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關鍵問答 帶你看懂最新政策與臨床研究
【Q:兒童、青少年開打BNT疫苗,利弊怎麼評估?】
今(2日)上午7點,93萬劑BNT疫苗終於抵台。BNT疫苗8月23日成為首支獲得美國FDA正式藥證的疫苗,16歲以上為正式核可族群;12至15歲亦以緊急授權(EUA)開放接種,是對兒童和青少年族群適用的疫苗。國內指揮中心也宣布,首批BNT疫苗9月中封緘完成後,將優先提供給12至17歲青少年接種,其餘再讓18至22歲年輕人打。
但兒童和青少年被認為,感染COVID-19引發重症風險並不高,究竟接種疫苗的利弊如何評估?又需要特別注意哪些事情?
■兒童和青少年重症風險低、但「傳播」風險高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表示,多數疫苗研發過程中,一開始都會先對18歲以上族群進行試驗,COVID-19疫苗亦同。兒童及孕婦兩大族群,因為臨床試驗尚未囊括其中,因此最早並不在疫苗許可接種的對象中。經過一年多的多波研發下,兒童、孕婦都已開始接種疫苗。
目前感染資料看來,兒童、青少年感染病毒後,重症的比例極低,因此台灣並未將兒童、年輕族群列在優先接種的10大族群中。如今適逢開學,加上病毒不斷變種,年輕人因為活動力強,學生在校園群聚人數多,一旦感染,即便無症狀,也容易攜帶病毒「趴趴走」,容易造成家戶傳染,對社區造成風險,或傳給高風險的年長長輩。
■接種後不適症狀與成人相似
有些人以為,愈年輕的人免疫力愈強、打疫苗的反應也愈大。事實上,根據美國FDA網站(https://reurl.cc/AkE73j)統計,12~17歲青少年接種疫苗後,出現的症狀與成人接種後症狀差不多,多是注射部位疼痛,高達近8成,其餘為疲倦、頭痛、發冷、肌肉疼痛、發燒、關節痛。
林口長庚感染醫學科醫師、疫情北區指揮官黃玉成也解釋,國外資料看來,青少年接種後,症狀都與成人接種後相似,不會因為年紀愈輕,副作用就愈強烈,免疫抗體校價也差不多。唯一有看到少數資料指出,青少年施打後暈針的比例較多。
罕見副作用部分,接種mRNA疫苗(BNT、莫德納)則約有百萬分之30~40的民眾,會出現心肌炎、心包膜炎,其中較高比例發生在30歲以下男性。黃玉成表示,這樣的比例仍屬罕見,不過心肌炎、心包膜炎一般都在施打後5天內出現,「如果青少年接種後,出現胸痛、心律不整、心悸、呼吸用力會疼痛等症狀,應提高警覺儘速就醫治療。」
■可以打其他疫苗嗎?HPV、流感、百日咳疫苗接種不受影響
12~17歲青少年,可能會碰到3種以上的疫苗接種需求,包括國中女生會接種公費HPV疫苗,以及每年的流感疫苗,少數人會接種百日咳疫苗。對於青少年接種COVID-19疫苗期間,能不能施打其他疫苗,美國FDA認為沒有問題。
不過黃玉成表示,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考量未來若不幸出現接種後不良事件,擔心無法區分是哪一支疫苗導致的結果,因此建議間隔1週或2週時間,今日指揮中心亦宣布,兩款疫苗需間隔7天。(文/陳潔)
★更多疫苗關鍵問答:https://bit.ly/3mX0WY6
★探究真相費時耗力,邀您支持《報導者》獨立報導,#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BNT #輝瑞 #mRNA #莫德納 #輝瑞 #副作用 #疫苗 #COVID19 #報導者
hpv疫苗 成人 在 理財周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只是COVID-19!3大得了讓人腦袋一片空白的難纏病毒】
今天網路溫度計與台灣癌症基金會合作,調查出近期網友熱議的3大難纏病毒,除了COVID-19病毒以外,許多台灣人也害怕HPV(人類乳突病毒)與帶狀疱疹病毒,因此,醫師提醒在等待接種COVID-19疫苗期間,也別忘記安排自己與家人依醫囑施打HPV及其他成人疫苗,強化身體保護力,降低罹患相關疾病機率。👉👉https://pse.is/3gzd5b
#COVID-19 #病毒 #防疫#台灣癌症基金會
🪴加入《理財周刊》LINE好友,投資理財訊息看更多!https://lihi1.com/aJp06
hpv疫苗 成人 在 林靜儀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張配圖XDDDD
早上接受 Hit Fm聯播網-周玉蔻嗆新聞 電話訪問,聊了很多疫苗的事情;趁有空,轉貼二則報導和寫一下說明。
有很多朋友問,武漢肺炎疫苗,孕婦和18歲以下是否施打?
以指揮中心的疫苗施打優先順序來說,50-64歲民眾已經是第九個施打順序,簡單來說就是「暫且不要施打,持續戴好口罩和勤洗手」;再簡單一點講就是:#先等全世界施打結果再說。
但是學理上來說呢? 懷孕中的醫療人員呢? 18歲以下但是在醫院實習的醫療人員或學生呢?
目前看起來,我認為最終武漢肺炎疫苗可能會像每年的流感一樣,例行施打;到時候應該孕婦也會在施打建議之列。
但是為什麼現在還不建議孕婦施打? 除非特別針對特定族群設計的疫苗,不然,多數疫苗在人體試驗階段,會排除孕婦和兒童等敏感或特殊族群;這是一般研究倫理的考量,更不用說這幾個緊急授權的武漢肺炎疫苗。但是,最終這些藥物、疫苗還是必須在孕婦、哺乳婦女、幼童使用,所以,有些藥品可能會在一般成人臨床使用一段時間,再開啟敏感或特殊族群的研究,取得特殊族群的適應症,或者,就是由臨床使用個案中「後來發現懷孕」個案的追蹤與預後分析,取得資料來做安全性佐證。
譬如之前某國外疫苗在某些國家未開放65歲以上民眾施打,因為在人體實驗階段如果沒有納入足夠的65歲以上個案,其適應症就不會直接開放給65歲以上民眾;但是在累積足夠數量的65歲以下施打數,得到更多安全證據,或者疫情嚴重國家開放65歲以上族群施打的追蹤結果,未出現與65歲以下施打併發症或副作用表現明顯差異之後,就會逐步開放65歲以上的施打指引。
以台灣已經施打超過10年的HPV疫苗為例,在疫苗仿單和施打注意事項中,都建議個案如果在完成完整三劑施打之前,不要懷孕,可是,懷孕這件事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有「意外」(醫師問號🤷♀️),一開始可能有些個案會因此考量終止妊娠,但是在越來越多繼續懷孕並且分娩的個案報告在期刊上分享之後,醫師們就有臨床預後資料可以參考之,我們對於在施打疫苗過程中意外懷孕的婦女,就有更多個案追蹤結果,可以提供為參考、避免沒有必要的憂心終止妊娠,甚至有後續的施打指引。
所以簡單來說,台灣是國內幾乎無疫情的國家(本土嘉玲超過一個月了👏),所以國內敏感族群的施打,就慢慢等待國外數字,而指揮中心的施打規劃也應該會參考國外經驗和研究分析;但是如果是在第一線接觸感染個案的懷孕醫療人員,擔心工作過程的高度風險,或者特殊外交工作人員等等,我認為還是可以與醫師討論,查閱國外個案報告,給予適當的防護措施。這也就是所謂 #非適應症使用OffLabelUse
🍍 呼籲需施打疫苗女性應先避孕!林靜儀以HPV病毒為例:仍要更多證據
http://bit.ly/3tpvGBa
🍍 台灣人從小打疫苗,施打數量是全球數一數二之多! 林靜儀:打AZ過敏與否,可由專業醫師從過往經驗判斷
http://bit.ly/3vsdfg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