才是真正對運動表現有幫助的事。
💡如果有人批評我,說我變胖所以成績不好,怎麼辦?
首先可以用這樣🖕🏻☺️🖕🏻的方式跟他說「你才胖你全家都胖」,再看一下這個網站:https://self-compassion.org
附上研究:https://journals.humankinetics.com/view/journals/jsep/33/1/article-p103.xml
(雖然這篇研究是針對年輕女性運動員做的,我認為不論年紀、性別,都可以受惠。)Self-compassion「自我疼惜/自我憐憫」可能是年輕女性運動員很好的一項「資源」。如果可以練習「自我憐憫」或許我們比較不會受社會體型焦慮的影響, 我們可以不害怕失敗、自我價值感提升、自信心增強...... 我們的運動生涯可以有更正向的體驗。要和自己說好話,不要跟著別人批評自己。和自己說「你已經做得很好了,辛苦了」然後好好疼惜自己😇
(圖為3年前在澳洲訓練的我,那天早上好像8度而已。有時候有點想念當選手的時光,有時候卻慶幸,不用再經歷那些痛苦又高壓的日子🥶現在可以為體育、為自己做點事,是很開心很且幸福的!)
青春期月經一年沒來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直以來多囊性卵巢總被視為造成肥胖的兇手,網路上如「變胖、月經失調都是多囊惹得禍,該怎麼吃才會瘦」、「月經遲到又爆肥,小心多囊性卵巢」的文章,點閱率也經常居高不下。因此門診中常遇到很多月經不來又發胖的女生,希望我能針對多囊性卵巢的治療給些建議。
不過,經仔細問診和抽血檢查後,我發現這類型的病人大多不是「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而是因壓力大亂吃、作息改變,缺乏運動造成肥胖,又因過多的脂肪細胞影響雌激素分泌,造成月經混亂。
**發胖而增加的脂肪細胞往往才是造成多囊的因素
多囊會發病,是同時受到先天基因和後天環境影響。一般的狀況是帶有多囊基因的女性,在進入青春期時因體重快速增加,活化了多囊基因,促使卵巢分泌過多的男性賀爾蒙,導致濾泡無法成熟排出,造成月經失調、不規則,容易長痘痘等症狀。
所以,就算肥胖的女性真的確診是多囊,也不能將肥胖歸咎於「多囊體質」,相反的「發胖」往往才是誘發多囊的因素。這也是為什麼一旦確診為「多囊」時,為了改善排卵情況,醫師都會建議病患至少減重5-10%,我的門診就有不少多囊的女性在健康瘦身後,月經慢慢變得規則,甚至就自然受孕了。
而多囊的診斷也比大家想的嚴格,至少必須同時符合以下條件中的兩項:一年內經期少於八次、男性賀爾蒙過高、超音波下可見許多不成熟的卵子(一個切面超過12濾泡)。
因此,要準確判斷是否得了多囊,並不是單靠發胖、月經亂就可以。醫師通常會請病患抽血並以超過半年的月經史來評估。
**即使真的罹患多囊,難瘦的原因也多是習慣導致
至於為什麼多囊的人好像很難瘦下來,根據我這陣子的觀察,最常見的原因有兩個:
@@感覺吃很少其實熱量常爆表
每次我問多囊病患的飲食、運動狀況,就會發現雖然她們總宣稱吃不多、有運動,但飲食卻是以高油、高糖的加工食品為主,餐間必喝含糖飲料、吃過量水果。所以雖然「感覺」吃很少,但其實熱量一點都不低。 運動以低強度的散步瑜伽為主,也並非規律進行。因此我常常問到一半就忍不住脫口而出「妳就算沒有多囊,這樣的生活作息也瘦不下來吧!」。
@@多囊變成減肥瘦身的藉口
另外一個原因則是有些人被診斷多囊後就灰心喪志,認為反正永遠瘦不下來,就抱持消極心態,不運動、也不管飲食品質。當醫師或親朋好友為了健康因素建議她們減重時,常常就會用「多囊」當藉口,回應「我就多囊啊!就瘦不下來啊!」。�不過,確實也有部分研究顯示,多囊的人飢餓素濃度較高,易餓難飽,又因排卵不規則、黃體不足,導致容易情緒性進食,因此減肥特別容易卡關。
當卡關時我建議可參加專業人士(內分泌科醫師、營養師)成立的減肥社團,除了能了解減重的正確觀念外,也可藉由團體的動力督促妳將健康的習慣融入生活中,當減重減得心煩意亂壓力大時,也有同伴能討拍取暖。
另外,因為多囊的人很常合併胰島素阻抗,針對這類族群目前也有新興的藥物(GLP-1) 藉由改善胰島素阻抗、降低食慾來輔助瘦身。
**有沒有多囊,瘦身方法都一樣
其實不管你有沒有多囊,瘦身原則都一樣:建立健康均衡的飲食習慣,了解食物的營養組成,少加工食品、少糖、少油(非無油)、少鹽,高纖、多喝水。
我建議碳水:蛋白質:油脂的熱量比例=4:3:3,細節可參考國健署「我的餐盤」。至於目前很流行的「平衡賀爾蒙飲食」,我則認為毫無根據。因為食物雖含有類似賀爾蒙的成分,但濃度實在太低,利用率太差,比起人體本身分泌的賀爾蒙根本是九牛一毛。單靠限制特定食物如:牛奶、雞蛋,就號稱可以「平衡」賀爾蒙真的是無稽之談。
減重的速度不宜太快,一週0.5到1公斤左右為主。掉太快可能因短時間熱量缺乏引起女性賀爾蒙分泌不足造成新的問題。至於各種特殊飲食法如低碳、斷食,在採用前還是得先評估本身的生活型態能否長期配合,畢竟你不是要參加短期減肥比賽而是要面對長遠的疾病控制。
運動方面可以大肌群、多關節的肌力訓練為主、搭配快走、爬山等有氧訓練,目標放在每週運動時間達150分鐘。
最後我想說的是,與其糾結於先天無法改變的「基因」,把瘦不下來的原因一股腦推給「多囊」倒不如誠實的面對自己,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建立規律運動的觀念,如此一來才能打破肥胖與多囊交織成的惡性循環。
#別再說自己呼吸也會胖
#多囊性卵巢
蔡明劼醫師 健康。瘦身
青春期月經一年沒來 在 陳家駒中醫師.門診不能說的事- 【多囊體重突增 的推薦與評價
這一兩年因爲壓力很大都是季經狀態(3-4個月來一次月經),AMH高達13(未成熟卵泡很多、就像卵巢裡面大塞車),體重也在月經失調的這段期間節節上升。 這是很典型多囊惡化 ... ... <看更多>
青春期月經一年沒來 在 青春期最怕子宮卵巢沒長好延遲初經報到時間?! 張棋惠 ... 的推薦與評價
晚來的原因是什麼?長大會有哪些問題?現在又能如何拯救婦科健康?初經太早出現,竟與乳癌有關?!該如何遠離致癌危機?青春期感染問題好不了, ... ... <看更多>
青春期月經一年沒來 在 19歲的我快一年沒來月經了! - 女孩板 的推薦與評價
如題,自從去年八月以來我已經快一年沒來月經了! / 從國中有月經開始我的月經就很不正常大概都四個月來一次那時學校的保健室老師說是剛發育的關係我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