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不割下 如何建造繁華?】
當香港的主教山配水庫得以留住之時,澳門主教山的視野,恐怕難保。事關按目前報道,城規會早前於全體會議討論有關規劃草案時,會上發言的委員基本「一面倒」贊成規劃草案。
會上委員不乏「偉論」,有人談起填海歷史:「其實當年我哋喺(南灣)岸邊就係南灣的堤岸,根本沒有條件望到主教山」「填返來嘅土地都唔比我哋去用?我哋填來做咩?不如唔好填啦,維持原本貧窮落後嘅樣子」;亦有人指出「不應該讓具些許爭議的項目推澳門發展的後腿」。
發展發展發展,開口閉口都在提的兩個字,但拜託,不要再建立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二元對立:
其一就是:發展與保育根本不對立。這一點,在我還是中學生時已有不少前輩討論過,簡而言之,就是在澳門的發展脈絡中,歷史文物根本不與發展對立,它們的價值,根本就能作為澳門向前發展的養分,將之保育,才真的能將澳門發展成世界級的旅遊城市。
其二就是:反對不等於不要發展。如上,發展的形式有很多種,提出反對意見,不等於不要發展、維持原狀,只是大家不認同發展就等於起樓、發展就等於摧毀舊事物。
都2021年了,還在搬弄這些站不住腳的二元對立來掩蓋自己的失職,對得住「城市規劃」這四隻字嗎?
《燕尾蝶》中,有一句是「文明是種進化 儘管適應 別制止它。」但我想,我們都不是要拒絕文明和進化,只是眼前所見的文明和進化都太局限,而這種一味把發展掛在嘴邊,無視其他可能性,才是真正的不文明。
圖:澳門主教山遠眺的景色。是的,與上一個貼文的相片一樣,因為我真的很喜歡這風景
********************************
我的 Patreon,會集中寫一些與澳門相關的長篇文章,如果你感興趣,希望能解囊支持:https://www.patreon.com/AlvisSio
********************************
其他平台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alvissio/
Medium:https://medium.com/@alvissio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alvissio/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8的網紅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與項目分享」由文物保育建築師謝正勤先生,講述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和現況,當中的爭議與平衡,並分享618上海街活化項目的特色、保育方法和經驗。 分段: 01:42 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發展 09:49 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現況 15:38 保育爭議與平衡 31:23 項目分享:61...
香港文物保育爭議 在 蕭家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澳門一周新聞回顧:大三巴「染紅」爭議.反警暴集會上訴敗訴.貼撐港街招 兩青年被控】2019/09/29 至 2019/10/06
今次選的三則新聞,兩則都與香港有關,但其實兩城本來就是密不可分;然後,再次為遲到致歉⋯⋯
1.大三巴「染紅」爭議
「大三巴被火燒?」「大三巴染紅?」「政治凌駕宗教?」
隨著9月29日,旅遊局的國慶特備活動,名為「共慶70華誕 共享偉大榮光」的大三巴光雕表演開展後,社交平台上掀起了以上的討論,直指有關做法是對天主教的不尊重。對此,旅遊局首先作出回覆,但並無回應有關宗教爭議,只稱選址大三巴乃因為其是本澳最具標誌性的建築物之一,且過去幾年亦曾進行光影節表演。
及後,天主教澳門教區於10月3日發出通告,指有教友表達強烈意見,亦引起不同國藉教友的不滿迴響,原因在於歷史文物的應用應與其原有特質相符;在該通告中,教區指不同國藉的教友對大三巴有深厚的感情和認同,建議日後如再有光雕表演,內容應與歷史文物的宗教背景相關,又指樂意與相關部門溝通交換意見,共同保育及推廣本澳珍貴的歷史文物。
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回應事件時則表示,有關表演廣受歡迎,更指內容「係冇問題,點會有問題呢?」但今後會要求有關部門同事多與教區或民間社團溝通,「大家互相了解、包容,呢個最重要」;而旅遊局局長文綺華則指大三巴是其中一個耳熟能詳的場地,大三巴有光雕表演是非常吸引,對於內容,則指「今次主題與國慶有關,當然離不開國旗、國徽等元素。」
2.反警暴集會上訴敗訴
繼8.19噴水池「反對警暴」默站行動後,早前再有市民就此發起集會,惟治安警禁止相關集會;發起人向終審法院上訴,終院於9月30日作出判決,判處兩名集會發起人敗訴,維持治安警察局不容許集會的決定,
終院在判決書中指出,治安警察局局長依法在被上訴批示中就其不容許舉行集會示威活動的決定作出了理由說明,並不存在上訴人所指欠缺理由說明的瑕疵;而上訴人還認為被上訴批示侵犯了基本權利的核心內容且違反法律。但終院認為,即便集會權是澳門居民享有的基本權利,亦並非絕對的不受任何限制的。值得一提的是,終院法官利馬則在判決書的尾端作出表決聲明,認為即便擬進行之示威之目的為對香港警察機關近期行動的指責,從集會法第2條規定之效力上看,也不構成「目的違反法律」;此一取態與另外兩位法官不同。
而對於判決結果,發起人表示驚訝,更指相信撇開政治爭議,發聲反對察暴是良心問題而非政治取態的問題;認為終院正將澳門司法系統與文明世界的法律體系疏遠,是公然對基本權利的侵犯,令澳門的「一國兩制」例子更無信服力。
3.貼撐港街招 兩青年被帶走 文化局:配合警方調查暫未控任何人
10月1日,澳門多處出現寫有「港澳連枝 風雨扶持」及「拒絕城市電子監察系統」等字句的街招,而治安警於巡經中區時,發現兩名20多歲本澳青年男子正在牆上張貼招紙,並在他們身上搜出大量招紙,懷疑他們違反《公共地方總規章》規定,於本澳多處非法張貼招紙,以及涉嫌觸犯毁損罪,故將兩人帶走調查。
但隨即有人質疑,治安警所指的違反《公共地方總規章》,若涉嫌亂貼街招,頂多是開告票罰款,不致觸犯損毀罪及被帶走;其後,負責執行《文化遺產保護法》文化局就發聲明,指「就近日一宗在建築物張貼招紙的報導,文化局經初步了解,張貼範圍部分涉及文物建築及緩衝區範圍,屬私人業權。目前為止,文化局沒有以《文化遺產保護法》針對報導事件對任何人士提起檢舉,文化局將全力配合警方的調查工作。」
官方對應強度之大,令人懷疑是否因為事件內容與香港的抗爭運動有關,但無論如何,希望兩位年青人,以及其他因支持香港而受打壓的朋友都能安然度過,好人一生平安!
===============
面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alvissio
Medium:https://medium.com/@alvissio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alvissio/
#澳門Guide #看見澳門 #澳門 #港澳連枝風雨扶持
香港文物保育爭議 在 Knowher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螞蟻搬家]
江戶東京建物園
一直聽聞江戶東京建物園的厲害,把難以原地保育的文物建築,小心拆掉後遷移至園內,然後重組修復。
年初終於有機會一訪,東京小金井公園內的戶外博物館,寫了一篇簡單介紹,放在PMQ元創方的專欄。
你未必認同這樣一種保育建築的手法,但它的而且確示範了,對一磚一瓦的敬重和巨細無遺。
原文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PMQHK/posts/1131536290291724
———————————————
螞蟻搬家,重塑一個時代
動畫大師宮崎駿經常流連的「圖書館」是怎樣的?
那地方叫作「江戶東京建物園」:一個沒有書本的世界,可供參考的,是一幢幢珍貴的歷史建築。
1993年落成的建物園,位在東京小金井公園內,佔地七公頃,是日本極少數戶外博物館之一。
那些散落東京各地,難以保育但文化價值極高的歷史建築,二十年來逐一被遷移至此,開園之初有十三座,至今數量增至三十,包括農舍、住宅、澡堂、照相館、居酒屋等,橫跨江戶至昭和初年。
給拆下來的建築,連帶本來放在裡頭的每一件家具貨品裝飾陳設,統統遷到園內重組修復,然後展出。
宮崎駿的吉卜力工作室於1985年成立,位置剛巧在建物園附近,見證博物館誕生;而他不時往該處散步,沿路建築都成靈感,孕育為《千與千尋》的場景:電影中大大小小的建築,顯然參考園內樓房而繪製,比如文具店「武居三省堂」,一整排高於牆壁、擺放文具的抽屜,就是湯屋爺爺中藥櫃的原型。
兩者有來有往,後來園方的吉祥物「江戶丸」,由宮崎駿負責設計,靈感來自園內時有出沒的毛毛蟲;2014年園方舉辦過「吉卜力的立體建築展」,特別展出動畫中經典建築的模型、製作過程等,方便戲迷實地比對,親密關係不言而喻。
建物園的出現,除了為研究日本建築打開一面窗口,供應創作養份,尚有更重要的社會意義:每一幢展品都屬歷史真跡,空間運用及佈局均與遷拆前一模一樣,絕非仿製或模型,說得上文化財產,透過建築呈現某段時空的民生風貌。
譬如大正時期(1912-1926),日本受歐洲浪漫主義影響,西洋現代式建築冒起,當中表表者,要數到前川國男的故居:日本近代建築師,曾經留學法國,是日本現代主義建築的重要推手。
二次大戰期間,他在建材嚴重短缺下建造大屋,放棄鋼筋混凝土設計,以磚瓦作頂,佐以大量木材,意外地保留傳統和式韻味,內部結構可是異常摩登,強調工整對稱、採光度與空間感,並且加設書房、傭人房及西式衛浴等,既古亦今,和洋共融,在當時來說非常破格,是劃時代作品。
園內還有一條昭和年代的商店街,雲集花店、五金行、醬油店、旅館、料理亭等,街道經過堆砌,然而所有店舖都屬真有其戶,如實展示那些年的平民日常。
像已成拍照熱點、1929年啟用的「子寶湯」,男湯以神聖的富士山壁畫作背景,女湯則是鄰近山腰景致,唯有隔著高牆去遠眺(或想望)聖山,反映出某個年頭性別待遇的迥異。
站在古蹟保育角度,這麼一種原地拆卸、覓地重組的手法,或許少不免惹來爭議:當建築離開所在地,跟地區歷史(以及曾拉上關係的使用者)脫勾,是否還能完整無誤地留得住人文涵義?
但無可否認,這些大宅、花店、五金行、醬油店……因為一場螞蟻搬家式的壯舉,具體地封存著當代建築美學,並將繼續為後人帶來啟發。
而日本人巨細無遺的精神,既得以讓年代印記絲絲入扣地呈現,也為經常面臨古蹟保衛戰役的香港,提供了值得思考的示範:敬重一座精彩建築,等於敬重一個城市的過去。
最後留住的不獨樓房,還有身份的憑證,以及一份對美麗該有的堅持。
江戶東京建物園
小金井市櫻町3-7-1(都立小金井公園內)
http://tatemonoen.jp
香港文物保育爭議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與項目分享」由文物保育建築師謝正勤先生,講述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和現況,當中的爭議與平衡,並分享618上海街活化項目的特色、保育方法和經驗。
分段:
01:42 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發展
09:49 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現況
15:38 保育爭議與平衡
31:23 項目分享:618上海街
41:26 如何裝備自己以參與保育事業
「專題課堂」配合「教材套」推出,透過邀請本地專家及學者,闡述不同具體例子的文化藝術內涵,豐富學校教師在應用教材套時的教學內容。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現已上線,相關的教材套簡介及教學素材可於本計劃網頁下載: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kit
教材套內容包括教師手冊、教學PPT及多媒體素材,供全港中小學免費下載。老師可按照不同科目的學習需要,選取適用的部份於課堂或學校活動中應用。「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共分為四節,透過認識傳統建築乃至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配合數碼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多媒體教材,讓同學認識箇中收藏的記憶,學習閱讀和欣賞身邊的建築,嘗試發掘和發揮建築蘊藏的創意和文化價值。
本計劃的教學專員將會為參與教材套支援計劃的教師提供教學支援。
報名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
觀看本影片並填妥問卷的教師,可獲贈實體印刷「建築教材套」乙套,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請按以下連結登記「建築主題教材套簡介及專題課堂」:https://forms.gle/na1Qs42CYZUNYVgx6
成功登記的教師將於影片首播日收到觀看連結及問卷通知電郵。
(繪畫主題登記連結將會稍後通告。)
「建築專題課堂」影片
建築主題影片首播日期:(時間均為下午2:30)
5月31日(一):建築教材套簡介會(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6
6月1日(二):從文曲里公園看中國園林特色(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7
6月2日(三):古蹟活化案例分享─綠匯學苑(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8
6月3日(四):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與項目分享(主講:文物保育建築師 謝正勤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9
6月4日(五):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 (主講: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 馬冠堯先生)
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teacher-workshops
(繪畫主題播放日期將會稍後通告,敬請留意。)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
主辦機構: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
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網址: www.howmemorysticks.org
Facebook: www.facebook.com/howmemorysticks/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howmemorysticks/
香港文物保育爭議 在 【字幕】古諮會主席蘇彰德:歷史建築物五花八門保育活化如何 ... 的推薦與評價
蘇彰德# 保育 #歷史建築物#恒傳感言#灼見名家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蘇彰德於 香港 恒生大學傳播學院《恒傳感言》訪談節目中表示, 香港 擁有濃厚城市文化底蘊 ... ... <看更多>
香港文物保育爭議 在 「保育歷史古蹟會阻礙香港城市發展。」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此 ... 的推薦與評價
有人說適當保育文物能夠吸引旅客,將新舊建築融合,成為該區特色,帶動香港 ... 對保育歷史古蹟持不同意見的團體造成的爭議越來越多,不同的團體與政府角力,造成社會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