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rolholic控制狂的碎碎念:D】
和一位前輩聊天中,他曾說到「...畢竟不是同樣專業養成的人,很難理解在該專業裡,那些專有名詞背後代表的意義,但是又用同樣的詞彙論述,所以容易造成迷思。」
「協同肌」這個概念,顧名思義,就是一群可以產生同樣動作方向的肌肉。
「拮抗肌」這個概念,顧名思義,就是一群產生相反方向,可以互相對抗的肌肉,
選定一個身體部位的其中一條主動肌,我們可以寫出它的協同肌群,以及它的拮抗肌群。
這些肌肉的組合是一直在變動的,看這個人執行的動作任務而定,如果該人的動作模式越多樣化,代表的是他的「大腦」有辦法組合出非常多樣的肌肉組合,來支持身體有無限多動作選項可以使用。
所以講「協同肌」、「拮抗肌」、「肌肉功能分類」,是在談肌肉嗎?其實不止哦,這是在談「腦子好不好使」的問題。
中樞神經,包含腦與脊髓。屬於破壞中樞神經結構的,其中一個廣為人知的疾病,就是缺血性腦中風:腦部灌流受阻,造成腦部神經細胞失去氧氣與養分,嚴重的狀況會造成不可逆的壞死,壞死區域的神經,失去對應身體區域的控制功能,造成失能。例如,若是控制某些肌肉的神經壞死,就會造成該塊肌肉失去驅動源頭,導致某些動作做不出來。當長久沒有辦法使用那些肌肉,最後會造成肌肉萎縮(muscle atrophy),也就是整體肌肉量下降的狀況。
這是比較極端的例子——造成肌肉產生真的萎縮的狀況。
但若神經系統解剖構造並沒有真的被破壞的一般人,當有「無力」的感覺時,真正有肌肉萎縮的情況是很少的,因為肌肉萎縮的條件是該肌肉完全不收縮,如果個案還可以正常走進治療室,就不會有這種狀況。
這邊要題外話一下,對於肌肉力量,在臨床上常見的評估方式叫做MMT徒手肌力測試,原則上分為1-2-3-4-5分,可以再加上+/-代表比某個分數略高/低但是還不到下一個等級之意。5分代表可抗最大徒手阻力。
MMT是20世紀早期小兒麻痹大流行時發展出來的測試。小兒麻痹病毒侵入中樞神經運動神經元,會像前面舉腦中風的例子——受病毒感染的神經,其控制的肌肉失去驅動源頭,導致肌肉無法收縮,動作做不出來,最後導致肌肉萎縮(muscle atrophy)。
所以,MMT的評估,是藉由檢查哪些肌肉真的流失,來得知神經系統破壞的程度。
也因此,神經系統解剖構造沒有真的被破壞的一般人(例如:還可以獨立執行日常生活與工作者,非真的有肌肉萎縮、肌少症等真的肌肉量下降者,因為肌肉量下降不會「立即」發生,會是一段病程),當因為疼痛,而「立即」有「無力」「出不了力」的感覺時,使用MMT來評估,獲得的資訊會反而混淆我們的判斷。
「疼痛」會「立即」對肌肉造成的影響,不是真正的因為肌肉量下降讓人感覺「無力」,而是造成一組協同肌中,某些功能分類的肌肉被「抑制」,某些功能分類的肌肉被「過度興奮」以代償被抑制的肌肉。
也就是說,這一組協同肌中,被改變的是各個肌肉成員工作的「比例」。
也因為協同肌中各個成員的貢獻比例被疼痛改變了,不是原本最速配、最有效能的收縮模式,因此人一樣會感到「無力」「出不了力」。
那對於治療策略來說,如果目標是要矯正「比例」,那就不適用重量訓練,因為重量訓練,協同肌裡面的成員會共同收縮,因此無法單純藉由重量訓練來叫某成員貢獻多一點,某成員貢獻少一點。
那如果拖久了,真的產生肌肉量的問題,那則會需要納入重量訓練。
調節一組協同肌中,每個成員貢獻比例的訓練方式,就是屬於動作控制裡面的其中一種。
不是只有要個案在動作中把方向控制好,就是「練到」「動作控制」了。
動作控制訓練,不是要取代任何一種訓練方式,而是希望能補齊一直以來被人們忽略的機制。
#kineticcontrol #movementcontrol #tinainmotion #movementhealth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mmt徒手肌力測試」的推薦目錄:
- 關於mmt徒手肌力測試 在 林維萱 物理治療師 Tina Lin PhysioTherapis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mmt徒手肌力測試 在 林維萱 物理治療師 Tina Lin PhysioTherapis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mmt徒手肌力測試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mmt徒手肌力測試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mmt徒手肌力測試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mmt徒手肌力測試 在 Manual Muscle Test 徒手肌力測試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mmt徒手肌力測試 在 Yasi 健談室- #WA討論室MMT是一個很常用的測試方法 但你 ... 的評價
mmt徒手肌力測試 在 林維萱 物理治療師 Tina Lin PhysioTherapis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深夜繼續加深專業文]
好的,在我們瞭解肌力訓練不是一切之後,在我們真正開始討論訓練方式之前,基本上還有一些拼圖需要補上。我喜歡思考「運動」和「動作」這兩個詞代表的涵意,因為有了專有名詞,一切都可以更有邏輯一些。
對我來說,「動作」是「運動」的單元,一種零件的概念。一台車的零件要好,車的性能才有機會被好好發揮。人體也是一樣的,當我們在浴室裡不小心腳一滑,假如人體的零件們ok,大腦一聲令下,我們還是有機會在完全劈腿之前穩住,重新站起來,100分。
既然是零件,那麼就會有一定的規格,「動作」的概念也會有這樣的特色。現實世界中,人體的運作通常是很多部位、很多關節同時參與,但是我們的每個關節,也應該都要能在功能性動作中有獨立控制的能力。舉身體前彎為例,自然狀況下會有頸椎+胸椎+腰椎/骨盆+髖關節,甚至膝關節+踝關節的參與,若故意不要動頸椎+胸椎+腰椎/骨盆,只動髖關節,類似翹屁股上半身前傾,雖然動作看起來很刻意,但我們應該還是要能做得到。
某些部位控制不動,其他部位獨立動作,而且獨立動作的部位,應該還要能負擔一個最基本的動作角度(「規格」的概念)。而根據Kinetic Control的語言,這個動作單元的「規格」叫做Benchmark,有基準之意。
這個基準,就是我們以此為據,來對「動作」進行評估與分析的基礎。人體的運作很複雜,單純一個身體前彎,十個人來做,可能會有十種不同的策略,A彎腰多一些、B折髖多一些、C胸椎多彎些…,對這些「策略」是評不出什麼東西來的,因為策略只有不同,沒有對錯。但是如果我們化整為零,去看每一個「動作」,就可以根據每個動作的Benchmark來做評估。
部位/關節有Benchmark比較好理解,就是看動幾度。而其實每個肌群/肌肉也會有它們各自的Benchmark,可以用來評估肌肉的功能好不好。肌肉的功能包含了向心收縮、離心收縮、等長收縮,也包含了耐力、開始收縮時間點、結束收縮時間點、延展性等等等,並且根據要完成的任務,每條肌肉應該會有不同的比例參與。舉例來說,如果要立定跳,則天生負責產生爆發力的肌肉應該要出來工作多一些,如果要維持一整天坐辦公室,則天生負責維持脊椎姿勢的肌肉應該要出來工作多一些。全身的肌肉作用是一個team work,就像韓國的團體,有人是門面擔當,負責拍廣告,有人是舞蹈擔當,負責炫技。要門面出來炫技也不是不行,但總歸不是最恰當的選擇。就如同你要叫那些負責產生爆發力的肌肉來負擔維持姿勢穩定,也不是不行,但就是違逆天性。姿勢肌群因為要維持姿勢,所以除了睡覺之外,基本上都要工作,但是爆發力肌群則是需要時才工作,要他們一直出來工作,很快就會過勞,無法良好幫助人體維持姿勢。這也是另外一個狂練肌力讓肌肉長得大塊,卻無法有效幫助姿勢維持的原因之一,你姿勢不好、腰痠背痛,是因為大腦選錯肌肉出來用了,是軟體(腦)的問題,不是硬體(肌肉大不大)的問題。
所以總結一下,要做動作評估,首先要了解動作單元中,每個部位/關節的Benchmark。當該部位可以完成Benchmark後,還沒完,還要去分析在這個動作中,大腦有沒有選擇出最佳比例的肌肉來工作,以及這些肌肉在各個面向(向心收縮、離心收縮、等長收縮、耐力、開始收縮時間點、結束收縮時間點、延展性…)有沒有好好表現。所以傳統的關節活動度測試(ROM),徒手肌力測試(MMT), 選擇性組織張力測試(STTT)…,我不是說不重要,而是捫心自問,除了這些,我們應該還有很多要去注意的面向。而若沒有把這些面向都顧及,如何能說自己懂動作評估呢?
TBC
mmt徒手肌力測試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mmt徒手肌力測試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mmt徒手肌力測試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mmt徒手肌力測試 在 Yasi 健談室- #WA討論室MMT是一個很常用的測試方法 但你 ... 的推薦與評價
肌肉在不同位置、槓桿,能產生的力量並不同! 應該在肌肉長度vs張力關係的較佳位置下做測試 ... #運動筆記 #動作 #肌力 #徒手 #傷害預防 #運動傷害 #傷害 ... ... <看更多>
mmt徒手肌力測試 在 Manual Muscle Test 徒手肌力測試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課程簡介: 柔軟度是 測試 健康元素之一,但肌肉量高或 肌力 大也不足衡量整體肌肉骨格的健康度,一個有效的 肌力測試 可以評測因其他因素造成的問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