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油雜記 64》
經過解釋,我知道在製麴時,空氣中可能有許多雜菌,因此麴菌遇到煮熟的豆子後,要快點長出孢子柄,在最上端形成頂囊,產生許多分生孢子,如此重複擴散和生長,只要速度夠快,就能成為優勢菌種,讓其他雜菌搶不到地盤,做出來的「麴豆」才漂亮。
「搶了地盤,確定麴菌在環境中的主導地位後,還要確保豆子內的菌絲發育能完整。」她展示數張照片,內容是不同發育程度的麴菌,在孢子初期是雪白色,隨著時間漸漸成為淡黃色、黃綠色或黃褐色。製麴者要根據麴菌的生長狀況,調整溫度和濕度,並要定時翻動豆麴,確保菌絲順利成長。如果麴菌對環境的要求不穩定,製麴者很難照顧和操作,這樣的麴種自然沒商業價值。
判定麴菌商業性的另一個重點,在於麴菌分泌的酵素品質。當麴菌發育初期,酵素先由菌絲內產生,再漸漸分泌到菌絲外部,譬如蛋白酶(Protease)、澱粉酶(amylase)、脂解酶(lipase)、果膠酶(pectinase)等,還有多款小量酵素,透過這些酵素分解豆子或小麥等原料,轉換為麴菌的營養,也在入缸後成為酵母菌和乳酸菌的營養基質,最終影響醬油的風味。
「麴菌和酵素是個很複雜的學問,不是三言兩語能解釋清楚。」她表示光是蛋白酶就可細分為酸性、中性和鹼性蛋白酶,不同麴菌能夠分解的氨基酸也有差異,有的菌種擅長離胺酸,有的擅長麩胺酸,這些都是影響醬味的因素。因此業者會將菌種當成最高機密,絕對不讓外人接觸。譬如日本龜甲萬醬油,他們將三百多年來去蕪存菁而得的麴菌命名為龜甲萬麴,這款麴就是龜甲萬醬油美味的秘密。
「我總算知道……。」無比感概下,我了解為何少有釀醬人願意採用野生麴菌,原來麴菌產業已經演化到這樣的階段!然而假使麴菌是在不斷培育和篩選中轉變,下一階段的麴菌業者會往那方面研究呢?
我想起在歐洲,許多和微生物有關的乳酪或火腿都會特別強調菌種的風土特色,畢竟「風土」往往代表不可取代性的高門檻,雖然目前看來,想發展有風土概念的醬油麴菌產業還有許多難關要克服,然而這應該是選項之一。我這麼期待著。
註一:
王苑春《從台灣土壤分離之高溫性麴菌Aspergillussp.NTU-FC-671蛋白脢之研究》;蘇南維《篩選分泌耐鹽性蛋白之麴菌及其在醬油製造上之應用》
麩胺轉酸脢 在 如何看肝功能的檢查報告 - 台灣癌症防治網 的相關結果
1.轉氨脢:麩草酸轉氨脢(又稱為GOT或AST)、麩丙酮酸轉氨脢(又稱為GPT或ALT)。2.鹼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3.丙醯基轉胺酶(又稱為γ-GT或GGT)。4. ... <看更多>
麩胺轉酸脢 在 GGT(γ-Glutamyltransferase、γ-GT)-檢驗項目內容 - 長庚醫院 的相關結果
中文名稱, 麩胺轉酸酶. 檢驗方法, 酵素分析. Method, Enzymatic method. 檢體別, B. 採檢容器, 金黃蓋採血管 淺綠蓋採血管 (急診及加護病房建議使用). ... <看更多>
麩胺轉酸脢 在 Gamma-GT 麩胺轉酸酶 - 花蓮慈濟醫院 的相關結果
γ-GT (全名Gamma Glutamyl Transpeptidase) 是酒精性肝炎及藥物性肝炎的重要指標,也可用來評估膽道疾病及肝硬化、肝癌等。 γ-GT 為一種粒腺體酵素,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