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龜今天嗑什麼 Day 21
「這是哥吉拉的世界,我們只是活在裡面」,看預告片時聽到這一句,覺得好實際。
前幾天代表公司,到監察院跟幾位委員談談自己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挑戰、政府打造 #創業生態系 有哪些不足之處等等。
監察院最近因為別的事情引發爭議,委員跟我們開會前,也一直在回應記者。不過那件事我還沒搞懂,就先不多談。
現場除了我,還有另外五家公司的創業者代表,領域都不太一樣,有生物科技、醫療健康、產業物流、空間營運等。面對態度謙和的委員,我心裡其實蠻不好意思的,因為我對這場會議的期望很低,認為自己出席的目的只是來「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沒打算真的掏心掏肺。
雖然到監察院是第一次,但類似的場合我幾年前參加過很多次了,特別是在上一任政府末期,各個層級的長官都見過、聊過。近幾年來受邀則是都婉拒出席。原因很單純,就是覺得(從一個不太成功的創業者的角度來看)政府始終沒有想通。
政府很喜歡用「打造創業生態系」這個詞來比喻自己的任務,但這或許就是他們一直沒想通的根源。趁這個機會,就跟大家一起聊聊我的看法。首先想像一下,你認為健康的雨林生態系,應該是什麼樣子呢?
大概就是樹木繁盛、蟲魚鳥獸真菌微生物都順應環境而生生滅滅,水與大氣循環正常,偶有擾動但規模不大,整體具有自我修復的韌性,是吧?
這大概也是歷來政府所想像、認為自己該為創業圈打造出來的生態系,很自然、很蓬勃、每個創業公司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當個小蟲、小鳥、或是小草。但如果你跟我一樣有創業的經驗,就會覺得這想像不太對勁。
在一座正常健康的雨林裡,會有一粒種子像龍貓裡一樣,只花一個晚上就發芽茁壯變成超級參天巨木,並且把周遭其他本來也很高大的樹木都遮蔽掉,把陽光通通搶走,並施放花粉讓所有動物都成為殭屍嗎?
在一座正常健康的雨林裡,會有一隻蜥蜴從孵化到成為100公尺高的哥吉拉,只花一個月,然後口吐放射線把整個雨林毀掉,並快速移動到其他地區、沿途不斷破壞嗎?
正常健康的生態系當然不會發生這種事,但科技創業公司會。所以當我們在討論「創業生態系」的時候,絕對不要搞錯了,從來就沒有「正常健康」的狀態,我們所處的情況其實是《哥吉拉:怪獸之王》的世界。哥吉拉(Google)、基多拉(Facebook/IG/WeChat)、摩斯拉(Amazon)、拉頓(Apple)......在對戰,許多尺寸差一兩級,但同樣可以把我們當螞蟻踩死的正在趕來,這狀況已經很多年了。而我們政府所謂的打造創業生態系,就是在他們的腳下認真忙碌做園藝、或外包給法人搞魚菜共生。
有些過時的法令限制是該檢討,搞些育成中心孵化加速器比賽參展是可以讓大家熱鬧熱鬧。沒人說100公尺高的怪獸在打架,我們就不用吃喝拉撒睡,但也不要誤以為吃喝拉撒睡就可以不用被怪獸踩過去。
政府可以採取的有效手段遠超過上面這些,例如我們幾十年來控制匯率來幫助製造業出口就是一例,而到現在我們也正在承受這麼做的苦果。
(延伸閱讀:〈台灣的房子到底為什麼那麼貴?〉https://www.facebook.com/noodleswithturtle/posts/563539810808056/ )
但,在那之前政府得先改變認知,不要以為自己做了上述這些事情就叫做「打造創業生態系」。要先認知現在我們活在很誇張、一點都不正常不健康的怪獸世界,已經很久了。而如果想看見台灣自己有怪獸能加入戰局,說句帥氣的「Let them fight」,也要先對牠可能帶來的破壞有心理準備。
延伸閱讀:
〈徐挺耀專欄/為何政府創業政策會失敗〉
https://panx.asia/archives/27177
〈徐挺耀專欄/別再搞那些無關宏旨的經濟改革了〉
https://panx.asia/archives/17117
好,以下是今天的「鄭龜嗑什麼」:
--------------------------
1. 〈會後觀察:2019年Facebook F8幾件有意思的小事/詹太太〉(來自 詹太太的轉行日記 / 吐納商業評論 Tuna Business Review )
https://tuna.press/?p=11732
感想:的確很有意思,能從中看見 FB 作為一間企業的變化,包括參加者的屬性跟年齡層、新聞媒體的角色、網紅電商的推動、公關接待人員的態度等等。
--------------------------
2. 〈陸生觀點:言論自由?還是造謠自由?〉(來自 立報 )
http://www.limedia.tw/edu/2802/
感想:沒想到立報又復活了,雖然已非我熟悉的那樣。我認為這篇作者看到了部分台灣人的盲點,但也展露出自己的盲點。也讓這篇文章更值得看。
--------------------------
3. 〈愛地球錯了嗎?環境信託稅制不合理,公益捐款變罰款〉( 來自 環境資訊中心 )
https://e-info.org.tw/node/217962
摘錄:「在不合理的稅制之下,造成公益信託相關法規立法20多年,至今只有一例環境信託。近年來,環資會收到許多聲音,有些人想要捐款、有些人想要捐地,在在顯示台灣大眾想要參與環境信託,卻礙於種種的不合理稅制,讓原本應該是美意的公益行動被強加了很多不必要的代價,也讓專業的環境組織在守護棲地的工作面臨許多困難。」
--------------------------
4. 〈菲律賓「民心反指標」?受困同溫層的崩潰大學生〉( 來自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3/3827709
摘錄:「「是投票的多數人都沒在上網嗎?」「還是他們根本沒在用任何社群媒體?」不少年輕人在發出這般的怒吼之後,隨即衝高了菲律賓Google「移民去哪裡」的關鍵字搜尋排名。
事實上,這樣的選舉結果並不是無跡可尋。除了總統杜特蒂於去年年底創下滿意度超過七成的民調紀錄之外,民調機構「亞洲脈搏」(Pulse Asia)於今年3月公布的民調,也與實際結果相去不遠。當18至29歲的青年佔總投票人數將近三分之一的比例時,我們該怎麼看待菲國大選這樣的落差?是世代之間的差異所導致的後果,還是受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往往都會成為「社會的反指標」?」
--------------------------
5. 〈產業界「要求供電」 不如「合作產電」〉(來自 udn.com 聯合新聞網 )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3828875
感想:作者是台電的獨立董事,蠻好奇為何突然寫這篇。就內容來說,我頗有同感。
--------------------------
6. 〈川普這樣的美國總統,是中國應得的〉(來自 The New York Times Chinese -Traditional 紐約時報中文網 )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190522/china-trump-trade/zh-hant/
感想:我後來才發現,我喜歡的許多書的作者,可能都是比較嚴謹的知識份子吧,都不喜歡湯瑪斯佛里曼(這篇作者),有點視他為「名嘴」的感覺。但不管怎樣,我覺得這篇嘲諷度很高的文章寫得真是不錯。
以上就是今天的 #鄭龜嗑什麼。週末愉快。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6萬的網紅MR. ANDY愛迪先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魚菜共生 失敗 在 鄭龜煮碗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由於很多朋友推薦,而且還紛紛列出自己的最愛排序,我這幾天開始看 Netflix 的《愛 X 死 X 機器人》。看著看著,不禁在想,Netflix 到底想幹嘛?
先說明一下,《愛 X 死 X 機器人》(Love, Death & Robot)是一系列 #科幻 動畫,每一集長度不一,但都在 8-18 分鐘左右,若扣掉結尾,只看故事就更短了。
系列裡,每一集的主題也都不同,不過都是很標準的科幻短篇,製作團隊則都大有來頭,品質無可挑惕。
(可參考 4Gamers 這篇介紹:大人限定,Netflix《愛x死x機器人》很黃很暴力的重口味饗宴
https://www.4gamers.com.tw/news/detail/38348/netflix-series-love-death-robots-review )
我很想跟大家討論故事,因為都非常有意思,不過我看到現在,感到最饒富興味的反而是這系列作品本身存在的目的。
我要做一個 #沒根據的猜測:我認為 Netflix 在加速找一個問題的答案,那就是在 Netflix 的「閉環」裡,要造出一部受歡迎的影視作品,能否再也不需要真人明星、不需要行銷、也不需要長期的 IP 養成跟大量成本?
先岔個題:「IP」跟「閉環」都是中國用語。在我的理解中,IP 已經不只是「智慧財產」的意思,而是指一個模糊且無所不包的、具有商業運作價值的故事;閉環則是指一家企業的商業模式能夠做到接近自體循環、越打越大,像是魚菜共生一樣。
從我對 Netflix 這家企業粗淺的理解來說,他們過去幾年大部分的開支都花在買內容、IP 跟製作原創內容上。豐富的片庫、獨家的話題性原創內容、精準的推送、俐落無廣告的介面體驗,在地化的行銷、適合現代人破碎化生活節奏等等優點,讓它的訂閱人數快速增長,觀看時間(佔用我們睡眠的時間)也持續延長。
而在 迪士尼影業 買下福斯,宣布成立自己的串流服務 Disney+ ,把龐大到驚人的片庫都加入進去之後,對決的態勢已經非常明朗。因此,Netflix 需要更多 IP、更多足以跟迪士尼(迪士尼公主 + 漫威 + 星際大戰 + 皮克斯 + 異形 + 阿凡達 + ..........)這麼誇張的對手抗衡的 IP。
(延伸閱讀:Disney 宣布與 Netflix 分手:正式揭開 OTT 戰場的新序幕
https://punchline.asia/archives/45800)
從世界各國找優秀的團隊、買下具有延展性、跨文化口碑,但被低估的好 IP,復活曾經火紅的老舊 IP......這些 Netflix 都在做,儘管也時常交出不怎樣的作品,但不可諱言,打擊成功率越來越高。
(延伸閱讀:在地內容成為國際平台的搶手貨?從近期 8 部 Netflix 戲劇合作,看亞洲市場的佈局
https://punchline.asia/archives/51101 )
對 Netflix 這個閉環來說,即使是普通的新作、或只符合小眾口味的、還是老到不行的過時作,都可以找到適合的觀眾,畢竟「數據在手,用戶我有」。
除了內容以外,花在其他項目的開支都可以隨著時間、科技的進步越來越低,或是讓單位成本降低。但是由於競爭對手多、不好惹(現在又加入 Apple TV +),內容卻會越來越貴,而且可能買不到手。
(延伸閱讀:蘋果正式宣佈串流影音服務 AppleTV+直球挑戰Netflix!導演史蒂芬史匹伯、JJ亞伯拉罕皆宣布全新作品
https://punchline.asia/archives/53086 )
( 下戰帖?Netflix率先表態不與蘋果合作串流影音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2617/netflix-wont-collaborate-with-apple )
Netflix 除了繼續燒錢、發債融資、燒到對手受不了以外,當然得降低自己的開支,但要怎麼降呢?
當我看到 Netflix 近期產出大量中低成本科幻作品,像是娜塔莉波曼主演的《湮滅》、珊卓布拉克主演的《蒙上你的眼》、《碳變》、《怪奇物語》、《滅絕入侵》、《智慧囚屋》、《iBOY 奇機少年》、《ARQ 危機》、《少女救地球》、《默》、《末路》、《科洛弗悖論》、《愛有來世》、《迷霧》、《闇》、《黑鏡》....(以上列出我看過的),有的搭配好萊塢大明星、有的由中咖甚至無名咖挑大樑,我就在想,Netflix 是不是發現 Netflix 的科幻迷很多,而且我們在乎劇本腦洞大小程度,遠超過明星名氣大小程度?
而 Netflix 是否也發現,這些人(也就是包括我在內的科幻迷),並不迷信大 IP 或 大明星,而是特別 #愛嚐鮮,#不願錯過、#熱衷討論與推坑,而且只要被打中,就會卯起來口碑傳播?它是否發現,我們這群人特別適合成為傳播 Netflix 科幻福音的戰士?
在 Netflix 的閉環裡,每天打開 App 或瀏覽器,Netflix 就會把最新最好的科幻故事餵給我們這些貪得無厭的劇迷。也因此,嚐過甜頭的科幻迷可以幫 Netflix 省下很多行銷跟拉客預算。
而在觀看《愛 X 死 X 機器人》中幾部採取超擬真人動畫的作品--例如「索妮的優勢」、「天鷹座裂縫之外」、「變形者」、「幸運十三」等,我感覺這幾部作品已經逃出「恐怖谷效應」的引力,比過去同樣走超擬真人路線的失敗作如《Final Fantasy:夢境實錄》及《北極特快車》好多了。
( 關於「恐怖谷」: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ARLYMtDVMU )
可能是動畫製作技術與精良程度提高,可能是科幻故事與這類型動畫的適配性本來就高,但總之,我真的感覺,這些故事不需要真人演員,由超仿真人的動畫演員來演,完全夠格、到位。
動畫跟真人電影的距離,在電影特效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已經快消失了。而我認為《愛 X 死 X 機器人》系列中的幾部作品,把這個距離縮到只有幾奈米。
那麼,當 Netflix 已經自帶流量、有破億付費會員、而且不需要明星、真人演員,更獲得科幻迷支持,幫它熱情招攬、傳福音。高昂的內容成本就有機會降低。
我自己想像了一下:如果《Star Trek》完全以超仿真人動畫來製作,我會不會買單?只要故事夠好,我絕對會!
如果《怪奇物語》外傳或前傳以超仿真人動畫來製作,我會不會買單?肯定會!
也就是說,如果任何原本需要真人的 IP,包括 Netflix 原創或是買來的 IP,開始用超仿真人的方式製作,只要能做到《愛 X 死 X 機器人》的程度,我沒有辦法拒絕(除了需要睡眠)。
當然,其實老早就有人討論過,這種超仿真的動畫會不會把真人演員取代掉。也有真人演員開始經營自己的超仿真授權,要讓自己在死了之後還能永續表演、永續賺錢。
我以前總覺得,那不太可能,就算有,也不會成為主流。因為要吸引人們進戲院、或是花時間看戲劇,還是要靠明星。動畫歸動畫、特效滿滿的超級英雄電影又是另一回事。
但是在科幻這個類型裡,在 Netflix 這種商業模式裡、在看過《愛 X 死 X 機器人》之後,我發現真人演員完全是可以放棄的,而且或許更好。
《魔戒》的咕嚕、《猩球崛起》的凱薩、《阿凡達》、《鋼鐵人》、《一級玩家》以及最近的《艾莉塔:戰鬥天使》,一步一步讓動畫角色可以在真人電影中成為主導。但我認為《愛 X 死 X 機器人》真的是又往前跨了一大步。
大家都說,Netflix 正在改變電影的定義,很多人不在乎,但也有像是史蒂芬史匹伯這樣的大人物,認為 Netflix 只適合競逐艾美獎,而不是奧斯卡。
然而當對的類型、商業模式、呈現技術,三者都到位時,我覺得 Netflix(以及其他的 OTT) 會消滅的不只是傳統的觀影體驗,不只是讓電視跟電影的界線消失,也將讓動畫跟真人電影的界線消失。
超擬真的 IG 網紅已經開始接業配,超擬真的新聞聯播主播也已經準備好當黨國喉舌。超擬真的過世明星也紛紛開起演唱會。而我想,在 Netflix 上,不用靠大 IP、不用靠明星、不用擔心沒人看的科幻作品,超擬真的演員,已經熱身完畢了。
#歡迎吐槽
#或是推薦給我Netflix上其他你覺得值得一看的
----
延伸閱讀:
不存在的 IT Girl 在網路爆紅!IG虛擬偶像 Miquela Sousa 擬真到嚇壞人
https://www.bella.tw/articles/celebrities/15655
首个AI合成新闻主播正式上岗!人工智能将取代真人?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news/354652
數字王國攜手三創打造虛擬鄧麗君音樂奇幻秀,透露技術難點
https://technews.tw/2017/04/07/digital-domain-and-syntrend-to-present-virtual-human-musical-of-teresa-teng/
NETFLIX:競爭對手並不是串流平台對手,而是遊戲《Fortnite》
https://news.xfastest.com/netflix/57989/netflix-says-its-competitors-is-fortnite-and-games-instead-of-other-streaming-platforms/
魚菜共生 失敗 在 Sama記事本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生物圈】
弟:你知道生物圈計畫嗎?
我:不知道。
弟:就是創造一個封閉式環境,看看人類有沒有可能生存在其間,為未來到太空做準備...
我:?
弟:總之,這就是一個造物者的計畫,但失敗了。所以,我覺得宇宙形成這件事沒有那麼簡單。
我:...(宇宙的形成到底要想幾天?)
-------------------------------------------------------
目前已經從宇宙進展到生物圈,然後再繞回原點。思考(/放空)繼續,無暇顧及功課也繼續。
怪咖的媽媽需學會眼不見為淨,心臟才能變得超級強!
圖:最近弟弟的社團在研究魚菜共生。因為"生物圈"的思考,對魚菜共生特別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