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學才藝的心得😎😎
我帶露西從2、3歲開始接觸各式各樣的才藝/體育課,也看別的孩子來上課,到現在他快6歲我有發現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不是說從小要培養小孩成為頂尖選手或專家,但我覺得真的要培養出小孩有興趣,而產生成就感進而想繼續投入的話,課後的複習/練習時間必須要是上課時間的2倍!
⭕️2倍練習時間
例如一周上1小時的游泳,就要有額外2小時的練習時間,如果沒有辦法排出這樣的時間,其實上課就有一點浪費,因為上課的進度就會很慢,沒辦法學很多新的東西,如果完全沒有排複習的時間,那等於是用上課時間在反覆練習而已,沒有能夠自己吸收領悟真的很可惜,小孩的學習能力很快,如果能安排複習/練習的時間,學習效果一定更好,所以安排才藝課之餘練習時間要一起排進行程。
⭕️接送方便
我了解很多家長想要讓小孩嘗試很多才藝,不過時間的安排也要考慮,接送是個很大問題,而且影響全家,如果上課地點太遠/不方便的話,就連爸媽都無法持續下去,所以默默覺得住在台北好像蠻好的,因為什麼樣的課程都很容易找得到。
⭕️有動有靜的多樣性
當然要依小孩的喜好來安排課程,但我認真覺得動態與靜態都要有,尤其是兒童體能方面的訓練一定要特別加強,運動成習慣,其實知識方面的學習長大後都能補上,但是從小如果手眼協調、平衡感不好、肌力不足,長大真的很難再培養,甚至會懶的運動,而且就是要從小多運動,才會長得大、長得好、長得健康呢! 露西從小就超少生病,健康寶寶一個~
⭕️無止境的鼓勵
孩子會不會繼續一個才藝其實家長扮演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角色,用開心的氛圍讓他們覺得做這件事情是很棒的、很有趣的、他自願的,而不是只是被逼著做某件事,所以鼓勵他們很重要,或要找到一個他想努力的小目標,不過我知道 我知道這件事知易行難,因為很容易就會因為孩子不好好練習而罵了他們,這件事情我也還在認真學習及拿捏其中的分寸,當媽可容易嗎??? 😅😅
目前露西比較規律在上的課是美語、網球、直排輪(未來想溜冰)、夏天常跟我們去海邊/泳池游泳 (這個暑假本來排了游泳課結果因疫情停擺)、偶而畫畫,你們家小孩安排了什麼呢?
覺得2倍的練習時間如何呢?
(只要試過就會知道效果超好!)
兒童網球的專家 Sunny Tennis 陽光網球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67的網紅嘉義縣議員黃嫈珺,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朴子姊妹連線-免學費才藝課程 嘉義縣議員黃嫈珺同時也是朴子姊妹連線協進會理事長,長期致力於爭取教學資源,提供當地婆婆媽媽,職業婦女,新住民,偏鄉學子,以及男性職工學習[免學費的才藝課程],涵蓋核心瘦身,拳擊健身,女成人單人國標,兒童國標,美妝美髮課程,美姿美儀走秀課程,以及靜態的法律講座,目的是...
靜態 才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教孩子學習新的東西前,記得多觀察孩子的反應,太早教不見得是好的:
1、孩子1歲前就逼仿說,會讓他越不想說話:
孩子在1歲前後,大人自然跟孩子發聲對話就好,不要刻意一直教孩子說話,或買太多語言教材來聽,因為孩子需要的是大人的陪伴,不是DVD的陪伴,觀察並尊重寶寶自己的發展步調就好。
2、孩子2歲前就強迫戒尿布,會讓他很焦慮不敢上廁所:
孩子在2歲前後,大人開始讓他了解如廁觀念就好,不要刻意戒尿布。大人在嫌棄寶寶「含慢」,其實他們都聽的懂,當他一直被過度要求而無法成功的時候,他只會不理大人或尖叫暴走,反而延遲如廁獨立時間。
3、孩子3歲前就一直要餵更多,會讓他失去吃飯樂趣:
孩子在3歲前,是食物的好感發展關鍵期,千萬不要為了要養胖,不斷逼吃更多,當孩子太飽或感受到壓力時,長大的飲食動機反而不好,體重正常就好,太胖反而可能影響到大肢體動作的發展。小時候養的胖胖的才健康,早已經是過時觀念,其實只是養大人的眼而已。
4、孩子4歲前就逼他共享自己物品,會讓他害怕失去:
孩子在4歲前的物權觀念還沒很成熟,很多佔為己有及自我的玩法,需要大人有耐心的引導,不要急著逼他把東西讓給別人,先懂再練看,用逼的只會讓孩子有被侵犯的不安全感,反而變得更霸道。
5、孩子5歲前就強迫大量寫字,會讓他學習有挫折感:
不到5歲的孩子,手部小肌肉的發展,要靠遊戲活動多刺激,但不要讓他直接寫字,因為寫字是一種複雜歷程,包含手、眼、腦的空間知覺協調,孩子還在發展中就提早訓練,會造成内在的壓力及挫折,對他未來的學習發展更不好。
6、孩子6歲前逼快點,會讓他因為做不到而反抗對立:
孩子在6歲前的時間觀念還沒成熟,大人逼他快一點他只會覺得很煩,不如教他基本時間觀念,例如「快慢的比較」、「5分鐘等待」⋯⋯這樣才不會造成孩子對立反抗。
7、孩子7歲太重視才藝成績,會讓孩子失去學習動力:
孩子在7歲前要有充足的感官運動,當做7歲後專心學習的養份,如果太早強迫孩子學一堆靜態才藝,反而會澆熄孩子學習的快樂,還是要觀察他的興趣及成就感,保留一些孩子喜歡學的項目,動靜態皆宜。
8、孩子8歲前寫太多的評量,會讓他暴躁好動有壓力:
孩子進到學齡期以後,是計劃、主動、責任能力發展的關鍵時間,可以陪伴寫功課,但不要急著去修正到最完美,孩子才不會無法自行偵測錯在那。感受到強烈緊盯壓力的孩子,反而更不知道怎麼動,久而久之就更被動等答案。所以當孩子年齡還小,功課不該被要求到絕對完美。
9、孩子9歲前補太多習,會讓他沒空白時間思考:
孩子在9歲前是創造力、思考力快速上升的關鍵期,可以補英文、可以補數學,但是不要把時間塞的滿滿滿,因為這樣會剝奪自主學習能力及大腦反應力。
► 孩子的反彈其實是一種內在壓力:https://pse.is/3ftsn6
孩子的發展自然就好,有些事要在剛剛好的時間教,觀察孩子的反應才是最重要的事。每個孩子有自己的特質,不要跟別人比較,很多事逼孩子越早學不見得好~
靜態 才藝 在 連俞涵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不會騎機車
每次去小琉球
都是被跟我去的朋友載
有時我想我到底會什麼
以前被問到有什麼才藝的時候
我說的都是靜態的興趣
像是捏陶 看書 看電影 之類
有人說
那不算才藝吧
就我的工作來說
的確都是些個人興趣不具任何表演性質
身為一個表演者
我總是從零開始
跟著角色去冒險
不會的就敞開心胸學習
感謝我的工作
還有身邊的朋友們
這樣carry我的成長
愛大家
感恩惜福餒
關於大家一直問我陶藝那裡上課
我現在會在家自己捏陶
租空間去捏陶
偶爾上單堂體驗課充充電
很喜歡遇見不同的老師
聽見每個做陶的人對陶不同的體悟
我打算當一個隨處流浪的捏陶人
沒有一定非得在那裡
重點是找個地方開始你任何一個喜好
就從交通方便
可以抵達也可以常去的地方開始吧
靜態 才藝 在 嘉義縣議員黃嫈珺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朴子姊妹連線-免學費才藝課程
嘉義縣議員黃嫈珺同時也是朴子姊妹連線協進會理事長,長期致力於爭取教學資源,提供當地婆婆媽媽,職業婦女,新住民,偏鄉學子,以及男性職工學習[免學費的才藝課程],涵蓋核心瘦身,拳擊健身,女成人單人國標,兒童國標,美妝美髮課程,美姿美儀走秀課程,以及靜態的法律講座,目的是為了讓當地民眾能夠學習新的事物,快樂生活,並且培養長期規律的運動習慣。影片是本會朴子姊妹連線女成人單人國標-C班的表演,在燈光與音樂的相伴之下,讓婆婆媽媽姐妹們完成自己的舞台夢想,為自己人生留下精彩的一頁。
靜態 才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 #陶瓷創作展 吳昕恬專訪
陶瓷製夢者與她的夢境
夢如果是思想的殘留,那也許就是現實中的衍生。吳昕恬的陶瓷創作以靜態沉睡的人體,結合動態生長的植物,置入生活中的小故事,模糊觀者的現實界線。
首次見到吳昕恬,覺得人如其名恬靜溫和,卻在交談後對她改觀許多,年紀輕輕的她對事情很有想法、很有個性,令人感受到她對關心的事物那種堅持與態度,就像她的陶瓷作品在可愛的外表下有著信念與故事。
▶靜靜與土培養感情◀
成長於台灣南部的吳昕恬,家鄉位於台南歸仁。歸仁在她的成長過程中一片片田地被人造物和鋼筋水泥所取代,憶起童年的玩樂,她說小就對土地與自然就很有感情,幼年到阿公家,自己一個就可以在樹下把玩土壤,也愛觀察自然環境裡的昆蟲與動物們。她也是一位很靜的小孩,只要給一張紙、一枝筆、一本書,她就可以這樣待一整天。從小就懂得與自己相處、不喜愛補習,比起進入才藝班接受指導,更愛在家按自己所想繪畫、創造自己繪本。這麼小就有這樣與自己獨處又愛自由創作的性格,似乎很適合當一位全職創作藝術家呢!
▶並非每人都要走一樣的路◀
問起求學的經驗,吳昕恬說當時她國中就近進入歸仁國中就讀,接下來進入台南女中,一路在台灣傳統升學體制下前進。在高中時期,經由學校比賽與活動經驗,畫插畫和設計各種活動宣傳品,她漸漸發覺自己的興趣是設計和藝術。高中參加社團「台灣文化隊」在寒暑舉辦許多體驗台灣文化與進入原住民部落學習的「部落遊學」,讓她對於台灣這塊土地上的文化、自然環境更加關切。在台南第一志願之一的高中就讀,讓她覺得身邊有許多很會讀書的人,不一定每個人都要走一樣的路。加上學校美術老師王政凱在她決定要就讀藝術設系相關科系後給予非常多建議、指導與幫助,種種因素加起來讓她對自己想要走的路多了份堅持。
▶貼近生活的作品,與家人互動◀
很有個性的吳昕恬「先做了再說」進入國北教的藝術與造形設計系的設計組主修工藝,一開始想走設計的方向,但歷經各種媒材的創作課程她發現自己最喜歡的是工藝創作,所以她最終選擇陶土為媒材進行創作,吳昕恬認為「土」是她童年的回憶,也是一種很親密、貼近自然的材質,以雙手接觸,可以感受到土的柔軟、冰涼與黏性,經由雙手增減的塑造成作品是很美好的過程。
吳昕恬過去在創作方面沒有與父親有討論與交集的機會,進入工藝組後開始做陶藝,便將與生活相關的器物拿回家使用,意外成為家人間彼此交流的話題,感受得到認可。這些器物透過使用陪伴在家人身邊,多了一層被需要的感覺。
▶共生,與自然貼近的創作◀
到台北念書後,吳昕恬覺得自己似乎離開土地很遠,雖然台北資源豐富,但她很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回到家鄉來創作。除了發現到歸仁的田地日益減少,近期可能會有新的建設消息,可能讓擁有豐富生態的沙崙大草原消失,在這塊日漸珍貴的自然地有許多鳥類與生物棲息,吳昕恬認為「開發這件事情就像一個單向道,如果決定開發後那些原本存在生態都即將消失、難以回頭。」她希望這塊土地與生態可被保存下來。因此有了這股動力將原本木口木版畫的平面作品轉化為立體作品〈共生〉,藉由這件作品讓大家更加注意自然生態維護的重要性。「人類只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個物種,但開發卻從沒過問其它生物的意見,希望人類可以學習與其它生物共生。」
▶睡夢的人與植物◀
這次展出的作品多以沉睡中地人體各部位、植物結合作為表現。沉睡的人體代表著「靜態」,生長中的植物則是「動態」,兩者為對比的存在,但其實在夢醒後的白天他們卻又是相反的狀態。作品中各種奇妙的植物與帶點童趣插畫風的人體作各種結合,有雙腳長出菇類、或頭髮是植物的各種呈現方式。問吳昕恬說為何會想到將植物與人體作結合?一開始的靈感源自於原住民作家 亞榮隆.撒可努跟她說過一句話「朽木不可雕也,但可以種香菇。」她認為不是每個塊木頭生來都是要成為被作成雕塑品,也是有些木頭要拿來種香菇的,不能說無法被雕刻的木頭就是不好的,也許它出生的意義就是要拿來種香菇。如同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情,但在社會的觀點「成功」的定義是很狹隘的,而對吳昕恬來說「把自己擅長的事情做好,就是成功」也因此有了〈蘗〉系列第一件作品。「蘗」字義上有許多意思,吳昕恬取其新芽正在生長、萌發的意象。
▶夢中的我,我的夢境◀
心理學家佛洛伊德在《夢的解析》提到,夢是「願望的完成」,是深藏在潛意識中的幻想,是運用了白日記憶的殘餘而產生的,就像是在消化白天腦中的思想、排解掉日常過多的思緒,如同一種保護機制,不存在的夢與現實可以說是有了一層連結與關係。她認為「夜裡人們總是道了晚安後入睡,而我是道了晚安後開始創作:『大家在床上作著夢,而我是在工作室做著夢。』我覺得創作就是我的夢,做陶是製夢的過程,而我就是夢的製造者。夢,可能來自於我的幻想,像是白日夢一般天馬行空;夢,也可能是我渴望、我欲求的或是我想企及的夢想,而這些夢都映照出我自身。我藉由創作自剖與反思,認識自己、找尋自己、捏塑自己、召喚自己,然後在夢中重新長出自己。」在吳昕恬每件作品都有背後都有個小故事,取材自她的生活當中,而我們的夢境來自現實,那夢境中的事情也許就是現實的衍生。
陶瓷創作結合植物與人體各部位,將生活小故事化為現實中的夢境。
吳昕恬簡歷:
學歷:
2013-2017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 設計組 主修工藝
2010-2013 國立臺南女子高級中學
2007-2010 臺南市歸仁國民中學
2001-2007 臺南市文化國民小學
工作經歷:
2016 國北教學務處心輔組 整學期海報設計
2015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奇美部落周邊商品與摺頁設計
2015 自然系教授委託昆蟲2:1模型製作
策展單位: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展出日期:2017/03/11-2017/05/07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承德館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靜態 才藝 在 29個社區大明星動靜態才藝表演熱鬧- 大台中新聞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鼓勵大家走進社區,增進情感交流,豐原29個社區在公所的帶領下,活力四射,不論在動態的 才藝 學習,還是手工藝、料理製作部分,都各有步錯的成果, ... ... <看更多>
靜態 才藝 在 王宏哲教養、育兒寶典- 一位靜態才藝課的老師苦不堪言 的推薦與評價
一位靜態才藝課的老師苦不堪言:「現在上課的孩子又好動又不專心,而且大人常因為孩子就是靜不下來,就送來學靜態才藝。」 我聽了直搖搖頭,答應老師幫大家建立觀念。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