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幸福,所以我選擇原諒
你有恨的人嗎?你有一輩子都不肯原諒的人嗎?
今天要與你們分享的這段故事,其實我掙扎了很久,因為它曾是我人生中最錐心的痛,一段不願提起的往事。
但願路過並駐足的你進來聽故事後,能得到溫暖及勇氣,再次啟程在你的人生道路上,勇敢邁進。
20年前,在我的身上發生了一段故事,從此改變了我的人生。
那是一個酷熱的炎夏,對於大部分的高中生來說,即將面臨的大學聯考,讓他們喘不過氣來。但是對我而言,卻是滿懷期待的,因為我將展開一段驚奇又新鮮的留學之路。
當年,住在美國的阿姨主動提出,願意資助我去美國念大學的資金,這對當時生長在一個鄉下地方小康家庭的我,是連作夢都沒想過的事情。而我在毫無任何國外生活概念的情況下,收拾了行李,揮別了養育我17年的家和疼愛我的家人,起程到美國去了。
到了美國後,我暫時住在阿姨的家中,與阿姨全家、舅舅和舅媽大夥一起生活,雖說我有好幾年沒與他們見面了,但我還依稀記得小時候這群長輩是非常疼我的。
尤其是阿姨,在我心目中,她活潑、健談、開明,就像是救國團裡帶領團康的大姐姐一樣,讓我變得與她無話不談。
某天中午我一個人在家,舅舅趁午休回來了,他把我引到臺階上坐著,然後對我說:我警告你喔,妳可不要把阿姨的女兒帶壞了!話畢,他又趕回公司上班了。
當下,我啞口無言,完全不知道為何我會被劃上這樣的符號 『一個會帶壞別人的女孩"? 』
我可是一個在女校讀書,從來沒有超過晚上6點回家,沒有翹過課,長得就像是電影少女時代裡,那個林真心變漂亮前的翻版。
在我的心中一顆"被背叛"的種子,已經悄悄種下了。
開學後,一切對我這個來自彰化的小孩來說,都是那麼的新奇!第一次吃Subway、第一次聽到老外叫我 “Sweetie”、第一次聽到大家對我說” Have a nice day”、第一次看到黑人同學打籃球的英姿,第一次聽到現場美式足球賽的歡呼聲、第一次看到雪景、第一次 與喜歡的男生坐在草地上看夕陽,唱著"橄欖樹"給他聽…….
但,這也是我第一次接到父母暴跳如雷、吼聲霹靂的電話。
在對話裡我不斷地說著:我知道~ 我有好好唸書,我不會亂交男朋友,我知道是阿姨資助我,我知道,我知道……..在電話中我一直不斷地為自己辯解!
我不能理解為什麼媽媽和爸爸每一次在電話裡所說的話,都充滿了不信任、充滿了責備、充滿了大聲辱罵,他們不斷地說: 妳阿姨說….. 妳阿姨說……!
爸爸、媽媽一聲聲的『妳阿姨說』已讓我心中那顆"被背叛的種子"萌了芽。
從此,每回宿舍房間內電話響起時,我的身體便不斷地顫抖,與爸媽通電話這件事開始讓我產生了恐懼。
//////////////////
那是一個積雪約20-30公分的耶誕節,也是一個改變了我命運的季節。
『妳媽媽的債務由我們來還』阿姨這樣對我說。
我不知道媽媽的債務從何而來,或是欠債金額,但當腦子還在咀嚼阿姨的話時,雙腳已不受控制地往地板一跪,頭也不甘示弱地跟上腳步『往地上磕』!
我擁有的不是甜蜜17歲(Sweet 17),而是一幕幕『向阿姨及姨丈磕頭,謝謝他們的恩惠』的磕頭景象!
跪在地上哭紅雙眼的我對姨丈說: 我會努力唸書的,我一放假就會到你的工廠幫忙做事,我會乖的。
那天開始一切都不同了,我默默地退去到美國開心留學的外衣,披上了『我媽媽欠他們錢,我需要報恩的厚重外套』!
我開始到阿姨的工廠幫忙做事,一天7.5個小時站在生產線不斷地做工,每天我比誰都急著把午餐在15分鐘之內吃完,並在大家回生產線前,我已經衝回去繼續工作,一天8個小時裡面,我只有15分鐘是坐著的,其餘時間都是站著。
回到家後,同住的舅媽把我拉到一旁說:你待會兒等大家洗完澡後妳再去洗,不然熱水越到後面會越不熱。還有,你最好開始幫忙煮飯,反正就是做越多家事越好!
妳要想想,妳跟住在這裡其他的孩子不一樣,妳媽媽欠他們錢!
我拖著疲累的身子、忍著眼淚小聲的回答:我知道了,我跟其他小孩不一樣。
我好想家,想念最疼我的外公,想念那個不富有卻很溫馨的家。
每一天,我的手隨著生產線轉帶一樣,不停的動,腦子也不停的告訴自己:我要當一個乖小孩,因為我跟其他的小孩不一樣,我要幫媽媽!
某天中午,就像往常一樣我急忙吃完午餐,並趕在大家前面先回生產線上做工,突然耳邊出現了一個聲音:
『妳這個查某內心在想什麼,我怎麼都看不透。』
是阿姨!她的雙眼眐眐地直視著我,我的身體在那溫暖的暖氣房內,瞬間降溫,彷彿我正躺在外面,那一片深達20公分的積雪上。我不能理解為什麼她會對我說出這樣的話。
我17歲,但在她眼裡我是『查某』!
/////////////////////////
💫承上篇
暑假結束回校後,我找到了打工的機會,也開始非常努力的讀書、練琴(我的主修是鋼琴),我告訴自己一定不可以讓父母失望,不可以被當!我可是付不起重修學費啊!
那年,我得到了學校鋼琴比賽第二名,因而受邀在國際學生宴會上表演。
當晚我非常的緊張,一上台彈不到幾分鐘,我居然整個當機,完全無法繼續。
當下,我鼓起了勇氣站了起來,轉身向現場幾百名賓客鞠躬,用英文向他們說:
Please give me one more chance! 請你們再給我一次機會。
全場掌聲如雷,所有的人都在為我打氣,而我也不負眾望,完美地完成了我的演奏,並驕傲地接受全場起立為我的勇氣鼓掌。
當時我是多麼希望爸、媽在現場,我相信他們一定會以我為榮的,女兒沒有讓你們失望!
回到宿舍後,我的朋友們都非常替我高興、驕傲,正當我們嘰哩呱啦興奮地聊著今晚的事蹟時,改變我命運的一通電話響起了!
媽媽,我告訴你,今天晚上……..
我接起電話,一句話都還沒有講完,另一頭的媽媽不斷地責罵我,一直在我身上冠一些莫須有的罪名,我徹底崩潰了,話筒從手中滑落。
身旁的室友馬上接了過去,對媽媽說: 阿姨,Vita 很乖的,她的成績及在校表現都非常的好。
『成績好,並不代表品性好』 !!!媽媽說了這句話。
我哭得全身發抖,我最愛的父母,他們應該相信我,如果連我自己的家人都不信任我了,那我要這個家做什麼!
17歲的我,選擇了不告而別,在朋友的幫忙下,逃到了日本!
////////////////
這一逃,我也斷了與外公一家最深刻的情緣。
一個我從小到大天天要通電話的阿公,我最愛的阿公,因為在阿姨們的壓力下,他告訴我他必須藏起他對我的愛,必須讓我走。
我失去了他,我摯愛的外公。
我無法去探望他,我無法陪著他,但最令我失望的是,為什麼連從小把我帶大的阿公,當時都選擇不相信我!
20年了,那變成是一件塵封的往事,變成了是我人生中最遺憾的事蹟。是一段我不想面對,也不願再提起的故事。
////////////////
2015年,就在回台參加弟弟婚禮前,妹妹的一通簡訊,讓我這段塵封以久的往事,再度被掀起,妹妹說位子安排有困難,我必須與阿姨同桌。
我直覺性的回覆: 你這不是為難我嗎? 你這不是逼著我去面對一位我恨了20幾年的人嗎?
我無法控制自己的淚水,往事歷歷在目,當時的每一句話、每一個情景,我都沒忘,只不過一段段地將它們埋在心裡的某一個盒子裡。
婚禮前夕,我看到她了!
當時的我就像是被拉回20年前站在生產線前面的那個女孩,我面對著阿姨。
突然之間一股勇氣在我體內油然而升,我走到阿姨的面前牽起她的手,把她拉到房間裡,然後,我對她說:
20年了,我想我欠妳一個交代,我必須告訴你我當年不告而別的原因。
就這樣,我不斷地說著,她不斷地聽著,我們時而哭泣,時而歡笑,時而激動、時而擁抱。
一切都過去了,愛與勇氣,讓我們理解了彼此,讓我們為當時的事件,劃下了休止符。
當我走出房間後,我的外公、外婆他們老人家留著淚、抱著我、臉上堆滿的笑容告訴我:我的乖孫兒,你好乖!
////////////////
我的人生中有20年的時間,總是在緬懷著那段失去的親情及遺憾著沒有親情的空白。
從一開始的不原諒自己,認為自己罪大惡極,不告而別!
漸漸地我一點一滴累積著原諒自己、並理解自己靈魂此生所要學習的課程!
這一步步走來,我從來沒有後悔過自己的任何決定,我反而非常感恩路途中所發生過的點點滴滴,因為它們就像是肥料般,讓我從恨自己、恨阿姨,孕育了『原諒自己及原諒別人』的勇氣。
『語後』
你的人生中是否有讓你無法忘懷、錐心刺骨的痛與恨?它是否讓你時而想起便淚崩無法自拔;它像是藤蔓將你的腳踝綁著,讓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寸步難行!
我說: 原諒你自己吧!
當時的你所做的每一個決定、所說的每一句話,無論你是否傷害了別人或是自己,都是以你當下的能力,所能做的唯一選擇。
我說: 原諒了自己,才有勇氣原諒對方!
選擇原諒不是軟弱、不是忘懷、不是認輸!而是覺醒、並看清這世間的所有人、事、物,只不過都是幫助你學習、靈魂再次進化的教具!
⭐️傷口,都是光明進入你的地方- 詩人 魯米
The wound is the place where the light enters you - Rumi
誰活著,心沒有被捅個幾刀,或背負著不可抹滅的傷疤!但我真心感恩那些讓我得到傷疤的人事物!
沒有你們,我或許無法看見自己,因為你們,我學會了原諒,因為你們,我學會了愛自己,因為你們~~~~~
我擁有看見『光明』的勇氣與能力。
////////////////
能否原諒並不代表比別人清高、高尚、領悟力高或能力強, 它或許只是代表『你的靈魂已準備好』。
我在與阿姨重逢之前,根本沒有想過要原諒她;但在那個moment 就是發生了。
一股不可思議的力量,讓我選擇了原諒。我並不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或比任何人高等,只是單純地擁有一股力量,讓我走向了原諒。
原諒了在這段回憶中的自己、及所有的人事物,更確切的說,是我準備好了把那塊悲傷用『自己的愛』來澆灌,綻放更多探索自己人生無限可能的勇氣。
無論你還懷有多少恨、多少傷地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永遠別忘了對自己說:
辛苦了,謝謝你所做的一切努力!我愛你❤️
With love,
Vita
#寬容 #寬恕 #原諒 #放過自己 #愛自己 #選擇善良 #人生好難 #放下 #如何原諒 #勇氣 #台灣人在澳洲 #台灣女孩 #重訓 #重訓女子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30歲 去美國 讀書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四種人,正在飛往美國!
去年,全球疫情嚴重,台灣人們,與喜歡台灣的人,紛紛來台灣,度過這安心又愉悅的一年。
沒想到,今年五月中後,豬羊變色,台灣開始爆發本土疫情,疫苗又遲遲等不到,開始有一批又一批的人,準備離開台灣。
已經悶了很久的航空業,突然忙了起來。
長榮航空原本每週飛美國三班,從六月七號起,改成一週七天,天天都有航班。經濟艙來回票一張七萬,售罄;商務艙一人24萬,照樣賣完。
機場開始出現「離台潮」!怎麼回事?因為有四種人,正在飛往美國。
第一種,是美國人。
原本就在美國讀書或工作,甚至是原本長年住在美國的人,去年因為美國疫情嚴重,回台灣;現在台灣疫情爆發,當然「回去」美國,尤其,美國還有疫苗可打,台灣沒有。
第二種,是有錢人
反正現在台灣三級警戒,也不能出門。有錢人,正好去美國走一圈,30天旅遊團,要價30萬,打兩劑BNT,沒那麼長的假的,打嬌生,一劑,五天就可以回台灣。
第三種,是家裡有12歲以上青少年的人。
目前世界上各大疫苗,只有BNT開放16歲以下,12歲以上青少年開打。去美國打BNT,不用預約。台灣卡在「上海復星代理權」,家有青少年想打BNT,不去美國還真不行。
第四種,是想活下去的人。
打疫苗,不代表你一定不會確診,但打疫苗,可以降低確診機率,即使確診,重症率也不高。所以,台灣現在有兩千多萬人,眼巴巴等著疫苗。
也難怪想打疫苗的這四種人,正在飛往美國!
暐瀚 2021-6-3 de 台北
品觀點 20:00 見
30歲 去美國 讀書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54歲的我才真懂爸媽的恩情,要跪拜奉茶行成年禮的孩子又懂多少啊?】
昨天收到孩子學校的「成年禮」邀請卡,其中有一個儀式是高中孩子要行跪拜給爸媽奉茶。
過去,在尊崇五常倫理的我們X、Y世代,這個儀式看起來合情合理,更是可圈可點,因為藉由儀式化,當孩子虔心為父母奉茶時,或許可以靜默感受一下父母多年來無怨無悔的劬勞與養育之恩,
然而,時代大巨變,在這個講求人人平等、各群體相互尊重、絕不強調上對下、絕對抗拒強壓弱的時代,對父母跪拜這一個動作,或許還被新小孩嗤之以鼻,
他們或許贊成奉茶,但至於跪拜,不少這一代的青少年除了覺得八股、做作、表面化,卻說看不出實質的意義在哪?
「站著奉茶」就沒有心意嗎?孝心就不見了嗎?
在這個博愛座都不見得一定要讓坐、小子和老子平起平坐、學生會毫不留情指著老師的失職或謬誤的時代,新一代孩子思維的變化與社會之變遷不只同步,更因青少年思辨力大爆發,還以大人認為的怪力詭譎之姿、挑釁找碴之姿,大幅超前社會尚在調適或可接受的範圍。
事實上,我自己不在乎孩子願不願意跪拜奉茶,這或許真的只是一個行之有年傳承下來的古禮。多數順從乖巧不多思考的孩子當然會按照指令乖乖跪拜,
但是這個年紀的孩子,特別是稍晚熟的男孩,真的了解其真義嗎?而大膽忤逆提出古禮有待商榷的血氣少年,在奉茶的那個瞬間,難道沒有一絲一毫對父母恩情的感念嗎?
其實,要保留跪拜禮,還是乾脆來個「親子交拜」,在這個什麼都不奇怪的巨變時代,身為一個接近資深的媽媽我,真的不是那麼在乎。
我關心的是,孩子到底何時才真心懂得父母的辛苦?到底懂多少父母的辛苦?到底有沒有存著感恩的心與具備感恩的能力?
昨天和一位朋友見面聊天,突然聊到信仰,我說我的老媽一直是基督教,我從小有比較多的機會接觸教會,但一面聊、一面思索著,來自最保守、最傳統、最南端的我的老媽,怎麼會信基督教,而不是拜媽祖、進寺廟?
我就這樣,將心裡思索的脈絡如讀白般,一字一句的在朋友面前流淌出來:
「原來,我到現在54歲才想通這個問題,也才真正體會我媽當年的焦慮與無助。」
我的媽媽來自屏東一個貧窮偏僻的客家小村落,我不避諱的說,我媽媽是個文盲,除了自己的名字、和幾個簡單的國字,比如大、小、中…,其他目不識丁。
24歲那年,在沒有任何感情的基礎上,我媽嫁給了比她大24歲的我的外省爸爸。
結婚的頭一兩個月,一個人講湖北話,一個人講客家話,中間還需要媒人傳情達意,我不明白這樣的狀況下居然還能生下五個寶寶,其中一個四歲因病夭折。
二十多歲,在現今看來,不過是青春期延長後的一個大孩子罷了,一個從未踏出家門的小女孩,一口氣跑到台灣的最北,跟一個語言不同、年齡都比自己爸爸還大的男人一起生活,一口氣連續蹦出五個她從來不知道怎麼餵養、怎麼哄抱、怎麼溝通的難纏小娃兒。
天天忙家務、洗尿布、餵奶、做家事,內建勤勞的客家本質,或許勤快與忙碌,這些都難不倒我的媽媽。
但心靈的孤寂無助,或許再怎麼勤勞也無濟於事。
在老媽步入老年、尚未失智時,我喜歡找時間聊她的過去。
我記得老媽說過:
「我一個人來到台北,都沒有認識的人,常常覺得很孤單、很害怕,尤其是你們小時候生病的時候,一下子這個燒到40度,一下子那個上吐下瀉,我常常很害怕,不知道該怎麼辦,心裡好急,因為你的二姊在四歲就因為血癌死掉了,我傷心到好想去死,
但是你們都好小啊,我好怕再有孩子死掉了,但我真的不知道我能做什麼,才可以讓你們退燒、讓你們不要再吐、不要再拉肚子,尤其你又瘦又黑又小,你的三姊(現在的二姊)也從小一直生病沒好過,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那時候有鄰居來教我禱告,於是我就只能禱告,心裡才覺得稍微安心,後來就跟她去教會。」
我跟朋友敘述這一段回憶的那個當下,我似乎才真正進入當年那個20多歲什麼都不懂、也不具備任何育兒知識、更是舉目無親的無助小女孩、我的媽媽的心境裡。
而我的心也回到過去、媽媽在跟我講述這一段心路歷程的那個時間點,我才想起,那時候我早已成人,但是,在聆聽的過程,我卻只像是聽一樁感人揪心的旁人故事罷了。
當時的我,並沒有真正感受到老媽當年的無助、無法深層地體會一個南部小女孩初來乍到台北、進入一個沒有感情基礎之婚姻的痛楚,
沒辦法感同身受毫無親人、自己獨立經歷一次次生產的痛苦、一次次暗無天日的帶大奶娃、一次次照護體弱多病的親身骨肉,
當時聽媽媽講述的我,羽翼已豐,但是仍然沒辦法全然感受到媽媽年輕時是多麼無助、多麼辛苦、多麼愛我們,更遑論感謝她用一個經驗極為有限的年輕生命、想盡各種辦法來養大我們。
而在昨天,我已然54歲,我才能真正的說,我真的好心疼媽媽,我真的好感謝媽媽,我也才敢百分之百的說,爸媽的愛,真是世界上所有的愛加總起來,都無可比擬、無可取代。
此時,我還想起一幕,當年因為工作不順心,於是一心想逃離台灣,工作兩三年存了一點錢,於是準備出國讀書,我拿到第一所學校的入學許可就迫不及待飛去美國了。
我依稀記得,在機場出關的那一刻,我媽哭得老淚縱橫,稀哩呼嚕,泣不成聲,最後在我背影逐漸淡去時,我姊才把不甘願的她拉走。
媽媽那不捨的狂飆淚水有沒有打動當年二十多歲的我的心?
我必須說,我從小是一個人際高敏感度、心腸非常軟的孩子,但是,出關後,媽媽苦楚的眼淚也只在我心裡停留十數分鐘,
之後,我的滿眼,盡是興奮地望向天空、望向遠方,望向可以讓我擺脫所有在台灣不順不暢的新希望、新大陸。
昨天,在和老友聊天的過程中,近三十年前,老媽縱橫苦楚、淚流滿面的那一幕也順勢跑出來了。
我才明白,二十多歲的孩子,即便如我這般心地柔軟的女兒,要感受到爸媽的不捨、爸媽的心疼、爸媽出自本心無怨無悔的愛,也是談何容易啊?更何況無視他們曾經無心犯下的過錯、化解、原諒、體諒,並真正懂得感恩。
即便我在我的書《家有青少年之爸媽的33個修練》裡談到,孩子在二十五歲額葉長成之後,便會成熟許多,理智許多,我也談到,女孩大約二十八歲到三十歲之間,會能更加站在爸媽的位置來體諒父母;而男生呢?那就得等更久一點了,或許悲觀地說,可能要等到他們當了爸爸之後。
然而,如今,我已過半百,我才發覺,30歲對父母恩情的體會,和現在我54歲的體會,實在還有一大段距離啊。
也許,等到我70歲再回頭,能領悟到的深度,更是我現在無法想像的。
所以,回到孩子的成年禮跪拜奉茶這件事,說實在,五月份那天到來時,我真的不會期待在孩子跪下去的那一刻,能真正感受到媽媽我對他所有的付出,我更不會期待他真能如此早慧早熟地理解到奉茶的感恩深義。
因為如我這般,也是不斷經歷了各種人生的甘苦、身分的變化、角色的承擔之後,才有辦法一點一滴生出感念與諒解、深層的進入父母無私之愛的本心啊。
平常,孩子若懂得在我身體疲累之時,幫我倒杯茶、問聲媽媽好些沒,足矣,因為,這就是他們這個年紀有辦法達成的成長印證吧!
要等孩子感恩?我真的不覺得要等,因為懂得感恩、學會感恩,孩子有他們自己的時間。
青少年?急不來啊。
直到他們真正理解父母的恩情,也是屬於他們自己的人生禮物。
因為他們終於知道這一生、這世上,有人如此毫無分別心、毫無私心、沒有理由的就是愛著他們,永遠不會改變。
等到孩子因而生出了真心深刻的感念,或許父母早已白髮蒼蒼、甚或百年。
這一生,他們會有自己的時間真正進入父母的心境,會有機緣學會感恩父母。
但是,那絕對不大可能是在跪下來奉茶的青少年成年禮。
懂得感恩,是他們自己的人生體悟、自己的功課,更是他們自己的人生禮物。
(((更屬於他們自己修得的人生圓滿)))
只要他們這一生能獲得,父母又何須計較、催促與叨唸呢?
《家有青少年之爸媽的33個修練》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7768?sloc=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