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看】#2020台北雙年展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 李長潔 🌐
.
前往2020台北雙年展,台北的天空陰冷,以《#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為主題的北美館,並沒有明顯的國際性藝術大展的氣氛,灰白色的天空與牆面,灰白色的大廳與主視覺,一切像是某種策略性的低調,迫使著「台灣人」體驗著在「全球」疫情爆炸時,還能舉辦藝術大展的那種奢華。甚至懷疑,這雙年展,是不是策展人Bruno Latour的一個 #嚴肅的玩笑。
.
▓ #知識論的改革實驗及其展演
.
Bruno Latour,當代重要的人類學家、哲學家、社會學家,70年代後期開始,根據科技與社會的交纏關係,展開整個人類智識知識論的規劃,提出行動者網絡理論,重新思考啟蒙時代以來的人文主義,甚至是「有人以來」的人類主義,重新納入多重行動者的視域與軌跡,試圖在《實驗室生活》、《科學在行動》、《巴斯德的實驗室》、《我們從未現代過》、《激情的經濟學》、《面對蓋婭》等一系列的思想實驗與批判裡,獲得一點點解放「眾生」的機會。
.
因為Latour的巨型-微型理論的裝置,與他無比的雄心,他的策展論述,看起來就是有種「救贖性」。已經好幾年了,幾乎每一次的大型展覽,都呈現滿滿的末日主義,藝術家與觀眾聯合起來懷舊、批評與哀悼。Latour帶著點科幻意味的拓樸學圖式策展,很容易讓人以為是一種微中二的救贖性,但其根本應該是用力跳離知識思辨與實踐框架的嘗試。
.
▓ #全球的否定的辯證法
.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共分成「全球化星球」、「維安星球」、「脫逃星球」、「另類重力星球」、「實體星球」五個天文體,五個天文體被鑲嵌在一場向量不同的星(全)球解離當中。Latour式的「#全球的否定的辯證法」倒轉、抽空、吸收了人類世界裡的所有主題,將我們吸入充滿矛盾的網絡當中,我們再也無法依靠前方的未來,標定逃逸的路線。我在想,這是否也是我看不是很懂這次展覽的緣故,所有的定義、展示、證明、翻譯都暫時失效了,這個失效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層次上:觀賞者、藝術家、策展者。
.
撇開知識論的難題。到底這展覽好不好看呢?
.
▓ #嚴謹的審美
.
有幾個作品在藝術性與理論性上,都算是嚴謹又精采,挺奇怪的,嚴謹居然成為藝術批評的論斷之一,說明了當代藝術「跨域」的性質。例如在「實體星球」部分,領土仲介所的《變動的海洋》(Oceans in Transformation, 2020),他用 資料視覺化的方式,模擬 / 詮釋了敏感的海洋資料軌跡,資料數據的「量」的概念,變成了一種兼具審美與分析的溝通。
.
▓ #體驗行動者的網絡
.
《跨物種影像交會》(Interspecies Cinematic Encounters, 2020),則在諾大的黑色展場空間中,透過大型的鋼架組構裝置,架構出多重世界與複數行動者的觀賞體驗,人類、動物、植物、礦物、水、霧霾、鬼魂、精靈等,在其間互相接觸、調解、感染、融合、轉化彼此。某個程度上,雖然沒有很多,但在佈展上算是比較奇觀而複雜,觀眾似乎可以體驗到行動者網絡理論的表面意涵。
.
▓ #思想劇場與概念地景
.
最精采的作品,莫過於《質量/彌撒》(Mass, 2020)的物理學 / 哲學辯證劇場,藝術家在展場打造出一個由影像、光線、聲音、道具所構成的思想劇場,你可以步行穿梭於概念地景中,參與影片中物理學家的哲學對話,探索當代物質性之辯論:對立的兩個物理理論模型,無限大(相對論)和無限小(量子物理學),那是不存在於相同世界的兩種現實。
.
▓ #作品之外的作品
.
最後,令我關注的焦點,盡然很常發生在非展示場域中。像是比以往更加不明顯、更加低調的展場設計,完全剝除藝術展覽肩負大眾娛樂與教育的目標,回到一種思想與實作的集合體實驗上,如「#協商劇場」(Théâtre des négociations)的運行。
.
另外,如關閉電源的二樓電梯,讓觀眾自行用身體力量,步上二樓階梯。然後,在二樓展覽開始處,觀眾先看到的居然不是《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的策展主題,而是「參觀須知」:戴口罩、勤洗手、保持1.5公尺以上距離。你的全球「不是」/「就是」你的全球,深深的、日常的、真切的反諷啊~ 比作品還精彩(誤)
|
影像 | 李長潔
文字 | 李長潔
|
➡ #雙年展官方網站:https://www.taipeibiennial.org/2020
➡ #偽學術觀展影片:https://youtu.be/M_3aMWFrOtk
|
#值得去看個5次
#比天能燒腦
#但天能我真的睡著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認真玩】2020台北雙年展 | 嚴肅的玩笑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 李長潔 . 前往2020台北雙年展,台北的天空陰冷,以《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為主題的北美館,並沒有明顯的國際性藝術大展的氣氛,灰白色的天空...
oceans翻譯 在 翻譯這檔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宇宙的螢火蟲
之前發了一則極短文:
For a few moments, like cosmic fireflies, we will travel with other humans
有些時候,我們會像難以計數的螢火蟲一般與其他人類同行
—《起源的故事》(Origin Story)導論第一段
#掰譯不嫌太早
* * *
熱心好奇的網友Google了一下"cosmic fireflies"並找到一下這標題、文字敘述和一張美呆了的天文照片。(如圖,連結見留言)
//Hubble's Cosmic Fireflies | NASA
Galaxies glow like fireflies in this spectacular NASA/ESA Hubble Space Telescope image! This flickering swarm of cosmic fireflies is a rich cluster of galaxies called Abell 2163.//
一旦發現這美麗的照片,很容易驟下結論。這位網友留言大意是說: 哇,原來cosmic fireflies 指的是天上點點繁星啊!這好難,教人怎麼可能譯對?
另外,譯者本人也分享該篇短文並道歉,大意是說:感謝指正,原來 cosmic fireflies 指繁星,會請出版社再版時改正。
感謝譯者雅量,但故事未完,才剛開始,我覺得這是一場美麗的誤會,必須說明一下。
首先,cosmic fireflies指繁星這說法,不是我說的,而我也不認爲是這樣。
翻譯難的地方就在,每當遇到意思不是非黑即白的原文(例如此處的譬喻),如何思考得出比較合理的詮釋,的確是最困難最費神的,但我們仍要努力說理,以理服人,絕對不是我說了算,還是某某老師說了算。
要解釋這一點,必須回到原文,看作者寫的整段話。
//We arrive in this universe through no choice of our own, at a time and place not of our choosing. For a few moments, like cosmic fireflies, we will travel with other humans, with our parents, with our sisters and brothers, with our children, with friends and enemies. We will travel, too, with other life-forms, from bacteria to baboons, with rocks and oceans and auroras, with moons and meteors, planets and stars, with quarks and photons and supernovas and black holes, with slugs and cell phones, and with lots and lots of empty space. The cavalcade is rich, colorful, cacophonous, and mysterious, and though we humans will eventually leave it, the cavalcade will move on. In the remote future, other travelers will join and leave the cavalcade. Eventually, though, the cavalcade will thin out. Gazillions of years from today, it will fade away like a ghost at dawn, dissolving into the ocean of energy from which it first appeared.//
真正在脈絡裡消化原文的意思後,我們再來討論兩點:
1 爲何作者寫for a few moments,是什麼意思?原譯是「有些時候」,對嗎?我訝異的是,沒有人在這裡起疑!
2 可能因爲所有目光都被cosmic fireflies給吸引住了,也難怪。作者cosmic fireflies的比喻要怎麼翻?
為避免文章太長廢話太多,直接先說結論:
for a few moments 意爲「短暫的時間」,cosmic fireflies 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宇宙(中的)螢火蟲」,整句意爲:
在一段短暫時間裡,我們像宇宙中的螢火蟲一般,與其他人類同行。
作者整段大意:
人的出生全不由己。人的一生跟宇宙其他天體、日月星辰相比,何其短暫。
在這宇宙之中,你我好像螢火蟲一樣,發出微光飛著、動著,和親友等其他人類一起「旅行」,但很快就要離開「車隊」,因爲我們生命很短。(螢火蟲生命一樣很短,以幾個月計算。)
相比之下,車隊的其他成員(其他更長壽的物體,如日月星辰)會繼續旅行更長一段時間。
但,連它們也會同整個宇宙,在很久很久以後的將來,消失毀滅。從無中生有(大霹靂),終歸於無形。
* * *
for a few moments 介系詞 for 的語義就是「一段持續的時間」,這和「有些時候」(sometimes) 意思根本不一樣啊,前者表達在時間軸上一段單一的長度,後者表達在時間軸上分布於多個小段的頻率。
出去跟人約會,時間晚了,你要道別回家,對方說,
Stay with me for a few more moments.
請問你要翻譯成
「再多陪我一點時間」
還是
「有些時候再多陪我一下」?
夠清楚了吧?
而cosmic fireflies因爲是作者比喻我們人類,而人的一生是活著的,不斷隨時間推移,身體也在移動,好比螢火蟲的飛動。螢火蟲的微光,也就是人的生命的光,人死了,光就滅了,這譬喻並不牽強。所以we are like cosmic fireflies就是「我們就像宇宙的螢火蟲」。很多譬喻都可以輕易跨越語言仍被理解,這時,最好的策略就是直譯,無需多此一舉去曲解原文,編出新的但不一樣的意思。
原譯「難以計數的螢火蟲」,是把cosmic不當聯想成「astronomical」(天文)、想起astronomical figure(天文數字->難以計數)。
若是翻譯成「繁星」或「難以計數的星辰」,更不對,因爲人會活動,如螢火蟲會飛動,但天上的星星對我們而言是靜態的。
哈伯望遠鏡拍攝到的星系團,長橢圓的光點,所以「星系團如宇宙的螢火蟲」也是很適切的比喻,因爲看起來像極了螢火蟲。
但此處,作者或許獨立發明,或許借用哈伯那張照片的比喻,但他仍舊創造了一種新的比喻,用螢火蟲來比喻人,我們當然不能硬搬,不當運用消去法,產生「人如繁星」的翻譯:
「星系如宇宙的螢火蟲」
+「人如宇宙的螢火蟲」
-----------------
=「人如繁星」
寫得急,文字雜,編排亂,請見諒。
本文重點:
1 勿忘基本文法(像介系詞for如此基本的文法和字義)!
2 很多譬喻都可輕易跨越語言仍被理解,這時,最好的策略就是直譯。
oceans翻譯 在 Michael M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年一度"香港潑水節2019"已經開始咗啦💦!! 今年"MC食大咗"繼續同大家玩轉"泰國翟道翟式市集"👏🏻,繼續同大家發掘有咩好食😋、好玩🤪、好低買🥳!! 出發前記得睇睇啦!!👇🏻😍
📽高清HD足本版:https://youtu.be/tMcBvqW6caI
===== 📍Follow Me📍 =====
生活煮食頻道:https://www.youtube.com/mic0426
FaceBook : https://goo.gl/qHG4dH
Instagram:https://goo.gl/ujxINf
忌廉愛旅行
#香港潑水節2019 #SongKran2019
#記得訂閱追蹤 #MicMicCooking
香港潑水節 Songkran HK
HK Talent Star
AbouThai 阿布泰國生活百貨
小曼谷 Mini Bangkok มินิบางกอก
泰國通 ThailandWat 泰國佛牌買賣/法力刺符/法事
สมคมสตรีไทย ปรัชญา ศรีพัฒน์
D2 Place
素生活 So live
育苗藝術中心 GreenHope Arts Center
泰語會話教室(泰/廣/普/英)四語發聲翻譯書
昌發泰國粉麵屋 Cheong Fat เชิ้งฝัด-อุ่นไอรัก
象神社泰國佛牌正貨店
Mama A Bakery Workshop
e.accy (小作民族)
J.Bazaar
曼谷買樓123
KaThai Trading Co Ltd - KTT 家泰貿易有限公司
Beans & Bees
Naruk's Natural เครื่องสำอางค์จากธรรมชาติ สบู่แฮนด์เมด สบู่สมุนไพร
Brew-da
BeautySolution 2G Beauty Center
CP Hong Kong
Pink Alliance 粉紅同盟
戶戶送 Deliveroo
Soul Electronics
耳聽心言基金 Hear Talk Foundation
PINOKIO
美之源蜜糖線面專門店 Beauty Solution
FruttiBoz
Max Oceans
Max Oceans HK
Gear&Air
CafeTalay
#張源香
#泰串
#手工啤酒
#MM3thai士多
#養生堂
#阿來蜜蜜
#GaneshChaats
#泰式按摩
oceans翻譯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認真玩】2020台北雙年展 | 嚴肅的玩笑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 李長潔
.
前往2020台北雙年展,台北的天空陰冷,以《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為主題的北美館,並沒有明顯的國際性藝術大展的氣氛,灰白色的天空與牆面,灰白色的大廳與主視覺,一切像是某種策略性的低調,迫使著「台灣人」體驗著在「全球」疫情爆炸時,還能舉辦藝術大展的那種奢華。甚至懷疑,這雙年展,是不是策展人Bruno Latour的一個嚴肅的玩笑。
.
▓ #知識論的改革實驗及其展演
.
Bruno Latour,當代重要的人類學家、哲學家、社會學家,70年代後期開始,根據科技與社會的交纏關係,展開整個人類智識知識論的規劃,提出行動者網絡理論,重新思考啟蒙時代以來的人文主義,甚至是「有人以來」的人類主義,重新納入多重行動者的視域與軌跡,試圖在《實驗室生活》、《科學在行動》、《巴斯德的實驗室》、《我們從未現代過》、《激情的經濟學》、《面對蓋婭》等一系列的思想實驗與批判裡,獲得一點點解放「眾生」的機會。
.
因為Latour的巨型-微型理論的裝置,與他無比的雄心,他的策展論述,看起來就是有種「救贖性」。已經好幾年了,幾乎每一次的大型展覽,都呈現滿滿的末日主義,藝術家與觀眾聯合起來懷舊、批評與哀悼。Latour帶著點科幻意味的拓樸學圖式策展,很容易讓人以為是一種微中二的救贖性,但其根本應該是用力跳離知識思辨與實踐框架的試圖。
.
▓ #全球的否定的辯證法
.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共分成「全球化星球」、「維安星球」、「脫逃星球」、「另類重力星球」、「實體星球」五個天文體,五個天文體被鑲嵌在一場向量不同的星(全)球解離當中。Latour式的「全球的否定的辯證法」倒轉、抽空、吸收了人類世界裡的所有主題,將我們吸入充滿矛盾的網絡當中,我們再也無法依靠前方的未來,標定逃逸的路線。我在想,這是否也是我看不是很懂這次展覽的緣故,所有的定義、展示、證明、翻譯都暫時失效了,這個失效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層次上:觀賞者、藝術家、策展者。
.
撇開知識論的難題。到底這展覽好不好看呢?
.
▓ #嚴謹的審美
.
有幾個作品在藝術性與理論性上,都算是嚴謹又精采,挺奇怪的,嚴謹居然成為藝術批評的論斷之一,說明了當代藝術「跨域」的性質。例如在「實體星球」部分,領土仲介所的《變動的海洋》(Oceans in Transformation, 2020),他用 資料視覺化的方式,模擬 / 詮釋了敏感的海洋資料軌跡,資料數據的「量」的概念,變成了一種兼具審美與分析的溝通。
.
▓ #體驗行動者的網絡
.
《跨物種影像交會》(Interspecies Cinematic Encounters, 2020),則在諾大的黑色展場空間中,透過大型的鋼架組構裝置,架構出多重世界與複數行動者的觀賞體驗,人類、動物、植物、礦物、水、霧霾、鬼魂、精靈等,在其間互相接觸、調解、感染、融合、轉化彼此。某個程度上,雖然沒有很多,但在佈展上算是比較奇觀而複雜,觀眾似乎可以體驗到行動者網絡理論的表面意涵。
.
▓ #辯證劇場與概念地景
.
最精采的作品,莫過於《質量/彌撒》(Mass, 2020)的物理學 / 哲學辯證劇場,藝術家在展場打造出一個由影像、光線、聲音、道具所構成的思想劇場,你可以步行穿梭於概念地景中,參與影片中物理學家的哲學對話,探索當代物質性之辯論:對立的兩個物理理論模型,無限大(相對論)和無限小(量子物理學),那是不存在於相同世界的兩種現實。
.
▓ #作品之外的作品
.
最後,令我關注的焦點,盡然很常發生在非展示場域中。像是比以往更加不明顯、更加低調的展場設計,完全剝除藝術展覽肩負大眾娛樂與教育的目標,回到一種思想與實作的集合體實驗上,如「協商劇場」(Théâtre des négociations)的運行。
.
另外,如關閉電源的二樓電梯,讓觀眾自行用身體力量,步上二樓階梯。然後,在二樓展覽開始處,觀眾先看到的居然不是《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的策展主題,而是「參觀須知」:戴口罩、勤洗手、保持1.5公尺以上距離。你的全球「不是」/「就是」你的全球,深深的、日常的、真切的反諷啊~ 比作品還精彩(誤)
|
#官方網站:https://www.taipeibiennial.org/2020
|
#值得去看個5次
#比天能燒腦
#但天能我真的睡著
oceans翻譯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2015世界海洋日暨潮藝術開幕嘉年華系列活動
2015世界海洋日主題為「Healthy oceans,healthy planet.」(健康的海洋,健康的地球),因此,海科館號召關心海洋的朋友於6月6日(六)歡慶世界海洋日,共同守護海洋環境。
6/6活動當天,主持人團隊親赴海科館活動現場,早上09:00首先訪問海科館經營管理組的 #何林泰主任,請他先將一整天的活動做一個介紹。早上10:00-12:00,9位藝術家也在他們的作品前面,直接和參觀的民眾互動,館方也安排遊園車,由策展人 Jane Ingram Allen在車上,為大家介紹9件藝術作品。車上主持人也訪問 #Jane Ingram Allen小姐,並由館方志工 #陳映伶,為大家翻譯,最後由主持人之一 #陳慧玲,為大家訪問了二位藝術家,#Michael and Anna Rofka (Germany & Ukraine )作品是:走進海的房子。 #李蕢至(台灣)作品:流亡的珊瑚礁。下午三點是整天活動的高潮,潮藝術-國際環境藝術季開幕典禮,收錄有海科館 #吳俊仁館長、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 #黃鴻燕副署長,致詞及中央研究院多樣性研究中心 #邵廣昭執行長,捐贈巨口鯊的致詞。
2015 年,海科館結合在地及國際的民眾和藝術家,從跨域、美學概念出發,以藝術介入空間手法,搭起「裝置藝術」、「八斗漁村」及「海科館」的溝通平台。本次徵集來自美、歐及亞等各大洲共200件作品,並最終選出 9 件優秀提案,期帶領民眾利用俯拾皆是的自然素材創作,傳達藝術季主題「Paradise:看見博物館城」及資源永續使命感,使人們暢遊「博物館城 / 漁村」同時,彷若悠游「樂園」般,與環境裝置藝術創作共舞,潮藝術致敬!(9件作品將原地展示一年,歡迎聽眾朋友,到現場參觀)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oceans翻譯 在 夫夫之道 FuFuKnow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這個世界之所以繽紛源於大自然能夠包容各種不同,
自由的白雲、蔚藍的大海、繁盛的草木與美妙的鳥鳴,
人與人之間也因為不同而能產生許多亙古流傳的佳話。
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在陰暗的角落,在容易被忽略的周遭,
或許有人正處於水深火熱裡。
他們或許擔心,下一秒又會被誰給傷害。
他們或許恐懼,不曉得該用什麼面貌面對這個世界。
於是他們隱忍、武裝、甚至漸漸失去自我,躲進暗不見底的深淵,
最後,連走向陽光的能力都喪失了!
而理由,只因為他們與眾不同。
他們不需要同情,只需要一個理解的傾聽,
他們不需要救贖,只渴望一個平等的接納。
我們相信,最珍貴的愛,是尊重與包容,
是縱使不同,我也絕對願意捍衛你生存的權利與自由。
因為不同,世界更值得我們駐足欣賞
謝謝阿斌、Elain與慈婷協助英文翻譯,讓此影片可以被更多的人看見,讓更多人願意尊重與傾聽。
Mother Nature fashioned a beautiful world by allowing diversity in the ecosystems.
Thank goodness for the diverse colors and sounds that combined to make the world an enduring beauty with white clouds, azure oceans, green flora and sweet melody of bird chirp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diverse people created tales that are cherished by many.
Perhaps some people are in distress in some darks corners that are often overlooked.
They are worried because they do not know who might to hurt them next.
They lived in fear because they do not know how to face the world.
So they choose to remain hidden at the bottomless pit and gradually lose themselves.
Just because they dare to be different.
They want the right to be heard, not charity.
They desire equality, not salvation from themselves.
Ultimately, we believed that love means tolerance, respect, and the willingness to fight for others’ right and freedom despite of difference.
Diversity makes the world an even better and gorgeous place.
We thank Francis and Elain and Ting for providing English translation so that this video can reach more people and help spread the words about inclusion and appreciation.
里歐Leo
IG:heyitsleo_kai
阿凱KAI
IG:eyo_wang
歡迎訂閱夫夫
夫夫之道粉絲專頁:https://goo.gl/74Px8R
youtube頻道:http://ppt.cc/dFuJv
微博:http://ppt.cc/CPpyx
美拍:http://ppt.cc/YxM62