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八位軍人白白犧牲】
1月2日的早上,機號933的空軍黑鷹直升機在山區飛行、前往蘇澳;8點06分48秒,獲得塔台許可,爬升至4,000呎。同時,直升機逐漸進入雲層,失去能見度。接著在機艙內的對話,從頭到尾不到十秒鐘:
副駕駛跟正駕駛說:「教官高度」。
三秒後,塔台向直升機呼叫:「請問預計抵達蘇澳時間」。
過了不到一秒,副駕駛:「教官現在高度」。
一秒後,正駕駛:「知道」。
過了兩秒半,正駕駛向塔台呼叫:「阿 預計抵達蘇澳」。
再一秒,不明聲響。
再一秒,錄音終止。
根據國防部公佈的數據,在這十秒,直升機離地面的距離從381呎掉到87呎,喪失了294呎(約90公尺的高度)。十秒之後,在上午8點07分01秒,黑鷹撞山。十三人在機上、其中八人殉職。
隨著總統大選的結束、疫情的延燒,三個月前的這場意外已被逐漸淡忘。過去三個月,受難人員獲追贈勳章,國防部召開「初步調查報告」記者會,相關人員的懲處確定,紀念碑也在昨日落成。黑鷹事件看似落幕。
許多人希望放下過去。但是,我們必須記取教訓。
2014年阿帕契直升機在霧中直撞民宅;2018年2月另一架黑鷹直升機在蘭嶼墜海,六人喪生;2018年6月F-16戰機撞山,飛行員殉職;這次的黑鷹失事造成八人罹難。飛安事件頻繁發生,幾乎每一次都付出重大的代價:軍人的犧牲、家庭的破碎。現在是政府嚴肅面對系統性問題的時候——深入檢討人員訓練以及組織文化。
【感謝自由時報刊載評論:https://tinyurl.com/unjjxv4 】
▋必須面對的問題
2月15日公布的初步調查報告中,國防部將失事歸因於「環境及人因複合因素」。空軍司令部督察長在記者會上表示:飛行員以合格的方式操作飛機,在「發生地形以及天候的因素」後,操作「不及應變而發生遺憾的意外」。
但這樣的檢討報告並沒有回應人們最關心的問題:姑且不論事後的應變與搜救,這一場意外突顯了哪些制度上的缺陷?我們該如何降低意外再度發生的機率?
許多疑問,必然有紀錄可以回答。國防部雖然沒有法律義務對外公開,但若以開放和透明的態度來說明,將提升社會對國軍的信任、回應對國軍的期許。我們也希望立法院儘早要求國防部針對黑鷹事件進行專案報告。全社會——包括每一位軍人——都應該得到更完整的交代。
1️⃣ 成軍過程中的訓練標準
台灣的UH-60M黑鷹直升機分屬三個不同單位。陸軍航特部(陸航)採購的六十架黑鷹裡,其中十五架在2016年移撥給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空總);另有十五架在2017年起,分批移交給空軍救護隊,取代服勤三十多年的S-70C藍海鷗直升機(黑鷹的前身)。而這次失事的直升機是在空軍救護隊的編制下。
陸航與空總在成軍階段都有派學員到美國;也分別聘請由美國退役飛行員組成的「技協小組」來台,協助「飛行」與「後勤維持」的訓練,為期兩年。
空總飛行員的赴美《完訓心得報告》指出:「美方對於系統認識、試講、試教之能力要求甚高⋯對於每一步驟之進行與處置,均要求機組員須正確並提前告知,前後艙之任何行動均在互相掌握與知悉下綿密進行,由其機內外空域視察⋯系統監控與安全視線交叉互補⋯等飛行中潛在危機的掌握,每次飛行後之歸詢檢討由美籍教官講評飛行狀況,並分析缺點或改進建議⋯」。
空軍救護隊為何沒有比照辦理相關訓練?空軍救護隊接裝時的受訓課程,跟陸軍與空總在美國的受訓內容,有什麼不同?接機的兩年多來,空軍救護隊有沒有參考美國「技協小組」給陸航與空總的結案報告?若有,參考了哪些訓練內容、又做了哪些改進?
國防部官員在2月的記者會解釋:空軍救護隊「已經成軍,在沒有問題的情況下,我們都會恢復到常態的訓練」。之前的訓練與「常態訓練」有何不同呢?
2️⃣ 模擬機的訓練
模擬機是飛行員訓練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地面上安全地演練各種緊急狀況的應變處置,例如直升機進入雲層或能見度下降而無法目視地面時,從「目視飛行」轉換為「儀器飛行」的標準程序與操作。
空總受訓人員《完訓心得報告》的第一項建議便是「持續模擬機訓練之必要性」。他們的報告說明:「對黑鷹機種之認知,咸知模擬機訓練的重要性,尤其是緊急程序發現的徵候與處置,與儀器訓練及自動化飛行操作,許多情況無法使用實體機訓練,除安全考量外,仍需高額成本與風險顧慮。唯有建立模擬機定期精進課程,獲得專業師資與硬體方能提升人員素質且增進信心與能力」。
在2月的記者會上,國防部官員表示,失事的兩位駕駛去年分別操作了四次模擬機,而最後一次則是在意外發生前的一個月。不過,在民視記者葉郁甫的追問之下,國防部也坦言:兩位飛行官先前所操作的是藍海鷗模擬機;而最近一次到新社營區操作黑鷹模擬機,是在去年三月,距離失事已達十個月之久。
據瞭解,陸航在新社建置了兩套黑鷹模擬機,每週分配固定時間給空總以及空軍救護隊的飛行員。按照陸航的內部規定,黑鷹模擬機的訓練必須達到每季三架次的標準,每架次約莫兩小時。空軍救護隊應該說明:空軍飛行員的標準是多少架次與時數?在事件發生之前,飛行員接受模擬機的訓練頻率為何?藍海鷗跟黑鷹模擬機的訓練內容和操作系統是否有所不同?這次的意外之後,空軍救護隊又做了什麼調整?
3️⃣ 國軍的組織文化
最難以克服的挑戰,或許是國軍嚴明的階級制度與管理文化。
一位現役直升機飛行員和我們表達:「最大的問題是文化的問題 。過於僵化的階級制度,或許才是這次事件的主因。訓練面向的問題絕對比文化層面容易解決,但是文化不去改變,再嚴謹的訓練都沒有用。」
根據聯合報記者程嘉文的報導分析,直升機即使進入雲層,只要將高度拉升,並及時轉為「儀器飛行」,也許就不致於撞山。然而,選擇爬升高度後再下降所要耗費的時間,就有可能延誤參謀總長的行程——為了如期達成長官交付的任務,時間壓力或許是駕駛決定維持目視飛行的原因之一。
另外,當駕駛發生空間迷向或判斷失準的狀況,另一位駕駛理應可以要求接桿協助處置。在失事前的最後十秒,雲霧極有可能已覆蓋下來、影響能見度,導致無法掌握離地情況。國防部在記者會所公佈的數據顯示,當時直升機非常接近地面,副駕駛兩度提醒高度,正駕駛雖回答「知道」,飛機高度不但沒有爬升,反倒持續下降。軍中的飛行員提出一個疑問:「是否代表當時正駕駛已經產生空間迷向?副駕駛在此時是否應適時接手操作?」正副駕駛之間的階級落差是否也影響當時應處方式?
實情是否如此,目前的公開資訊(並不包括機艙內的完整錄音檔)無法證實,但也提醒了我們,階級文化也是事件的潛在因素。
我們一直強調,應受檢討的是制度,不是個人;無論駕駛、空軍或國防部,都不該是被責難的對象。我們必須協助國軍改善組織文化,容許下屬做決策的空間——正確的判斷,不應該受到官階高低的影響。
▋紀念碑的意義
昨日,八位殉職軍人的紀念碑正式落成。
也許,面對悲劇,「不追究」被視為一種寬容、或對受難者家屬的體貼。但既有的問題不容擱置,因為各個環節所牽涉的,可能是國軍弟兄姊妹的生命安全。我們必須嚴肅思考所有可能因決策而造成的遺憾,並誠實檢討體制內長期習慣的形式主義。
我們認為,記取沉痛的經驗,勇於改變現狀,才是展現對國軍英烈的尊重。
我們期待,政府向每一位持續為國家效力賣命的飛行員以及軍士官兵承諾:國軍從此時此刻,一切將有所不同。
(圖片來源:軍聞社)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萬的網紅新聞挖挖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第一次黑鷹直升機失事是在2018年,在蘭嶼起飛遇上低空亂流導致憾事發生。 #黑鷹直升機 #人為疏失 #亂流 【黑鷹直升機失事&選前焦慮症】 完整版請點▶▶https://youtu.be/Ho7SHVUz_M0 精華版 請點▶▶http://pse.ee/5PTNK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00:30準...
黑鷹直升機失事蘭嶼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黑白集
黑鷹為何接連出事?
圖為失事UH-60M直升機同機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國軍發生歷來最嚴重的空難,造成參謀總長沈一鳴殉職,共八名軍官罹難,令人驚慟。我們除了向逝者致哀,也要求政府徹底查明這次黑鷹直升機墜機的真相,給國人一個清楚的交代。
這場悲劇除造成多名將級軍官身亡,更值得重視的是,國防部斥資八百多億元向美國購買六十架黑鷹直升機,甫於去年十月編隊成軍。正式編隊不過兩個多月,號稱「具備初始作戰能力」的黑鷹直升機卻在尋常的勞軍任務中墜毀,造成高階將領重大傷亡,怎不令人痛心?
出事當天,北台灣氣候良好,直升機駕駛也回報「能見度符合進場標準」;誰料,一分鐘後,飛機光點即從雷達畫面消失。這樣的驟變,究竟是因為機械故障,抑或受山區突如其來的亂流突襲,或者因航道不熟悉而受其他因素干擾,以致飛機失控墜毀,都必須謹慎客觀地調查,釐清前因後果與真相,絕不容含糊帶過。
兩年前,另架空勤黑鷹直升機在蘭嶼執行接送病患時,起飛三分鐘即墜毀。去年運安會的調查出爐,認為原因出在機組人員對飛航環境的威脅管理及狀況警覺不足,未使用適當的起飛模式,且未維持安全的爬升姿勢及速度,導致在修正機頭方向時失控。運安會並認為,空勤總隊未編撰完整的標準作業程序,飛組人員未依規定執行檢查程序,都有嚴重危害飛安的可能性。
接連兩架黑鷹在例常任務中出事,是極嚴重的警訊,請練好基本功吧!
黑鷹直升機失事蘭嶼 在 公視新聞網 PN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空軍救護隊一架黑鷹直升機,早上搭載參謀總長沈一鳴及多名將領等13人由松山基地出發,要前往東澳嶺營區慰勉部隊,卻在途中發生失事意外。由於事發位置在宜蘭跟新北交界山區,救援人員兵分兩路同時上山搜救。不過中午過後,國防部證實,包括參謀總長沈一鳴在內有8人不幸罹難,5人生還。
國防部第一時間表示,當時機上回報天氣狀況良好,並沒有收到異狀。這架失事的直升機,其實在107年7月20號才交機,機齡只有一年半。考量飛安因素,空軍和內政部已陸續宣布黑鷹直升機全數停飛,進行全面安檢。
此外,這次意外是有史以來最高層級將領因公殉職。總統蔡英文下午取消競選行程趕往宜蘭聽取簡報,並指示要展開調查釐清真相,並要國防部穩定軍心。今天開始所有國軍單位降半旗三天,美國在臺協會也發表新聞稿,對空難事件表示哀悼,並願意提供協助。總統蔡英文及民進黨也宣布停止競選活動三天。
而沈一鳴罹難震驚各界,他去年7月才從國防部副部長接任參謀總長,是空軍官校第一名畢業。沈一鳴曾經赴美深造,外文能力好,更曾到法國接受幻象2000的訓練,也曾被秘密派駐北葉門,擔任大漠計劃教官,表現優異,是國軍不可多得人才,失事殉職讓人感傷。
這次黑鷹直升機失事原因還有待調查,不過細數國軍從2014年向美國採購60架黑鷹直升機以來,也曾發生在蘭嶼執行醫療後送失事,造成6人死亡;近4年來,至少已經發生3起意外。
相關系列報導:
▶️參謀總長沈一鳴 曾任幻象2000首席試飛官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61327
▶️蔡指示調查釐清真相 並要國防部穩定軍心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61328
▶️黑鷹墜機 國軍將領搭專機失事官階最高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61330
▶️參謀總長一行搭黑鷹視察 北宜山區失事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61326
▶️apa kabar 一起來認識印尼語!
https://pse.is/PTSINDONEWS
↑↑↑ #公視印尼語新聞 ↑↑↑
黑鷹直升機失事蘭嶼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第一次黑鷹直升機失事是在2018年,在蘭嶼起飛遇上低空亂流導致憾事發生。
#黑鷹直升機 #人為疏失 #亂流
【黑鷹直升機失事&選前焦慮症】
完整版請點▶▶https://youtu.be/Ho7SHVUz_M0
精華版 請點▶▶http://pse.ee/5PTNK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00:30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黑鷹直升機失事蘭嶼 在 陳靜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如果這不叫「冒險犯難」,什麼才叫「冒險犯難」?
英勇的蘭嶼護理師蔡邑敏在107年2月5日因公殉職,在明知天候不佳、有高度死亡風險的情況下,仍然勇敢搭上黑鷹直升機,奮不顧身地投入勤務救人,最後墜於蘭嶼外海,確定罹難。
事件發生至今,一年了,靜敏在昨天(11日)獲知銓敘部竟尚未認定,無法發放撫卹金,讓護理師蔡邑敏的家屬至今仍未獲得應有的遺屬權益。同日,銓敘部發布新聞稿表示,由於台東衛生局尚未提出完整的事證資料,飛航調查委員會也還尚未公布調查結果,故銓敘部無法依程序作成最終處分,發放因公死亡的最高「冒險犯難」撫卹金給護理師蔡邑敏的家屬。
弔詭的是,台東衛生局今天(12日)回覆靜敏辦公室,台東衛生局從去年7月便已開始陸續將申請「冒險犯難」需要的事證資料提供給銓敘部,並非如銓敘部新聞稿所說的「尚未提出完整的事證資料」。
此外,靜敏今日當面請教飛安委員會的主任調查官張文環,他也表示「申請冒險犯難撫卹與飛安委員會調查根本無關!」飛安委員會的調查旨在改善未來的飛航安全,冒險犯難則是與飛行時的情境有關,要視當日的天候與飛安狀況,而飛安會在107年11月於網路上公布的事實報告也明確指出,當日凌晨23:49起飛時,蘭嶼機場的能見度尚未到達夜航目視飛航的標準,天候狀況相當不佳。
護理師蔡邑敏在搭上直升機前,曾與醫師蔡秀男用LINE對話,「但降不降的下來還不知道,風超大又下雨,我很怕」。一名在狂風暴雨氣候下,以救人為天職,勇敢上機接送病患的年輕護理師,如果這不叫「冒險犯難」,什麼才叫「冒險犯難」?
天候不佳及飛機失事是已經存在的遺憾事實,無論飛安會失事的報告結果是人為疏失還是機械故障,都與天候因素脫不了關係,任何飛行員都知道天候因素會直接影響飛行器的安全,理解當下護理師是否存在冒險犯難的情事,真的有那麼困難嗎?
靜敏沉痛地發出抗議,銓敘部當局者的死腦筋,把責任全部推給飛安報告結果尚未出來,這樣子的行政怠惰,不僅靜敏無法認同,就連社會大眾也無法認同!
今日下午靜敏透過電話直接與銓敘部周弘憲部長對談,本席強力要求銓敘部應立即召開因公審查小組會議,並已獲得周部長口頭承諾,將於明天下午2:30召開,靜敏期盼明日能有圓滿的結果,讓逝者得以安息,生者得以慰藉,存歿兩安。
黑鷹直升機失事蘭嶼 在 蘭嶼守護天使- Posts 的推薦與評價
國防部黑鷹直升機失事釀成8死嚴重意外,包括參謀總長沈一鳴等多名軍官罹難。黑鷹直升機前年2月在蘭嶼執行接送病患回台治療勤務時,也曾發生墜海意外,當時造成機上6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