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少利用這個粉絲團請大家幫忙投票,不過因為攸關我們頭城認真優秀的小主播群....
投票這麼簡單不給他們一點鼓勵怎麼可以!!
「點擊底下連結」 - 「投票(FB授權)」 - 「送出」
就完成了!!感謝大家!!!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3Q陳柏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國家語言發展法》自2019年總統公布施行,今年是施行後第一階段要交初步成績單相當重要的一年。上個月總質詢教育及文化組,我向行政院蘇貞昌院長、文化部李永得部長、教育部潘文忠部長質詢相關法規進度。而今天我來到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向教育部潘部長深入了解有關教育部部屬社教機構本土語言多元化以及本土語言課綱書...
111學年 本土語言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國家語言發展法》自2019年總統公布施行,今年是施行後第一階段要交初步成績單相當重要的一年。上個月總質詢教育及文化組,我向行政院蘇貞昌院長、文化部李永得部長、教育部潘文忠部長質詢相關法規進度。而今天我來到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向教育部潘部長深入了解有關教育部部屬社教機構本土語言多元化以及本土語言課綱書面語名稱。
#本土語言多元化友善環境
去年暑假期間辦公室接到民眾陳情,表示教育部部屬機構部分展覽僅只提供華語服務,專業用語部分也無法全然使用台語解說。為了解實際情形,辦公室隨即發便簽向教育部了解情況。據教育部回覆的內容我們可以發現大多數場館主要以華語、英語、日語,以及縱使有提有供台語,但卻不見有民眾預約。
我希望教育部能主動調查了解,若有設置這類的服務,當然要好好宣傳讓大眾知道有提供本土語言導覽,若真的沒有設置此類服務,那就著手補強。並且,有機會提供資源後,我希望在「品質」上能有所要求,期望未來導覽因地制宜可以逐步做到全台語、全客語、全原住民語。專業領域用語在以前是沒有機會被創造,不是沒有詞彙,這就是所謂語言「現代化、專業化」,期望語言發展的路上持續與時俱進研究和發展。
#讓台語成為台語
此外,我在今年 3 月 23 日總質詢時間有限,沒有機會來得及向潘部長追蹤去年 10 月在委員會質詢有關「台語不是閩南語」,那時部長回應表示各部會名字要一致。今年 1 月文化部表態擬規劃 #書面語 為「台灣台語、台灣客語、台灣原住民語」,因此這次就本土語課綱和母語教材課本的書面語使用,來跟部長做討論。
在此我想給語教育部潘部長肯定,感謝部長正向表態,當國家語言發展報告針對語言種類定義公告之後,教育部相關本土語言書面名稱一定會讓它一致化。
《國家語言發展法》施行兩年,但我們在中央部會相關網站和課本,還是會看到過去中國國民黨政府打壓台灣母語的用詞遺毒,把台灣母語稱之為「方言」,實在非常可惜。希望今年在語言名稱書面語定義公告出來,逐一對名稱用語盤點並修正。
台灣本土語言相關議題我會繼續追蹤及關心,期望中央部會上下確立實踐的決心,共同打造台灣本土語言的友善環境。
所以,這次我特別要求教育部:
1. 中央先行示範規劃多語言友善環境,帶動地方社教場館,培養全台語、全客語、全原住民語之導覽內容
2. 部屬場館機構本土語言多元語言友善空間「常態化」,並多加積極宣傳。
3. 教育部為《國家語言發展法》教育主管機關,應積極改正「閩南語」及「方言」一詞。
4. 十二年國教111學年度上路前,本土語文課綱教材課本積極處理「書面語」,不再使用閩南語稱呼。
111學年 本土語言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臺灣歷史 #臺灣地理 #臺灣族群 #臺灣社會
#原住民教育 #鄉土教育 #母語 #文化地理學
國際母語日
國際母語日定為每年的2月21日,由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於1999年提出倡議,從2000年起,每年的2月21日為國際母語日。目標是向全球宣傳保護語言的重要,促進母語傳播的運動,避免地球大部分語言的消失。
台灣於2017年公布施行《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使原住民族語言提升為國家語言的地位。
根據國家語言發展法,111學年起中小學生必修本土語言,包括閩南語、客語、原住民語、馬祖的閩東語和手語。(選擇一個)
今日原民會於活動中,全程比照聯合國國際會議模式,採阿美、排灣、太魯閣、鄒、中文、英文等6種語言同步口譯,作為營造族語使用友善環境的示範,為公部門行政會議首例。
蔡英文指出,現在學校有專職族語老師和教保員,地方政府設有推廣人員,各族族人也紛紛成立學習族語的推動組織。另外,透過族語師徒制,獎勵族語家庭的措施,讓說族語這件事情重新回到生活裡,讓族語真正回復是「母親的語言」。
蔡英文也感謝所有推動族語復振的參與者,讓更多人願意使用族語;當族語成為日常生活的語言,原住民族語言落地生根,找回原住民族語言的生命力,政府投入的預算才更有意義,而原住民族的語言是台灣不可或缺的聲音。
111學年 本土語言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國家語言發展法》自2019年總統公布施行,今年是施行後第一階段要交初步成績單相當重要的一年。上個月總質詢教育及文化組,我向行政院蘇貞昌院長、文化部李永得部長、教育部潘文忠部長質詢相關法規進度。而今天我來到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向教育部潘部長深入了解有關教育部部屬社教機構本土語言多元化以及本土語言課綱書面語名稱。
本土語言多元化友善環境
去年暑假期間辦公室接到民眾陳情,表示教育部部屬機構部分展覽僅只提供華語服務,專業用語部分也無法全然使用台語解說。為了解實際情形,辦公室隨即發便簽向教育部了解情況。據教育部回覆的內容我們可以發現大多數場館主要以華語、英語、日語,以及縱使有提有供台語,但卻不見有民眾預約。
我希望教育部能主動調查了解,若有設置這類的服務,當然要好好宣傳讓大眾知道有提供本土語言導覽,若真的沒有設置此類服務,那就著手補強。並且,有機會提供資源後,我希望在「品質」上能有所要求,期望未來導覽因地制宜可以逐步做到全台語、全客語、全原住民語。專業領域用語在以前是沒有機會被創造,不是沒有詞彙,這就是所謂語言「現代化、專業化」,期望語言發展的路上持續與時俱進研究和發展。
讓台語成為台語
此外,我在今年 3 月 23 日總質詢時間有限,沒有機會來得及向潘部長追蹤去年 10 月在委員會質詢有關「台語不是閩南語」,那時部長回應表示各部會名字要一致。今年 1 月文化部表態擬規劃書面語 為「台灣台語、台灣客語、台灣原住民語」,因此這次就本土語課綱和母語教材課本的書面語使用,來跟部長做討論。
在此我想給語教育部潘部長肯定,感謝部長正向表態,當國家語言發展報告針對語言種類定義公告之後,教育部相關本土語言書面名稱一定會讓它一致化。
《國家語言發展法》施行兩年,但我們在中央部會相關網站和課本,還是會看到過去中國國民黨政府打壓台灣母語的用詞遺毒,把台灣母語稱之為「方言」,實在非常可惜。希望今年在語言名稱書面語定義公告出來,逐一對名稱用語盤點並修正。
台灣本土語言相關議題我會繼續追蹤及關心,期望中央部會上下確立實踐的決心,共同打造台灣本土語言的友善環境。
所以,這次我特別要求教育部:
1. 中央先行示範規劃多語言友善環境,帶動地方社教場館,培養全台語、全客語、全原住民語之導覽內容
2. 部屬場館機構本土語言多元語言友善空間「常態化」,並多加積極宣傳。
3. 教育部為《國家語言發展法》教育主管機關,應積極改正「閩南語」及「方言」一詞。
4. 十二年國教111學年度上路前,本土語文課綱教材課本積極處理「書面語」,不再使用閩南語稱呼。
2021-03-31,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教育部 潘文忠部長。
===============================
【烏日服務處】
地址|臺中市烏日區中山路一段525號
電話|(04)2337-738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沙鹿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沙鹿區中山路537號
電話|(04)2662-091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霧峰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霧峰區文化巷57號
電話|(04)2330-56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大肚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大肚區自由路148號
電話|(04)2699-890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服務處】
地址|台中市龍井區中央路三段169號
電話|(04)2639-116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9:00-18:00
【龍井新庄聯絡處】
地址|434-006 台中市龍井區新庄街一段138號
電話|0917-191-058
【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周四 19:00-21:00
沙鹿─每週三 09:30-12:00、每周五 19:00-21: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龍井─每週三 19:00-21:00
霧峰─每週五 19:00-21:00
【免費長照 2.0 諮詢服務】 (需事前預約)
烏日─每週三 16:00-18:00
沙鹿─每週二 16:00-18:00
大肚─每週二 19:00-21:00
【3Q聽你說 委員服務時間】 (需事前預約)
大肚─週二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龍井─週三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烏日─週四 19:00-21:00(每週委員時間)
沙鹿─週五 19:00-21:00(每月一、三週委員時間)
霧峰─週五 19:00-21:00(每月二、四週委員時間)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訂閱3Q的Podcast → 3Q陳柏惟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3QTan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nOts6lDAlw/hqdefault.jpg)
111學年 本土語言 在 本土語言納必修課程師資卻仍未到位- 公視手語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本土語言 納必修課程師資卻仍未到位】 因應#國家語言發展法,從 111學年 ,也就是今年9月開始,包含台灣手語在內, 本土語言 要全面納入國中小和高中的必修課程。 ... <看更多>
111學年 本土語言 在 [新聞] 獨/千人跨校搶修卻喊卡! 北市5明星高中- 看板AfterPhD 的推薦與評價
獨/千人跨校搶修卻喊卡! 北市5明星高中微課程新學年將停辦
2023-06-18 22:03
聯合報/ 記者趙宥寧/台北即時報導
高中本土語必修上路一年,各校多將這二學分安排在高一彈性學習時段,但該時段是課表
上自主學習、特色課程、選手培訓的唯一空堂,教學現場抱怨課綱特色遭摧毀。建中、北
一女等五所明星高中自2019年起,與鄰近八所大學合開微課程,每年吸引上千人跨校搶修
。但本報掌握,五校微課程確定在本學期結束走入歷史,112學年起不再開設,也有多校
因應本土語上路,自主學習時數只能縮編。
彈性課程是高中新課綱一大亮點,本土語必修上路前,每周至多三節彈性課,學生有充裕
時間自主學習,但本土語必修自111學年上路後,考量本土語銜接、課程規畫、升學壓力
,課綱也要求高醫開設為原則,學校多安插在高一彈性課。也有學校想拚一學期趕完本土
語,好讓另一學期能留下三節完整彈性課,卻因單學期每周要塞二節課才能滿足二學分,
該學期學生自主學習形同歸零。
北一女、建中、師大附中、中山女高、成功高中五校組成策略聯盟,自2019年10月起,每
周三下午安排三節彈性學習,與台大、政大等八所大學開設微課程,每一門課都是6周、
18小時的紮實內容,涵蓋資訊、醫藥衛生、財經等18個學群,不乏許多熱門課程,每年吸
引上千名高中生跨校搶修。
根據各校111學年課程計畫書,除了師大附中將本土語在高一上、下學期對開,其餘四校
以聯盟合作、師資不足為由,將本土語安排在高二。但本報掌握,本土語必修上路後,聯
盟解散傳聞甚囂塵上,經過數個月討論,五校微課程日前確定本學期結束後喊卡。
但在聯盟課程結束後,本報查閱各校112學年課程計畫書,僅建中、北一女112學年將本土
語開回高一,成功高中、師大附中、中山女高仍維持高二開課。據了解,各校也並非合作
中斷,而是將各自尋找資源調整開課,或改為小型校際與大學合作開設微課程。
台北市教育局證實,五校聯盟微課程確定「轉型」,理由是各校有課程精進調整需求,包
含每校課程架構與特色活動互有差異,聯盟綁定時間需考量各校排課時段,如本土語文、
校訂必修等,各校與大學端也有不同合作方案,與目前聯盟功能重疊。
針對其他未組成策略聯盟的高中,過去多在彈性課程讓學生自主學習,本土語上路後,自
主學習時數也變得破碎。全中教理事長高孟琳表示,本來每學期會請學生撰寫自主學習計
畫,自行安排執行時間與進度,本土語上路後確實縮減到自主學習的時數。
高孟琳無奈表示,本土語是語發法明訂的部定課程,高中不能不上,就算會衝擊學生自主
學習,教學現場也只能接受。
教育部說,本土語納為部定課程課綱,所需新增的節數、學分數,是依據「國家語言發展
法」相關規定進行最小修訂,不調動現行部定領域、科目課程節數、學分數,避免過度干
擾各校課程教學規畫,因此彈性學習時間每周上限仍是三節,高中職學生修業年限中,自
主學習合計應至少18節,學校仍需依相關規定實施自主學習。
https://udn.com/news/story/6885/7244193?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6.190.7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fterPhD/M.1687097997.A.4A0.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