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的「AI顧客科學」
2021-03-04 14:33 聯合新聞網 / 能力雜誌
【文/廖志德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直接與消費者進行互動是企業的重要工作,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深入理解顧客的需求、渴望、不安、疑慮與痛苦,並且從中尋求開發新產品及新服務的正確切入點,進而提昇顧客整體的消費體驗。因此,「直面顧客」是品牌創新的關鍵要點,絕對不能假手他人,一定要親力親為才能挖掘出隱藏於市場深處的成功祕笈。
過去,想要直接與顧客進行溝通與互動相對困難,企業不可能一一拜會或致電顧客,因為需要動員的人力及成本太高,往往只能退而求其次,採取間接的方式來與消費者進行互動。或是經由代理商、經營商、零售通路來負責銷售服務;或是由外包客服中心幫忙接聽顧客來電;又或者採取抽樣市場調查來理解顧客的基本圖像,這使得企業洞察顧客需求宛如瞎子摸象,往往只能知道市場部分的情況,不能全盤且深入的掌握市場全貌。
現在,隨著數位科技的快速推進,企業擁有越來越多元的訊息溝通管道與消費者直接互動,加上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從旁協助,市場的顧客圖像變得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可視化,消費者的行為模式不再撲朔迷離且難以掌握。
根據微軟預測,到了2025年將有95%的顧客互動管道是通過AI來完成,如果預測成真,表示企業對於消費者旅程的理解能力將大幅度增強,無論是在搜尋、方案、選擇、下單、取貨、服務、維修、客訴的階段,顧客圖像都能夠取得更高的解析度,經營市場不用像過去一樣,在迷霧當中踽步前行。
市場藝術家vs.科學家
擁有清晰的顧客圖像,能幫助企業規劃出更加貼心的消費者旅程,屆時經理人評估經營績效時,不會再局限於單一層面,例如:訂單轉換率,而是可以更加細緻地從不同的角度與階段來剖析消費者的行為偏好。過去由於市場資訊嚴重不足,企業只能從銷售數字來評量市場成果,或者憑藉行業經驗與直覺來預估消費者的行為動向;現在由於人們對於數位科技的廣泛運用,使得企業更容易掌握顧客在實體與虛擬世界的數位足跡,無論是在實體商店、網站、APP、LINE、Facebook、Instagram、Youtube等線上線下互動點,我們都可以取得比過去更多元的消費數據。消費者瀏覽過那些商品資訊?關注的要點是什麼?考察過哪些「關鍵意見領袖」(Key Opinion Leader, KOL)的看法?分享的使用體驗是正面還是負面?是否進行重複採購?
實測驗證需求
唯有「直面顧客」才能了解顧客,然後做出正確的服務體驗設計。啟動永無止境的追蹤使用者的偏好與習慣,並且經由實地測試來驗證顧客洞察的結果,是影音串流龍頭Netflix能夠在市場異軍突起的關鍵要素。正確使用數位科技使得Netflix在殺成一片紅海的影音市場開創出新藍海,這是Netflix創辦人哈斯廷斯(Reed Hastings)刻意培養出來的企業傳承。如果說賈伯斯(Steve Jobs)是「市場藝術家」,那麼哈斯廷斯就是「市場科學家」。賈伯斯所帶領的Apple基本上不做市場調查與分析,而是著重於創建起獨特的美學風格及培養敏銳的顧客感知能力;哈斯廷斯認為自己並不具備與賈伯斯同等的市場洞察力,因此,在其掌舵下的Netflix另闢「顧客科學」(Consumer Science)的新航向以抵達賈伯斯的美麗境界。
同樣是「直面顧客」,Apple與Netflix的做法南轅北轍,不過條條道路通羅馬,只要能夠取得顧客歡心就是正確的道路,並沒有優劣之分,就像我們無法比較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與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好壞;無法論斷李白與杜甫的高低,重點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路徑,感性成分比較多的經理人可以考慮培養賈伯斯般的直覺感知;如果思維模式偏向於邏輯與數理思考,哈斯廷斯就是最佳的學習典範。學習不是全然的模仿,而是啟發自己內在本來就具備的潛能,至於採取何種直面顧客的演化路徑,最終還是要經營者不斷的在現場探索才能進行實證。
相對而言,賈伯斯的做法是比較難模仿的,除了認真、用心、努力外,多少要具備某種與生俱來的天賦。因此,我們鼓勵大部分的經理人採取類似Netflix「顧客科學」的做法來設計服務體驗,畢竟不需要感性天賦的標準作業流程比較容易學習、理解與模仿,包含蒐集資訊、形成假設、定性定量、市場調查、A/B測試等階段的「顧客科學」方法是有一定的邏輯可以掌握,可以不斷的進行複製並且形成相同結果,想要效法賈伯斯以心印心的感性思維模式,恐怕要有相當高的悟性,沒有一定的感性天賦很難求成。
迷戀顧客的5種途徑
哈斯廷斯希望Netflix的產品經理能夠建立起大量實驗的組織文化,進而發展出令人驚嘆的顧客洞察力,從Netflix不斷的推進A/B測試就可以看出端倪。Netflix的產品團隊會由不同的市場定位與品牌展現方式發展出不同的行銷方案,並且每2個星期就要針對非會員拜訪的網頁進行A/B測試,借助消費者進行評價與判斷的反覆驗證,Netflix設法調整出有效的內容呈現方式,前Netflix產品副總裁吉布森(Gibson Biddle)表示,Netflix希望藉此持續不斷的提昇以下2項衡量指標:
1. 試用比率
非會員網頁的訪客中,約有2%選擇免費試用Netflix。
2. 付費轉換率
當免費試用結束,約有90%顧客會轉變成Netflix付費會員。
對於Netflix而言,提昇試用及轉換比率的做法不能僅止於「聚焦顧客」(Customer Focus),而是要發展到「迷戀顧客」(Customer Obsession)的更高經營標準,此時落實策略佈局的重點不單是傾聽顧客怎麼說,不再是停滯於顧客現在的渴望與需求,不再是只追求顧客滿意。吉布森表示,「迷戀顧客」是要善用「組合式的研究技巧」(Mix of Research Techniques),將顧客安放在你做的每一件事情上,並且開始透過顧客的視角來看產品。吉布森發現利用科學方法來形成及測試假設,正是建立「迷戀顧客」文化的最佳途徑,這項努力使得Netflix在取悅顧客的做法上很難被競爭者複製。想要發展出「迷戀顧客」的組織文化,企業可以參酌吉布森所提出的建議,採用5種不同的途徑來超越過去聚焦於顧客的做法:
1. 經由顧客科學的方法來進行測試與學習
2. 創造並落實非預期以及未來的市場需求
3. 追求長期的顧客喜悅
4. 成為新領域的先鋒以減少競爭
5. 顧客喜悅為先,確保難以複製,較高利潤就會來
這5個直面顧客的原則表面上很容易懂,不過要正確的執行並不簡單,因為有太多的主觀意識在影響經理人的判斷,Netflix的高層就曾經犯下這樣的思維錯誤。回顧2004年之際,Netflix在哈斯廷斯強力的支持下,推出Friends功能,Netflix的開發團隊堅信使用者必定樂於接受朋友的建議,而隨著使用這項功能的人越來越多,所形成的網絡效應就越強大。假設前提是藉由提昇顧客的好友推薦率,Netflix可以有效的降低行銷成本,取得穩固的市場口碑,建立起難以複製的品牌定位。
6年的失敗教訓
然而,事與願違,事後證明Netflix高層想當然耳的直覺判斷是錯誤的,其實該公司最終的績效目標是提昇「顧客留存率」,而好友推薦率似乎是最好的先行指標。當顧客將產品及服務至少推薦給1位好友的比率越高,應該「顧客留存率」就越高吧?這個命題並沒有經過測試證明是正確的,但是在眾人樂觀的想像之下,使得Friends社群開發專案得到長期的投資與支持,長達6年的時間裡,Netflix的高層都以為社群策略是相當值得投入的關鍵項目,絕對不能半途而廢,他們堅信只要下定決心就能做出成績來,更何況該公司已經在社群專案投資這麼多的時間與資金,加上沒有人願意將創始人充滿熱情的提案扼殺於搖籃之中,於是Friends這個專案就這麼堅持許久。
直到2010年,Netflix高層才痛下決心關閉這項功能,開發團隊終於意識到想要透過好友推薦來提高「顧客留存率」並沒有想像中容易,根據推算至少要達到20%的好友推薦率才有可能實現。但Friends上線的初期只達到2%推薦率,再經過4年的努力也不過達到8%而已,離理想目標可說是遙遙無期。如果Netflix早些採用顧客科學的驗證方法來評估Friends的市場價值,或許可以有效排除直覺的偏見,訂定類似迷戀顧客的5種途徑不會太難,但是要落實原則往往會遭到人性謬誤的干擾。
經營企業要完全不犯錯很難,關鍵是要建立起自我校正的管理機制,而直面顧客正是幫助我們不斷調整市場策略的最佳驗證途徑,Netflix在好友推薦上面的努力並沒有完全白費,最終證實使用者對於分享電影並沒有想像中熱切,況且有時候他們不過是根據自己的偏好來進行推薦,結果親友反過頭來吐槽使用者的品味太差,這一點恐怕是Friends開發團隊事前無法察覺的情境。同時,正因為如此,使得許多人並不太願意全然公開自己收視的影片。犯錯不一定是壞事,失敗是學習必然的過程,有助於我們察覺潛藏於市場深處的商業祕密,沒有Friends專案,誰知道朋友會吐槽我們自己呢?
AI顧客科學
經營過程中的失敗是常態,通常只要大方向是正確的,並不會影響企業在市場上的藍海佈局。多年來Netflix運用「顧客科學」針對直面顧客的行銷方案進行測試,充分發揮去蕪存菁的功能,有助於積極推升Netflix的品牌形象及產品開發的成效,該公司的影音串流服務因而獲得無數消費者的選擇與青睞。此外,近年因為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導致許多人寧願待在家裡觀看影集打發時間,Netflix的影音服務平台因此成為市場最佳的選擇方案,光是2020年的第1季,Netflix就增加了1,600萬名顧客,使得該公司全球使用者增加到1.8億名,更有效將Netflix的股價一舉推上492美元的歷史新高峰。
談完失敗個案,讓我們來談談Netflix的成功故事,除吉布森所強調的「消費者試用率」及「付費轉換率」,如果再加上前文提及的「顧客留存率」,這3大績效衡量指標可說是Netflix最重視的市場經營指導方針,其中又以「顧客留存率」最為多數公司所經常採用,由於Netflix採取的是按月扣款的訂閱模式,如果訂戶對於平台所提供的服務感到不滿意就很容易退訂,因此,如何避免顧客流失就成為Netflix經營的關鍵要務,其實最簡單易懂的做法就是讓使用者永遠有好戲可看,保持每天追劇的良好習慣,然而說來容易,做起來可是困難重重。
Netflix運用的是大數據追蹤術,每當用戶進入Netflix的影音平台,他的一舉一動就被「顧客科學」完全掌握,無論是活動時段、搜尋電影、觀賞類型、收看清單、中斷收看、觀賞時長、演員喜好、內容評論等都將會列入追蹤,種種數據經過AI演算法處理之後,Netflix就會自動生成推薦內容,就算是推薦同一部電影給不同的人,電影選單所展現的演員介紹海報也是擁有個別化差異的。其實Netflix的底層基因和Google很類似,2家公司主要目的都是讓顧客很容易找到自己想看的內容,當然最好是能達到完全不用找,想要看的內容就能自動上門來的境界。
根據使用者的數位旅程來分析顧客的行為偏好是目前的顯學,有助於企業創造個人化的貼心服務體驗,而且隨著AI工具的越來越平民化,顧客科學不再是Amazon、Google、Netflix這樣的大公司才能實踐的商業模式,未來有一天,就算是最不起眼的小公司也能操作同樣的工具。不過或許Netflix提出的「迷戀顧客」的5大途徑才是策略求勝的最終決戰點,畢竟取悅顧客才是最高指導原則,顧客科學則是強大的管理工具,誰是主,誰是從,我們應該分辨清楚才成。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6868/5294010?from=udn-relatednews_ch1015
amazon customer obsession 在 葛望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日筆記分享給朋友們✍️
Amazon 📒
Our Leadership Principles
✏️Customer Obsession
✏️Think Big
✏️Ownership
✏️Bias for Action
✏️Frugality
✏️Invent and Simplify
✏️Are Right, A Lot
✏️Earn Trust
✏️Learn and Be Curious
✏️Dive Deep
✏️Hire and Develop the Best
✏️Have Backbone;Disagree and Commit ✏️Insist on the Highest Standards
✏️Deliver Results
amazon customer obsession 在 麥克風的市場求生手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Day1 vs Day2
Amazon CEO 今年致股東的信上談,如何避免公司變成過氣的 Day 2 企業?他認為是要靠 "為客戶痴迷,對代理人的懷疑觀點,熱切採用外部趨勢,和高速決策" 來維持 Day 1 活力。以下是我試著翻譯的全文:
“傑夫,過氣的 (Day 2) 企業是怎麼樣的?
這是我最近公司大會上被問的一個問題。我一直在提醒人們,這幾十年都會是第一天 (Day 1)。我在一個名為 Day 1 的亞馬遜大樓工作,當我搬到建築物的時候,大樓的名字也會跟著我。我花時間思考這個話題。
“Day 2 是停滯,其次是無關緊要,緊隨其後的是痛苦的衰落,最後是死亡,這就是為什麼公司總是要當作在 Day 1。“
可以肯定的是,這種衰退會極度緩慢的發生。一家成熟的公司可能會在 Day 2 的狀況下獲利幾十年,但最終的結果仍然會來臨。
我對這個問題感興趣,你如何避免變成 Day 2?有什麼技巧和策略嗎?如何保持 Day 1 的活力,即使在一個大型組織內?
這樣一個問題不會有一個簡單的答案,而是有許多元素,多個路徑和許多陷阱。我不知道整個答案,但我可能會知道一點。這裡是 Day 1 防禦的基本要素:為客戶痴迷,對代理人的懷疑觀點,熱切採用外部趨勢,和高速決策。
真正的客戶痴迷 (Customer Obsession)
有很多方法可以使企業聚焦。你可以以競爭對手為重點,您你可以以產品為重點,你可以以技術為重點,可以視商業模式為重點,而且還有更多。但在我看來,以客戶痴迷 (Customer Obsession) 是最能為 Day 活力提供保護的。
為什麼?以客戶為中心的方法有很多優點,但我可以提供一個最大的好處:客戶總是美麗,奇妙的不滿於現狀,即使他們說很快樂,業務很好。即使他們自己還不知道,客戶總還想要更好的東西,而你希望讓客戶感到滿意的心,將驅使你為他們發明和創新。沒有客戶曾經要求亞馬遜創建Prime會員計劃,但是事後確實證明這是他們想要的,我可以給你很多這樣的例子。
留在 Day 1 需要你耐心地進行實驗,接受失敗,種植種子,保護樹苗,並且當你看到客戶的喜悅時,加碼投資。客戶痴迷的文化最能創造出所有可能發生的條件。
抵抗代理 (Proxies)
隨著公司規模越來越大,複雜程度越來越高,會傾向要透過代理機制管理。這有許多不同的樣貌,但它是危險的,細小的,且非常的 Day 2。
一個常見的例子是利用流程來當作代理。良好的流程為你所用,以便為客戶服務。但如果你不注意,流程會反噬。這在大型組織中很容易發生。流程成為您想要的結果的代理。你不再觀察成長,只是確保你有照著流程走。在公司常聽到一個初級領導人以 "我們都有照著流程走" 的說法來辯護一個糟糕的結果。一位更有經驗的領導者會將把它作為調查和改進過程的機會。流程不是我們關心的事。總是值得問的是,到底是我們管理這個流程,還是流程管理我們?在 Day 2 的公司,你可能會發現是後者。
另一個例子:市場研究和客戶調查可能成為客戶的代理 - 當您發明和設計產品時,這尤其危險。 “百分之五十五的beta測試者報告對此功能感到滿意,比第一次調查中的47%為高。“這很難解讀,可能會無意中誤導。
好的發明家和設計師深入的了解他們的客戶。他們花費巨大的精力培養直覺。他們學習和理解許多小細節,而不僅僅是在調查中找到的平均值。他們生活在設計之中。
我不是反對beta測試或調查。但您,產品或服務所有者,必須了解客戶,擁有願景,並且熱愛產品。然後,beta測試和研究可以幫助您找到您的盲點。卓越的客戶體驗從心,直覺,好奇心,玩耍,勇氣,品味開始。而你無法從調查中找到其中任何一個。
擁抱外部趨勢
如果你不願或不能快速擁抱強大的趨勢,外在世界可能很快就把你推入 Day 2。如果你抵抗它,你可能會是在跟未來作對。擁抱他們,你就是打順風球。
這些大趨勢並不是很難發現(他們被談論和寫了很多),但對於大型組織而言,它們可能奇怪的難以接受。我們正處於一個明顯的中間: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電腦已經廣泛把可以被用明確的規則和演算法來描述的任務自動化,如今,現代機器學習技術允許我們對描述精確規則更難的任務做同樣的事情。
在亞馬遜,我們多年來一直從事機器學習的實際應用。其中一些是非常明顯的:我們的自主空中交付無人機;亞馬遜Go便利店使用機器視覺來消除結帳排隊; 和我們基於雲端的 AI 助手 Alexa。 (儘管我們盡了最大的努力,我們還無法讓熱銷的 Echo 供貨無虞,一個高質量的問題,但是一個問題,我們正在努力。)
但是,我們在機器學習中所做的很多工作都在表面之下。機器學習驅動我們的演算法進行需求預測,產品搜索排名,產品和交易建議,商品定位,欺詐檢測,翻譯等等。雖然不太明顯,機器學習的大部分影響將是這種類型 - 靜靜但有意義地改善核心業務。
在 AWS 內部,我們很高興降低機器學習和AI的成本和障礙,所以各種規模的組織都可以利用這些先進的技術。
使用我們在 P2 計算主機 ((針對此工作負載進行了最佳化) 上運行的受歡迎的深度學習框架的預先打包版本,客戶已經開發出強大的系統,從早期疾病檢測到提高作物產量。而且我們也以便利的形式提供了亞馬遜的高級服務。亞馬遜 Lex(Alexa內部語音辨識和機器人框架),亞馬遜 Polly 和亞馬遜 Rekognition 讓自然語言理解,語音辨識和影像分析都不再繁瑣。它們可以通過簡單的 API 呼叫來使用,不再需要專業的機器學習專家。你該關注這個領域的發展,未來還會有更多的進展。
高速決策
Day 2 公司做出高質量的決定,但是他們花了很多時間才做出了高質量的決定。為了保持 Day 1 的精力和活力,你必須以某種方式做出高質量,高速度的決定。這對新創公司很容易,但對大型組織非常具有挑戰性。亞馬遜的高階經理團隊堅持保持我們的決策速度。在商業上,速度很重要,但同時,高速決策的環境也更有趣。我們不知道所有的答案,但這裡有一些想法可以分享。
首先,千萬不會使用一個模子來套在全部的決策過程。許多決定是可逆的雙向門,這些可以使用輕量級的決策過程來決定。對於這些決策,如果作錯了呢?我在去年的信中更詳細地寫了這個。
其次,絕大多數決策應該是你掌握了七成左右的資訊時就要下。如果你到掌握九成的資訊,在大多數情況下,你大概已經太慢了。另外,無論哪種方式,您都需要善於快速識別和糾正錯誤的決策。如果你擅長修正方向,錯誤可能比你想像的更便宜,而緩慢是肯定昂貴的。
第三,使用 “不同意但全力支持” (disagree and commit) 這個語彙。這個語彙將節省很多時間。即使沒有一致意見,如果你對某個特定的方向有信念但無法取得共識,那麼說:“聽著,我知道我們不同意,但是你會和我一起賭一把嗎?不同意但全力支持?“ 當你討論至此,沒有人可以肯定地知道答案,這麼做可能可以比較快得到一個肯定的答覆。
這不是單方面的。如果你是老闆,你也應該這樣做。我常常都不同意但全力支持。我們最近同意了一個特定的亞馬遜影城原創拍片計劃。我告訴團隊我的觀點:不確定是否足夠有趣,拍片複雜,業務條款不是那麼好,而且我們還有很多其他的機會。他們持著完全不同的意見,並希望繼續前進。我立即寫道:“我不同意但全力支持,希望它成為我們拍過的影片中最多人看的。” 想想如果團隊實際上不得不說服我,而不只是取得我支持的承諾,這個過程會有多慢。
請注意,這個例子不是:我在心理想:“好吧,這些人錯了且沒看到重點,但這不值得我浪費時間跟他們吵”。這是一個真正的意見分歧,坦率地表達我的看法,一個機會讓團隊權衡我的觀點,並快速,真誠地承諾,讓他們可以繼續做事。鑑於這個團隊已經帶來了11個愛美獎,6個金球獎,3個奧斯卡,我很高興他們還讓我參加會議!
第四,提早發現真正的不同調 (misalignment),並立即提升處理層級。有時團隊有不同的目標和根本上不同的看法。他們不同調。不論開多少的會和討論都無法解決這種基本的不同調。如果不提升處理的層級,那最常見的就是消耗戰,誰能撐最久就是誰做決定。
多年來,我在亞馬遜看到過很多善意的不同調。當我們決定邀請第三方賣家在我們自己的產品詳細信息頁面上直接與我們競爭 - 那是一個超大的不同調。許多聰明,善意的亞馬遜人在這件事上並不同調。這個大決定產生了數百個較小的決定,其中許多決定需要升級到高階經營團隊。
“你磨損了我的熱情” 是一個可怕的決策過程。這是緩慢和失能。改為快速將爭議升級到高層會更好。
那麼,你們是否決定了決策質量,還是你也意識到決策速度呢?世界的趨勢是否適合你?你是代理的犧牲品,還是它們為你服務?最重要的是,您是否取悅客戶?我們可以擁有一個大公司的範圍和能力,一個小公司的精神和心臟。但是我們必須選擇它。
非常感謝每一個客戶,讓我們為您服務,並感謝我們的股東的支持,以及各地的辛勤工作,貢獻聰明才智和熱情的亞馬遜員工。
如同以往,我附上我們在 1997 年寫的信。如同 Day 1。
誠摯的,
Jeff
Jeffrey P. Bezos
創辦人及首席執行長
Amazon.com, Inc.
amazon customer obsession 在 What do Customer Obsession and... - Amazon Web Services 的推薦與評價
What do Customer Obsession and Ownership really mean? We asked a few of our builders around the world. https://youtu.be/ElcIOMIuZV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