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心得】~ Garmin Edge 103plus/1030plus
好的,又到了要把測試的玩具寄回去的時間了,來說說這一個多月來的試玩心得吧。
1. 我該不該買一個Garmin的車錶呢?
如果你手錶也是用Garmin的,也習慣用Garmin Connect,那基本上就不用想太多了,買下去不會後悔的,歡迎加入Garmin宇宙...XD
其實如果Garmin之後要轉型成和Apple一樣,用功能強大、方便好用的軟體,讓消費者跑都跑不掉,我也不會太意外。因為後續要做訓練分析之類的,全都整合在一起,實在是太方便了。
反之,如果你還沒進入Garmin宇宙,只是想要看看速度、里程、迴轉數等等,那有很多別的選擇,也不急著跳坑。
2. 可以先講一些讓人熄火的缺點嗎?
我覺得最麻煩的就是一開始的設定了...如果你用過Garmin手錶的頁面設定,那應該會很習慣這個邏輯;簡言之就是先選定頁面的框架 (顯示幾格資訊),再決定每一格要填入什麼...問題是,還是只能在機器上操作,不能用手機先設定好,再用Garmin Connect直接同步到機台上...這超不直觀的呀,明明什麼都可以同步了,為什麼不能用手機先設定好,特別是130+沒有觸控功能,這樣要按好久唷!
另外就是小的130+,電量要常注意,官網說可用12小時,實測起來大約10小時左右,所以如果要騎長程之前,記得先把電充滿;不過如果要騎雙塔,那應該要帶個行動電源。(1030+ 官網是說24小時,我實際用起來,基本上不太需要擔心電量,只有要50%以上出門,都很有安心感;不過真的好大台唷。)
3. 壞的說完了,講一些驚豔的功能吧
實際騎乘時,最讓我驚喜的是1030+「急彎提示」的功能!天呀,超實用,怎麼沒在廣告影片中強力主打呢?(有內建地圖的Garmin車錶都有這項功能)
特別是去一些第一次下滑的山路,有這個安心感大增,在入彎前就能掌握到這個彎要很小心,速度控制要更小心。
再來就是「climb pro」,有了這個,騎上坡時就很像在玩Rouvy AR的感覺,大概了解還要爬升多少,接下來的坡度有幾%,再來決定要不要衝一波。不過要先記得設定進入climb pro時顯示的資訊,不然預設是沒有心率或功率的,在爬坡爬得快往生時,還要滑動到另一頁去看看自己心率或功率是不是快爆了,是一件很蠢的事情!
最後就是可以把訓練同步到車錶上,所以你如果用Training Peaks 開好課表,就可以同步到Garmin Connect上,再用車錶連結智慧訓練台來訓練;對於只用Rouvy AR,而沒在用zwift的人,方便許多 (rouvy workout超難用!什麼時候要整合在一起呀?)
* 要注意Edge 130 plus目前不能開啟智慧訓練台的ERG模式,不知道之後會不會經由軟體更新後,開啟這個方便的功能?
其他就是一些車錶基本就應該做好的功能,像是和週邊感測器穩定連結,不會突然斷線或掉訊號,在這一個多月的試玩中,都沒「掉漆」過。
#garminedge1030 #garminedge130
#garmintw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Fenix 6 Pro Solar、Instinct Solar Tactical Edition評測 現在很多智能手錶也能記錄跑速、心率,但跑友們還是比較傾向用主打運動功能的品牌,運動手錶和一般智能手錶有何分別呢?今次Gadget Guy就有兩款Garmin手錶開箱,測試運動手錶的功能,分別是F...
garmin connect手錶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從測試FSA新款功率計所延伸的期待】
FSA一直是我很喜歡的品牌,很多產品都用了十年還是一樣好用,今年三月初試用了他們自主研發的一款功率計FSA PowerBox SC,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測試。原本擔心這種萬元以下的功率計會不穩定,但測了好幾次,品質出乎意料的好。雖然還是有些小問題,但在這個價格下面,已經可以造福許多功率訓練的入門車友和鐵人三項愛好者了……下面分享幾次測試的紀錄、心得、建議與對功率計的期待。優缺點都有整理出來,疫情過後有興趣入手功率計的人可以參考看看。下面是幾次測試的過程和數據:
[測試課表一] 漸速騎50公里丘陵地,兩圈鯉魚山(一圈22.3公里),第一圈輕鬆騎不管強度,第二圈加快一點點,最後5公里再放鬆騎。
◎測試目的與過程:想知道穩定踩踏時功率計的穩定性,以及兩圈鯉魚山的時間跟NP與平均功率之間的關係。
→第一圈盡量放鬆騎,不管轉速,也不看功率,以最輕鬆的方式騎完,時間是48分22秒,NP是165瓦。
→第二圈略微加快,但以氣不喘腿不酸為原則騎完,最後快了三分鐘左右,騎45分06秒,NP是191瓦。
(因為下坡有停踩,又有被紅綠燈影響,所以這邊只看NP)
◎測試數據:
→單圈距離:22.3公里
→單圈爬升:37公尺
→平均溫度:29度
→第一圈:NP 165w / 5秒平均最大功率 546w
→第二圈:NP 191w / 5秒平均最大功率 647w
◎測試結果:功率的即時顯示與最終呈現的數據都很穩定,也符合實際的表現。但在5秒平均最大功率上有誤差,出現在下坡路段,已反饋給廠商。
--
[測試課表二] 爬坡間歇✕3,一趟比一趟快 (第一趟最慢,第三趟最快)
Ⓞ測試目的與過程:因坡度的風阻影響最少,想在同樣騎姿下看「速度vs功率」是否成正比。一開始熱身騎三公里後,開始在熟悉的鯉魚山後山進行測試。為了使三趟的技術影響最小,所以皆沒有抽車,都是採坐姿爬坡。
→第一趟盡量放輕鬆騎,雖然腿還是會酸,但還算輕輕鬆,平均功率是269瓦;
→第二趟想騎得快一點就好,但沒控制好,快太多了,比第一趟快了近12秒,平均功率316瓦;
→第三趟超過九成力,雖還不到全力,但感覺上有比第二趟更用力,平均功率也達339瓦,的確是最高的一趟。
◎測試數據:
→單趟距離:430公尺
→單趟爬升:37公尺
→坡度:8.6%
→平均溫度:30度
→第一趟:平均功率 269w
→第一趟:平均功率316w
→第一趟:平均功率339w
◎測試結果分析與提問:
→平均功率跟費力程度的感覺一致,也跟實際的速度一致:同樣的坡度、在無風的狀況下,騎得愈快,NP、平均功率、最大功率的確愈高。
→NP、平均功率、最大功率的數據都是一趟比一趟高,跟實際騎乘感受和表現出來的速度很一致。想確認的問題是:「NP、平均功率、最大功率的數據是Garmin錶頭計算的?還是Garmin Connect計算的?」回覆:「都是錶頭做計算的,功率計只負責丟出數據讓Garmin接收端做處理。」
→從前一個問題所衍生的下個問題是:「Power Box SC 目前是多久傳輸一次數據給車錶的錶頭或鐵人錶?1秒傳一次數據?或2秒傳一次?……」回覆:「3秒傳一次」
—
[測試課表三] 強度3區40分鐘(穩定騎乘,想像自己在半超鐵的自行車賽段上)
◎測試目的與過程:功率計的穩定性。先花三十分鐘做一些技術和三趟短程高強度爬坡間歇當作熱身後,騎往東華大學外環道,開始今天的測試。全程都以盡量穩定的轉速與功率進行騎乘,每圈按一次錶(紀錄分配平均數據)。
◎測試數據:
→單圈距離:5.8公里,總計四圈東華外環道
→總距離:23公里
→總時間(不包含前三十分鐘熱身):32分鐘
◎測試結果分析:從NP和平均功率來看,這四圈的功率都很穩定。但最大功率(尤其是第二圈)忽然飆高到411瓦,這個數據應是誤差,過程中沒有抽車,也沒忽然重踩。從幾次測試發現,「最大功率」這個數據有時比實際來得高。
—
[測試課表四] 強度4區20分鐘(用接近FTP的強度騎東華大學外環道兩圈)
◎測試目的:功率計的穩定性
◎測試數據:
→單圈距離:5.8公里,總計四圈東華外環道(前兩圈熱身)
→總距離:23公里
→總時間(不包含前二十分鐘熱身):43分鐘
→第一圈:NP 122
→第二圈:NP 159
→第三圈:NP 236
→第四圈:NP 239
◎測試過程與結果:
→前兩圈熱身,主要是在第三與第四圈進行測試,結果很ok,第四圈有試著在同轉速與最小限度下再多輸出一些,功率計有反應出來。
→此次最大功率飆高的情況沒有發生。
→經過這兩次測試,在強度3區與4區穩定騎乘時,實際成績與功率計的輸出關係是十分相符的,good!
—
[優點]
● 價格親民,目前查到的網路售價是9000元。
● NP與平均功率都很穩定,就算是小幅改變輸出也能測量出來,多次測試都跟實際表現相符。
● 安裝與配對車錶與手錶的過程簡潔/方便,而且直接有轉數和功率,不用再另外黏貼磁鐵。
●「齒比」和「曲柄長」還有九種選擇,這點在許多同是大盤和屈柄功率計的產品上來看就個性化很多了,其他品牌比較少有這麼多元的選擇。
[缺點]
●雖有模擬的兩腿平衡數據,但沒有實際的功率數據。
●瞬時最大功率的數據有時會有誤差(有時正常),已回饋,這應該可以透過韌體調整。
[建議]
下面是個人提供給廠商的建議:
●可以了解為了推廣,所以9000元只有單腿數據,雖然有模擬的平衡數據,但還是期望將來有另一版本是有雙腿的「實際數據」,會比較滿足一些進階的需求。尤其是若將來可以實際分別測出兩腳在不同位置所用的「力量」與「方向」,將能幫助運動員量化踩踏效率。
●因為FSA現在有自己的APP,食望之後FSA的APP能寫好方便給其他APP串接的「API」接口(使用者同意後可以把自己數據自動導出到使用者習慣使用的APP或網站),有助於使用者把功率數據匯整到自己慣用的平台上,但希望開放「API」後能讓更多平台授權取得使用者的原始數據,做更細緻且個人化的分析。
●期待將來可以跟「電子變速」的數據整合在一起,就可以「分析/交叉比對」在不同齒比與阻力、轉數的對應關係。可以了解選手在「不同阻力」下所偏好的齒比與轉數;或是反過來,在不同齒比下,偏好處理何種大小的阻力。然而,從功率和轉速只能換算出「總踩踏阻力」,要實際知道車手「每一圈踩踏所面對的實際阻力」,則需要有「踩踏力量向量化」技術的功率計才行。我也知道這個技術門檻很高,不容易做得出來。
●如果是自主研發,我更期待的是能把踩踏的「效率」在不同轉換階段計算出來。多數騎乘在加速時直覺會想著「更用力踩踏」的方式是「肌肉更用力」,但只想著肌肉用力反而會喪失效率,但其實「肌肉用力(Effort)」跟「運動表現(Performance)」之間還有很多環節會損失功率。
Effort → Force → Torque → Power → Gross Power Released, GPR → Form and Wind Resistance → Performance
每一個箭頭處所耗損的能量愈少,代表效率愈高。肌肉用力的程度(Effort)並不等於施加在踏板上的力(Force),例如在下坡時高轉速的踏板一直踩空,肌肉感到很緊張,或是肌肉不自覺繃緊、抽車的力道過猛使全身肌肉緊繃……等,只是空緊張,皆無助於踏板上施加更多的力。此外,對踏板所施加的力量不等於力矩;功率計上的總功率也不等於GPR,這裡是未來的功率計可以多加著墨的地方,若能把箭頭「Force(→)Toruqe」 以及「Power (→) GPR」中的兩個箭頭的「效率」計算出來,更有助於自行車訓練愛好者進行更精確的科學化訓練。
garmin connect手錶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帶上我的運動潛水錶Garmin mk2i,沒想到距離上次潛水已經相隔53天,用手錶健康檢查一下,血氧怎麼測居然都只有94%,我不會快樂缺氧吧?
明天買個快篩檢查一下
[Garmin 健康監測五大指標]
🔹血氧飽和度⋯⋯94%
🔹呼吸次數⋯⋯14brpm
🔹心率⋯⋯⋯⋯78/min
🔹睡眠監測⋯⋯7h34min
🔹壓力監測⋯⋯36
這樣應該算健康吧!!!!!
Garmin
#garmin與你健康connect在一起
#疫起加油
#garminconnect
garmin connect手錶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Fenix 6 Pro Solar、Instinct Solar Tactical Edition評測
現在很多智能手錶也能記錄跑速、心率,但跑友們還是比較傾向用主打運動功能的品牌,運動手錶和一般智能手錶有何分別呢?今次Gadget Guy就有兩款Garmin手錶開箱,測試運動手錶的功能,分別是Fenix 6 Pro Solar和Instinct Solar Tactical Edition。
太陽能加持長氣電量
Garmin Solar系列已經推出過9款產品,各有不同定位,這次就選了高價的Fenix 6 Pro Solar和入門級別的Instinct Solar Tactical Edition開箱。顧名思義Solar系列採用太陽能鏡面充電技術,解決智能手錶食電、用一兩天就要充電的通病。
Fenix 6 Pro Solar配合太陽能充電能提供14天的電池續航力,開啟省電模式甚至能超過48天。採用單色屏幕的Instinct Solar Tactical Edition則更誇張,一般模式電量可用24天,開啟省電模式的話,在日照亮度達50,000lux的環境下3小時就可充夠電,理論上可無限使用。
運動模式更專門
兩隻手錶都有比一般智能手錶更專業的運動模式,Fenix 6 Pro Solar有多達30個運動模式;Instinct Solar也有25種。跑步、游水、行山、滑雪,甚至划艇、跳傘都有。記錄的項目十分仔細,例如划艇模式,可以記錄划槳的速度、次數、划距等等。
比較多人用的「跑步」模式也十分好用。除了記錄距離、跑速、心率,記者最喜歡就是它的自動規劃跑步路線功能,配合智能電話的「Garmin Connect」App,選好距離,在地圖上點選身處位置,適合的跑步路線就會自動出現。
對於成績有要求的跑手,Fenix 6 Pro Solar的PacePro功能更是訓練和比賽的好拍檔。預先用App規劃好賽道,再輸入目標時間,PacePro會自動設定好配速策略,提你加速或者減速。跑手甚至可以調節上下坡的強度:你想上坡時慢一點,調低上坡強度,PacePro就會指示你在平地要快一點,有助提升跑手比賽的表現,不過入門級的Instinct Solar則沒有PacePro功能了。
此外,戶外活動愛好者和跑手也很重視GPS功能,兩隻手錶都支援3種衛星定位系統:GPS、GLONASS及Galileo 。就算沒有配對電話,只戴着手錶出街跑步,都能記低位置路線、速度等數據。
軍用防護功能
除了運動功能,防護方面亦比一般智能手錶全面。兩隻手錶都達到美軍810防護等級,能抵禦-20℃至45℃極端溫差、太陽輻射、沙塵、衝擊等情況;防水更達100米,甚至在水中都可以偵測到心率。可能你不會去到極地探險,但日常應用感覺也會比一般智能手錶硬淨,不會那麼容易刮花錶面。
可駁電話使用智能功能
兩隻運動手錶都沒有輕觸屏幕,主要以實體按鍵操作,運動途中比較可靠,但就一樣可以用「Garmin Connect」App配對智能電話,會記錄低心率、步數等健康數據,兩隻手錶都能接收和查閱電話的通知,不過就要注意英文版看不到中文字的問題。
Fenix 6 Pro Solar更加比一般的智能手錶「獨立」。它配對電話後可以使用「Garmin IQ」下載手錶App,而這些App都能夠在手錶獨立運作。例如安裝了Spotify,完成同步歌單的步驟,就可以單獨用Fenix 6 Pro Solar接駁藍牙耳機,斷開電話連接、不帶電話出街都可照樣聽歌跑步。
綜合電量和專業的運動功能,雖然可能沒有一般智能手錶App玩,但一隻專業的運動手錶的確能幫到運動員挑戰更好的成績。
記者:司徒港燊
攝影:林正言
協力:梁志穎
編輯:鄒仲安
Produced By:Fruity Nutty Studio
-----------------------------
支持蘋果深度報道,深入社區,踢爆權貴,即Like蘋果專題及調查組FB專頁!"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相關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尋找以色列 - 足本版】日日炮彈聲送飯 港夫婦耶路撒冷開麵店女兒當兵「呢度係全世界最安全地方!」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cyfMJ1OOPKY)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癌妻疑腫瘤增大再入院】林子博心力交瘁 感激汪阿姐報紙包錢相贈渡難關(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gk83T58fTIs)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街市尋寶】慈雲山街市 二百幾萬機器鮮製$24午餐肉 肉彈味濃無添加日賣500份 (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rTrYPzECHI0)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頭條動新聞】孕婦被拉跌 社會關注度不及細So與美斯《頭條動新聞》Ep.6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4MaqWS-XFEc)
#果籽 #運動手錶 #Garmin Solar #太陽能 #Fenix 6 Pro Solar #Instinct Solar Tactical Edition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garmin connect手錶 在 MEeeep Mor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G-Shock Smart Watch 2020 - G-Shock推出咗全新嘅 G-SQUAD GBD-H1000 ,比對Amazfit T-Rex 及 Garmin系列嘅智能手錶,GBD-H1000支援太陽能充電以及心率測量,仲有GPS功能,配合 G-Shock Move App,手機訊息提示都可以在 GBD-H1000上預覽。今日就同大家做個 GBD-H1000 開箱測試!
Casio 嘅 G-Shock 系列一直深受歡迎,但係去到智能手錶嘅領域,Casio 一直就用 Protrek 系列配合 WearOS 掛帥,而且款式唔多,G-Shock 迷都有啲失望。G-Shock 近日推出咗一系列嘅智能手錶,唔知又會唔會啱 G-Shock 迷嘅口味呢?
要介紹嘅就係呢款 G-SQUAD GBD-H1000 系列嘅 G-Shock 喇。秉承一貫 G-Shock 粗豪嘅風格,GBD-H1000 以招牌大錶面做生招牌,戴上手手感舒服,亦都相當型仔,除咗我手上面嘅全黑色之外,仲有另外三隻顏色選擇。200米防水、「襟」撞呢啲 G-Shock 基本功能就唔洗我多介紹,等我拍埋之前大熱款 Rangeman 俾大家睇睇......
有別於傳統嘅 G-Shock,GBD-H1000 配上反白點陣錶面顯示,配合背光嘅 LED 燈,更靈活顯示時間同埋唔同嘅資訊,相信係 G-Shock 系列智能錶嘅新標準。操作方面亦都同之前嘅 G-Shock 有啲唔同,以左面上、下兩粒掣作為選擇嘅選項,左面中間嘅大掣就係確定,操作似以前嘅功能手機,戴慣 G-Shock 嘅朋友可能要重新適應喇。另外,呢個系列亦都支援太陽能充電同埋 GPS 訊號接收,我哋都會為大家測試同埋介紹。
GPS 其中一個用途就係可以作全球對時,正常喺夠電量同埋室外陽光充足嘅情況之下,隻錶都可以自己以 GPS 較正時間,亦都可以人手,用 GPS 做對時個喎⋯⋯ 搞掂喇!
GBD-H1000 系列可以連接電話使用,換上咗新推出嘅 G-Shock Move 手機應用程式,而唔係用之前嘅 G-Shock Connected App,功能上亦有所提昇。等我下載呢個手機應用程式先!打開應用程式,就要先設定 Casio ID,都係輸入番簡單嘅個人資料,確認埋電郵,OK 喇!跟住就按畫面嘅指示,長撳手錶嘅左上掣,喺 Menu 揀番 Pairing、再撳 Connect,喺手機畫面再揀「新增」,咁就連接成功!第一次使用嘅時候輸入埋身高同體重,咁就用得!另外,手錶接駁咗手機,亦都會通過手機嘅時間作對時之用。
相信最多朋友關心嘅,就係 GBD-H1000 嘅訊息提示功能喇。當你接駁咗手機之後,當你嘅手機有提示訊息收到嘅時候,手錶就會同步收到相關嘅提示預覽,再入去就可以睇到訊息嘅詳情,繁體、簡體都一樣無問題㗎!另外,如果收到電話,呢隻錶亦都會發出提示接聽,雖然功能唔及 Android 嘅WearOS 同埋 Apple 嘅 watchOS 強,不過作為運動型嘅智能錶同埋日常使用,都足夠有餘啦!
好多朋友都鍾意戴住 G-Shock 做運動,究竟呢隻錶喺呢方面嘅功能得唔得呢?而心率測量嘅功能又掂唔掂?電力又夠唔夠呢? 等我試多幾日,下集再同你講!
《Z世代達人》
麥卓華
garmin connect手錶 在 電腦王阿達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GARMIN Forerunner 245 Music 配置心率偵測器具備計算血氧濃度偵測功能,能根據運動表現衡量與監控你的最大攝氧量(VO2 Max),持續提升您的最大攝氧量,透過有氧及無氧的訓練效果回饋,深入了解你的訓練活動是偏重於體能耐力或是衝刺能力。續航部分當手錶使用可使用七天,GPS與跑步聽音樂模式可用六小時。可以利用 Garmin Connect 線上健身社群提供的工具,以更聰明的方式進行訓練。根據所需建立專屬的訓練計劃,或下載免費的訓練計劃至手錶中;專業教練將依照你的目標與跑步能力,為你量身打造免費的訓練計劃,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幫助你達標。
#GARMIN #Forerunner245Music #開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