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容忍用 #銅板價看藝術?強迫藝術家都是公益家?
三倍券啟用,看展挺藝文,對於台灣公有文化場館的門票「廉價」程度,特別有感。面對這種藝文環境的怪誕,不吐不快!
上週跟助理到 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欣賞黃海鳴老師策展、18組藝術家合作的 #穿孔城市展。
三倍券最低面額$200,當代館一張門票只要50元,我們四人剛好用掉一張。
每一檔展覽都要耗費藝術家相當大的心力,籌備時間都以「年」為單位,但台灣的公立美術館門票卻是 #銅板價,除非揪人同行,否則連三倍券都無法找零。
不只當代館, 台北市立美術館門票更只要$30,之前連續兩檔重量級藝術家回顧展~董陽孜、江賢二,欣賞兩位大師畢生創作的精華,一般票只要30元!優惠票15元!18歲以下全免費!

以同樣等級的國家/城市當代美術館來比較:
(皆以成人票價一人計)
日本東京都現代美術館~1400日幣/395台幣
巴黎龐畢度美術館~14歐元/496台幣
紐約當代館MOMA~20美元/595台幣
韓國國立當代藝術館~首爾4000韓元/108台幣
再看看台灣的私立美術館,雖然票價比起國際還是便宜,但皆比公立館所收費相對合理。
奇美博物館 ~200元
忠泰美術館 Jut Art Museum~100元
而 華山文創園區、 松菸文創園區等文創園區的私人售票展覽門票也都是數百元起跳。
台灣一直有個迷思,藝文場館要「免費」或「優惠」才能鼓勵藝文消費,而政治人物就是帶頭剝削文化產業的始作俑者,首長或民代為討好選民,動輒加碼爭取將入館費用降價、回饋在地居民而樂此不疲。
近年來台灣表演藝術或許已建立起付費觀賞的習慣,但 #視覺藝術 扶植還在落後國家的階段,思維仍待翻轉。
我一直關切這樣的議題,但在台灣主張藝文場所門票調升似乎是 #政治不正確的自殺行為。
作為重視文化發展的國會議員,我還是要說該說的話,把藝術創作當作廉價品,想用銅板價看展覽,藝術家最好都是做公益,台灣還要繼續這樣下去嗎?
公部門不願意建立合理的藝文消費市場機制,公立場館收費不如民間、更與國際脫節,然後再拿已經貧瘠有限的文化預算(這些都是人民納稅錢)來補助、扶養場館,這樣健康嗎?
美術館無法自立開源,策展、宣傳經費拮据,藝術生態鏈的創作者、研究者、教育家,以及產業端的上中下游專業人員沒有合理的報酬,形成無止盡的惡性循環,削弱藝文產業競爭力,如何提升我們的藝術國力?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台灣卻要免費的藝術?
藝文淪落至此,再這樣下去,再怎麼紓困也沒有用!
(後記:今天中午再與朋友到台博館看 #高而潘建築珠玉展,南門館+小白宮兩館可以連看兩檔展覽,門票只要20元!我們兩位只花40元,是真的連三倍券都無法找零了。看展覽比買杯小七咖啡還便宜,我真的看不下去了😡)
#三倍券使用有感
#寧當藝文烏鴉
#用銅板價看展真的好嗎?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將文化資產保留在美麗的東海岸》 ~高金素梅2020.07.20 噶瑪蘭香蕉絲工坊 保障人間國寶噶瑪蘭香蕉絲工藝耆老! 保存重要文物新社岩棺! 7月12日下午,我與花蓮縣議員簡智隆、賴國祥,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主秘吳華宗、古物遺址組副組長劉明興、傳藝民俗組科長黃巧惠、花蓮縣文化局長江躍辰及豐濱鄉長江...
高而潘建築珠玉展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將文化資產保留在美麗的東海岸》
~高金素梅2020.07.20 噶瑪蘭香蕉絲工坊
保障人間國寶噶瑪蘭香蕉絲工藝耆老!
保存重要文物新社岩棺!
7月12日下午,我與花蓮縣議員簡智隆、賴國祥,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主秘吳華宗、古物遺址組副組長劉明興、傳藝民俗組科長黃巧惠、花蓮縣文化局長江躍辰及豐濱鄉長江莉婷,前往噶瑪蘭香蕉絲工坊和新社岩棺出土原址進行探訪和會議,除做成了傳統香蕉絲編織工藝保存者,立即申請國家級保存者認証,以保障這些年事已高的耆老們的終生貢獻,以及重要文物新社岩棺,遷移回其原出土地,並舉辦重要追思祭儀活動的可行性。
會議中,由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理事長潘朝成教授,向參訪來賓進行簡報,分別從百年前噶瑪蘭族遷居新社的歷史、香蕉絲編織工藝振復的過程、工藝保存者耆老的凋零、流落海外的噶瑪蘭族女子禮服,和新社岩棺重回部落的故事等方面介紹,娓娓道來噶瑪蘭族文化資產傳承之不易,提出三個面向的保存方案,希望文化局及中央文資局能大力協助。
潘朝成提到,104年縣府登錄潘烏吉等六位保存者,隨著歲月流逝,至今僅剩朱阿菊、嚴玉英和許來富三位耆老還在世,朱阿菊和許來富年事已高,身體健康堪虞,目前惟嚴玉英尚能傳習這項編織工藝,這三位耆老在香蕉絲工藝瀕臨失傳之時,帶領族人傳承振復,因此希望能向中央申請這三位耆老「國定重要傳統工藝」保存者的身分,以表彰他們的重大貢獻。
再者,部落近年接受文化部文資局和文化局補助,由耆老教授,辦理傳習課程,現已培育十一位族人能按古法編織香蕉絲,也希望他們也能向文化局申請成為「縣定傳統工藝」保存者,俾利這項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承先啟後,文化局長江躍辰當面允諾將儘快協助幫忙。
另經胡家瑜教授轉知在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中,有收藏一件馬偕博士帶回國,約十九世紀宜蘭打馬煙社頭目偕阿篤(A-tok)的女兒偕阿雲曾穿著的「噶瑪蘭新娘禮服」,其完全使用香蕉絲織造、服飾上有瑪瑙綴珠、垂掛銅鈴,充分表現噶瑪蘭族超群的工藝技術,潘朝成教授希望能請政府幫忙,邀集專家學者和部落族人,前往加拿大勘查並記錄該文物的工藝與圖紋,以便將來能複製一套正統的「噶瑪蘭新娘禮服」帶回部落保存。
潘朝成教授也帶大家到位於梯田上的「Lulan」,表示當地民眾都期盼新社岩棺能重回原址。 聆聽潘朝成理事長的訴求後,我當場與江躍辰局長及文資局吳華宗主秘等和在地族人面對面討論,對於噶瑪蘭香蕉絲編織工藝的保存者朱阿菊、嚴玉英和許來富等三位耆老,一致贊同盡速提報為「國家級重要傳統工藝」保存者,後續培育的十一位族人,也請部落依程序向文化局提報。
新社岩棺回到原出土地的方式,請部落向地主商議無償提供使用,並且由文化局進行遺址試掘評估,後續由岩棺所有權人豐濱鄉公所向文資局提案噶瑪蘭族傳統建築放置岩棺,讓族人和學童參訪。而前往加拿大考察「噶瑪蘭族新娘禮服」的訴求,我將安排專案會議,邀集原民會、外交部與文資局一起協商合作,希望能促成這樁美事,將重要的文化資產保留在美麗的東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