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奶高含量全麥吐司
#40趴Emmermehl1300硬種的芝麻酸種脆皮吐司
#讓人又想又怕的地方
#天生與努力
週二那一天就備好食物把麵包都做好.
因為週三是全家人一起七點就出門. 我也得上班.那天是我兒子的化學Abitur考試.
車子上的廣播每天都會根據當天Abitur考的項目當談話主題. 兩位主持人邊聊邊笑. 並且出題目給大家動動腦. 那天被問的主持人不知道答案. 自我解嘲說: 我Abitur沒選化學.
說完大家一起笑.
一旁認真聽的我會覺得:
這好像就是只有在這裡從小到大受這裡的教育及生活習慣影響, 才會有相同的話題, 才會有的同高度的笑點.
( 結果, 老爺沒認真聽. 因為這個廣播從周五的德文考試就已經開始了!
請往下看去)
老爺周一載兩小去上學. 下午下班回來時我請他載我去超市. 他問我兒子那天的Abitur考得如何? 他說他聽到廣播講那天考的是物理. 他想到自己物理考試早早就寫完交卷. 就是一整個提當年勇.
其實....
兒子去了學校才發現那天考物理, 而他根本不用考物理🤣🤣🤣
😅😅😅
我故意不告訴老爺. 請他自己問兒子考得如何?
晚餐時兒子說那天不考數學.
老爺問: 那你在學校做甚麼?
兒子: 能做甚麼. 當然就回家了啊! 🤣🤣🤣
前天的化學考試兒子說他提早兩小時離開教室了. 化學對他來說比德文輕鬆有把握很多. 感覺想跟老爸一別苗頭.
考化學還會有操作考.一間教室有三個考生. 考官會看你的操作.
這讓我想到我的醫生朋友. 這些年從她新生到萊比錫醫學院就讀直到去年她考上醫師執照. 我當了她學生時期的語言交換學伴. 每次有考試我都會問怎麼考的.他們的操作考試也很有趣. 是請專業的演員來演病人. 你必須經由詢問與觸診來判定這個人的真正疾病. 當然是在考官面前.
總覺得德國人對於" 實習" 與" 模擬考試" 這件事做得很徹底. 就連考駕照都是真正上路路考. 麵包師傅的學徒制也不容小覷. 這也是每個職業都有他自己的專業. 都很難半路出師的原因. 就算你會. 也得有那些包含實習時數與成績才能得到的證照才可以工作.
今天Abi考的是英語. 廣播上出的題目是American dream的定義. 選擇題. 主持人答對. 我把這段從wiki找到的文字貼上來. 這是1931年由一位作家與歷史學家James Truslow Adams 所說的 "life should be better and richer and fuller for everyone, with opportunity for each according to ability or achievement"
我覺得所謂的美國夢其實也不是美國人才有....但當時( 現在不知道) 的狀況真的是努力就會有金錢回饋的感覺....
因為下雨, 老爺載女兒去上學. 結果他也在聽這個廣播....
然後他打電話回家問我:
廣播說今天考英文. 為什麼兒子不用考?
搞半天, 他的年代是每科都要考! 所以從周一老爺就完全是狀況外到周五! 兒子只考三科會不會太輕鬆😅😅😅
這也是德國父子才會有的代溝啊!
第一張照片是坐在車上照到的. 目前麥田休耕改種的油菜花....
好美!
本來昨天想進FB 的. 但是先看了台灣新聞後覺得好恐怖. 整個心情很差.一點都不想打中文...
我國中同學的母親被酒駕肇事不治身亡的新聞一直出現. 新聞出現台中的場景. 我父母也住東興路那條路上.....
比較讓人心疼的是黃同學因為政治觀點. 有人說是報應的新聞也在其中....
這點, 就讓我很怕了....
所謂的Karma 報應. 因果論其實都是比較宗教性的詞彙. 在台灣的社會中. 那個" 活該" 的說法. 比用器官或是非人所養的髒話來得嚴重. 在我的教育及生活中. 我們家是不會說那些髒話的. 所以對於髒話很無感. 但是對於這種報應論會覺得有種讓人難以接受且近乎頭暈目眩的無力感.
在我的感覺中. 這是我對於台灣社會最懼怕的一件事....
這要談到我之前和女兒談心的時候所說的話. 我女兒是一個很需要大家肯定的小孩. 我了解她非常需要人讚美. 回到台灣, 很多人都會誇她越長大越漂亮, 但, 我在這一點上從來沒有讚美過她.
我知道每個父母對小孩的教育都很不同.
不過有一點是不能改變的. 那就是每個父母都不會覺得自己的小孩是醜八怪. 雖然外人當然會有不同觀點.
只是. 那是生出來就這樣的! 那是你生出來就帶著的牌. 不管被發到好牌還是爛牌. 怎麼玩出一場精采的人生賭局是你自己掌握. 不見得被發到好牌的都會贏. 我記得我國中同學有很多" 人生勝利組" 但是自己的人生失去家族或外貌的光環呢?
你的外貌, 你的智商都是與生俱來.
但你的努力是自己附加上的.
所以我從不會對著我的小孩說妳長得好漂亮, 你實在好聰明這樣的話.
德國人最常掛嘴邊的讚美小孩的話是:
Hast du Prima gemacht!
你做的太棒了!
也就是通過你的" 努力" 不是靠" 天生" . 把事情做得很好!
而不是誇獎你頭腦真好. 你真聰明. 或是告訴他你長得可愛長得美才會做得好....
雖然, 當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打滾得夠久. 就可以知道社會上甚麼都有比較級. 長得美長得英俊甚至家裡有錢就" 比較" 吃香.... 但是, 萬一那個外在的條件不見了呢? 這時可能當初受那種" 天生" 讚美薰陶的人就會想到報應. 因果論.... 然後這種人就比較可能一厥不振.
昨天跟我小妹談到這一點. 她說她大學有個教授說, 30歲以前的外表是父母給的. 30歲以後的外貌是自己給的. 照照鏡子. 想想你要活到幾歲.
只是我覺得, 我們當父母的, 應該要給小孩的是會影響一生的性格及生活態度. 那就是盡量讓他們知道並懂得在不需要比較之下就能感覺甚麼叫滿足. 什麼是單純的快樂. 這樣他們一生才會活得幸福. 你說不是嗎?
請那些講報應論的, 照照鏡子. 想想自己!
對~ 我真的就是太難過了. 因為我爸就是早上3點起床很早出門去走操場的七十多歲老人... 但真的就要這樣打電話回家叫他不要去走操場嗎? 我想了一整天....
回台灣, 除了現實上很難. 心理上其實也有一種懼怕.....
說多了,
等一下還要去菜市場買這兩個水果. 我一直期許自己能用當地吃當季. 但實在太久沒回去. 所以最近比較花大錢吃外地來的水果.
一個是我小時候家裡就有隨便丟種子隨便長的木瓜. 另一個當然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鳳梨....
住德國的朋友如果看到這個牌子的鳳梨. 應該可以買來試試看. 這是我買過最甜的鳳梨. 一次買了兩顆. 都很甜. 所以切第二顆就請老爺昨天帶回去給我婆婆吃了. 另外的木瓜是我從沒買過的空運木瓜. 也是一半帶著籽分給我婆婆. 因為我婆婆是個甚麼都想種種看的人. 我覺得她有可能會把木瓜籽拿來種種看.😅😅😅
最後把兩個這幾天的吐司食材紀錄在這裡:
我們家真的很喜歡全酪奶的吐司. 這一條帶蓋吐司用的是德國的淡色全穀粉. https://www.aurora-mehl.de/produkte/alle-mehle/helles-vollkornmehl
1. Helles Vollkornmehl ( Aurora, 12% 蛋白質) 45%
2. Weizenmehl405( 低礦物質粉. 12.8%蛋白質) 55%
3. 酪奶 78%
4. 白糖 5% 22 g
5. 鹽 1.8% 8 g
6. 椰子油 7% 30 g
7. 鮮酵 2% 8 g
跟這個食譜一樣的做法. 最後秤量麵糰種量是790g 放2840 ml 的一斤半吐司模
http://foodchainunme.blogspot.com/2021/04/buttermilch-dinkel-toastbrot-rezept.html
但是後發放29度. 1小時30分鐘
麵包開蓋後發現縮得很厲害. 但確實有滿模. 你可以看到切面頂部的吐司邊烤色就可以知道. 麵包香Q好吃!
另一個是很久沒做的脆皮. 這是我前一天做的. 但沒有很滿意. 3.3 容積比.
1. 40% Emmermehl1300 65%水量硬種
2. 100% Weizenmehl 405 ( 12.8% 蛋白質低礦物小麥粉)
3. 5% 糖
4. 7% 椰子油
5. 2% 鹽
6. 0.3% 鮮酵 ( 2840ml 用1 g)
7. 芝麻兩大匙
混合後休息半小時. 整形放模具. 28度後發6小時. 上面噴水以低溫起步的方式烤 我覺得有點特別. 整個麵包白白霧霧的. 顏色不深. 縱使我沒有蓋鋁箔紙烤完全程....
最後當然還有最近會拿來當小零食的低醣泡芙. 用的是之前的做法...
還沒想要公布食譜. 但這個顏色很特別. 因為亞麻子有兩種不同的顏色. 當然亞麻籽粉也有不同顏色可以跟之前的比比看:
https://www.facebook.com/foodchainmenu/posts/741880719337512
真抱歉~ 今天滿滿負能量. 但我真的消化一天還是脹得難受!
所以就這裡發洩了!
#德疫誌
「黃育智wiki」的推薦目錄:
- 關於黃育智wiki 在 食物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黃育智wiki 在 鄭龜煮碗麵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黃育智wiki 在 {Fish睬政治}孫博萮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黃育智wiki 在 tony黃育智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黃育智wiki 在 tony黃育智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黃育智wiki 在 黃育智 的評價
- 關於黃育智wiki 在 黃育智介紹的評價費用和推薦,DCARD、EDU.TW - 教育學習 ... 的評價
- 關於黃育智wiki 在 台灣山林裡的魔神仔,怎麼一回事? Tony開講03 - YouTube 線上影音 ... 的評價
黃育智wiki 在 鄭龜煮碗麵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的同溫層,都不太喜歡台北市政府副發言人「學姊」 黃瀞瑩 (Huang Ching Yin) 在《年代向錢看》節目中的言論。
https://youtu.be/lfTJcxJOdIQ?t=2490
她說:
「先說一下,作為一個有投票權的台北市市民好了,其實我們剛剛討論了這麼久下來,我實在是不知道統一跟獨立每兩年都在台灣會出現一次,到底在吵什麼? 」
「#因為統獨就是一個假議題,我不會因為今天投票而決定了我接下來馬上台灣會獨立,還是馬上台灣會被統一。」
部分逐字稿(建議看影片比較有脈絡):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53621573.A.BF4.html
接著她則是試著強調「民生經濟」議題才是市民比較關注的,像是想要結婚、買車、買房等等...以她自己為例。
有人截了 Youtube 的圖加以傳播,引發了同溫層中更多人的反應,例如:
蒂瑪小姐咖啡館 用故事的方式,提供了兩種視角的故事:
https://www.facebook.com/DemocracydeCafe/photos/a.855887777778842/2446011382099799/?type=3&theater
沃草 Watchout 用漫畫,透過「雞排」與「胖瘦」的比喻來反對「統獨是假議題」的說法,認為「統獨可能是台灣最重要的議題了」: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out.tw/photos/a.281626061995614/1220267524798125/?type=3&permPage=1
太陽花運動的領袖 林飛帆 則提出他認為更該問的問題:「台灣作為一個獨立的民主國家是否正在面對中國的併吞(統一)威脅?」
https://www.facebook.com/linfeifan.tw/posts/10214391380087289
其他我看到的意見,我覺得差異不大,大家有興趣就自己搜尋吧。
黃副發言人剛剛也在自己的臉書上,解釋了節目中的發言,不過差異很小: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2651762038172733&set=a.188222197860075&type=3&theater
嗯,其實可以談的很多,包括為什麼黃副發言人會上這個節目,柯文哲市長打算在總統選舉中扮演什麼角色...但我想那都不是我目前能夠討論的。
所以就來 #聊統獨吧!XD
我從小在眷村的深藍家庭長大,第一場上街頭遊行就是被老爸帶去台北參加新黨辦的「我是中國人」大遊行,小時候的我聽多了「台獨比梅毒更可怕」這種說法。
長大之後,「民智漸開」,接觸到了更多立場,並且很幸運地也能理解這些立場形成的根源,自己對於統獨議題的思考層次也豐富了許多。
除了我的家人、一些親戚以外,我大學之後認識的朋友,應該九成以上都在獨派光譜上的某一點。
在國民黨與民進黨執政時期,我都參與了很多抗議活動,也都曾有機會幫政府部門做事、在兩方的高層面前演講。
然而可能更重要的是,我超愛看漫畫的。我總是會情不自禁地在漫畫中找到類似台灣人處境的故事。例如《七龍珠》、《潮與虎》、《沈默的艦隊》、《魔奇少年》、《進擊的巨人》等等。
因為這樣的背景,現在的我認為,「統獨」對台灣人來說 #不是假議題,而是一個層次繁複的 #厚議題,乘載很多不同的 #歷史記憶、#文化認同、#經濟需求、#政治利益、#國際現實......而且每個人對這些層次的排序、要求都不一樣。
就像 二師兄 架構出的宇宙中,連肉圓是大是小、該用蒸的還是炸的,都可以戰了。真實世界中,要有共識也是何嘗容易。
https://www.facebook.com/TigerblueStory/posts/410641089509625
我認為,台灣是有厚度的。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情感、我們的政治、我們的國際關係......都是有厚度的。而統獨則是這許許多多的集合體,厚到一個不行。
所以我猜,我那許多覺得「統獨是假議題」的朋友,其實真的想表達的是:「統獨本是一個 #厚議題,但卻被操作成一個 #薄議題」。
意思就是,層次那麼多、那麼厚的議題,為什麼每次 #到了選舉,討論熱度一高、各方來的緊張感一提升,就被壓得薄薄的呢?為什麼該細嚼慢嚥的,卻得狼吞虎嚥?
所以我認為更該問的問題是:
為何我們不正視「統獨是個厚議題」?
關於「統獨」的討論為什麼品質那麼低?那麼淺薄?
為什麼都是政治人物跟媒體在主導、壓扁議題,而不是多元的公民?
為什麼其實我們真正想說的是「統獨是個厚議題」,但卻只能說出「統獨是個假議題」這種比較容易引起衝突的話?
我認為身為舉足輕重的政治人物(柯文哲)的副發言人,直接說「統獨是假議題」的確不太好,但真正可惜的是,為了創造差異、以及趕緊轉移話題到訪美心得,錯失了機會,沒能把「統獨是個厚議題,不該在政論節目上廉價地、速食化的討論」這件事說清楚。當然,前提是如果黃副發言人是這樣想的。
如果我們正視統獨是個厚議題,我建議還是避免把這個問題當成「你喜歡吃荷包蛋還是水煮蛋」這樣低層次的問題來對待,就算看到自己不認同的表態,也可以想想自己是不是還沒看到其他層次。
當然,我有很多朋友認為,民眾可以有多元意見,可以改來改去,但政治人物、特別是要領導台灣的政治人物,怎麼能夠語焉不詳、打馬虎眼?例如我不認識但時常拜讀高見的 石明謹 這篇:
https://www.facebook.com/tpcmax/posts/10156957251353260
我也同意這樣的看法。但我認為,這樣還是太薄太薄了。如果需要政治人物表態,我希望能夠以很多面向、很厚的方式來呈現。這或許得還是靠願意把議題做好做厚的媒體朋友,像是 報導者 The Reporter 、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與 天下雜誌 等來協助了。
---------
我想統獨(不管是結果還是過程),都會對民生經濟有很大的影響。反過來,民生經濟也會深刻影響人民統獨立場跟未來的想像。
我其實可以理解台灣絕大多數人(從上次的投票結果來看),想要政府跟政治人物好好「拼經濟」,讓人民賺大錢的想望。我稱之為「過冬思維」。
就像是 1993 年的電影《我們要活著回去》。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3%8F%E6%8B%89%E5%9C%AD%E7%A9%BA%E8%BB%8D571%E8%99%9F%E7%8F%AD%E6%A9%9F%E7%A9%BA%E9%9B%A3
講白一點,很多台灣人覺得「我們在挨寒受凍,任何人都不准浪費糧食,有什麼的就吃什麼,馬上就吃!違反者就要被丟出去,不然就讓某些人早點死,分了他的肉」。
這或許有點極端,但這樣的「過冬思維」的確是將近 20 年來,大多數台灣人漸漸養成的,如今已成為預設狀態。
這可能就是為什麼有人認為台灣對美軍購跟國防預算是當凱子買扁鑽,以及認為離岸風電是賠錢貨、而阻擋離岸風電廠商會幫人民省錢。或是包括我在內的部分人曾經批評過前瞻計畫跟「亞洲矽谷」政策。
當過冬思維成為預設,我們就會認為台灣政府該把錢省著用、用在刀口上,不要做我們看不懂或不習慣的事情。不要浪費時間討論一些形而上的議題。(例如有人刻意把統獨這個厚議題薄化,認為是形而上的議題)
在過冬思維的影響下,如果我們對議題了解不夠深(大部分的時候都是這樣),我們就會找個看起來好像講得有道理的人去依附、或是某個很有自信找到跟提供食物來源的領導者去信仰,然後感覺自己也懂了,領袖會帶著我們過冬。
我不是要藐視這種思維,我認為這是很本能直覺的反應,我自己也有這種思維,也得時常自我警惕。
每個人的「經濟體感溫度」不同,就像有種冷叫做「媽媽覺得你冷」,但還有一種冷叫做「台灣景氣不好」或「台灣沒那個條件」。這些或許都很主觀的,但也都呈現一部分事實。
我覺得,我,以及我的同溫層,最好別再貶低人民對經濟民生的想望跟在意了、也不要忍不住貶低一直喊著「經濟100分、政治0分」或是「統獨只是假議題」的政治人物(我承認我也常常忍不住)。
或許他們忽視了統獨的重大影響,但把統獨厚議題薄型化,大家都有份。就一起承擔吧。
不管什麼議題,在訊息爆炸、認知負荷越來越重的情況下,為了能夠佔據心智,都會傾向於簡單粗暴、二元對立化,政治人物也時常為了各種目的,加劇這樣的情形。就像我上一則文章,其實只是要指出媒體在查證跟引用資訊上該更嚴謹,還是會有人以為我是要說生育率/出生率低是假的,不重要(不,很重要)。我想這的確是難以跳脫的思考陷阱。
最後的最後,我想黃副發言人說的也沒錯,因為兩年一次的選舉,統獨已經是一個工具性議題,包括我在內的一些選民來說,很難不覺得被「情緒勒索」。
如果統獨表態對選舉來說那麼重要,我想我會把我的一票投給願意正視「統獨是個厚議題」,並且認真把自己對於這個議題的方方面面想法都表述出來,接受挑戰,願意修改立場的政治人物/候選人。
有明確的立場,還是比較帥氣啊。
-----
自我揭露:我的統獨觀
https://www.facebook.com/noodleswithturtle/posts/552072198621484
黃育智wiki 在 {Fish睬政治}孫博萮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史上的今天】#0528
#陳智雄 #賴和
By 台灣回憶探險團:
5月28日,臺灣烈士陳智雄紀念日。
陳智雄先生出身屏東,日本時代就讀東京外語大學荷蘭語科,精通多國語言,曾為日本派駐印尼外交人員。
二戰後陳智雄曾協助印尼脫離荷蘭殖民統治,於印尼被監禁一年後才被釋放,在亞洲殖民地紛紛獨立建國的風潮中投入臺灣獨立運動,並輾轉取得瑞士政治庇護。1959年擁有瑞士護照的他要入境日本時,竟遭中華民國派員強行介入帶回臺灣監禁,之後在國際壓力下雖曾短暫出獄,最終還是難逃被捕及槍決的命運。
據同期獄友描述,1963年5月28日槍決當天陳智雄昂然挺立高喊「臺灣獨立萬歲」,行刑者於是用斧頭砍斷其雙足拖行,並以鐵絲刺穿臉頰阻止他發聲,最終死狀甚慘。這類事件,不過是類似案例的冰山一角。
雖然在許多人犧牲人生、性命、自由與家庭的爭取下,威權政黨無法再像以往一樣囂張的對人民濫補濫殺。但轉型正義始終無法落實,許多人依然緬懷白色恐怖時期「天下太平」的日子。在這種情形下,臺灣始終不能免去威權復辟的風險,也無法走過那段痛苦的過去,放下或原諒不過是遙不可及的理想。
#轉型正義不能等
延伸閱讀:
《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記錄了許多白色恐怖時期令人心碎的故事,誠心推薦每一個臺灣人都該閱讀: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508499038256
為什麼赴美留學的父親年年寄來的聖誕卡片,地址總是來自臺東?
https://goo.gl/cJ0c9t
槍決前給女兒的聖誕卡,雪人暗示自己即將消失
https://goo.gl/VvyFiD
回憶那個「黃安就在你身邊」的白色恐怖時代
https://goo.gl/C2gWe1
臺灣版與妻訣別書
https://goo.gl/o7jrd7
圖為陳智雄處刑前後,出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9%B3%E6%99%BA%E9%9B%84
https://www.facebook.com/…/a.322084677912…/877804509006901/…
5月28日 賴和日
1894年5月28日,賴和在彰化出生,九歲就讀私塾,開始接受漢文教育,十三歲進入小逸堂學習漢文經典與四書五經,出生於馬關條約割台前一年的他,自小就身處於時代的夾縫中,與許多臺灣人同樣面臨著認同的困擾。
1909年,十六歲的賴和進入臺灣總督府醫學校學醫,畢業後,他輾轉回到家鄉開設了醫院,除了經常減免窮人的醫藥費以外,他還經常主動贈送昂貴的藥品,因此獲得「和仔仙」的美稱。
賴和最為人稱道的則是他在文學領域的成就,有感於五四運動的衝擊,他積極的在台灣推動新文學運動,希望將不屑與民眾為伍的「舊文學」改變成以民眾為對象的「大眾文學」;同時,他的健筆也往往刻劃者弱勢者的身影,如〈一桿稱仔〉、〈覺悟下的犧牲:寄二林的同志〉都是批判當時社會,為弱勢發聲的名作。1941年末,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長期在日治時期爭取臺人權益的賴和遭日本警方拘捕入獄約50日,1943年1月31日因病逝世。
由賴和一生的縮影,不難看出日本時代臺灣人的痛苦之一,來自於無法與日人平起平坐的現實。這樣的歷史脈絡也延伸到二戰結束後,臺人將成為「一等公民」熱烈期待寄託在中華民國的到來,卻是無盡悲劇的開始。如今回想過去這些前人用人生換來的幾堂課,我們學到了什麼?
2010年,彰化市宣布訂5月28日為「#賴和日」。
https://www.facebook.com/…/a.32208467791…/1306168309503850/…
5月28日,臺灣烈士陳智雄紀念日。
陳智雄先生出身屏東,日本時代就讀東京外語大學荷蘭語科,精通多國語言,曾為日本派駐印尼外交人員。
二戰後陳智雄曾協助印尼脫離荷蘭殖民統治,於印尼被監禁一年後才被釋放,在亞洲殖民地紛紛獨立建國的風潮中投入臺灣獨立運動,並輾轉取得瑞士政治庇護。1959年擁有瑞士護照的他要入境日本時,竟遭中華民國派員強行介入帶回臺灣監禁,之後在國際壓力下雖曾短暫出獄,最終還是難逃被捕及槍決的命運。
據同期獄友描述,1963年5月28日槍決當天陳智雄昂然挺立高喊「臺灣獨立萬歲」,行刑者於是用斧頭砍斷其雙足拖行,並以鐵絲刺穿臉頰阻止他發聲,最終死狀甚慘。這類事件,不過是類似案例的冰山一角。
雖然在許多人犧牲人生、性命、自由與家庭的爭取下,威權政黨無法再像以往一樣囂張的對人民濫補濫殺。但轉型正義始終無法落實,許多人依然緬懷白色恐怖時期「天下太平」的日子。在這種情形下,臺灣始終不能免去威權復辟的風險,也無法走過那段痛苦的過去,放下或原諒不過是遙不可及的理想。
#轉型正義不能等
延伸閱讀:
《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記錄了許多白色恐怖時期令人心碎的故事,誠心推薦每一個臺灣人都該閱讀: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508499038256
為什麼赴美留學的父親年年寄來的聖誕卡片,地址總是來自臺東?
https://goo.gl/cJ0c9t
槍決前給女兒的聖誕卡,雪人暗示自己即將消失
https://goo.gl/VvyFiD
回憶那個「黃安就在你身邊」的白色恐怖時代
https://goo.gl/C2gWe1
臺灣版與妻訣別書
https://goo.gl/o7jrd7
圖為陳智雄處刑前後,出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9%B3%E6%99%BA%E9%9B%84
--
本文同步刊載於
http://www.twmemory.org/?p=8893
Google+
https://plus.google.com/+TwmemoryOrg
☆☆☆☆☆
台灣回憶探險團 台灣回憶募集中,各位團友若有任何關於台灣的老照片、影片或是文獻,都歡迎投稿與大家分享討論哦~~!
黃育智wiki 在 tony黃育智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延伸文章資訊 · 1. Tony - 旅聯網 · 2. Tony Huang - YouTube · 3.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 4. tony漢語(繁體)翻譯:劍橋詞典- Cambridge Dictionary · 5. 安胜浩- 维基百科,自由 ... ... <看更多>
黃育智wiki 在 黃育智 的推薦與評價
黃育智 is on Facebook. Join Facebook to connect with 黃育智and others you may know. Facebook gives people the power to share and makes the world more open ... ... <看更多>
黃育智wiki 在 tony黃育智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延伸文章資訊 · 1. Tony - 旅聯網 · 2. Tony Huang - YouTube · 3. 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 4. tony漢語(繁體)翻譯:劍橋詞典- Cambridge Dictionary · 5. 安胜浩- 维基百科,自由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