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醫學】~ 次最大運動測試 (Sub-maximal Exercise Testing)
為了解決測試最大攝氧量的設備並不容易取得,以及部分不適合進行最大運動測試的族群,「次最大運動測試」被設計出來了。
※ 警語要寫在前面,如果你有已知的慢性疾病追蹤中,要進行下列測試時,建議諮詢你的家庭醫師,以避免測試中發生不必要的風險。
以下介紹幾個常見的:
1. 改良式的布魯斯跑步機測試(Modified Bruce Treadmill Test)
這在心臟科的檢查也常看到,就和運動心電圖相同的設置;測驗分為0~7不同階段 (共9個),對應不同的跑步機速率&坡度,每個階段跑3分鐘。
最後看跑了幾分鐘,代入對應的公式,就可以得到預估的VO2max。(所以變數只有你能跑多久)
2. 單一階段次最大跑步機走路測試(Single-Stage Submaximal Treadmill Walking Test, SSTWT)
速度定在2.0mph ~ 4.5mph,以讓受測者可以維持在最大心率的50%~70%進行測驗,在坡度0%持續4分鐘;再上升至坡度5%測驗,並收集最後穩定的心率;最後調回坡度0%做收操。(所以變數有:跑步機速率、在坡度5%的最後穩定心率、年齡、性別)
3. Astrand and Ryhming 腳踏車測試(A-R Cycle Ergometer Test)
這兒指的腳踏車就是健身房看得到那種可以調阻力看功率的。
一開始先因應受測者不同,選擇可能適合的功率75W、100W、150W。迴轉數設定在50rpm,進行6分鐘的測試,並收集最後15到20秒的心率數。
如果最後的心跳數在每分鐘130~170次,且第5、第6分鐘,相差不到每分鐘5次,實驗即結束;如果相差大於每分鐘5次,就繼續踩下去;但如果心跳低於每分鐘130次,則要提高設定功率,再重新開始。
最後再用穩定心率和設定功率去查表,並配合年齡校正因子,即可得到最大攝氧量估計值。
4. 加拿大有氧適能測試(Canadian Aerobic Fitness Test, CAFT)
這有點像台灣的體適能測驗常用的「3分鐘登階測驗」,只是更複雜一些,分為兩個階段。
依據年齡不同,登階的初始速率就不同;而收集運動後10秒的心率數,再決定要不要進到第2階段。
附註:台灣常用的三分鐘登階測驗 (不過最後得出的數值不是最大攝氧量)
https://www.fitness.org.tw/measure06.php
5. 12分鐘跑步測試(12-Minute Run Test, 12-MRT)
這個很單純,就是12分鐘,你能跑多遠是多遠,變數就只有距離一個。後來因應心血管疾病族群,設計了12分鐘走路測試。
像我的運動錶,叫我去跑或走一段15分鐘以上的活動,就可以算出最大攝氧量,那應該就是用這個公式(因為這個算式完全不考慮到心率數,所以如果要刷數據就儘量衝,不用管配速了...XD)
6. 20公尺折返跑測試(20-Meter Shuttle Test, 20-MST)
每1分鐘為一階段,初始速率分別為女生8.5km/h、男生10km/h;每完成一階段,上升0.5km/h,評估最後到什麼速率沒辦法再跟上。
最後把最大的速度及年齡代入公式就可以得出最大攝氧量估計值。
7. 1英里跑道步行測試(Rockport Fitness Test, 1-MTW)
在一英里長的距離中,能「走」多快是多快,並在每1/4英里時紀錄心跳數,至少要進行2次;最後把所需時間及4次心跳數的平均值代入公式就可以得到最大攝氧量。
後來也發展出,1.5英里跑步測試、2英里跑步測試...等。
〖小結〗
上面介紹的各項「次最大運動測試」都是經過信效度檢驗可信度相對高的方式,但估計畢竟是估計,一定會有誤差值。
而且,你可以看到,有些測驗方式,根本不去看心率變化,和很多練習跑步的人,會特別去算不同的心率區間,好像搭配不起來。
其實大家千萬不要有數值越高,運動表現越好這種迷思;最大攝氧量就只是一個有氧適能的參考值,運動最終的表現,影響的因素太多了,以跑步而言,例如:跑步的姿勢、配速、技巧,甚至是無氧適能等等,都會決定最後的結果。
總算寫完這一部分了,明天是最後一個單元,從文獻中來看看,怎麼樣的訓練,可以提升最大攝氧量。
※ 參考文獻:
Noonan, Vanessa, and Elizabeth Dean. "Submaximal exercise testing: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Physical therapy 80.8 (2000): 782-807.
https://doi.org/10.1093/ptj/80.8.782
體適能測試紀錄 在 哈士奇德的健身日常 HUSKid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80歲的老人,該不該上健身房?」
#預防家人跌倒
#你我人人有責
相信體適能界的大家,有看到前幾天有一個,據敘述高達80歲的老人,在健身房內的跑步機上,似乎因為鞋帶被履帶夾到,在下跑步機時不慎摔倒,導致骨折
在這文章下方的留言出現了按不完的
#顯示先前的留言
「80歲的老人還去健身房,在公園抖抖手就好了」
看到我心裡的一把火都燒起來了
轉個念想,這就是我們教練、也是我存在的意義
推廣正確的運動科學知識普及
這篇文章的重點絕對不在於事後諸葛
在於從中學習,以史為鏡
第一個
#我們能從這件事情學到什麼
也是最重要我想講的
(在這邊就先不歸屬責任了,這起事件的責任歸屬就交給承接這件事的法官了,我們先暫時略過)
在教練執行教練課程的過程當中,應該去識別客戶的各個風險有相對應的輔助措施,以這個案例一個高風險的客戶
在上下階梯時,應該給予適當的攙扶
隨時注意好客戶的每一步,特別特別是那些有肌少症(Sarcopenia),以及平衡感不好的客戶,在這些客戶身上,要特別注意不平穩以及有高低落差的平面
也藉這件事情讓我自己銘記在心
(就跟有時候看到行車紀錄器的影片,自己騎車開車就會更小心)
第二個
#銀髮族到底該不該去健身房
老實說,銀髮族不是說一定不能去健身房,也不是說一定要去健身房鍛鍊肌肉
(有講跟沒講一樣)
我們都知道,人身上的肌肉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慢慢地減少,在近十年就有一詞叫做 #肌少症,只要你的肌肉量過少、或是步伐速度過慢、或是握力不足到達一個門檻後,有可能會被診斷肌少症
附圖是一篇2018的研究,他們追蹤了380個平均年齡80歲的老人,追蹤12、24、36個月的存活率,藍色線代表著是沒有肌少症老人的存活率,紅色代表的是有肌少症老人的存活率,可以很明顯地看到,有肌少症老人的死亡率比沒有肌少症的老人還更高,在第三年後有肌少症的老人存活率剩80%,而沒有肌少症的老人存活率為90%
而且有其他研究顯示,當老人摔倒後在六個月內死亡率為20%
看完這些,你說,這些老年人應該要不要去健身房呢?
重點不再於去不去健身房
是應該至少要維持基本的身體(體育)活動
在公園跟其他老人一起蹲蹲甩手是一個方法
去公園裡散步也是一個方法
去健走爬山也是一個方法
在健身房裡鍛鍊,也是一個方法
大多數體適能證照對於一些特殊族群
通常都還是會提到「有動總比沒動好」
「用進廢退」是人體的機制
你有使用它就會進步,沒使用就漸漸的退化
「循序漸進」是我們在鍛鍊上會使用的手法
第三個
希望看完這篇文章的你,親友誰無長輩
提醒它們「#有動總比沒動好」
不要讓他們再成為因為肌肉流失而減少平衡等活動能力
導致摔倒後一連串的併發現象的其中之一個長輩
第四個
提供一個訓練以及測試的好方法
可以請親友在一個大概43公分左右高度穩固的椅子
執行30秒的站立坐下
(https://youtu.be/hIigNquv6Do)
看看各位的親友們
是否有沒有達到它要的標準
如果沒有的話,最簡單就是每天練習幾次
更好的話,可以找個專業的教練或是物理治療師進行訓練或復健
我是奇德,致力於運動科學知識的普及
#ACECPT
#美國運動委員會
#銀髮族
#特殊族群
#戒慎恐懼
#用進廢退
#循序漸進
-
圖片來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8-21237-9
-
更多相關文章:
http://bit.ly/HusKid
#跟著奇德看研究
#跟著奇德543
#跟著奇德看翻譯
#一分鐘奇德講健身
#奇德講健身
--
更多奇德的社群:
Facebook: 哈士奇德的健身日常
Instagram: mr.kkid
Youtube: 奇德講健身
--
體適能測試紀錄 在 經濟部所屬事業機構111年新進職員甄試現場測試作業說明 的推薦與評價
經濟部所屬事業機構111年新進職員甄試現場 測試 作業說明: 體適能測試 (400公尺跑走). 新進職員甄試. 新進職員甄試. 287 subscribers. <__slot-e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