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華麗的時尚叫科技!看Burberry如何從小數據鋪出AI大計
作者:王茜穎 / 若水 Flow AI Blog 編輯團隊
【本文重點】
1, 精品客群的世代板塊移動,精品進入數位達爾文時代,掌握數據才能讀懂數位世代的心和口袋。
2, 利用顧客360計畫,追蹤會員的消費記錄、購物偏好、個人風格、社群網站動態,把線下的個人化體驗帶到線上,再反饋拉高線下個人化服務的高度。
3, 百年精品也需要擬定AI策略,對Burberry來說,不只是後端的服務,連產品開發、運營、測試、規劃、物流、甚至打假,都可以因此全面升級。
當你一路走來戰績寫滿成功,有一天,商品、服務的開發和創新速度跟不上市場,而且腹背受敵,怎麼辦?
快高齡164歲的Burberry,全力擁抱科技逆轉勝的例子,可以給你許多啟發。
時間倒回2006年,剛過150歲生日Burberry前景黯淡。當整體精品業的年營收成長達12%-13%,Burberry卻僅有1%-2%,還遭到法國和義大利精品集團的夾殺。
「我們有什麼是對手沒有的?」當時剛上任的 Burberry 執行長:安琪拉.阿倫茲(Angela Ahrendts)思忖著老品牌的未來
「首先,我們是英國人。其次,我們是因一件大衣而生。最後,我們的對手都以『貴婦』為目標,並鎖定戰後嬰兒潮。他們的廣告預算多太多了,我們根本不可能跟他們硬碰硬。」
回應挑戰,她決定鎖定千禧世代。她預見精品客群的板塊正在移動。
麥肯錫報告預測2025年精品的線上營收至少跳3倍,上看20%。PMX Agency也預測2025年千禧世代和Z世代將貢獻全球精品市場45%的營收,成為下個世代的精品主力。
LUXE Digital指出光是2017年,他們就驅動了85%的營收成長,用電腦或手機下單42%的精品消費,如何讀懂這個數位世代的心和口袋,決定精品的生存。
麥肯錫稱之為「精品的數位達爾文時代」。
這是一個大膽的決定。許多奢侈品牌怯於接受數位轉型,擔心無法將線下的個人化尊寵購物體驗複製到線上,更擔心奢華大眾化,稀釋品牌價值。
用 AI 數據,打破實體店面和虛擬網路的疆界
Burberry卻堅持走條不一樣的路,擁抱「數位海嘯」,掌握數據,一步步成為全球精品業的AI先行者。
他們清楚要跟千禧世代對上話,產生品牌連結,Burberry必須要說他們的母語:數位語言。
要迎合其線上消費習慣和對個人化的期待,必須打破實體店面和虛擬網路的疆界,而且從不同的消費管道開始,收集、分析、串連、AI數據標註,為發展AI鋪路。
阿倫茲闢劃了願景:「走進我們的大門一如走進我們的網站。」要做到這一步,數據為王。
首先,建立「顧客360計畫」的會員獎勵制度。藉此追蹤會員的消費記錄、購物偏好、個人風格、甚至是社群網站上的動態足跡。截至2016年,資料庫已追蹤1200萬人。
其次,為了抓住更多數據,提供大規模的個人化。Burberry開發資訊平台,結合臉書、推特。
鼓勵消費者上傳自己穿戴Burberry產品的照片,不僅建立互動、貼近客戶,爬梳這些數據更有助於抓住新潮流,提供客製化產品和體驗。
2016年倫敦時裝週,Burberry的Chatbot臉書聊天機器人正式登場,提供現場即時動態,獨家幕後花絮,檢視價格,即時分析瀏覽和購買記錄進行商品的個人化推薦。
利用玩遊戲解任務來打開專屬特權以增加顧客黏性,甚至結合UBER,幫會員叫車,直接把消費者送到最近的Burberry專櫃。
從數據抓出個人化互動行銷的開始,更讓Burberry把精品引以為傲的個人化服務導入線上,也將線下的尊榮體驗拉到新高度。
當來客進門,Burberry銷售人員即可在iPad上辨識來客身份,洞悉其消費、線上瀏覽記錄,從而親暱直呼來客姓名,甚至從社群網站發文知曉來客目的。
加上SAP HANA資料庫系統平台,快速分析顧客資料和整體時尚趨勢,即時在iPad上提出洞見,協助銷售人員打出深入人心的個人化推薦:
像是哪款配件很適合搭配你上週剛入手的大衣,購入該大衣的顧客也同時購入哪些商品,甚至是與其品味相近的顧客都買了些什麼,實體精品店具體演繹亞馬遜電商的秘密。
當全球Burberry旗艦店都是數據點
「我們正努力將顧客分析融入我們的組織架構中。」阿倫茲更曾大膽評論:「如果一家店與其官網的樣貌和感受相去甚遠,那真的像個偉大的品牌嗎?」
彷彿要證明她的話不假,Burberry的全球旗艦店都是數據點。
他們在商品裝入無線射頻辨識(RFID),一旦消費者拿起、試穿,一旁的螢幕,甚至是一面穿衣鏡,就會開始「訴說」該商品的生產故事,演示模特兒在伸展台上穿著的姿態,同時建議如何穿搭和使用,真實與虛擬在那一刻無縫接軌。
在後台,RFID協助Burberry自動化庫存記錄和品質管理。未來,Burberry官網說「我們可能會連結RFID和顧客資料庫」,紀錄顧客和商品的每一個接觸點,一如亞馬遜追蹤和分析你我的瀏覽足跡。
2015年,Burberry透露顧客數據分析提升了50%的回客率。相較於2006年,經過數位洗禮的Burberry整體營收成長了240%。「個人化已成新標準」其最新年報宣示。
「我們現在正在研擬自己的AI策略……我們相信AI能製造出更好的產品,促進更快、更廉價的流程,並帶來更有洞見的分析,進而產生商業價值。」
BurberryIT資深副總裁大衛·哈里斯(David Harris)2016年接受AI Business專訪時表示,並明確指出Burberry將把機器學習導入具服務功能的聊天機器人、產品開發、運營、測試、規劃與物流的自動化與情境模擬、以及打假。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和歐盟智財局(EUIPO)估計全球仿冒品的銷售總額每年近5000億美元,嚴重侵蝕精品大牌的營收,傷害品牌形象、認同與價值,而Burberry的招牌花呢格紋正是全球山寨寵兒。
為此,Burberry與驗證服務Entrupy合作,用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的圖像識別來抓仿冒!
每樣商品的皮革、纖維紋理、對比、針腳、標誌的幾何特徵等都如同數位指紋,在微距鏡頭下一覽無遺。
使用者只要在手機裝上微距鏡頭,拍下照片上傳至擁有300萬筆資料的雲端資料庫比對,演算法可在25秒內對細微的特徵進行分類,鑑定真偽,準確度高達99.1%。
資料庫中的Burberry圖像來自一百多個手提包,包括真品以及Entrupy的AI數據科學家從世界各地網羅,肉眼難以辨識的高級仿冒品。
透過給予機器學習需要的海量圖像標註訓練資料( AI Training Dataset)及立即的答案反饋,機器就能像人類一樣從成敗的經驗中學習,最終準確地辨識真假。
如今,聊天機器人與打假皆已成真,核心的科技平台整合翻新,強化即時分析和決策能力。即將164歲的Burberry,用AI漂亮轉身。
老查分享:「從Burberry可以看到,當我們談用「數據」驅動轉型,如果有清楚的待解議題,它能連結的面向相當廣而且深入。讀完這個案例,我很想知道後續他們怎麼把線上、線下數據在服務現場串起來,在分析後解讀出場景與模式。
文中提到的「顧客360計劃」,讓我想起曾經執行過的一個專案。它的動機很簡單,今天當客人有話想說,打給客服,也去了門市和網站留言,我們能否同持掌握、串接這些行為足跡和資訊的發生?
很多時候會看到,數據發生的現場都有記錄,都沒法把不同地方的數據串在一起,這可能早在系統開發時,就沒有思考到互相整合、維護和比對。AI來臨的時代,唯有留下數據,完整地串接,AI落地的場景才有實現的起點。」
附圖:(圖說:Burberry 因應農曆新年邀請知名影星趙薇、金馬影后周冬雨拍攝品牌宣傳照。)
(時任 Burberry 執行長:Angela Ahrendts)
(圖說:Burberry鼓勵全球的風衣迷上傳自己身著Burberry風衣的照片)
「駕馭數據將是零售業未來的核心基礎,」Burberry客戶總監史特夫·薩克(Steve Sacks)接受《行銷週刊》(Marketing Week)採訪時表示
資料來源:https://ai-blog.flow.tw/burberry-ai-data-retail
顧客接觸點例子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寫文章的時候,受眾很重要喔!
先搞清楚是給誰看的&功用,至於小說,最重要的其實是:透過演出把你的讀者牢牢抓住😎
.
--以下摘文-作者林育聖--全文看連結
1.文案是一盞燈,照亮你的產品,文案寫越好,產品的優點會越清楚,缺點也越清楚,因此產品還是根本,請以做好產品為優先考量。
2.文案有百百種寫法,你也會有自己的想法,有些部份可能對大神來說是再基本不過的觀念,不過教學就是要不厭其煩一再說明,同業留情。
3.電商文案以傳達商品特色與需求為主,我們不是在寫文學作品,也不是在參加文字比賽,因此本文所舉的例子皆為思考方式,而非追求文句的修辭巧思,那部份這篇文不談。
【電商文案撰寫教學與注意事項】文長慎入
--此篇文章約6700字,閱讀時間約為16-22分--
前言:寫這篇文的碎念。
由於過完年要逼迫自己改簡報,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東西分享出來。
這一年講過了許多類型的課,最多人想聽以及有問到的,是社群經營文案以及網路廣告文案(以FB居多),基本上靠這兩堂課大概就可以撐一整年了。
只是社群經營的課,我後來就沒有講了,因為我認為社群經營的好壞不在於文案怎麼寫,而是內容的創作與話題營造,而這部份很多人分享過了,我就不特別說了。
現在許多人都透過FB廣告投放來導到自己的銷售頁面,由於FB廣告的型式關係,很吃重文案與設計圖,過去這麼吃重文案的網路廣告型式,是在下關鍵字時。
相信經歷過關鍵字廣告的文案,對於那些字數的限制,真是絞盡腦汁費盡苦心。(後來有加長型,關鍵字廣告的文案夥伴你們過得還好嗎。)
但現在較多人利用FB廣告投放,其文字版面的解放,想寫多長就寫多長,結果反而讓許多想投放廣告的老闆,圖片做得很漂亮,文案卻不知道怎麼寫了。
還有就是銷售頁跟一般產品介紹頁的模式不太一樣,因此我把FB廣告撰寫的精神跟銷售頁的放在一起,統稱為電商文案,就是以網路賣東西為主的文案型式,觀念一通百通,吸收多少就看個人了。
在過年前寫下這篇教學,一部份是為了逼迫自己進步,一部份也是幫助在做電商的老闆、朋友們,過完年能把自己的產品文案寫得更好。
看這篇文前的三個心態:
1.文案是一盞燈,照亮你的產品,文案寫越好,產品的優點會越清楚,缺點也越清楚,因此產品還是根本,請以做好產品為優先考量。
2.文案有百百種寫法,你也會有自己的想法,有些部份可能對大神來說是再基本不過的觀念,不過教學就是要不厭其煩一再說明,同業留情。
3.電商文案以傳達商品特色與需求為主,我們不是在寫文學作品,也不是在參加文字比賽,因此本文所舉的例子皆為思考方式,而非追求文句的修辭巧思,那部份這篇文不談。
寫教學文前言都要說好多,避免大家有錯誤的期待,這篇文不一定適合你們公司的產品,主要是用來幫助大家思考自己產品的文案方向。
***
正文開始:
電商文案著重的是轉換,與一般品牌文案傳達精神與主張不同的地方,我們主要是為了銷售產品而撰寫。
其他關乎品牌的精神傳達,建立品牌風格等等的,屬於另外的範疇,不在這篇文討論之內,而撰寫時,品牌精神也只會融入產品介紹之中,而不會是最主要目標。
因此我們的目的,不是追求文句的華麗與趣味,而是要用「最容易理解的方式」來傳達我們產品的好處與幫助。
在開始寫電商文案之前,你需要先有三個基礎的觀念。
1.不是你想怎麼介紹,而是消費者該看到什麼介紹。
2.每一個產品功能,都需要有使用的時機才有意義。
3.客群不是族群,而是需要你產品來解決問題的人。
不論你的產品是服務還是實際產品,都該以解決問題為目標,並告訴消費者,我會怎麼解決你的問題。
產品力,就是你產品解決問題的能力。
有了這觀念之後,
我們會將文案切割成三個部份來說明,好幫助大家理解學習:
第一部份:標題開場。
第二部份:說服內容。
第三部份:結尾行動。
每個區塊有不同的目標要努力,內容上你可以隨意按照你想強調的方式改變,結構是為了確認目標的達成,而不是綁死你的型式。
我們一個個來。
====================
一、標題開場:吸引、導引、牽引
這裡其實要分成兩個區塊,一個是標題、一個是開場白。
但以電商的商品頁面來說,精神是一樣的,因此放在一起說。
開場是電商銷售頁最重要的一部份,在開場如果不吸引人,消費者連往下看都懶了。
開場要注意的是:
1.是否能夠快速判斷產品對消費者幫助是什麼?
2.是否能夠馬上喚起消費者的心理場景?
3.你們在這場景中的定位是什麼?
不要預設消費者都懂你們的產品跟功能是做什麼的,他們有自己的人生要過,沒有人對你的產品這麼好奇。
除非你的產品能解決他的問題,或讓他感覺這問題需要被解決。
舉例來說:如果今天是賣平底鍋的人。
很多人會把材質寫在開頭。
像是大理石平底鍋、陶瓷平底鍋等,但你的材質對消費者是沒有意義的。
要為你的每個特色賦予場景,這項特色才有意義。
像是:「每次煎魚都失敗嗎?」或更進一步「煎魚失敗覺得很丟臉嗎?」
大理石平底鍋,不黏底不沾邊鍋,讓你每道菜完美上桌。
像是賣電暖氣的,不是去強調自己是怎樣發熱的,發熱方式沒有意義,發熱溫度與速度才有意義,因此要寫的是:
「寒流再強也不怕,三分鐘讓你的臥室像溫室。」
賣食品的,不是強調做法多用心,品質有多好,用料有多實在。
而是要說你的食物,在什麼時候吃最適合。
像是:「派對晚宴的話題幫手,讓朋友們打開話匣子的不沾手小餅乾。」
或是:「屬於愛情的甜蜜承諾,用OO蛋糕讓親友看見你們的愛情。」
同性質商品太多的話,就要找出你在場景中的定位,然後持續的推進消費者的心理。
通常在開頭,我都會建議是以問句為開場是最簡單的。
問一個好問題,問一個消費者心中在乎的問題。
只要你問題問對了,那消費者就會希望這個問題得到解決。
開場要想的是:
1.思考你的產品定位,要在什麼樣的場景發揮作用。
2.思考這個場景裡,消費者會遇到什麼問題?
有三種撰寫方式可以參考:
1.問三個消費者心中在意的問題。(當然是你能解決,跟你產品有關的。)
EX:
「試過很多方法還是瘦不下來嗎?」 => 運動方法或保健品。
「找不到讓你安心的合法保姆嗎?」 => 居家托嬰
「過年大掃除覺得很麻煩嗎?」 => 清掃用具或到府清潔服務。
「遇到愛問隱私的親戚,不知道該怎麼回話嗎?」=> 溝通課程。
2.描述該場景裡的使用樣子。
EX:
「每次一打開Word,總是不知道該如何下筆,面對空白的檔案,自己的腦袋也是一片空白,老闆總是早上給企劃,下午就要交文案,連產品介紹都沒給,看同業的都寫得很好,自己卻寫不出來,心裡不斷的想:我明明是應徵設計,為什麼要一直寫文案?」
=>專為設計人所開的文案課程。
3.直接說明你的幫助。
EX:
「愛吃甜食的你,還在為熱量而煩惱嗎?專為愛吃甜食的上班族,所設計的低卡零食包,由擁有十年經驗的專業營養師設計,有巧克力的甜味卻只有優格的熱量,每包都含有一天所需的膳食纖維,不僅滿足你的口腹,更照顧你的健康。」
找到你可以發揮作用的問題,那你的產品功能才有意義。
#開場小結:
【用你的產品功能,問一個消費者在意的問題。】
====================
二、說服內容:介紹、故事、信心。
我喜歡用Growth Hack的精神來說明這部份:「說服就是要消除疑慮、增強信心。」這部份觀念是相通的。
前面開場我們提出問題,現在這裡就是要說明我們為什麼可以解決問題了。
說服要注意的是:
1.你提出的說明,是否足夠簡單能瞭解?
2.你提出的特色,是否有其他角色能夠佐證?
3.你撰寫的說服,是否足夠表達貼近消費者在意的點?
通常說服內容的區塊,是寫電商文案最煩惱的部份。
因為這部份牽涉到你的準備功課做得如何,以及你對產品的瞭解有多少?
當你瞭解產品越多,你才能開始思考這產品能夠怎麼樣說服別人。
這裡要避免三件事:
1.少用行業內的專有名詞。
如果你產品無法避免地需要提及許多專有名詞,那記得要解釋這些專有名詞代表的意義,並且利用舉例方式來解說。
像是:
「電腦的CPU:像是電腦的心臟,心臟越有力,你就能夠做越多事。」
「CPC:是每次點擊成本,就好像你發傳單一樣,點一次就發出去一張,每一張傳單要0.2塊,那如果沒人拿傳單,我們就不收你錢。」
「1080p:就是比720p更清楚一點,讓你的影片畫面不會霧霧的,尤其是在大螢幕上看更清晰,效果也比較爽快喔。」
專有名詞的解釋,重視的是瞭解用處是什麼,而非解說技術原理。
2.避免過多空洞的形容詞。
形容詞在人們心中有各自的感受,我們要說明商品時要讓大家更加具體的瞭解。
因此盡量不要用什麼高級的、美麗的、時尚的、方便的。
把每一個形容詞轉換成可理解的感受,多利用數據、動詞、名詞與比喻。
像是:
快速地開機 => 5秒鐘完成開機
專業的團隊 => 10年經驗的團隊、做過OO大案子的團隊、得過XX獎的團隊。
讓人感動的禮物 => 讓女朋友想親吻你的禮物
超甜的水果 => 像是泡過蜂蜜的水果
你傳達的感受越具體,消費者就越能夠瞭解你產品的好。
3.避免無意義的橋段。
你產品即使很多特色,很多專利,很多技術。
但也不該把所有技術都羅列成一個區塊。
可以把兩三項相似的技術,思考這一個技術可以幫助消費者什麼事情?在什麼情況下這技術會發揮作用?然後結合成一個區塊就好了。
要是還有更多的技術細節,可以用條例的方式說明即可。
確保每一個橋段都是對消費者有意義的,這是我們在優化文案時該花心思去思考的。
這邊就不特別舉例了,畢竟許多老闆都會覺得自己的橋段很有意義。
但試著把自己寫好的內容給朋友看,問問別人意見。
或是試著把某些區塊拿掉,看看整體意思還是一樣嗎。
不要用多餘的資訊,消耗消費者的心力了。
以下分支不同說服策略:
一、如果是產品已上市好一陣子,許多人用過:
A:說故事,寫一個人們因為你產品而改變的故事。
EX:「Y小姐原本對自己很沒自信,經過我們為她量身打造的造型搭配後,她變得不僅有自信,而且連戀愛運都來了呢。」
EX:「Z先生是我們幾十年的老顧客,還記得一開始跟他介紹這個產品時,他一臉懷疑的樣子,在半信半疑的試用過後,從此再也離不開這產品了...... 」
故事可以幫助你解釋複雜的產品成效,也可以替你展現成果。
更重要的是故事本身帶有說服的力道,人們總是喜歡聽故事的,聽故事的過程中,就已經開始相信你了。
B:放口碑、舉見證,以數量取勝。
EX:「超過300間工廠採用我們的自動化設備,提升30%產能,並降低20%錯誤率。」
EX:「年銷售1000座沙發,讓上萬個家庭得到屬於自己的倚靠。」
口碑重點在於指出你的目標客群,展現他們因為你而獲得的幫助,吸引其他有相同問題的人。
二、如果是新產品上市,無特別口碑或是使用見證:
以下的事情盡量做。
1.有點錢的話請權威代言,沒錢的話請老闆自己出來背書。
2.寫你們的品牌主張與理念,展現你們對於此產品的用心與期許。
3.製作你們的產品製作細節。(請參閱拙作:如何寫出產品厲害之處:http://www.copywriter.com.tw/tea.php?m=d&id=87&p=0)
4.提供試用、或滿意保證。
5.說明你們產品適用的客群是誰。(記得是用問題定義客群)
這些素材要花點時間,畢竟你是新產品嘛,但做完的素材,之後都可以繼續使用。
沒照片就自己拍,不然去圖庫買,不知道產品怎麼做的就去工廠問,去找老闆問,去找你們家的產品開發人員問。
準備素材,一直都是文案的工作,所以要好好搜集資料,才能夠寫好文案。
看過太多說不會寫文案的人,結果一問之下連產品為什麼要這樣設計都說不清楚。
【沒有糟文案,只有懶文案。】
你都不願多懂你的產品一點,那怎麼期待消費者會瞭解你的產品是做什麼的呢?
#說服小結:
【準備你的素材,用最簡單的方式,呈現你產品的好處。】
=================
三、結尾行動:明確、急迫、指定
(終於寫到這裡了)
結尾是許多人會忽略的,見過很多電商文案,開頭都寫得很棒,但在結尾卻草草結束,真的是很可惜。
會看到結尾的人,除了同業或者是直接END之外的人,基本上有兩種。
1.對你產品有興趣,但是還在猶豫。
2.對你提出的內容有興趣,但還不知道這產品對自己意義是什麼。
也就是都很認真看到結尾了,但心理還差臨門一腳的消費者。
不然像我腦波這麼弱的,都是看完開頭就決定買或不買了......而對你沒興趣的,看完開頭也就跳離了。
所以結尾很重要,那是把這群還在觀望的消費者,踢進購物車的關鍵一步。
結尾要注意的是:
1.你想要他看完做什麼?有明確的行動方向。
2.他現在做有什麼意義?有具體的誘因推動。
3.他做了可以成為什麼?有清楚的指定未來。
在結尾的部份,你可以想像這是一個跟消費者在談話的最後。
不論你前面聊得如何,在最後你要把話題收尾前,趕快把要補充的事情說完,然後告訴他下一步該做什麼事。
因此在最後,你可以做的事情是兩個方向:動之以情,說之以理。
1.最後跟他說真心話,談談心。
前面我們已經培養點感情基礎了,你都看到這結尾了,有信任基礎的情況下,這談心才談得下去。
不然一個陌生人一開頭就要跟你談心,你只會覺得他是不是別有用心。
所以我們可以動之以情。
像是:
「其實這產品,我們賣一個就是賠一個,要不是過年清庫存,現在也不會有這個價格。
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賺錢,只是為了讓大家用到好東西,看到很多人用了我們產品,生活變得更好,那我們就開心了。
這一批是最後的庫存了,我們明年要做其他產品,這價格也是最後一次了。
帶一組好過年,帶兩組有餘年。
今天下單,年前送到,讓我們陪你一起過個好年。」
前面我們一直在說產品,一直努力跟消費者產生連結。
而感情就是最好的連結。
開頭就談感情,會顯得矯情。
因此我們結尾再談,讓這產品有溫度,有情緒,知道有個人在背後賣這產品。
他很用心,他說話很真,他做產品很認真。
用名為感情的手,推那些還在猶豫的消費者最後一把。
2.最後拿出點好處,誘惑一下他。
如果你有什麼好處,一開始就拿出來的話,人們比較不會珍惜。
有什麼利益的話放在最後,這樣才能夠讓這些利益發揮作用。
像是:
「現在下單,再贈送好禮三選一,活動只到春節前!」
「今天購買,我們再折100元,年前最後一檔,只有今天!」
「我寫到這邊也累了,只要分享後TAG我林育聖跟 文案的美,超過50人的話,過完年後直接在行銷部落分享。」
對付在猶豫的人,最好的方法不是解決他的猶豫。
而是讓他忘記猶豫的意義。
當我們前面把需求講得明確,把產品的好處貼近他,會猶豫的通常都是為了價格。
覺得太貴,想看看有沒有CP值更高的。
於是我們要提出具體利益,讓他知道現在行動才是有意義,猶豫只會錯過機會而已。
用名為利益的手,招攬那些消費者決定購買你的產品。
3.最後給他點願景,感受一下購買後的自己。
人們買商品不單單只是為了產品而已,有主要兩個目的。
1.解決遇到的問題
2.滿足某種心理
這部份放在開場也可以,但我喜歡放在最後,因為這時候最適合談點關於我們的未來。
商品只是你品牌策略的一環,是你跟消費者的接觸點。
人們找你永遠不是為了產品,而是為了他們自己。
因此我們在最後這一段,跟他說:你買了這產品後,會變成怎樣的人。
像是:
「我們希望你過得好,因此我們先成為最好的,然後幫助你成為更美麗的自己。」
「很多人費盡心思裝潢了整個家,但卻少了一個襯托您品味的掛畫,畫龍需點睛,用一幅畫來表現您對家的用心。」
或是:
「買一組送媽媽,讓媽媽感受你的孝心。」
「用這組紅包包給長輩,讓他們看見你努力的成果。」
「選擇我們的品牌,讓你今年業績旺旺來。」
我們商品在消費者的人生裡,其實就是個跑龍套而已,都是因為特別的目的才會出來串場。
因此要讓消費者感受到我們的意義,讓他知道我們為什麼會存在。
就是為了讓他變得更好。
最後別忘了,告訴他該怎麼做,並簡化行動的難度。
EX:
「花三秒填寫資料,就能夠得到我們的服務。」
「點擊購買,每天不到10塊錢,換自己一個安心的未來。」
「現在撥打電話,得到過年後的學習成長計劃。」
給消費者心動的理由,他才有行動的意義。
#結尾小結:
【陪消費者一起展望未來,並給予他達成未來的行動指引。】
====================
結語:
以前講課時最常說的就是,你要瞭解目的,你才能選擇方法。
電商文案、銷售型文案,跟一般的品牌文案或是社群文案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們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將產品特點跟消費者綁在一起。」
告訴消費者,這產品是與你有關的,是你需要的,是你現在就該購買的。
因此重點永遠都是在於如何以消費者的角度來思考需求。
並且避免讓消費者有所疑惑、困擾的點。
撰寫電商文案時要避免的是:
1.運用複雜的修辭與文字遊戲。
消費者要瞭解的是產品,而不是你的文字巧思,創意的文字諧音、押韻在社群上較容易讓人傳頌,但我們不是在做新聞,盡量避免使用會讓人困惑的方式。
2.在產品裡運用負面或貶低其他人的產品。
這算是做生意的精神了,你的好不需要踩在別人之上。
你可以說自己是品質最好,但不需要說市面上充斥著濫竽充數的產品。
你可以說自己是效果最佳,但不用說其他人都是沒效果。
即使是保健食品,你都可以說自己的產地最有保障,但不用說其他人都是OO進口的劣質品。
靠著貶低其他人的商品,只會顯得你自己沒有其他特點而已。
大家做生意是求財,把時間花在自己產品上才是最重要的。
3.好文需要配好圖。
文案寫很長很用心的話,請找一個好設計幫你處理。
現在大家都很會寫,因此好圖的搭配還是很重要,每一個特色配上一張對的圖,那效果就是不一樣了。
甚至是做影片,做GIF動態圖都可以,用文案說明細節,用圖片幫助消費者縮短理解的時間。
最後,這篇文雖然很長了,但一定還有許多沒寫到的地方,還有很多可以發揮的空間。
沒寫到的不代表不重要,只是每個人覺得重要的點不一樣而已,相信許多電商前輩都有各自的秘技。
希望大家心存善念,文案只是工具,賣菜刀是希望大家買來做菜的。
請把工具用在對的地方,用好產品幫助大家生活得更好。
我一直秉持著分享才會進步,這篇歡迎大家做為各位公司的教學素材,在這基礎上做更多的發揮。
祝福大家明年電商文案都寫得更好,商品大賣。
文案的美:20170123 鍵人林育聖
全文同步刊載於文案的美網站,如欲收藏本文歡迎至網站內:http://www.copywriter.com.tw/tea.php?m=d&id=90&p=0
#然後我要來做全新課程了。
#同業見笑
#都寫成這樣了不點個讚嗎
#看不完先收著之後要寫再看
顧客接觸點例子 在 方.略.觀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策略設計 #服務設計 #顧客與使用者 #顧客任務
過去帶客戶運用價值主張圖 (Value Proposition Canvas) 檢視、設計產品與服務的時候,許多人在列舉Jobs to be done (我們稱之為「顧客任務」或「用途」) 時,不時發生各種卡關。
在今天分享的這篇來自Touchpoint:了解你的服務是為了完成什麼任務(Understanding the Jobs that Your Service is Hired for),並由 Service Design Network Taiwan 為大家貼心編譯的文章,將透過案例及容易理解的闡述,為我們說明Jobs to be done(JTBD) 是什麼?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如何運用它來將所提供的產品與服務更接地氣、更貼近目標客層?我們看看獨立設計顧問 Hannes Jentsch及資深使用者體驗設計師 Martin Jordan 怎麼說。
#一起閱讀 #服務設計 #精神食糧 #服務設計的學思達
文章標題:了解你的服務是為了完成什麼任務(Understanding the Jobs that Your Service is Hired for)
作者:Hannes Jentsch, 獨立設計顧問;Martin Jordan,Nokia’s maps and navigation business 資深使用者體驗設計師。
原文出處:Touchpoint Volumn.7 No.2 2015 August
🎈編譯計畫 讀者調查 🎈
如果你是這一系列文章的讀者,謝謝你花 10 分鐘讓我們變得更好。
💪🏻 傳送門 >> https://bit.ly/2Ouu7NH
| 編譯台前言 |
相信第一次接觸Job to be done(JTBD)這個名詞的讀者可能會有點霧煞煞,可能會有種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感覺,但其實JTBD一點都不難,而這篇文章正淺顯易懂的說明了JTBD的概念,同時結合服務設計方法應用於實際專案中,讓我們看下去!
| 本文 |
待完成的任務(JTBD)理論框架在創新顧問領域已經行之有年,但直到最近才在其他領域引起話題與討論,設計領域也開始採用。自2013年以來透過與諾基亞(Nokia)的合作,我們應用了各種JTBD工具,最近開始將JTBD與我們熟悉的服務設計方法相結合,一邊改進並擴大延伸。
JTBD主要是給實踐者的應用方法,「該理論框架提供了一個清晰並有助於發現與表達隱含事實的語言」,JTBD讓整個服務設計和開發過程變得更加明確與可操作。
#1.提供服務 V.S 顧客任務
顧客使用服務來達成一個明確的結果,換句話說「完成某一個特定的任務」。「服務」通常可以被視為交換的過程,提供一些利益去換取一些實際的東西,然而,JTBD不是專注於顧客的利益,而是將這種「服務提供利益」的觀點,轉換成「顧客使用產品&服務是要去完成一個目標或解決一個問題」。以結果為導向的JTBD理論框架,「認為顧客是一個任務執行者」,也就是說,服務提供必須協助使用者完成他所選擇並執行的一項任務,在這個條件下,服務提供和一個顧客任務應該要彼此相互補。
了解顧客想要完成的任務助於打造有用、好用並且是可執行的服務,而當一個新的服務提供者能夠協助顧客完成任務而且讓他們更滿意時,顧客可能會解僱現有服務提供者、並聘請新的服務提供者。
JTBD理論框架使用基本且易懂的語言、令人印象深刻的譬喻,而不是繁瑣的專業術語,這使得所有人都可以輕鬆地應用在所有學科與知識領域中,JTBD提供了一個跨研究、設計、商業,市場行銷、工程和服務管理的共同思路。
#2. 藉由回顧性訪談(retrospective interviews)闡明顧客旅程
附圖的顧客旅程地圖是一個結合標準服務設計與JTBD理論框架非常棒的範例,在這邊可以看到,JTBD的應用可以更好地理解與紀錄顧客的接觸點,有助於闡明顧客在特定情況下的動機是為了完成某項任務,通常來說,為了發現一些被忽略掉的接觸點會採用回顧性訪談。
在回顧性訪談中,受訪者會被問到當初使用服務時的關鍵時刻,回過頭來想,訪談者可以了解受訪者當初使用服務的第一個念頭,從中調查出到底是什麼重要的事件,讓受訪者積極與主動地想要解決某項問題。
這些重要事件被會放到顧客旅程中地圖(圖3),而且在顧客旅程圖中,也開始加上訪談中所挖掘的接觸點,把這些接觸點放進不同階段,說明顧客特定情境下如何執行任務。
對於每個接觸點來說,導致特定行為的驅動力必須要在訪談過中被鑑別出來,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汽車共享服務的註冊」。受訪者上網註冊時所考慮的主要因素是?在訪談期間,行為背後的驅動力都必須經過討論:擁擠的大眾運輸? 昂貴的出租車? 或者被偷走的自行車?受訪者對於新解決方案的焦慮是什麼?揭露這些背後可能的驅動力,有助於了解使用者背後的真正需求。
受訪者的回答可以轉化為「想要」與「不想要」的結果,我們發現他們希望快速地從A到B,但想要避免擁擠的空間和高成本。接著,受訪者期望的結果可以進一步區分「功能性」、「情感性」、「社會性」的任務,例如:一個功能性任務可能是「穿越城市」、一個情感性任務可能是「擁有自己的空間」,而 「駕駛涼爽敞篷車」則是屬於社會性任務,但並非每項工作都是同等重要,可以區分為主要任務和次要任務:穿越城市進而抵達目的地會比坐豪華轎車來的重要。透過進行這樣的回顧性訪談,研究人員能夠理解為什麼服務真的被選中了,這些蒐集到的洞見將成為設計師和行銷人員在執行設計時的重要依據。
#3. JTBD對於從事服務設計者的好處
藉由了解顧客「為什麼選擇服務」以及「要完成哪些任務」,我們可以更好地識別顧客旅程中的關鍵情境,此外,了解和記錄特定行為背後的驅動力,可以在分析接觸點時有更多層次的清晰度,也讓原先被忽略掉或未發現的接觸點都會被凸顯出來。
使用JTBD理論框架中的工具 - 像是回顧性訪談、描繪驅動力的如何推進流程以及將顧客任務做分類 - 有助於更明確清晰地研究顧客行為,JTBD作為跨學科的一種共同思路,是任何人都可以應用的共同語言。
策劃/責任編輯:沈美君 (Diane Shen) 編譯:湯士賢 (Chris T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