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時代?】歷年政府十大縱容地產商壟斷行為
現時北京指需要整改香港發展商的「壟斷行為」,但「壟斷行為」的出現,與香港政府過往的房屋土地政策息息相關。那麼房屋土地政策會否來一場有意義的大改革?恐怕言之尚早。
現時政府放風的數個最新措施,非但不是劍指,甚至是鼓勵壟斷行為。這個弔詭之處,暫時被主流公共論述所忽略。以下十個香港政府助長發展商壟斷的行為,是否亦需要一併「整改」?
◾助長發展商加速圈地
多年來各種類型土地的發展管制,有維護城市景觀、保障生活質素與不同群體的權利,更有避免發展商全面壟斷土地資源的政策功能。但近日最新報導消息,傳出林鄭放風要大肆為發展商發展「起釘」,除放寬早已被發展商割據的濕地的發展地積比,亦打算向發展商視為「豬頭骨」的祖堂地開刀,鬆綁出售限制,預期發展商將能在新界加速囤地。
今次全方位的發展鬆綁,亦劍指市區土儲。自2010年起林鄭將強拍條件由9成收購門檻放寬到8成,十年後,今日有放風林鄭政府將舊樓強拍條件再降至7成。強拍底線似乎容許「無限後退」,在法例上不斷合理化發展商壟斷式收樓行為,相信「田牲式」收樓手法會更加放肆,而舊樓小業主及租戶的議價空間卻退無可退。
有趣的是,早前外投行的數據分析,在今次中央施壓下,估計恒基的地產謀財策略(農地王及私人市區收樓)將受最大影響。然而,今次放風的強拍放寬卻令市區舊樓最多土儲的恒基最受惠。政府跟發展商之間捆綁利益關係,在現時中央針對發展商壟斷行為下,更顯弔詭及複雜。
◾散播土地「荒」言
由2002年「孫九招」起,政府將香港房屋政策「定性」為集中土地供應,減少公營房屋供應,將私人房屋供應交由市場決定,是其後樓價飆升的重要因素。歷經20年,政府房屋大方針卻不見有大改變,繼續盲目催谷覓地,甚至不斷提倡天價人工島開,只為「做大個餅」,卻不全面收回棕地、發展商土儲及潛在違規丁地等其他土地選項。只講土地供應的政策論調背後,正配合著發展商動員打手發功,聯手在公眾輿論上背書式輸入「土地荒」的幻象,最後發展商圈地囤地等壟斷行為卻以「公共利益」之名變得合情合理。
林薪最近轉口風表示香港短期「搵夠地」,但劍指官僚「卡關」要加速審批,跟現時發展商指控回應香港房屋問題源自覓地到建屋速度「唔夠快」,明顯口徑一致,更顯政府貫徹親發展商的立場,不斷為發展商釋放土儲,助長由發展商主導香港土地供應。
◾「土地共享」度身訂做兼送基建
作為政府近年重點推銷的「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本身已被詬病為發展商「度身訂做」。政府以提供基建為由,幫助發展商釋放其偏遠、或有客觀條件限制(如位於濕地旁)而不適合發展的土儲,而公眾因而額外獲得的單位,往往只佔整個發展小部分(*額外*樓面面積的六成作公營房屋用途),發展商甚至能申請將官地納入發展範圍,將計劃稱為「共享」,實在是一個搵笨的公關表演,最後只會助長發展商繼續壟斷香港規劃主導權。
由發展商決定土地共享的選址,會否出現規劃錯配的社區?單從最新一宗共享申請中,恒基建議在林村杜山村鄉郊地區興建近40層高「公屋」,足見其潛在規劃災難。
可能發展商政府觀望政府會否進一步放寬發展限制,亦正與政府討價還價中,過去兩年土地「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只接到三宗申請,就土地供應速度而言,又是另一種「搵笨」。而昨天有發展商接受文匯報專訪就表示,在土地供應方面發展商可扮演更積極角色,表示可以提供多個「公營房屋單位」,參與「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可能是發展商心目中應酬北京施壓的其中一個成績表,能否真的解決房屋問題或壟斷問題只是一個大問號。
◾傾向避開發展商土儲收地
若政府真的動真格應付發展商壟斷及囤積行為,運用過去數十年在法院未嘗一敗的《收回土地條例》(土收)就最適合,將高度集中的業權復歸公有作公共用途,亦能夠增加租住公營房屋供應,舒緩基層居住困境。
政府亦會在收地政策上處處配合發展商。近數年有無數案例顯示,政府會選擇性利用土收針對一般農民、非原居民村甚至小地主,如橫洲、馬屎埔等,而巧妙地被避開發展商土儲,例如屏山北的棕地發展選址,以維護發展商的「私人業權」。「土地共享先導計劃」亦容許政府利用土收收回選址內小業主的業權,為大業主的土地共享申請開路,位於林村的「土地共享先導計劃」正屬此例,申請文件建議政府利用土收收回申請範圍內某些道路的業權,為發展項目興建接駁道路。
單單看林鄭於2019年提出收回十組私人地興建公屋,兩年後現時只能夠收回三組地塊,另外有三組地塊因屬發展商而放棄收回。而宣布收回的三組地塊中,其中一組更是新鴻基地產無法獲得當中位置關鍵的「祖堂地」業權而未能發展,屬「豬頭骨」地,政府收地屬收拾殘局。而發展商和政府亦能分別在收取「壯士斷臂」及「果斷收地」的公關之效,但諸如此類選擇性收地的做法只是在助長發展商壟斷市場的行為。
◾助長囤地自肥兼送發展權
過往新市鎮發展模式,主要是政府收回土地並重新規劃,部分土地再行公開拍賣,沙田新市鎮便是一例。而新界東北新發展區,卻開始加入「原址換地」等概念,(「加強版」的新市鎮發展模式),逐漸將規劃主導權拱手相讓予發展商-發展商可以保留土地的發展權,早年聞風而一湧囤地的發展商大有斬獲,亦能夠決定能在那個位置起樓。
在新界東北發展公佈前,現任財政司陳茂波被涉嫌利益衝突,搶閘新界東北囤地,最後更逃過廉署起訴。連政府官員亦「其身不正」參與囤地等壟斷操作,怎能期望政府會大力遏止囤積堆奇?「加強版」新市鎮發展模式為發展商度身訂造,「獎勵」囤地行為,誰囤地囤得最多,誰就更能有能力壟斷市場。
◾批准無底線開則
回歸早年的發水樓、屏風樓,到近年納米樓,卻是一直導致香港房屋「貴、細、擠、焗」的一大推手。往往政府給予發展商樓面面積的優惠豁免,放寬這些建築物法規時,卻縱容發展商鑽政策空子,可以「無底線」開則,賺盡每一呎,而政府一向少有適時作出管制,卻稱將問題交予市場決定及解決,造就一個個三尖八角的「怪則」單位。除了樓價貴生活成本高,連市民的居住空間也被收縮及改造。今日,上有夏寶龍聲稱要解決劏房問題,下有繼續造就恒基成為「納米地產王」,更顯政府無心解決香港房屋問題。
◾放任樓市縱火
面對發展商囤樓囤地以及熱錢流入炒賣樓市,政府只講土地供應,將需求管理置於不顧,更故意忽視壓抑樓市炒賣的房稅政策改革,才是香港房屋問題「貴、細、擠」多年來一直未能妥善改善的關鍵。
上年年頭大肆宣揚的一手樓空置稅,林鄭已經不敢再提,資產增值稅亦再不考慮。而早幾年政府為「應對」熱錢炒賣物業投資樓價飆升而推出的買家及特別印花稅(「辣招」),原來可以透過公司股權轉讓業權形式避開, 所以公眾不時驚訝某高官、富商或明星竟能夠「首置」買樓,才猛然醒覺這些「辣招」實質上只係用來「做下樣」,向公眾顯示已經「做咗嘢」,實質上繼續「馬照跑、舞照跳、樓照炒」。
◾卸膊公營房屋予私人參建
除了政府每年公營房屋供應長期不足外,現時林鄭自稱「重建置業階梯」一大措施首置樓,更是政府將公營房屋供應責任交予私人參建的「卸膊」發展模式。在首置樓的官方定義上卻一直彈出彈入,一時形容為「公」,一時又「私」,變相可以「捽數」,成為林鄭公私營「七三比例」達標的最大「公因數」,根本地影響原作公營房屋(公屋/居屋)的潛在土地供應數目。
當政府推銷土地共享計劃的前身「以公私合營釋放發展商農地土儲」時,強調需要在地皮提供公營房屋,但沒有明言是是哪一種(公屋/居屋),時至今日,公營房屋部分成為了「公營房屋/首置樓」。首置樓「名公實私」,作為私人發展商作出「社會貢獻」的一大賣點,讓夾心階層可以首置「可負擔」的單位,但定價上所價不菲,舉例說最新由長實發展的安達臣首置樓,定價已不考慮申請者負擔能力,而是重新與市價掛鈎,往往比居屋更加昂貴,這正是政府卸膊公營房屋的必然後果。
從「公營房屋」定義的變樣,明顯見到政府房屋供應政策放軟手腳,鬆章於發展商。如日後首置樓恆常化為公營房屋供應的話,將延續香港房屋供應由私人發展商主導的命運。
◾讓地產利益滲入城規會
董建華時期,首次委任過半數有發展商背景的人進入城規會,將城規會審批土地發展的把關角色,慢慢被日益摻雜的發展商利益弱化。現時單靠城規會本身利益申報機制以及避席做法,已經未足夠釋取公眾對於官商勾結的質疑,例如現時城規會 「鄉郊及新市鎮規劃小組委員會會議」,已有五個委員有發展商背景,公眾對於城規會能否發揮公正審議發展申請的觀感已經大打折扣。
◾增加發展商土儲的「活化」政策
除了慣常賣地強拍舊樓,近年的活化工廈政策亦給予發展商增加土儲的機會。由初時2010年的整幢工廠改建優惠、2018年第二輪工廈重建免補地價,再到近日的工廠改契標準補地價,除了很有可能為發展商日後農地改契補地價標準化試水溫外,一連串加快重建工廠措施,據傳媒報導亦助長發展商過往十年囤積甚至炒賣工廠單位,直接導致工廠區的呎價急升。
所謂「活化」,不止助長發展商的壟斷行為由土地房屋重建,延伸至平民工廠區,在加快重建同時,卻少有安置及補償小租戶的措施,租戶愈搬愈遠/細。單是靠虛有其表的劏房租管,根本不足以解決香港中低層生活工作空間日漸收縮的問題。
◾小結
回顧過往十多年政府縱容史,縱使近日中央點名發展商壟斷行為,然而,最新一份施政報告,香港政府很有可能進行土地發展鬆綁大手術,短期內繼續甚至加劇這場壟斷遊戲。而未來這個利益纏繞的聯盟究竟會不會被清算/替代?或是中央施壓只是「雷聲大雨點小」?長遠仍需繼續觀望香港土地利益版圖變動、未來中央施政方針以及下一任政府班底之間如何互動。
-
研究有價 月捐撐起土地研究工作: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FPS ID:5390547
HSBC PayMe 捐款支持:https://bit.ly/32aoOMn
戶口號碼:匯豐銀行 640-198305-001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HK) COMPANY LIMITED)
義工招募:https://bit.ly/2SbbyT3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DJ Diar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贊助DJ日記製作影片●】 【buymeacoffee】 https://www.buymeacoffee.com/djdiary 【PayPal】 https://www.paypal.me/FitCampHK 【●合作聯絡●】 【WhatsApp】 https://bit.ly/2vS...
「香港空間改造王」的推薦目錄:
- 關於香港空間改造王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香港空間改造王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香港空間改造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香港空間改造王 在 DJ Diary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香港空間改造王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香港空間改造王 在 Qistin Wong TV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香港空間改造王 在 【媒體拍攝】《香港空間改造王—九龍站漾日居The Waterfront ... 的評價
- 關於香港空間改造王 在 香港空間改造王|90萬預算改造250呎納米樓要求有睡房同閱讀區 的評價
- 關於香港空間改造王 在 【澳門資訊94台】香港空間改造王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香港空間改造王 在 空間改造王- Explore 的評價
香港空間改造王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黨領導一切,但為何中共從不敢說自己是「黨治」?到底「黨大還是法大」?】
從香港的國安法落地,到近日螞蟻、滴滴上市風波以及教培(補習)行業的種種禁令,習治下黨管一切,卻偏偏不說「黨治」,相比十年前外交部聲稱「法律不是擋箭牌」,如今的中共反而更加重視「法治」和使用法律工具。為何習近平治下,越發自信的中國卻看似「委曲求全」來順應來自西方的「法治」觀念?
正是如此矛盾之中,中國的「法律」與「法治」到底是怎樣一種存在?中國法學家們又如何去消解黨治與法治「衝突」?這種消解又能和十八大的法治論述自圓其說嗎?
這些問題不僅是法學和法理學的學術探討,而且涉及到怎樣理解和回應當下日益強大的中國敘事及中共政權對政治和道德合法性的爭奪。簡單將中共的「法治」話語斥之為「獨裁」「反民主」,並不是一種有效的回應。朝鮮的金氏王朝、利比亞的卡扎菲那樣的法外異類,都不是中共的目標。那目標是什麼?https://bit.ly/3zOfo8q
#相關閱讀
【從打擊教培行業到「促進共同富裕」,習時代希望改造出一個怎樣的中國?】https://bit.ly/3Dwz9n0
★ 付費支持我們,撐起一片更廣闊的自由空間:http://bit.ly/2wVfM6g
★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六週年 #新開端 #深度 #法治 #時清也 #評論 #中共 #中國 #法治 #法律
香港空間改造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周日話題:當司法淪為政治壓迫的儀式,反抗是否仍然可能?
2021/9/5
【明報專訊】在今日香港,每日讀着匪夷所思的法庭新聞,畫幼童畫冊要還押,一句有無限詮釋的口號就係分裂國家情節嚴重,大概除了有權拘捕和有權審判的人以外,已無人相信政治案件還有公平審訊的可能。
然而莊嚴肅穆的法律程序,每日仍一絲不苟地進行着,用優雅文句專業術語寫判決,將一個個公民未審先送入監獄、重判異見者;但,偶爾,如果認罪認得早、求情信夠可信,如果警員證供真係矛盾到超過人類可接受範圍,還是會有好消息。
也還有法律界權威說,香港法治95至99%運作正常。
誠然,在一般人的想像中,司法淪陷並不是現在這樣,要到法官對政權言聽計從,警、檢、官全部都係佢嘅人,一條龍將異見者直送監獄個個判足10年才算——香港還遠遠沒到那一步,辯方仍可據理力爭、與控方互有攻防,有些法官還會講斥責控方/警方證人的人話;而「小勝」仍有,暴動、非法集結不是輕判、甚至無罪,國安案都有得保,政權眼中釘鄒幸彤昂首走出法院。公平審訊不可得,但「較佳」結果仍可能,官始終有「好壞」、「釘放」,律師辯才經驗都有高低長短,辯護策略、技術性疑點,求情內容……從輕發落,仍然可期。
但what if 這套仍有「希望」的司法制度,才對威權政體最有利?一啖砂糖一啖屎來回反覆,不斷將針對全社會的恐懼擴大,同時向被告發放「未絕望,仲有變數」的信息。
手足的一線生機,令司法也彷彿仍未徹底崩塌;而當重點只在被告的最大利益(最短刑期),審訊就只剩下認罪與否、如何避過定罪元素,行為和說話的意義可以有幾模糊,求情,見感化官幾有悔意,保釋條件講到幾盡……
當掌握被告生殺大權的法院,成為政權壓迫系統的一部分,已無人可以在司法制度中看得見達至公義的路徑,但個人利益最大化的路徑卻相當清晰:它正在誘使被控告者將個人利益置於首要、唯一的考慮,與運動、甚至過去的自己割裂開來。在此過程中,透過被告自我否定,消解受審事件的政治意義,將符合政權敘事的新現實強加社會。政治案件被告選擇走上個人利益最大化的路徑,就要參與政權劃定的「法律」框架,無可避免被融入政治壓迫正當化的程序。
由此,政治犯身上,似乎出現一個兩難:自己的best interest,與自己對行動/所信之事的理解,在法律程序中必然衝突。身處此結構當中,面對結果已定的政治審訊,我想知道,反抗是否仍然可能?
一、法院作為威權體制的一部分:The legitimacy paradox
(或者這篇文將來要拿去呈堂呢……所以我更需要認真地、引經據典地討論這個問題:)一個仍享有「獨立」地位的司法體系,為何會「自主」地傾向威權,成為政權壓制意見與反抗最關鍵的工具?
在香港的公共論述中,「法治」往往與「公義」直接掛鈎,但不同時空、地域的前例已顯示,法治、司法獨立、程序公正、政治審判與威權統治,可以並行不悖,甚至相互依存。如果法院不能為政權所用,早就落得如公民社會其他範疇一樣的下場;威權之下,法院本就無遺世獨立、做「公義最後防線」的條件。
學者M. Shapiro如此描述威權下法院面對的Legitimacy paradox(正當性悖論):
「法院若挑戰政權的不公義,會引發政權加強箝制,無法保持獨立而失卻正當性;但法院若迎合政權,則會在公共眼中不再獨立,同樣失卻正當性。即使法院取得平衡,維持到自身的正當性,這份正當性卻只會令威權整體更具正當性。」[1]
① 面對政治檢控 無知即力量
目前政權瘋狂清洗公民社會不同範疇,祭出的說辭是「法律」(「我哋只有一把尺就係『依法辦事』,總之你犯法我哋就會執法」,蕭澤頤),手法是拉晒啲人上法庭直接還押,或以此為威脅。
不同威權政體的例子告訴我們,政權的合法性來源(革命功績/經濟成果/意識形態)愈疲弱,就愈須倚仗「法律」、「法院」、「法治」,利用程序與「法」的正當性,解決自身無足夠能量處理的政治問題,迴避政治後果。與不確定性較大的選舉或隨時反噬的暴力鎮壓相比,具有「超然政治之上」光環的法院,是成本最低的選擇。
於是政權不斷將政治問題推向法院,法院則一邊強調「只處理法律問題」,一邊被迫作出各種政治判斷:徐子見或危害國安而鄒家成不會,難道是沒有政治判斷的司法認知?「水炮車係權威嘅象徵」,又如何不是一個政治判斷?「只僵化地引用法律條文,不看條文及裁決是否符合法治精神,本身就是一個政治決定」(戴,2018)[2]
但既偏離法律範疇,法院又有何權威去做這些判斷?即是不計其政治立場有否偏頗,香港法官對政治的「司法認知」,分分鐘連一個中學生都不如(否則點會問李立峯「集會唔係有組織者嘅咩」或稱「不相信防暴警會眾目睽睽下說出『阿sir做嘢唔×使你教』」)。結果,法庭往往全盤接受控方版本,還自詡專業公正、不受民粹左右;政權則用法院判決為政治打壓正名,以「尊重司法獨立」為名,神化法官及裁決,壓制質疑。
② 為免被人推翻,先要自我推翻
威權政體往往牢控立法、修憲權力,一旦法院判決偏離其掌控,即可透過修改法律,推翻法院判決。要確保法院「醒醒定定」,唔使用劍亦唔使提法官有老婆仔女,只需讓法院知道自己的判決隨時可以被政權無效化就夠。若判決無人尊重,法院的存在亦無意義;為了維持自己剩餘的獨立、自主與權威,法院有誘因順從政權(但無乜誘因諗人權)。
於是我們不時見到「我輕判你,一陣DOJ又覆核㗎啦」,以及「一陣人大釋法咪仲大鑊,香港發展嘅空間又會再細咗」,裁判官選擇直接重判,高院上訴庭和終院選擇在人大出手前先自我調節。於是,港澳辦副主任鄧中華盛讚香港法院「對國安法形成了正確認識,特別在保釋、陪審團,指定法官制度……較好地落實了立法原意」。
直頭摸頭讚你乖。「如何判決不至引來政權干預」,與「如何判決才能讓政權滿意」,其實是同一回事。在威權法治下,法官究竟有否「捍衛法治」的意圖,都改變不了他們正在將政權對異見者的壓迫正當化的事實;而香港法官連僅餘的人權保障空間亦不善用,更令人質疑其正在利用社會對釋法的疑慮,積極地迎合政權。當你為了保存自己而無制限地妥協時,你想保存的早就被你親手斷送了。
③ 選擇性裁決 鞏固無力感
「正當性」不過一重外衣。法院對抗爭共同體真正造成的傷害,遠不至於此。
政治壓迫的司法化(Judicialization of oppression)將打壓針對少數、個別人的特例,轉化為可穩定地恆常操作的系統;最穩定的不是僵化地有殺錯無放過,而是充滿彈性、可鬆可緊,令人愈觸摸愈觸不到,但又無法脫離其威脅,已足以透過恐懼牽制整個社會(簡單來講,即係國安法啲保釋咁)。
一個「自主」的法院,全權掌握對任何人任意趕盡殺絕的權力,但又始終保留「放過」個別人的可能性,令焦點從檢控和羈押本身的正當性,轉向研究怎樣的官司策略,才能成為個別被放過的人:只是一個「可能」,足以耗盡抗爭陣營絕大部分資源、關注、心神、情感能量,甚至意志。
最折磨人心的從來不是恐懼,而是「希望」:無力感會在反覆的徒勞嘗試與無常的滅頂之災中生根,直至行動的可能被徹底蠶食。
二、不要被政權奪走詮釋敘事的權力
「一場政治審訊,是在一個可見的場域,由對立的各方就法律秩序規範正當性爭辯,而不僅僅關乎當前司法框架下官司的勝敗。」[3]
一場審訊所影響的,遠不只是一個抗爭者個體的命運,關鍵政治案件尤其——營造恐懼與不確定,消耗民間社會,建構政權要的敘事,改寫集體記憶,徹底改造一個社會的政治空間,才是威權下政治審訊的作用。
法院之所以對政權重要,還因其「展示」的功能:政權要你消失、要你沉默,還要你自我推翻、背棄同儕,即使毋須像蘇聯show trial一樣對黨國感激涕零,也要你以順從來認可這套儀式。它從不需要你心悅誠服,違心的配合,正好助其維繫以恐懼牽制所有人的壓迫系統。「留得青山在」實是一場無限滑坡,達至個人最低刑期之法,也包括成為控方證人。如果看一場官司不僅僅關心刑期長短,認罪和配合與否的決定就包括你是否要對政權編造的「事實」,在法律程序中給予無條件的認可,讓法院亦因而免卻自身監察及制衡政權的責任,繼續扮超然。
唔知唐英傑判九年,多少人反應是「早知就應該認啦,扣三分一好過」?唐的想法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決定不認罪時,他想必衡量過敗訴要承受的後果。因是經審訊定罪,法院就必須在判辭中清晰交代理據,於是條文本身的缺陷,法官對政治問題的獨斷,對基本人權的無視,對政權敘事的投誠,對合理質疑的左閃右避,都在判辭中一清二楚。
這是一份根本無法自圓其說的判辭,「賣飛佛」是「因為兜多咗幾個街口所以情節嚴重」!
即使被困囿於這個系統,也不等於我們與政權的分歧,只能體現在程序與細節之中。我對「法治」並無任何執念,所謂法治精神,只是一個社會如何理解何謂「公義」的載體;而在司法是否合乎公義的問題上,政權抑或法官,都沒有凌駕任何公民之上的權威——普羅百姓(ordinary men)對法院的檢驗和監督,是普通法制的基礎。
今日香港法院所維護的而非公義,而是政權的利益;法院對法律與「事實」近乎絕對的詮釋權力,也非來自對法律/法治的權威理解,而僅僅來自一言不合就可以全無合理解釋將異見者收監的制度暴力。當法院的權威,要靠拿攝錄機對準公眾席,隨時將旁聽公眾收監的威脅來維持,這座法院還有何正當性可言?
政權正努力地以司法改造,消滅抗爭敘事,但在它放棄司法作為合法性外衣——轉為閉門審訊——之前,它都必須給予被審判者說話的空間。就在此空間中,我們要與政權爭奪的正當性的話語權,不容政權壟斷對公義的詮釋,不容審訊歪曲記憶與事實,不容法官迴避自身真正的責任。
政權利用司法與其他工具散播恐懼與無力的目的,是改變「香港」之所以為「香港」的一切意涵,徹底否定「香港」的存在。而我們每一個行動與選擇,都在抵抗與反擊政權對香港的強行扭曲,重新定義香港之所以為香港的本質。
這本就是一個永不會完成的使命。
Best interest是什麼?
當然,被拋入「政治犯」身位, 不等於就有在政治審訊中頑抗的責任;法庭不是唯一的戰場,也無人有義務犧牲自己的best interest去嘗試開拓。
但這個討論的缺口在:究竟所謂一個人的best interest是什麼?在律師、官司與法庭的語境,它必然等同獲批保釋或最低刑期,因而必然和運動對立。
「唔好諗其他嘢啦,你都要諗吓自己」都聽唔少。於是我好認真咁「諗自己」:究竟我的best interest是什麼?
是自由地說話,是在一個真正開放的公共空間,與其他自由的人建立有意義的連結;是始終可以用批判的精神思考任何現象,挑戰一切定見,即使自詡為歷史必然,不以人的意志轉移的巨大結構;是體認自己一切行動的意義,不因任何強制或壓迫而扭曲。
所以我必須直面這一個戰場。
法院要如何面對它的paradox,是法院的責任和決定(吓,唔使幫你諗埋啩?);但於我,那個政治犯面對、諗自己定諗個運動的paradox其實係假的。政權及為其所用的司法機器正試圖將我從共同體中割裂出來,再透過抹殺我作為個體的存在,否定共同體的存在;若我始終拒絕被抹殺、拒絕自我否定,拒絕成為政權營造恐怖的一部分,透過固守自身,就同時固守了共同體的一部分,令其不至消亡。
自我正是已突破壓迫的姿態所定義,而「香港」的存在,就是有一個個仍未被威權同化的個體的自我所組成。即使因隔阻而無法感應到共同體是否仍然存在,即使眼見她已破碎成無數相互拉扯的平行現實,要重新找到她,其實只需反照自身便可。
身處各異的困境中,每個人的best interest都不同,只有自己知道最適合自己的方向和角色是什麼。不論在怎樣的紛擾與壓迫下,依然忠於自己,就是一個人可為自己、同時為自己所認同的共同體能做的最重要的事。而兩者,本就無從分割。
[1] Shapiro, M. (2008). Courts in Authoritarian Regimes. In T. Ginsburg & T. Moustafa (Eds.), Rule by Law: The Politics of Courts in Authoritarian Regim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戴耀廷(2018)《法治的挑戰: 威權下的思考》
[3] Schervish, Paul G. (1984). Political Trials and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Deviance. Qualitative Sociology. Vol.7
文˙何桂藍
編輯•王翠麗 //
香港空間改造王 在 DJ Diary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贊助DJ日記製作影片●】
【buymeacoffee】
https://www.buymeacoffee.com/djdiary
【PayPal】
https://www.paypal.me/FitCampHK
【●合作聯絡●】
【WhatsApp】 https://bit.ly/2vSDX4U
【 WeChat 】 DJdiary
【e-mail】 coachyuemy@gmail.com
【查詢?馬來西亞,mm2h移居,生活,投資】
表格 https://forms.gle/AHN1zJ6nMyMuS1FRA
facebook【MM2H 馬來西亞移居資訊群組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523827814450812/
facebook專頁【DJlifeStory 】
https://www.facebook.com/djlifestory/
facebook 群組【快樂家園 @ 馬來西亞】互動交流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DJdiary/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d.j_diary
透過mm2h計劃已經定居在大馬的香港人DJ , 透過影片 , 跟大馬 , 香港及世界各地嘅朋友一齊分享 , 美麗的馬來西亞生活 .
準備使用VPN的朋友, 可以用我們的特約 NordVPN連結, 我們會得到一點推薦費用, 謝謝
https://go.nordvpn.net/aff_c?offer_id=15&aff_id=49523
【PayPal贊助】DJ日記 拍攝更多影片
https://www.paypal.me/FitCampHK
訂閱及分享就是最好嘅支持
#dj日记 #DJ哥 #mm2h #移民
#馬來西亞 #第二家園計劃 #吉隆坡 #檳城 #怡保 #新山 #馬六甲 #香港人在大馬生活 #Malaysia
#StayHome #宅在家 #WithMe #大家一起 #StayHome #宅在家 #StayHome and cook #WithMe #大家一起 #宅在家下廚 #dj日记

香港空間改造王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上集就說到要如何處理亂咬東西和吃東西太急這兩個問題,今集Zara就會教你如何訓練狗狗外出時不會扯着你走和狗狗不要走入禁地的問題。
狗狗走入廚房禁地
主人Coby表示因為她家的灶頭比較矮,只要波波一撲就會碰到火,所以很擔心波波常常走進廚房會很危險。Zara就表示如家裏有一些地方是不想狗進入的話,就要建立一個明確的界線,即是屬於主人的私人空間,是狗隻不能進入。在訓練的時候,要與狗隻說,這個位置是我們而不是牠們的。
果籽 :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相關影片:
【告別街舖】有人鬧$100紅豆沙搵笨 有人排足個半鐘 車仔麵店老闆娘:「終於輪到我揀客!」(果籽)(https://youtu.be/ZRxuvymM7j4)
【臭豆腐烈女】喪母後拜師成全港唯一女師傅 獨門醃法不授徒:如果佢反骨我點交代 (https://youtu.be/nOnn7uQCxIw)
【流浮山蠔民】養香港蠔50年收成等三年半 良叔獨撐蠔田捱到殘:阿仔唔接手冇人做 (https://youtu.be/zb-rYILQZms)
【筲箕灣東大街】魚蛋河名店對決!名廚食評人實試 王林記魚蛋有水準 安利切腩似湯渣(飲食男女) (https://youtu.be/vYjGxQtbgxU)
【九龍城老粥店】廣東撞粥賣足71年 結業再重開 第三代傳人:有信心保持招牌 (https://youtu.be/NA460vTgiq4)
【借貸逾10億】葉玉卿以愛共闖「面子關」承認老公申請破產 (蘋果日報 ) (https://youtu.be/3Gle3Uo0WzI)
#果籽 #狗 #狗狗 #速成 #出街 #主人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香港空間改造王 在 Qistin Wong TV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親子玩樂】玩不膩的球池溜滑梯,台北市唯一擁有獨立花園的親子餐廳│大樹先生的家親子空間│ Mr. Tree House Restaurant
2017年12月12日,芭樂媽出席 大樹先生的家- Mr.Tree (親子餐廳)新裝潢開幕活動, 讓小芭樂請事假一天, 難得的母子約會, 偶而和老大單獨在一起, 讓他知道媽媽不是只有在照顧妹妹, 也有陪他一起玩的時候, 媽媽還是很愛他的~ 從走路去捷運站的路上, 可以看出小芭樂臉上滿足雀躍的笑容, 一直維持到回家還是很開心, 只是在餐廳玩溜滑梯玩得太累了, 喊腳痠, 但最後還是走到捷運站走回家了, 然後很開心的爸爸說, 今天好好玩喔!
大樹先生可以說是整個大改造, 花園外面的溜滑梯、裡面遊戲區的面貌, 都變得很不一樣, 最重要的餐點也變得超級健康, 採用五穀飯、新鮮蔬菜, 調味少鹽、少糖, 口味算蠻清淡的~ 偶爾吃吃健康的餐點, 讓身體無負擔, 很清爽~
另外, 遊戲區照顧孩子的姐姐也很負責任, 會很用心在注意每一個孩子的安全, 因為小芭樂溜滑梯有一次頭先下, 或是從滑梯的地方要走上去, 都被姐姐友善的阻止, 芭樂媽在旁邊注意到這一幕, 覺得他們照顧得很細心, 這樣媽媽才可以安心地在外面吃飯, 孩子在裡面玩~
小芭樂一看到大球池和溜滑梯整個飛奔進去, 完全忽略旁邊好玩的小桌游區, 在球池裡面一直玩, 一直溜, 玩不膩的~ 要回家他還很依依不捨, 一直說怎麼那麼快, 明明就玩了兩個小時多了~
大樹先生可以說是台北市唯一一間, 也是第一間, 擁有自己獨立花園的親子餐廳, 孩子可以到花園跑跳, 大人吃飯也變得格外有情調~
營業地址:
台北市大安區潮州街38號
營業資訊:
營業時間分為以下三時段
11:30~14:30 中餐時間;
15:00~17:30 下午茶時間;
18:00~21:00 晚餐時間
公共運輸:
捷運古亭站六號出口走路5分鐘;
公車235捷運古亭站;公車15潮州街口;公車1捷運古亭站
Mr. Tree House Restaurant
(A Restaurant with Indoor and Outdoor Play Area)
A child-focused restaurant targeting the pre-school
and younger crowd, this particular Mr Tree
restaurant is located in a residential house. The
front yard includes an outdoor play set, sand pit,
water table and other play activities. Inside the
house is a restaurant, large ball pool with slides,
a 0-24 month area, and other various toys. Menu i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ddress: No. 38, Chaozhou St, Da’an District,
Taipei City, Taiwan
https://goo.gl/maps/XGt61s9KSQn
Hours: Lunch 11:30AM – 2:30 PM, Tea Time 3PM –
5:30 PM, Dinner 6PM – 9 PM
Phone: 02 3393 3313 (reservation is required)
★芭樂媽其他影片★
鋼琴演奏-櫻桃小丸子
https://youtu.be/FTwNeKkIkTk?list=PLf...
第一次嘗試短髮燙捲,2017年新髮型
https://youtu.be/CsUYc_8vn7Q
焗烤番茄鮮蔬螺絲義大利面
https://youtu.be/PCkMaBe4838
★芭樂媽是誰★
芭樂媽從馬來西亞來到台灣念政大,畢業結婚一年後,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小芭樂,芭樂媽從全職鋼琴老師變成了全職的芭樂人妻~喜歡寫部落格,分享育兒好物、時尚穿搭、素食料理、育兒生活、教鋼琴趣事。
★ 任何合作邀約請直接聯繫⬇️
E-mail:86mahouse@gmail.com
★Qistin 最愛看 YouTuber★
蔡阿嘎
聖結石Saint
Ryuuu TV / 學日文看日本
魚乾
人生肥宅x尊
ShenLimTV
放火 Louis
這群人
MaoMaoTV
Ling BigYong
미라 Mira's Garden
JinnyboyTV
老吳 Laowu
Sanyuan_JAPAN 三原慧悟
古娃娃WawaKu
安啾咪
Dennis Lim Ming
Lim Shang Jin
小玉
Yangbaobei 楊寶貝
... and MANY more!
記得按頻道訂閱按鈕右邊的小鈴鐺,這樣才不會錯過每部影片哦!
★Qistin 最愛關鍵字★
馬來西亞/挑戰/挑战/台灣/挑战影片/挑戰影片/香港/台灣女生/馬來西亞男生/馬來西亞女生/生活分享/台灣男生/旅行/美食/廉價旅行/馬來西亞美食/马来西亚男生/馬來西亞華語/台湾中文/香港觀光/台灣觀光/馬來西亞觀光/旅遊/留學/馬來西亞人/馬來西亞華僑/台湾男生/台湾女生/台湾情侣/马来西亚情侣//廣東話/浪漫愛情短片/台灣人/香港人/旅遊推薦/必知/必去/必吃/必看/旅行/自由行/跟團/台湾/香港/旅游/留学/
★芭樂媽平台★
FB:https://www.facebook.com/86mahouse/
Blog:http://house86ma.pixnet.net/blog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qistinwong/
Email: 86mahouse@gmail.com

香港空間改造王 在 香港空間改造王|90萬預算改造250呎納米樓要求有睡房同閱讀區 的推薦與評價

38 萬裝修212 呎(樓齡38 年)拆牆改造智能家居電玻璃取代傳統磚牆雙人床底可放8 個篋-《夠細奇則》EP8-2- 細單位室內設計 · 40 萬拆盡337 呎全屋牆身廚房鏡 ... ... <看更多>
香港空間改造王 在 【澳門資訊94台】香港空間改造王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香港空間改造王 #澳門資訊94台香港樓究竟寸金尺土定係尺金寸土? 點都好!住得啱心水就好無論係細單位,抑或係陳年唐樓呢D屋主各有故事, 佢地決心要將 ... ... <看更多>
香港空間改造王 在 【媒體拍攝】《香港空間改造王—九龍站漾日居The Waterfront ... 的推薦與評價
【媒體拍攝】《香港空間改造王—九龍站漾日居The Waterfront》節目重溫 大家敲碗期待很久一連四集的《香港空間改造王》终於來到最後一集!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