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隊、選手背後的人:醫療團隊】
.
「除了給予選手的支持,也希望大家看到的不只是『一個人』而是『一整個團隊』,因為團隊跟跨專業的合作,才能有更好的成果」
.
很開心因為奧運新聞、轉播,能讓大家從疫情中轉換心情,也注意到在不同領域下努力的人。除了奪牌、為國爭光的喜悅,也想分享一些較不容易被注意到的人,包括醫療團隊、負責協助行政事宜的團本部、讓大家都收到最新消息、喜訊的體育媒體。
.
因為自己對醫療團隊比較熟悉,就自己在世大運時的經驗(擔任中華代表隊的物理治療師)做些分享,文章最後附上此次奧運中華代表隊醫療團的名單。
.
醫療團隊的功能,包括:提升運動表現(Performance)、促進運動/訓練後的恢復(Recovery)、受傷的處理及復健(Rehabilitation)、預防再受傷(Prevention)。
.
醫療成員中,因為不同的養成背景,會讓我們在處理受傷跟疾病,有不同的擅長的地方。例如醫師擅長處理「疾病」、「嚴重的損傷」,包括急救、中暑、脫水、肌肉斷裂、骨折等狀況,而治療師/防護師擅長「肌肉骨骼疾病的處理/復健」,例如手術後的復健訓練、常見的扭傷、拉傷的處理,也可以在賽前透過一些訓練或手法「提升運動表現」、賽後透過按摩、伸展、儀器等輔助下協助恢復。
.
🔸醫師(Medical doctor, MD)
醫師常見的科別包括:家醫科、骨科、復健科等,近期還有中醫師的加入。家醫科處理常見的問題如感冒、拉肚子等,骨科醫師擅長處理手術(骨折、軟組織斷裂等),復健科醫師則較常以打針的方式治療。醫師負責的多跟「危及生命、較嚴重的損傷」有關,或是當選手有骨折、軟組織斷裂的疑慮,可以透過超音波影像等檢查,來確定受傷的嚴重程度、是否需要開刀等。
.
可能因為是醫師成本較高,或是,大多數的肌肉骨骼受傷,治療師跟防護師即能處理,因此在大型綜合型賽會(世大運、亞運、奧運等),才比較會有醫師隨行,其他賽事則以一位治療師或防護師隨行為主。
.
🔸 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師(Physiotherapist, PT/Athletic trainer, AT)
治療師跟防護師,可能是除了教練以外,跟選手相處時間最長的角色,包括:賽前的貼紮及身體的調整、比賽或訓練中的待命,以及賽後的放鬆、治療等,大概都是由我們所包辦。或者當選手因為受傷而無法練習,復健跟治療會取代大部分的訓練時間,有時候受傷本身不難處理,但需要很長的恢復,往往最難的反而是怎麼陪伴選手度過這心理的壓力、不能訓練的焦慮感。
.
自己隨隊的經驗,可能從早上六、七點起床,到晚上十二點回到休息的地方,中間包括協助選手的伸展、貼紮、按摩、訓練等,如果每個選手都花30分鐘,15人的代表隊,花費的時間就可以多達8小時,而且這是每個選手只花半小時的情況。在一些小賽事,如果沒有行政或管理隨隊,可能要同時扮演翻譯、協調行政事務的角色等。
.
🔸 營養師(Dietician)/心理師(Psychologist)
我不確定國外的情況,但以台灣來說,目前隨選手出去的「營養師、心理師」應該較少,也沒有包含在這次的代表團裡。我覺得一部分是目前對這塊領域較比較陌生,選手也不確定這些專業能幫到自己什麼,也可能覺得說「吃」、「心情不好」這些自己就可以處理了。
.
儘管沒有在代表團的名單裡,但我認為這些角色至關重要。以營養師來說,不管是到國外不熟悉飲食、賽前要迅速增重或減重、密集的賽事間如何補充跟恢復;以心理師來說,往往頂尖選手的實力水平可能相近,但最後能突破重圍的可能是心理素質較好,擅長抵抗壓力、減少緊張的人。
.
這邊提供一個例子,我們稱為Female triade(女性運動員的危險三角),意思是女性運動員同時有骨質疏鬆、月經異常、食物攝取不足等問題。這樣的狀況如果只看婦產科醫師,透過藥物或許能改善停經,但問題往往是一個複雜系統或多重因素交織而成,骨質疏鬆可能來自飲食跟訓練量的問題;賀爾蒙失調可能來自壓力跟訓練量;吃的不夠可能是怕自己變胖等,所以需要團隊或專業間的合作,才能看到問題的全貌。
.
🔸 結語
其實運動員的成功,除了選手的努力,背後有一整個團隊在支持。獎牌背後,也有同樣在努力,但沒有奪牌的選手,他們也值得同樣的鼓勵。不管比賽結果如何,很開心因為奧運的轉播,重新燃起運動場上的那股熱血,幫選手加油、打氣的凝聚力,除了給予選手的支持,也希望大家看到的不只是「一個人」而是「一整個團隊」,因為團隊跟跨專業的合作,才能有更好的成果。
.
.
.
.
【東京奧運中華隊醫療團】
.
🔸醫師
林瀛洲、周文毅、郭純恩、林聖章
.
🔸運動防護師/員
王瑞翔、詹華蓁、冷侑蓉、凃思危、王詩婷、林儀昀、程心儀、陳愷謙、曾琮仁、辜羿璇、廖麗惠
.
🔸物理治療師
李瑋君、吳建良、周詣倫、高敏珊、陳妍伶、趙遠宏、蕭凱倫
.
.
.
(封面圖片源自:2019年拿坡里世大運,非此次東京奧運)
.
.
.
其他文章:https://jackchen.sport.blog/
其他圖片: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
.
.
.
.
.
#東京奧運 #奧運 #中華隊 #台灣 #團隊 #醫療團隊 #物理治療師 #運動防護員 #運動防護師 #醫師 #tokyo #olympics #chinesetaipei #taiwan #medicine #medical #team #physiotherapist #athletictrainer #doctor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Gobby H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事隔8個月,終於同大家update我崩牙既近況,佢好好,無大礙... 此片高比沒怎麼上粉,也沒怎麼set頭~ 唔好意思,不喜勿看~ :P 隱適美療程日記 Playlist: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qEUPLGA61w&list=PL6wamDBsOr3oh...
「medical doctor意思」的推薦目錄:
- 關於medical doctor意思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medical doctor意思 在 李佳霖醫師-麻醉專科女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medical doctor意思 在 美國小兒科醫師 Pedd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medical doctor意思 在 Gobby Ho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medical doctor意思 在 [單字] medical doctor - 看板Eng-Clas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medical doctor意思 在 葳姐親子英語共學- 【 看美劇學英文: "The Good Doctor"良醫墨 ... 的評價
medical doctor意思 在 李佳霖醫師-麻醉專科女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手術前必知2468禁食原則❓|佳霖醫師麻醉知識
有過手術經歷的人都知道術前要禁食。佳霖醫師記得,曾經有位客人竟然在術前太飢餓,以為吃一點點還好,就偷吃了兩口麻辣燙!在例行性確認是否「禁食8小時」後,當下就立即取消手術了🙅🏻♀️
𝑵𝑷𝑶 𝒊𝒔 𝒌𝒏𝒐𝒘𝒏 𝒂𝒔 𝒏𝒊𝒍 𝒑𝒆𝒓 𝒐𝒔 𝒐𝒓 𝒏𝒐𝒕𝒉𝒊𝒏𝒈 𝒃𝒚 𝒎𝒐𝒖𝒕𝒉, 𝒘𝒉𝒊𝒄𝒉 𝒎𝒆𝒂𝒏𝒔 𝒏𝒐 𝒆𝒂𝒕𝒊𝒏𝒈 𝒐𝒓 𝒅𝒓𝒊𝒏𝒌𝒊𝒏𝒈.
🤍麻醉常用小術語 NPO
醫護間常用「NPO」稱呼禁食,NPO來自於拉丁文的 𝑵𝒖𝒍𝒍𝒂或是𝑵𝒊𝒍 𝒑𝒆𝒓 𝒐𝒔的縮寫,也稱nothing by mouth,意思為「禁止經由口中攝入」,也就是禁食啦😆
🤍為什麼在開刀前連水都不能喝❓
開始禁食的主要理由,是為了避免病人在麻醉時發生「吸入性肺炎」的風險。
如病人在麻醉前吃過食物,麻醉後胃部括約肌放鬆之下,食物會逆流上來造成嗆到、嘔吐,這時如果嘔吐物進入氣管裡,除了可能會缺氧,甚至最嚴重會造成吸入性肺炎!
🤍嚴守「 2-4-6-8 rule 」禁食原則
依據美國麻醉醫學會訂定,「 2-4-6-8 rule」禁食原則,跟著佳霖醫師一起來複習~
「2小時」- 所有液體:水、茶、黑咖啡、無果肉果汁、碳酸飲料等
「4小時」- 母乳
「6小時」- 所有乳製:牛奶、含奶咖啡、配方奶等
「8小時」- 所有固體食物
🤍麻醉女醫小提醒
👩🏻⚕️禁食超過8小時,如果很餓,需諮詢麻醉專科醫師做應變處理,而不是自己偷吃東西喔!
👩🏻⚕️有規律服用藥物的慢性疾病患者,在手術前是否停藥,也需詢問您的麻醉專科醫師喔!
Reference: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Preoperative Fasting and the Use of Pharmacologic Agents to Reduce the Risk of Pulmonary Aspiration: Application to Healthy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Procedures: An Updated Report by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Task Force on Preoperative Fasting and the Use of Pharmacologic Agents to Reduce the Risk of Pulmonary Aspiration. Anesthesiology March 2017, Vol. 126, 376–393.
✨李佳霖醫師 - 麻醉專科女醫師 / 醫美醫師
#我不是麻醉師
#更不是麻姐
▫️「麻醉大小事」報你知、「醫美療程」怎麼選,佳霖醫師一次解答,歡迎預約諮詢整形&指定麻醉!
#doctor #醫師 #麻醉女醫 #醫學美容 #醫美 #微整形 #微整 #麻醉 #drjennielee #李佳霖醫師 #麻醉專科醫師 #專科醫師執照 #診所 #麻醉大小事 #npo #fasting #禁食 #medical #anesthesia #propofol #anesthesiology #anesthesiologist #anesthesialife
medical doctor意思 在 美國小兒科醫師 Pedd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護理醫師Nurse Practitioner(NP)
#護理本來就應該是一個令人尊重的職業
#向所有護理人員致敬
#來美國的另外一種選擇
我現在在NICU(新生兒加護病房) rotate。在美國幾乎所有的NICU都重度倚賴NP。我們NICU有九個NP,其中幾個資深的會on 24-hour call, 晚上值班有什麼問題他們是第一線處理。那些要on 24-hour call的NP, 一個禮拜就等於只上兩天班 (24+12=36= full time)。權力大、一星期工作兩天、薪水不錯(8-12萬左右,看州、看作的事)、上面有人扛責任(醫師責任還是最大),看得我都想轉職了(有時還可以欺負住院醫師 🤣少數啦。)
NP可以作的事越來越多,讓許多醫師倍感壓力,醫師工會也不得不重視這個問題。我們州的醫師工會算比較強勢的(常看到發新聞稿叫囂XD ),但還是聽說有不少基層診所因為節省開支將MD辭掉換成 NP.....NP權利之大可見一斑。
像我們地區就有一個很"有名"的小兒科醫師,他大量使用NP開了15+家兒科診所。有些診所位於rural area, 依照法律可以只放NP,他就靠著這個模式日進斗金,年收入據傳至少兩百萬美金......但這背後的風險極大,好孩子還是不要學比較好。
總之,NP在美國是一個令人尊重的職業,薪水、生活品質、工作內容都不錯,若想來美國發展可以考慮考慮喔。
相關文章
年薪五百萬的護士們(寫美國麻醉護士)
https://www.facebook.com/peddythepediatrician/posts/2369371066493418
--------------------------------
以下附上一位NP前輩寫的文,很有參考價值。她為人親切又努力,看到她在美國當NP當得很開心,真是為她高興!!!
◆*.◆*.◆*.◆*.◆*.◆*.◆*.◆*.◆*.◆*
(03/2020更新:目前除了需要特殊語言能力的NP/PA之外,一般primary care NP已經越來越飽和囉!聽說越來越多剛畢業生面臨工作難找、競爭很大的狀況,所以大家還是要審慎評估可能不能把來美國讀NP當作一定能拿到綠卡留下來工作的機會唷!)
這也是我搬到北卡工在美國人的非營利組織工作後的心得,發現其實太多醫院或門診大範圍的使用NP PA當第一線的看診advance practice providers. 真的有越來越難看到MD親自出馬的感覺😱 NP的學校訓練和工作經歷/背景也變得很重要。
另外大批的NP PA畢業生每年spring or fall陸續畢業,也變得越來越難找工作囉!)
我最近整理了一下自己2014年來美國讀NP和2016年找工作(申請雇主支持的EB2技術移民綠卡和工作簽證) 的時間表。可以給考上RN之後,想來美國讀進階護理醫師/執業護師Nurse Practitioner的大家參考。
目前單就考完註冊護士RN,要自己找到美國雇主幫你申請綠卡的機會實在太難了,很多醫院都已經明定不再幫外國人申請身份,只用美國人的政策。
所以目前讀NP還算是給想追求美國夢的大家的另一個方式,來美國讀書絕對不簡單,但至少還算有機會能憑自己能力找到工作的機會! 近五年內,美國應該都還是很缺Nurse Practitioners, 不至於到飽和。
但是我想提醒大家,如果大家對以下幾點都有把握、且有心理準備,或許就可以著手準備學校的申請😋:
1. 英文口說能力不會太差,或是對學英文很有興趣。
(看美國病人最重要就是要和病人溝通,有口音沒關係,但是要敢說、勤奮學,不然病人就不容易信任你,醫病關係建立不好,會讓你畢業不好找工作或是老闆不敢用你)
2. 有一點存款 或 有家人支持。
(我在德州州立大學非常省的讀完兩年NP,學費+生活費也要7萬美金,我後來還有做學校TA打工所以有省一點,私立學校可能要至少$15萬起跳)
3. 喜歡和病人溝通衛教,能夠擔起Prescribers的責任。
(會有開立醫囑、診斷、治療病人的權利,但相對責任&醫療糾紛風險也會提高很多)
4. 最好要有在臨床3~5年在醫院護理師的資歷。
(醫院最好至少也要待過1~2年, 雖然NP學校一般規定一年經驗就可以,但是我有同學只有一年經歷還是落選,教授還是覺得太年輕;再來如果臨床經驗不夠,讀NP會很辛苦,因為你的美國同學大多都有急診或ICU 7~8年資歷!
但我覺得出國要趁早,不然在台灣安居樂業了,就不會想出國讀書過苦日子了QQ...所以一般臨床待過大概3-4年,最後成功來美國讀NP的台灣人最多! 最大原因是護理系畢業後,開始準備考執照和申請學校大概也要3年時間,所以請提早開始準備!)
5. 最後最後,一定要肯比別的同學努力!
不是一定讀完書,就保證能拿得到綠卡可以留下來,真的還是要看機緣,但是NP絕對比RN有機會自己找到工作機會。
(美國雇主為什麼不顧美國人,要這麼花錢又麻煩的來僱用你? 一定是你要有什麼比其他美國NP好的能力或是語言優勢,所以把握好這個關鍵,努力建構人脈,提早為身份問題鋪路。
e.g. 美國藥商品名和台灣常用的完全不同,很多病人都知道自己吃藥的商品名,但是卻不知道學名,如果你沒有在美國當過RN,在和病人問診take history上面就會常常一頭霧水,病人也會覺得你怎麼可能連這個"普拿疼"的藥都沒聽過,所以我放假都常在CVS/Walgreen逛藥局,把所有常見的OTC藥商品名/學名都努力記下來,記好發音,漸漸也就學起來了。所以努力只是一個過程,收穫什麼是自己採收:))
註: 再來薪水肯定是大家最在意的問題,大家可以自己Google查每個州或是全美的primary care Nurse Practitioner average salary, 但是美國稅收很高,我的所得稅和退休健保和Social security,每個月就扣了近35%!
再來美國生活消費平均是台灣兩倍,所以其實每個月收入扣完稅大概感覺只是在台灣賺台幣7~8萬左右的感覺,但是每個州都不一樣,如果你選擇去中南部的州當然生活就能寬裕挺多。
在美國生活不太容易、也沒台灣方便,NP的薪水其實不是太大的優勢,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生活品質"和"被尊重的專業",我們不再是被使喚的小護師,而是護理醫師:可以選擇不用輪班、不用熬夜、甚至也不需要on call, 也可以享受朝九晚五的工作時間。就算選擇去醫院當NP,大多也是一週上三天12小時班,或是正常五天8小時班,幾乎沒有加班文化,下班時間到了就是自己的時間! 再來臨床得到的尊重和專業的發揮,會你感覺自己讀的護理很有價值,也同時能幫助病人。
總之,我覺得自己很幸運一路以來遇到很多貴人和機緣讓我慢慢了解美國RN和NP都在做些什麼,親愛的家人 給我的無限支持也讓我在讀書的高壓中每每還能再繼續堅持下去,後來也因緣際會找到紐約的NP工作,所以想和想來美國的大家一起分享,或許除了拿到RN外 還可以有另外一條進階到NP的路徑😋 ❤
◆*.◆*.◆*.◆*.◆*.◆*.◆*.◆*.◆*.◆*
即將跨入我能號稱20幾歲的最後一個生日....所以想來整理一下我人生這29年的人生是怎麼過的,也想讓大家了解美國的執業護理師/護理醫師是什麼工作 :)))
***文很長慎入^^" 主要是想給常常私訊問我問題的學弟妹們一個參考^_^
Nurse Practitioner其實是一個很難解釋的英文名詞,就字面來說大陸的翻法:"執業"護理師好像比較直翻,但是卻很多人不懂執業的意思,但其實就是可以獨立開業、看診的專業護理師;所以就工作性質來說,"護理醫師"可能最符合工作範疇。
而台灣用法"專科護理師",聽說好像一開始就是衛服部的一個Advanced Nurse Specialist和Nurse Practitioner的翻譯混淆造成的小錯誤。XD
總之,在台灣Nurse Practitioner(簡稱NP)的工作和住院醫師很像,職權可能還是差在能不能獨立簽醫囑上面,NP開的醫囑原則上還是需要主治醫師在24 or 48小時內co-sign簽署覆核(sorry我臨時起稿,如果台灣規定有改請再跟我說^^")。但是台灣NP只在醫院工作,不會到醫院體系外工作,都是屬於Acute Care性質的NP,能力都超級強大! Knowledge超強,但卻只有比護師多一點點的薪水....或是有時候NP菜鳥,可能連輪夜班護士都薪水都不到...很可憐Q___Q 台灣NP原則上只分了內科和外科兩種。
美國NP就分的很細,創立NP這個職業已經有好幾十年的歷史,原則上先分: Anesthesia NP(麻醉護理師), Acute Care NP(只在醫院裡面ICU單位的)和Primary Care NP(在診所、一般醫院、門診、護理之家、長照中心)。
Primary Care又另外分了Family (家庭科), Adult/Gerontology (成老人科), Psychiatric(心理科)和Pediatric(兒科)。我不喜歡看兒科,並且又喜歡老人醫學,所以當初是選了"成老人"讀我的碩士NP學位。
再來簡單介紹一下NP的職權,美國每個州規定都不太一樣,紐約州給NPs的權限很大,和醫生Medical Doctor (MD) 的開藥職權是一樣大的,NP在幾個特別規定的評估項目不能獨自簽名外,其他職業範圍和MD幾乎一模一樣,也可以獨立開醫囑,執業兩年後,就不需要再和醫生合作工作,可以獨立開設診所看病人或是獨立執業。然而NP會比PA(physician assistant)的權限還高,因為PA不能離開MD的supervision.
但是紐約算很特別,其他地區,全美大多還是有一半的州, NP執業都還是需要有MD的supervision或是cooperation合作.
簡單來說,在Primary Care的MD、PA 、NP都在做的是家庭醫生角色的工作,或者也可以到各個專科門診工作,但主要都還是以outpatient(非急重症病人)為主。美國的保險制度,大多數病人都需要先看家庭醫生,評估後有需要才能轉診專科。
近年來因為Primary Care Physicians大量缺乏 (因為做primary care家庭醫生吃力不討好,病人多疾病繁雜,需要什麼都懂一點; 卻沒有外科或專科收入高),所以美國開始大量增設NP和PA學校,希望增加primary care providers和緩解醫生緊縮的現象。所以PAs和NPs在美國又有一個總稱叫: "Mid-level Providers", 也就是介於Physicians之下的醫療執業者的職位。
介紹到這邊,實在分了好多次才打完...所以我的生日也快過了XD
如果大家還有耐心的話,我會簡單分享一下我申請美國NP學校和找工作求職的時間表。因為常常在FB遇到想來美國讀書的學弟妹,所以想一次讓大家有一點簡單的參考:)
◆*.◆*.◆*.◆*.◆*.◆*.◆*.◆*.◆*.◆*
我在2016年取得NP碩士的學位,終於在同年28歲時找到了紐約曼哈頓primary care NP的工作,後來今年也成功得到老闆青睞,支持我申請工作簽證和綠卡申請,達到自己短程的目標,累積更多臨床經驗,發現原來護理專業也是可以發揮的這麼有價值及備受尊重。
However, 出國不一定適合每個人,隨著目前美國移民政策的緊張,想要拿到雇主支持的工作簽證或綠卡更是難上加難,但是我們的優勢在於,紐約其實很缺會說中文的NP或PA,因為有大批華人社區的民眾苦無醫療資源,因為語言的隔閡,所以還是有挺多機會,可以讓我們符合美國政府要求的:高學歷、高技術和高薪資的移民候選人。如果真的有決心想來闖一闖,喜歡和人互動、對自己能力有自信,可以開始提早規劃,只要努力實踐追求目標,也可以達成這個美國夢來發揮護理專業的價值!
2004-2005
16歲時到美國高中交換學生一年,奠下想回美國讀書的契機。
2011
22歲 國立台北護理大學畢業
同年09月
考完護師國考,申請到美國休士頓Methodist醫學中心見習一個月。
(了解美國RN的工作型態和護病比例,確定自己喜歡美國RN的工作性質)
2011-2014
任職和信治癌中心 緩和安寧內科 腫瘤護士
2012.02月
開始申請美國註冊護士RN考試:"NCLEX-RN"
2013.05月
拿到RN准考證,跟醫院申請轉成半職,開始讀書準備NCLEX-RN考試。
2013.07月
考取RN執照
2013.09-11月
考托福和GRE入學考試
2014.01-05月
準備美國碩士NP學校申請、面試、準備地獄般的自傳、Statement of Purpose....
2014.07月
26歲 最終決定到美國Top20 護理學校之一的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 at Houston讀書! 出發美國!!
(同年05-08月,申請把紐約州RN轉到德州RN執照, 不需SSN, 但是非常複雜和花錢QQ)
2016.05月
28歲 地獄般的兩年NP school終於畢業Q___Q
Master of Science in Nursing Get!
2016.07月
貴人Cliff Tai相助XD 因緣際會下,來到紐約面試!
面試了六間上了五間! 全部願意支持綠卡申請。只有一間拒絕我,因為老闆需要有經驗的Providers. (真的很缺人啊啊啊,會講中文真的是優勢,快來XD)
2016.09月
正式開始Primary Care NP工作!
(曼哈頓&布魯克林 忙碌的家庭醫生及內科腎科診所,老闆非常願意教^^也很正派有醫德)
2017.08月
工作屆滿一年! 老闆幫我申請工作簽證 成功抽到籤,也完成綠卡丟件申請! 老闆稱讚我們NP不錯! XD
即將過完最後一個20幾開頭的生日XD (哭)
◆*.◆*.◆*.◆*.◆*.◆*.◆*.◆*.◆*.◆*
最後最後,我只想說:我們護理醫師比醫學系醫師最大的優勢就在我們很善於和病人及家屬溝通、衛教和傾聽。 以前就是當著橋樑和教育病人的角色,所以在家醫科的病人大多都是慢性疾病定時追蹤抽血的病人,衛教是很重要的一塊,醫生往往都比較著重學理和效率,雖然可以看很多病人,但是病人礙於權威,常常不敢多問很多健康疑慮和飲食控制的方式。
大多數的病人看完我之後,最常的就是表達:"江醫生妳真的很仔細、很有耐心和我解釋這麼多!謝謝妳!"
我想這就是我們在臨床的優勢,只要繼續增強自己的學理基礎,時常更新最新的醫療資訊,不要害怕開口問老闆,要很會運用工具資源來輔助診斷和減少錯誤;其實病人都會很喜歡我們Nurse Practitioners! 然後希望讓更多人知道NP這個角色的特點和價值囉!
希望以上落落長的資訊,能對大家有一點幫助:) 有夢最美,築夢踏實囉!加油:)
medical doctor意思 在 Gobby Ho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事隔8個月,終於同大家update我崩牙既近況,佢好好,無大礙...
此片高比沒怎麼上粉,也沒怎麼set頭~ 唔好意思,不喜勿看~ :P
隱適美療程日記 Playlist: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qEUPLGA61w&list=PL6wamDBsOr3ohGnqC2auJ_SCDuAh4RiTI
Follow me at
Instagram : http://instagram.com/gobihong
Facebook : http://www.facebook.com/gobbyhappylife
微博 : http://weibo.com/gobbyhong
Twitter : http://twitter.com/gobbyhong
Subscribe if you like !!!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knQc7Cwsjg/hqdefault.jpg)
medical doctor意思 在 葳姐親子英語共學- 【 看美劇學英文: "The Good Doctor"良醫墨 ... 的推薦與評價
看美劇學英文: "The Good Doctor"良醫墨菲】 看美劇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學到 ... 上網查資料才知道美國平均每100人中有1人是有自閉症(autism)呢~台灣也不 ... ... <看更多>
medical doctor意思 在 [單字] medical doctor - 看板Eng-Class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請教medical doctor這個單字
1. 單純指醫生,沒有"醫學博士"的意思
2. 可以指醫生也可以指醫學博士
醫學博士目前查到的英文為: Doctor of Medicine (簡稱M.D.) <= wiki
想請教答案是否為1? 若是請教跟doctor是否有分別?
感謝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0.44.7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ng-Class/M.1475051147.A.CDD.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