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聊一下香港的街頭藝術(urban art)。
不過聊之前不得不先稍微簡單談一下塗鴉(Graffiti)起源。塗鴉文化興盛於1960年代的紐約街頭,從曼哈頓、布魯克林等區的黑人青少年為首流行起來,以噴漆、顏料、色筆等畫具在街頭寫名字為熱潮。當時因越戰興起的 #嬉皮文化 盛行,年輕人不滿越戰與民族主義,批評政府對公民權益限制、貪婪的商業擴張、以及戰爭的無人道性,這些對政府或社會失望的年輕人,試圖用舊物、幻覺、藥物、藝術、音樂等綜合成一種生活樣態,演變成一種反抗社會主流價值的次文化。在過去,街頭塗鴉被視為一種搗亂社會秩序的行為,年輕人的行為被某些社會高端厭惡,但這些年輕人認為這是一種對政府靜態的叫囂與對抗,藉此表達自我訴求,也因此街頭塗鴉藝術逐漸演變成一種反社會的藝術創作表現。
被稱為 #模板塗鴉之父 的法國塗鴉藝術家 Blek Le Rat 年輕時去過紐約,深受其塗鴉藝術街景影響,於是他將這樣的藝術表現結合自我創作,把塗鴉藝術發展成一種街頭藝術,80年代開始帶上巴黎街頭。當你看過Blek Le Rat 的黑白模板噴漆風格作品,自然會聯想起最近很紅的英國匿名街頭藝術家 banksy(他們之間的風格挪用議題在此不多做評論) Blek Le Rat 把塗鴉這種原本受到一般人視為破壞社會安定的行為,昇華成一種被欣賞的藝術作品,確實功不可沒。
我自己非常喜歡深受 Blek Le Rat 影響的法國街頭藝術家「太空入侵者(Space Invader)」作品。他靈感來自七十年代經典電子遊戲《Space Invader》 ,8-bit 像素化的風格為他的作品建立起清晰的辨識度,他在城市角落貼上這些方塊磁磚作品,視為一種藝術性的侵略行動。#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是在香港油麻地的廟街,李小龍的像素拼貼非常可愛,後來在上環的酒吧附近看到另外一幅龍,兩者附近都有個小小的「入侵者」像是簽名,好奇之下查資料,#才發現這個藝術家其實蠻熱愛香港,曾數度來香港街頭「贈送」作品,2001年首次訪港貼下19幅作品時,也曾拜會當時香港本地街頭藝術始祖「九龍皇帝」(合照在留言處),2003年留下6件,2014年一口氣留下48件,但後來被香港政府以雷霆速度拆除大半,十分可惜。
2014年藝術家 Invader 發表聲明,表示他在世界60幾個城市進行藝術侵略,#從未遇過一個政權如此有系統地迅速清理街頭藝術,對於港府過去全盤清洗「九龍皇帝」墨寶行為可知港府對塗鴉藝術的態度,但香港正蛻變成亞洲文化藝術樞紐,國際畫廊散落香港每個角落、世界最大藝博會 Art Basel 每年於香港舉行,因此基於一顆熱愛香港的心想反問港府:「你們想藉此向香港市民發放甚麼訊息?#你想給他們留下甚麼現代文化承傳?這美麗都市的真正藝術容身地在哪?」
或許是港府這樣的霹靂手段引起反感,移居香港多年的美國建築師 Jason Dembski 與友人在一頭熱血之下,2014年號召有志之士舉辦了第一屆「HKwalls(香港街頭藝術節)」,後來引起廣大回應與關注,年年於香港舉辦 Art Basel 的藝術月舉辦,為香港創造了許多街頭藝術風景,如今這些藝術作品已融入成香港人日常生活的一隅。
在這幾天香港反送中的活動當中,#街頭塗鴉藝術也悄悄活躍。因香港警察過度執法,橡膠子彈、警棍、胡椒水多樣齊發對付香港人的影像震驚全球,即便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宣布暫緩(而非撤回)《送中條例》法案也未能平緩香港人怒氣,今天更有高達200萬人選擇站上街頭爭取權益!遊行過程中,#也能在街頭角落看見匿名藝術家將象徵警察威權逼迫人民的圖像散佈在各個角落。或許這些作品也會在港府雷霆清理手段中迅速消失街頭,但我為此街頭作品寫下這篇文字,便是希望記錄下這個生命可能很短暫的作品模樣。
記住,我們的生活是每個人做出選擇後,環環相扣所累積下來的結果,在政府執行的法案與眾人生活高度相關的狀況下,#沒有人是局外人。今天有三分之一的香港人為他們的未來做出了選擇,積極站出來爭取權益,那我們是否也做好了面對未來即將來臨的局勢考驗?我們不該悲觀地去想「今日香港、明日台灣」,而是要積極地去思考,如何將今日台灣的民主經驗,撐持香港度過這最黑暗的時期!香港加油!
#反送中 #台灣撐香港
#urbanart #Graffiti #artbaselhk #artbasel #HKwalls #BlekLeRat #SpaceInvader #banksy #九龍皇帝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