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我無法支持》的總編是高雄岡山地區的人。他從自己的經驗,淺談為什麼南部鄉親會促成韓國瑜的崛起,與在蔡賴之爭期間會偏向賴清德的一邊。
在「亡國感」的張力之下,很多人會忽略一件事實,就是很多人,尤其是中南部,並沒有直接感受到小英新政的好處。筆者是高雄市區的人,早早就北上求學,同溫層裡面大多是台北都會區出身的柯昌支持者。
相對於他們,我多了一份南部的「土性」,但是相對於《恕我》總編,我又比較都市化一點。三、五年前,筆者也是很吃柯文哲和時力那一套的。勞基法二修的時候,筆者也經歷過那個對民進黨信心崩潰的階段。
但是,回到家裡,聽到身為中小企業主的爸爸批判一例一修、居住正義的時候,才理解到,道理並不是永遠站在「政治正確」的一邊。
這篇文章很長,但是看完以後,筆者很有共鳴感。也推薦給大家做個參考。
✩ ✩ ✩
(原作者: 恕我無法支持 )
今天一樣睡前來講點雜感:
三立最近有一系列很不錯的立委選情報導,例如昨天有莊瑞雄,剛才則是報導高雄大岡山的邱志偉委員,他的對手是陸淑美之女黃韻涵。
報導滿清楚的,把邱志偉當年首勝林益世、再敗黃韻涵,今年追逐三連霸的狀況都講出來。對於這一戰,筆者對邱委員的選情很有信心,不是因為躺著選很輕鬆,而是因為邱委員跑地方勤奮的程度超乎想像。
你說我怎麼知道?如果是本專頁的早期讀者,可能會知道大岡山選區是筆者的老家,自然有更深的關注。邱委員的問政風格極度老派,會期搭首班高鐵到台北,平時則勤跑基層,並且也持續投書媒體談論兩岸與國家主權的重要性。
邱委員跑基層密度很誇張,是光看臉書貼文都會感覺累的程度。高雄傳統的重心位於南端,儘管近年轉移到稍北的左營,但還是南半邊。岡山鎮是北高雄縣的大型中地,政治經濟上都與北高雄廣大地域的連動,類比北部的話大約是淡水與北海岸的關係。(同理,淡水的呂孫綾委員與他的幕僚們也是非常辛勤。)
從這個角度出發,讀者們一定不難理解大岡山地區的治理難度。值得一提的是,菊系出身的邱委員,在民進黨初選期間一度表態挺賴前院長。儘管因為爭議而刪文,但是筆者卻能夠同理他的心情:南部,並非新政的主要受惠者。
正因為沒有在新政下受惠,高雄人去年選出韓國瑜。選出韓國瑜的過程中,集結派系的三山造勢是經典轉折。岡山白派大老王金平、韓粉五虎將的文山伯,都是我們大岡山地區出身,對韓國瑜的勝選是一大助力。
他們也許有其算計,但選民的相對剝奪感絕對是真實的。
正因剝奪感的長期存在,以及資源缺乏的事實,邱委員平時的問政與鋪路、治水、爭取教育資源密切相關。這種問政法肯定是臺北人難以想像的光景。
從這個前提來看,在緊繃有限的資源下,沒倒戈的綠營選民以挺賴表達政治上的不滿,這是非常正當,而且極為嚴肅的事件。事實上賴粉絕非喜樂島,甚至喜樂島之中也不全是瘋狂的基本教義派,這些初選不挺英的綠營選民,不過是奢求台北當局給予一點關愛而已。
說到這裡,我們不妨繼續談地方發展。筆者老家不富裕,幼時的住屋當年為了套現而不得不虧本售出。北高雄除了岡山、楠梓,其他地區房價應該都是普遍下跌或幾乎不動的,這就是貧困地區的處境。
相對的,台北為什麼房價總是高昂?光想想台北有幾條捷運、有幾座醫學中心、有多少大學、有多少就業機會,就知道台北房價乃是資源過度集中的後果,那是人們對都市服務的剛性需求所創造出來的價格。
這麼說,房價都是市場法則,炒房是假議題囉?並非如此。馬八年的房價炒作,除了貨幣供給過多造成的房市過熱,也是國民黨力促台商外移、內需與基本面不振的後果。熱錢太多、投資標的太少,許多商辦拆掉蓋豪宅,加上都市資源過度集中的剛需與仲介話術交錯,自然造就投機炒房。
蔡政府上任以後,房價轉趨平穩,除了紅藍台商與銀行勾結超貸的情形被抑制以外,大方向上以前瞻政策提振內需、綠能等新產業政策引導投資、股市也持續萬點,讓資金不會一頭熱跑進房市。
由於台北還是很方便,剛性需求存在,所以台北房價微幅成長,但是全台房價都呈現停漲與緩跌的健康狀態。在這條件下,再加碼打房一定會有惡果,因為金融機構將會出現連鎖壞帳,甚至可能會有企業因為不動產虧損,導致財務惡化而有紅色資本入侵的破口。
到頭來,全世界調控房價的治本之道只有一個:區域平衡發展。因為經濟的畸形發展,才會有大規模的房市投機,但如果人們在台北以外的地區可以找到良好的工作,台北的房市需求也會下降。台北負荷減輕,對台北人也有好處。
可是區域計畫很難做,而且就算順利,有成效也得二十年起跳。這種練苦功的事情,對投機政客來說太沒用了,他們寧願去商業區搭帳篷、找網紅同框,也不要好好正視台北壟斷發展的事實。連汐止的發展都不關心了,怎麼期待明星大立委注意到我們的南部呢?
全台灣799多萬戶住宅,4 戶以上屬同一屋主的案例只有 31萬戶,影響範圍不到全國 5 %。時代力量想在這5%的範圍實施囤房稅,不會有實質效果,但在特定的租屋熱點卻可能會進一步推升租金,到頭來打房只是打在租屋者臉上。
沒關係啦,時代力量不關心這個,他們如果關心,就會去電北市府的房屋稅、痛批大灣北包庇投機、追打條通商圈的就地合法,更不可能會願意結盟柯文哲。
林穎孟有質詢北市府又怎樣?快拿出時力的大絕招狂吼北市府限期改善否則就是打假球啊。時代力量的人動不動勒索「這樣總統會掉票」,做的卻是狗屁倒灶的騙票手法,怎麼能不生氣呢?
當筆者點進一個一個叫囂的柯黃支持者臉書,卻一次又一次發現是背景優渥的台北大學生、台北蛋黃區初階白領,怎麼能不生氣呢?
他們想要有捷運、醫院、大學、百貨商圈、工作機會,而且房價還不能高。可是每當政府要撥點預算到台北以外,他們就隨著黃國昌、柯文哲起舞,吼叫民進黨忙著撒幣罔顧居住正義的時候——我們這種出身的人除了生氣,真的只有心寒而已。
- - -
筆者寫這篇的時候有點累加上氣到語無倫次,論證不完整的地方請見諒。還有,下面問卷請大家填一下,這關係到各地的講座規劃,以及未來的其他計畫能否順利展開:https://www.surveycake.com/s/GodVK
附圖是房價指數,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找出來看看,各縣市也有可以比較的數據。
類比論證手法 在 葉丙成 Benso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稍早看到這篇文章,寫的很有意思。但不知道大家看完後,第一個想法是什麼?我把我看完這篇文章後做的事情,寫在最後面。不知道有多少人,會生出同樣的想法跟作法?
—————
先看文章:
【蘇格拉底的詭辯:「一個人很乾淨,一個人很髒。我請這兩個人洗澡,誰會先去洗澡?」】
「什麼叫詭辯」
在哲學課上學生們向蘇格拉底請教:「老師,能不能用實例說明一下究竟什麼叫詭辯?」
蘇格拉底稍作考慮一下,然後說:「有兩個人到我這裡來做客,一個人很乾淨,一個人很髒。我請這兩個人洗澡,你們想想,他們兩個人誰會先去洗澡?」
「那還用說,當然是那個髒人。」一個學生脫口而出。
「不對,是乾淨人。」蘇格拉底反駁道,「因為乾淨人養成了洗澡的習慣,髒人卻認為沒什麼好洗的。」
「再想想看,究竟是誰會先洗澡了呢?」
「是乾淨人。」兩個學生接著說。
「不對,是髒人。因為髒人比乾淨人更需要洗澡。」蘇格拉底又反駁道。
然後蘇格拉底再次問道:「如此看來,兩個客人中究竟誰會先去洗澡呢?」
「髒人!」三個學生喊著重複了第一次的回答。
「又錯了。當然是兩個都洗了。」蘇格拉底說,「乾淨人有洗澡的習慣,而髒人需要洗澡。」
「怎麼樣,到底誰會先去洗澡了呢?」
「那看來是兩個人都洗了。」四個學生猶豫不決地回答。
「不對,兩個人都沒洗。」蘇格拉底解釋說,「因為髒人沒有洗澡的習慣,而乾淨人不需要洗澡。」
「老師說得都有道理,但是我們究竟該怎樣理解呢?」學生們不滿地說,「你講的每次都不一樣,而又總是對的!」
蘇格拉底說:「正是如此。你們看,外表上、形式上好像是運用正確的推理手段,實際上違反邏輯規律,做出似是而非的結論,這就是詭辯!常見的詭辯手法有偷換論題、捏造論據、循環論證、機械類比、強詞奪理、斷章取義等等。」
「詭辯中的邏輯錯誤」
學生們又向蘇格拉底請教:「老師,詭辯就是有意識地為某種謬論做論證,其中有巧妙的不易發現的邏輯錯誤。能不能用實例說明一下怎樣才能識破詭辯中的邏輯錯誤?」
蘇格拉底思考了一會兒,給學生們出了下面的智力測驗題:
「有兩位工人,一同維修一個多年沒有維修過的又老又舊的破煙囪。當他們從煙囪裡爬出來的時候,一位很乾淨,另一位卻滿臉滿身的煤灰。請問你們:誰會先去洗澡呢?」
一位學生說:「當然是那位滿臉滿身煤灰的工人會先去洗澡嘍!」
蘇格拉底說:「是嗎?請你們注意,乾淨的工人看見另一位滿臉滿身的煤灰,覺得從煙囪裡爬出來真是骯髒;另一位看到對方很乾淨,就不這麼想了,而認為自己一定也很乾淨。我現在再問你們,誰會先去洗澡?」
兩位學生很興奮地爭先恐後地回答:「哦!我知道了!乾淨的工人看到骯髒的工人時,覺得他自己必定也是骯髒的。但是骯髒的工人看到乾淨的工人時,卻覺得自己並不髒啊!所以一定是那位乾淨的工人先跑去洗澡了。」
蘇格拉底看了看其他的學生,所有的學生似乎都同意這個答案。
只見蘇格拉底慢條斯理地說:「這個答案也是錯的。兩個人同時從又老又舊的破煙囪裡爬出來,怎麼可能一個是乾淨的,而另一個是髒的呢?這就叫做不合邏輯,也就是詭辯中的邏輯錯誤。」
學生們又向蘇格拉底請教:「老師,應該怎樣看待詭辯的作用呢?」
蘇格拉底回答:「會說的不如會聽的。詭辯有效,但有限。巧詐不如拙誠,千般巧計不如本份為人。」
啟示:
外表上、形式上好像是運用正確的推理手段,實際上違反邏輯規律,做出似是而非的結論,這就是詭辯。會說的不如會聽的。詭辯有效但有限。巧詐不如拙誠,千般巧計不如本份為人!分享出去!
—————
看起來很精彩的文章,不是嗎?但我看完這篇文章,第一個想法是,這是真的嗎?(永遠要先想到這個問題)蘇格拉底真的說過這些話嗎?
我接著想的是,文章裡面說到工人爬煙囪,我想古希臘時期真的已經有煙囪了嗎?
於是我開始在網路上搜尋: “Greek Chimney”,沒找到什麼有用的,都在講希臘建築。
我又搜尋 “Socrates Chimeny”,沒看到這篇文章有英文版。
我又搜尋 “Ancient Greek Chimney”,找到了第一張照片中的討論串。裡面的人說煙囪出現在十一世紀左右,但他又說自己對中世紀建築不是專家。
我又繼續搜尋 “Chimney History” ,最後找到一個由美國許多歷史學者所建立的史普網站,看到這句話:
“it is unlikely that chimneys were constructed in Europe prior to the twelfth century.”
所以,我應該是可以確定,這篇故事是唬爛的。雖然裡面舉的例子很動人,但蘇格拉底不可能拿工人爬煙囪當例子。
聽你這假蘇格拉底在唬爛!
#媒體識讀從平常做起
#時時警覺有沒被唬爛
類比論證手法 在 趙氏讀書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近日,網上流傳一段由李力持所拍的撐政改之短片,拍中李氏指出普選與笑話一樣,並没有國際標準,更對抗爭者冷嘲熱諷。
辜且不論內容如何,就論證手法上便須打上「零分重作」之評語。套中共老祖西方勢力馬克思史觀來看,笑話不能判斷是否為真,因為它完全是「唯心」,是主觀的,見仁見智,故不會,亦不能有國際標準。但普選則不然,它既是一制度,那當然是「唯物」,屬於客觀事物,性質與笑話截然不同。勉強把二者類比,實不符合類比論證的基本要求,即相比者性質必須相近一點,可見李氏推理之方法全無參考價值。
至於如何判斷真假?最根本之法就是觀察其內涵與本義是否一致。普選之真義在於人人生而平等,如果在選舉中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平等」,擁有更多的權力,那當然不是真的普選。又普選另一義在於輪替,人民可透過選票制衡某一政黨勢力過大或執政時間過長,但831下的選舉,並不具有輪替的意義,而只會讓建制派永遠執政,極其量只是建制派的黨內選舉,實與真普選風馬牛不相及。
當前的選舉制度的荒謬,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即使原地踏步,不過是使荒謬的繼續荒謬而已。萬一通過假普選,就是把荒謬的說成合理,習非成是,指鹿為馬,還有比這樣更不堪嗎?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3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