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經濟學原理:
1、機會成本:指從事這種事而放棄其他事情的價值。
2、成本效益原則:使所有經濟學概念的源頭。它提出唯有當行動所帶來的額外效益大於額外成本時,你才應該這樣做。
3、一價定律:當貿易開放且交易費用零時,同樣的貨物無論在何地銷售,用同一貨幣來表示貨物價格都相同。
一價定律指出。任何試圖利用富人願意多花些錢的想法的供應商,都會給競爭對手創造出直接獲利的機會。
4、市場清算價格/平衡價格:當願意以市場主流價格購買該產品的消費者數量,與願意販賣該產品的生產者數量,與願意販賣該產品的生產者數量相當時,特定產品的產品市場處於平衡狀態。
5、競爭性勞動力市場的基本原則:雇員的工資與他為雇主在盈虧平衡點上鎖創造的價值大致成正比關係。
6、規模經濟:平均成本隨產品單位產量的增加而下降。
7、難於造假原則:倘若潛在的對手之間的某個信號真實可靠,那必定難於造假。
🔺二、生活中的經濟學
1、A的演唱會是免費,B的演唱會是40美元。如果選擇去看A的演唱會,必定會放棄B的演唱會,但B的演唱會可以在其他時間看。B的演唱會在你心目中的價值是50美元。如果不去看B的演唱會,錯失了自認為價值50美元的表演,但省下了40美元,所以放棄的價值是50-40=10(美元)。如果A的演唱會價值大於10美元,就去看A的演唱會。如果A用的演唱會價值小於10美元,就去看B。
2、一個鬧鐘,在校內賣20美元,校外賣10美元,此時你會選擇去哪裡購買呢?再來看另一個例子,如果一台筆記本電腦在校內賣5510美元,校外賣5500美元,此時你又會選擇去哪裡買呢?
對於前一個例子,很多人會選擇去校外買,畢竟便宜了一半,對於後者,很多人會選擇去校內買,因為,十美元對於五千美元來說並不算多。但在經濟學中,並不能這麼看。兩者的成本和效益是相一致的,所以答案應該是相同的。
3、產品設計既要符合消費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滿足賣方保持低價,便於競爭的需求。
4、產品設計的功能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則,當且僅當收益不低於成本,才能採取行動。因此,只有收益(以願意支付額外費用的消費者數量來衡量)不低於成本(以增加某一功能所能吸引的額外消費者數量來衡量)的時候,才應當增設某一產品功能。
5、(對一價定律進行解釋)比如有些供應商會低於另一部分的供應商的價格賣給客戶,賺取差價的同時又能提高銷量。書中指出,就算是供應商聯手向富人賣高價,窮人也會從中作梗,,他們按照窮人的價格低價買入,再比一些供應商更低一點的價格賣給富人,賺取差價。所以,發展到最後,差價就會越來越趨向零。(“一價定律”適用完全競爭市場)
6、(對競爭性勞動力市場的基本原則進行解釋)同一公司的同一工作小組中,生產效率最低的員工,收入比自身創造的價值要高;生產效率最高的員工,收入卻比自身創造價值低。
更高的收入實際上是對職位較低的人進行補償,畢竟大多數人更喜歡高級職位。從另一個側面講,這些人雖然得到較高的工資,但是在職業滿意度等其他方面沒得到更好的滿足。
7、設置折扣門檻:對於價格敏感者打折,又不需要對其他買家降價。打折同樣可以讓原本不用買的顧客下決心購買。
為什麼稱為門檻呢?①購買者要關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進行打折;②購買者需對想買東西的時間延後,等待打折時間。
例:*臨時變動或購買的飛機票總比提前預定的價格高。這是因為臨時變動或購買的多為商務人士,對價格不敏感或者有公費報銷,所以收全價。而提前購買飛機票的人多為度假人士,所以打折。
*百老匯的票價在演出前會打折,而提前購買這則要全價購買。這是因為提前買票的多為高收入者,他們對價格比較麻木,並且工作繁忙的他們只能騰出一晚進行觀看,時間成本也比較高,所以不願意花時間排隊等待打折票。因此,百老匯做出這樣的規定。對於排隊等打折票的人來說,如果沒有打折,或許,他們就不會進劇場了。
8、利用高價格的產品吸引眼球,提高品牌效應,促進其他價位的產品的銷售。
例:維多利亞的秘密為什麼要展出鑲鑽的內衣?這是因為這種上百萬美元的內衣可以吸引大眾的眼球,從而促使別人購買他家其他產品,幾百美元的內衣在展出內衣的對比下就不算什麼了。
9、百貨公司為什麼將男裝放在低樓層而女裝卻放在高樓層?雖然大多數男女都希望在公共場合衣冠得體,但在女性身份認同構建中,外表佔比重更大。而且,女性在服裝上的開支比男性高兩倍。說明,女性在選擇衣裝時比男性認真謹慎。因此,乘坐電梯並不會大小女士們買衣服的念頭。但是,一點微不足道的障礙,也會使許多男士打消買衣服的念頭。
以上是節選書中的部分例子,更多有趣的例子沒有呈現出來。
為什麼牛奶裝在方盒子裡,可樂卻裝在圓瓶子?為什麼最暢銷的書和CD賣的比那些不那麼暢銷的要便宜,而最熱門的電影,票價卻比不熱門的電影要貴?為什麼一些國家男性立法者要頒佈禁止“一夫多妻”的法律?等等很多有趣的例子。
🔺三、總結
在我的大學專業課中,也讀過經濟學,但經濟學給我的感覺就是不太能在生活中被應用。看完這本書之後,其實經濟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只是我們有沒有去尋找過。平時看似平常的設計和事物,都是隱含著經濟學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讓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
如果我們懂得了更多的經濟學原理,我們是否在遇到一些商業性活動的時候就能用換一種的思維去看待呢。作為消費者的我們,是不是就可以分析一下商家的商業行為,不盲目地相信售賣者,而是有自己更加理性的思考。
在生活中,很多社會的發展和一些現象和經濟學也息息相關,我們的通訊工具在更新換代,當成本效益不平衡的時候,這種產品就得考慮是推廣還是退出市場。在本書當中,還能看到一些與營銷相關的手段,涉及到很多商業活動背後的原理,並且提及政府部門出台某一政策 對於長遠的發展是有著一定的考慮。如果能夠耐心的看完本書,相信對經濟學也有一個初步的認知。
#elitesinsider
加入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026540257666105/
-------------------------------
加入「精英閣」= 一年陪你读完100本经典好书
➡️15-20分钟读书音频
➡️干货总结思维导图
📍還在等什麼?趕緊点击鏈接🔗:https://pay.weread.com.tw/facebook/jingyingge/
-------------------------------
馬來西亞 Shopee FREE Shipping
https://shp.ee/a54n9zf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
「1 1大於2的例子」的推薦目錄:
- 關於1 1大於2的例子 在 Elites insider 企業精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1 1大於2的例子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1 1大於2的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1 1大於2的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1 1大於2的例子 在 [分享] 1+1不大於2,但大於1 - 看板Boy-Girl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1 1大於2的例子 在 創新2-3》 上一篇提到用演繹法的思維推導到元起點,也就是“第 ... 的評價
- 關於1 1大於2的例子 在 7 探索式資料分析| 資料科學與R語言 - Yi-Ju Tseng 的評價
1 1大於2的例子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獨立評論網路文章發表】孩子偷竊說謊怎麼辦?讓父母變身偵探,找出背後的動機與解方
。
在親職教養的諮商時,多數都是這樣的劇碼:
家長氣急敗壞或無奈地:「孩子可以做的不去做,講也沒有用,都是故意的...」
親子關係很悲情,不是孩子要氣死家長,就是家長會打罵孩子
這,到底是誰逼誰?
我想,不會是孩子天生來討債,沒有這種人設
而是要求孩子社會化的過程中,某些事不對勁了才會這樣,是孩子的?是家長的?抑或社會化本身就錯了?
去當偵探了解事情歪掉的真相吧
。
尋找偷竊背後的需求與動機
「偷」是不敢光明正大,趁人不備時拿取。與其譴責這樣的行為欠缺道德,不如探討孩子為何這麼做的動機。
首先,刪除「孩子天生就是壞胚子」的假設。不會有人天生無故使壞,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一定有原因驅使他從行為中得到好處。「偷竊」本身是不好的,大多數小孩都知道這件事。但如果明知道偷竊不好還是不顧風險,那就更值得探究背後有什麼夠強的動機了。孩子也許自己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做父母的就來當一回偵探,去找出行為背後的意圖與功能吧!真相只有一個,是「這麼做能滿足他什麼?」底下幾種猜測供大家參考:
。
1.環境誘惑大於意志控制。像我小時候的例子,打開抽屜就能拿錢,實在太輕而易舉,「拿幾個銅板應該不會被發現吧?」等於天天考驗孩子抵抗誘惑的能力。與其要未發育完全的孩子單憑意志力,我都建議不如「抽屜鎖起來」更簡單。
。
2.生活太無聊,拿錢找樂子。錢不是萬能,但沒錢萬萬不能。偷的錢究竟拿來做什麼,有時候從用途可以看出「孩子想要什麼」的端倪。我發現,大部分孩子偷錢也只是想滿足當下的玩樂需求而已。這表示孩子生活無聊,玩手機、看電視可能都被限制,突然發現有錢就可以去做很多事。一個案例是偷錢去夾娃娃,一千多塊的零錢只換到一個盜版玩具。但孩子不在意這個成本,因為他要的只是玩樂過程中的刺激與成就感。另一類孩子是偷錢拿去請客,以金錢維持友誼關係。這可推論孩子原來的人際關係不好,因為沒人跟他玩而想出來這個辦法。孩子想要的是玩伴,只是方法錯了。
。
3.要起疑「太容易被抓的偷竊」。孩子若故意偷竊,通常會精益求精改善技術,以免下次再被抓。然有些孩子很奇特,偷竊被抓好像都不曉得要改進,說謊也是一戳就破,問他為何要這麼做也說不上來,簡直偷得莫名其妙。一直重複卻沒有改進的行為,通常屬「衝動行為」,此時除探求行為動機,還要另外考慮孩子是否有特殊狀態,主要是發展障礙,如注意力缺乏(無法延宕情緒滿足,當下想要就行動)、亞斯伯格特質(自我中心的想法,固執認為這是拿、不是偷)等等。發展障礙是先天性神經系統問題,需要尋求專業協助。
。
4.來自他人的壓力。這更麻煩,這不是孩子想偷,而是逼不得已,如被威脅恐嚇、被迫繳保護費,或者是不小心闖禍要賠償對方又不敢講。這類原因除了偷竊行為,孩子在性格表現及生活態度上也會有變化,要特別留意。
。
全文連結: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11355
1 1大於2的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減醣重點文 #事半功倍從吃開始 #嚴重停滯期該怎麼辦 #5種天然代糖分享 #喜歡請+1
肥胖的人謹記這句話『跑步一公里居然才消耗70卡,那還倒不如少吃幾口飯』
* 所以減重先從飲食開始,會事半功倍 *
或許過去減肥大多只強調熱量和低卡,是因為對人體賀爾蒙的運作還不夠熟悉,所以不管你胖還是瘦,通通一視同仁處理,現在則有減醣、有生酮、有斷食,都是針對飲食方式更強而有力的好幫手,因為先從吃開始,才是最簡單又有效的方法
雖然隨著體重下降,最終仍離不開大核心*熱量赤字*四個字,但別忘了,減醣是走長久,學習*維持*的方法,餐盤裡也能有更多的變化
今天我們就再次回到基礎上聊聊,不敢說想法都對,但起碼當初選擇減醣就是因為它的寬容度大,當然也不是要你無限上綱的亂吃,然後再說自己是佛系減醣,而是在良好的觀念下,執行起來會過的比較快樂,看的到效果,以後還不回胖^^
利用飲食減重的最大關鍵,是隨時隨地的控制好*血糖*,記得一件事 *瞭解GI值要比算卡路里輕鬆太多*,我自己反覆做過好幾次測試,百試不厭。結論是,升醣比高熱量要麻煩多了,回胖的速度極快,所以極度嘴饞的時候,我寧願吃氣炸雞皮也不會選擇鱈魚香絲
要如何吃到不升醣才是重點,而不再是把熱量擺在第一位,飲食的內容和比例,就變的相當重要。 2份菜:1份肉:1份澱粉主食,是基礎的原則,也是飲食均衡的起點,隨便拿個超商便當都可以看到類似的組合,別忘了它們可是營養師列出來的
我的習慣是把澱粉和糖再縮小,但你的身體很快就會因為沒有足夠的碳水分解,而有所反應,比如頭暈、抽筋、掉髮、便秘、思緒反應變慢....等等等,這時就需要瞭解微量元素或各種營養素的作用,才能補足身體的需求,尤其生酮的人,就更需要這方面的知識
網路很好找到各種食材GI值的表格,但你一定要先讓自己進入*低醣體質*,才能夠快速的感受到自己是否升醣了,因為醣暈的現象會特別明顯,自然也就會改變飲食的習慣,少澱粉不吃糖減醬汁是關鍵
還有幾個技巧也可以減緩血糖的上升,比如先吃肉、再吃菜、最後才是主食,先吃肉是因為它的油脂多能快速提升身體需要的能量,接著是蔬菜,纖維質不好消化容易有飽足感,最後的澱粉主食也就不會吃太多,引發快速升醣
還有是別混食,比如滷肉飯升醣就極快,或者像是烤鴨捲餅,有甜的醬汁又有麵皮還有油脂,通常吃個幾卷我就直接趴睡了。 但也不是不能吃,只要拆開來就好,甚至乾脆把麵皮省略^^ 雖然少了點樂趣,不過光是改變順序和方式,血糖穩定就會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如果拍攝到豐盛菜色時,我也是用這種方法處理^^
再來是多喝水多攝取好的油脂,喝水容易增加飽足感,平常也能促進新陳代謝,好的油脂可以供給能源又不佔胃的空間,更不會刺激胰島素釋放,還能降低發炎的現象,順便潤滑腸道幫助排便,這兩樣習慣了,還會讓胃縮小提早有飽足感
所以一直以來我都不太躲油,反而是把糖和澱粉主食盡量降低,除了可以吃的更飽又不會很快肚子餓以外,讓身體習慣利用脂肪當做能源後,工作的時間可以更長,頭腦會更清晰,餐跟餐之間也不會有飢餓感,想找零食吃
所以我把自己的飲食方式,定義在減醣和生酮之間,不像生酮這麼絕對但又減少高碳水化合物的攝取,省出來的空間可以挪用到烹調手法和油脂上,能吃的菜色才會夠豐富,這也是我能快速進入斷食並且持續的關鍵,進而擺脫胰島素阻抗的魔咒
但什麼時候,我會把熱量的觀念擺到GI值之前呢?那就是每當我進入*嚴重*停滯期,一兩個月外型或體重都沒有改變時,熱量赤字這四個字,就能很好的派上用場
因為這時你的身體通常產生了什麼變化,已經跟胰島素阻抗沒有關連,或許是基礎代謝率改變,也可能是總熱量消耗降低。不管什麼因素,利用一週到兩週的時間,記錄一下每天卡路里的變化,刻意讓熱量赤字產生,是很好觀察飲食中有沒有盲點的武器
不過~~~許多人把熱量赤字搞混了,以為只要盡量吃的少讓身體挨餓,當消耗大於攝取就夠了,但其實你的身體反而會因為飢餓,導致賀爾蒙不平衡而停滯的更久
比較好的做法是仍然要吃的均衡吃的飽,但當日卡路里的總和要大於基礎代謝率,又小於每日的總消耗熱量(TDEE),通常我的身體會有這種情況發生,都是體重達到一個新的指標,TDEE其實已經改變了但你又沒注意到
ps: 還有另一個可能性是簡易的TDEE其實不太準,所以也可以從攝取的卡路里總和,回推計算出來的TDEE是否正確
簡易TDEE的計算器google一下很容易找到,輸入新的體重數字後,我會先從-300的熱量赤字開始循序下降,如果過了一~二週,體重開始有變化,那就代表之前的飲食方式需要調整了,這是我到目前為止擺脫*嚴重*停滯期最有效的方式,提供給大家參考
當然,除了重新調整飲食內容,你也可以利用高強度的運動來增加熱量赤字的產生,或許就不用傷腦筋花時間去觀察盲點,但別忘了一公斤的脂肪,是需要7000大卡的熱量才消耗的掉,這時.......就看你跟脂肪兄誰更能持之以恆了😂(跑一百公里才掉一公斤耶😆)
希望今天這幾點分享,對正在利用飲食減重的的人有幫助,我屬於慢慢來沒關係,只要方向正確就好的派別,因為我根本沒辦法忍受難吃的東西,會有很嚴重的報復性飲食,反而量不大沒關係,或許這也是我喜歡斷食和酪梨椰漿的原因,它們讓我很方便的調整飲食內容
反而這兩年的減醣生活,對我啟發最大的是維持率,我花了很多時間去學習,如何吃的好,又能維持體重不回胖,而且不用花太多腦袋去計算卡路里或碳水值,至於運動,我覺得就是另一種習慣和堅持了😉
最後,減醣或生酮都不是不能吃甜食,而是多利用無熱量的天然代糖,又或是乾脆從食材中萃取出來,才會有讓人滿意的味道和層次,我稱之為天然減醣菜,比如白斬雞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西班牙蒜蝦櫛瓜麵有沒有~~好餓廚房裡有太多食譜了
至於米麵這類的澱粉主食,無解 ~ 仍然沒找到滿意的替代品,所以只能減量或乾脆不吃來處理,別想著五穀雜糧就會更好,或許是更健康,但碳水一樣是高的,大口吃還是會秒暈,就不在我的名單之內
總之,仍然回到常說的那句話,減肥沒有通吃的招式,只有你才是真正了解自己的需求的人,欲速則不達,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懂我要表達的意思吧 ^^ 哈哈哈哈
很久沒寫長篇文了,喜歡的話請按讚、打個+1 或留言鼓勵嘍~咱們週末見 Peace😊!!
ps: 照片說明裡面還有常用的天然代糖資訊喔^^,大家多看看吧,不然每次寫食譜我都要不斷重提😁
#吃的好又能維持才是減醣強項
#這是中秋蛋黃酥的前導文😆
1 1大於2的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9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提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更新,透過心理學在生活裡的應用,每天陪你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想要每天都有所進步,歡迎訂閱我們的頻道。
你一定聽過這句話叫做「貨比三家不吃虧」,這個建議聽起來很簡單,但是我要告訴你,它其實是錯的!
「比較」這件事情哦,其實會蒙蔽我們的雙眼,如果以購物的情境來看的話,我們是在一個人為設計的環境裡面,去做抉擇;所以商品之間的微小差異,會被過分的放大。
在芝加哥大學的行為經濟學家奚愷元跟張嬌,他們發現了這個現象,而且提出了精辟的例子,他的例子是這樣哦!
有一個求職者,他獲得兩個工作機會,其中一個工作的內容比較無聊,但是年薪有7萬美元,而另外一個工作還蠻有趣的,但是年薪只有6萬美元,你猜他會選哪一個職務呢?
而第2個例子,就是某個人跟他的家人,住在一個略大於美國平均居住面積的房子,大概是280平方公尺。
但是呢,他步行就可以到他的公司,如果以同樣的租金,可以租到1間370平方公尺,但是距離公司有一個小時車程的房子,那他會搬家嗎?
簡單來說,這兩個房子都還算蠻大的,而第1個離他公司比較近,對他來說比較方便;而第2個呢,雖然離他公司比較遠,但是更寬敞更大,那麼回到你身上,剛剛這兩個例子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呢?
其實啊,這兩個實驗結果告訴我們,當人們面對這些抉擇的時候,往往會傾向選擇那種更高薪的工作,還有更大的房子,似乎好像我們比較看重數字的呈現,比較看重那些明顯可見的差異。
而忽略那些比較難具體化的條件,像是呢,這個工作有不有趣啊,或者所謂的交通方不方便、是不是省時,這樣的主觀感受。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發現這樣子思考傾向的研究者認為哦,其實原因就出在所謂的「差異認知偏差」,也就是比較的扭曲效應。
他們證實哦,比較不同的選擇,可能會造成我們內在的誤導;我們一旦接受了其中一份工作之後,收入這個要素,其實就會退居次要。
而我們開始會對每天的工作感覺到困擾,也就是在第1個例子裡面,年薪比較高,但是明顯令人更疲累的那份工作。
其實長期來看,你會比較不滿意這樣的決定,而這樣的決定也會為你帶來更大的負面影響。
因為不愉快的工作負荷是你每天都要面對的壓力,而優渥的薪水帶來的良好感受卻會日益消弱啊,一旦習慣了領到某個數字的薪資,漸漸的你就會對這個數字越來越無感。
可是呢,幾乎沒有人會去比較這兩者之間的差異,所以選擇高薪,但是枯燥的工作,那些人哦,有可能做出了極為錯誤的選擇。
「比較」這個行為本身,它就會強調不同選擇之間的差異性,但是這些差異性之所以會不重要,是因為我們日後,我會每天做這樣的比較啊!
你不會每天計較自己的薪資,可是你每天的工作內容,卻是你每天都會注意到的事情。
所以你到底要選擇一個薪水比較高,但是無聊透頂、爛透了的工作;還是要選一個薪水、稍微差一點,但是很愉快的呢?
然而這個部分也有其他的解釋,像是在這兩個例子當中的當事人,可能會傾向於高估既成的事實;也就是高估選項當中比較容易測量,而且比較可以合理評估的特徵,像是薪資啊、像是房子的大小啊!
但是在此同時,只能透過感性判斷的這些軟性特徵,就會慢慢的被淡化,科學家把這樣的現象稱為「世俗理性主義」。
世俗理性主義在這裡的體現就是,比起一個多樣化有趣的工作,可以帶來的快樂感,那麼1萬塊美元聽起來似乎感覺起來會更實在,這就是「世俗理性主義」。
而第3種解釋就是,我們的決定比較偏好那些具體有形,而且直接的好處,並且會忽略日後才會出現的缺點。說穿了,這樣的想法就是先拿到錢再說,在心理學裡面叫做「媒介最大化」。
其實這三種行為決策常常發生交互作用,選擇高薪,但是無聊工作的人,顯然高估了薪資比較的結果。
但是由於薪資的差距是鐵錚錚的事實,再加上人們總是會把金錢擺在第1位,所以才會賦予它比較高的重要性。
結果呢,就造成這個決定,會讓當事人一直覺得自己做錯了事情,然而談到這裡,不管是差異認知偏差,還是世俗理性主義,還是媒介最大化,它都是一種我們簡化知識獲取跟決策的方法。
但這些方法,也就是這些比較的方法,往往都會讓我們做出,我們會後悔而且不快樂的決定;因為長期來看,你可能很快的會對於自己的薪資跟房子大小覺得無感,可是你的主觀的幸福感,你是不是省下時間做你想做的事?
或者是你的工作,是不是讓你每天都很開心,有成就感,它卻是你的everyday life,所以聽到這裡你還要繼續比嗎?
如果你的答案,仍然是要繼續比的話,那我只能祝福你!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還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除了訂閱我們之外,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我們需要你的支持。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推出了一門線上課程叫做【自信表達力】;其實呢這一門課,回到它的最核心的精神源頭,它也蠻符合我們今天所提的。
我們常常在面對表達任務的時候,都會有一個完美的想象,也就是把現在的自己,跟那個完美的形象去做比較,然而這樣的比較,往往會讓你感覺到非常的挫折。
你會有一種覺得自己不管做多少努力,都沒有辦法做到那完美的形象,其實我要告訴你的就是,正因為你有一個完美的想象,這就是為什麼你沒有辦法做好表達的原因。
如果你想要知道更多,如果你想要知道怎麼樣從你的內在,去解放這樣的迷思,讓你在表達裡面如魚得水、自然自在的話,那麼【自信表達力】就是為你設計的。
期待你的加入,相關的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希望我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1 1大於2的例子 在 創新2-3》 上一篇提到用演繹法的思維推導到元起點,也就是“第 ... 的推薦與評價
Tiada huraian foto disediakan. SebelumnyaSeterusnya · 閱讀《1》+ 思維《1》大於 ... ... <看更多>
1 1大於2的例子 在 7 探索式資料分析| 資料科學與R語言 - Yi-Ju Tseng 的推薦與評價
nPlayer nTeam nPosition ## 1 476 31 6. 計算統計值的功能通常會與其他功能合併使用,像是與前述 filter() 功能Ch 7.3.2合併使用,可計算出場分鐘數大於2500分鐘的 ... ... <看更多>
1 1大於2的例子 在 [分享] 1+1不大於2,但大於1 - 看板Boy-Girl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在一些分享文章內會看到兩個人在一起,應該要1+1>2,
對於這點,我有些不同的看法,
當兩個獨立的1結合在一起,變成了1.1,
那麼這兩個獨立的1就共同獲得了一個比原本自己更大的數了。
生活就像一盤大雜燴,裡面有你喜歡也有你不喜歡的菜,
單身的時候你必須獨自面對吃完它,
但兩個人的時候,
可能他討厭蘿蔔,而你可以接受,那麼蘿蔔就由你負責吃掉,
而你討厭的花椰菜則可以交給他,
或許還會有茄子這種沒人愛的食物,那麼就還是各自把自己的分量給吃完,
透過這樣的模式,雖然不是所有討厭的事物都獲得了解決,
但已經可以充分的降低一人獨自面對的負擔,
兩個人在一起雖然沒法獲得超出2個人的資源,
但卻可以透過合理的分配,讓資源應用的效率大於個人,
而這是我認為比較合理的"兩個人在一起後變得更好"。
1+1>2 這個說法容易讓人想像當從"自己"變成"兩個人"時,
自己的生活會有巨大的飛躍,
也因此可能就會出現:
"如果兩個人吃飯還要AA,那跟我一個人去吃飯有什麼不一樣?"
這類的想法了,
但實際上從這例子來看,其實你是在將對方變成0,從而讓自己獲得2的感受。
1+1從來不會大於2,不論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
生活中該面對的各種鳥事總還是得面對的,
愛情該追求不是透過剝削對方來獲得大於2的感受,
而是應該透過共同面對來獲得大於1的結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4.218.16.16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y-Girl/M.1635098472.A.D90.html
其實這邊的數學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我想表達的是當從兩個獨立的個體,合成一個整體時,
即使這個整體的價值並不是兩個個體的疊加,
但對於個體的價值感受仍是大於單獨個體。
這就是我想分享的,所謂的1+1>2的概念,
很容易讓誤以為當從單身變成兩人,生活要有巨大的改變和提升,
但其實不論單身還是兩人,該付的錢、該做的家事都還是在那裏,
兩個人依照適性共同承擔能達到比一個人更有效率的成果,
但1+1>2 的說法則容易讓人有錯誤的期望,
以為兩個人在一起這些生活瑣事都會自然消失了。
我是認為像結婚後應該視為一個整體而非一個個體,
不過從推噓文來看,的確普遍都還是以個人主義為主。
其實兩個人在一起,會比一個人多更多需要付出的,
但覺得在扯到這塊似乎又有點離題。
我想表達的在上面有再補充了,鄉民都是數學大師,不會被誤導的~
當有人想要大於2時,總要有人拿出自己的價值去彌補...
You got it.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